CN201834148U - 自动驻车系统及自动驻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驻车系统及自动驻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34148U
CN201834148U CN2010205983586U CN201020598358U CN201834148U CN 201834148 U CN201834148 U CN 201834148U CN 2010205983586 U CN2010205983586 U CN 2010205983586U CN 201020598358 U CN201020598358 U CN 201020598358U CN 201834148 U CN201834148 U CN 201834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grip
automatic parking
wheeled vehicle
lifting
foot 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983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书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5983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34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34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341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驻车系统,应用于两轮机动车以进行自动驻车,包括:置于该两轮机动车的前轮支架上,透过收缩致动单元,用以将该两轮机动车的左、右手把进行展开与收缩的手把收缩装置;固定于该两轮机动车的底盘车架下方,包括承载该两轮机动车的支撑脚架及用以控制该支撑脚架的升降以使该两轮机动车驻立或解除驻立的升降致动单元的自动驻车装置,其中,该支撑脚架具有脚轮,用以供已驻立的两轮机动车进行前后及旋转的移动;以及连接该手把收缩装置及自动驻车装置,用以依据所接收的驻车或解除驻车指令而控制该手把收缩装置及该自动驻车装置进行作动的控制装置。

Description

自动驻车系统及自动驻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驻车系统,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供两轮机动车于停车状态时可将手把收缩以及电动驻立脚架的自动驻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个人所拥有交通工具数量增加,使得交通工具使用及停车问题持续存在,特别是在地狭人稠的城市中,由于交通拥挤且大型停车场不足现象,使得两轮机动车拥有率及使用率居高不下,然而在停车格少车辆众多的情况下,导致两轮机动车停车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
两轮机动车停车问题不仅在于停车格不足的情况,还有停车空间过小及进出不便等问题。由于腹地不足而导致停车格位置本身设计过小,或者目前停车常出现多台两轮机动车硬挤进不足数量的停车格,原因在于停车格一位难求,因而常见10台车挤入7个停车格,造成两轮机动车间几乎是紧贴置放,在前述情况下,假若两边已停了其他两轮机动车,此时欲将两轮机动车停入该停车格,可能造成人员无法站立于车身旁来进行驻立车脚架的问题,或者将车辆驻立后无法轻易移入停车格中,造成停车极大不便,况且对瘦弱的人来说,大型两轮机动车驻立中柱脚架时需耗费较大力气来完成,甚至无法顺利立起中柱脚架的人只好以两侧脚架停车,如此不仅会车身歪斜而浪费停车空间,也可能因车辆没停好倒下而受伤。此外,车辆置入停车格最常发生两轮机动车手把或其后照镜的宽度过宽,易与隔壁其他两轮机动车的手把或后照镜相互卡住,不仅车辆移入不方便,要将两轮机动车移出更是困难重重。综上所述,目前两轮机动车设计多半还是需骑士自行立柱且两侧手把宽度占据空间,对多数人来说停车十分不便利且困难度高。
因此,针对目前两轮机动车的车身设计所造成的停车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方便性的驻车结构,借由使两轮机动车可电动将中柱驻立,且收缩手把以及可将已驻立两轮机动车轻易地移入或移出停车格中,借以解决停车空间过小、驻立车辆或移动车辆等不便,遂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欲达成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习知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驻车系统及自动驻车装置,使两轮机动车具有自动驻车、手把收缩以及可轻易将已驻立两轮机动车移位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驻车系统,该自动驻车系统应用于两轮机动车以进行自动驻车,包括:手把收缩装置,该手把收缩装置置于该两轮机动车的前轮支架上,其中,该手把收缩装置包括收缩致动单元,用以将该两轮机动车的左、右手把进行展开与收缩;自动驻车装置,该自动驻车装置固定于该两轮机动车的底盘车架下方,包括承载该两轮机动车的支撑脚架及用以控制该支撑脚架的升降以使该两轮机动车驻立或解除驻立的升降致动单元,其中,该支撑脚架具有脚轮,用以供已驻立的两轮机动车进行前后及旋转的移动;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连接该手把收缩装置及自动驻车装置,用以依据所接收的驻车或解除驻车指令而控制该手把收缩装置及该自动驻车装置进行作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驻车装置,该自动驻车装置固设于两轮机动车的底盘车架下方,用以使该两轮机动车驻立或解除驻立,包括:主支架,该主支架卡合于该底盘车架上,借以将该自动驻车装置固定于该两轮机动车上;升降致动单元,该升降致动单元具有马达及升降传动齿轮,而该升降致动单元固定于该主支架上且借由该马达运转以带动该升降传动齿轮;升降齿轮组,该升降齿轮组固定于该主支架上且与该升降传动齿轮啮合相接;以及支撑脚架,该支撑脚架枢接于与该主支架一端,且具有与该升降齿轮组啮合相接的齿轮轨,其中,该升降致动单元借由该马达致动该升降齿轮组,使该升降齿轮组带动该齿轮轨以令枢接于该主支架的支撑脚架进行升降作动。
其中,该自动驻车装置与固设于两轮机动车的前轮支架上,用以供该两轮机动车的左、右手把进行展开与收缩的手把收缩装置结合,以供该两轮机动车进行自动驻车,该手把收缩装置包括:收缩致动单元,该收缩致动单元具有马达及手把传动齿轮,用以透过该马达运转以带动该手把传动齿轮;两手把齿轮,所述两手把齿轮分别固设于对应的左、右手把上,且其任一者与该手把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以及承接座盘,该承接座盘用于承接并锁固该收缩致动单元及该两手把齿轮;以及固定架,该固定架固定于该前轮支架上,用以支撑该承接座盘,其中,该收缩致动单元透过该马达带动该手把传动齿轮,使得与该手把传动齿轮所连接的两手把齿轮进行作动以展开与收缩该左、右手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驻车系统应用于两轮机动车上,透过电动控制将手把收缩及脚架驻立,其中,将两轮机动车以脚架驻立可让骑士驻车更方便,而两侧手把收缩、透过脚轮以移动车辆更有助于将车辆轻易停入停车格,即使在空间不足下两轮机动车仍可轻易被停放;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轻易与现行两轮机动车作结合,该手把收缩装置仅需将传统车辆前端龙头作置换即可,而该自动驻车装置透过主支架啮合于两轮机动车的底盘车架下方,替换程序实现容易且无需将车身结构进行过多改装即可达成,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自动驻车系统可提供在不影响车辆结构下,强化利于停车的自动结构及概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驻车系统应用于两轮机动车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把收缩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3a至图3c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把收缩装置的作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驻车装置的结构分解图;以及
图5a及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驻车装置设置于两轮机动车的作动示意图。
1     手把收缩装置
10    收缩致动单元
101   手把传动齿轮
11    手把
111   手把齿轮
112   导柱
113   转轴
12    承接座盘
121   导槽
13    固定架
131   固定座
2     自动驻车装置
21    主支架
211   卡座
22    升降致动单元
221   升降传动齿轮
23    升降齿轮组
24    支撑脚架
240、2410、2420  脚轮
241   前脚架
242   后脚架
2421  齿轮轨
250   连接杆
260   枢轴杆
270   滑轨结构
271  滑杆
3    控制装置
300  辅助立架
400  两轮机动车
401  前轮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借由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
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驻车系统应用于两轮机动车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自动驻车系统应用于两轮机动车400以进行自动驻车,包括:手把收缩装置1、自动驻车装置2及控制装置3。其中,该手把收缩装置1、自动驻车装置2及控制装置3可透过简易固定方式而安装于现行车身本体上,因此,该自动驻车系统可轻易被实现。
该手把收缩装置1置于该两轮机动车400的前轮支架401上,其中,该手把收缩装置1包括收缩致动单元10,用以将该两轮机动车400的左、右手把11进行展开与收缩。具体来说,该手把收缩装置1可直接替换现行车辆前端龙头以构成手把可收缩的结构,透过该收缩致动单元10提供动力使得两轮机动车400上的左、右手把11具有向两侧展开及朝骑士座垫方向收缩的功能。
该自动驻车装置2固定于该两轮机动车400的底盘车架(未图式)下方,包括:承载该两轮机动车400的支撑脚架24及用以控制该支撑脚架24的升降以使该两轮机动车400驻立或解除驻立的升降致动单元22,其中,该支撑脚架24具有脚轮240,用以供已驻立的两轮机动车400进行前后及旋转的移动。该自动驻车装置2可简易卡固于两轮机动车400的底盘车架上,同样地可透过升降致动单元22提供动力,使得该支撑脚架24具有升降效果。其中,为了方便使用者将已驻立的两轮机动车400移入停车位置,因而在支撑脚架24设计有复数个脚轮240,利于将已驻立车辆进行移动。
该控制装置3连接于该手把收缩装置1及自动驻车装置2,用以依据所接收的驻车或解除驻车指令而控制该手把收缩装置1及该自动驻车装置2进行作动。该控制装置3在两轮机动车400中的设置位置并无限定,本实施例仅将该控制装置3设置于骑士可轻易触及之处,只要可与该手把收缩装置1及自动驻车装置2电性链接并且产生控制效果即可,因此,并不限定该控制装置3的设置部位。
请参阅图2,其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把收缩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如图2所示,该手把收缩装置1固设于两轮机动车的前轮支架401上,用以供该两轮机动车的左、右手把11进行展开与收缩,包括:收缩致动单元10、两手把齿轮111、承接座盘12以及固定架13。
该收缩致动单元10具有马达(未图式)及手把传动齿轮101,用以透过该马达运转以带动该手把传动齿轮101。具体来说,该收缩致动单元10接收到手把收缩或展开指令后,会由该收缩致动单元10的马达提供动力以致动该手把传动齿轮101。于此需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收缩致动单元10致动马达所需电能仅需由传统两轮机动车的电瓶提供即可,不仅改装容易且无须提供额外电力。
该两手把齿轮111分别固设于对应的左、右手把11上,且其任一者与该手把传动齿轮101相互啮合。换句话说,该左、右手把11固定于左、右手把齿轮111上,且该左、右手把齿轮111相对应啮合,如图2所示,该左、右手把齿轮111大小经过设计,即左、右手把齿轮111可同时展开或同时收缩。该左、右手把齿轮111中任一者与该手把传动齿轮101相啮合,也就是该收缩致动单元10的手把传动齿轮101转动时可带动该左、右手把齿轮111中一者,间接地带动该左、右手把齿轮111另一者,使得左、右手把11具有可收缩或展开功能。
该承接座盘12用于承接并锁固该收缩致动单元10及该两手把齿轮111。此外,该固定架13固定于该前轮支架401上,用以支撑该承接座盘12,其中,该收缩致动单元10透过该马达带动该手把传动齿轮101,使得与该手把传动齿轮101啮合衔接的两手把齿轮111进行枢摆动以展开与收缩该左、右手把11。具体来说,该收缩致动单元10固设于承接座盘12,而该左、右两手把齿轮111可枢摆地设于该承接座盘12上,该左、右两手把齿轮111透过转轴113枢设于该承接座盘12,使得该左、右两手把齿轮111可进行枢摆动作。此外,该承接座盘12与固定架13相连接,该固定架13包含一固定座131,可与该两轮机动车的前轮支架401透过焊接、锁合等方式进行固定。
于本实施例中,该两手把齿轮111分别设置有导柱112,以可沿导槽121移动的方式插入于该承接座盘12的导槽121中,其中,该导柱112于该导槽121中移动时,借由卡固于该固定架13的前端以控制该前轮支架401的方向。具体来说,该左、右两手把齿轮111朝向该承接座盘12的面上设有导柱112,且在对应的左、右导槽121内移动,简单来说,当手把11收缩时两导柱112会位移到承接座盘12前端(承接座盘12的三角处)并同时将该前轮支架401所控制的机车前轮导引于正中央位置(即前轮无法偏左或偏右),而手把11展开时两导柱112会位于承接座盘12后端,亦即设置该导柱112是为了卡固于该固定架13前端,借以用来控制前轮支架401,其详细关系将于图3a至图3c中详述。于此需说明,该导柱112与导槽121仅为本实施例为满足该功能的设计概念,并非限定其结构组合方式。
请参阅图3a至图3c,其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把收缩装置的作动示意图。如图3a所示,表示该左、右手把11收缩时的状态,其中,该手把传动齿轮101带动左、右两手把齿轮111移动,当左、右手把11收缩时,左、右两手把齿轮111的导柱112沿着导槽121移至最前端。
同样地,如图3b所示,该左、右手把11展开时,该手把传动齿轮101带动左、右两手把齿轮111移动,此时,左、右两手把齿轮111的导柱112沿着导槽121移至导槽121最后端。
由于承接座盘12置于图2的固定架13上方,当图3a状态下,该导柱112会卡固于该固定架13前端,如同图3c的a位置。详言之,该导柱112会卡固于a位置,同时强行将该固定架13所连接的前轮支架(未图标)的位置固定,使前轮支架下方的机车前轮仅能朝向正前方而无法左右偏移。借此使手把收缩后的两轮机动车的前轮支架无法随意移动,以避免车辆移动方向偏差。反观在图3b状态下,该导柱112会卡固于该导槽121最后端,此时,透过手把11轻易达到控制前轮支架以控制该两轮机动车。此设计主要避免左、右手把11在不正确时间下移动,如骑车时手把一定为展开状态,而停好车后则需为收缩状态,且左、右手把11在图3c的a位置上卡合,除非透过手把传动齿轮101带动左、右两手把齿轮111才会移动。
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强化该手把收缩装置1的使用安全,本实用新型更提出可于该手把收缩装置1适当位置设置侦测装置(未图式),像是红外线侦测、影像侦测、光线侦测等,若侦测到异常状况时,例如在座位部分侦测到有物体,或者侦测到车辆移动中,则该手把收缩装置1不产生作动,避免行车危险或夹伤人员。
请参阅图4,其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驻车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如图4所示,该自动驻车装置2固设于两轮机动车的底盘车架下方,用以驻立或解除驻立该两轮机动车,包括:主支架21、升降致动单元22、升降齿轮组23以及支撑脚架24。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驻车装置2无须改变原本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结构,仅需将主支架21与车体结构卡合固定即可,因此可轻易被实现。
该主支架21卡合于该底盘车架上,借以将该自动驻车装置2固定于该两轮机动车上。简单来说,该主支架21具有卡合于该底盘车架上的卡座211,主要将该自动驻车装置2固定于两轮机动车的底盘车架上,如图4所示,透过两组ㄇ字型设计来卡合底盘车架,惟,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构型,并非限制其卡合结构。
该升降致动单元22具有马达及升降传动齿轮221,其中,该升降致动单元22固定于该主支架21上且借由该马达运转以带动该升降传动齿轮221。该升降致动单元22同样可由一般两轮机动车的电瓶供电,当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则马达开始运转以带动该升降传动齿轮221。
该升降齿轮组23固定于该主支架21上且与该升降传动齿轮221啮合相接。该升降齿轮组23与该升降传动齿轮221相啮合,换言之,当升降传动齿轮221转动时,则升降齿轮组23相对转动。同样地,图4所示的升降齿轮组23并无限定其数量及组成方式。
该支撑脚架24枢接于该主支架21一端,且具有与该升降齿轮组23啮合相接的齿轮轨2421,其中,该升降致动单元22透过该马达致动该升降齿轮组23,使该升降齿轮组23带动该齿轮轨2421以令枢接于该主支架21的支撑脚架24进行升降作动。简单来说,该升降致动单元22产生动力以致动该升降齿轮组23,而该升降齿轮组23转动时会使该齿轮轨2421作相对运动,亦即上下移动,加上该齿轮轨2421固定于该支撑脚架24上,因此,该升降齿轮组23会造成该支撑脚架24产生升降的上下移动效果。
此外,该支撑脚架24还包括脚轮,用以供已驻立的两轮机动车进行前后及旋转的移动。具体来说,脚轮数量并无限制,而脚轮设计是为了供使用者在两轮机动车已被驻立时可进行移动,举例来说,使用者可先于停车格外将车驻立好,再将两轮机动车透过脚轮轻易推入停车格内,如此也减少停车时不方便站立旁边的情况。
另外,为了使两轮机动车于驻车前可先简易直立,而不需要人员去扶住车辆防止倒下,因此,可于该自动驻车装置2边或是底盘附近加上活动式立柱,该活动式立柱是两轮机动车两侧面皆具有的相连立杆,借此让该自动驻车装置2作动前可先将车辆直立,此于图5a和图5b中详述。
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该支撑脚架24包括前脚架241及后脚架242,该升降致动单元22致动该升降齿轮组23以带动该齿轮轨2421,借由该齿轮轨2421作动使得该前脚架241及后脚架242进行升降。换言之,该支撑脚架24可以一体成形方式呈现外,亦可如本实施例透过前脚架241及后脚架242等两构件组成来实现。
其具体结构详述如下,该前脚架241枢接于该主支架21一端(后端),而该后脚架242与该主支架21另一端(前端)枢接。该前脚架241与该主支架21透过枢轴杆260枢接,以形成该前脚架241以枢轴杆260为轴心可上下移动状态,而该后脚架242与该主支架21透过连接杆250枢接而形成该后脚架242可上下移动状态。再者,该后脚架242与该前脚架241间包含滑轨结构270,透过该升降致动单元22带动该齿轮轨2421以致动该后脚架242的升降,使得该后脚架242透过该滑轨结构270以升降该前脚架241,也就是说,该前脚架241与该后脚架242间借由滑杆271组合形成滑轨结构270,再透过后脚架242的升降来带动前脚架241的升降。
整体来说,由于主支架21是与两轮机动车的底盘车架固定位,且该齿轮轨2421又固定于该后脚架242上,因此,当升降齿轮组23在齿轮轨2421上移动时,则会带动后脚架242移动,再透过滑轨结构270间接带动前脚架241。透过上述组成,该升降齿轮组23在该齿轮轨2421作动使得该前脚架241及后脚架242产生升降效果。
此外,该前脚架241及后脚架242还包括脚轮2410、2420,用以供已驻立的两轮机动车进行前后及旋转的移动。具体来说,前脚架241设有脚轮2410,而后脚架242设有脚轮2420,以供该两轮机动车驻车后移动之用。在图4中,仅为本实施例最少三个脚轮产生驻立效果的设计,并非限制脚轮数量及位置。
此外,该脚轮2410、2420还包括挡板结构(未图式),主要提供阻挡该脚轮的移动效果,亦即将两轮机动车移到停车位后,避免车辆自行滑动或被不当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挡板结构设计以解决停好车后的固定问题。
请参阅图5a及图5b,其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驻车装置设置于两轮机动车的作动示意图。图5a表示该自动驻车装置2在两轮机动车400的放置位置,该自动驻车装置2透过主支架21的卡座211卡合于两轮机动车400的底盘车架(未图式)上,该两轮机动车400未驻车状态如图5a所示。本实用新型另提出用于自动驻车装置2执行时辅助停车的辅助立架300,该辅助立架300可以跨越两轮机动车且两侧分别具有立柱的结构设计,且该辅助立架300放下后与两轮机动车前后轮胎高度略相同,借以使两轮机动车向两侧方向倾倒时会由辅助立架300的立柱撑住,此有助于在自动驻车装置2启动前先将两轮机动车稳住且不会向两侧倾倒,当欲进行驻车时,两轮机动车骑士可先将该辅助立架300放下(如图5a所示),再透过两轮机动车的控制装置(未图标)启动该自动驻车装置2后,升降齿轮组23会转动于齿轮轨2421上,此时该后脚架242下降移动,同时透过图5b的滑轨结构270给予前脚架241对应作动力使得该前脚架241亦下降移动,该自动驻车装置2驻立车架的状态如图5b所示,由于该辅助立架300左右宽度与两轮机动车相近,因此,该辅助立架300不一定需要被收回原位。于其他构型中,也可将该辅助立架300收回。相反地,欲将该自动驻车装置2升起的作动方式与前述相似,于此不再重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驻车系统提供手把可收缩以及可移动驻车后车辆的自动驻车结构,惟,各图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件位置及数量,换言之,为了特定目的或效果而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结构改变,亦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驻车系统供两轮机动车进行手把收缩及自动驻车。其中,除了自动驻车可增加驻车简易性外,将两侧手把作收缩并且透过驻车支架下的脚轮来移动,更有助于将车辆移入停车格,使得停车更方便。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轻易与现行两轮机动车作结合,仅需将一般车辆龙头置换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把收缩装置以及将自动驻车装置卡合于两轮机动车的底盘车架下方,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自动驻车系统设计,亦无需进行过多车体改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驻车系统可简易安装并增加驻车及停车方便。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的权利要求所列。

Claims (12)

1.一种自动驻车系统,应用于两轮机动车以进行自动驻车,其特征在于,该自动驻车系统包括:
手把收缩装置,该手把收缩装置置于该两轮机动车的前轮支架上,其中,该手把收缩装置包括收缩致动单元,用以将该两轮机动车的左、右手把进行展开与收缩;
自动驻车装置,该自动驻车装置固定于该两轮机动车的底盘车架下方,包括承载该两轮机动车的支撑脚架及用以控制该支撑脚架的升降以使该两轮机动车驻立或解除驻立的升降致动单元,其中,该支撑脚架具有脚轮,用以供已驻立的两轮机动车进行前后及旋转的移动;以及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连接该手把收缩装置及自动驻车装置,用以依据所接收的驻车或解除驻车指令而控制该手把收缩装置及该自动驻车装置进行作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手把收缩装置还包括两手把齿轮,手把传动齿轮及承接座盘,该两轮机动车的左、右手把分别固设于该手把齿轮上,用以与连接该收缩致动单元的手把传动齿轮啮合以进行作动,且该手把齿轮及该收缩致动单元锁固于该承接座盘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手把收缩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该前轮支架及该手把作动的导柱及支撑该承接座盘的固定架,其中,该导柱分别设置于该手把齿轮并以可沿该承接座盘的导槽移动的方式插入于该导槽中,透过该导柱于该导槽中的移动时卡固于该固定架的前端,使该两轮机动车的左、右手把于收缩或展开时控制该前轮支架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自动驻车装置具有固定于该底盘车架的主支架,而该两轮机动车的支撑脚架枢接于该主支架,且该升降致动单元透过固定于该主支架的升降齿轮组以致动该支撑脚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脚轮还包括挡板结构,用于阻挡该脚轮的移动。
6.一种自动驻车装置,该自动驻车装置固设于两轮机动车的底盘车架下方,用以使该两轮机动车驻立或解除驻立,其特征在于,该自动驻车装置包括:
主支架,该主支架卡合于该底盘车架上,借以将该自动驻车装置固定于该两轮机动车上;
升降致动单元,该升降致动单元具有马达及升降传动齿轮,而该升降致动单元固定于该主支架上且借由该马达运转以带动该升降传动齿轮;
升降齿轮组,该升降齿轮组固定于该主支架上且与该升降传动齿轮啮合相接;以及
支撑脚架,该支撑脚架枢接于与该主支架一端,且具有与该升降齿轮组啮合相接的齿轮轨,
其中,该升降致动单元借由该马达致动该升降齿轮组,使该升降齿轮组带动该齿轮轨以令枢接于该主支架的支撑脚架进行升降作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脚架还包括脚轮,用以供已驻立的两轮机动车进行前后及旋转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脚架包括前脚架及后脚架,以于该升降致动单元致动该升降齿轮组以带动该齿轮轨时,使该前脚架及后脚架作动以升降该两轮机动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脚架枢接于该主支架一端,而该后脚架则枢接于该主支架另一端,且该前脚架具有连接该后脚架的滑轨结构,以于该升降致动单元带动该齿轮轨使该后脚架作动时,由该后脚架透过该滑轨结构致动该前脚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脚架及后脚架还包括脚轮,用以供已驻立的两轮机动车进行前后及旋转的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固设于两轮机动车的前轮支架上,用以供该两轮机动车的左、右手把进行展开与收缩的手把收缩装置结合,以供该两轮机动车进行自动驻车,该手把收缩装置包括:
收缩致动单元,该收缩致动单元具有马达及手把传动齿轮,用以透过该马达运转以带动该手把传动齿轮;
两手把齿轮,所述两手把齿轮分别固设于对应的左、右手把上,且其任一者与该手把传动齿轮相互啮合;
承接座盘,该承接座盘用于承接并锁固该收缩致动单元及该两手把齿轮;以及
固定架,该固定架固定于该前轮支架上,用以支撑该承接座盘,
其中,该收缩致动单元借由该马达带动该手把传动齿轮,使得与该手把传动齿轮连接的两手把齿轮进行作动以展开与收缩该左、右手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手把齿轮分别设置有以可沿该承接座盘的导槽移动的方式插入于该导槽中的导柱,其中,该导柱于该导槽中移动时,借由卡固于该固定架的前端以控制该前轮支架的方向。
CN2010205983586U 2010-11-05 2010-11-05 自动驻车系统及自动驻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4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983586U CN201834148U (zh) 2010-11-05 2010-11-05 自动驻车系统及自动驻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983586U CN201834148U (zh) 2010-11-05 2010-11-05 自动驻车系统及自动驻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34148U true CN201834148U (zh) 2011-05-18

Family

ID=44004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9835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4148U (zh) 2010-11-05 2010-11-05 自动驻车系统及自动驻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341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2696A (zh) * 2017-10-11 2018-02-09 广西柳钢大菱电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轮车电动脚撑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2696A (zh) * 2017-10-11 2018-02-09 广西柳钢大菱电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轮车电动脚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63056B1 (en) Foldable electric vehicle
EP2982589B1 (en) Draw-bar box type portable folding electro-tricycle with folding chair function
US9211932B1 (en) Self-propelled unicycle engagable with vehicle
CN102092443B (zh) 电动可伸缩自行车
CN108024895B (zh) 轮子与履带混合式移动机构
WO2018017898A1 (en) Convertible scooter
US20160221450A1 (en) Automatic folding electronic car
CN208347402U (zh) 一种可折叠通用型汽车搬运机构
CN106741426B (zh) 电动折叠三轮车
CN102372061B (zh) 便携式代步机
CN210882459U (zh) 全自动双模电动车
US20070085297A1 (en) Human-powered vehicles and carriageways
CN110817759A (zh) 一种头车检修平台
CN202605141U (zh) 电动、手动两用折叠轮椅
CN201834148U (zh) 自动驻车系统及自动驻车装置
CN201798860U (zh) 残疾人的多用途车辆
CN201932311U (zh) 电动可伸缩自行车
CN107380244A (zh) 一种婴儿车骨架
CN201469544U (zh) 电动轮椅
CN102951234B (zh) 手提箱式折叠车
CN101823514A (zh) 一种多功能机动楼梯车
CN202467275U (zh) 单立柱双车位立体停车装备
CN211899927U (zh) 遥控停车运载平台及包括该遥控停车运载平台的车辆
CN105545035B (zh) 转向停车位
CN204223101U (zh) 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61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