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79044U - 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 - Google Patents

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79044U
CN201779044U CN2010205347843U CN201020534784U CN201779044U CN 201779044 U CN201779044 U CN 201779044U CN 2010205347843 U CN2010205347843 U CN 2010205347843U CN 201020534784 U CN201020534784 U CN 201020534784U CN 201779044 U CN201779044 U CN 201779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mber
accessory
gas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347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俊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ubang Hardware & Plastic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ubang Hardware & Plastic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ubang Hardware & Plastic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ubang Hardware & Plastic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347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79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79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790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中的鼓风装置、自动停机控制装置,该壳体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第一气室设有第一气口、第二气口,第二气室设有第一补强进气口;该鼓风装置包括马达和双面叶轮;该自动停机控制装置包括微动开关、活动顶杆和气压感应薄膜,该气压感应薄膜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微动开关位于第一腔室中,且第一腔室连通第二气室,第二腔室连通第二气口,于第一补强进气口中设有气阀。利用该气压感应薄膜的变形控制微动开关的通断,实现气泵在充气、泄气工作时的自动停机功能,此外,充分利用双面叶轮的鼓风作用,加大风流量和风流速度,大大提升气泵的充气能力。

Description

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产品用充气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效率高、在充气产品充足气体或泄完气体时可自动停机的气泵。
背景技术
气泵是各种充气产品(诸如充气床垫、充气跳床、充气沙发、充气玩具等)的关键部件,其被安装于充气产品之软性囊体的内侧边,利用气泵可对充气产品进行快速充气、保压和快速泄气等操作,以实现充气产品的充气展开而正常使用及泄气缩小空间体积而利于收藏等功能。然而,目前市面上所见之气泵产品虽然具备前述充气、泄气和保压的基本功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发现其使用性能上仍存在严重不足,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其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一、其极度依赖于人工操作,即缺乏智能化:现有的大部分气泵都不具备自动停机功能,不管是充气还是泄气,都不能脱离人工监管,大大浪费了人力资源,即便那一小部分能够自动停机的气泵,也都是在进行充气工作时才能实现自动停机,而当进行泄气工作时,同样只能由人工手动停机,不仅如此,此部分气泵为实现有限的自动停机功能,其结构被大大复杂化,造成成本较高,不利于市场推广。
二、由于业内为追求气泵产品的多功能化和自动化,而将气泵设计得日趋复杂化,产品的零件数量不断增多,如此一来所产生的问题是,不但产品的生产组装效率被降低,而且产品的材料成本、模具成本和生产组装成本被抬高,产品失去了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三、现有气泵结构中采用的都是单叶片结构,使得气泵的实际充气能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充气效率难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其不管是进行充气工作还是泄气工作,都具备自动停机功能,且其工作效率高、结构也较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市场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该第一气室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气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气口;该第二气室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补强进气口;该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之间通过一第二补强进气口彼此连通;
一鼓风装置,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中,该鼓风装置包括有马达和双面叶轮,由马达带动双面叶轮转动形成气流;该双面叶轮位于前述第一气室中,前述第一气口连通于该双面叶轮的一进风侧面,第二补强进气口连通该双面叶轮的另一进风侧面,第二气口连通该双面叶轮的出风侧面;
一自动停机控制装置,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中,该自动停机控制装置至少包括有可变形的气压感应薄膜、微动开关、以及用于促使气压感应薄膜远离微动开关变形的活动顶杆,该气压感应薄膜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微动开关位于第一腔室中靠近气压感应薄膜,且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气室,针对第二气室设置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补强进气口的气阀;该第二腔室连通前述第二气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面叶轮包括有基板和设置于该基板两侧面上的多片叶片,且该叶片垂直于基板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面叶轮的侧旁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气口和第二补强进气口的外环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有第一透气孔,该第一腔室通过该第一透气孔与第二气室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有第二透气孔,该第二腔室通过该第二透气孔与第二气口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补强进气口为设置于壳体一扁平面上的第一气孔,所述气阀为一紧贴于扁平面内侧的活动滑板,活动滑板上设置有随活动滑板的移动而与第一气孔交替对位或错位的第二气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按压件和复位弹簧,该按压件的一端与活动滑板固接,该按压件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外,且按压件的伸出部分位于第一气口的侧旁;该复位弹簧抵推于按压件上,提供按压件保持向外伸出之趋势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动停机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用于推动该活动顶杆伸入第一腔室内的两段式按钮和一用于推动活动顶杆朝向第一腔室外回缩的压力弹簧;该两段式按钮包括有套筒、转动配件和滑动配件;
其中,该套筒相对气泵壳体固定,该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轴向分布的高位和低位,该高位处设置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设置有一限位直面;
该转动配件可转动地套装于套筒内,转动配件的一端可活动地伸出套筒外,转动配件的另一端与滑动配件相抵触,该转动配件与滑动配件之间通过彼此错位的斜面抵触配合,该彼此错位的斜面形成用于促使转动配件旋转的一级转动机构;
该转动配件的外壁面设置有与该高位和低位配合的卡点,该卡点与该高位的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形成用于促使转动配件再次旋转的二级转动机构;
该滑动配件可轴向滑动地套装于套筒中,滑动配件抵推于转动配件和活动顶杆之间;
该压力弹簧套装于活动顶杆外,压力弹簧的一端抵推于第一腔室的外壁面上,压力弹簧的另一端抵推于活动顶杆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动开关为常闭式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进一步设置有总开关,该总开关为常开式开关,其设置于活动顶杆的外侧旁,对应于活动顶杆向外延伸出有拨块,该拨块随活动顶杆移动而顶推或脱离总开关,以及,该总开关与该微动开关串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于气泵中增加设置一自动停机控制装置,并结合双面叶轮与气泵中各气口和气室的合理设计,使整个气泵产品的结构布局最优化,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方便产品中各部件的制作和组装,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
二、本实用新型在充气工作和泄气工作完成时都可实现自动停机,相较于传统之只能在充气工作完成时停机的气泵而言,更具进步性和使用上的便利性,产品具有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特点。
三、通过该活动顶杆可手动抵推气压感应薄膜使其变形或抗拒其变形,还可实现气泵的开机启动和强行充气功能,使产品更具多功能化。
四、其采用具有双面叶片的双面叶轮取代了传统的单面叶片的叶轮,充分利用双面叶片的鼓风作用,以最大化地加大风流量和风流速度,从而大大提升气泵的充气能力,而且产品结构简单化、实用化,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进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五、通过于双面叶轮的侧旁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气口和第二补强进气口的外环通道,气体可以绕过该外环通道进入双面叶轮的另一进风侧面,当气泵在进行泄气作业时,双面叶轮的两进风侧面可以同时工作,从而使得其泄气工作效率更高。
六、通过利用活动滑板以控制第一补强进气口的打开或者关闭,结构简单,而且该活动滑板受按压件控制,该按压件伸出第一气口的侧旁,使得当充气产品装于第一气口上时便可压下按压件而关闭第一补强进气口,操作较为简便。
七、通过利用两段式按钮控制总开关和微动开关的通断,可实现了一个按钮两种功用的目的,简化了产品结构,操作者只需控制一个按钮即可既安全又简便地进行操作和使用产品。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中双面叶轮的立体放大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中自动停机控制装置的立体放大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中自动停机控制装置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中套筒的立体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充气工作状态示图,图中气泵尚未开始充气;
图8是图7中两段式按钮首次按下的状态示图,图中气泵开始向充气产品充气;
图9是图8中两段式按钮首次松开的状态示图,图中充气产品已充满气体,气泵自动停止充气工作;
图10是图9中两段式按钮再次按下后松开的状态示图,两段式按钮回复到原始状态;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泄气工作状态示图,图中气泵正在对充气产品进行泄气;
图12是图11的一种状态示图,图中充气产品中气体已完全泄出,双面叶轮正在抽取第二气室的气体,使得第一腔室中的气压正逐渐降低,然后气压感应薄膜受压变形而抵触于微动开关,微动开关被断开,气泵自动停止泄气工作;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气口没有安装充气产品,其气阀处于打开状态的视图,气体可从外界进入到第二气室内;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气口安装有充气产品,其气阀处于关闭状态的视图,气体无法从外界进入到第二气室内;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壳体                          11、盖体
111、第一气室                     112、第一气口
113、第二气口                     114、第二补强进气口
115、外环通道                     12、座体
121、第二气室                     122、第一补强进气口
123、第一气孔                     20、鼓风装置
21、马达                          211、转轴
22、双面叶轮                      221、基板
222、叶片                         223、倒流风槽
224、缺口                         30、自动停机控制装置
31、感应薄膜                      32、微动开关
33、活动顶杆                      331、拨块
34、第一腔室                      341、第一透气孔
35、第二腔室                      351、第二透气孔
36、两段式按钮                    361、套筒
362、转动配件                     3621、卡点
3622、锯齿                        3623、第四斜面
363、滑动配件                     3631、第三斜面
364、推板                         37、压力弹簧
38、总开关                        301、高位
3011、第一斜面                    3012、第二斜面
3013、限位直面                    302、低位
40、气阀                41、活动滑板
411、第二气孔           42、按压件
43、复位弹簧            50、充气产品
60、自动停机控制装置    61、感应薄膜
62、微动开关            63、活动顶杆
64、推钮                65、压力弹簧
70、总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一壳体10、一鼓风装置20以及一自动停机控制装置30,其中:
该壳体10包括一盖体11和一座体12,该盖体11的底面封装于座体12的上端,该盖体11内设置有第一气室111,该第一气室1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气口11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气口113,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气口112及第二气口113均为凸伸出壳体10外形成的圆筒状接口。该座体12与盖体11的底面围合形成一第二气室121,该第二气室121的前后侧面上均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补强进气口122,该壳体10的前后侧面为扁平面,该第一补强进气口122为设置于该扁平面第一气孔123,该第一气孔123为条形状,于壳体10一侧面上并排设置有两排第一气孔123。针对第二气室121设置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补强进气口122的气阀40,该气阀40为一紧贴于前述扁平面内侧的活动滑板41,于该活动滑板41上设置有第二气孔411,该第二气孔411同样为并排设置的两排,第二气孔411随活动滑板41的移动而与前述第一气孔123交替对位或错位,当第二气孔411与第一气孔123对位时,第二气室121与外界连通,当第二气孔411与第一气孔123错位时,第二气室121与外界形成密封。该气阀40还包括有按压件42和复位弹簧43,该按压件42的下端与活动滑板41固接,按压件42的上端伸出壳体10为,且按压件42的伸出部分位于前述第一气口112的侧旁,该复位弹簧43抵推于按压件42上,提供按压件42保持向外伸出之趋势的作用力。通过控制按压件42使活动滑板41上下滑动而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补强进气口122,该复位弹簧43提供活动滑板41向上复位的作用力,原始状态下该第一补强进气口122打开,只有在按压件42受压的情况下,该第一补强进气孔122被关闭。以及,该第二气室121与前述第一气室111之间通过于盖体11的底面上开设的一第二补强进气口114彼此连通。
该鼓风装置20包括马达21和双面叶轮22,由马达21带动双面叶轮22转动形成气流,该马达21安装于前述座体12中,该双面叶轮22安装于前述盖体11的第一气室111中并与马达21的转轴211连接。
该双面叶轮22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3所示,其包括有基板221和设置于该基板221两侧面上的多片叶片222,且该叶片222垂直于基板221表面,叶片222自双面叶轮22的旋转中心向外呈发散状扩展延伸,于每两片叶片222之间形成一导流风槽223,该导流风槽223自双面叶轮的旋转中心向外逐渐变宽,使双面叶轮22之两轴向侧面均成为进风侧面,而双面叶轮22的径向侧面成为出风侧面。利用该具有双向开口的导流槽223可使双面叶轮22的两面都能进风形成气流,双面叶轮22所形成的气流较单面叶轮而言具有双倍之气流量,鼓风能力呈倍数递增,导流风槽223的根部设置有一进风缺口224。前述第一气口112连通该双面叶轮22的一进风侧面,前述第二补强进气口114连通该双面叶轮22的另一进风侧面,前述第二气口113连通该双面叶轮22的出风侧面。以及,于双面叶轮22的侧旁设置有一外环通道115,该外环通道115连通前述第一气口112和第二补强进气口114之间。
该自动停机控制装置30安装于前述座体12中,用于当充气产品50充满气体或泄完气体时控制气泵停止工作。如图5所示,该自动停机控制装置30至少包括一可变形的气压感应薄膜31、微动开关32和活动顶杆33。该气压感应薄膜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腔室34第二腔室35,该第一腔室34设置有第一透气孔341,通过该第一透气孔341使得第一腔室34连通于前述第二气室121,该第二腔室35设置有第二透气孔351,通过该第二透气孔351使得第二腔室35连通于前述第二气口113。该微动开关32位于该第一腔室34中并靠近气压感应薄膜31,该微动开关32为一常闭式开关,且微动开关32与前述马达21电连接(图中未示),用以控制马达21的工作,气压感应薄膜31抵触于该微动开关32而使该微动开关32处于断开状态。前述活动顶杆33用于促使气压感应薄膜31远离微动开关32变形,活动顶杆33由第一腔室34外壳可伸缩地伸入第一腔室34中,以及,该活动顶杆33向外延伸出有拨块331。
该自动停机控制装置30还包括有两段式按钮36和压力弹簧37。该两段式按钮36用于推动该活动顶杆33伸入第一腔室34内,其包括有套筒361、转动配件362和滑动配件363。该套筒361相对壳体10固定,如图5所示,套筒361的内壁面轴向分布有高位301和低位302,且该高位301和低位302于套筒361的内壁面上交替分布,该高位301处设置有第一斜面3011和第二斜面3012,该第一斜面3011和第二斜面3012之间连接有限位直面3013。该转动配件362相对滑动配件363可转动地套装于套筒361内,转动配件362的下端可活动地伸出套筒361以及壳体10外,对应于壳体10外设置有一推板364,该推板364推动转动配件362移动,以及,该转动配件362的上端与滑动配件363向抵触,该转动配件362与滑动配件363相抵触的端面上设置有锯齿3622,该锯齿3622形成有第四斜面3623,且于转动配件362的外壁面上轴向设置有多个卡点3621,该卡点3621与该高位301的第一斜面3011或第二斜面3012形成用于促使转动配件361再次旋转的二级转动机构,该卡点3621随转动配件362转动而交替式抵于该高位301和低位302上。该滑动配件363可活动套装于套筒361中,滑动配件363抵推于转动配件362上端和活动顶杆33下端之间,该滑动配件363与活动顶杆33之间可以为一体式连接,该滑动配件363上与转动配件362相抵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三斜面3631,该第三斜面3631与前述第四斜面3623相配,该转动配件362与滑动配件363之间通过该第三斜面3631与第四斜面3623彼此错位而抵触配合,该第三斜面3631与第四斜面3623形成用于促使转动配件362旋转的一级转动机构,即利用该一级转动机构使得转动配件362发生转动。该压力弹簧37用于推动活动顶杆33朝向第一腔室34外回缩,该压力弹簧37套装于活动顶杆33外,压力弹簧37的一端抵推于第一腔室34的外壳上,压力弹簧37的另一端抵推于活动顶杆33上。
以及,进一步包括有总开关38,该总开关38位于活动顶杆33的外侧旁,该总开关38为常开式开关,其与前述微动开关32串联(如图15),总开关38与前述拨块331对应,该拨块331随活动顶杆33移动而顶推或脱离总开关38,当拨块331顶推总开关38时,该总开关38闭合,当拨块331远离总开关38时,该总开关38断开。
使用时,本实施例不但可用于对充气产品进行快速充气,其也可以用于对充气产品进行快速抽气;尤其是,其无论是在快速充气完成时还是快速抽气完成时,均具有自动停机功能。接下来,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充气时,先将气泵的第一气口112连通于外界大气,第二气口113连接于充气产品50(如图7),然后首次向上推动自动停机控制装置30之两段式按钮36,由该两段式按钮36促使活动顶杆33向上移动,该活动顶杆33向上移动而带动拨块331向下移动而抵推于总开关38,该总开关38闭合,同时,该活动顶杆33将感应薄膜31向上顶起,该微动开关32闭合,如图8所示,马达21开始工作,此时可松开两段式按钮36,活动顶杆33在压力弹簧37作用下向下移动,而转动配件362抵于套筒361内的高位301上,使得总开关38继续保持闭合状态。由于气压感应薄膜31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不能回复到原来抵触微动开关32时的位置,故气泵可继续工作。马达21带动双面叶轮22转动而使外界的气体分两路快速充入充气产品50中,第一路气体依次经由第一气口112、第一气室111、第二气口113进入充气产品50中;第二路气体依次经由第一补强进气口122、第二气室121、第二补强进气口114、第一气室111、第二气口113进入充气产品50中。当充气产品50充满气体时,第二气口113中的气压会逐渐升高,与第二气口113连通的第二腔室35的气压随之逐渐升高,气压感应薄膜31会受到向微动开关32方向变形的压力,当气压感应薄膜31变形至重新抵触于微动开关32时(如图9),微动开关32断开,马达21断开与电源的连接,气泵停止充气,从而实现了气泵在充气工作时的自动停机功能。
接着,当再次按下两段式按钮36时,由该两段式按钮36促使活动顶杆33向上移动,该活动顶杆33向上移动将感应薄膜31向上顶起,该微动开关32处于闭合,此时松开两段式按钮36,活动顶杆33在压力弹簧37作用下向下移动,而转动配件362抵于套筒361内的低位302上,使得拨块331远离总开关38,使得总开关38再次处于断开状态。
若需对充满气体的充气产品50进行强制充气,只需向上顶推两段式按钮36不松开即可,使气压感应薄膜31被活动顶杆33顶住不能往微动开关32方向变形,即可实现充气产品50在充满气体状态下的强行充气,进一步增加充气产品50的硬度,以满足对充气产品50具有更大硬度要求之客户的需要。
泄气时,先将气泵的第一气口112连接于充气产品50,第二气口113连通于外界大气,则在将第一气口112连接于充气产品50时,位于该第一气口112旁侧的按压件42被充气产品50按下,如图14所示,该气阀40之活动滑板41随按压件42下移而使活动滑板41之第二气孔411与壳体上的第一气孔123形成错位,第一气孔123被封堵,使得第二气室121与外界形成密封。此后气泵的开机启动操作和上述充气时的开机启动操作相同,皆是向上推动自动停机控制装置30之两段式按钮36而使得气压感应薄膜31受活动顶杆33的抵推,气压感应薄膜31受力变形而脱离对微动开关32的抵触(如图11),微动开关32闭合,马达21开始工作,此时可松开两段式按钮36,活动顶杆33复位,气泵则继续工作。马达21带动双面叶轮22转动而使充气产品50中的气体依次经由第一气口112、第二气口113快速地泄出,并且在泄气的时候,气体还可以通过外环通道115进入双面叶轮22的另一进风侧面,利用双面叶轮22的两进风侧面同时泄气,效率更高,当充气产品50中的气体完全泄空时,双面叶轮22开始抽取第二气室121和第一腔室34中的气体(如图12),则第一腔室34的气压会逐渐降低,而第二腔室35的气压跟外界大气相同,气压感应薄膜31会受到向微动开关32方向变形的压力,当气压感应薄膜31变形至重新抵触于微动开关32时,微动开关32断开,马达21断开与电源的连接,气泵停止工作,从而实现气泵在泄气工作时的自动停机功能。
请参照图1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总开关70由自动停机控制装置60分离出来并单独控制,并且本实施例中的推钮64为单段式的按钮,使用时由该推钮64促使活动顶杆63向上移动而将感应薄膜61顶起,从而使微动开关62闭合,当松开推钮64时,由压力弹簧65使活动顶杆63复位,然后当气压使感应薄膜61向下变形而触动微动开关62时,使微动开关62断开,实现自动停机功能。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启动时,需将总开关70打开,然后再操作推钮64。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一、通过于气泵中增加设置一自动停机控制装置,并结合双面叶轮与气泵中各气口和气室的合理设计,使整个气泵产品的结构布局最优化,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方便产品中各部件的制作和组装,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
二、本实用新型在充气工作和泄气工作完成时都可实现自动停机,相较于传统之只能在充气工作完成时停机的气泵而言,更具进步性和使用上的便利性,产品具有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特点。
三、通过该活动顶杆可手动抵推气压感应薄膜使其变形或抗拒其变形,还可实现气泵的开机启动和强行充气功能,使产品更具多功能化。
四、其采用具有双面叶片的双面叶轮取代了传统的单面叶片的叶轮,充分利用双面叶片的鼓风作用,以最大化地加大风流量和风流速度,从而大大提升气泵的充气能力,而且产品结构简单化、实用化,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进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五、通过于双面叶轮的侧旁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气口和第二补强进气口的外环通道,气体可以绕过该外环通道进入双面叶轮的另一进风侧面,当气泵在进行泄气作业时,双面叶轮的两进风侧面可以同时工作,从而使得其泄气工作效率更高。
六、通过利用活动滑板以控制第一补强进气口的打开或者关闭,结构简单,而且该活动滑板受按压件控制,该按压件伸出第一气口的侧旁,使得当充气产品装于第一气口上时便可压下按压件而关闭第一补强进气口,操作较为简便。
七、通过利用两段式按钮控制总开关和微动开关的通断,可实现了一个按钮两种功用的目的,简化了产品结构,操作者只需控制一个按钮即可既安全又简便地进行操作和使用产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该第一气室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气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气口;该第二气室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补强进气口;该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之间通过一第二补强进气口彼此连通;
一鼓风装置,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中,该鼓风装置包括有马达和双面叶轮,由马达带动双面叶轮转动形成气流;该双面叶轮位于前述第一气室中,前述第一气口连通于该双面叶轮的一进风侧面,第二补强进气口连通该双面叶轮的另一进风侧面,第二气口连通该双面叶轮的出风侧面;
一自动停机控制装置,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中,该自动停机控制装置至少包括有可变形的气压感应薄膜、微动开关、以及用于促使气压感应薄膜远离微动开关变形的活动顶杆,该气压感应薄膜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微动开关位于第一腔室中靠近气压感应薄膜,且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气室,针对第二气室设置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补强进气口的气阀;该第二腔室连通前述第二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叶轮包括有基板和设置于该基板两侧面上的多片叶片,且该叶片垂直于基板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叶轮的侧旁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气口和第二补强进气口的外环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有第一透气孔,该第一腔室通过该第一透气孔与第二气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有第二透气孔,该第二腔室通过该第二透气孔与第二气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进气口为设置于壳体一扁平面上的第一气孔,所述气阀为一紧贴于扁平面内侧的活动滑板,活动滑板上设置有随活动滑板的移动而与第一气孔交替对位或错位的第二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按压件和复位弹簧,该按压件的一端与活动滑板固接,该按压件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外,且按压件的伸出部分位于第一气口的侧旁;该复位弹簧抵推于按压件上,提供按压件保持向外伸出之趋势的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停机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用于推动该活动顶杆伸入第一腔室内的两段式按钮和一用于推动活动顶杆朝向第一腔室外回缩的压力弹簧;该两段式按钮包括有套筒、转动配件和滑动配件;
其中,该套筒相对气泵壳体固定,该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轴向分布的高位和低位,该高位处设置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设置有一限位直面;
该转动配件可转动地套装于套筒内,转动配件的一端可活动地伸出套筒外,转动配件的另一端与滑动配件相抵触,该转动配件与滑动配件之间 通过彼此错位的斜面抵触配合,该彼此错位的斜面形成用于促使转动配件旋转的一级转动机构;
该转动配件的外壁面设置有与该高位和低位配合的卡点,该卡点与该高位的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形成用于促使转动配件再次旋转的二级转动机构;
该滑动配件可轴向滑动地套装于套筒中,滑动配件抵推于转动配件和活动顶杆之间;
该压力弹簧套装于活动顶杆外,压力弹簧的一端抵推于第一腔室的外壁面上,压力弹簧的另一端抵推于活动顶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为常闭式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进一步设置有总开关,该总开关为常开式开关,其设置于活动顶杆的外侧旁,对应于活动顶杆向外延伸出有拨块,该拨块随活动顶杆移动而顶推或脱离总开关,以及,该总开关与该微动开关串联。 
CN2010205347843U 2010-09-08 2010-09-08 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79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347843U CN201779044U (zh) 2010-09-08 2010-09-08 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347843U CN201779044U (zh) 2010-09-08 2010-09-08 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79044U true CN201779044U (zh) 2011-03-30

Family

ID=43792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34784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79044U (zh) 2010-09-08 2010-09-08 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79044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6508A (zh) * 2012-12-27 2013-03-27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用于吹吸机的风叶
CN103615402A (zh) * 2013-11-12 2014-03-05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可自动补气的智能型气泵
CN105559996A (zh) * 2014-10-16 2016-05-11 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垫床的cpr用主动式抽气装置
CN103775362B (zh) * 2014-01-08 2016-08-24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外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CN113091857A (zh) * 2021-04-30 2021-07-09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对洪水突发的应急响应设备
WO2024098884A1 (zh) * 2022-11-07 2024-05-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泵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6508A (zh) * 2012-12-27 2013-03-27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用于吹吸机的风叶
CN103615402A (zh) * 2013-11-12 2014-03-05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可自动补气的智能型气泵
CN103615402B (zh) * 2013-11-12 2016-05-04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可自动补气的智能型气泵
CN103775362B (zh) * 2014-01-08 2016-08-24 东莞虎邦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外置式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CN105559996A (zh) * 2014-10-16 2016-05-11 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垫床的cpr用主动式抽气装置
CN113091857A (zh) * 2021-04-30 2021-07-09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对洪水突发的应急响应设备
CN113091857B (zh) * 2021-04-30 2024-04-26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对洪水突发的应急响应设备
WO2024098884A1 (zh) * 2022-11-07 2024-05-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79044U (zh) 外置式双风叶自动停气泵
US8480375B2 (en) Auto-stop air pump
CN204813533U (zh) 一种可抽真空的食物料理机
CN102606496B (zh) 一种气泵及其气阀的开闭结构
CN102022364A (zh) 旋转切换式气泵
CN203161593U (zh) 自动停机控制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气泵
CN103075357A (zh) 自动停机控制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气泵
CN201661495U (zh) 可自动停机的智能气泵
CN201963573U (zh) 旋转切换式气泵
CN202108781U (zh) 一种气泵及其双面式叶轮
CN201771804U (zh) 外置式双风叶气泵
CN201531445U (zh) 薄膜式自动感应气泵
CN201953695U (zh) 滑动切换式气泵
CN205349800U (zh) 一种按键式电动气泵
CN110500301A (zh) 内置式电动气泵
CN102022365B (zh) 滑动切换式气泵
CN111810463B (zh) 一种基于液压系统功能的皮囊式蓄能器
CN203548263U (zh) 可自动停机的气泵
CN202391698U (zh) 改进自动停机结构的气泵
CN202483911U (zh) 一种自动停机结构的气泵
CN2731147Y (zh) 充气泵
CN201603376U (zh) 骰子游戏机的摇骰装置
CN201621082U (zh) 外置式双面叶轮气泵
CN202579221U (zh) 一种气泵及其气阀的开闭结构
CN202789592U (zh) 新型内置式充、放气气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