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42672U - 复合式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式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42672U
CN201742672U CN2010202824323U CN201020282432U CN201742672U CN 201742672 U CN201742672 U CN 201742672U CN 2010202824323 U CN2010202824323 U CN 2010202824323U CN 201020282432 U CN201020282432 U CN 201020282432U CN 201742672 U CN201742672 U CN 201742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fin
fin group
piece
group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824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安智
范牧树
刘庆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u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824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42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42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4267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And Details Of Heating System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复合式散热器,其设有位于上、下位置的第一散热鳍片及第二散热鳍片,并在两散热鳍片之间连接设有热管以便将其中一散热鳍片的热量传导至另一散热鳍片处,两散热鳍片间以一支架予以结合固定,另在支架上设有一风扇,其位于两散热鳍片之间,因此可有效的以风扇所产生的气流达到将两散热鳍片所吸收的热量带离,以达到有效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复合式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热传导装置,特别关于一种以一风扇设置在两散热鳍片间以有效率的达到将鳍片所吸收的热量带离的复合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所使用的事务机器,其中就计算机的构造而言,其除了设有输出、入装置及显示装置之外,还必须设有数据处理装置,由于该处理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将产生高热,例如:各种处理装置中设有安装在电路板上的中央处理器,该中央处理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有大量的高热,其中所产生的高热必须利用设有散热鳍片组及所配合的风扇组成的散热器将其热量带离,如此可有效率的降低中央处理器的工作温度,使中央处理器在所设计的工作温度下可维持其正常的工作效率。 
以现有使用的散热器而言,其包括有至少一组散热鳍片组及散热风扇,在各组散热鳍片组之间设有热管以将热量进行传导,而其中一散热鳍片组与中央处理器贴靠以将其高热传导至其中一散热鳍片组,经热管传导至另一散热鳍片组,并在该散热鳍片组上设有一风扇,以该风扇所产生的气流将散热鳍片组所吸收的热予以排出,此种设计,通常仅仅只有其中一组散热鳍片组较接近风扇并受到风扇所产生的气流作用以进行降温所以存在散热效果极为有限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者有鉴于现有技术的散热器在散热效果上受到限制无法提升,提出一种散热器,其将气流流动的风扇设计在两组散热鳍片组之间,其产生引导的气流可分别流经两组散热鳍片组的各鳍片,以提高散热效果,其中一散热鳍片组可设计位于另一散热鳍片组的侧边处以达到大幅降低整体散热器的高度,以降低所需的安装高度及空间的目的。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 复合式散热器,其包括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一第二散热鳍片组及一风扇; 
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其设有多片间隔排列的鳍片,另设有至少一热管,所述热管的一端穿设在各散热鳍片上且相互连接; 
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相对设置在第一散热鳍片组位置处并间隔有一距离,其设有一热块,其外围设有多片向外突伸间隔排列的鳍片,所述热管的另一端设置在热块上; 
所述风扇,其设置在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散热鳍片组之间,所产生的散热用气流可通过各散热鳍片组。 
所述的复合式散热器,其进一步设有一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一侧片体及一上片体,所述上片体由所述侧片体上方延伸形成,所述风扇安装设置在上片体处,所述侧片体相对位于第一散热鳍片组处,且分别在侧片体上设有固定孔及在第一散热鳍片组的鳍片上设有通孔,所述热管一端穿设位在所述通孔及固定孔内;所述侧片体的下方延伸设有至少一支片,另在第二散热鳍片组上设有相对应于所述支片的结合部,所述支片与结合部相互结合固定。 
所述的复合式散热器,其中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热块上形成有长槽,以所述长槽与热管相互结合固定。 
所述的复合式散热器,其中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热块上形成有两结合部,所述结合部的自由端端面上形成有结合槽,在支架上相对设有两支片,所述支片与结合槽相互结合固定。 
所述的复合式散热器,其中第一散热鳍片组的各鳍片下方形成有呈内凹状的凹部。 
所述的复合式散热器,其中第一散热鳍片组设计为具有两组散热鳍片组,所述两组散热鳍片组间隔有一距离,在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热块上设有两热管,每一热管与一组散热鳍片组相互连接固定。 
所述的复合式散热器,其中两组散热鳍片组分别位于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两外侧边处。 
通过本实用新型前述技术手段的运用,将风扇设置在两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之间,使得风扇所产生的散热用气流可流经各散热鳍片组的各鳍片,以有效率的将各鳍片上的热量带出,而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也可依据安装需求使用由两组呈间隔设置的散热鳍片组,两散热鳍片组位于第 二散热鳍片组的外侧位置处,使整体的安装高度明显降低以达到减少安装空间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参看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复合式散热器,其中第一种实施例的构造包括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10、一第二散热鳍片组20、一支架30及一风扇40等; 
第一散热鳍片组10,由多片间隔排列的鳍片11组成,各鳍片11在两端分别设有一通孔110,各通孔110可供一热管13的一端穿设结合,在中段位置的下方形成有一内凹状的凹部12; 
第二散热鳍片组20,相对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0设置并间隔有一距离,其具有一呈块体的热块21,在热块21的底端表面内凹形成有多个长槽211,在热块21的周边形成有若干向外突出且呈片体状的鳍片22及突伸形成有两结合部23,结合部23的自由端端面处形成有结合槽231; 
支架30,其具有一侧片体31及一上片体32,在侧片体31的两端设有固定孔312,两固定孔312相对于鳍片11的通孔110位置设置,在支架30的下方突伸有两支片311,其位置相对于第二散热鳍片组20所设的结合部23处,上片体32由侧片体31的顶端侧向延伸,风扇40安装设置在上片体32的底端面处。 
配合参看图4所示,支架30以其支片311与第二散热鳍片组20的结合部23的结合槽231相互结合,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在支架311及结合部23上位于相对位置均设有可供与固定件(图中未示)相互结合的孔;上片体32及所安装的风扇均位于第二散热鳍片组20上方,前述第一散热鳍片组10的各鳍片11相对位于支架30侧面,且支架30的上片体32相对位于各鳍片11的凹部12处,在第一散热鳍片组10及第二散热鳍片组20之间设有热管13,热管13的一端可贯穿各鳍片11的通孔110及支架30的固定孔312并相互紧密结合固定,另一端的管体设置在长槽211内并紧密结合固定,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在第一散热鳍片组10及第二散热鳍片组20之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热管13,以此将热块21所吸收的热量除了可由第二散热鳍片组20的各鳍片22予以散热外,也可通过热管13将部份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鳍片组10的各鳍片11处予以散热,再配合风扇40所产生的气流将各鳍片11,22上的热量带离至外部,通过此构造设计除了可将整体体积适度缩减之外,还可有效率的将热量带出,而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参看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复合式散热器,其构造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将位于设有风扇40的支架30上方的第一散热鳍片组10改变为由两组散热鳍片组10A,10B组成,该两组散热鳍片组10A,10B为呈间隔设置,且散热鳍片组10A或散热鳍片组10B分别与第二散热鳍片组20之间设有一热管13,此种形式的散热器设计同样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参看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又一实施例的复合式散热器,其将第二种实施例位于第二散热鳍片组20及设有风扇40的支架30上方设有两呈间隔设置的两组散热鳍片组10A,10B的构造,改变设计为在所设置的第二散热鳍片组51上方以支架53设有一风扇52,又在呈上、下位置所设的第二散热鳍片组51及风扇52的两侧位置分别设有一散热鳍片组50A,50B,该两散热鳍片组50A,50B与第二散热鳍片组51之间分别以热管54予以穿设连接,如此设计之下,除了可将第二散热鳍片组51的热量以热管54传导至位于两侧处的散热鳍片组50A,50B处,此时利用风扇52所产生的气流将热量予以排除而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由于散热鳍片组50A,50B位于两侧位置处,如此可使整个散热器的高度大幅降低以减少高度方向的空间占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化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复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一第二散热鳍片组及一风扇;
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组,其设有多片间隔排列的鳍片,另设有至少一热管,所述热管的一端穿设在各散热鳍片上且相互连接;
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相对设置在第一散热鳍片组位置处并间隔有一距离,其设有一热块,其外围设有多片向外突伸间隔排列的鳍片,所述热管的另一端设置在热块上;
所述风扇,其设置在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散热鳍片组之间,所产生的散热用气流可通过各散热鳍片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设有一支架,所述支架具有一侧片体及一上片体,所述上片体由所述侧片体上方延伸形成,所述风扇安装设置在上片体处,所述侧片体相对位于第一散热鳍片组处,且分别在侧片体上设有固定孔及在第一散热鳍片组的鳍片上设有通孔,所述热管一端穿设位于所述通孔及固定孔内;
所述侧片体的下方延伸设有至少一支片,另在第二散热鳍片组上设有相对应于所述支片的结合部,所述支片与结合部相互结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热块上形成有长槽,以所述长槽与热管相互结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热块上形成有两结合部,所述结合部的自由端端面上形成有结合槽,在支架上相对设有两支片,所述支片与结合槽相互结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散热鳍片组的各鳍片下方形成有呈内凹状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散热鳍片组设计为具有两组散热鳍片组,所述两组散热鳍片组间隔有一距离,在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热块上设有两热管,每一热管与一组散热鳍片组相互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两组散热鳍片组分别位在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两外侧边处。
CN2010202824323U 2010-08-05 2010-08-05 复合式散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42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824323U CN201742672U (zh) 2010-08-05 2010-08-05 复合式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824323U CN201742672U (zh) 2010-08-05 2010-08-05 复合式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42672U true CN201742672U (zh) 2011-02-09

Family

ID=43557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8243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42672U (zh) 2010-08-05 2010-08-05 复合式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42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5179B (zh) 散热器
CN203962803U (zh) 来令片散热改良结构
CN204697681U (zh) 具致冷热功能的宠物垫
CN202512497U (zh) 笔记本散热器
CN201742672U (zh) 复合式散热器
CN201476667U (zh) 可增加散热面积的热管式散热鳍片
CN104427826A (zh) 散热模块
CN203504941U (zh) 散热模块
CN201319722Y (zh) 散热器的风扇固定装置
CN209543252U (zh) 新型散热结构主机
CN203912431U (zh) 散热模块改良结构
CN208848145U (zh) 一种具有主板散热功能的机箱
CN207316868U (zh) 一种灯具一体化散热模块
CN206773634U (zh) 一种多风道散热器
CN202995597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冷却支架
CN203057776U (zh) 一种新型铝挤散热器
CN207067922U (zh) 一种头戴一体机
CN202396131U (zh) 一种插片式散热器
CN201885193U (zh) 一种巢型散热器
CN205372431U (zh) 一种led灯罩壳
CN205124217U (zh) 一种具有导风功能的散热组件
CN203630711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模组
CN202267910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内置散热装置
CN208459962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1725269U (zh) 一种带有新型散热孔的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8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