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39380U - 离合分泵及其汽车 - Google Patents

离合分泵及其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39380U
CN201739380U CN2010202692540U CN201020269254U CN201739380U CN 201739380 U CN201739380 U CN 201739380U CN 2010202692540 U CN2010202692540 U CN 2010202692540U CN 201020269254 U CN201020269254 U CN 201020269254U CN 201739380 U CN201739380 U CN 201739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wheel cylinder
return spring
piston
slav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6925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训德
李新庄
刘德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6925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39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39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393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分泵及其汽车。该离合分泵包括:分泵本体(5)和分泵底座(6),且分泵本体(5)设置在分泵底座(6)上;活塞(8),活塞(8)设置在分泵本体(5)内,且相对于分泵本体(5)能够往返运动;活塞(8)的一端与连接拨叉(10)的推杆(9)连接;回位弹簧(7),回位弹簧(7)的一端与活塞(8)的另一端连接,回位弹簧(7)的另一端与分泵底座(6)抵接。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分泵及对应的汽车,能够有效地保护离合踏板上的离合开关,而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分泵及对应的汽车,回位弹簧设置在离合分泵的分泵本体内,不会与离合分泵外的其他附件产生干涉。

Description

离合分泵及其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刹车离合系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分泵及其汽车。
背景技术
离合分泵应用于具有油刹车的汽车中,是具有油刹车的汽车的离合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
图1为现有技术的离合分泵的使用状态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离合分泵1在使用过程中,离合分泵1外侧设置有一个回位弹簧2。该回位弹簧2一端与离合分泵1外侧的弹簧支板3连接,另一端与拨叉4连接。现有技术中的拨叉4的结构为盲孔结构。拨叉4和推杆11之间为固定连接。拨叉4间接与离合器压盘连接,拨叉4的运动可以带动离合器压盘的运动。初始状态时,回位弹簧2为拉伸状态。当驾驶员踩下离合踏板时,通过踏板臂带动离合总泵上的推杆向下压总泵活塞做向下运动。总泵活塞运动带动管路中油的运动,油的运动又带动离合分泵1的活塞的运动,进一步带动离合分泵1的推杆11的运动。由于拨叉4和推杆11相连,从而带动拨叉4的运动。
初始时,拨叉4受到的推力很小,无法推开离合器的压盘。当压力增大到可以推开离合器压盘时,通过向下压驾驶室上的活塞,使得离合系统的管路中油做等体积的运动,底盘上的离合分泵1依靠油的运动带动离合分泵1中的活塞向后运动(即图1中的向右方向的运动),从而带动推杆11的运动,推杆11的运动同时带动拨叉4的运动。再由拨叉4的向后运动带动离合器压盘向前运动(即图1中的向左方向的运动),从而使离合器离合分开。拨叉4运动的同时带动回位弹簧2的拉伸量增加,这样需要克服回位弹簧2的力越大,要求离合分泵上管路中的油压越大。
但是当驾驶员松开离合踏板时,离合总泵上的活塞较快向上运动,压力下降较快。由于油压在管路中流动有一定阻力,流动较慢,离合分泵1上的压力下降得较慢,在管路内部形成一个真空度。在上下压力差的作用下,管路中的油开始带动离合分泵1中的活塞的向前运动(即图1中向左运动),离合分泵1中的活塞的运动带动推杆11向前运动,从而导致拨叉4向前运动。这个过程中,回位弹簧2的拉伸量减小,给拨叉4一个向前运动的力,快速的推动离合踏板,给离合踏板上的离合开关有一个较大的冲击力。这样,离合踏板回位过大、过快,对离合踏板上的离合开关有一定的损伤。另外,受整车空间限制,外置的回位弹簧2经常会出现与附件物件干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分泵及其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驾驶员松开离合踏板时,离合踏板回位过大、过快容易对离合踏板上的离合开关有一定的损伤以及外置的回位弹簧经常出现与附件物件干涉的缺陷;提供一种性能较好的离合分泵。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分泵,包括:
分泵本体和分泵底座,且分泵本体设置在分泵底座上;
活塞,活塞设置在分泵本体内,且相对于分泵本体能够往返运动;活塞的一端与连接拨叉的推杆连接;
回位弹簧,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活塞的另一端连接,回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分泵底座抵接;其中回位弹簧的工作长度小于回位弹簧对应的自由长度。
如上所述的离合分泵,其中,回位弹簧为等螺旋升角截锥螺旋弹簧。
如上所述的离合分泵,其中,回位弹簧的上端的内径等于活塞的外径;回位弹簧的下端的外径等于分泵本体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离合总泵、拨叉、离合器压盘、离合器以及采用如上述所述的离合分泵;所述离合分泵的活塞与所述离合总泵的推杆连接,所述离合分泵的推杆与所述拨叉连接,所述拨叉通过所述离合器压盘与所述离合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分泵及其汽车,通过在离合分泵内设置内置式回位弹簧,当驾驶员迅速松开离合踏板时,离合总泵上的活塞较快向上运动,压力下降较快。而由于油压在管路中流动有一定阻力,流动较慢,造成离合分泵上的压力下降的较慢,行成一个真空度。在上下压力差的作用下与离合分泵的推杆相连的拨叉向前运动,带动离合分泵的推杆及活塞向分泵底座运动,致使回位弹簧的压缩量增大。此时回位弹簧会给活塞一个反方向的作用力,以减慢由压差快速推动离合踏板的运动,从而减小给离合踏板上的离合开关有一个较大的冲击力。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分泵及对应的汽车,能够有效地保护离合踏板上的离合开关,而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分泵及对应的汽车,回位弹簧设置在离合分泵的分泵本体内,不会与离合分泵外的其他附件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离合分泵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分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离合分泵中的回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分泵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合分泵,包括:分泵本体5、分泵底座6、回位弹簧7、活塞8和推杆9。其中分泵本体5设置在分泵底座6上。活塞8设置在分泵本体5内,且活塞8相对于分泵本体5能够往返运动。活塞8的一端与推杆9连接。活塞8的另一端与回位弹簧7的一端连接。回位弹簧7的另一端与分泵底座6抵接。也就是说,回位弹簧7的另一端压靠在分泵底座6上。
本实施例中回位弹簧7的工作长度小于回位弹簧7对应的自由长度。这里的回位弹簧7的工作长度指的是在离合分泵工作过程中回位弹簧7的被压缩的长度。回位弹簧7对应的自由长度指的是回位弹簧7处于自由状态下的长度。也就是说,在离合分泵工作过程中,回位弹簧7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本实施例的离合分泵与图1所示现有的离合分泵相比:现有的离合分泵采用的是外置式的处于拉伸状态的回位弹簧;而本实施例在离合分泵内采用内置式处于压缩状态的回位弹簧。
为便于描述离合分泵的工作流程,在图2所示的离合分泵的结构示意图中,同时标注有拨叉10。为与本实施例的离合分泵相配合,这里的拨叉10可以采用通孔结构。拨叉10也是间接与离合器压盘连接,也就是说拨叉10的运动可以带动离合器压盘运动。这里的拨叉10采用通孔结构,即拨叉10与推杆9之间为非固定连接,可以调节。
下面结合图2,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离合分泵的工作流程。
当驾驶员踩下离合踏板时,通过踏板臂带动离合总泵上的推杆向下压离合总泵上的活塞做向下运动,最终推动离合分泵的活塞8向后运动(图2中的向右运动)。活塞8的运动推动推杆9向右运动。因初始时离合分泵中的推杆9给拨叉10的推力很小,致使拨叉10无法推开离合器上的压盘。当管路上的油的体积增加后,由于没有推开离合器压盘,离合分泵的活塞8没有运动,相当于管路中的油的总体积没变。压缩管路中的油获得较高的压力。因此,离合分泵中的活塞8得到的助力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为管路中油压的推动;另一部分为压缩的回位弹簧7给活塞8的推力。当拨叉10的推力达到可以离合器压盘时,此时与图1所示的装置外置式回位弹簧的离合分泵相比,所需要管路的油压较小,因而所需压力小,从源头上的踏板力自然会减小。
通过向下压驾驶室上的活塞,将离合系统管路中油做等体积的运动,底盘上的离合分泵依靠油的运动带动离合分泵上的活塞8向后运动(即图2中的向右运动),离合分泵上的活塞8的向后运动,带动与活塞8相连的推杆9的向后运动。而推杆9与拨叉10相连,推杆9的运动又带动拨叉10的运动。由拨叉10的向后运动带动离合器压盘的向前运动(即图2中的向左运动),从而使离合器离合分开。在活塞8向后运动的同时,连接在活塞8上的回位弹簧7同时向后运动,回位弹簧7的压缩量减小,为了保证离合器分离时始终有对活塞8产生向前的推力,因此必须保证回位弹簧7的压缩量大于离合分泵的工作行程。而由现有技术可知,离合分泵的工作行程由离合器压盘的工作行程决定。
例如,为便于描述,假设回位弹簧7呈自由状态时,其长度为L0。回位弹簧7被装配至离合分泵中时,其装配后的高度即工作长度L1。L为离合分泵的工作行程。其中离合分泵工作过程中,随着回位弹簧7的形变量发生变化,回位弹簧7的工作长度L1发生变化。对应地,回位弹簧7的压缩行程L2=L0-L1也在发生变化。但是在离合分泵工作过程中,要始终保证回位弹簧7的压缩行程L2大于分泵的工作行程L。
当驾驶员迅速松开离合踏板时,离合总泵上的活塞较快向上运动,压力下降得较快。由于油压在管路中流动有一定阻力,流动较慢,离合分泵上的压力下降得较慢,在管路内部形成行成一个真空度。在上下压力差的作用下,管路中的油开始带动离合分泵中的活塞8的向前运动(即图2中向左运动),活塞8的运动带动推杆9向前运动,从而导致拨叉10向前运动。这个过程中,回位弹簧7压缩量增大,给活塞8一个向后运动的力,减慢由压差快速推动离合踏板的运动,减小给离合踏板上的离合开关有一个较大的冲击力。可以有效地保护离合踏板上的离合开关。
对于图1所示的采用外置式回位弹簧的离合分泵,要想获得同本实施例的离合分泵相同大小的踏板力,只有增大离合踏板上的杠杆比和离合分泵上的缸径。增大离合踏板比后,由于驾驶室上的空间有限,不一定能在满足不与相关物件干涉的前提下,获得一比较理想的结构。而且当增大离合分泵的缸径和加大离合踏板杠杆比,都会要求总泵的工作行程增大,导致离合踏板上踏板行程增大,有可能满足不了法规要求(不大于160mm),或者即使满足法规要求却可能产生分离不彻底的现象。反过来讲,本实施例的离合分泵采用的回位弹簧安置在分泵内部,能够避免出现干涉的可能性。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需要更小的踏板力便可以实现离合器分离,使用更加方便。
由上述可知,采用本实施例的离合分泵,能够有效地保护离合踏板上的离合开关,而且采用本实施例的离合分泵,回位弹簧设置在离合分泵的分泵本体内,不会与离合分泵外的其他附件产生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中回位弹簧7为等螺旋升角截锥螺旋弹簧。进一步地,回位弹簧7的上端内径等于活塞8的外径;回位弹簧7的下端的外径等于分泵本体5的内径。图3所示为图2所示离合分泵中的回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回位弹簧7的上端的内径小于下端的内径。回位弹簧7的上端为连接活塞8的一端,回位弹簧7的下端为抵接分泵底座6的另一端。假设活塞8的外径为D0,回位弹簧7的上端的内径D1=D0。分泵本体5的内径为D2,回位弹簧7的下端的外径D3=D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中包括离合总泵、拨叉、离合器和离合器压盘等,还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离合分泵,离合分泵的推杆连接拨叉,离合分泵的活塞连接离合总泵的推杆。拨叉通过离合器压盘与离合器连接,拨叉的运动能够带动离合器压盘,使得离合器离合分开或者闭合。其具体实现机制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汽车,由于采用了具有内置式回位弹簧的离合分泵,也具有上述离合分泵实施例的优点。例如,采用本实施例的汽车,能够有效地保护离合踏板上的离合开关,而且采用本实施例的汽车,回位弹簧设置在离合分泵的分泵本体内,不会与离合分泵外的其他附件产生干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离合分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泵本体(5)和分泵底座(6),且分泵本体(5)设置在分泵底座(6)上;
活塞(8),活塞(8)设置在分泵本体(5)内,且相对于分泵本体(5)能够往返运动;活塞(8)的一端与连接拨叉(10)的推杆(9)连接;
回位弹簧(7),回位弹簧(7)的一端与活塞(8)的另一端连接,回位弹簧(7)的另一端与分泵底座(6)抵接;其中回位弹簧(7)的工作长度小于回位弹簧(7)对应的自由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分泵,其特征在于,回位弹簧(7)为等螺旋升角截锥螺旋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分泵,其特征在于,回位弹簧(7)的上端的内径等于活塞(8)的外径;回位弹簧(7)的下端的外径等于分泵本体(5)的内径。
4.一种汽车,包括离合总泵、拨叉、离合器压盘、离合器以及采用如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离合分泵;所述离合分泵的活塞与所述离合总泵的推杆连接,所述离合分泵的推杆与所述拨叉连接,所述拨叉通过所述离合器压盘与所述离合器连接。
CN2010202692540U 2010-07-21 2010-07-21 离合分泵及其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39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692540U CN201739380U (zh) 2010-07-21 2010-07-21 离合分泵及其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692540U CN201739380U (zh) 2010-07-21 2010-07-21 离合分泵及其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39380U true CN201739380U (zh) 2011-02-09

Family

ID=43554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6925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39380U (zh) 2010-07-21 2010-07-21 离合分泵及其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393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7844A (zh) * 2011-09-23 2012-03-07 芜湖恒坤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离合器总泵总成
CN102367845A (zh) * 2011-09-23 2012-03-07 芜湖恒坤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离合器总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7844A (zh) * 2011-09-23 2012-03-07 芜湖恒坤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离合器总泵总成
CN102367845A (zh) * 2011-09-23 2012-03-07 芜湖恒坤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离合器总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39380U (zh) 离合分泵及其汽车
CN205937621U (zh) 减震装置
CN207788798U (zh) 一种减震器油封压装装置
CN201645854U (zh) 液压驱动式前减震压力机
CN102029905B (zh) 一种离合踏板总成
CN208069383U (zh) 动力总成悬置及其衬套
CN204398368U (zh) 用于垃圾压缩设备的挤压装置
CN206967000U (zh) 轴用挡圈压装机构
CN102897694A (zh) 一种设有刹车装置的牵引车
CN2929362Y (zh) 船用齿轮箱的液压控制装置
CN202007095U (zh) 静音曳引机电磁制动装置
CN104842788A (zh) 弹簧助力器、离合踏板总成和车辆
CN203348377U (zh) 一种离合助力器及车辆
CN201970866U (zh) 一种振动能量助力式汽车离合器液压操纵机构
CN201931762U (zh) 一种胶装机夹本台的气动驱动装置
CN206031469U (zh) 一种铰接底盘
CN102418750A (zh) 用于新能源车辆自动离合系统的分离执行机构
CN102494121B (zh) 液压搬运车排挡器
CN203979006U (zh) 一种操作机行走缓冲装置
CN105225849B (zh) 电容组气机芯包移动夹电磁铁结构
CN204430636U (zh) 一种连杆式自锁机构
CN205888510U (zh) 一种衬套压紧工装
CN209581433U (zh) 一种可自动刹车的车辆支架
CN208666461U (zh) 一种对直条钢筋的取料压紧装置
CN205317484U (zh) 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牵引钢缆拉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