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32909U - 电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32909U CN201732909U CN2010202696630U CN201020269663U CN201732909U CN 201732909 U CN201732909 U CN 201732909U CN 2010202696630 U CN2010202696630 U CN 2010202696630U CN 201020269663 U CN201020269663 U CN 201020269663U CN 201732909 U CN201732909 U CN 2017329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ntact
- parallel
- tin ball
- ri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0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43 imp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具有一塑料底座及多个端子。塑料底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槽孔,该槽孔连通一锡球面及一接触面,其中一底面设置于每一槽孔中且邻近锡球面,且由锡球面观看该底面时该底面包含一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且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的两平行侧设有两透孔。其次,多个端子设置于塑料底座的对应槽孔中,每一端子具有一连接部、一接触锡球部以及介于连接部与接触锡球部之间的一延伸部。其中接触锡球部被设置于两透孔至少任一中,延伸部被设置于对应的槽孔中,连接部邻近接触面设置并且平行于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底座符合轻、薄、短、小要求且平整度佳,适合高集合度的端子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中央处理器的电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愈来愈强大,其对外连接的端子数量亦随之增加,但连接器的尺寸却必须愈来愈小,因此,如何设计轻、薄、短、小的连接器,并且考虑制造、组装的成本及良率便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特别是针对用以容置采用PAG方式进行封装的中央处理器的CPU塑料底座,其中槽孔内如设有用以支撑锡球的底面,该底面结构的不同设计,将会影响到塑料底座的总体积;例如,现有技术中的底面结构,如为一具有透孔的环形底面,则显然是不利于越来越高密度的CPU针脚脚座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具有符合轻、薄、短、小要求且平整度佳的塑料底座,适合高集合度的端子数。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塑料底座以及多个端子。其中,该塑料底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槽孔,该槽孔连通第一面及第二面,其中一底面设置于每一该槽孔中且邻近该第一面,该底面包含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且该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的两平行侧分别设有第一透孔与第二透孔。该多个端子,设置于该塑料底座的对应槽孔中,每一该端子具有连接部、接触锡球部以及介于该连接部与该接触锡球部之间的延伸部,其中该接触锡球部被设置于该两透孔至少任一中,该延伸部被设置于该对应槽孔中,该连接部邻近该第二面设置并且平行于该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
所述电连接器结构还包括多个设置于该第一面且被该些底面支撑的锡球。
该连接部包括两平行连接段,且该两连接段平行该底面。
该接触锡球部包括两平行接触段,且该两接触段垂直该底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塑料底座以及多个端子。其中,该塑料底座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槽孔,该槽孔连通第一面及第二面,其中一底面设置于每一该槽孔中且邻近该第一面,该底面包含具实心结构的条肋,且该条肋横跨于所在槽孔内的相对应两侧壁之间,并于该条肋两侧处分别设有第一透孔与第二透孔。该多个端子,设置于该塑料底座的对应槽孔中,每一该端子具有连接部、接触锡球部以及介于该连接部与该接触锡球部之间的延伸部,其中该接触锡球部被设置于该两透孔至少任一中,该延伸部被设置于该对应槽孔中,该连接部邻近该第二面设置并且平行于该具实心结构的条肋。
所述电连接器结构还包括多个设置于该第一面且被该些底面支撑的锡球。
该连接部包括两平行连接段,且该两连接段平行该底面。
该接触锡球部包括两平行接触段,且该两接触段垂直该底面。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结构,通过在塑料底座的槽孔中设置底面,该底面设有具有连接表面的条肋,且该条肋可选择实心且无任何透孔的结构,因此可避免现有技术中需在其中设置透孔或孔洞的做法,从而避免增加不必要存在的透孔空隙,同时还可更有效地缩减锡球槽的体积。此外,该条肋的两平行侧分别设有第一透孔与第二透孔,因此在将端子定位于塑料底座上的过程中,端子的连接段或接触锡球部与底面及第一透孔、第二透孔平行,可轻易地通过具条肋的底面将端子定位于槽孔中,从而将端子定位于塑料底座上。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符合轻、薄、短、小要求且平整度佳的塑料底座,适合高集合度的端子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塑料底座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锡球槽平面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端子组装入具有图7所示锡球槽的塑料底座的示意图。
图9为将图1中的端子安装于塑料座体后及将锡球植入第一面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的端子组装入具有图7所示锡球槽的塑料底座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将图3中的端子安装于塑料座体后再将一部分锡球植入第一面的侧面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端子10包括一连接部101、一延伸部102以及一接触锡球部103,延伸部102介于连接部101与接触锡球部103之间。端子10的连接部101包括两长条形的连接段1011、1012,连接段1011、1012间隔一距离。连接段1011、1012的两端各自延伸形成延伸部102的平行延伸段1021、1022、1023以及1024。平行的延伸段1021、1022分别由连接段1011的两端弯折并与连接段1011成一角度。相似地,平行的延伸段1023、1024分别由连接段1012的两端弯折并与连接段1012成一角度。接触锡球部103包括平行的接触段1031以及1032,其中,接触段1031连接于延伸段1021与1023之间,接触段1032连接于延伸段1022与102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接触段1032沿着延伸段1022、1024的延伸方向形成凸段1033。根据上述,定义接触段1031、1032于X轴上平行,连接段1011、1012于Y轴上平行,延伸段1021、1022、1023以及1024则于Z轴上平行,X、Y、Z轴彼此垂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与图1相比,接触段1031沿着延伸段1021、1023的延伸方向上亦形成凸段103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端子20包括一连接部201、一延伸部202以及一接触锡球部203,延伸部202介于连接部201与接触锡球部203之间。端子20的连接部201包括两长条形的连接段2011、2012,连接段2011、2012间隔一距离。连接段2011、连接段2012的两端各自延伸形成延伸部202的平行延伸段2021、2022以及2023。平行的延伸段2022、2023分别由连接段2012的两端弯折并与连接段2012成一角度。其次,延伸段2021则由连接段2011的侧边弯折并与连接段2011成一角度,且于接近连接段2011处形成一向Y轴方向突出的限位结构2024。延伸段2021还分别与延伸段2022以及2023连接。
此实施例中,接触锡球部203由延伸段2021往远离连接部201的方向延伸一狭长形状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段2011、2012大致平行X轴,延伸段2021、2022、2023以及接触锡球部203往Z轴方向延伸。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端子22的连接段2011与延伸段2021之间则利用板状的延伸段2021的变形处理形成一圆弧突起的限位结构2224以利配合后续的CPU安装之用。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端子24的限位结构2424是利用板状的延伸段2021切割翻折而形成的。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塑料底座剖面示意图。参照图6,塑料底座30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槽孔303,该槽孔303连通塑料底座30的第一面301及第二面302,且每一槽孔303于第一面301及第二面302上各呈一相同或相异的槽形状。于一实施例中,锡球(图未绘)被置放于接近第一面301处,端子(图未绘)由第二面302导电接触外界。因此,可以将塑料底座30分成两部分:包含第一面301的多个锡球槽32及包含第二面302的多个端子槽31,其中每一锡球槽32连通相对应的端子槽31。为方便说明,定义第一面301及第二面302延伸且平行于X-Y平面上。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锡球槽平面示意图。参照图7,锡球槽32设置于塑料底座中,每一锡球槽32有一底面33(斜线示意底面的面积)以支撑一锡球(图未绘),底面33呈球面状且自每一锡球槽32中段向中心延伸。其次,图7所示的底面33,可以分别为不同形式但都至少具有一连续表面的条肋(较佳者,可为一线性条肋)。也就是说,底面33于锡球槽32的对边中段连接形成一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亦即,该线状条肋横跨于所在槽孔内的相对应两侧壁之间);至于该线状条肋的构造,则可为一实心且无任何透孔的线状条肋结构,如此一来,即可避免现有技术因需在其中设置透孔或孔洞而增加不必存在的透孔空隙的缺失。
因此,实现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结构,可以更有效缩减锡球槽32的体积。再者,该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的两平行侧各设有一第一透孔34与一第二透孔35,图1-5中的端子的接触锡球部可分别穿过第一透孔34和/或第二透孔35到达锡球槽32。
以下将针对图1-5中的端子以及图7中的塑料底座的组装进行说明。
图8为图1中的端子组装入具有图7所示锡球槽的塑料底座的示意图。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通常是将多个端子10同时安装进入塑料底座50,多个端子10之间由料带5在X轴方向上连接,此处为简洁起见,以一端子10表示安装步骤。
一塑料底座50包含平行X-Y平面的第一面501及第二面502,且具有多个形成于塑料底座50中并平行Z轴方向的槽孔503。于本实施例中,图7中的底面33设置于邻近第一面501的位置以便在后续步骤中设置锡球于第一面501上。其次,同时参照图7及图8,图7中底面33及第一透孔34、第二透孔35平行Y轴方向。接着,将料带5上的多个端子10定位于塑料底座50上,且端子10对应塑料底座50的槽孔503。在本实施例中,同时参照图1及图8,端子10通过接触锡球部103连接于料带5上,定位时,端子10的连接部101较接触锡球部103接近塑料底座50的第一面501,且连接部101的连接段1011、1012平行Y轴方向,即与底面33平行。再者,端子10对应槽孔503的位置。接着,将料带5上的端子10迫近塑料底座50并进入端子的槽孔503中,此时因端子10的连接段1011、1012因平行底面33,故可轻易地通过底面33以进入槽孔503中。
实际操作中,通过预埋的方式先将端子10放置于槽孔503中,使端子10的连接部101埋入槽孔503中,部分的延伸部102及接触锡球部103仍暴露于塑料底座50外。之后,先移除料带5,再以适当的力量将端子10压入塑料底座50中以放置端子10于槽孔503中。
此实施例中,当将端子10完全放置于槽孔503中后,端子10的接触段1031、1032(包括凸段1033)邻近第一面501且被设置于第一透孔34以及第二透孔35中(图7所示),端子10的连接部101(包括连接段1011、1012)则邻近塑料底座50的第二面502。图9则为将图1中的端子安装于塑料座体后及将锡球28植入第一面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类似的安装方式适用于图1中的端子与图7中的塑料底座相配合的结构。此外,图2中的端子与图7中的塑料底座相配合的安装方式亦可利用图8的方式进行,于此不再赘述。
图10为图3中的端子组装入具有图7所示锡球槽的塑料底座的示意图。同前实施例,在实际安装中,多个端子20同时进入塑料底座60,多个端子20之间由料带25于Y轴方向上连接,此处为简洁起见,以一端子20表示安装步骤。根据图8的步骤,一塑料底座60亦包含平行X-Y平面的第一面601及第二面602,且多个槽孔603形成于塑料底座60中并平行Z轴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图7中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的底面33设置于邻近第一面601的位置以便后续步骤中设置锡球于第一面601上。其次,同时参照图7及图10,图7中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的底面33及第一透孔34、第二透孔35平行Y轴方向。接着,将料带25上的多个端子20定位于塑料底座60上,且端子20对应塑料底座60的槽孔603。在本实施例中,同时参照图3及图10,端子20通过连接部201连接于料带25上,定位时,端子20的接触锡球部203较连接部201接近塑料底座60的第二面602,此时,连接部201的连接段2011、2012以及接触锡球部203平行Y轴方向,即与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的底面33平行。再者,端子20对应槽孔603的位置。接着,将料带25上的端子20以接触锡球部203迫近塑料底座60的第二面602并进入端子的槽孔603中,此时因端子20的接触锡球部203平行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的底面33,故仍可轻易地通过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的底面33以进入槽孔603中。
与前述实施例相似,在实际操作中,通过预埋的方式先将端子20放置于槽孔603中,使端子20的接触锡球部203埋入槽孔603中,部分的延伸部202及连接部201仍暴露于塑料底座60外。之后,先移除料带25,再以适当的力量将端子20压入塑料底座60中以放置端子20于槽孔603中。
此实施例中,当将端子20完全放置于槽孔603中后,端子20的接触锡球部203邻近第一面601且被设置于第一透孔34中(图7所示),端子20的连接部201(包括连接段2011、2012)则邻近塑料底座60的第二面602。图11则为将端子20安装于塑料座体60后再将一部分锡球28植入第一面601的侧面剖面示意图。类似的安装方式适用于图3、图4以及图5中的端子与图7中的塑料底座相配合的结构,于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塑料底座,其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槽孔,该槽孔连通第一面及第二面,其中一底面设置于每一该槽孔中且邻近该第一面,该底面包含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且该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的两平行侧分别设有第一透孔与第二透孔;以及
多个端子,设置于该塑料底座的对应槽孔中,每一该端子具有连接部、接触锡球部以及介于该连接部与该接触锡球部之间的延伸部,其中该接触锡球部被设置于该两透孔至少任一中,该延伸部被设置于该对应槽孔中,该连接部邻近该第二面设置并且平行于该具连续表面的线状条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设置于该第一面且被该些底面支撑的锡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包括两平行连接段,且该两连接段平行该底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锡球部包括两平行接触段,且该两接触段垂直该底面。
5.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塑料底座,其设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槽孔,该槽孔连通第一面及第二面,其中一底面设置于每一该槽孔中且邻近该第一面,该底面包含具实心结构的条肋,且该条肋横跨于所在槽孔内的相对应两侧壁之间,并于该条肋两侧处分别设有第一透孔与第二透孔;以及
多个端子,设置于该塑料底座的对应槽孔中,每一该端子具有连接部、接触锡球部以及介于该连接部与该接触锡球部之间的延伸部,其中该接触锡球部被设置于该两透孔至少任一中,该延伸部被设置于该对应槽孔中,该连接部邻近该第二面设置并且平行于该具实心结构的条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设置于该第一面且被该些底面支撑的锡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包括两平行连接段,且该两连接段平行该底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锡球部包括两平行接触段,且该两接触段垂直该底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696630U CN201732909U (zh) | 2010-07-21 | 2010-07-21 | 电连接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696630U CN201732909U (zh) | 2010-07-21 | 2010-07-21 | 电连接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32909U true CN201732909U (zh) | 2011-02-02 |
Family
ID=43524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26966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32909U (zh) | 2010-07-21 | 2010-07-21 | 电连接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32909U (zh) |
-
2010
- 2010-07-21 CN CN2010202696630U patent/CN20173290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8033144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2012089336A (ja) | 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ソケット | |
CN104425909B (zh) | 跨接模块搭载电路基板和电路基板组装体 | |
CN103107430A (zh) | 基板端子以及设有基板端子的印刷电路板 | |
US9485880B2 (en) | Electric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 |
JPH0617171U (ja) |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
KR101425931B1 (ko) | 인터포저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4078455A (zh) | 电力转换装置 | |
CN201732909U (zh) | 电连接器结构 | |
KR20120138661A (ko) | 커넥터 | |
US836647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alignment structure | |
JP2019033037A (ja)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1784166A (zh) | Pcb电路板工艺边框结构 | |
WO2017054187A1 (en) | Connector for power batteries, power battery module, power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 |
CN201134533Y (zh) | 卡缘连接器的改良 | |
CN200986987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2282254U (zh) | 新型卧式电子元件 | |
JP3140772U (ja) | 発光ダイオード封止構造 | |
CN20463300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631809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13939955B (zh) | 天线 | |
TWI628868B (zh) | Card connector | |
CN207883934U (zh) | 连接器 | |
CN206758429U (zh) | 线圈封装模块 | |
CN203707527U (zh) | 连接端子和继电器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