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14478U - 一种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14478U
CN201714478U CN2010202261696U CN201020226169U CN201714478U CN 201714478 U CN201714478 U CN 201714478U CN 2010202261696 U CN2010202261696 U CN 2010202261696U CN 201020226169 U CN201020226169 U CN 201020226169U CN 201714478 U CN201714478 U CN 201714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motor
hybrid vehicle
cooling uni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261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淑玲
吴旭峰
李传海
由毅
丁勇
李书福
杨健
赵福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261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14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14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144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的散热器结构复杂、布置难度大的问题。本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车辆的混合动力部由发动机和电机系统组成,冷却装置设置于发动机和电机系统处,本装置包括一个水冷散热器、水泵和连接水管,水冷散热器内部具有两个独立的腔体:腔体一、腔体二,水泵通过上述的连接水管与腔体一和腔体二相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且当本冷却装置安装于混合动力部时腔体一与发动机位置相对应,腔体二与电机系统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保证冷却效果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力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技术现在已经被广大汽车制造商认同。目前针对混合动力技术的大多数工作都是优化混合动力整车的控制策略。在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在新技术实现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新的零部件,使得结构及布置方面不易实现。尤其是在电机冷却系统方面,新增加了电动水泵、电机冷却散热器与电机控制器等零部件。这样使得汽车前仓的布置方面显得更加困难,前仓管路也比较混乱。而现有的电子水泵功率普遍较小,如果管路弯角太大或管路太长会增加水阻使得电机冷却系统达不到冷却要求,影响电机工作性能。 
现有的混合动力整车冷却系统的设计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采用传统车发动机的散热器对其进行冷却,由于传统车发动机功率大,对散热器面积的需求较大,而混合动力车利用增加的电机来补偿发动机的后备功率,使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功率可以减小,因此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对散热器散热面积需求减小,若用原来的散热器来对其进行冷却会显得浪费。 
2、在混合动力系统内增加一套冷却系统,由于混合动力系统新增的电机系统对冷却也有需求,需要匹配专门的冷却系统予以散热,如果额外加一套冷却系统的话,就会使得整车散热系统更为复杂,给拥挤的混合动力发动机舱舱内布置带来很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保证冷却效果的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车辆的混合动力部由发动机和电机系统组成,冷却装置设置于发动机和电机系统处,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一个水冷散热器、水泵和连接水管,水冷散热器内部具有两个独立的腔体:腔体一、腔体二,水泵通过上述的连接水管与腔体一和腔体二相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且当本冷却装置安装于混合动力部时腔体一与发动机位置相对应,腔体二与电机系统位置相对应。 
本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中腔体一与发动机位置相对应,这样腔体一对发动机进行散热,而且腔体二与电机系统位置相对应,这样墙体二对电机系统单独进行散热。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时,水泵带动腔体一内的冷却液,经连接水管流至发动机处对发动机进行散热,散热过后的冷却液在水泵的作用下经连接水管流回到腔体一中;对电机系统进行散热时,水泵带动腔体二内的冷却液,经连接水管流至电机系统处对电机系统进行散热,散热过后的冷却液在水泵的作用下经连接水管流回到腔体二中。本冷却装置充分利用了既有的散热面积,使得发动机和电机系统均能得到理想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中,所述的腔体一与腔体二通过连接水管并联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可使腔体一和腔体二相对独立,保证腔体一中的冷却液不会进入到腔体二中,而腔体二中的冷却液也不会进入到腔体一中。这样可保证腔体一中的冷却液对发动机进行冷却,而且还可以保证腔体二中的冷却液对电机系统进行冷却。两者并 列时才能使水泵同时带动腔体一和腔体二中的冷却液。 
在上述的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中,所述的电机系统包括与电机和与电机相连的控制器。电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而控制器能控制电机的开启、关闭等操作。 
在上述的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中,所述的水泵固连在汽车车身的下横梁处。这样设置可减少连接水管路径的长度。 
在上述的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中,所述的控制器贴靠于连接水管上。一方面为了节约控制器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连接水管中的冷却液还会对控制器进行冷却,一举两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本冷却装置将散热装置隔开,分成腔体一和腔体二,腔体一能单独对发动机进行冷却,而腔体二能单独对电机系统进行冷却,它实现了跟传统车冷却系统的车身结构通用,又充分利用了既有的散热面积,使得发动机和电机系统均能得到理想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1、发动机;2、电机系统;21、电机;22、控制器;3、水冷散热器;31、腔体一;32、腔体二;4、水泵;5、连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车辆的混合动力部由发动机1和电机系统2组成,冷却装置设置于发动机1和电机系统2处,本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包括一个水冷散热器3、水泵4和连接水管5,根据混合动力部的相对位置将水冷散热器3按比例设计从中间隔开,形成了腔体一31和腔体二32这里腔体一31和腔体二32是 独立设置的,腔体一31与腔体二32通过连接水管5并联连接。水泵4通过连接水管5与腔体一31和腔体二32相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且当本冷却装置安装于混合动力部时腔体一31与发动机1位置相对应,腔体二32与电机系统2位置相对应。这样设置,当水泵4工作时能分别带动腔体一31内的冷却液和腔体二32内的冷却液,且两者互不干扰。这样腔体二32单独给电机系统2提供冷却,腔体一31单独给发动机1提供冷却。 
具体的,电机系统2包括电机21和与电机21相连的控制器22,电机21作为汽车的动力源,而控制器22能控制电机21的开启、关闭等操作。为了使连接水管5的管路径最短,将水泵4固连在汽车车身的下横梁处,控制器22则贴靠于连接水管5上。 
本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中形成了两条冷却回路,分别为:腔体二32→水泵4→控制器22→电机21→腔体二32;另一条回路为:腔体一31→水泵4→发动机1→腔体一31。由于电机21的发热量比较大,而控制器22的发热量较小且容易过热所以电机21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先到电机21控制器22再到驱动电机21,所以这样就形成了上述的第一条回路。回路二中,腔体一31中冷却液在水泵4作用下进入到发动机1处,对发动机1进行冷却,然后冷却液在流回到腔体一31中,实现了对冷却液的循环利用。 
本冷却装置将散热装置隔开,分成腔体一31和腔体二32,腔体一31能单独对发动机1进行冷却,而腔体二32能单独对电机系统2进行冷却,它实现了跟传统车冷却系统的车身结构通用,又充分利用了既有的散热面积,使得发动机1和电机系统2均能得到理想的冷却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 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发动机1、电机系统2、电机21、控制器22、水冷散热器3、腔体一31、腔体二32、水泵4、连接水管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5)

1.一种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车辆的混合动力部由发动机(1)和电机系统(2)组成,冷却装置设置于发动机(1)和电机系统(2)处,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一个水冷散热器(3)、水泵(4)和连接水管(5),水冷散热器(3)内部具有两个独立的腔体:腔体一(31)、腔体二(32),水泵(4)通过上述的连接水管(5)与腔体一(31)和腔体二(32)相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且当本冷却装置安装于混合动力部时腔体一(31)与发动机(1)位置相对应,腔体二(32)与电机系统(2)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一(31)与腔体二(32)通过连接水管(5)并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系统(2)包括与电机(21)和与电机(21)相连的控制器(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4)固连在汽车车身的下横梁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22)贴靠于连接水管(5)上。
CN2010202261696U 2010-06-14 2010-06-14 一种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14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261696U CN201714478U (zh) 2010-06-14 2010-06-14 一种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261696U CN201714478U (zh) 2010-06-14 2010-06-14 一种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14478U true CN201714478U (zh) 2011-01-19

Family

ID=43460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2616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14478U (zh) 2010-06-14 2010-06-14 一种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1447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9427A (zh) * 2014-02-20 2015-08-2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双动力冷却系统
CN104309469B (zh) * 2014-05-30 2017-03-0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冷却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9854356A (zh) * 2019-02-28 2019-06-0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散热系统及汽车
CN112078435A (zh) * 2020-08-21 2020-12-15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冷却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9427A (zh) * 2014-02-20 2015-08-2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双动力冷却系统
CN104309469B (zh) * 2014-05-30 2017-03-01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冷却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9854356A (zh) * 2019-02-28 2019-06-0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散热系统及汽车
CN109854356B (zh) * 2019-02-28 2020-07-0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散热系统及汽车
CN112078435A (zh) * 2020-08-21 2020-12-15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冷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9758B2 (en) Optimized arrangement of front compartment of a hybrid vehicle
CN110481272B (zh) 纯电动车型热管理系统
CN201714478U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的动力冷却装置
CN201808442U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冷却装置
CN106028762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系统的双冷却综合系统
CN105416035A (zh) 一种集成式电机驱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电动汽车
CN201332556Y (zh) 一种适于大功率电子器件散热的电气柜
CN111959348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150828B (zh) 一种车辆冷却系统流量匹配和电子水泵参数的确定方法
CN11053962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集成驱动系统
CN208164727U (zh) 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及增程式车辆
CN104972892A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冷却系统
CN108454349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余热利用装置及其利用方法
CN205830244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控制系统的双冷却综合系统
CN203485710U (zh) 车用空调制热控制系统以及汽车
CN205255998U (zh)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
CN205220340U (zh) 电动车用冷却系统
CN204518293U (zh) 一种内置电感的汽车电机控制器
CN200988419Y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散热器总成
CN200974463Y (zh) 一种电动汽车冷却系统
CN202368346U (zh) 电动汽车冷却水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CN207403543U (zh) 电池包、下车体组件及车辆
CN203637631U (zh) 调温座垫
CN215486243U (zh) 一种发动机和电机共用的冷却系统结构
CN205468511U (zh) 集成式电机驱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6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