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96171U - 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96171U
CN201696171U CN2009203505924U CN200920350592U CN201696171U CN 201696171 U CN201696171 U CN 201696171U CN 2009203505924 U CN2009203505924 U CN 2009203505924U CN 200920350592 U CN200920350592 U CN 200920350592U CN 201696171 U CN201696171 U CN 201696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control valve
negative
bypass
valv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3505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春荣
叶明仁
叶启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3505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96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96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961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一种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汽缸头,包括有一燃烧室、一进气道,其特征在于该进气道连通至该燃烧室;一进气歧管;一节流阀;一真空源;以及一调整机构,包括有一旁通负压管路、一负压致动器、及一控制阀片,该控制阀片组设于该节流阀与该进气道之间并与该负压致动器可运转地连接,该旁通负压管路一端连通至该真空源、另一端则连通至该负压致动器;其中,来自该真空源的负压经该旁通负压管路传递至该负压致动器,促使该负压致动器驱动该控制阀片关闭。藉此,可使引擎低转速、节流阀开度小时,油耗改善效果良好。

Description

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擎进气调节系统,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引擎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于一般速克达机车(SCOOTER-TYPE MOTORCYCLE)的引擎设计中,其进气管路的设计与引擎间的相互配合极为重要,例如,引擎于慢速或称低转速时,其所需的进气管路的截面积较小、长度较长,如此可有利于提高进气管路内的气体流速,并因此增强惯性作用以及脉动效果,进而提升进气效率、增加引擎扭力;反之,引擎于快速或称高转速时,其所需的进气管路的截面积较大、长度较短,如此可以降低流阻,因而有利于进气效率的提升,进而改善燃烧过程,提升马力。
习知速克达机车的引擎其进气管路的设计,仅能将其截面积以及长度皆固定,因而仅能符合较低转速或较高转速其中一种进气需求,而无法配合全域转速的进气效率要求,造成较低转速或较高转速的性能无法兼顾。
对此,可依据引擎转速而调节进气量的设计曾被提出,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I242068。参考图1,前述专利案揭露一种负压调整式进气结构,主要利用负压原理来致动控制阀片94以使进气截面积改变,达到让车引擎在引擎全域转速的进气效率要求。
然而,上述习知进气调节结构虽改善了进气效率,使机车骑乘的加速度反应、马力/扭力性能均获提升,但控制阀片94与汽缸头91的进气道92入口距离遥远,产生压损,有低转速下流体速度提升不足、及流入汽缸的混合气体不足的问题。而且,因阀片94距负压源,即进气管路93靠近进气道92的一侧较远,致动阀片94所需相关元件(包括各种管路如负压管96、旁通负压管路95)便会不可避免地占用较大的空间。此外,此种习知设计因控制阀片94是设置在节流阀之前,在引擎的节流阀全开度时才有较明显效果,而在引擎启动时、或节流阀部分开度时,其油耗控制效果则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其进气截面积大小可配合速克达机车引擎的转速高低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包括一汽缸头、一进气歧管、一节流阀、一真空源、及一调整机构。汽缸头内有一燃烧室、一进气道,其中进气道连通至燃烧室。
上述调整机构包括有一旁通负压管路、一负压致动器、及一控制阀片。控制阀片组设于节流阀与进气道之间,控制阀片并与负压致动器可运转地连接。旁通负压管路一端连通至真空源、另一端则连通至负压致动器。
来自真空源的负压经旁通负压管路传递至负压致动器,促使负压致动器驱动控制阀片关闭。
藉由上述配置,车辆进气状况可随引擎转速而反应改变,并且因控制进气的阀片是设置在节流阀之后,将使得自节流阀来的流体在阀片处的流速加快、有利于油气混合更均匀、尤其在多阀如四阀引擎中、低转速、节流阀开度小时,更易产生涡漩效果出来,最后油耗控制地更好。
上述旁通负压管路上可组设有一电磁阀,且电磁阀于引擎的转速低于一预设低转速时便开启,使旁通负压管路导通,又当引擎的转速高于一预设高转速时便关闭,以不导通旁通负压管路。
上述负压致动器可包括有一簧片、一连杆、及一螺旋弹簧,簧片的一侧面固设有连杆、另一侧面则抵接螺旋弹簧,连杆则可运转地连接于控制阀片。
上述真空源可包括有一负压管,其一端连通至进气歧管上邻近于汽缸头进气道的一侧、另一端连通至旁通负压管路。
上述控制阀片可设定为常关、或常开状态。上述汽缸头进气道可为单口、或被一分隔壁分隔出二子通道的双口型态。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可包括电子燃油喷嘴,是组设于节流阀与控制阀片之间。
上述调整机构可更包括一中空壳体,是组装于节流阀与进气道之间,控制阀片即组设于中空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控制阀片关闭使进气截面减小,从节流阀经过的流体于阀片处的流速加快、有利于油气混合更均匀、尤其在多阀如四阀引擎中更易产生涡漩效果出来,最后油耗控制地更好。如此可使低转速、节流阀开度小时,油耗改善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汽缸头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进气调整机构分解图。
图5是控制阀片关闭时各部件作动的示意图。
图6是控制阀片开启时各部件作动的示意图。
图7是控制阀片关闭的示意图。
图8是控制阀片开启的示意图。
图9是控制阀片关闭状态下,进入进气道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汽缸头91                    进气道92
进气管路93                  控制阀片94
旁通负压管路95              负压管96
汽缸头11                    燃烧室111
进气道112                   子信道112a,112b
排气道113                   分隔壁114
控制阀总成12                中空壳体121
控制阀片122                 中空信道123
负压致动器13                簧片131
连杆132                     螺旋弹簧133
旁通负压管路14              电磁阀15
负压管16                    电子控制单元17
进气岐管20                  节流阀21
空气滤清器22                隔离垫片23
电子燃油喷嘴2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将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关于阀门部分模块化,并将组设位置改至位于主节流阀与汽缸头进气道之间(例如进气道入口旁),藉此解决前述压损问题;另一方面藉由此种设计也可使负压致动器就近固设在进气岐管上,相关管路(如旁通负压管路)也可缩短,达到节省引擎空间的功效。
参考图2与图3,分别为一较佳实施例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示意图、及其汽缸头侧视图。图中显示有一速克达机车的喷射引擎,其包括有一汽缸头11。汽缸头11包括有一燃烧室111、一双口进气道112、以及一排气道113,其中进气道112与排气道113分别连通至燃烧室111。进气道112被一分隔壁114从入口至出口分隔出二子通道112a,112b。
参考图4与图5,为进气调整机构分解图、及控制阀片关闭时各部件作动的示意图。一关于进气的调整机构包括一控制阀总成12、一负压致动器13、一旁通负压管路14、及一电磁阀15。控制阀总成12包括一中空壳体121、与一控制阀片122,控制阀片122是枢设在中空壳体121的中空通道123内。
此处参考图7与图8,分别为控制阀片关闭与开启的示意图。当控制阀片122于关闭状态下,中空通道123一部分面积被阻挡、另一部份则被开放,此二区域恰对应于前述二子通道112a,112b(绘于图3),如图7所示;当控制阀片122于开启状态下,中空通道123开放面积变大,如图8所示。
参考图2与图5。上述中空壳体121是以一侧贴合在进气道112口而锁附固定在汽缸头11上,中空壳体121另一侧则透过一隔离垫片23而组合于一进气岐管20。进气歧管20同样以锁附方式相对于汽缸头11固定,且进气岐管20又与一节流阀21连接、节流阀21又与一空气滤清器22连接。
一电子燃油喷嘴24固定在进气岐管20上,其喷口朝向进气岐管20内部且位于控制阀片122及节流阀21之间。
调整机构的电磁阀15组设于旁通负压管路14上,控制旁通负压管路14的导通。旁通负压管路14一端连通至一真空源、另一端则连通至负压致动器13。于本实施例中,负压致动器13包括有一簧片131、一连杆132、以及一螺旋弹簧133,且连杆132固设于簧片131的一侧面,螺旋弹簧133抵接于簧片131的另一侧面。连杆可运转地与控制阀片122相互连接,以驱动控制阀片122的开启与关闭。负压致动器13锁附固定在进气岐管20外壳上。
真空源包括有一负压管16,负压管16一端连通至进气岐管20上、邻近进气道112的一侧,另一端则与旁通负压管路14相接。本实施例中,控制阀片122设定成常关(normal close)状态。电磁阀15则再受速克达机车的一电子控制单元17(ECU)所控制。
请同时参阅图2、图5、及图7。藉由上述结构,当速克达机车引擎于较低转速时,例如刚开始启动时,亦即速克达机车引擎的转速低于一预设低转速时,其对应一压力值,且电磁阀15即会接受速克达机车上的电子控制单元17(ECU)所控制而导通旁通负压管路14,负压效应会促使负压致动器13内的簧片131向上弹起,而连杆132也跟随向上移动,故簧片131与连杆132抵抗弹簧133的施力而使控制阀片122呈关闭,有较小的进气道前进气截面积,藉此配合速克达机车引擎的低转速。
请同时参阅图2、图6、及图8。当速克达机车引擎的转速高于一预设高转速时,其对应另一压力值,此时电磁阀15即会接受速克达机车上的电子控制单元17(ECU)所控制而向后移动并因此关闭旁通负压管路14,此时负压致动器13内的弹簧133以其预压力推顶簧片131及连杆132,藉以带动控制阀片122旋转开启,有较大的进气道前进气截面积。
图9即显示出在引擎低速时,因控制阀片122关闭使子通道112b无进气,混合油气只进入子通道112a,其后有较佳的涡漩效果,如箭头所示。
由上述可知,进气截面积大小可配合速克达机车引擎的转速高低而调整。于速克达机车引擎处于高速状态时,可获得较大的进气截面积,于速克达机车引擎处于低速状态时,则可获得较小的进气截面积,如此于速克达机车引擎的全域转速下,皆可兼顾其进气效率的要求,而可有效提升速克达机车引擎的进气效率。
需特别说明的是,不论电磁阀于速克达机车引擎的较低转速下设定为开启或是关闭状态,皆可利用负压源的负压而调整进气管路的截面积。另外,燃油喷嘴的置也不限定在实施例所述者,例如也可以设置于进气道与控制阀片之间。
本实施例可沿用如图1的习知构件,如进气歧管、节流阀体、调整机构等。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权利要求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汽缸头,包括有一燃烧室、一进气道,其中该进气道连通至该燃烧室;
一进气歧管;
一节流阀;
一真空源;以及
一调整机构,包括有一旁通负压管路、一负压致动器、及一控制阀片,该控制阀片组设于该节流阀与该进气道之间并与该负压致动器可运转地连接,该旁通负压管路一端连通至该真空源、另一端则连通至该负压致动器;
其中,来自该真空源的负压经该旁通负压管路传递至该负压致动器,促使该负压致动器驱动该控制阀片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旁通负压管路上组设有一电磁阀,且该电磁阀是于引擎的转速低于一预设低转速时便开启,使该旁通负压管路导通,又当引擎的转速高于一预设高转速时便关闭,以不导通该旁通负压管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负压致动器包括有一簧片、一连杆、及一螺旋弹簧,该簧片的一侧面固设有该连杆、另一侧面则抵接该螺旋弹簧,该连杆可运转地连接于该控制阀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真空源包括有一负压管,该负压管一端连通至该进气歧管上邻近于该汽缸头进气道的一侧、另一端连通至该旁通负压管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片设定为常关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进气道被一分隔壁分隔出二子通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子燃油喷嘴,是组设于该节流阀与该控制阀片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机构包括一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组装于该节流阀与该进气道之间,该控制阀片系组设于该中空壳体内。 
CN2009203505924U 2009-12-31 2009-12-31 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96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3505924U CN201696171U (zh) 2009-12-31 2009-12-31 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3505924U CN201696171U (zh) 2009-12-31 2009-12-31 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96171U true CN201696171U (zh) 2011-01-05

Family

ID=43397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35059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96171U (zh) 2009-12-31 2009-12-31 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961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9427A (zh) * 2016-06-14 2016-08-31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燃气机进气调节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9427A (zh) * 2016-06-14 2016-08-31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燃气机进气调节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71924U (zh) 发动机
CN102536433B (zh) 阶段式可调流量涡轮壳
JPS5840649B2 (ja) ベンソウチ
CN202417695U (zh) 一种阶段式可调流量涡轮壳
CN201696171U (zh) 负压调整式进气系统
CN101825035A (zh) 具有涡轮的气缸盖以及运行具有所述类型气缸盖的内燃发动机的方法
WO2017143633A1 (zh) 一种进气管可变的转子发动机复合进气系统及方法
CN201092891Y (zh) 摩托车节流阀体总成
CN203175704U (zh) 简易启动膜片式化油器
CN205876480U (zh) 一种可增强发动机进气涡流的复合切向进气道
JPS59168217A (ja) 過給機付内燃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CN201620976U (zh) 一种小型汽油机废气再循环装置
CN207583447U (zh) 涡轮壳壳体结构
CN101943094A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可变进气截面机构
CN201037438Y (zh) 新型电控化油器
CN201934229U (zh) 一种四门气缸柴油机双切向进气道
CN201568152U (zh) 一种缸内直喷汽油机气道结构
CN101769205A (zh) 车用发动机
CN100547238C (zh) 固定喉管可调微孔喷管燃气混合调节器
CN200999658Y (zh) 汽车发动机用可变进气歧管装置
CN201531339U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可变进气截面机构
CN206617254U (zh) 车辆用可变进气系统
CN2709656Y (zh) 汽车消声器
CN201003442Y (zh) 速克达机车引擎的负压调整式进气结构
CN207315547U (zh) 一种发动机可变进气滚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Termination date: 201712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