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77359U - 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77359U
CN201677359U CN201020133980XU CN201020133980U CN201677359U CN 201677359 U CN201677359 U CN 201677359U CN 201020133980X U CN201020133980X U CN 201020133980XU CN 201020133980 U CN201020133980 U CN 201020133980U CN 201677359 U CN201677359 U CN 201677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ind hole
paper tape
processed
special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339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兆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1339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77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77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773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包括至少设置一根盲孔冲头的上模和托住待加工纸带的下模;该专用冲压模具还包括借助外力压住置于下模上的待加工纸带顶面、而当外力撤除后又自动回到初始位置的中模,该中模上设有供上模之各盲孔冲头分别穿越的通孔;中模的初始位置是,其下底面与位于下模上的待加工纸带顶面的距离>0。借助该专用冲压模具,在不去除材料的前提下,可对各种尺寸规格的纸带,一次性地冲压出规格、形状和深度均不受限制的、适合装载薄片器件的装料盲孔,具有制造成本低、效率高、质量稳定和制造难度小而适合于大批量生产,而且所制造的盲孔纸带之装料盲孔底部周围紧度大和强度高,不容易回弹。

Description

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包装器材,特别是涉及用于包装薄片器件,如微小五金零件和表面贴装电子元器件的纸质载带,尤其涉及在冲压包装薄片器件纸质载带时的专用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在包装纸载带上使用盲孔代替通孔作为装料孔,并开始应用于薄片器件的包装,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薄片器件又叫片式器件,包括薄片电子元器件和薄片金属零件,所述纸载带的材质是纸。这种以盲孔作为装料孔的包装纸载带,简称为压孔包装纸带,又叫盲孔纸带,参见图5和图6,现有技术盲孔纸带100包括顶面110和底面120,为了装载更多的薄片器件和运输的方便,该盲孔纸带一般都做成一卷一卷的,在沿着其卷带方向上均匀排列着多数个贯穿该顶面110和底面120的圆形牵引定位通孔130,以及多数个底部未穿透该底面120的供装载薄片器件的装料盲孔140。包装时,在所述各装料盲孔140内都放置一枚薄片器件900后,再在所述顶面110上覆粘一层上盖带200,以将各该薄片器件900封闭在装料盲孔140内,防止所述薄片器件900掉出。所述盲孔纸带100的结构在专利号为ZL 00243974.3,名称为“电子元件包装卷带的改良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过。
现有技术盲孔纸带与传统的通孔包装纸带相比,有如下优点:
①包装时成本低:为了防止薄片器件掉出,使用盲孔纸带包装薄片器件,只需要在盲孔纸带的顶面上覆粘一层上盖带;而使用通孔包装纸带包装薄片器件,由于所述通孔包装纸带的装料孔是诸多通孔,则必须在通孔包装纸带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覆粘一层上盖带和下盖带;由于盲孔纸带无需覆粘一层下盖带,首先省去了下盖带的材料费,同时也省去了和下盖带有关的粘帖、运输和保管等等各项费用,使其包装时成本低。
②防静电效果好:通孔包装纸带的防静电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包装较小规格的薄片电子元器件最突出的问题。下盖带是一种涂上热敏胶的胶带,防静电效果再好的胶带,也不可避免的多少都会带有些静电,这一点点静电也足以对薄片电子元器件产生严重的后果,如粘料等;而盲孔纸带由于无需下盖带,也就完全排除了下盖带的防静电问题。
③适合包装超薄的薄片器件。
④更环保:盲孔纸带在包装时不用下盖带,因而也就更环保。
因此,自从盲孔纸带开始投放市场以来,逐渐成为了薄片器件的理想包装件。特别是近几年以来,由于手机行业超薄的薄片金属零件(厚度一般为0.1毫米以下)的大量推广应用,盲孔纸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但是时至今日,盲孔纸带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现有技术在包装纸带上制造盲孔的工艺方法生产成本太高,致使盲孔纸带的价格很贵,目前只能用来包装少量高价值的薄片电子元器件,而大多数的普通薄片电子元器件和金属零件等薄片器件的包装,由于成本的原因,根本用不起这种盲孔纸带。
现有技术盲孔纸带一般采用冲压加工的制造方法,但是由于纸带缺乏塑性和易损伤变形,又怕在其顶面留下压痕,因此其冲压加工的制造方法与金属技术领域里广泛使用的冲压加工方法有区别,如所用模具就不一样,控制所用模具之冲头的行程要更加精准等;参见图12和图14,该冲压加工的制造方法所用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之冲头312′、下模320′和脱料板330′;在使用该冲压模具加工盲孔纸带时,将冲压模具安装在冲压设备上,待加工纸带101或101′设置在下模320′和脱料板330′之间,脱料板330′与待加工纸带101或101′有一定的间隙H,该间隙H一般在0.2毫米左右,在上模之冲头312′向下冲压的过程中,脱料板330′静止不动,并且一直不与待加工纸带101或101′相接触的,冲压完后上模之冲头312′往上抬起时,脱料板330′遮挡住待加工纸带101或101′,防止待加工纸带101或101′随上模之冲头312′向上运动,即脱料板330′起脱料的作用。
参见图12,现有技术盲孔纸带冲压加工的制造方法,当纸带上每一个盲孔冲压结束后,纸带上各盲孔产生的废料,被挤压到了该盲孔各自的底部、纸带底面120′一侧、上模之冲头312′下底面至下模320′之间的空间内而无法排出,于是,在纸带各自盲孔的底面120′就会鼓起一个疙瘩190,根据盲孔的规格和纸带厚度的不同,纸带底面120′鼓起的疙瘩190大小也不同,盲孔规格越大、纸带越厚,鼓起的疙瘩190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并且在冲压纸带时,不好控制盲孔的深度,有时候将纸带冲穿,而有时侯所冲盲孔的深度又不够,使薄片器件装不下。
因此现有技术盲孔纸带冲压加工的制造方法大多先采用预挖废料法后再冲压,特别是需要在纸带上制造较大规格的盲孔时,参见图13和图14,当盲孔尺寸规格较大时,为了避免纸带底面鼓起象图12无法接受的大疙瘩190,就必须想办法除去盲孔内多余的纸带废料;现有技术移走废料的方案是“预挖废料法”,即在冲压盲孔前,预先将待加工纸带101挖去一部分多余的废料成带有废料通孔1011的待加工纸带101′,最后再将待加工纸带101′冲压出盲孔成盲孔纸带100,预挖废料法的步骤如图13所示;这种制造方法的难点是,首先必须精确计算出预挖去多余废料的废料通孔1011的数量和容积,再根据废料通孔1011的数量多少和容积来确定冲压废料通孔1011时上模之冲头的大小和形状;其次就是废料通孔1011的位置要准确,否则,冲出来的盲孔就难以达到要求,容易出现盲孔的深度不一致、盲孔底部有砂眼等质量问题;该制造方法难度大、成品率低、盲孔底部厚度难控制、盲孔底部强度低和成本高等缺点。
纵上所述,采用现有技术冲压模具所生产的盲孔纸带具有下列缺点:
①制造难度大;②质量不稳定,容易出现盲孔深度不均、盲孔底部有砂眼等质量问题;③成品率低;④制造成本高;⑤盲孔底部强度不高,容易回弹,为改善纸带的流动性和满足盲孔深度及其底部的强度要求,通常还要使用专门定制的专用纸带,导致材料成本也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借助该专用冲压模具,在不去除材料即不外排盲孔废料的前提下,可对各种尺寸规格的纸带,一次性地冲压出规格、形状和深度均不受限制的、适合装载薄片器件的装料盲孔,具有制造成本低、效率高、质量稳定和制造难度小而适合于大批量生产,而且所制造的盲孔纸带之装料盲孔底部周围紧度大和强度高,不容易回弹。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包括至少设置一根盲孔冲头的上模和托住待加工纸带的下模;所述专用冲压模具还包括借助外力压住置于所述下模上的待加工纸带顶面、而当所述外力撤除后又自动回到初始位置的中模,该中模上设有供所述上模之各盲孔冲头分别穿越的通孔;所述中模的初始位置是,该中模下底面与位于所述下模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顶面的距离X>0。
借助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可采用冲压方法来制造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在冲压过程中所用设备还包括冲压设备和拉带机构,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安装在所述冲压设备上;待加工纸带置于所述专用冲压模具的下模上,借助所述拉带机构使所述待加工纸带步进前行;所述冲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拉料:所述拉带机构将所述待加工纸带之待加工部位移动至所述下模上适合冲压的位置;此时所述中模处于初始位置,其下底面与位于所述下模上的待加工纸带顶面的距离X>0;所述上模之各盲孔冲头位于初始位置,其下底面与位于所述下模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顶面的距离Y≥X;
B、压料:在所述中模上施加一定的压料力P2,使该中模向下运动,压住位于所述下模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顶面,即在该压料力P2作用下,使所述待加工纸带固定在所述中模和下模之间;
C、冲挤:在所述上模上施加主冲压力P1,使所述上模之各盲孔冲头向下运动,在该主冲压力P1的作用下,所述上模之各盲孔冲头从所述待加工纸带的顶面向下对该待加工纸带施行快速的冲挤,直到所述盲孔冲头到达预先设计好的位置时为止,也就是所述盲孔冲头没有冲透所述待加工纸带的底面;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中模下底面到达所述待加工纸带顶面的时刻,至少要比所述上模之各盲孔冲头下底面冲入所述待加工纸带一半厚度的时刻早,即所述上模之各盲孔冲头在整个的冲挤过程或至少是后部分的冲挤过程中,所述压料力P2一直作用于所述中模上,一直压住位于所述下模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顶面使之不能移动;
D、松料:所述专用冲压模具之盲孔冲头向上运动,到达其初始位置,与此同时或稍微延迟,卸下施加在所述中模上的压料力P2,所述中模自动回到其初始位置;至此,所述待加工纸带上一组装料盲孔已经冲挤成形;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述待加工纸带上所有要成形的装料盲孔都加工完成。
所述中模下底面设有缺口,该缺口的宽度略大于所述待加工纸带的宽度,其深度小于所述待加工纸带的厚度。
所述中模的初始位置是,该中模下底面与位于所述下模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顶面的距离X在0.10~0.50毫米之间。
所述下模上表面是一平面。
或者是,所述下模上表面设有与所述上模之盲孔冲头大小和形状适配的凸起,该凸起的数量与所述上模之盲孔冲头的数量同等。
或者是,所述下模上表面设有与所述上模之盲孔冲头大小和形状适配的凹穴,该凹穴的数量与所述上模之盲孔冲头的数量同等。
所述专用冲压模具还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借助弹性元件,所述中模活动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
1、所述专用冲压模具特别设置一个借助外力压住置于所述下模上的待加工纸带顶面、而当所述外力撤除后又自动回到初始位置的中模,使所述上模之各盲孔冲头在整个冲挤或部分冲挤所述待加工纸带的过程中,所述中模在外力作用下一直压住位于所述下模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的顶面,防止所述待加工纸带的底面鼓起大疙瘩,使该纸带底面平整美观,同时配合所述上模之各盲孔冲头,将冲挤时装料盲孔内多余的纸带废料转移到该盲孔底部周围,使该盲孔底部周围紧度增加和强度增强;
2、借助该专用冲压模具,可采用冲压方法来制造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在不去除材料即不外排盲孔废料的前提下,可对各种尺寸规格的纸带,一次性地冲压出规格、形状和深度均不受限制的、适合装载薄片器件的装料盲孔,具有制造成本低、效率高、质量稳定和制造难度小而适合于大批量生产,而且所制造的盲孔纸带之装料盲孔底部周围紧度大和强度高,不容易回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实施例一正在加工待加工纸带时的轴测投影示意图,图中箭头A表示该待加工纸带移动的方向,箭头B表示拉带机构400旋转的方向,图中画出了待加工纸带101和使所述待加工纸带101步进前行的拉带机构400;
图2是本实用新型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实施例二分解后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在冲挤待加工纸带之任一个装料盲孔处于初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冲挤完待加工纸带之任一个装料盲孔后上模310之盲孔冲头312还未离开该装料盲孔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使用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并采用冲压方法冲挤加工出的盲孔纸带的轴测投影示意图,图中已画出该盲孔纸带100之顶面110覆粘了一层上盖带200;
图6是图5所述盲孔纸带100装载薄片器件900后的横截剖面示意图;
图7是使用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并采用冲压方法冲挤加工所述待加工纸带后装料盲孔的剖面原理示意图;
图8是使用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并采用冲压方法冲挤加工成盲孔纸带之装料盲孔的剖面示意图之一;
图9是使用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并采用冲压方法冲挤加工成盲孔纸带之装料盲孔的剖面示意图之二;
图10是使用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并采用冲压方法冲挤加工成盲孔纸带之装料盲孔的剖面示意图之三;
图11是物体遵守胡克定律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横坐标X表示物体的应变量,纵坐标F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应力,F0表示物体在比例极限时所受到的应力,OE为物体的弹性段;
图12是现有技术冲压模具直接冲挤待加工纸带之任一个装料盲孔时的剖面示意图,图中标号P1′表示施加在所述上模之冲头312′上的主冲压力;
图13是现有技术采用预挖废料法在待加工纸带上冲压盲孔的加工过程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4是现有技术冲压模具在采用预挖废料法后在待加工纸带上冲挤任一个装料盲孔时的剖面示意图,图中标号P1″表示施加在所述上模之冲头312′上的主冲压力,标号101′表示采用预挖废料法后的待加工纸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包括至少设置一根盲孔冲头312的上模310和托住待加工纸带的下模320;所述专用冲压模具还包括借助外力压住置于所述下模320上的待加工纸带101顶面110、而当所述外力撤除后又自动回到初始位置的中模330,如可借助弹性元件,所述中模330活动设置在所述下模320或上模310之上模座311上,该中模330上设有供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分别穿越的通孔332;所述中模330的初始位置是,该中模330下底面与位于所述下模320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顶面110的距离X>0,如X在0.10~0.50毫米之间,特别是X=0.20毫米。
实际上,为了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移动和定位,所述上模310还包括至少一根定位针314、至少一根圆形的冲头313和上模座311,所述各盲孔冲头312、定位针314和圆形冲头313都固定在上模座311上;所述中模330上还设置有供所述上模310之各定位针314和圆形冲头313分别穿越的通孔334和333;所述下模320上也设置有供所述上模310之各定位针314和圆形冲头313分别穿越的通孔324和323;所述盲孔冲头312、通孔332数量相等,如图1所示,所述盲孔冲头312的数量为一根,所述通孔332的数量也为一个,如图2所示,所述盲孔冲头312的数量为四根,所述通孔332的数量也为四个;所述定位针314、通孔334及324数量相等,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针314的数量为一根,所述通孔334及324的数量也为一个,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针314的数量为两根,所述通孔334及324的数量则为两个;所述圆形冲头313、通孔333及323数量相等,如图1所示,所述圆形冲头313的数量为一根,所述通孔333及323的数量也为一个,如图2所示,所述圆形冲头313的数量为两根,所述通孔333及323的数量则为两个。
参见图1和图2,为了保证所述待加工纸带101在移动过程中不摆动过大和更容易地定位,所述中模330下底面设有缺口331,该缺口331的宽度W2略大于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宽度W1,其深度D1小于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厚度。
参见图2,所述下模320上表面是一平面;参见图5至图8,当该下模320采用平模结构时,冲挤出来的装料盲孔140叫普通型的装料盲孔,并且各装料盲孔140底部所对应的下底面与所述盲孔纸带100的底面120基本为同一平面,该盲孔140底部的厚度T1一般为70~120μm,图中T表示盲孔纸带100的厚度。
或者是,所述下模320上表面设有与所述上模310之盲孔冲头312大小和形状适配的凸起(图中未画出),该凸起的数量与所述上模310之盲孔冲头312的数量同等;当该下模320采用凸模结构时,冲挤出来的装料盲孔140叫工字型的装料盲孔,该盲孔的剖面图如图10所示,该盲孔140底部的厚度T1一般也为70~120μm,标号U的深度一般为30~50μm,图中T表示盲孔纸带100的厚度。
或者是,所述下模320上表面设有与所述上模310之盲孔冲头312大小和形状适配的凹穴(图中未画出),该凹穴的数量与所述上模310之盲孔冲头312的数量同等;当该下模320采用凹模结构时,冲挤出来的装料盲孔140叫凸底型的装料盲孔,该凸底型的装料盲孔的剖面图如图9所示,盲孔底部的厚度T1一般也为70~120μm,V的高度一般为0~50μm,图中T表示盲孔纸带100的厚度。
参见图1,所述专用冲压模具还包括下模座340,所述下模320固定在所述下模座340上;借助弹性元件(图中未画出),如两根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可采用弹簧,所述中模330活动设置在所述下模座340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专用冲压模具的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的作用是对所述待加工纸带101实施快速的主冲压,每冲压一次可以冲挤出至少一个装料盲孔140。
本实用新型所述专用冲压模具之中模330的主要功能是压料和脱料:
1、脱料:将所述待加工纸带101从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上脱开;
2、压料:对所述待加工纸带101顶面110施加压料力P2,以达到下列两个主要目的:
①防止所述待加工纸带101底面120鼓起大疙瘩,使加工完后的盲孔纸带100的底面120平整美观;
②促使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装料盲孔140处的废料转化成有用的“蜡鞋”;
3、保证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装料盲孔140处的废料不会向上流动;
4、所述中模330上的各通孔332和333分别与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和圆形冲头313之间的间隙,没有必要设定得太小,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和圆形冲头313的位置是由该上模310决定的,不用依靠所述中模330来定位。
所述中模330也可以采用平模、凹模或凸模结构。参见图4,平模结构就是所述中模330的下表面可以设计成一平面;凸模结构就是所述中模330的下表面,在穿越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的通孔332周围,设有与所述待加工纸带101所要加工成装料盲孔140大小和形状适配的凸起(图中未画出),该凸起的数量与所述上模310之盲孔冲头312的数量同等;凹模结构就是所述中模330的下表面,在穿越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的通孔332周围,设有与所述待加工纸带101所要加工成装料盲孔140大小和形状适配的凹穴(图中未画出),该凹穴的数量与所述上模310之盲孔冲头312的数量同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专用冲压模具之下模320主要有下列作用:
1、在加工所述盲孔纸带100的装料盲孔140时,其对应的所述下模320的位置处没有排废料孔,不用排出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装料盲孔140处的废料;
2、所述下模320的结构决定和影响所述盲孔纸带100的装料盲孔140底部的形状,如根据对装料盲孔140底部形状的不同要求,下模320可以采用平模、凸模或凹模结构;
3、所述下模320配合所述中模330和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促使所述盲孔纸带100的装料盲孔140处的废料向“蜡鞋”的神奇转化,变废为宝,就地加以利用,使所述盲孔纸带100的装料盲孔140底部紧度大和强度高,不容易回弹。
下面详细描述借助所述专用冲压模具,采用冲压方法来制造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的步骤,在冲压过程中所用设备还包括冲压设备和拉带机构,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安装在所述冲压设备上;待加工纸带置于所述专用冲压模具的下模上,借助所述拉带机构使所述待加工纸带步进前行。
在所述待加工纸带101冲压所述装料盲孔140的同时或超前在该待加工纸带101一侧冲出等间隔的牵引定位通孔130,该牵引定位通孔130一般为圆形。假若是超前在该待加工纸带101一侧已冲出等间隔的圆形牵引定位通孔130,则所述上模310的定位针314起定位的作用,所述定位针314的数量可设置为至少一根,最好两根;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上模310的圆形冲头313、所述中模330上的通孔333和所述下模320上的通孔323应该全部省略。而假若是同时在该待加工纸带101一侧冲出等间隔的圆形牵引定位通孔130,则所述上模310的圆形冲头313、所述中模330上的通孔333和所述下模320上的通孔323应该全部设置,如图2所示,两根定位针314起定位作用,两根圆形冲头313主要起冲头的作用。所述定位针314的直径与所述圆形牵引定位通孔130的直径相等,而所述圆形冲头313的直径则略大于所述圆形牵引定位通孔130的直径。
所述拉带机构400可以是牵引轮,其上设有与所述待加工纸带101冲出的圆形牵引定位通孔130适配的多个柱状突起410;这样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置于所述专用冲压模具300的下模320上,该待加工纸带101前部各圆形牵引定位通孔130同所述牵引轮400上各柱状突起410啮合,从而借助所述牵引轮400使所述待加工纸带101步进前行。
参见图1至图4,所述冲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拉料:所述拉带机构400将所述待加工纸带101之待加工部位移动至所述下模320上适合冲压的位置,如将所述待加工纸带101前部的圆形牵引定位通孔130套在图1所示牵引轮400之柱状突起410上,所述牵引轮400旋转牵引所述待加工纸带101待加工部位至所述下模320上适合冲压的位置;此时所述中模330处于初始位置,其下底面与位于所述下模320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顶面110的距离X>0;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位于初始位置,其下底面与位于所述下模320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101顶面110的距离Y≥X;
B、压料:在所述中模330上施加一定的压料力P2,使该中模330向下运动,压住位于所述下模320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顶面110,即在该压料力P2作用下,使所述待加工纸带101固定在所述中模330和下模320之间;
C、冲挤:在所述上模310上施加主冲压力P1,使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向下运动,在该主冲压力P1的作用下,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从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顶面110向下对该待加工纸带101施行快速的冲挤,直到所述盲孔冲头到达预先设计好的位置时为止,也就是所述盲孔冲头不冲透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底面120;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中模330下底面到达所述待加工纸带101顶面110的时刻,至少要比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下底面冲入所述待加工纸带101一半厚度的时刻早,即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在整个的冲挤过程或至少是后部分的冲挤过程中,所述压料力P2一直作用于所述中模330上,一直压住位于所述下模320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顶面110使之不能移动;
D、松料:所述专用冲压模具300之盲孔冲头向上运动,到达其初始位置,与此同时或稍微延迟,卸下施加在所述中模330上的压料力P2,所述中模330自动回到其初始位置;至此,所述待加工纸带101上一组装料盲孔140已经冲挤成形;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述待加工纸带101上所有要成形的装料盲孔140都加工完成。
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中模330下底面到达所述待加工纸带101顶面110时,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下底面可以还未到达所述待加工纸带101顶面110,这样可使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在整个的冲挤过程中,所述压料力P2都一直作用于所述中模330上,都一直压住位于所述下模320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101顶面110使之不能移动,这样操作起来方便,而且冲挤出来的各装料盲孔140更漂亮。
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下底面离开所述待加工纸带101顶面110后,才卸下施加在所述中模330上的压料力P2,所述中模330才自动回到其初始位置,这样可保证所述待加工纸带101不随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向上移动。
所述冲压方法整个的冲挤过程的意思是: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下底面从所述待加工纸带101顶面110开始到预先设计好的位置时为止;后部分的冲挤过程的意思是: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下底面从所述待加工纸带101一半厚度开始到预先设计好的位置时为止。
本实用新型所述待加工纸带101是符合美国电子工业标准协会(EIA)和日本工业标准(JIS)而制作的具有一定长度、宽度和厚度的纸带,其厚度一般不超过1.2毫米;如规格0402的纸带,其厚度约是0.40~0.65毫米,所冲压出的装料盲孔140的深度约为0.35~0.60毫米,长度约是1.12毫米,宽度约是0.62毫米;如规格0201的纸带,其厚度约是0.28~0.38毫米,所冲压出的装料盲孔140的深度约为0.23~0.33毫米,长度约是0.68毫米,宽度约是0.38毫米;该纸带主要是以淀粉为胶黏剂的层合多层白板纸,经多次分条而成,其主要成分是原生木材纤维。
本实用新型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和对纸带采用的冲压方法是本申请人通过反复实验得出的,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证实了纸带具有下列两个非常重要的机械物理特性:
特性一: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跟引起形变的外力成正比。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1所示;图11中F0为物体在比例极限时的应力,OE为物体的弹性段;纸带也遵守胡克定律,只是纸带的弹性范围较小。
特性二:参见图7,当对纸带的快速冲压力超过该纸带的动态强度时,该纸带纤维会迅速“蜡化”、变性、破裂、并瞬时向四周扩散,如图7所示,标号160所在的装料盲孔140底部周围区域的紧度比所述待加工纸带初始的紧度要大,比采用现有技术所加工的装料盲孔140底部周围的紧度也要大,该区域的强度也比采用现有技术所加工的装料盲孔140底部周围的强度要高。
利用纸带的上述特性,再参考现有技术在纸带上制造盲孔的方法,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本申请人就发明了上述在纸带上制造盲孔的新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每次冲挤盲孔的同时,在纸带的弹性限度内,施加一定的向下压料力于纸带顶面,直到每次的冲挤过程结束时为止。为了配合该新方法,本申请人就发明了新的专用冲压模具。
参见图1、图4和图12,压料力P2的作用,一是防止纸带底面鼓起疙瘩190;二是配合主冲压力P1,将盲孔内多余的纸带废料转化成有用的“蜡鞋”,如图7所示,标号160表示蜡黄色的蜡鞋,所谓“蜡鞋”是指以原生纸的待加工纸带在冲挤结束后,“穿”在装料盲孔140底部周围的、蜡黄色的、类似鞋状的聚集物的别称,它完全是由装料盲孔140内的纸带废料,经过快速高强度机械挤压后,蜡化变性扩散而来。图7是盲孔底部“蜡鞋”形状和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图7中的“蜡鞋”与纸带其它部分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物理性质,它颜色蜡黄、表面有光泽、底薄而透光、质地硬而回弹小、紧度大和强度高,它的这些特点,完全符合对装料盲孔底部强度和透光性的两个基本要求;因此,拥有“蜡鞋”底的盲孔可以作为非常理想的装料盲孔使用。
参见图4至图7,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并采用冲压方法加工出的一种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包括顶面110和底面120,以及一侧均匀排列着多数个贯穿该顶面110和底面120的牵引定位通孔130,另一侧均匀排列着多数个底部未穿透该底面120的供装载薄片器件900的装料盲孔140;所述各装料盲孔140系在待加工纸带101顶面110施加一定的压料力P2冲挤加工而成,各该装料盲孔140底部周围160纸料的平均紧度可比所述待加工纸带之原始紧度至少增加100%。
紧度是单位体积纸或纸板的重量,又称体积重量,是指每立方厘米纸或纸板的重量,其单位用克/厘米3表示。
参见图6,包装时,在所述各装料盲孔140内都放置一枚薄片器件900后,再在所述顶面110上覆粘一层上盖带200,以将各该薄片器件900封闭在装料盲孔140内,防止所述薄片器件900掉出。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并采用冲压方法,所述待加工纸带101一个冲压行程完成后,在所述待加工纸带101顶面110冲挤出一个或数个装料盲孔140(装料盲孔140的个数取决于上模310之盲孔冲头312的数量),在所述拉带机构400的配合下,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无数个行程被冲压,可以在所述待加工纸带101上冲挤出多个具有一定规律的装料盲孔140。
另外,为了叙述方便,本实用新型所述专用冲压模具只是以上模310自上而下(即上传动结构)的冲压方式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专用冲压模具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冲压方式和各种规格的普通或专用包装纸带及其变种产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7)

1.一种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包括至少设置一根盲孔冲头(312)的上模(310)和托住待加工纸带(101)的下模(320);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借助外力压住置于所述下模(320)上的待加工纸带(101)顶面(110)、而当所述外力撤除后又自动回到初始位置的中模(330),该中模(330)上设有供所述上模(310)之各盲孔冲头(312)分别穿越的通孔(332);所述中模(330)的初始位置是,该中模(330)下底面与位于所述下模(320)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顶面(110)的距离X>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模(330)下底面设有缺口(331),该缺口(331)的宽度(W2)略大于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宽度(W1),其深度(D1)小于所述待加工纸带(101)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模(330)的初始位置是,该中模(330)下底面与位于所述下模(320)上的所述待加工纸带顶面(110)的距离X在0.10~0.50毫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320)上表面是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320)上表面设有与所述上模(310)之盲孔冲头(312)大小和形状适配的凸起,该凸起的数量与所述上模(310)之盲孔冲头(312)的数量同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320)上表面设有与所述上模(310)之盲孔冲头(312)大小和形状适配的凹穴,该凹穴的数量与所述上模(310)之盲孔冲头(312)的数量同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下模座(340),所述下模(320)固定在所述下模座(340)上;借助弹性元件,所述中模(330)活动设置在所述下模座(340)上。
CN201020133980XU 2010-03-17 2010-03-17 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77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33980XU CN201677359U (zh) 2010-03-17 2010-03-17 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33980XU CN201677359U (zh) 2010-03-17 2010-03-17 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77359U true CN201677359U (zh) 2010-12-22

Family

ID=43342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3398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77359U (zh) 2010-03-17 2010-03-17 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77359U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9565A (zh) * 2010-03-17 2011-09-21 车兆丰 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其冲压方法和专用冲压模具
CN102285122A (zh) * 2011-05-10 2011-12-21 浙江洁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承载带成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2650517A (zh) * 2012-04-19 2012-08-29 浙江洁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孔载带方孔深度激光测量装置
CN103072155A (zh) * 2013-01-14 2013-05-01 陈德来 纸品冲孔易撕线模具
CN103100590A (zh) * 2011-11-01 2013-05-15 陈淑姿 薄形垫片冲压成型装置
CN103737663A (zh) * 2013-12-16 2014-04-23 苏州康铂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边带穿孔装置
CN104209980A (zh) * 2014-08-15 2014-12-17 蒋碧君 带状物料冲切机
TWI557038B (zh) * 2013-12-26 2016-11-11 Tokyo Weld Co Ltd A carrier tape,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herefor
CN107696584A (zh) * 2017-11-20 2018-02-16 上海芯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凸型纸质载带及其成型方法
WO2019241987A1 (zh) * 2018-06-22 2019-12-26 程书华 一种电子载体纸带打孔用模具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9565A (zh) * 2010-03-17 2011-09-21 车兆丰 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其冲压方法和专用冲压模具
CN102285122A (zh) * 2011-05-10 2011-12-21 浙江洁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承载带成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2285122B (zh) * 2011-05-10 2013-05-22 浙江洁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承载带成型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3100590A (zh) * 2011-11-01 2013-05-15 陈淑姿 薄形垫片冲压成型装置
CN102650517A (zh) * 2012-04-19 2012-08-29 浙江洁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孔载带方孔深度激光测量装置
CN103072155A (zh) * 2013-01-14 2013-05-01 陈德来 纸品冲孔易撕线模具
CN103737663A (zh) * 2013-12-16 2014-04-23 苏州康铂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边带穿孔装置
TWI557038B (zh) * 2013-12-26 2016-11-11 Tokyo Weld Co Ltd A carrier tape,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therefor
CN104209980A (zh) * 2014-08-15 2014-12-17 蒋碧君 带状物料冲切机
CN104209980B (zh) * 2014-08-15 2016-04-20 蒋碧君 带状物料冲切机
CN107696584A (zh) * 2017-11-20 2018-02-16 上海芯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凸型纸质载带及其成型方法
WO2019241987A1 (zh) * 2018-06-22 2019-12-26 程书华 一种电子载体纸带打孔用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77359U (zh) 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之专用冲压模具
CN103747620B (zh) 一种局部无胶的补强片的制备方法
CN107031223B (zh) 深纹路图案转移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10059461U (zh) 一种冲压落料时辅助接料装置
CN205629112U (zh) 一种冲压模具
CN102189565A (zh) 包装薄片器件的盲孔纸带、其冲压方法和专用冲压模具
CN206789566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软包冲壳模具
CN209566219U (zh) 自动排除孔废的模切机
CN100447981C (zh) 表面贴装类集成电路产品的分离方法及其模具
CN203141586U (zh) 一种适用于高精度产品的模切机
CN216911739U (zh) 一种5g芯片线路板立体钢补强带胶的冲压模具
CN207170703U (zh) 一种画板冲压模具
CN204322188U (zh) 一种胶贴膜裁切刀模组结构
CN109159493A (zh) 一种板纸托盘的加工方法及板纸托盘
CN202291066U (zh) 安全扣连续冲压模具结构
CN206040802U (zh) 一种动力电池极耳包胶装置
CN205167072U (zh) 一种全自动模切机
CN207807930U (zh) 一种分切刀的模顶起装置
CN209699273U (zh) 全自动冲压编带一体机
CN203887397U (zh) 一种电池片自动焊接用互联条冲型装置
CN207479348U (zh) 便于修边工序定位的汽车外板拉延模具
CN207043132U (zh) 一种片状金属制品冲压模具
CN203236864U (zh) 刻字字模
CN207290314U (zh) 一种可防止变形的模板及其模切机
CN206997463U (zh) 角撑板精冲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