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55557U - 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55557U
CN201655557U CN2010201398723U CN201020139872U CN201655557U CN 201655557 U CN201655557 U CN 201655557U CN 2010201398723 U CN2010201398723 U CN 2010201398723U CN 201020139872 U CN201020139872 U CN 201020139872U CN 201655557 U CN201655557 U CN 201655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ing oven
buffer unit
production line
strip
movable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398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周运
赵强军
程国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IQIA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IQIA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IQIA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IQIA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398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55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55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555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包括将电子元件基片串接至料带的打线机、对电子元件基片进行封装的封装机、对封装后的电子元件进行固化的固化炉、对电子元件进行测试的测试机、以及包装机,所述固化炉具有供所述料带穿入穿出的进口和出口,且其内设置有调整所述料带传输速度且增加所述料带传输路径的缓冲装置,所述料带顺次经过所述打线机、封装机、固化炉进口、固化炉缓冲装置、固化炉出口、测试机和包装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具有减少生产线的人员操作、降低人员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且有利于生产管理和质量管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元件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元件以其体积小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先将元件原材料串接在料带上,以方便后续的加工、装配和使用。而现有的电子元件生产线大都为分段式生产线,即各个制造环节的生产设备相互独立,当半成品经上一道工序生产设备加工完成后,都需要人工将该半成品运送至下一道工序的生产设备加工。
以电容生产线为例,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容生产线包括打线机10、第一卷取机20、放置料盘的第一台车30、待封装区的第二台车31、放料机40、封装机50、第二卷取机60、待固化区的第三台车32、固化炉70、第四台车33、待测试区的第五台车34、测试机80、包装机90。其中,具体的生产过程包括:
步骤一:电容基片经打线机10串接至料带上,接着串接有电容基片的料带经第一卷取机卷20成盘料,然后通过人工将盘制好的盘料放至第一台车30,并将第一台车30上盘料搬运至待封装区的第二台车31上;
步骤二:人工将第二台车31上的盘料放至放料机40上,并将盘料上的料带接至封装机50上,第二卷取机60将封装好的料带盘制成盘料,然后通过人工将盘制好的盘料搬运至待固化区的第三台车32上;
步骤三:人工将第三台车32上的盘料搬运至固化炉70内固化,经过一定的固化时间后,通过人工将固化好的盘料取出、搬运至第四台车33上,并人工将固化好的盘料板纸待测试区第五台车34上;
步骤四:人工将第五台车34上的盘料取下,并将盘料内的料带接至测试机上测试,最后经包装机包装入库。
因此,由上可知,由于现有的电子元件生产线各个工序的生产环节是相互独立的,故每一个设备加工完半成品后都需要通过人工将物料运送至下一个环节的设备上加工,所以现有技术的电子元件生产线具有生产效率低、人员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及生产过程和质量管控繁杂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曾尝试将生产线上的所有生产设备串接在一起,但都因为固化炉固化时为全封闭的而只能人工操作放置盘料、且生产线上各个生产设备的工作节拍不一致和故障处理等问题而未能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人员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及有利于生产管理和质量管控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设置有生产设备,该生产设备包括将电子元件基片串接至料带的打线机、对电子元件基片进行封装的封装机、对封装后的电子元件进行固化的固化炉、对电子元件进行测试的测试机、以及包装机,所述固化炉具有供所述料带穿入穿出的进口和出口,且其内设置有调整所述料带传输速度且增加料带传输路径的缓冲装置,所述料带顺次经过所述打线机、封装机、固化炉进口、固化炉缓冲装置、固化炉出口、测试机和包装机。
优选地,上述缓冲装置包括支架、动滑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定滑轮,所述动滑轮位于所述定滑轮的下方,所述料带交错地绕于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上。
优选地,上述缓冲装置包括定滑轮、动滑轮、以及具有横杆和两竖杆的支架,所述竖杆位于所述横杆的下方,所述两竖杆内侧分别设置有竖直滑槽,且所述两竖杆之间设置有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滑竿,所述定滑轮设置于所述横杆,所述动滑轮设置于所述滑竿,所述料带交错地绕于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述固化炉的数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料带依次穿过各固化炉的缓冲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述打线机和所述封装机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料带依次穿过该打线机、缓冲装置和封装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述封装机和所述固化炉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料带依次穿过该封装机、缓冲装置和固化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述固化炉和所述测试机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料带依次穿过该固化炉、缓冲装置和测试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述缓冲装置还设置有控制装置和用于感应动滑轮位置的感应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感应装置的感应信号控制所述生产设备的开与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上感应装置的数目为两个,且呈纵向排布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位于上方的感应装置的感应信号控制后续生产设备的开与关,且根据位于上方的感应装置的感应信号控制前面工序生产设备的开与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固化炉具有供料带穿入穿出的进口和出口和缓冲装置,且通过料带将打线机、封装机、固化炉、测试机和包装机连接在一起,从而可形成一个全自动、一体化的电子元件生产线,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具有减少生产线的人员操作、降低人员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且有利于生产管理和质量管控的优点。具体地,当料带内的半成品通过缓冲装置时,可通过缓冲装置调整料带在固化炉内的传输路径,来调整料带在固化炉内的固化时间,以保证半成品在固化炉内获得充分固化,从而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固化时固化炉为全封闭的而只能人工操作放置盘料的问题;并且也可通过缓冲装置调整料带的传输速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封装机和测试机工作节拍不一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子元件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的缓冲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的缓冲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如图2所示,包括将电子元件基片串接至料带200的打线机10、对电子元件基片进行封装的封装机50、对封装后的电子元件进行固化的固化炉100、对电子元件进行测试的测试机80、以及包装机90,固化炉100具有供料带200穿入穿出的进口120和出口130,且其内设置有调整料带200传输速度且增加料带200传输路径的缓冲装置110,料带200顺次经过打线机10、封装机50、固化炉100的缓冲装置110、测试机80和包装机90。
由于固化炉100具有供料带200穿入穿出的进口120和出口130和缓冲装置110,且通过料带200将打线机10、封装机50、固化炉100、测试机80和包装机90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全自动、一体化的电子元件生产线,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具有减少生产线的人员操作、降低人员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且有利于生产管理和质量管控的优点。
具体地,当料带200内的半成品通过缓冲装置110时,可通过缓冲装置110调整料带200在固化炉100内的传输路径,而调整料带200在固化炉100内的固化时间,以保证半成品在固化炉100内获得充分固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固化时固化炉100为全封闭的而只能人工操作放置盘料的问题;并且可通过缓冲装置110调整料带200的传输速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封装机50和测试机80工作节拍不一致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缓冲装置110包括支架115、动滑轮112、设置于支架115上的定滑轮111,动滑轮位于所述定滑轮的下方,料带交错地绕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缓冲装置110包括定滑轮111、动滑轮112、以及具有横杆113和两竖杆114的支架115,竖杆114位于横杆113的下方,两竖杆114内侧分别设置有竖直滑槽(图中未标示),且两竖杆114之间设置有可在滑槽(图中未标示)内滑动的滑竿116,定滑轮111设置于横杆113,动滑轮112设置于滑竿116,料带200交错地绕于定滑轮111和动滑轮112上。
具体地,在竖直平面上,定滑轮111和动滑轮112可呈“W”形的交错地设置于横杆113和滑竿116上,且定滑轮111和动滑轮112的数目N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较佳地,定滑轮111的数目比动滑轮112的数目多一个。定滑轮111由左至右排列为定滑轮一111、定滑轮二111、定滑轮三111……定滑轮(N)111;动滑轮112由左至右排列为动滑轮一112、动滑轮二112、动滑轮三112……动滑轮(N)112。料带200依次绕过定滑轮一、动滑轮一、定滑轮二、动滑轮二……动滑轮N、定滑轮N+1。由于定滑轮111固定于滑竿116上,而滑竿116又可在滑槽(图中未标示)内滑动,所以,动滑轮112的竖直位置由绕与其上的料带200的长度决定。即当缓冲装置110的上一道工序设备的节拍快于下一道工序设备的节拍或下一道工序设备出现故障时,上一道工序设备传输料带200的速度比下一道工序设备传输料带200的速度快,此时经过缓冲装置110的料带200长度增加,动滑轮112由于重力的作用下滑,以增加料带200在缓冲装置110的路程,直至料带200拉紧动滑轮112时动滑轮112才停止下滑;当缓冲装置110的下一道工序的节拍快于上一道工序的节拍或上一道工序设备出现故障时,上一道工序设备传输料带200的速度比上一道工序设备传输料带200的速度快,此时经过缓冲装置110的料带200长度减小,动滑轮112由于料带200的拉紧作用上升,直至料带200刚好拉紧动滑轮112时动滑轮112才停止上升。由上可知,当封装机50和测试机80工作节拍不一致时,可通过固化炉100内的缓冲装置110进行缓冲,以保证电子元件生产线正常运行。
另外,由于在缓冲装置110内,料带200依次绕过定滑轮一111、动滑轮一112、定滑轮二111、动滑轮二112……动滑轮(N)112、定滑轮(N+1)111,且动滑轮112和定滑轮111的数目可根据需要设置,因而可增加料带200在固化炉100内的缓冲装置110传输的路程,即可增加料带200上半成品在固化炉100内的固化时间,以满足半成品充分固化的时间要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化炉100的数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料带200依次穿过各固化炉100的缓冲装置110。固化炉100的数目可根据加料带200上半成品需要的固化时间设定。并且,设置多个固化炉100,可增加半成品的固化时间,也可以增加固化炉100内缓冲装置110的缓冲时间,以确保在封装机50和测试机80工作节拍不一致时,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能正常运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打线机10和封装机50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110,料带200依次穿过该打线机10、缓冲装置110和封装机50。在打线机10和封装机50之间设置缓冲装置110,可使当打线机10和封装机50的工作节拍不一致、或打线机10和封装机50中的一个出现故障时,料带200可在缓冲装置110内得到缓冲,以确保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封装机50和固化炉100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110,料带200依次穿过该封装机50、缓冲装置110和固化炉100。在封装机50和固化炉100之间设置缓冲装置110,可使当封装机50和固化炉100的工作节拍不一致、或封装机50和固化炉100中的一个出现故障时,料带200可在缓冲装置110内得到缓冲,以确保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固化炉100和测试机80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110,料带200依次穿过该固化炉100、缓冲装置110和测试机80。在固化炉100和测试机80之间设置缓冲装置110,可使当固化炉100和测试机80的工作节拍不一致、或固化炉100和测试机80中的一个出现故障时,料带200可在缓冲装置110内得到缓冲,以确保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缓冲装置110还设置有控制装置(图中未标示)和用于感应动滑轮位置的感应装置300,控制装置根据感应装置300的感应信号控制各个生产设备的开与关。
较佳地,感应装置300的数目可以为两个,且呈纵向排布地设置于支架115,控制装置根据位于上方的感应装置300的感应信号控制后续生产设备的开与关,且根据位于下方的感应装置400的感应信号控制前面工序生产设备的开与关。现以两道工序生产设备为例说明具体地控制过程,当缓冲装置110的下一道工序设备的节拍快于上一道工序设备的节拍或上一道工序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缓冲装置110的料带200长度减短,动滑轮112由于料带200的拉伸作用上升,以减小料带200在缓冲装置110的路程,若下一道工序设备的节拍一直快于上一道工序设备的节拍或上一道工序设备因故障一直不能重新运行时,动滑轮112继续上升,由于缓冲装置110的滑槽(图中未标示)长度有限,故当动滑轮112上升至滑槽(图中未标示)顶部时无法在继续上升,若此时下一道工序继续工作,那么料带200会因下一道工序设备的拉力而被拉断,使整个生产线瘫痪。所以在缓冲装置110上设置控制装置(图中未标示),当动滑轮112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上部感应装置300感应到动滑轮112,并将其感应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图中未标示),控制装置(图中未标示)控制下一道工序设备关闭,可避免动滑轮112继续上滑;当上一道工序设备加快节拍或恢复运行时,动滑轮112下降,当下降至上部感应装置300的高度时,控制装置(图中未标示)根据感应信号控制下一道工序设备打开。
同理,当缓冲装置110的上一道工序设备的节拍快于下一道工序设备的节拍或上一道工序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缓冲装置110的料带200长度增长,动滑轮112由于重力的作用下滑,以增加料带200在缓冲装置110的路程,若上一道工序设备的节拍一直快于下一道工序设备的节拍或下一道工序设备因故障一直不能重新运行时,则动滑轮112会因重力的作用继续下滑,由于缓冲装置110的滑槽(图中未标示)长度有限,当动滑轮112下滑至滑槽(图中未标示)底部时无法在继续下滑,若此时上一道工序继续工作,那么上一道工序设备加工后的料带200会因过长而掉出生产线,产生大量的冗余料带200,会影响全自动生产线运行。所以在缓冲装置110上设置控制装置(图中未标示),当动滑轮112下滑到一定高度时,下部感应装置400感应到动滑轮112,并将其感应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图中未标示),控制装置(图中未标示)控制上一道工序设备关闭,可避免动滑轮112继续下滑;当下一道工序设备加快节拍或恢复运行时,动滑轮112上升,当上升至下部感应装置400的高度时,控制装置(图中未标示)根据感应信号控制上一道工序设备打开。
同理,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各个缓冲装置110的控制装置(图中未标示)功能,使其可控制多个生产设备的开与关。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初运行的调试期间,可通过缓冲装置110了解各生产设备的之间的运行匹配情况,从而调整各个设备的运行节拍,确保生产线的顺利运行。
综上所述,通过在固化炉100内设置缓冲装置110、且在两相邻工序设备的之间设置缓冲装置110,通过缓冲装置110对料带200传输进行缓冲、自动调整,可解决了因固化时固化炉100为全封闭的而只能人工操作放置盘料的问题、以及生产线的各生产设备工作节拍不一致和生产设备出现故障的问题,从而正真实现电子元件生产线的全自动化。
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具有减少生产线的人员操作、降低人员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且有利于生产管理和质量管控的优点。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设置有生产设备,所述生产设备包括将电子元件基片串接至料带的打线机、对电子元件基片进行封装的封装机、对封装后的电子元件进行固化的固化炉、对电子元件进行测试的测试机、以及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炉具有供所述料带穿入穿出的进口和出口,且其内设置有调整所述料带传输速度且增加所述料带传输路径的缓冲装置,所述料带顺次经过所述打线机、封装机、固化炉进口、固化炉缓冲装置、固化炉出口、测试机和包装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支架、动滑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定滑轮,所述动滑轮位于所述定滑轮的下方,所述料带交错地绕于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定滑轮、动滑轮、以及具有横杆和两竖杆的支架,所述竖杆位于所述横杆的下方,所述两竖杆内侧分别设置有竖直滑槽,且所述两竖杆之间设置有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滑竿,所述定滑轮设置于所述横杆,所述动滑轮设置于所述滑竿,所述料带交错地绕于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炉的数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料带依次穿过各固化炉的缓冲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线机和所述封装机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料带依次穿过该打线机、缓冲装置和封装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机和所述固化炉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料带依次穿过该封装机、缓冲装置和固化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炉和所述测试机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料带依次穿过该固化炉、缓冲装置和测试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还设置有控制装置和用于感应动滑轮位置的感应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感应装置的感应信号控制所述生产设备的开与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的数目为两个,且呈纵向排布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位于上方的感应装置的感应信号控制后续生产设备的开与关,且根据位于上方的感应装置的感应信号控制前面工序生产设备的开与关。
CN2010201398723U 2010-03-22 2010-03-22 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55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398723U CN201655557U (zh) 2010-03-22 2010-03-22 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398723U CN201655557U (zh) 2010-03-22 2010-03-22 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55557U true CN201655557U (zh) 2010-11-24

Family

ID=43120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3987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55557U (zh) 2010-03-22 2010-03-22 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555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0259A (zh) * 2011-08-11 2011-12-21 东莞市易利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器测试缓冲架
AT517770A1 (de) * 2015-10-12 2017-04-15 Mms - Modular Molding Systems Gmbh & Co Kg Fertigungsstrasse zur herstellung von elektrischen bauteile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0259A (zh) * 2011-08-11 2011-12-21 东莞市易利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器测试缓冲架
CN102290259B (zh) * 2011-08-11 2012-11-07 东莞市易利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器测试缓冲架
AT517770A1 (de) * 2015-10-12 2017-04-15 Mms - Modular Molding Systems Gmbh & Co Kg Fertigungsstrasse zur herstellung von elektrischen bauteilen
AT517770B1 (de) * 2015-10-12 2019-08-15 Mms Modular Molding Systems Gmbh Fertigungsstrasse zur herstellung von elektrischen bauteile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50325U (zh) 一种磁环自动排列机
CN203832802U (zh) 软袋步进编组机
CN103418552B (zh) 碟形双金属片自动分选机
CN201655557U (zh) 一种全自动电子元件生产线
CN208412269U (zh) 一种智能分组装盘机
CN206900740U (zh) 全自动高速理料机
CN107161415A (zh) 阀芯自动插板装置
PL81715B1 (zh)
CN202944569U (zh) 一种茶叶自动计量分装机
CN206127502U (zh) 称重式开包机的定量出棉机构
US20210292018A1 (en) Enhanced apparatus for filling bags
CN107226237A (zh) 全自动高速理料机及其理料方法
CN209349827U (zh) 细长轴形物料的上料装配装置
CN208758563U (zh) 一种自动化链条生产线
CN208325677U (zh) 一种炒货食品用分装装置
CN208963386U (zh) 挂面称量捆扎全自动包装线
CN207292603U (zh) 一种装箱系统
CN203226219U (zh) 口哨糖粘合机
CN202703913U (zh) 一种带复称装置的包装秤
CN202244293U (zh) 包装设备的二次计数输出装置
CN110356616A (zh) 挂面称量捆扎全自动包装线
CN105438567B (zh) 一种分包装置及适用于该分包装置的袋装物
CN201632426U (zh) 纤维制品分类机台
CN205470132U (zh) 一种不间断自动计数装箱设备
CN201834240U (zh) 一种包装机新型缓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