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39294U -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39294U
CN201639294U CN2010200393065U CN201020039306U CN201639294U CN 201639294 U CN201639294 U CN 201639294U CN 2010200393065 U CN2010200393065 U CN 2010200393065U CN 201020039306 U CN201020039306 U CN 201020039306U CN 201639294 U CN201639294 U CN 201639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dance
complementation
instrument transformer
repays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0393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勇军
张哲�
胡刚
尹项根
董永德
陈德树
张侃君
邓星
叶庞琪
陈卫
汪鹏
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PROV POWER TEST IN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PROV POWER TEST IN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BEI PROV POWER TEST INST
Priority to CN2010200393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39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39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392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采用i、k分别表示两回线的六相线路A、B、C、D、E和F中的任一相,在A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组(18)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A(24)、第三至第五互感器(3、4、5)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E(25)、ZAF(26)串联;在B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I组(19)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B(27)、第六和七互感器(6、7)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B(28)、ZBD(29)、ZBF(30)串联。本实用新型将基于公共互阻抗的物理模型构建结构实用化,可有效克服现有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的缺陷,可模拟某一段不换位线路的实际不对称情况,同时也能很精确的模拟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的各种跨线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的实现方法,也可用于其它类型输电线路物理模型的实现。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动态物理试验是对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进行性能分析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而物理模型是进行动态物理试验研究的基础。迄今,国内外针对同杆并架线路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多种动态物理模型的设计方案,包括基于“六角形”电抗器的同杆双回线路模型(见吴国瑜.电力系统仿真.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基于三个互感电抗器的同杆双回线路模型(见甘良杰.电力系统动态模拟装置中同杆双回线的模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1,3(2),60-65)、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接入阻抗的同杆双回线路模型(见付育颖,严干贵,戴武昌,等.500kV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的动态物理模型,吉林电力,2006,34(2),11-13)。但上述几种模型都是对实际的同杆并架线路进行了简化,难以真实反映同杆并架线路故障时的电气量变化特性。专利“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的构建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共阻抗的模型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原有方法存在的模拟误差较大的缺陷,更准确地反映同杆并架线路的电气量变化过程。但是该方法使用的互感器很多,互补偿阻抗为纯电感现有的制造工艺无法实现,模型中的两个零序互感器所要带的负载很大,在短路情况下,可能导致铁芯饱和,导致公共模拟阻抗产生较大误差,另外模型中的互感器都是理想互感器但是实际运用的所有互感器都存在着不可忽略漏抗。因此,专利“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的构建方法”只是从原理上提出了一种构建方法,要真正的实现还必须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将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的构建方法实用化,提供一种新的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用以使互感器更少,互补偿阻抗不为纯电抗,易于制造,零序互感器所带负载外移,抗短路时铁芯饱和,并使模拟精度更高。
所述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采用i、k分别表示两回线的六相线路A、B、C、D、E和F中的任一相,且i不等于k,公共阻抗为Mmin、互补偿阻抗为Zik和每条输电线路自补偿阻抗为Zi,输电线路自阻抗、各相间互阻抗、等值地线自阻抗及等值地线和输电线的互感都由大地回路对自阻抗、互阻抗的等值深度和大地电阻所表征,对于分裂的输电导线通过等值半径表征,地线的互感影响归算于各相自阻抗和各相间互阻抗,其特征为:
在A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组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A、第三至第五互感器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E、ZAF串联;
在B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I组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B、第六和七互感器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B、ZBD、ZBF串联;
在C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II组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C、第八至十互感器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C、ZBC串联;
在D相线路中,第二零序互感器的第III组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D、第十一至第十三互感器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D、ZCD串联;
在E相线路中,第二零序互感器的第II组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E、第十四至第十五互感器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DE、ZBE、ZCE串联;
在F相线路中,第二零序互感器的第I组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F、第十六至第十七互感器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DF、ZEF、ZCF串联;
第三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B并联;
第四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C并联;
第五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D并联;
第六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C并联;
第七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E并联;
第八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CD并联;
第九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CE并联;
第十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CF并联;
第十一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DE并联;
第十二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DF并联;
第十三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D并联;
第十四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EF并联;
第十五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E并联;
第十六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F并联;
第十七互感器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F并联;
第一零序互感器与第二零序互感器的副方并联后,首端为物理模型地线的首端,末端和公共阻抗Mmin串联;
第一、第二零序互感器和第一至第十七互感器的同名端都在同一侧,且变比均为1∶1。
本实用新型结合了同杆并架双回线所有的自感和互感,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各相间互感和每相的自感,很好地解决了以前模型只能反映两回线间零序互感及模拟实际不换位时的不对称线路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同时该构建方法考虑了互感器的漏抗,互感器的数量,零序互感器带负载能力等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构建的一种物理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零序互感器,2-第二零序互感器,3-第三互感器,4-第四互感器,5-第五互感器,6-第六互感器,7-第七互感器,8-第八互感器,9-第九互感器,10-第十互感器,11-第十一互感器,12-第十二互感器,13-第十三互感器,14-第十四互感器,15-第十五互感器,16-第十六互感器,17-第十七互感器,18-第一零序互感器第I组,19-第一零序互感器第II组,20-第一零序互感器第III组,21-第二零序互感器第I组,22-第二零序互感器第II组,23-第二零序互感器第III组,24-自补偿阻抗ZA,25-互补偿阻抗ZAE,26-互补偿阻抗ZAF,27-自补偿阻抗ZB,28-互补偿阻抗ZAB,29-互补偿阻抗ZBD,30-互补偿阻抗ZBF,31-自补偿阻抗ZC,32-互补偿阻抗ZAC,33-互补偿阻抗ZBC,34-公共阻抗Mmin,35-自补偿阻抗ZD,36-互补偿阻抗ZAD,37-互补偿阻抗ZCD,38-自补偿阻抗ZE,39-互补偿阻抗ZDE,40-互补偿阻抗ZBE,41-互补偿阻抗ZCE,42-自补偿阻抗ZF,43-互补偿阻抗ZDF,44-互补偿阻抗ZEF,45-互补偿阻抗ZCF,46-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根据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每相线在自感和每两相线间的互感,构建公共阻抗物理模型。下面以两回线六相为例更加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以下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它可以适用于其它多回线多相的其它情形。
本实用新型涉及较多的模型参数计算,主要包括:每条输电线路的自阻抗Si,等值地线自阻抗G,各相间的互阻抗Mik,等值地线和各输电线间的互感W,归算后各相自阻抗S′i,归算后各相间互阻抗为M′ik,公共阻抗Mmin,互补偿阻抗Z′ik,考虑制造工艺后的互补偿阻抗Zik,考虑互感器漏抗和制造工艺后自补偿阻抗Zi,其中,i、k分别表示两回线的六相A、B、C、D、E和F中的任一相。下述举一例予以说明各个参数的计算方法。
1.根据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杆塔的几何结构参数以及导线及大地的电气参数,计算每条输电线路的自阻抗Si,等值地线自阻抗G,各相间的互阻抗Mik,等值地线和各输电线间的互感W;
1.1预备计算
计算输电线路自阻抗、各相间互阻抗、等值地线自阻抗及等值地线和输电线的互感都必须考虑大地回路的影响。大地回路对自阻抗、互阻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等值深度和大地电阻来反映的,等值深度的计算公式为:
D e = 660 * ρ f ( m )
上式中,ρ表示大地电阻率,单位为Ω·m;f输电频率,单位为Hz。
大地电阻re,单位为Ω/km,其计算公式为:
re=9.87*f*10-4(Ω/km)
对于f=50Hz时,大地电阻re约为0.05Ω/km。
对于分裂的输电导线,现在工程中一般都是运用钢芯铝线,其等值半径计算公式为:
Ds=(0.77~0.9)*r  (m)
上式中,r表示输电导线的半径,单位为m。
对于n分裂的分裂导线,其自几何间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n=2时 D sb = D s * d ( m )
n=3时 D sb = D s * d 2 3 ( m )
n=4时 D sb = 4 * D s * d 3 4 ( m )
上式中,d表示分裂导线的分离间距,单位为m。
1.2输电线路自阻抗和互阻抗的计算
输电线路的自阻抗和互阻抗计算中都应该纳入大地回路的影响,因此输电线线路的自阻抗和互阻抗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Si=[Rs/n+re+j0.1445*lg(De/Dsb)]*l  (Ω)
Mik=[re+j0.1445*lg(De/Dik)]*l(Ω)
上式中,Rs表示单位长度输电导线的直流电阻,单位为Ω/km;Dik表示输电线i和k的空间间距,l为输电线路的长度,单位为km。
1.3等值地线及等值地线与输电线路互感的计算
地线的自阻抗及地线与输电线路的互阻抗也应该纳入大地回路的影响,因此地线的自阻抗和地线与输电线路互阻抗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G=[Rg+re+j0.1445*lg(De/Dsg)]*l(Ω)
W=[re+j0.1445*lg(De/DL-g)]*l(Ω)
上式中,Rg表示单位长度架空地线的直流电阻,单位为Ω/km;式中的地线的自几何间距Dsg和输电线路的计算方法一致。DL-g为线路和地线的互几何间距。
D L - g = D Ag * D Bg * D Cg 3
上式中,DAg表示A相输电线路和架空地线的空间间距;DBg表示B相输电线路和架空地线的空间间距;DCg表示C相输电线路和架空地线的空间间距。
在实际线路中一般地线多为两根,此时计算地线自阻抗和地线与输电线路互阻抗的计算公式不变,只是公式中的地线电阻应改为R′g=Rg/2,地线的自几何间距应改为 D sg ′ = D sg * d g 1 g 2 (dg1g2为地线g1和地线g2的间距),地线和输电线路的互几何间距应改为 D L - g ′ = D Ag 1 * D Bg 1 * D Cg 1 * D Ag 2 * D Bg 2 * D Cg 2 6 (DAg1为地线g1和A相输电导线的间距;DBg1为地线g1和B相输电导线的间距;DCg1为地线g1和C相输电导线的间距;DAg2为地线g2和A相输电导线的间距;DBg2为地线g2和B相输电导线的间距;DCg2为地线g2和C相输电导线的间距;)。
2.将地线的互感影响归算到各相自阻抗和各相间互阻抗;计算归算后各相自阻抗S′i各相间等值互阻抗M′ik
因为在制造模型时,一般不设置专门地线,因此需要把地线对线路互感的影响归算到线路自阻抗和互阻抗中,其归算公式为:
S′i=Si-W2/G    (Ω)
M′ik=Mik-W2/G  (Ω)
3.在互阻抗M′ik中,以最小的一个互阻抗作为公共阻抗Mmin,并计算出各互阻抗大于公共阻抗的互补偿阻抗Zik
3.1经过修正后的互阻抗已经包含地线对线路的影响,在修正后的M′ik中找出最小的作为公共阻抗M′min
3.2互补偿阻抗计算
互补偿阻抗计算公式为:
Z′ik=M′ik-M′min  (Ω)
上式计算所得的互补偿阻抗Z′ik为纯电感。纯电感的时间常数为无穷大,现有电感的制造工艺的时间常数最大也只能达到80ms左右。因此,构建模型时必须考虑这一实际制造工艺的影响。为了方便设计,将Z′ik中最大的一个互补偿阻抗Z′max按照某一固定时间常数τ(一般情况τ可取70ms)来设计,并用下式计算电感中的电阻分量R:
R=Z′max/τ(Ω)
确定R后,为了设计方便,在实际制造互补偿阻抗的电阻分量均以R来制造,这就使得所有的互补偿阻抗的时间常数均会小于或等于τ。此时互补偿阻抗Zik为:
Zik=R+Z′ik(Ω)
3.2公共阻抗的修正
物理模型中每两相间的互阻抗为公共阻抗加上这两相间的互补偿阻抗,在3.1步中互补偿阻抗增加了电阻R,而实际每两相间的互阻抗为恒定不变,因此公共阻抗必须减少电阻R。故公共阻抗应修正为:
Mmin=M′min-R    (Ω)
4.根据计算出的各个互补偿阻抗及公共阻抗计算出每条输电线路自补偿阻抗Zi
自补偿阻抗计算公式为:
Z i = S i ′ - M min - Σ k ≠ i Z ik - n * X T ( Ω )
上式中XT表示互感器的漏抗,n表示串入i相电路的互感器个数。
(5)利用上述参数搭建物理模型。
根据上述计算的参数,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的输电线路物理模型,图中A,B,C,D,E,F表示两回线路的六相,N表示模型中的等效地线;Zi表示自补偿阻抗(i代表六相中的任意一相,如果i为A时即ZA代表A相的自补偿阻抗);Zik表示第i相和第k相间的互补偿阻抗(i,k分别代表六相中的任意一相且i不等于k,如i为A相,k为D相,则ZAD表示A相和D相间的互补偿阻抗);表示两个零序互感器1、2,零序互感器原方的三个绕组I、II、III。零序互感器和第一至第十七互感器的同名端都在同一侧,且变比均为1∶1。
如图1所示,在A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组18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A24、第三至第五互感器3、4、5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E25、ZAF26串联;
在B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I组19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B27、第六和七互感器6、7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B28、ZBD29、ZBF30串联;
在C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II组20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C31、第八至十互感器8、9、10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C32、ZBC33串联;
在D相线路中,第二零序互感器的第III组23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D35、第十一至第十三互感器11、12、13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D36、ZCD37串联;
在E相线路中,第二零序互感器的第II组22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E38、第十四至第十五互感器14、15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DE39、ZBE40、ZCE41串联;
在F相线路中,第二零序互感器的第I组21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F42、第十六至第十七互感器16、17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DF43、ZEF44、ZCF45串联;
第三互感器3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B28并联;
第四互感器4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C32并联;
第五互感器5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D36并联;
第六互感器6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C33并联;
第七互感器7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E40并联;
第八互感器8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CD37并联;
第九互感器9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CE41并联;
第十互感器10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CF45并联;
第十一互感器11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DE39并联;
第十二互感器12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DF43并联;
第十三互感器13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D29并联;
第十四互感器14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EF44并联;
第十五互感器15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E25并联;
第十六互感器16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F26并联;
第十七互感器17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F30并联;
第一零序互感器1与第二零序互感器2的副方并联后,首端为物理模型地线46的首端,末端和公共阻抗Mmin34串联;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采用i、k分别表示两回线的六相线路A、B、C、D、E和F中的任一相,且i不等于k,公共阻抗为Mmin、互补偿阻抗为Zik和每条输电线路自补偿阻抗为Zi,输电线路自阻抗、各相间互阻抗、等值地线自阻抗及等值地线和输电线的互感都由大地回路对自阻抗、互阻抗的等值深度和大地电阻表示,对于分裂的输电导线通过等值半径表示,地线的互感影响归算于各相自阻抗和各相间互阻抗,其特征为:
在A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组(18)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A(24)、第三至第五互感器(3、4、5)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E(25)、ZAF(26)串联;
在B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I组(19)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B(27)、第六和七互感器(6、7)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B(28)、ZBD(29)、ZBF(30)串联;
在C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II组(20)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C(31)、第八至十互感器(8、9、10)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C(32)、ZBC(33)串联;
在D相线路中,第二零序互感器的第III组(23)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D(35)、第十一至第十三互感器(11、12、13)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D(36)、ZCD(37)串联;
在E相线路中,第二零序互感器的第II组(22)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E(38)、第十四至第十五互感器(14、15)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DE(39)、ZBE(40)、ZCE(41)串联;
在F相线路中,第二零序互感器的第I组(21)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F(42)、第十六至第十七互感器(16、17)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DF(43)、ZEF(44)、ZCF(45)串联;
第三互感器(3)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B(28)并联;
第四互感器(4)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C(32)并联;
第五互感器(5)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D(36)并联;
第六互感器(6)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C(33)并联;
第七互感器(7)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E(40)并联;
第八互感器(8)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CD(37)并联;
第九互感器(9)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CE(41)并联;
第十互感器(10)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CF(45)并联;
第十一互感器(11)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DE(39)并联;
第十二互感器(12)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DF(43)并联;
第十三互感器(13)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D(29)并联;
第十四互感器(14)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EF(44)并联;
第十五互感器(15)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E(25)并联;
第十六互感器(16)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F(26)并联;
第十七互感器(17)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F(30)并联;
第一零序互感器(1)与第二零序互感器(2)的副方并联后,首端为物理模型地线(46)的首端,末端和公共阻抗Mmin(34)串联;
第一、第二零序互感器(1、2)和第一至第十七互感器(1~17)的同名端都在同一侧,且变比均为1∶1。
CN2010200393065U 2010-01-05 2010-01-05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39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0393065U CN201639294U (zh) 2010-01-05 2010-01-05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0393065U CN201639294U (zh) 2010-01-05 2010-01-05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39294U true CN201639294U (zh) 2010-11-17

Family

ID=43083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039306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39294U (zh) 2010-01-05 2010-01-05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3929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1836A1 (zh) * 2011-05-10 2012-11-15 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模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88905A (zh) * 2012-07-17 2012-11-21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感应电压下同塔多回三相不对称线路参数测量方法
CN103344837A (zh) * 2013-07-11 2013-10-0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直流输电线路的参数测量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1836A1 (zh) * 2011-05-10 2012-11-15 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模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9460636B2 (en) 2011-05-10 2016-10-04 Anhu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ower frequency parameter simulation system for a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788905A (zh) * 2012-07-17 2012-11-21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感应电压下同塔多回三相不对称线路参数测量方法
CN102788905B (zh) * 2012-07-17 2015-04-08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感应电压下同塔多回三相不对称线路参数测量方法
CN103344837A (zh) * 2013-07-11 2013-10-0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直流输电线路的参数测量方法
CN103344837B (zh) * 2013-07-11 2015-04-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直流输电线路的参数测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3976B (zh)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2854415B (zh) 一种区域电网线路雷击闪络风险评估方法
CN103944507B (zh) 基于逆变器型式试验的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性能评价方法
CN102435851B (zh) 一种双回输电线路零序参数测量方法
CN100361123C (zh) 判定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全线路、多参数综合优化方法
CN102208807A (zh) 基于精确量测负荷数据的中低压配电网能效评估方法
CN201639294U (zh) 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
CN103412199B (zh) 一种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不平衡度的计算方法
WO2021143072A1 (zh) 一种基于比幅原理的线路双端稳态量测距方法和系统
CN103884966A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配电网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
CN109581134A (zh) 一种在运电力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综合评估方法
CN104485660A (zh) 一种基于有向关系图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Jensen Harmonic background amplification in long asymmetrical high voltage cable systems
CN102904254B (zh) 电气化铁路注入电力系统谐波的仿真方法
CN105653818A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牵引网阻抗计算方法
CN102521017B (zh) 一种三相自耦变压器参数仿真方法及其系统
CN110504662A (zh) 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路的纵联差动保护方法
CN102801165A (zh) 一种考虑静态安全性的自动电压控制方法
CN102930140B (zh) 一种同塔多回复杂输电线路传输方程的求解方法
CN106295952A (zh) 一种高阻抗变压器限制短路电流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CN102315642B (zh) 一种电网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CN103424627B (zh) 双端测量平行电网线路零序阻抗的方法
CN108008251A (zh) 混合输电线路参数未知的故障测距方法
CN104122452A (zh) 基于多次同步异频法的大型地网工频接地阻抗测量方法
CN103310124B (zh) 一种最优潮流模型的建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BEI ELECTRI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BEI PROV. POWER TEST INST.

Effective date: 20121121

Owner nam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TAT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211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21

Address after: 430077, 361 East Main Street, Wuchang District, Hubei, Wuhan

Patentee after: Hube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wer Company

Patentee after: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430077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Wuchang Xudong Avenue No. 361

Patentee before: Hubei Prov. Power Test Inst.

Patentee befor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