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01476U - 骑式车骨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骑式车骨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501476U CN201501476U CN200920128899XU CN200920128899U CN201501476U CN 201501476 U CN201501476 U CN 201501476U CN 200920128899X U CN200920128899X U CN 200920128899XU CN 200920128899 U CN200920128899 U CN 200920128899U CN 201501476 U CN201501476 U CN 2015014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support
- charge
- person
- leg r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骑式车骨架结构,车头管的上部与前主管的前端固定,前主管的后端焊接在中左、右主管前部之间的连接管上,中左、右主管的前端分别与前左、右支撑管的上部焊接,中左、右主管的后端分别与后左、右主管的中部焊接,前左、右支撑管的上端固定在前主管后部的两侧面上,所述前左、右支撑管的下部之间设置有上、下横管,其中上横管上并排焊接有两个第一支耳,下横管上并排焊接有两个第二支耳,所述两个第一支耳与两个第二支耳之间通过支架连接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能增加发动机安装位置的结构强度,使得前脚蹬在时速60~90km/h时、货架的后搁脚从时速30km/h开始振动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驾乘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骑式摩托车的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振动不仅影响其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着人的乘坐舒适性和身体健康。因此,摩托车的乘坐舒适性,就是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使驾驶员和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中所具有的一定舒适度的能力。其中,骨架是整个摩托车的基体,摩托车发动机及变速传动总成、转向装置、悬挂装置、车轮等都通过骨架联结成一个整体。骨架不但要承载摩托车部件、乘员和货物的重量,在不平的道路行驶时还要承受来自路面的冲击、发动机等机构运转等外部激励的作用。
现有骑式车的骨架属于传统的钢制结构,是由圆钢管和钢板焊接而成的。整车最高车速为90Km/h,受发动机运转振动的影响,前脚蹬在时速60~90Km/h时振动较大,货架的后搁脚从时速30Km/h开始振动就变大,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驾乘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小发动机振动影响的骑式车骨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骑式车骨架结构,车头管的下部与前斜管的上端焊接,车头管的上部与前主管的前端固定,前主管的后端焊接在中左、右主管前部之间的连接管上,中左、右主管的前端分别与前左、右支撑管的上部焊接,中左、右主管的后端分别与后左、右主管的中部焊接,所述前左、右支撑管的上端固定在前主管后部的两侧面上,前左、右支撑管的下部分别与后左、右主管的前端焊接,所述前左、右支撑管的下部之间设置有上、下横管,其中上横管上并排焊接有两个第一支耳,下横管上并排焊接有两个第二支耳,在所述前左、右支撑管下部的后方均设有后搁脚安装管,该后搁脚安装管的前端与对应的前支撑管焊接,后搁脚安装管的后端通过后搁脚组合连接管与对应的后主管连接,其关键在于:所述两个第一支耳与两个第二支耳之间通过支架连接成一个整体。
由于骨架刚度对骨架的固有频率有很大的影响,要提高骨架的抗振能力,减少对外界激励的响应就要从提高骨架的刚度着手。本实用新型将安装发动机的第一支耳与第二支耳之间由支架连成一体,抗振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小发动机工作对骨架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摩托车的驾乘舒适性。
上述支架为敞口向前的盒状结构,该支架左右两边的侧板为钩型,且侧板的上端与第一支耳相贴合并焊接,侧板的下端与第二支耳贴合并焊接。支架采用盒状结构,强度可靠,不易发生变形,进一步降低了发动机振动对骨架的影响;支架侧板的造型与前支撑管的下部相适应,在保证结构紧凑的同时,避免了对发动机安装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增加后搁脚安装管和后搁脚组合连接管的连接强度,减小后搁脚处的振动,上述同一侧的后搁脚安装管、后搁脚组合连接管、后主管和前支撑管所形成的夹角处焊接有第二加强板,后搁脚安装管与后搁脚组合连接管之间的夹角处焊接有第三加强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增加发动机安装位置的结构强度,使得前脚蹬在时速60~90Km/h时、货架的后搁脚从时速30Km/h开始振动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驾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车头管1、前主管2、前斜管3、加强管4、前左支撑管5、前右支撑管6、中左主管7、中右主管8、后左主管9、后右主管10、连接管11、后挡泥板安装支架12、上横管13、下横管14、第一支耳15、第二支耳16、后搁脚安装管17、后搁脚组合连接管18、连接管19、塞管20、支架21和加强板等部件构成,其中车头管1采用圆管,位于前主管2和前斜管3的前方,并以前低后高倾斜布置,该车头管1后侧面的下部与前斜管3的上端焊接,前斜管3为圆管,以上端在前下端在后倾斜布置。车头管1后侧面的上部与前主管2的前端焊接,前主管2为矩管,以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在前主管2与前斜管3之间焊接有加强管4,加强管4为圆管,并且加强管4与前主管2之间的夹角处焊接有第一加强板22。
从图1、图2中可知,前左、右支撑管5、6,中左、右主管7、8,后左、右主管9、10均呈左右对称分布,并且前左、右支撑管5、6和后左、右主管9、10为圆管,而中左、右主管7、8为矩管。所述前主管2的后端焊接在中左、右主管7、8前部之间的连接管11上,中左、右主管7、8近似于水平,并在中左主管7与中右主管8的中后部之间焊接有连接管19。所述中左主管7的前端与前左支撑管5的上部焊接,中左主管7的后端焊接在后左主管9中部的弯形处。中右主管8的前端与前右支撑管6的上部焊接,中右主管8的后端焊接在后右主管10中部的弯形处。所述前左支撑管5的上端向内弯形后与前主管2后部的左侧面焊接,前左支撑管5下部弯形处的后侧面与后左主管9的前端焊接;前右支撑管6的上端向内弯形后与前主管2后部的右侧面焊接,前右支撑管6的下部弯形处的后侧面与后右主管10的前端焊接。
从图1、图3中可知,在前左支撑管5与前右支撑管6的下部之间焊接有相互平行的上横管13和下横管14,其中上横管13上并排焊接有两个第一支耳15,下横管14上并排焊接有两个第二支耳16,所述两个第一支耳15与两个第二支耳16之间设置支架21,第一支耳15和第二支耳16通过支架21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支架21为敞口向前的盒状结构,该支架21左右两边的侧板为钩型,与前支撑管下部的造型相适应,且侧板的上端与第一支耳15相贴合并焊接,侧板的下端与第二支耳16贴合并焊接。在前左、右支撑管5、6下部的后方均设有后搁脚安装管17,该后搁脚安装管17的前端与对应的前支撑管焊接,后搁脚安装管17的后端通过后搁脚组合连接管18与对应的后主管焊接。所述同一侧的后搁脚安装管17、后搁脚组合连接管18、后主管和前支撑管所形成的夹角处焊接有第二加强板23,后搁脚安装管17与后搁脚组合连接管18之间的夹角处焊接有第三加强板24。
从图1、图2中还可知,在后左、右主管9、10的内部均设置有塞管20,该塞管20的长度与后主管相适应,并在后左、右主管的后部之间设置有后挡泥板安装支架12,该后挡泥板安装支架12为拱形板状结构,后挡泥板安装支架12的两端具有前后两个对称的支脚,各支脚焊接在对应的后主管上。本实用新型的其余结构以及整体造型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Claims (3)
1.一种骑式车骨架结构,车头管(1)的下部与前斜管(3)的上端焊接,车头管(1)的上部与前主管(2)的前端固定,前主管(2)的后端焊接在中左、右主管(7、8)前部之间的连接管(11)上,中左、右主管(7、8)的前端分别与前左、右支撑管(5、6)的上部焊接,中左、右主管(7、8)的后端分别与后左、右主管(9、10)的中部焊接,所述前左、右支撑管(5、6)的上端固定在前主管(2)后部的两侧面上,前左、右支撑管(5、6)的下部分别与后左、右主管(9、10)的前端焊接,所述前左、右支撑管(5、6)的下部之间设置有上、下横管(13、14),其中上横管(13)上并排焊接有两个第一支耳(15),下横管(14)上并排焊接有两个第二支耳(16),在所述前左、右支撑管(5、6)下部的后方均设有后搁脚安装管(17),该后搁脚安装管(17)的前端与对应的前支撑管焊接,后搁脚安装管(17)的后端通过后搁脚组合连接管(18)与对应的后主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支耳(15)与两个第二支耳(16)之间通过支架(21)连接成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式车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为敞口向前的盒状结构,该支架(21)左右两边的侧板为钩型,且侧板的上端与第一支耳(15)相贴合并焊接,侧板的下端与第二支耳(16)贴合并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式车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侧的后搁脚安装管(17)、后搁脚组合连接管(18)、后主管和前支撑管所形成的夹角处焊接有第二加强板(23),后搁脚安装管(17)与后搁脚组合连接管(18)之间的夹角处焊接有第三加强板(2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28899XU CN201501476U (zh) | 2009-09-18 | 2009-09-18 | 骑式车骨架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28899XU CN201501476U (zh) | 2009-09-18 | 2009-09-18 | 骑式车骨架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501476U true CN201501476U (zh) | 2010-06-09 |
Family
ID=42452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28899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01476U (zh) | 2009-09-18 | 2009-09-18 | 骑式车骨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501476U (zh) |
-
2009
- 2009-09-18 CN CN200920128899XU patent/CN2015014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89884Y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结构 | |
CN103786817B (zh) | 电动自行车的主架体 | |
CN101670867B (zh) | 骑式摩托车骨架总成 | |
CN201501476U (zh) | 骑式车骨架结构 | |
CN203127061U (zh) | 一种两轮机动踏板摩托车车架 | |
CN204021181U (zh) | 摩托车发动机减震支架 | |
CN201501479U (zh) | 一种骑式两轮车骨架 | |
CN201587486U (zh) | 摩托车车架 | |
CN201512063U (zh) | 摩托车车架总成 | |
CN204801979U (zh) | 一种锻钢骨架与异型管结合式越野摩托车增强车架 | |
CN201501478U (zh) | 摩托车大架 | |
CN101665134B (zh) | 两轮摩托车骨架 | |
CN201049706Y (zh) | 一种摩托车架结构 | |
CN101659305B (zh) | 骑式摩托车车架 | |
CN211995854U (zh) | 具有加强支架的副车架结构 | |
CN201501477U (zh) | 一种车架结构 | |
CN206501953U (zh) | 弯梁摩托车车架 | |
CN202345845U (zh) | 机动两轮车后踏板 | |
CN201033613Y (zh) | 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103832521A (zh) | 双加强管抑振复合车架 | |
CN201863956U (zh) | 一种机动两轮车车架 | |
CN202272129U (zh) | 机动两轮车车架 | |
CN217260495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 |
CN203767001U (zh) | 脚蹬组件及摩托车 | |
CN203714081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主架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