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95665U - 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95665U
CN201495665U CN2009201477313U CN200920147731U CN201495665U CN 201495665 U CN201495665 U CN 201495665U CN 2009201477313 U CN2009201477313 U CN 2009201477313U CN 200920147731 U CN200920147731 U CN 200920147731U CN 201495665 U CN201495665 U CN 201495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ox
box body
thin
cast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477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本淼
韩爱兴
王海崴
程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1477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95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95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956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本方案采用在现有空腹楼盖的基础上,将楼盖中的各个薄壁箱体利用连通通道从侧面连通,使整个楼房各个楼层的薄壁箱体连通在一起,形成一个可储存、可循环的内部通道,在内部充满热气为整个楼房提供热量,本方案利用了现有空腹楼盖重量轻、抗震性强的特点,使楼盖的上下面都可以充分利用,避免了现在地热只能从上方散热的缺点,本方案在空腹楼盖中的薄壁箱体可以采用并联、串联或复联等方式,使空腹楼盖内的需要温度更快、更合理的达到需要的标准,而且流通更加方便,还可以采用在单独的控制手段,使各层、各间的楼盖内部管道流通或关闭。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建筑物,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具有储存热气和循环热气的现浇空腹楼盖。
背景技术
目前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大部分采用预制空心板作为楼盖板,这种楼盖板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但由于相邻两块预制空心板之间没有牢固连结,仅用水泥砂浆填缝,因而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而且经常出现缝隙开裂、渗水等现象。还有一些采用现浇砼楼盖技术,利用做好的模壳构件与钢筋混凝土混在一起做楼盖,但还是存在楼盖底面不平,模壳笨重等问题。
我国北方取暖采用管道热能或在楼盖板面增设一层由燃气或电加热的取暖层,取暖层里安装有热水管,此方式需要在楼盖表面安装一些装置才能达到取暖的目的,增加了成本及楼房的重量和占用了楼房有效空间、高度和施工难度,南方采用空调器采暖,受制于电力状态,一但电力提供出现问题,供暖就停止。
申请人以前申请的公开号为ZL02282207.0、ZL200410082381.9专利介绍了一种小密肋空腹楼盖及制作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中用薄壁管抽空带来横管方向和纵管方向钢度比不一致,空心楼盖只能采取单向受力计算,空心率低,钢筋耗量大的缺陷。目前是我国建设的首选建筑结构体系。但由于没有考虑将各箱体连通综合利用,充分发挥节能的作用,采用的箱体均为用硫铝酸盐水泥手工一次型制作,没有考虑储能箱体空腔内不洁净,箱体占用的空间体积大,不适应远程运输和组织工业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大部份地区没有集中供热和民用建筑和农村农民住宅实现低能耗自动采暖,克服现有采暖技术耗能大、系统大不灵活,地暖还占用上100毫米层高空间,现浇空腹楼盖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产品内壁不洁净的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强度、工序简单、结构合理,重量轻,能够储存能量和能量循环功能的现浇空腹楼盖.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所述现浇空腹楼盖包括中间的薄壁箱体、上翼缘板、肋梁、下翼缘板和楼盖模板,所述薄壁箱体有多个且采用复合水泥浆现浇或由板材组装构成,所述薄壁箱体的底板有弧型凸起,所述弧型凸起高度≤19毫米,所述底板外表面至少有三个弧型凸起,所述底板与顶盖上开有相对的下孔和上孔,所述底板上的下孔与顶盖上的上孔通过封闭贯穿通道连接,其改进在于,所述薄壁箱体的侧边至少开有两个连通孔,所述薄壁箱体通过插入相邻两侧连通孔的连接通道连通,所述连接通道穿过主梁或肋梁,所述薄壁箱体及连接通道外表面均密封,所述空腹楼盖还包括外部送风管道、进气口、出气口、循环装置和太阳能装置或热气装置。
本方案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薄壁箱体至少与相邻的两个薄壁箱体通过连接通道连通。
本方案的还一优选方式:所述薄壁箱体之间的连接通道以串联、并联或复联的形式连接。
本方案的又一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通道采用圆管或方管,所述穿过肋梁的各连接通道长度<300mm,所述穿过主梁的各连接通道长度<1200mm,所述连接通道的直径或边长≤主梁高度-80mm或肋梁高度-80mm。
本方案的再一优选方式:所述空腹楼盖的下翼缘板其板厚≤19毫米,所述薄壁箱体在空腹楼盖内形成“T字型”受力截面。
本方案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空腹楼盖的下翼缘板中设置受拉钢筋,所述受拉钢筋≥¢6毫米,所述下翼缘板板厚≥40毫米,所述薄壁箱体在空腹楼盖内形成“工字型”受力截面。
本方案的另一优选方式:所述薄壁箱体采用四块框体平板、一块上盖板、一块至少带三个弧形凸起的底板用结构件组合而成,所述上盖板和底板上开有对应的孔,所述孔中连接有贯穿管道。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现浇空腹楼盖在保持结构稳定的情况下,提高楼房的抗震防裂效果,薄壁箱体底板采用至少三个弧形凸起可以使混凝土砂浆完全渗入薄壁箱体与楼盖模板之间,保持薄壁箱体的稳定性及楼盖下表面的光滑,通过薄壁箱体中间的贯穿孔,可以方便有效的将混凝土砂浆从顶盖上一直灌到底板与楼盖下层之间,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薄壁箱体中间混凝土砂浆不能完全灌入的问题,整个贯穿通道孔、通风连接口相对箱体外表面而言,薄壁箱体都是密封的,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砂浆从缝隙中进入,避免增加整个楼盖的重量。薄壁箱体中间贯穿通道与顶盖和底板孔洞相接的地方做成喇叭状,这样就增大了薄壁箱体贯穿通道与混凝土砂浆的接触,对楼盖上层的冲压和下层的应力都产生很大效果,除了利用特种水泥砂浆制造薄壁箱体外。
本方案现浇空腹楼盖,达到重量轻、结构合理、提高整体防裂缝和抗地震的效果,薄壁箱体可以利用机械化生产线,采用“抄取法”或“流浆法”制造工艺所需不同规格形状的板,将该板运到施工现场组装成所需的薄壁箱体,此方式有益于工业化生产,利于远程运输,箱体内壁光滑洁净,而且现场浇注的楼盖底面光滑,只需简单装修即可使用,去除了现有技术需要抹灰和装饰填空的手续。
本实用新型利用空腹楼盖的特点,将空腹楼盖的空心部分充分利用,利用连接通道将各个空腹楼盖内部空腔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可储存、可循环的内部通道,当从进风口送气时通过循环装置,可使气体在整个楼房的楼盖内循环,而且楼盖的上下面都可以充分利用,避免了现在地热只能从上方散热的缺点,整个楼房楼盖内循环的气体可以被充分利用,各层楼盖及其内部都采用密封连接,保证气体的流畅,简单的利用了连接通道就使现有空腹楼盖的利用率提高一个新的高度,空腹楼盖本身就具有保温的作用,再对内部充入各种气体,其效果更佳,保温持续时间更长,本方案可以采用太阳能方式提供热气,利用大自然取之不尽的能源,环保、节能,在夜间可以采用辅助设备如空调、锅炉、电能等来调控温度。本方案在空腹楼盖中的薄壁箱体可以采用并联、串联或复联等方式,使空腹楼盖内的需要温度更快、更合理的达到需要的标准,而且流通更加方便,还可以采用在单独的控制手段,使各层、各间的楼盖内部管道流通或关闭。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中现浇空腹楼盖示意图
图2本方案现浇空腹楼盖薄壁箱体连接通道示意图
图3薄壁箱体示意图
图4楼盖中薄壁箱体连接示意图
图5薄壁箱体框体绞接示意图
图6现浇薄壁箱体模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申请人以前申请的专利文件中介绍了一种楼盖的结构,包括中间的薄壁箱体1、上翼缘板4、肋梁2、下翼缘板5和楼盖模板7,薄壁箱体有多个且采用复合水泥浆现浇或由板材组装构成,薄壁箱体1的底板12有弧型凸起13其高度≤19毫米,底板外表面至少有三个弧型凸起13,底板12与顶盖11上开有相对的下孔和上孔,底板上的下孔与顶盖上的上孔通过封闭贯穿通道6连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方案使用的薄壁箱体可以采用分别制作板材或直接现浇制成整个箱体的方式,如图3所示,薄壁箱体采用分别制作时采用“抄取法”或“流浆法”工艺,具体步骤为;
1、采用高速旋转的搅拌机将放入的短纤维和植物纤维搅匀在水溶液中;
2、按比例加入水泥、粉煤灰或矿石粉搅拌成水泥浆;
3、用压力泵将水泥浆提升到储存仓,在储存仓中同样设有高速搅拌装置再次均匀搅拌;
4、A、采用“抄取法”时将水泥浆控量后进入抄取池,启动旋转抄取轮进行20次以上抄取,一层层叠加抄取获得含纤维的水泥浆;
B、采用“流浆法”时将水泥浆控量进入定位(即宽和厚)反向轮旋转后倾落在垫布上;
5、经过步骤4处理后的水泥浆进入真空吸水装置系统,进行真空吸水处理,将水泥浆中的水吸取后形成薄壁箱体的初步软板;
6、将吸下来的水抽入高空净化池备用,高空净化池底部为椎形状且在最底部安装有阀门,使沉锭物可返回搅拌池进行二次利用;
7、经过真空吸水处理后的软板随垫布进入定尺切割台,设置所需规格尺寸将软板分割成形;
8、用高压吸收装置将软板进行分别放置;
A、将薄壁箱体箱框软板移到叠合板上(一般叠10层至30层)进入保养室通过蒸气加湿、加温养护或常温下喷水保湿养护;
B、将薄壁箱体箱顶软板吸移至开孔装置,在软板中间开孔后返回A步骤;
C将薄壁箱体箱底软板吸移至造型模具上,软板按模具的模样形成至少三个弧形凸起和中间孔后返回A步骤;
9、用流浆法生产薄壁箱体内部方状结构撑件,水泥浆控量方状结构厚度在10mm以上,再经真空吸水处理后切割大于10mm×10mm方状软条,再高压吸移在板上叠加多层后进入保养;
10、制作上下板贯穿通道;在压力模具的作用下,将水泥沙浆压成带扭口半圆体;
11、组合箱体;A、将结构撑件(如方状条、三角型塑料制品或木材方料)采用射钉或直攻罗丝直接固定或锚接方式将底板12和顶板11固定在一起,结构撑件的固定位置距离底板12和顶板11四周边缘5mm-10mm距离,空出的边距大小等于侧板15的厚度;
B、将薄壁箱体对应面的两块框体安装在固定顶板和底板的结构撑件上并用射钉或直攻罗丝直接固定或锚接固定;
C、将两块带扭口的半圆体合成一个圆管后粘接在底、顶板的中间预留孔中,再安装另两块箱体侧板;
D、四块框体板采用绞结方式相互连接;如图5所示,框体板高度为H1=H-H2-H3-H4(H为箱体高度,H2顶板厚顶板H3底板厚度;H4底板凸起高度)。侧板宽度=箱体边长-侧板厚度;顶底板长×宽=箱体的边长×边长,组合成薄壁箱体;四块侧板大小一致方便切割及制作,而且绞结后角部没有缝隙结构严紧坚固;
E、将成型的薄壁箱体1放置在楼盖下翼缘板中铺设的铁丝网上并形成点接触,各薄壁箱体间有纵横钢筋交织成的肋梁2。
如图6所示,本方案现浇薄壁箱体采用下方式制作:在浇注时将上边侧模板15A、顶模板11A、下边侧模块15D和底模板12A依次用连接件8连接成一排,底模板12A上按需要制造个凸起13A,左侧模板15C、右侧模板15B单独放在一边,将混凝土砂浆在模具上先铺一层,然后按需要放上一层或数层纤维布、纤维丝或无纺布来加强构件的强度,再将剩下的混凝土砂浆铺上,在抹浆的过程中进行微震动,加强混凝土砂浆之间的密实性,当混凝土砂浆初凝时,将底模板12A和顶模板11A以下边侧模板15D为支撑底面折起,将折起来的上边侧模板15A与底模板12A的边用连接件8连接在一起,形成构件的四面框体,将初凝的外面涂抹混凝土砂浆和衬物的贯穿通道模具6C,插入顶模板11A和底模板12A上的孔6A、6B内,然后将接合处压实,再将左侧模板15C和右侧模板15B镶入构件框体让其内相互边缘的混凝土砂浆直接胶合,在混凝土砂浆完全凝固后,依次拆除贯穿通道模具6C、上边侧模板15A、顶模板11A、底模板12A、左侧模板15C、右侧模板15B,取走凝固好的薄壁箱体,完成一次制作空腹构件工序。
薄壁箱体底板上的多弧形可以使薄壁箱体底部形成渗入混凝土砂浆的通道,薄壁箱体的制做模具底面弧形呈对称排列,其弧形的大小可以随制做的薄壁箱体大小调整,在确保渗入灌混凝土砂浆的通道的前题下尽可能大些,从而减少占用肋梁中的混凝土砂浆量。
如图2、4所示,本方案制作储存及循环热量的现浇空腹楼盖方式是先在楼盖模板上铺上一层抗裂材料,如钢丝网或玻璃纤维布,然后按设计图纸布置肋梁的钢筋,在纵横肋梁形成的肋梁筋网格间安置薄壁箱体1,所述薄壁箱体的底板12安置在楼盖的抗裂材料上,以串联、并联或复联的形式连接薄壁箱体1之间的连接通道3。连接通道3采用圆管或方管,穿过肋梁2的各连接通道3长度<300mm,所述穿过主梁10的各连接通道长度<1200mm,所述连接通道的直径或边长≤主梁或肋梁高度-80mm。再将混凝土砂浆通过底板12上的凸起13之间的通道完全渗入薄壁箱体底面,在建筑震动棒的强烈震动下,使混凝土砂浆从薄壁箱体的四周外沿灌入到底板12并向底板中心连通管道6流动,底板弧型凸起13的高度与楼盖下翼缘板5的厚度相同且小于19毫米,为防止底板12与建筑模板7之间的混凝土砂浆不密实,可从薄壁箱体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的连通管道6中注入混凝土砂浆,同时将建筑震动棒垂直插入连通管道6中强烈震动,让混凝土砂浆再向四周扩散,混凝土砂浆在建筑震动棒的作用下,紧密结合形成下翼缘板5,获得的下翼缘板平整、光滑,而后将批量混凝土砂浆泵入薄壁箱体1与肋梁2形成的框架中,用建筑震动棒震动密实,最后形成空心层和上翼缘板4,将上翼缘板4表面水平找平。混凝土砂浆浇注前将预埋管放在肋梁2中,为防止薄壁箱体1在浇注时浮起,必须进行抗浮处理,利用铁丝穿入模底,固定在支撑架上。
整个楼房包括外部送风管道、进气口、出气口、循环装置和太阳能装置或热气装置(附图未示出),在循环热能进入风口后现浇空腹楼由于热能强,在连接时可能前段有部份箱体不需参与连通循环,未参与连通循环的箱体只起到储存的作用,具体方法是在参与循环热能的箱体与相邻不参与循环热能的箱体增设传热通道连接,未参与循环热能的箱体侧只需一个连接孔。循环的热能通过增设的连接通道逐渐传递到未参与连通循环的箱体中储存。具体施工方法如实例一。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末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所述现浇空腹楼盖包括中间的薄壁箱体(1)、上翼缘板(4)、肋梁(2)、下翼缘板(5)和楼盖模板(7),所述薄壁箱体有多个且采用复合水泥浆现浇或由板材组装构成,所述薄壁箱体(1)的底板(12)有弧型凸起(13),所述弧型凸起高度≤19毫米,所述底板外表面至少有三个弧型凸起(13),所述底板(12)与顶盖(11)上开有相对的下孔和上孔,所述底板上的下孔与顶盖上的上孔通过封闭贯穿通道(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箱体(1)的侧边至少开有两个连通孔,所述薄壁箱体(1)通过插入相邻两侧连通孔的连接通道(3)连通,所述连接通道(3)穿过主梁(10)或肋梁(2),所述薄壁箱体及连接通道外表面均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箱体(1)至少与相邻的两个薄壁箱体通过连接通道(3)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箱体之间的连接通道以串联、并联或复联的形式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3)采用圆管或方管,所述穿过肋梁(2)的各连接通道长度<300mm,所述穿过主梁(10)的各连接通道(3)长度<1200mm,所述连接通道(3)的直径或边长≤主梁高度-80mm或肋梁高度-8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腹楼盖的下翼缘板(5)板厚≤19毫米,所述薄壁箱体在空腹楼盖内形成“T字型”受力截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腹楼盖的下翼缘板(5)中设置受拉钢筋,所述受拉钢筋≥¢6毫米,所述下翼缘(5)板板厚≥40毫米,所述薄壁箱体在空腹楼盖内形成“工字型”受力截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箱体(1)采用四块框体平板、一块上盖板(11)、一块至少带三个弧形凸起的底板(12)用结构件组合而成,所述上盖板(11)和底板(12)上开有对应的孔(6A、6B),所述孔中连接有贯穿管道(6)。
CN2009201477313U 2009-04-13 2009-04-13 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95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77313U CN201495665U (zh) 2009-04-13 2009-04-13 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77313U CN201495665U (zh) 2009-04-13 2009-04-13 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95665U true CN201495665U (zh) 2010-06-02

Family

ID=42438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4773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95665U (zh) 2009-04-13 2009-04-13 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956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0970A (zh) * 2017-09-25 2017-12-12 浙江昱美创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式墙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0970A (zh) * 2017-09-25 2017-12-12 浙江昱美创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装式墙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8539B (zh) 装配整体式建筑物及其施工方法
CN201738600U (zh) 装配整体式建筑物
CN104652830B (zh) 一种预制楼面板和预制墙板搭建的施工方法
CN101525919B (zh) 一种能够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
CN101818541B (zh) 开有门窗洞口的预制复合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1831986B (zh) 预制复合外保温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6088463A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7846B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框架填充轻质内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38494U (zh) 开有门窗洞口的预制复合墙板
CN201687127U (zh) 预制复合外保温墙板
CN206053106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
CN105544849A (zh) 一种基于xps夹心保温处理的装配式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5314308U (zh) 兼具承重和保温功能的复合墙体
CN106499113A (zh) 一种无饰面层装配式墙体正打制备工艺
CN206591693U (zh) 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
CN103590515B (zh) 一种自平衡预制面、现浇芯填充墙
CN201495665U (zh) 一种具有储存和循环热能的现浇空腹楼盖
CN107747378A (zh) 快速安装承重保温装饰一体复合板加工方法
CN208039610U (zh) 装配式一体化保温墙板
CN206737251U (zh) 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CN203129402U (zh) 一种自保温砌块
CN202399381U (zh) 一种生产一次成型无机复合保温砌块专用模具
CN201416976Y (zh) 一种楼房自然冷气循环系统
CN106545106A (zh) 一种带有防水结构的保温一体化墙体及其制作工艺
CN203270854U (zh) 一种现喷、现抹充气骨架填充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