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15735Y - 一种童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15735Y
CN201415735Y CN2009201851405U CN200920185140U CN201415735Y CN 201415735 Y CN201415735 Y CN 201415735Y CN 2009201851405 U CN2009201851405 U CN 2009201851405U CN 200920185140 U CN200920185140 U CN 200920185140U CN 201415735 Y CN201415735 Y CN 20141573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rest
vehicle body
rest spare
spar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851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851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1573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1573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1573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童车,包括车身、与车身相转动连接的前架、设置于车身后部的后轮、设置于前架下部的前轮、设置在前架上部的车把,车身上设置有座位,车身与前架的转动轴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还包括第一搁脚件、第二搁脚件,第一搁脚件的内侧部、第二搁脚件的内侧部都与车身的下部相枢轴转动地连接。第一搁脚件与第二搁脚件转动连接在车身上,可分别转动第一搁脚件与第二搁脚件,当将第一搁脚件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的外侧部分别转至车身的两外侧,即可供儿童搁脚使用;而当将第一搁脚件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的外侧部分别转至车身的正下方,儿童即可以坐在童车上并两脚着地使得童车滑行,本实用新型具有搁脚功能,也可将搁脚收起,使用方便,体现了人性化。

Description

一种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童车,包括车身、与所述的车身相转动连接的前架、设置于所述的车身后部的后轮、设置于所述的前架下部的前轮、设置在所述的前架上部的车把,所述的车身上设置有座位,所述的车身与所述的前架的转动轴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的童车是电动的,即在车身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的后轮转动的动力驱动装置。当打开电动开关即可实现电动行驶,而将电动开关关闭后,儿童可以坐在童车上并两脚着地使得童车滑行,趣味性较强。但是在电动行驶状态下,儿童的脚不能搁在童车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搁脚功能与搁脚收起功能的童车。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包括车身、与所述的车身相转动连接的前架、设置于所述的车身后部的后轮、设置于所述的前架下部的前轮、设置在所述的前架上部的车把,所述的车身上设置有座位,所述的车身与所述的前架的转动轴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还包括第一搁脚件、第二搁脚件,所述的第一搁脚件的内侧部、所述的第二搁脚件的内侧部都与所述的车身的下部相枢轴转动地连接。因而第一搁脚件即可以有其外侧部位于车身的一外侧与位于车身的正下方的两个工作位置;第二搁脚件即也可以有其外侧部位于车身的另一外侧与位于车身正下方的两个工作位置。
所述的第一搁脚件与所述的第二搁脚件都位于所述的后轮与所述的前轮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搁脚件的外侧部设置有能够滚动的第一辅轮,所述的第二搁脚件的外侧部设置有能够滚动的第二辅轮。使得第一、第二搁脚件不仅起到搁脚的功能,还起到撑脚的功能,防止童车往一侧倾倒。
所述的第一搁脚件的外侧部具有呈开口向下的第一罩壳部,所述的第一辅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的第一罩壳部内,所述的第二搁脚件的外侧部具有呈开口向下的第二罩壳部,所述的第二辅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的第二罩壳部内。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搁脚件的内侧部与所述的车身的转轴是倾斜的,该转轴的轴心线与铅垂线之间形成夹角α,该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1°-30°,所述的第二搁脚件的内侧部与所述的车身的转轴是倾斜的,该转轴的转动轴心线与铅垂线之间形成夹角β,所述的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1°-30°。
所述的第一搁脚件的内侧部与所述的车身的一侧下部通过第一转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搁脚件的内侧部与所述的车身的另一侧下部通过第二转轴相转动地连接。
所述的第一转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的第二转轴的轴心线相平行并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的车身上设置有禁止所述的第一搁脚件与所述的第二搁脚件分别向前转动的限位件。
所述的童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车身上并位于座位后方的推杆。
所述的童车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的前轮转动或所述的后轮转动的动力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第一搁脚件与第二搁脚件转动连接在车身上,可分别转动第一搁脚件与第二搁脚件,当将第一搁脚件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的外侧部分别转至车身的两外侧,即可供儿童搁脚使用;而当将第一搁脚件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的外侧部分别转至车身的正下方,儿童即可以坐在童车上并两脚着地使得童车滑行,本实用新型具有搁脚功能,并且也可将搁脚收起,使用方便,体现了人性化。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第一搁脚件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的外侧部分别位于车身的两侧);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第一搁脚件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的外侧部分别位于车身的两侧,省略了推把);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第一搁脚件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的外侧部分别位于车身的两侧,省略了推把);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第一搁脚件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的外侧部分别位于车身的正下方);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第一搁脚件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的外侧部分别位于车身的正下方,省略了推把)。
其中:1、车身;2、前架;3、车把;4、前轮;5、后轮;6、第一搁脚件;7、第一辅轮;8、第二搁脚件;9、第二辅轮;10、座位;11、铅垂线;12、第一转轴;13、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各附图所示,一种车身1呈摩托车车身造型的童车,包括车身1、与所述的车身1相转动连接的前架2、设置于所述的车身1后部的后轮5、设置于所述的前架2下部的前轮4、设置在所述的前架2上部的车把3,所述的车身1上设置有座位10,所述的车身1与所述的前架2的转动轴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的车身1通过第一转轴12能够转动地连接有第一搁脚件6的内侧部,并且所述的车身1通过第二转轴13能够转动地连接有第二搁脚件7的内侧部。
所述的第一转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的第二转轴的轴心线相平行并在同一平面上。
如各附图所示,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与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都位于所述的后轮5与所述的前轮4之间,也位于座位10的前下方。适合儿童的脚搁置的位置。
如附图1-附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的外侧部设置有能够滚动的第一辅轮7,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的外侧部设置有能够滚动的第二辅轮9。如附图1-附图3所示,在搁脚功能下,第一搁脚件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的外侧部分别位于车身的两侧时,第一辅轮7的滚动轴心线、第二辅轮9的滚动轴心线、所述的前轮4的滚动轴心线、所述的后轮5的滚动轴心线都相平行。
如附图4、附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转轴12的轴心线是倾斜的,并且与铅垂线11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的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4°,所述的第二转轴13的轴心线是倾斜的,并且与铅垂线11之间形成夹角β,所述的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4°。如附图1-附图3所示,在搁脚功能下,由于夹角α与夹角β的作用,使得第一辅轮7的轮表面与第二辅轮9的轮表面与地面相接近,而如附图4、附图5所示,在搁脚收起功能下,即第一搁脚件6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7的外侧部分别位于车身1的正下方,由于夹角α与夹角β的作用,使得第一辅轮7的轮表面与第二辅轮9的轮表面与地面相较远,即第一辅轮7与第二辅轮9稍抬起,从而避免与地面上的突起物相撞。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的上表面与车身1的底面相配合,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的上表面与车身1的底面相配合。
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的外侧部具有呈开口向下的第一罩壳部,所述的第一辅轮7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的第一罩壳部内,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的外侧部具有呈开口向下的第二罩壳部,所述的第二辅轮9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的第二罩壳部内。
所述的车身1上设置有禁止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与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分别向前转动的限位件。如限位凸起,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与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只能向着后轮5的方向转动。
如附图1、附图4所示,所述的童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车身1上并位于座位10后方的推杆11。所述的童车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的后轮5转动的动力驱动装置。如附图1-附图3所示,第一搁脚件6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7的外侧部分别位于车身的两侧,可以电动驱动童车或者由大人通过推杆推行,儿童两脚可分别搁置在第一搁脚件6与第二搁脚件7上,即搁脚功能,从而避免与地面摩擦,还能防止童车向一侧倾倒。如附图4、附图5所示,第一搁脚件6的外侧部与第二搁脚件7的外侧部分别位于车身1的正下方,即搁脚收起功能,便于儿童坐在童车上两脚着地使得童车滑行。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Claims (10)

1、一种童车,包括车身(1)、与所述的车身(1)相转动连接的前架(2)、设置于所述的车身(1)后部的后轮(5)、设置于所述的前架(2)下部的前轮(4)、设置在所述的前架(2)上部的车把(3),所述的车身(1)上设置有座位(10),所述的车身(1)与所述的前架(2)的转动轴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搁脚件(6)、第二搁脚件(8),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的内侧部、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的内侧部都与所述的车身(1)的下部相枢轴转动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与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都位于所述的后轮(5)与所述的前轮(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的外侧部设置有能够滚动的第一辅轮(7),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的外侧部设置有能够滚动的第二辅轮(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的外侧部具有呈开口向下的第一罩壳部,所述的第一辅轮(7)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的第一罩壳部内,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的外侧部具有呈开口向下的第二罩壳部,所述的第二辅轮(9)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的第二罩壳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的内侧部与所述的车身(1)的转轴是倾斜的,该转轴的轴心线与铅垂线(11)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的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1°-30°,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的内侧部与所述的车身(1)的转轴是倾斜的,该转轴的转动轴心线与铅垂线(11)之间形成夹角β,所述的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的内侧部与所述的车身(1)的一侧下部通过第一转轴(12)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的内侧部与所述的车身(1)的另一侧下部通过第二转轴(13)相转动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轴(12)的轴心线与所述的第二转轴(13)的轴心线相平行并在同一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1)上设置有禁止所述的第一搁脚件(6)与所述的第二搁脚件(8)分别向前转动的限位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童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车身(1)上并位于座位(10)后方的推杆(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童车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的前轮(4)转动或所述的后轮(5)转动的动力驱动装置。
CN2009201851405U 2009-05-20 2009-05-20 一种童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1573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851405U CN201415735Y (zh) 2009-05-20 2009-05-20 一种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851405U CN201415735Y (zh) 2009-05-20 2009-05-20 一种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15735Y true CN201415735Y (zh) 2010-03-03

Family

ID=41792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8514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15735Y (zh) 2009-05-20 2009-05-20 一种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15735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852A (zh) * 2016-06-30 2016-11-09 吴远东 一种具有防倾倒辅助轮的自行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852A (zh) * 2016-06-30 2016-11-09 吴远东 一种具有防倾倒辅助轮的自行车
CN106080852B (zh) * 2016-06-30 2018-11-13 吴远东 一种具有防倾倒辅助平衡轮的自行车及其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3922B (zh) 具有倾斜框架的车辆
CN205010404U (zh) 折叠式站坐两用电动滑板车
CN203996627U (zh) 轻便四轮电瓶车
WO2006121495A3 (en) Vehicle with variable wheel camber
CN203819432U (zh) 快速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CN203199112U (zh) 可变轮式脚踏车
CN201415735Y (zh) 一种童车
CN203819433U (zh) 便携式电动滑板车
KR101010117B1 (ko) 후륜 조향식 자전거
CN203854800U (zh) 快速折叠式电动滑板车的快速折叠机构
CN103895771A (zh) 一种可侧倾前驱电动三轮车
CN201769869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7015504U (zh) 一种可在高速行驶中安全转向的两轮自平衡车
CN201385731Y (zh) 前驱动后转向躺式三轮自行车
CN209258209U (zh) 一种便携式滑行车
CN209479744U (zh) 一种童车
CN204096005U (zh) 座椅转向自行车
CN201980305U (zh) 四轮电动站立车
CN208198547U (zh) 一种可单双人转换的儿童推车
CN201316362Y (zh) 越野电动轮椅
CN205469515U (zh) 一种带安全扶手的儿童电动车
CN201999129U (zh) 人力三轮车的转向装置
CN205916252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前轮结构
CN205256564U (zh) 车把可大范围调节高度和角度的三轮自行车
CN206125233U (zh) 多功能推车、滑板车的辅助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