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83029Y -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照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照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83029Y
CN201383029Y CN200820137140U CN200820137140U CN201383029Y CN 201383029 Y CN201383029 Y CN 201383029Y CN 200820137140 U CN200820137140 U CN 200820137140U CN 200820137140 U CN200820137140 U CN 200820137140U CN 201383029 Y CN201383029 Y CN 20138302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image pickup
face
chip archite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20137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田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n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8302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8302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照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该摄像透镜使用非球面可使全长缩短化的同时维持高成像性能,由此实现制造适当的良好的透镜系统。其具备: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被设为凸面的正的第1透镜(L1);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被设为凹面的负的第2透镜(L2);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L3);两面为非球面形状的同时被设为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是凹形状而在周边部是凸形状的第4透镜(L4),且满足以下条件式。f表示整体的焦距、f3表示第3透镜(L3)的焦距、D4表示在光轴上的第2透镜(L2)和第3透镜(L3)之间的间隔、DM4表示第4透镜(L4)的最大的透镜厚度、D7表示第4透镜(L4)的中心厚度:
-1.5≤f/f3≤-0.005……(1)
0.07≤D4/f≤0.3……(2)
1.0≤DM4/D7≤1.3……(3)。

Description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照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摄像元件上成像被摄体的光学像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及将由该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转换成摄像信号的照相机模组、以及装载该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进行摄影的数码静止照相机或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机及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等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个人电脑在一般家庭等的普及,可将摄影的风景或人物像等图像信息输入到个人电脑的数码静止相机在迅速普及。而且,在移动电话机上装载图像输入用照相机模组的现象也多起来。在具有这种摄像功能的设备上使用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近几年,该些摄像元件的紧凑化发展,对摄像设备整体及其所装载的摄像透镜也要求紧凑性。而且,同时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也在发展,要求摄像透镜的高解像、高性能化。
对这种要求,可考虑例如,为了谋求紧凑化(光轴方向的缩短化)及廉价化、高解像化,将透镜片数设为4片结构,为了谋求高性能化,积极使用非球面的方案。在专利文献1至4公开有以这种4片结构且使用非球面的摄像透镜。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4-3020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2007-179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公开2002-228922号公报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6,917,479号说明书
在如上述摄像设备中,要求边考虑批量生产并将光学性能的恶化限制为最小限,边将照相机模组整体的光轴方向的长度(高度)弄小。然而,若将透镜后焦距(从透镜的最像侧的位置到像面的距离)单纯地设为过小,则一般难以满足光线的射出角度的规格或在最终透镜面的划痕、异物等外观上的规格。而且,若将透镜系统的厚度DL(DL:透镜全厚度=从最物体侧的透镜面的顶点到最像侧透镜面的顶点的距离)单纯地设为过小,则有必要将各透镜要素的中心厚度D设为过小,或使非球面的效果过强,产生由透镜形状在成型时发生内部歪曲、轴偏移倾倒、由外观规格要求的制造性的恶化。从而,在进行全长缩短化的情况下,将透镜后焦距、透镜系统的厚度DL、各透镜要素的中心厚度等设小,并且在适当条件下平衡地组装这些,在批量生产时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摄像透镜,由于光阑在第2透镜的后侧,因此,若进行全长短缩化,则存在光线的射出角度容易变大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有各种种类的4片结构的摄像透镜,但很难说对每个构成例是非常适合的设计。例如,关于焦距小的类型的实施例(表示4前后的值),对于焦距的全长之比大于1.25。其以外的实施例的透镜大,可以认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小型化的中心厚度等的制造性。而且,在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所示的摄像透镜,由于实施例的焦距、全长、及透镜厚度皆大,因此,可以认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对近几年摄像元件的小型化的中心厚度等的制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借鉴于这种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非球面可全长短缩化的同时维持高成像性能,并且,可实现制造性的良好的透镜系统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及装载该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可得到高解像的摄像信号的照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具备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被设为凸面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被设为凹面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两面为非球面形状的同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被设为凹形状、在周边部被设为凸形状的第4透镜(L4),且构成为满足以下条件:
-1.5≤f/f3≤-0.005        ……(1)
0.07≤D4/f≤0.3           ……(2)
1.0≤DM4/D7≤1.3          ……(3)
式中,
f:整体的焦距
f3:第3透镜的焦距
D4:光轴上的第2透镜和第3透镜之间的间隔
DM4: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有效径的范围内的最大的透镜厚度
D7:第4透镜的中心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中,作为整体为4片的透镜构成中,有效使用非球面谋求各透镜形状的最佳化,而且,满足规定的条件式而谋求透镜构成的最佳化,因而,既考虑制造性,并且,在能得到全长的短缩化的同时可获得高成像性能。
并且,进一步通过适当选择采用以下理想的构成而满足,考虑制造性并可更加有利于全长的短缩化或成像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中,优选适当选择性地满足以下条件:
v3≤40            ……(4)
式中,
v3:第3透镜的阿贝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在光轴上将光阑配置于比第1透镜的物体侧面的外缘位置更靠物体侧。
在此情况,优选第3透镜在光轴附近,物体侧的面为凹形状的同时,像侧的面为凸形状,第4透镜在光轴附近,物体侧的面为凸形状的同时,像侧的面为凹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还可以将光阑配置得比第1透镜更靠像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比第1透镜更靠像侧」是指,在光轴上,比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外缘位置或像侧的面的外缘位置更靠像侧的位置。
在此情况下,优选第3透镜在光轴附近,物体侧的面为凹形状,第4透镜在光轴附近,物体侧的面为凸形状的同时,像侧的面为凹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相机模组具备:本实用新型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和输出按照由此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的摄像信号的摄像元件。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相机模组中,根据通过本实用新型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高解像的光学像可获得高解像的摄像信号。而且,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全长已被短缩化,所以,作为与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组合的照相机模组整体可谋求小型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具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相机模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中,根据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照相机模组获得的高解像的光学像可获得高解像的摄像信号,根据其摄像信号可获得高解像的摄影图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在整体为4片透镜构成中,有效地使用非球面谋求各透镜形状的最佳化,而且,满足规定的条件来谋求透镜构成的最佳化,所以,全长短缩化的同时维持高成像性能,并可实现制造适当的良好的透镜系统。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相机模组,输出按照通过全长短缩化的同时具有高成像性能的上述本实用新型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的摄像信号,所以,谋求作为模组整体的小型化的同时可获得高解像的摄像信号。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因装载了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照相机模组,所以,谋求摄像部分的小型化的同时,获得高解像的摄像信号,根据其摄像信号可获得高解像的摄影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1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1的透镜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2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2的透镜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3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3的透镜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4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4的透镜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5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5的透镜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6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6的透镜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7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7的透镜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8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8的透镜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9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9的透镜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10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10的透镜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11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11的透镜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12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12的透镜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13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13的透镜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14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14的透镜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第15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15的透镜剖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2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2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2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2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3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2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4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3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5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31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32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33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34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35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36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37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38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39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40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41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42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2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43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3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44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4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45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5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46是对各实施例总结表示关于条件式的值的图。
图4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4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4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5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5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5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5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5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5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5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5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5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2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5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3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6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4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6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5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D)表示倍率色差。
图6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组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6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中:L1-第1透镜,L2-第2透镜,L3-第3透镜,L4-第4透镜,St-孔径光阑,Ri-从物体侧第i号透镜面的曲率半径,Di-从物体侧第i号和第i+1号透镜面的面间隔,Z1-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以下只称为「摄像透镜」)的第1构成例。此构成例对应于后述的第1数值实施例(图16,图31)的透镜构成。同样,将对应于后述的第2至第15数值实施例(图17~图30及图32~图45)的透镜构成的第2至第15构成例的剖面构成示于图2~图15。在图1~图15中,符号Ri表示,以最靠物体侧的透镜要素的面为第1号而随着朝向像侧(成像侧)依次增加的方式附上符号的第i号面的曲率半径。符号Di表示第i号面和第i+1号面的光轴Z1上的面间隔。另外,由于各构成例的基本构成皆相同,因此,在以下以图1所示的摄像透镜的构成例作为基本进行说明,根据需要对图2~图15的构成例也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适于在使用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的各种摄像设备尤其是比较小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例如数码静止照相机、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机、及PDA等中使用。此摄像透镜,沿着光轴Z1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第1透镜L1、第2透镜L2、第3透镜L3、和第4透镜L4。在此摄像透镜的成像面(摄像面)Simg配置CCD等摄像元件(未图示)。在第4透镜L4和成像面(摄像面)Simg之间配置用于保护摄像面的玻璃罩,红外线截止滤光片或低通滤波器等光学部件CG也可。
此摄像透镜还具有光阑St。光阑St为光学性孔径光阑,优选为配置于最靠物体侧的所谓的「前侧光阑」。此处,「最靠物体侧」意味着在光轴上比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外缘位置E(参照图1)更靠物体侧,例如,还意味着包括在光轴上配置于第1透镜L1中的物体侧的面顶点位置和第1透镜L1中的物体侧的面的外缘位置E之间的情况。
但是,也可为将光阑St配置在比第1透镜L1更靠像侧的所谓的「中光阑」。例如,如第12~14的构成例(图12~图14),也可配置在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之间。在此所说的「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之间」是指,在光轴上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外缘位置或像侧的面的外缘位置与第2透镜L2物体侧的面的外缘位置之间。当然,也意味着包括在光轴上在第1透镜L1的像侧的面顶点位置附近配置光阑St的情况和在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顶点位置附近配置光阑St的情况。
此摄像透镜,第4透镜L4的两面被设为非球面形状。对于第1透镜L1、第2透镜L2、及第3透镜L3,各自也优选在至少1面包含有非球面。
第1透镜L1具有正的光焦度。第1透镜L1,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设为凸面。第1透镜L1,优选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设为凸形状,在光轴附近为两凸形状。但是,如第11~13的构成例(图11~图13),也可在光轴附近将像侧的面设为凹形状,在光轴附近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的弯月形透镜。
第2透镜L2具有负的光焦度。第2透镜L2,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设为凹面。第2透镜L2优选是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设为凸形状而在光轴附近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的弯月形透镜。
第3透镜L3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第3透镜L3优选在光轴附近为弯月形状。但是,如第12构成例(图12),也可为双凹形状。在第1构成例(图1)中,第3透镜L3被形成为在光轴附近物体侧的面为凸面的同时像侧的面为凹面的弯月形状。在第2~第11及第13~第15的构成例(图2~图11及图13~图15)中,第3透镜L3被形成为在光轴附近物体侧的面为凹面的同时像侧的面为凸面的弯月形状。
就第4透镜L4而言,作为优选,其像侧的面被形成为在光轴附近朝像侧为凹形状而在周边部朝像侧为凸形状的非球面。第4透镜L4优选为例如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面的同时像侧的面为凹面的弯月形状。在图1的第1构成例中,第4透镜L4设为双凹形状,但在其他构成例中设为弯月形状。
就第4透镜L4而言,优选按照其他透镜要素的构成而在光轴附近适当选择正或负的光焦度。例如,在此摄像透镜,光阑位置为中光阑时,若将第4透镜L4的近轴光焦度设为正,则有利于全长的缩短化。另外,若将第4透镜L4的近轴光焦度设为正、将第1透镜L1的形状设为弯月形状,则有利于全长的缩短化并且易补正球差或场曲。
此摄像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1)~(3)。
-1.5≤f/f3≤-0.005        ……(1)
0.07≤D4/f≤0.3           ……(2)
1.0≤DM4/D7≤1.3          ……(3)
此处,
f:整体的焦距,
f3:第3透镜L3的焦距,
D4:光轴上的第2透镜L2和第3透镜L3之间的间隔,
DM4:第4透镜L4的物体侧的有效径的范围内的最大的透镜厚度,
D7:第4透镜L4的中心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更具体而言,DM4是指平行于光轴Z1方向的最大透镜的厚度。透镜前面的有效径小于后面时,计算最大透镜厚度的距光轴Z1的距离(高度)的范围就为透镜前面的有效径的范围内。
而且,优选适当选择性地满足以下条件式。
v3≤40                  ……(4)
此处,
v3:第3透镜L3的阿贝数
而且,优选选择性地满足以下条件式。
1.0≤|R7/R8|≤3.0                ……(5)
1.3≤f/f1≤1.8                 ……(6)
v1≤70                         ……(7)
0.1≤D5/f≤0.15                ……(8)
此处,
R7:第4透镜L4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8: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整体的焦距,
f1:第1透镜L1的焦距,
v1:第1透镜L1的阿贝数,
D5:第3透镜L3的中心厚度。
图62是表示组装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照相机模组的一构成例。而且,图63(A)、(B)表示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机作为装载图62的照相机模组的摄像装置的一例。
图63(A)、(B)所示的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机具备上部筐体2A和下部筐体2B,两者沿图63(A)的箭头方向旋转自如地构成。在下部筐体2B设有操作键21等。在上部筐体2A设有照相机部1(图63(B))及显示部22(图63(A))等。显示部22由LCD(液晶面板)或EL(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等显示面板而构成。显示部22配置于在折叠时成为内面的一侧。在此显示部22,除了显示有关电话功能的各种菜单以外还可显示由照相机部1摄影的图像等。照相机部1被配置于例如上部筐体2A的内面侧。但是,设置照相机部1的位置不限于此。
照相机1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组。此照相机模组,如图62所示,具备有收纳摄像透镜20的镜筒3、支撑镜筒3的支撑基板4、和在支撑基板4上设于对应摄像透镜20的成像面的位置的摄像元件(未图示)。此照相机模组还具备有与支撑基板4上的摄像元件电连接的挠性基板5、和按照不仅与挠性基板5电连接并且与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机等的终端设备本体侧的信号处理电路连接的方式构成的外部连接端子6。该些构成要素被一体构成。
在图62所示的照相机模组中,由摄像透镜20形成的光学像通过摄像元件转换成电的摄像信号,其摄像信号通过挠性基板5及外部连接端子6被输出到摄像装置本体侧的信号处理电路。此处,在此照相机模组中,作为摄像透镜20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所以,可获得被充分补正像差的高解像的摄像信号。在摄像装置本体侧,根据其摄像信号可生成高解像图像。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不限于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机,例如为数码静止照相机或PDA等也可。
接着,更详细说明如以上构成的摄像透镜的作用及效果、尤其关于条件式的作用及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中,在整体为4片的透镜构成中,有效地使用非球面而谋求各透镜形状的最佳化,而且满足规定的条件式谋求透镜构成的最佳化,所以,既充分考虑制造性以使成本不变高,又能在全长的短缩化的同时获得高成像性能。
关于非球面形状,尤其使第4透镜L4在中心部和周边部变化成不同的形状,而从像面中心部至周边部可良好地补正场曲。在第4透镜L4中,与第1透镜L1、第2透镜L2、及第3透镜L3相比,光束在每视角被分离。因此,通过使最近于摄像元件的最终透镜面的第4透镜L4的像侧面在光轴附近朝像侧成为凹形状,而在周边部朝像侧成为凸形状,可适当补正每视角的像差,光束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度被控制为一定角度以下。从而,成像面全区域的光量不均得到减轻,同时有利于场曲或歪曲像差等的补正。
通常,在摄像透镜系统中,优选焦阑性即向摄像元件的主光线的入射角度相对光轴接近平行(在摄像面的入射角度相对摄像面的法线接近零)。为了确保此焦阑性,光阑St优选尽量配置于物体侧。另一方面,若光阑St配置于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透镜面进一步向物体侧方向离开的位置,则其量(光阑St和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距离)作为光程长被加算,因此,在整体构成的紧凑化方面不利。从而,通过在光轴Z1上将光阑St配置于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透镜面的顶点位置相同的位置、或配置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顶点位置和像侧的面顶点位置之间,可谋求全长的短缩化,并可确保焦阑性。在更加重视焦阑性的确保的情况下,在光轴上将光阑St配置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顶点位置和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外缘位置E(参照图1)之间即可。
以下,对各条件式的具体意义进行说明。
条件式(1)涉及第3透镜L3的焦距f3。在此摄像透镜中,第3透镜L3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但关于第3透镜L3通过满足条件式(1),在4片结构的透镜系统,不仅整体为紧凑化并且可达成高解像。另外,在此摄像透镜中,将第3透镜L3及第4透镜L4设为非球面形状时,通过使其非球面形状在中心部和周边部平稳地变化,可使成型时的非球面形状的转印性能为良好。通过满足条件式(1),可形成为有利于成型的构成。当超过条件式(1)的下限时,第3透镜L3的负的光焦度变得过强,而主要不能良好地维持场曲及歪曲。当超过上限时,第3透镜L3的负的光焦度变得过小,将第3透镜L3设为非球面形状时,在非球面形状的中心部和周边部而光轴方向的差变大,就不利于成型。
条件式(2)涉及第2透镜L2和第3透镜L3的光轴上的间隔D4。当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时,容易使光线的射出角度接近于平行于光轴Z1,就不易于设计出可适当控制摄像元件面的入射角度的摄像透镜。当超过其上限时,不能适当地保持球差及慧差,因此,难以使之明亮。
为了得到更良好的性能,条件式(2)的数值范围优选为:
0.2≤D4/f≤0.25            ……(2′)
条件式(3)涉及第4透镜L4的形状。通过满足条件式(3),将第4透镜L4设为非球面形状时,可使其非球面形状在中心部和周边部平稳地变化,可使成型时的非球面形状的转印性能为良好。
为了得到更良好的性能,条件式(3)的数值范围优选为:
1.0≤DM4/D7≤1.2           ……(3′)
条件式(4)涉及第3透镜L3的材料,规定适当的阿贝数的值。通过满足条件式(4),容易良好地保持轴向色差及倍率色差。当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时,尤其关于周边的色像差而短波长侧就过于偏负(under),倍率色差恶化,周边的解像性能恶化。
条件式(5)涉及第4透镜L4的近轴形状。通过满足条件式(5),可良好地保持场曲。当超过条件式(5)的下限时,子午像面成为偏负,畸变有成为枕型(pincushion type)的倾向。当超过上限时,相对于子午像面而弧矢像面就过于偏负。
为了得到更良好的性能,条件式(5)的数值范围优选为:
1.0≤|R7/R8|≤1.2          ……(5′)
条件式(6)涉及第1透镜L1的焦距f1。通过满足条件式(6),主要可良好地保持全长和球差之间的关系。当超过条件式(6)的下限时,有第1透镜L1的光焦度变得过强,球差就过于偏负的倾向。另外,有光线的射出角度变急促的倾向。当超过上限时,有全长变长的倾向。
条件式(7)涉及第1透镜L1的材料,对适当的阿贝数的值进行规定。当超过条件式(7)的下限时,因轴向色差变大,所以不优选。
条件式(8)涉及第3透镜L3的中心厚度D5。尤其在上述条件式(4)、(5)、(7)的条件下,当超过条件式(8)的上限时,畸变成为桶型,另外,场曲成为偏正。并且,关于倍率色差而短波长侧就为偏负,难以良好地保持在周边像高的像差平衡。当超过下限时,第3透镜L3的厚度整体变薄,易受加工或成型上的制约。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可实现全长短缩化的同时维持高成像性能、且制造适当的良好的透镜系统。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组,因使之输出由全长短缩化的同时具有高成像性能的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所对应的摄像信号,所以,可谋求作为模组整体的小型化的同时,可获得高解像的摄像信号。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因装载其照相机模组,所以,可谋求摄像部分的小型化的同时,获得高解像的摄像信号,且根据其摄像信号可获得高解像的摄影图像。
【实施例】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具体数值实施例。在以下,对第1至第15的数值实施列进行归纳说明。
图16及图31表示有与图1所示的摄像透镜的构成对应的具体透镜数据。尤其,在图16表示其基本的透镜数据,在图31表示关于非球面的数据。在图16所示的透镜数据的面号码Si的栏表示有对于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按照以最靠物体侧的透镜要素的面作为第1号(以光阑St为第0号)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方式附上符号的第i号的面号码。在曲率半径Ri的栏表示与图1所附上的符号Ri对应的、从物体侧起第i号面的曲率半径的值(mm)。对面间隔Di的栏也同样表示从物体侧起第i号面Si和第i+1号面Si+1的光轴上的间隔(mm)。在Ndj栏表示从物体侧起第j号光学要素的相对于d线(587.6nm)的折射率的值。在vdj栏表示从物体侧起第j号光学要素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的值。在图16的栏外作为诸数据表示整个系统的焦距f(mm)的值。
此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第1透镜L1至第4透镜L4的两面全部成为非球面形状。在图16的基本透镜数据中,作为该些非球面的曲率半径表示有光轴附近的曲率半径(近轴曲率半径)的数值。
在图31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作为非球面数据所示的数值中,记号“E”表示其之后的数值是以10为底的“幂指数”,表示由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所表示的数值与“E”之前的数值相乘。例如,若为「1.0E-02」,则表示「1.0×10-2」。
作为非球面数据,记入根据以下式(A)所表示的非球面形状的式中的各系数Ai、K的值。详而言之,Z表示从距光轴具有高度h的位置上的非球面上的点垂下到非球面顶点的接平面(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垂线长度(mm)。在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中,各非球面作为非球面系数Ai有效使用第3次~第10次的系数A3~A10而表示。
Z=C·h2/{1+(1-K·C2·h2)1/2}+∑Ai·hi  ……(A)
此处,
Z:非球面的深度(mm),
h:从光轴到透镜面的距离(高度)(mm),
K:离心率
C:近轴曲率=1/R
(R:近轴曲率半径)
Ai:第i次(i为3以上的整数)的非球面系数
与以上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同样,将对应于图2所示的摄像透镜的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2,表示于图17及图32。而且,同样对应于图3~图15所示的摄像透镜的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3至实施例15,表示于图18~图30及图33~图45。在该些实施例2~15中,实施例2~8及实施例14~15,与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同样,第1透镜L1至第4透镜L4的两面全部成为非球面形状。在实施例9~13中,第1透镜L1的两面为球面形状,第2透镜L2至第4透镜L4的两面全部为非球面形状。
而且,在图46,对各实施例归纳表示关于上述基本条件式(1)~(8)的值。如图46所示,对于条件式(1)~(5),各实施例全部在其数值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6,也表示在计算条件式(3)中的最大透镜厚度DM4时使用的H(MAX)的值。H(MAX)是成为最大透镜厚度DM4的部位的距光轴Z1的距离(高度)。另外,图46中的涂色部分表示从条件式的范围脱离的值。
图47(A)~图47(D)分别表示有在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球差、像散、畸变(歪曲像差)、及倍率色差。在各像差图表示以e线(546.07nm)为基准波长的像差。在球差图、像散图及倍率色差图中,也表示有关F线(波长486.13nm)、C线(波长656.27nm)的像差。在像散图中实线表示弧矢方向(S)的像差,而虚线表示子午方向(T)的像差。FNo.表示F值,Y表示像高。
同样地,在图48(A)~(D)表示有关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同样地,在图49(A)~(D)至图61(A)~(D)表示有关实施例3至实施例15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
如从以上各数值数据及各像差图可知,对于各实施例可实现全长短缩化的同时且可实现高成像性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实施例,可进行种种变形实施。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及折射率的值等不限于在上述各数值实施例所示的值,可取其他的值。

Claims (6)

1.一种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
第1透镜,其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被形成为凸面且具有正的光焦度;
第2透镜,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被形成为凹面且具有负的光焦度;
第3透镜,其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
第4透镜,其两面为非球面形状的同时,被形成为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是凹形状而在周边部是凸形状,
且构成为满足以下条件式:
-1.5≤f/f3≤-0.005        ……(1),
0.07≤D4/f≤0.3           ……(2),
1.0≤DM4/D7≤1.3          ……(3),
式中,
f:整体的焦距,
f3:第3透镜的焦距,
D4:光轴上的第2透镜和第3透镜之间的间隔,
DM4: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有效径的范围内的最大的透镜厚度,
D7:第4透镜的中心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v3≤40                    ……(4)
式中,
v3:第3透镜的阿贝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光轴上比上述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外缘位置更靠物体侧配置光阑,
上述第3透镜在光轴附近,物体侧的面为凹形状且像侧的面为凸形状,
上述第4透镜在光轴附近,物体侧的面为凸形状且像侧的面为凹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比上述第1透镜更靠像侧配置光阑,
上述第3透镜在光轴附近物体侧的面为凹形状,
上述第4透镜在光轴附近,物体侧的面为凸形状且像侧的面为凹形状。
5.一种照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和
输出由上述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所对应的摄像信号的摄像元件。
6.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模组。
CN200820137140U 2007-10-18 2008-09-19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照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83029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1497A JP5015720B2 (ja) 2007-10-18 2007-10-18 4枚構成小型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撮像装置
JP2007271497 2007-10-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83029Y true CN201383029Y (zh) 2010-01-13

Family

ID=40701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2013714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83029Y (zh) 2007-10-18 2008-09-19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照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015720B2 (zh)
CN (1) CN201383029Y (zh)
TW (1) TWM356917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5953A (zh) * 2012-12-28 2013-07-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7229102A (zh) * 2016-03-24 2017-10-03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765421A (zh) * 2016-08-19 2018-03-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目镜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9239888A (zh) * 2018-03-07 2019-01-18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US10209484B2 (en) 2015-05-28 2019-02-1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75944A (zh) * 2020-02-24 2020-05-19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无人驾驶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61914B (en) * 2007-11-16 2012-04-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JP2010170080A (ja) * 2008-12-24 2010-08-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装置、撮影装置
JP5280326B2 (ja) * 2009-09-18 2013-09-04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TWI436126B (zh) * 2011-05-17 2014-05-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拾取光學鏡組
CN109991721B (zh) * 2019-05-06 2024-04-0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80719A (ja) * 1998-12-11 2000-06-30 Minolta Co Ltd 撮影レンズ系
KR100703469B1 (ko) * 2005-07-07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용 광학계
JP2007121820A (ja) * 2005-10-31 2007-05-17 Mark:Kk 撮像レンズ
JP2007127953A (ja) * 2005-11-07 2007-05-2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光学系、撮像レンズ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JP2007148138A (ja) * 2005-11-29 2007-06-14 Kyocera Corp 撮像レンズ、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端末
JP2007225833A (ja) * 2006-02-23 2007-09-06 Kyocera Corp 撮像レンズ、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端末
JP2008064884A (ja) * 2006-09-05 2008-03-21 Kyocera Corp 撮像レンズ
JP4993991B2 (ja) * 2006-10-03 2012-08-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052144B2 (ja) * 2007-01-22 2012-10-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KR100711024B1 (ko) * 2007-01-23 2007-04-24 주식회사 세코닉스 초소형 고해상도 접합형 촬상 렌즈
JP2008281873A (ja) * 2007-05-11 2008-11-20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
JP4947423B2 (ja) * 2007-08-29 2012-06-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5953A (zh) * 2012-12-28 2013-07-0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US9110247B2 (en) 2012-12-28 2015-08-18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Imaging len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10209484B2 (en) 2015-05-28 2019-02-1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229102A (zh) * 2016-03-24 2017-10-03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229102B (zh) * 2016-03-24 2019-09-24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765421A (zh) * 2016-08-19 2018-03-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目镜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7765421B (zh) * 2016-08-19 2021-05-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目镜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9239888A (zh) * 2018-03-07 2019-01-18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9239888B (zh) * 2018-03-07 2021-02-19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11175944A (zh) * 2020-02-24 2020-05-19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无人驾驶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356917U (en) 2009-05-11
JP5015720B2 (ja) 2012-08-29
JP2009098516A (ja) 200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83029Y (zh)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照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CN201392425Y (zh) 摄像透镜及照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CN201255784Y (zh) 摄像透镜及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CN101344632B (zh) 摄像透镜、照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CN201311518Y (zh) 摄像透镜及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CN201319090Y (zh)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CN201327546Y (zh) 摄像透镜及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CN201417337Y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设备
CN201378216Y (zh) 5片结构的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3941337U (zh) 摄像镜头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CN201503515U (zh) 5片结构的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6788445U (zh) 摄像镜头
CN103502868B (zh) 摄像透镜和设置有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CN201765373U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以及便携终端设备
CN102466859B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201322821Y (zh)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CN101782678B (zh) 3片构成的摄像透镜
CN101276043B (zh) 摄像透镜
CN101276038B (zh) 摄像透镜、照相机模件及移动终端设备
CN100476491C (zh) 成像透镜
CN103018882A (zh) 摄影镜头组
CN102981246A (zh) 影像镜头组
CN104395806A (zh) 摄像镜头以及具备该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13391433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1319089Y (zh)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