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92425Y - 摄像透镜及照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及照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92425Y CN201392425Y CN200820207553U CN200820207553U CN201392425Y CN 201392425 Y CN201392425 Y CN 201392425Y CN 200820207553 U CN200820207553 U CN 200820207553U CN 200820207553 U CN200820207553 U CN 200820207553U CN 201392425 Y CN201392425 Y CN 20139242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axis
- object side
- face
- lens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22—Telecentric objectives or lens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透镜、照相机模组及摄像设备,其中,摄像透镜,在全长的短缩化之中考虑批量生产,在规定范围内保持透镜系统的厚度,并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具备: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面的正的第1透镜;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面的负的第2透镜;在光轴附近将凹面朝向物体侧的正的弯月形透镜第3透镜;两面为非球面形状且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在周边部为凸形状的第4透镜,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f表示整体的焦距,f3、f4表示第3、第4透镜的焦距,DL表示透镜系统的厚度,υ1~υ4表示第1~第4透镜的阿贝数。0.85≤DL/f≤0.93υ1-(υ2+υ3+υ4)/3≥0-0.58≤f4/f≤00.35≤f3/f≤0.7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摄像元件上成像被拍摄体的光学像的摄像透镜、及将由其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转换成摄像信号的照相机模组、以及装载该摄像透镜而进行摄影的数码静止照相机或带摄像头的手机及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等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个人电脑在一般家庭等的普及,可将摄影的风景或人物像等图像信息输入到个人电脑的数码静止照相机在急速普及。而且,在手机上装载图像输入用照相机模组的现象也多起来。在具有这种摄像功能的设备上使用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近几年,该些摄像元件的紧凑化发展,对摄像设备整体及装载于其的摄像透镜也要求紧凑性。而且,同时摄像元件的高像素化也在发展,要求摄像透镜的高分辨、高性能化。
对这种要求,例如,为了谋求紧凑化(光轴方向的缩短化)及廉价化、高分辨化,将透镜片数设为4片构成,为了谋求高性能化,可考虑积极使用非球面。在专利文献1至4公开有为这种4片构成且使用非球面的摄像透镜。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4-3020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2007-179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公开2002-228922号公报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6,917,47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在如上述摄像设备中,要求边考虑大批生产,边将光学性能的恶化限制为最小限,并将照相机模组整体的光轴方向的长度(=高度)弄小。然而,若将透镜后焦距(从透镜的最靠像侧的位置到像面的距离)单纯地设为过小,则一般难以满足光线的射出角度的规格或在最终透镜面的划痕、异物等外观上的规格。而且,若将透镜系统的厚度DL(DL:透镜全厚度=从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面的顶点到最靠近像侧透镜面的顶点的距离)单纯地设为过小,则有必要将各透镜要素的中心厚度D设为过小,或使非球面的效果过强,产生由透镜形状引起的成型时内部歪曲、轴偏移倾倒、由外观规格的制造适当的恶化。从而,在进行全长缩短化的情况下,有必要将透镜后焦距、透镜系统的厚度DL、各透镜要素的中心厚度等设小,并且在适当条件下平衡地组装它们,且在批量生产时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
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摄像透镜,由于光阑在第2透镜的后侧,因此,若进行全长短缩化,则存在光线的射出角度容易急剧变大的问题。而且,在专利文献2公开有各种种类的4片构成的摄像透镜,但很难说对每个构成例是非常适合的设计。例如,关于焦距小的类型的实施例(表示4前后的值),全长相对于焦距之比大于1.25。其以外的实施例的透镜大,认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小型化的中心厚度等制造性。而且,在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所示的摄像透镜中,由于所有实施例的焦距、全长、及透镜厚度都很大,因此,认为没有充分考虑到近几年来针对摄像元件的小型化的中心厚度等制造性。
本发明是借鉴于这种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非球面维持全长的短缩化的同时维持高成像性能,并且,可实现制造适当性良好的透镜系统的摄像透镜、及装载其摄像透镜可得到高分辨的摄像信号的照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光阑;第1透镜,其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并且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面,且具有正的光放大率;第2透镜,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面,其具有负的光放大率;第3透镜,其在光轴附近将凹面朝向物体侧,且为正的弯月形透镜;第4透镜,其两面为非球面形状,并且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在周边部为凸形状,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而构成:
0.85≤DL/f≤0.93 ……(1)
υ1-(υ2+υ3+υ4)/3≥0 ……(2)
-0.58≤f4/f≤0 ……(3)
0.35≤f3/f≤0.75 ……(4)
此处,
f:整体的焦距,
f3:第3透镜的焦距,
f4:第4透镜的焦距,
DL:从第1透镜的物体侧面顶点到第4透镜的像侧面顶点的光轴上的距离,
υ1:第1透镜的阿贝数,
υ2:第2透镜的阿贝数,
υ3:第3透镜的阿贝数,
υ4:第4透镜的阿贝数。
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作为整体为4片的透镜构成中,将透镜系统的厚度DL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并有效使用非球面谋求各透镜形状的最佳化,而且,满足规定的条件式而谋求透镜构成的最佳化,因而,能够在考虑制造性的同时获得全长的短缩化和高成像性能。
并且,进一步通过适当选择采用以下理想的构成而满足,从而能够考虑制造性的同时更加有利于全长的短缩化或成像性能。
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适当选择地满足以下条件。
-1.0≤f/R3≤0.4 ……(5)
2.08≤f/R1≤3.3 ……(6)
3.0mm≤DL≤4.0mm ……(7)
0.1≤MIN(D)/f≤1.0 ……(8)
此处,
f:整体的焦距,
R1: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3: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DL:从第1透镜的物体侧面顶点到第4透镜的像侧面顶点的光轴上的距离,
MIN(D):在第1至第4透镜之中最小的中心厚度的值(mm)。而且,在式(8)中的f、MIN(D)的单位设为mm。
而且,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优选为凸形状。
而且,第1透镜、第2透镜、第3透镜、及第4透镜分别由树脂材料构成也可。由此,有利于制造成本的降低。但,为了谋求高性能化,例如由玻璃材料构成第1透镜也可。
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模组是具备:本发明的摄像透镜、输出按照由此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的摄像信号的摄像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模组中,根据通过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高分辨的光学像可获得高分辨的摄像信号。而且,基于本发明的摄像透镜因谋求全长短缩化,所以,作为与摄像透镜组装的相机模组整体可谋求小型化。
基于本发明的摄像设备是具备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模组。
在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中,根据通过本发明的照相机模组获得的高分辨的光学像可获得高分辨的摄像信号,根据其摄像信号可获得高分辨的摄影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摄像透镜,在整体为4片透镜构成中,在适当范围内保持透镜系统的厚度DL,并有效率地使用非球面谋求各透镜形状的最佳化,而且,满足规定的条件式且谋求透镜构成的最佳化,所以,能够在全长的短缩化的同时维持和高成像性能,并可实现制造适当良好的透镜系统。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照相机模组,输出与通过具有全长的短缩化和高成像性能的上述本发明的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相对应的摄像信号,所以,可获得谋求作为模组整体的小型化和高分辨的摄像信号。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因装载了上述本发明的照相机模组,所以,能够在谋求摄像部分的小型化的同时,获得高分辨的摄像信号,根据该摄像信号可获得高分辨的摄影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第1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1的透镜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第2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2的透镜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第3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3的透镜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第4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4的透镜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第5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5的透镜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第6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6的透镜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13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14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15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16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17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18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非球面的数据的图。
图19是对各实施例汇总表示关于条件式的值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像散、(C)表示畸变。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组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设备的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中:L1-第1透镜,L2-第2透镜,L3-第3透镜,L4-第4透镜,St-孔径光阑,Ri-从物体侧第i个透镜面的曲率半径,Di-从物体侧起第i个和第I+1个透镜面的面间隔,Z1-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表示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第1构成例。此构成例对应于后述的第1的数值实施例(图7,图13)的透镜构成。同样,将对应于后述的第2至第6的数值实施例的透镜构成的第2至第6构成例的剖面构成示于图2~图6。在图1~图6中,符号Ri表示,以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要素的面为第1个(以光阑St为第0个)、随着朝向像侧(成像侧)依次增加的方式附上符号的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符号Di表示第i个面和第i+1个面的光轴Z1上的面间隔。另外,由于各构成例的基本构成皆相同,因此,在以下以图1所示的摄像透镜的构成例作为基本进行说明,根据需要对图2~图6的构成例也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是适用于使用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的各种摄像设备,尤其是比较小型的便携式终端设备,例如,数码静止照相机、带摄像头的手机、及PDA等。此摄像透镜,沿着光轴Z1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光阑St、第1透镜L1、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在此摄像透镜的成像面(摄像面)Simg配置CCD等摄像元件(未图示)。在第4透镜L4和成像面(摄像面)Simg之间配置用于保护摄像面的玻璃罩,红外线截止滤光片或低通滤波器等光学部件CG也可。
光阑St为光学性孔径光阑,优选配置于最靠近物体侧。此处,「最靠近物体侧」表示在光轴Z1上比第1透镜L1的像侧的面顶点位置更靠近物体侧,还表示包括例如,在光轴Z1上光阑St配置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顶点位置的情况或光阑St配置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顶点位置和像侧的面顶点位置之间的情况。光阑St优选配置于更靠近物体侧,例如,在光轴上配置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顶点位置和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端缘位置E(参照图1)之间即可。
此摄像透镜,尤其第1透镜L1的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并且第4透镜L4的两面均为非球面形状。对第2透镜L2、及第3透镜L3,优选至少在1面分别包括非球面。
此处,尤其设为非球面形状的情况,第2透镜L2、第3透镜L3及第4透镜L4与第1透镜L1相比容易成为复杂的形状,而且,形状也容易变大。因此,第2透镜L2、第3透镜L3及第4透镜L4在加工性或制造成本方面全部优选由树脂材料构成。重视制造成本时,第1透镜L1优选由树脂材料构成。但是,为了谋求高性能化由玻璃材料构成第1透镜L1也可。
第1透镜L1具有正的光放大率(power:パウ一)。第1透镜L1,优选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面,且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在光轴附近为双凸形状。
第2透镜L2具有负的光放大率。第2透镜L2,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设为凹面。第2透镜L2,优选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设为凹形状,在光轴附近为双凹形状。但是,也可以如图4的第4构成例,在光轴附近将物体侧的面做成凸形状,而使得在光轴附近为弯月形状。
第3透镜L3,在光轴附近成为将凹面朝向物体侧的正的弯月形透镜。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是在光轴附近朝像侧为凹形状、而在周边部朝像侧为凸形状的非球面。第4透镜L4的物体侧的面,例如在光轴附近为凸面,从而使得在光轴附近为弯月形状。但是,也可以如图2的第2构成例、及图3的第3构成例那样,在光轴附近将物体侧的面做成凹面,而使得在光轴附近为双凹形状。
此摄像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1)~(4)。
0.85≤DL/f≤0.93 ……(1)
ν1-(ν2+ν3+ν4)/3≥0 ……(2)
-0.58≤f4/f≤0 ……(3)
0.35≤f3/f≤0.75 ……(4)
此处,
f:整体的焦距,
f3:第3透镜L3的焦距,
f4:第4透镜L4的焦距,
DL: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面顶点到第4透镜L4的像侧面顶点的光轴上的距离(参照图1),
υ1:第1透镜L1的阿贝数,
υ2:第2透镜L2的阿贝数,
υ3:第3透镜L3的阿贝数,
υ4:第4透镜L4的阿贝数。
而且,优选适当选择地满足以下条件。
-1.0≤f/R3≤0.4 ……(5)
2.08≤f/R1≤3.3 ……(6)
3.0mm≤DL≤4.0mm ……(7)
0.1≤MIN(D)/f≤1.0 ……(8)
此处,
f:整体的焦距,
R1: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3: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DL: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面顶点到第4透镜的像侧面顶点的光轴上的距离。
MIN(D):在第1透镜L1至第4透镜L4之中最小的中心厚度的值。而且,在式(8)中的f、MIN(D)的单位设为mm。
而且,优选适当选择地满足以下条件式。
-1.0≤R1/R2≤0 ……(9)
0≤f1/f≤0.8 ……(10)
0.9≤(R3+R4)/(R3-R4)≤1.5 ……(11)
1.0≤f12/f≤1.6 ……(12)
此处,
f:整体的焦距,
f1:第1透镜L1的焦距,
f12: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的合成焦距,
R1: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2:第1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3: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4: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图26是表示组装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相机模组的一构成例。而且,图27(A)、(B),作为装载图26的相机模组的摄像设备的一例表示带摄像头的手机。
在图27(A)、(B)所示的带摄像头的手机具备上部壳体(筐体)2A和下部壳体2B,两者朝图27(A)的箭头方向旋转自如地构成。在下部壳体2B设有操作键21等。在上部壳体2A设有照相机部1(图27(B))及显示部22(图27(A))等。显示部22由LCD(液晶面板)或EL(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等显示面板而构成。显示部22配置于在折叠时成为内面的一侧。在此显示部22,除了显示有关电话功能的各种菜单以外还可显示通过照相机部1被摄影的图像等。照相机部1,例如配置于上部壳体2A的内面侧。但是,设置照相机部1的位置不限于此。
照相机部1具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组。此照相机模组,如图26所示,具备有收纳摄像透镜20的镜筒3、支撑镜筒3的支撑基板4、在支撑基板4上在对应于摄像透镜20的成像面的位置上设置摄像元件(未图示)。此照相机模组还具备:电连接于支撑基板4上的摄像元件的柔性基板5、构成为能够电连接于柔性基板5并能够连接于带摄像头的手机等的终端设备主体侧的信号处理电路的外部连接端子6。该些构成要素被一体构成。
在图26所示的照相机模组中,由摄像透镜20形成的光学像通过摄像元件转换成电摄像信号,该摄像信号通过柔性基板5及外部连接端子6被输出到摄像设备主体侧的信号处理电路。此处,在此照相机模组中,作为摄像透镜20使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所以,可获得被充分校正了像差的高分辨的摄像信号。在摄像设备主体侧,根据其摄像信号可生成高分辨图像。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设备,不限于带摄像头的手机,例如为数码静止照相机或PDA等也可。
接着,更详细说明如以上构成的摄像透镜的作用及效果、尤其关于条件式的作用及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中,在整体为4片的透镜构成中,在适当范围保持透镜系统的厚度DL,并有效率地使用非球面而谋求各透镜形状的最佳化,而且满足规定的条件式谋求透镜构成的最佳化,由此能够一边充分考虑制造性以使成本不变高,一边使的在全长短缩化的同时获得高成像性能。
关于非球面形状,尤其使第4透镜L4在中心部和周边部变化成不同形状,而从像面中心部至周边部良好地校正像场弯曲。在第4透镜L4中,与第1透镜L1、第2透镜L2、及第3透镜L3相比,光束在每视角(画角)被分离。因此,通过使作为最近于摄像元件的最终透镜面的第4透镜L4的像侧面在光轴附近朝向像侧为凹形状,而在周边部朝像侧成为凸形状,可适当校正每视角的像差,光束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度被控制为一定角度以下。从而,能够减轻成像面全区域的光量不均,并有利于像场弯曲或歪曲像差等的校正。
一般,在摄像透镜系统中,优选为,焦阑性(テレセントリツク)即向摄像元件的主光线的入射角度优选相对于光轴接近平行(摄像面的入射角度相对于摄像面的法线接近零)。为了确保此焦阑性,光阑St优选尽量配置于物体侧。另一方面,若光阑St配置于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透镜面进一步向物体侧方向离开的位置,该部分(光阑St和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面的距离)作为光路长被加算,因此,在整体构成的紧凑化方面较为不利。从而,通过在光轴Z1上将光阑St配置于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透镜面顶点位置相同的位置,或配置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顶点位置和像侧的面顶点位置之间,可谋求全长的短缩化,并可确保焦阑性。更加重视焦阑性的确保时,在光轴上将光阑St配置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顶点位置和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端缘位置E(参照图1)之间即可。
以下,对各条件式的具体意义进行说明。
条件式(1)及条件式(7)关于光轴上的透镜系统的厚度DL。为了满足以下2个要求,即短缩透镜全长以及使得最接近于摄像元件的最终透镜面不过于接近摄像面,有必要将透镜系统的厚度DL设为适当的范围。若超过条件式(1)或条件式(7)的上限,则不利于全长的短缩化。缩小厚度DL直接关系到全长的短缩化,但若超过条件式(1)或条件式(7)的下限而过于缩小厚度DL,则发生像差性能的恶化及制造组装敏感度急剧下降的问题。
为了短缩化全长,并获得更良好的性能,条件式(1)的数值范围优选:
0.85≤DL/f≤0.92 ……(1′)
更优选:
0.87≤DL/f≤0.90 ……(1″)即可。
条件式(2)规定各透镜的色散(分散),通过满足此数值范围且将第1透镜L1的阿贝数υ1相对设大,而可谋求轴上色像差的减少。若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则不利于轴上色像差的校正。
为了更加良好地校正色像差,进一步优选适当满足以下条件。
υ1-(υ3+υ4)/2≥5 ……(2′)
υ1-υ4≥5 ……(2″)
满足条件式(2′),例如在第3透镜L3及第4透镜L4的任一方使用色散比较大的材料,而有利于倍率色像差的校正。而且,通过满足条件式(2″),而使得第1透镜L1相对于第4透镜L4的阿贝数υ1较大,而可谋求轴上色像差的减少。
条件式(3)关于第4透镜L4的焦距f4。而且,条件式(4)关于第3透镜L3的焦距f3。全长以小的状态良好地校正像场弯曲及歪曲像差等的诸像差,并为了达成充分的周边光量和适当的射出角度,需要条件式(3)和条件式(4)的平衡。
若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第4透镜L4成为正透镜,中间视角的像场弯曲过于偏负侧。若超过条件式(3)的下限,则存在中间视角的像场弯曲(像面湾曲)偏正侧的倾向。
为了得到更良好的性能,条件式(3)的数值范围优选,
-0.55≤f4/f≤0 ……(3′)
更优选,
-0.50≤f4/f≤0 ……(3″)
进一步优选,
-0.45≤f4/f≤0 ……(3′″)即可。
若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则存在光线的射出角度变钝角的倾向。若超过条件式(4)的下限,则中间视角的像场弯曲过于偏负侧(アンダ一:under)。
为了得到更良好的性能,条件式(4)的数值范围优选:
0.4≤f3/f≤0.71 ……(4′)
更优选,
0.6≤f3/f≤0.71 ……(4″)。
条件式(5)关于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3。而且,条件式(6)关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1。为了将全长、视角及射出角度维持成适当的值,第1透镜L1的光放大率及第1透镜L1的前面曲率给与很大的影响。此时,在式(6)的条件中,满足式(5)的条件范围优选在校正球而像差及横像差的方面。
若超过条件式(5)的上限,则球面像差、及像场弯曲偏负侧(アンダ一:under),而歪曲(歪曲)成为正侧(プラス:plus)(缠线管型(糸卷き型))。若超过条件式(5)的下限,则球面像差、及像场弯曲偏正侧(オ一バ一:over),而歪曲成为负侧(桶形(樽型))。而且,在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由于使周边光线跳跃(跳ね上げる)的光放大率变强,所以制造敏感度变大。
若超过条件式(6)的上限,则在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光放大率过多增加,球面像差偏负侧,而歪曲成为负侧(桶型)。若超过下限,则在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光放大率过于减少,在缩小全长方面不利。
条件式(8)规定透镜单体的中心厚度。在此摄像透镜中,为了谋求高性能化积极使用非球面。非球面有助于紧凑化及高性能化,但在射出成形或模子成形时,为了可稳定成形品质良好的透镜产品,且可适当维持成形材料的流动性或成形时的射出压力及保压,有必要考虑规定的加工条件。若超过条件式(8)的上限,则不利于透镜小型化。若超过下限,则为了防止成形时材料流动,在控制压力的方面面形状的转印性会变差。
条件式(9)规定了第1透镜L1的物体侧及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1、R2的适当关系。若超过条件式(9)的上限,则尤其球面像差大大偏正侧。若超过下限,则尤其球面像差大大偏负侧。
为了得到更良好的性能,条件式(9)的数值范围优选为:
-0.9≤R1/R2≤-0.5 ……(9′)。
条件式(10)关于第1透镜L1的焦距f1。若超过条件式(10)的上限,则在缩小全长的方面不利。如超过下限,则第2透镜L2以后的光束宽度变大,像场弯曲容易朝负侧偏大,而且,尤其难以校正彗星像差。
为了得到更良好的性能,条件式(10)的数值范围优选为:
0≤f1/f≤0.73 ……(10′)
更优选:
0≤f1/f≤0.6 ……(10″)即可。
条件式(11)关于第2透镜L2的形状。若超过条件式(11)的上限,则不利于缩小光线的射出角。若超过下限,则第1透镜L1及第2透镜L2的各轴偏移敏感度变大,不可满足适当制造性。
条件式(12)关于第1透镜L1及第2透镜L2的合成焦距。若超出条件式(12)的上限而成为反远距式方向,则主点朝像侧移动,所以,按原理难以短缩全长。若超过下限,则存在切线像面过于偏负侧的倾向。而且,存在周边光量变得过小的倾向。
为了得到更良好的性能,条件式(12)的数值范围优选为,
1.0≤f12/f≤1.4 ……(12′)
更优选,
1.1≤f12/f≤1.2 ……(12″)即可。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可实现全长短缩化的同时维持高成像性能,且制造适当良好的透镜系统。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相机模组,因使之输出按照由全长短缩化的同时具有高成像性能的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的摄像信号,所以,可谋求作为模组整体的小型化的同时,可获得高分辨的摄像信号。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设备,因装载该照相机模组,所以,可谋求摄像部分的小型化的同时,获得高分辨的摄像信号,根据其摄像信号可获得高分辨的摄影图像。
【实施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具体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汇总第1至第6的数值实施列进行说明。
图7及图13表示有对应于图1所示的摄像透镜的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尤其,在图7表示其基本的透镜数据,在图13表示关于非球面的数据。在图7所示的透镜数据的面号码Si一栏表示有对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以最靠近物体侧的透镜要素的面作为第1个(以光阑St为第0个)、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方式附上符号的第i个的面号码。在曲率半径Ri一栏表示对应于在图1所附上的符号Ri,从物体侧起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的值(mm)。对面间隔Di的栏也同样表示从物体侧第i个面Si和第I+1个面Si+1的光轴上的间隔(mm)。在Ndj栏表示从物体侧起第j个光学要素的对d线(587.6nm)的折射率的值。在vdj栏表示从物体侧第j个光学要素的对d线的阿贝数的值。在图7的栏外作为诸数据表示整个系统的焦距f(mm)的值。
此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第1透镜L1为玻璃材料,第2透镜L2至第4透镜L4为树脂材料。
此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第1透镜L1至第4透镜L4的两面全部成为非球面形状。在图7的基本透镜数据中,作为这些非球面的曲率半径表示有光轴附近的曲率半径的数值。
在图13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非球面数据。在作为非球面数据所示的数值中,记号“E”表示紧跟其后的数值为以10为底的“幂指数”,表示用以其10为底的指数函数所表示的数值乘算“E”之前的数值。例如,若为「1.0E-02」,则表示「1.0×10-2」。
作为非球面数据,记述根据以下式(A)所表示的非球面形状的式中的各系数Ai、K的值。详而言之,Z表示从位于离开光轴高度h的位置的非球面上的点向非球面顶点的接平面(垂直于光轴的平面)所引画的垂线长度(mm)。在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中,各非球面作为非球面系数Ai有效使用第3次~第10次的系数A3~A10而表示。
Z=C·h2/{1+(1-K·C2·h2)1/2}+∑Ai·hi ……(A)
此处,
Z:非球面的深度(mm),
h:从光轴到透镜面的距离(高度)(mm),
K:远心率,
C:近轴曲率=1/R,
(R:近轴曲率半径),
Ai:第i次(i为3以上的整数)的非球面系数。
与以上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同样,将对应于图2所示的摄像透镜的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2,表示于图8及图14。而且,同样将对应于图3~图6所示的摄像透镜的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3~实施例6,表示于图9~图12及图15~图18。在该些实施例2~6中,如同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第1透镜L1至第4透镜L4的两面全部成为非球面形状。
另外,在实施例2至实施例6中,第1透镜L1至第4透镜L4全部为树脂材料。
而且,在图19,对各实施例汇总表示关于上述基本条件式(1)~(12)和其他条件式(2′)、(2″)的值。如图19所示,在实施例4中,脱离条件式(1)~(12)之中条件式(5)及条件式(6)、以及条件式(11)的数值范围。此外,对各实施例全部成为基本条件式的数值范围内。
图20(A)~图20(C)分别表示有在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歪曲像差)。在各像差图表示以e线(546.07nm)为基准波长的像差。在球面像差图及像散图中,也表示对F线(波长486.13nm)、C线(波长656.27nm)的像差。在像散图中实线表示弧矢方向(S),而虚线表示切线方向(T)的像差。FNo.表示F值,Y表示像高。
同样地,在图21(A)~图21(C)表示关于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同样地,在图22(A)~图22(C)表示关于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在图23(A)~图23(C)表示关于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在图24(A)~图24(C)表示关于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在图25(A)~图25(C)表示关于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
如从以上各数值数据及各像差图可知,对各实施例全长的短缩化的同时可实现高成像性能。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实施例,可种种变形实施。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及折射率的值等不限于在上述各数值实施例所示的值,可取其他的值。
Claims (8)
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依次具备:
光阑;
第1透镜,其至少1面为非球面形状,并且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面,且具有正的光放大率;
第2透镜,其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面,其具有负的光放大率;
第3透镜,其在光轴附近将凹面朝向物体侧,且为正的弯月形透镜;
第4透镜,其两面为非球面形状,并且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凹形状、在周边部为凸形状,
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而构成:
0.85≤DL/f≤0.93……(1)
υ1-(υ2+υ3+υ4)/3≥0……(2)
-0.58≤f4/f≤0……(3)
0.35≤f3/f≤0.75……(4)
此处,
f:整体的焦距,
f3:第3透镜的焦距,
f4:第4透镜的焦距,
DL:从第1透镜的物体侧面顶点到第4透镜的像侧面顶点的光轴上的距离,
υ1:第1透镜的阿贝数,
υ2:第2透镜的阿贝数,
υ3:第3透镜的阿贝数,
υ4:第4透镜的阿贝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凸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1.0≤f/R3≤0.4……(5)
此处,
f:整体的焦距,
R3: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2.08≤f/R1≤3.3……(6)
此处,
f:整体的焦距
R1: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3.0mm≤DL≤4.0mm……(7)
此处,
DL:从第1透镜的物体侧面顶点到第4透镜的像侧面顶点的光轴上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0.1≤MIN(D)/f≤1.0……(8)
此处,
f:整体的焦距,
MIN(D):在第1~第4透镜之中最小的中心厚度的值,而且,将式(8)中的f、MIN(D)的单位设为mm。
7.一种照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
具备: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
摄像元件,其输出与由上述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相对应的摄像信号。
8.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
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34395 | 2007-09-10 | ||
JP2007234395A JP5090832B2 (ja) | 2007-09-10 | 2007-09-10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撮像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92425Y true CN201392425Y (zh) | 2010-01-27 |
Family
ID=40605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2020755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92425Y (zh) | 2007-09-10 | 2008-09-01 | 摄像透镜及照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090832B2 (zh) |
CN (1) | CN201392425Y (zh) |
TW (1) | TWM36036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76467B2 (en) | 2012-09-07 | 2015-03-10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Mobile device and optical imaging lens thereof |
CN111147704A (zh) * | 2018-11-06 | 2020-05-12 |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红外镜头、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17480B2 (ja) * | 2008-01-15 | 2013-10-16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5368171B2 (ja) * | 2009-05-21 | 2013-12-1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JP5472307B2 (ja) * | 2009-09-02 | 2014-04-1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単焦点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
WO2011052370A1 (ja) * | 2009-10-26 | 2011-05-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KR20110048247A (ko) | 2009-11-02 | 2011-05-1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JP5797007B2 (ja) * | 2010-05-17 | 2015-10-21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用の撮像レンズ |
KR101157398B1 (ko) | 2010-06-30 | 2012-06-25 | 주식회사 코렌 |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
JP4887507B1 (ja) * | 2011-01-31 | 2012-02-29 | 株式会社AAC Technologies Japan R&D Center | 撮像レンズ |
CN103123414A (zh) | 2012-11-15 | 2013-05-29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CN103135207B (zh) | 2012-11-15 | 2015-07-1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CN103913816B (zh) | 2013-11-29 | 2016-05-11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CN103913823B (zh) * | 2013-11-29 | 2017-01-04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79600B2 (ja) * | 2006-02-15 | 2012-02-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4977869B2 (ja) * | 2006-08-21 | 2012-07-18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JP2008185880A (ja) * | 2007-01-31 | 2008-08-14 | Enplas Corp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JP4924141B2 (ja) * | 2007-03-28 | 2012-04-25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
2007
- 2007-09-10 JP JP2007234395A patent/JP509083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9-01 TW TW97215722U patent/TWM360369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9-01 CN CN200820207553U patent/CN20139242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76467B2 (en) | 2012-09-07 | 2015-03-10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Mobile device and optical imaging lens thereof |
US9541731B2 (en) | 2012-09-07 | 2017-01-10 |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 Mobile device and optical imaging lens thereof |
CN111147704A (zh) * | 2018-11-06 | 2020-05-12 |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 红外镜头、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CN111147704B (zh) * | 2018-11-06 | 2022-08-23 |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 红外镜头、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069196A (ja) | 2009-04-02 |
TWM360369U (en) | 2009-07-01 |
JP5090832B2 (ja) | 2012-1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92425Y (zh) | 摄像透镜及照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 |
CN201255784Y (zh) | 摄像透镜及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 |
CN201327546Y (zh) | 摄像透镜及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 |
CN201311518Y (zh) | 摄像透镜及相机模组以及摄像设备 | |
CN201383029Y (zh) |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照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 |
CN201319090Y (zh) |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 |
US7035023B2 (en) | Lens system | |
CN201322821Y (zh) |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 |
CN100437188C (zh) | 单焦点透镜 | |
CN110361836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9856777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8363186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8363180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201319089Y (zh) | 4片结构小型摄像透镜、相机模组及摄像装置 | |
CN109828357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9828359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9839717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JP2005345919A (ja) | 撮像レンズ | |
CN109856768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86470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US20080165435A1 (en) |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 |
CN109856778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9061851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62011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10286472A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