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80923Y - 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80923Y
CN201380923Y CN200920008360U CN200920008360U CN201380923Y CN 201380923 Y CN201380923 Y CN 201380923Y CN 200920008360 U CN200920008360 U CN 200920008360U CN 200920008360 U CN200920008360 U CN 200920008360U CN 201380923 Y CN201380923 Y CN 20138092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ushion rubber
balanced terminals
type vehicle
axl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08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世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08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8092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8092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8092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包含一设置于该把手管内的平衡块、一触抵设置于该平衡块的外侧的第一缓冲垫、一设置于该第一缓冲垫内的轴套、一设于该第一缓冲垫上且位于该护套的外侧的平衡端子、一套设于该轴套上且位于该平衡端子内的第二缓冲垫,及一用来将轴套锁固在该平衡块上的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主要借由该第一、二缓冲垫的设计,使得该平衡端子完全不会感受到把手管与固定件的震动,有效提高缓冲与定位效果;另外,又借由在该第一缓冲垫内设置轴套,所以该固定件在锁固时是迫紧在硬度较高的轴套上,借以提高锁固效果。

Description

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减震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安装于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具有把手的车辆,例如摩托车、全地形车等,为使得驾驶者可以获得舒适的握持感,均会在把手管外端包覆护套,但是由于把手管容易受引擎的震动影响,因此,当驾驶者紧控把手管上的护套时,仍会间接地承受到把手管的持续震动而令手部产生酸麻的感觉,以致于易生疲劳而产生危险,为解决把手管持续震动的缺点,因此,便有在把手管上附加平衡端子的趋势。
如中国台湾公告第207207号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一体式摩托车把手、护套、平衡端子结构」,即是属于一种直接锁附于手把管上的平衡端子,但是这种平衡端子是套合于把手管的两端,并非从把手管内部配设一个配重块来减少内部的共振效果,因此,仍不易使把手管达到稳定减震的功效。
参阅图1,业界亦有一种减震构造,包含有一个配设于一把手管10内部的配重块11、一个置于该把手管10外的平衡端子12,及一用来将该平衡端子12与配重块11锁附固定在一起的锁附螺丝13,其中,该平衡端子12是同时贴抵于该把手管10的末缘与包覆着该把手管10的一护套14;因此,该减震构造虽然可以利用该配重块11的设计而减少把手管10内部的共振效果,但是该平衡端子12仍因为与该把手管10的末缘接触,所以还会有该把手管10的震动传递至该平衡端子12上,再加上该配重块11又会将把手管10内部的余震经由该锁附螺丝13向外传递,使得该平衡端子12又因为与锁附螺丝13直接接触,所以震动现象更为明显。
参阅图2,业界另外一种减震构造,则是将多个减震橡胶15与一个定位件16设在该配重块11上,而该定位件16具有两个向外弹开而顶抵住该把手管10内侧面的内卡勾161,及两个突出勾附在该平衡端子12末缘的外卡勾162;借由上述设计,虽然可以因为减震橡胶15设在该配重块11上且触抵于把手管10内侧面而对该配重块11产生有较佳的减震效果,但是仍还是需要该锁附螺丝13来将该平衡端子12与配重块11锁附固定在一起,因此,也还会有如前所述的该平衡端子12的余震现象。
而且该配重块11需要配设有该定位件16才能固定在把手管10内侧面,不仅不容易组装,而且整体制作成本较高,再加上该定位件16的内卡勾161与外卡勾162都是具有弹性的构件,一旦使用时间一长,也容易失去弹性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为使平衡端子与把手管完全不接触以提高减震效果。
于是,本实用新型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该把手式车辆具有一只用来操控行进方向的把手管,及一个用来包覆该把手管的护套,且该把手减震装置包含一设置于该把手管内的平衡块、一触抵设置于该平衡块的外侧的第一缓冲垫、一设置于该第一缓冲垫内的轴套、一设于该第一缓冲垫上且位于该护套的外侧的平衡端子、一套设于该轴套上且位于该平衡端子内的第二缓冲垫,及一用来将轴套锁固在该平衡块上的固定件。
其中,该平衡块具有一贯穿状的轴孔,该第一缓冲垫是由吸震材质所制成,且具有一通孔,该轴套设置于该第一缓冲垫的通孔内,且该轴套的一端触抵于该平衡块,另一端则突伸于该通孔外,该平衡端子具有一个面向该护套且被该第一缓冲垫所触抵的内缘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内缘面的外缘面,该外缘面则凹陷形成有一容置部,该第二缓冲垫则是由吸震材质所制成,套设于该轴套上且位于该平衡端子的容置部内,该固定件具有一头部,及一由该头部所延伸的轴部,其中,该头部是用来迫紧该第二缓冲垫,使其触抵于该平衡端子的容置部底面上,该轴部则是穿过该轴套而锁设于该平衡块的轴孔内,以使该轴套是经由该固定件而锁固在该平衡块上,套设于该轴套上的第一缓冲垫与平衡端子便能因为该轴套的锁固作用而加以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借由该第一、二缓冲垫的设计,使得该平衡端子完全不会与把手管或固定件相接触,所以把手管与固定件的震动都不会传递到该平衡端子而有效减震;而且该平衡端子也会因为被该第一、二缓冲垫分别触抵于该内缘面与容置部底面,所以增加了许多接触面积,有效提高缓冲与定位效果;另外,又借由在该第一缓冲垫内设置轴套,所以该固定件在锁固时是迫紧在硬度较高的轴套上,也能进一步提高锁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侧视剖视图,说明现有减震构造;
图2是一侧视剖视图,说明另一种现有减震构造;
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组合剖视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组合态样;及
图5是一组合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组合态样。
21    把手管
211   左把手段
212   右把手段
22    护套
3     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
31    平衡块
310   轴孔
32    第一缓冲垫
320   通孔
321   靠接部
322   穿套部
323   内肩部
33    轴套
34    平衡端子
341    内缘面
342    外缘面
343    伸部
344    容置部
35     固定件
351    头部
352    轴部
36     第二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两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的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3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把手式车辆具有一只用来操控行进方向的把手管21,及一个用来包覆该把手管21的护套22,而且该把手管21具有一左把手段211及一右把手段212,其中,图3、4因视角关系只绘示左把手段211,至于右把手段212则绘示在图5,图3、4所显示的本实施例主要是表现该把手减震装置3安装在该左把手段211上的状况。
该把手减震装置3包含一设置于该把手管21内的平衡块31、一触抵设置于该平衡块31的外侧的第一缓冲垫32、一设置于该第一缓冲垫32内的轴套33、一设于该第一缓冲垫32上且位于该护套22的外侧的平衡端子34、一用来将轴套33锁固在该平衡块31上的固定件35,及一套设于该轴套33并且位于该平衡端子34内的第二缓冲垫36。
其中,该平衡块31具有一贯穿状的轴孔310,该第一缓冲垫32具有一同样呈贯通状且连通该轴孔310的通孔320,而该轴套33是设置于该第一缓冲垫32的通孔320内,且该轴套33的一端是触抵于该平衡块31,另一端则突伸于该通孔320外。
至于该固定件35,一般来讲是为螺栓态样,具有一用来压抵该轴套33突伸于该通孔320外的一端缘的头部351,及一由该头部351所延伸的轴部352,且该轴部352是穿过该轴套33而螺合锁设于该平衡块31的轴孔310内,以使该轴套33是经由该固定件35而锁固在该平衡块31上,套设于该轴套33上的第一缓冲垫32与平衡端子34便能因为该轴套33的锁固作用而加以定位。
以下则详细说明该第一缓冲垫32、平衡端子34、第二缓冲垫36之间的结合关系,首先,该平衡端子34设于该第一缓冲垫32上且位于该护套22的外侧,该平衡端子34具有一个面向该护套22且被该第一缓冲垫32所触抵的内缘面341、一个相反于该内缘面341的外缘面342,及一由该内缘面341朝向该护套22方向所延伸且与该护套22相间隔而未接触的延伸部343,该外缘面342则凹陷形成有一容置部344(因视角关系,该外缘面342与容置部344皆只显示于图4中)。
其中,该平衡端子34的延伸部343是可选择地配置设计,亦即,该平衡端子34可以视业者或制造商的实际生产需求,而制作出是否突设有该延伸部343的两种不同态样,所以不应以本实施例的揭示内容而限缩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
至于该第一、二缓冲垫32、36皆是由吸震材质所制成,且该第一缓冲垫32具有一触抵于该平衡块31的靠接部321、一由该靠接部321向远离该平衡块31的方向所延伸且外径缩小的穿套部322,及一由该靠接部321转折连接至该穿套部322的内肩部323(因视角关系,只显示于图4中),且该通孔320是贯穿过该靠接部321与穿套部322,该平衡端子34的内缘面341则是触抵于该第一缓冲垫32的内肩部323上,该平衡端子34的延伸部343则是围绕在该第一缓冲垫32的靠接部321外侧。
该第二缓冲垫36则是位于该平衡端子34的容置部344内,而且该固定件35锁紧时,该第二缓冲垫36是被该固定件35的头部351所迫紧而触抵于该容置部344底面上,亦即,该第二缓冲垫36是被该固定件35的头部351与该平衡端子34的容置部344底面所夹设固定,而且该第二缓冲垫36的面积也是大于该固定件35的头部351。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3,在实际使用与组装上,会有以下所述的优点:
(1)减震效果良好:
本实施例一方面借由该第一缓冲垫32的设计,使得该平衡端子34不仅会被该第一缓冲垫32的靠接部321所阻隔而不会与该把手管21的末端缘相接触,而且也会被该第一缓冲垫32的穿套部322所阻隔而不会与该固定件35的轴部352相接触;另一方面,借由该第二缓冲垫36的阻隔,该固定件35的头部351也不会接触到该平衡端子34。
再配合该第一、二缓冲垫32、36又都是由吸震材质所制成,所以,该把手管21与固定件35的震动都不会传递到该平衡端子34,而是被该第一、二缓冲垫32、36先行吸震,可借以达到有效减震的目的。
(2)平衡端子34的稳固效果良好:
由于该平衡端子34的内缘面341是触抵于该第一缓冲垫32的内肩部323上,而该固定件35又是将该第二缓冲垫36锁紧而触抵于该平衡端子34的容置部344底面上,该第一缓冲垫32的穿套部322又是与该平衡端子34紧密贴合,因此,该平衡端子34是同时被该第一缓冲垫32与第二缓冲垫36所夹制固定,构成相当大的接触定位面积,可进而使得该平衡端子34整体是稳定地夹设在该第一、二缓冲垫32、36之间而不会轻易滑出。
(3)锁固效果良好:
借由在该第一缓冲垫32内设置轴套33,所以该固定件35的头部351在锁固时是迫紧在硬度较高的轴套33上,而非较软易变形的第一缓冲垫32上,所以也会提高锁固效果。
再者,本实施例又在该固定件35的头部351与该第一缓冲垫32之间夹设着该第二缓冲垫36,而该第二缓冲垫36的面积是大于该固定件35的头部351,因此,会使得锁固力量不会只集中在较小面积的头部351,而是由较大面积的第二缓冲垫36所承接后再压抵于该平衡端子34的容置部344底面,借此避免该固定件35的头部351的锁固力量只集中迫紧该轴套33上而容易使其破裂。
(4)易于组装:
相较于图2的现有技术需要设计有特别造型的定位件16才能使得其配重块11形成稳固定位与部分的缓冲效果,而本实施例却只要将该平衡块31直接设置于该把手管21内(一般是利用焊接固定的方式),使得该平衡块31不会位移,无需任何构件辅助固定,以供该第一、二缓冲垫32、36与平衡端子34相当便利地透过该固定件35锁紧定位,因此,当然具有易于组装的优点。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3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类似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把手减震装置3是安装在该右把手段212上,而且该平衡端子34不具有图3、4所示的延伸部343的结构设计,也就是说,该平衡端子34的内缘面341是与该护套22有着明显间隔。
因此,本实施例除了达到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各种功效之外,还可以利用上述该平衡端子34与该护套22之间明显间隔的设计,使得旋转该右把手段212以加油加速时,该平衡端子34不会受到干涉磨耗,有助于提高该右把手段212的加油顺畅性与该平衡端子34的使用寿命。
当然上述右把手段212上的把手减震装置3,也可以如同第一较佳实施例一般,设置有图3、4所示的延伸部343的结构设计,这可以视业者或制造商的实际生产需求而定,所以不应以本实施例的揭示内容而限缩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3,主要借由该第一、二缓冲垫32、36与轴套33的设计,使得该平衡端子34完全不会与把手管21或固定件35相接触,来提高减震效果;该平衡端子34也会因为被该第一、二缓冲垫32、36分别触抵于该内缘面341与容置部344底面,增加了许多接触面积,所以该平衡端子34整体也具有良好的缓冲与定位效果;另外,又借由在该第一缓冲垫32内设置轴套33,所以该固定件35在锁固时是迫紧在硬度较高的轴套33上,套设于该轴套33上的第一缓冲垫32与平衡端子34便能因为该轴套33的良好锁固作用而加以稳定地定位,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Claims (6)

1.一种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该把手式车辆具有一只用来操控行进方向的把手管,及一个用来包覆该把手管的护套,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减震装置包含:
一平衡块,设置于该把手管内,且该平衡块具有一贯穿状的轴孔;
一第一缓冲垫,是由吸震材质所制成,该第一缓冲垫触抵设置于该平衡块的外侧,且具有一通孔;
一轴套,设置于该第一缓冲垫的通孔内,且该轴套的一端触抵于该平衡块,另一端则突伸于该通孔外;
一平衡端子,设于该第一缓冲垫上且位于该护套的外侧,该平衡端子具有一个面向该护套且被该第一缓冲垫所触抵的内缘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内缘面的外缘面,该外缘面则凹陷形成有一容置部;
一第二缓冲垫,是由吸震材质所制成,套设于该轴套上且位于该平衡端子的容置部内;及
一固定件,具有一头部,及一由该头部所延伸的轴部,其中,该头部是用来迫紧该第二缓冲垫,使其触抵于该平衡端子的容置部底面上,该轴部则是穿过该轴套而锁设于该平衡块的轴孔内,以使该轴套经由该固定件而锁固在该平衡块上,套设于该轴套上的第一缓冲垫与平衡端子便能因为该轴套的锁固作用而加以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缓冲垫具有一触抵于该平衡块的靠接部、一由该靠接部向远离该平衡块的方向所延伸且外径缩小的穿套部,及一由该靠接部转折连接至该穿套部的内肩部,且该通孔贯穿过该靠接部与穿套部,该平衡端子的内缘面则是触抵于该第一缓冲垫的内肩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平衡端子还具有一由该内缘面朝向该护套方向所延伸且与该护套相间隔而未接触的延伸部,且该延伸部围绕在该第一缓冲垫的靠接部外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式车辆的把手管具有一左把手段及一右把手段,该把手减震装置安装在该右把手段上。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式车辆的把手管具有一左把手段及一右把手段,该把手减震装置安装在该左把手段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的头部压抵该轴套突伸于该通孔外的一端缘,而且该第二缓冲垫的面积大于该固定件的头部。
CN200920008360U 2009-03-31 2009-03-31 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8092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08360U CN201380923Y (zh) 2009-03-31 2009-03-31 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08360U CN201380923Y (zh) 2009-03-31 2009-03-31 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80923Y true CN201380923Y (zh) 2010-01-13

Family

ID=41524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083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80923Y (zh) 2009-03-31 2009-03-31 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80923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5729A (zh) * 2010-08-19 2010-12-08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
CN102960092A (zh) * 2012-12-17 2013-03-13 长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耕机及其把手
CN106627922A (zh) * 2016-12-26 2017-05-10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方向把减振平衡结构
CN108032947A (zh) * 2018-01-08 2018-05-15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摩托车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5729A (zh) * 2010-08-19 2010-12-08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
CN102960092A (zh) * 2012-12-17 2013-03-13 长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耕机及其把手
CN106627922A (zh) * 2016-12-26 2017-05-10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方向把减振平衡结构
CN106627922B (zh) * 2016-12-26 2019-05-0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方向把减振平衡结构
CN108032947A (zh) * 2018-01-08 2018-05-15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摩托车
CN108032947B (zh) * 2018-01-08 2024-02-09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摩托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80923Y (zh) 把手式车辆的把手减震装置
CN102421569B (zh) 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手持式电动工具机
KR20110074976A (ko) 중공 샤프트 결합 장치
CN101104433B (zh) 自行车悬挂系统
WO2014055084A2 (en) Suspension bushing
CN105339251A (zh) 车辆
CN205186403U (zh) 两轮车及其车架、集成底架、底架主体
TWM454971U (zh) 分叉避震豎管
EP1957823A4 (en) TORSION SYSTEM FOR TORSION AXLE / SUSPENSION
JP6762857B2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3186029U (zh) 一种汽车横向稳定杆装置
JP4283853B2 (ja) リンク装置
CN211252544U (zh) 一种制动踏板组件及汽车
US9649902B2 (en) Link assembly for longitudinal arm vehicle suspension
JP4246735B2 (ja) リンク装置
TW201034895A (en) Handle shock absorbing device for handle type vehicle
US20140274423A1 (en)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torsion bar
CN2830139Y (zh) 一种改进的接头及支承销总成
CN103144727B (zh) 三轮摩托车的扭杆式减振装置
US8382158B2 (en) All terrain vehicle
CN219856709U (zh) 衬套结构及车辆
CN215552345U (zh) 一种后桥壳体的结构
CN203318064U (zh) 一种拖车连接器
CN201412439Y (zh) 汽车反作用杆橡胶接头总成
CN207207668U (zh) 一种汽车减震后端板簧复合衬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