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77345Y -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77345Y
CN201377345Y CN200920126786U CN200920126786U CN201377345Y CN 201377345 Y CN201377345 Y CN 201377345Y CN 200920126786 U CN200920126786 U CN 200920126786U CN 200920126786 U CN200920126786 U CN 200920126786U CN 201377345 Y CN201377345 Y CN 20137734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affle
baffle plate
gas
disengagemen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26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茂辉
王锐
韦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26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7734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7734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7734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汽缸盖罩和通气盖板,两者之间形成分离腔,分离腔两端有进出口;在分离腔中沿气流由进到出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三、第四挡板,并在挡板周围留有气流通过间隙;在分离腔中的第三、第四挡板之间还布置有第二挡板,在其周围留有气流通过间隙或不留间隙,在第二挡板上布置激流孔,激流孔的孔型在气流方向上为前大后小的结构。在通气盖板的内表面布置有连通的集油槽和回油槽,回油槽上布置回油孔。本油气分离装置可经过多层油气分离,特别是在第二挡板上布置有前大后小激流孔,使混合气在通过第二挡板后,速度增大,增强了混合气在第四挡板上的冲击效果,使油气分离效果更加。

Description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部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内燃机的缸壁,活塞与活塞环间存在间隙,而此间隙随着内燃机运行时间的增长逐渐变大。由于活塞环断口的存在,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缸内高温高压混合气体将由这些间隙泄漏进入曲轴箱。该混合气主要含燃油,水蒸气以及其他燃烧冷凝物。由于高温气体的进入,曲轴箱内的润滑机油将挥发混入混合气中。混合气若不处理直接排入大气中将引起大气污染。因此,内燃机上基本都设计有一套通路,将该混合气引入燃烧室内燃烧。如若不对该混合气进行油气分离处理,混入的机油也将被烧掉。这将导致发动机机油耗量过高,而国家有专门的法规限定内燃机机的油耗量。因此,在通路上设计一套油气分离系统,使机油能够收回到曲轴箱内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传统的油气分离装置采用撞击式分离。撞击式分离是在气缸盖罩中,通过铸造在气缸盖罩上的隔板形成“迷宫”一样的混合气通路。在气缸盖罩内部,有气缸盖罩壁面、通气盖板连接在一起,并形成的分离腔室。隔板铸造在分离腔里面,将整个分离腔分割开,并使气体通道成S形,增大了气体在分离腔中的接触面积。混合气在通路的运动过程中,油滴被隔板吸附沉积,达到油气分离效果。虽然利用撞击式分离结构简单,但是其油气分离效果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油气分离装置,以提高混合气在汽缸罩中的分离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汽缸盖罩和通气盖板,两者固定连接,之间形成分离腔,分离腔一端开有分离腔进口,另一端开分离腔出口。在分离腔中沿气流由进到出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并且在挡板周围留有气流通过间隙。其特征在于:
在分离腔中的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之间还布置有第二挡板,在其周围留有气流通过间隙或不留间隙,在第二挡板上还布置有激流孔,激流孔的孔型在气流方向上为前大后小的结构。第四挡板朝向第二挡板的一侧的表面呈锯齿状。
所述通气盖板上布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分离腔进口处。所述第三、第四挡板固定在汽缸盖罩上,第二挡板固定在通气盖板
在所述通气盖板的内表面布置有集油槽和回油槽,至少由两个回油槽组成的一组回油槽,第二挡板位于位于两个回油槽之间,回油槽上布置回油孔,所述的集油槽和回油槽连通。回油槽是向下呈一定角度的楔形结构,并且回油孔位于其最底部。集油槽纵横交错布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在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之间布置第二挡板,使混合气在流动方向上经过多层油气分离,特别是在第二挡板上布置有前大后小激流孔,使混合气在通过第二挡板后,速度增大,增强了混合气在第四挡板上的冲击效果,使油气分离效果更加。再进一步设置第一挡板、在第四挡板表面设置锯齿状,都可以增加油气分离效果,总之,相对普通的撞击式分离装置,采用该装置其油气分离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气分离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截面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B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油气分离装置包括通气盖板2和汽缸盖罩1,在通气盖板2上开有和汽缸盖1对应的安装孔5,两者之间可以通过螺钉10连接,两者之间形成分离腔。在汽缸盖罩1上沿气流由进到出的方向依次固定有第三挡板9和第四挡板12。通气盖板2上固定有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8,并布置有集油槽4、回油槽6和回油孔7。第二挡板8位于第三挡板9和第四挡板12之间,第二挡板8连接在通气盖板2上,其顶端以达到汽缸盖时,效果最佳。第二挡板8上在混合气流动方向上布置有前大后小的收缩状激流孔11,其可以是圆锥形或者圆台型,并且激流孔11在第二档板8上错开布置,以利于混和气通过和冲击第四档板12。第一挡板3布置在通气盖板2上的分离腔进口处,防止凸轮轴桃尖在运动过程中甩油进入分离腔。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三挡板9与气缸盖罩1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形成气体流动的通道,第四挡板12横向贯穿整个分离腔,纵向上与通气盖板2间留有间隙,形成气体流动的通道。第四挡板12正对混合气流来的方向即面对第二挡板8一面做成锯齿状,增大与混合气的接触面积
参见图2,集油槽4布置在通气盖板2中部,分为横向槽和竖向槽,横向槽贯通盖板大部分,竖向槽连通横向槽。回油槽6竖向布置在横向槽中间,横向槽出口接到回油槽6中。这样集油槽4在横向、竖向上集的油可以回到回油槽6中,达到回油效果。集油槽4为半圆槽,更有利于达到集油效果。至少由两个回油槽6组成的一组回油槽,第二挡板8位于位于两个回油槽之间,每个回油槽6上有一个回油孔7。回油槽6是向下呈一定角度的楔形结构,回油孔7位于其最底部。整个装置上可设多组回油槽,以达到最佳回油效果。
当发动机运行时,油气混合气经过第一挡板3后,再进入由第三挡板9组成的迷宫式分离腔,其流速已经较慢,此时在通道上设置第二挡板8,混和气由激流孔11流出,由于激流孔11是在混合气流动方向上的前大后小的收缩孔,气体流速经过收缩孔将增大,增大流速后的混和气冲击到第四挡板12上。经过分离后的机油经回油槽6上的回油孔7回到曲轴箱,而分离出来的气体则经过出气口流入进气歧管,进入燃烧室燃烧。

Claims (8)

1.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汽缸盖罩(1)和通气盖板(2),两者固定连接,之间形成分离腔,分离腔一端开有分离腔进口,另一端开分离腔出口;在分离腔中沿气流由进到出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挡板(9)和第四挡板(12),并且在挡板周围留有气流通过间隙;其特征在于:
在分离腔中的第三挡板(9)和第四挡板(12)之间还布置有第二挡板(8),在其周围留有气流通过间隙或不留间隙,在第二挡板(8)上布置有激流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盖板(2)上布置有第一挡板(3),第一挡板(3)位于所述分离腔进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气盖板(2)的内表面布置有集油槽(4)和回油槽(6),至少由两个回油槽(6)组成的一组回油槽,第二挡板(8)位于位于两个回油槽(6)之间,回油槽(6)上布置回油孔(7);所述的集油槽(4)和回油槽(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流孔(11)的孔型在气流方向上为前大后小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挡板(12)朝向第二挡板(8)的一侧的表面呈锯齿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槽(6)是向下呈楔形结构,并且回油孔(7)位于其最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4)纵横交错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第四挡板(9、12)固定在汽缸盖罩(1)上,第二挡板(8)固定在通气盖板(2)上。
CN200920126786U 2009-03-26 2009-03-26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7734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26786U CN201377345Y (zh) 2009-03-26 2009-03-26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26786U CN201377345Y (zh) 2009-03-26 2009-03-26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77345Y true CN201377345Y (zh) 2010-01-06

Family

ID=41517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267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77345Y (zh) 2009-03-26 2009-03-26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7734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5361A (zh) * 2016-10-19 2018-04-2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油雾分离器
WO2024021795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动力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5361A (zh) * 2016-10-19 2018-04-2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油雾分离器
WO2024021795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动力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5390A (zh)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US8408190B2 (en) Air-oil separator for extracting oil from engine blowby gas
CN202023610U (zh) 重型柴油发动机离心式油气分离器
CN103696826B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
WO2008104892A3 (en)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cylinder head used for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cluding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and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method
CN101270683A (zh) 一种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分离结构
CN101363345A (zh) 发动机气门室罩盖内迷宫式油汽分离结构
CN203655384U (zh)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油气分离结构
CN101749081A (zh) 一种发动机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
CN201377345Y (zh)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
CN103422941B (zh)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CN104500174A (zh) 油气分离器
CN203655383U (zh)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结构
CN102518526A (zh) 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的气缸头盖
CN205805749U (zh) 用于油气分离的气缸盖罩总成
CN101943078A (zh) 一种内燃机的气缸盖
CN203879578U (zh) 一种油气分离结构以及缸盖护罩组件
CN106089485B (zh) 发动机气缸盖罩总成
CN102425475A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CN20188409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
CN209308849U (zh) 一种气门室罩盖
CN204357530U (zh) 油气分离器
CN100560951C (zh) 一种内燃机的通气装置
CN201103442Y (zh) 一种内燃机的通气装置
JP5605308B2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