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67098Y - 一种运输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输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67098Y
CN201367098Y CNU2009201056545U CN200920105654U CN201367098Y CN 201367098 Y CN201367098 Y CN 201367098Y CN U2009201056545 U CNU2009201056545 U CN U2009201056545U CN 200920105654 U CN200920105654 U CN 200920105654U CN 201367098 Y CN201367098 Y CN 20136709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fittings
stern
drift angle
standar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1056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雄
陆新林
陈旭日
陈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9201056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6709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6709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6709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平台,该运输平台应用于集装箱运输船船尾舱位上以运输超宽集装箱,其至少包括:一框架,具有一框架宽度;至少一标准固定角件组,设于该框架的底面上,该至少一标准固定角件组与位于该船尾舱位内的至少一角件底座组对应配合,其中对应配合的标准固定角件组和角件底座组的尺寸均与一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相对应,该框架宽度也与该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宽度对应;多个顶角件,设于该框架的顶面上,该多个顶角件在该框架宽度方向上呈多排布置,且至少其中一排顶角件可与相邻船尾舱位上的另一运输平台的一排顶角件构成一超宽堆码角件组,与该超宽集装箱的底角件相配合。

Description

一种运输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集装箱运输船的船尾舱位来运输特殊宽度尺寸集装箱的运输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采用集装箱运输船来运输集装箱时,如图1所示,在集装箱运输船船尾的甲板1上一般都设有前后布置的绑扎桥2,而在该两绑扎桥2之间通常安装有船舶系泊用的绞缆机(图中未示),所以在船尾从甲板1往上一般需要留出一定高度的空间8,其上才能堆放集装箱。因此,一般是在船尾上设置高出甲板1一定高度的高台3,以便将铰缆机安装于其间的空间8内。并且,在该高台3上利用角件底座4、5限定出一个个船尾舱位,每一船尾舱位内具有至少一组角件底座组,该角件底座组由多个角件底座4或5组成,并具有对应于一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的第一标准长度和第一标准宽度。具体地说,左右两侧的四个角件底座4可以限定出一个可以堆放符合ISO标准的40’标准集装箱的舱位,而四个角件底座5则可以限定出一个可以堆放符合ISO标准的45’标准集装箱的舱位。
但是,由于上述角件底座4、5是与40’/45’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对应,因此无法运输除40’/45’以外的其他集装箱,尤其是具有特殊宽度尺寸的集装箱,特别是超宽且长度不小于40’的非ISO特种集装箱及设备的运输,从而导致运输船在充分配载的情况下,船尾舱位的利用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运输平台,从而可以充分利用船尾舱位运输集装箱,尤其是运输特殊宽度尺寸的集装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平台,其特点在于,该运输平台应用于集装箱运输船船尾舱位上以运输超宽集装箱,其至少包括:一框架,具有一框架宽度;至少一标准固定角件组,设于该框架的底面上,该至少一标准固定角件组与位于该船尾舱位内的至少一角件底座组对应配合,其中对应配合的标准固定角件组和角件底座组的尺寸均与一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相对应,该框架宽度也与该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宽度对应;多个顶角件,设于该框架的顶面上,该多个顶角件在该框架宽度方向上呈多排布置,且至少其中一排顶角件可与相邻船尾舱位上的另一运输平台的一排顶角件构成一超宽堆码角件组,与该超宽集装箱的底角件相配合。
优选地,该多排顶角件的其中两排顶角件可构成至少一标准堆码角件组,与该ISO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相配合。
优选地,该多排顶角件的其中一排顶角件可与相邻船尾舱位上的另一运输平台的一排顶角件构成至少一标准堆码角件组。
优选地,该船尾舱位内具有第一角件底座组,其尺寸与第一ISO标准集装箱对应,并由四个第一角件底座构成,且该四个第一角件底座两两分别分布于该船尾舱位的前端和后端;该框架至少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且该第一横梁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前端的第一角件底座上,该第二横梁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后端的第一角件底座上,且该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顶面设置有所述顶角件,底面设置有第一标准固定角件组,与所述第一角件底座组对应配合。
优选地,该船尾舱位内还具有第二角件底座组,其尺寸与第二ISO标准集装箱对应,并由四个第二角件底座构成,且该四个第二角件底座两两分别分布于该船尾舱位的前端和后端;该框架还包括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且该第三横梁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前端的第二角件底座上,该第四横梁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后端的第二角件底座上,且该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的顶面设置有所述顶角件,底面设置有第二标准固定角件组,与所述第二角件底座组对应配合。
优选地,该船尾舱位内具有第一角件底座组,其尺寸与第一ISO标准集装箱对应,并由四个第一角件底座构成,且该四个第一角件底座两两分别分布于该船尾舱位的前端和后端;该框架至少包括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且该第一矩形框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前端的第一角件底座上,该第二矩形框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后端的第一角件底座上,且该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的顶面设置有所述顶角件,底面设置有第一标准固定角件组,与所述第一角件底座组对应配合。
优选地,该船尾舱位内还具有第二角件底座组,其尺寸与第二ISO标准集装箱对应,并由四个第二角件底座构成,且该四个第二角件底座两两分别分布于该船尾舱位的前端和后端;该框架还包括第三矩形框和第四矩形框,且该第三矩形框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前端的第二角件底座上,该第四矩形框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后端的第二角件底座上,且该第三矩形框和第四矩形框的顶面设置有所述顶角件,底面设置有第二标准固定角件组,与所述第二角件底座组对应配合。
优选地,该框架还包括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底面上,或设置于所述第一矩形框、第二矩形框、第三矩形框、第四矩形框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底面上。
优选地,位于该船尾舱位前端的该第一矩形框和第三矩形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梁连接;位于该船尾舱位后端的该第二矩形框和第四矩形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梁连接构。
优选地,该多排顶角件中包括:两排外侧顶角件,分别布置在该框架两相对外侧上;以及至少一排中间顶角件,位于该两排外侧顶角件之间。
优选地,其中一排中间顶角件与相邻的另一运输平台上的一排外侧顶角件/中间顶角件形成所述超宽堆码角件组。
优选地,该两排外侧顶角件构成一可与该第一ISO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相配合的第一标准堆码角件组。
优选地,该两排外侧顶角件还构成一可与该第二ISO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相配合的第二标准堆码角件组。
优选地,该第一角件底座组的尺寸与40’/45’的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相对应。
优选地,该第一角件底座组的尺寸与40’的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相对应;该第二角件底座组的尺寸与45’的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相对应。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可以将超宽集装箱堆叠在运输平台上。根据超宽集装箱箱体的宽度尺寸,通过对运输平台上中间顶角件的位置调整,可以使40’、45’、48’、43’超宽集装箱紧凑的堆放在运输平台上。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还可以放置ISO标准箱,在标准箱上再堆叠40’、45’、48’、43’、53’超宽集装箱。还可以在ISO标准箱上再放另一平台,再堆叠各种长度的超宽集装箱,如30’、7450mm、7820mm、30’+10’联箱、7450+7450联箱、7820+7820联箱等各种长度的超宽集装箱,从而解决各种长度的(含超宽)集装箱的运输。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上层空间,多层叠箱,提高船尾舱位的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并可解决超宽且长度不小于40’的非ISO特种集装箱及设备存在的运输(特别是ISO海运)困难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运输船船尾舱位纵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堆叠40’超宽集装箱的侧部示意图;
图3为从图2中I方向看的端部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的前端框的侧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的前端框的端视图,其中沿框架的宽度方向在该框架的顶面上设有多排顶角件,包括两排外侧顶角件及数排中间顶角件,并且在框架的底面上设有与角件底座配合的标准固定角件组;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堆叠45’超宽集装箱的侧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堆叠48’超宽集装箱的侧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堆叠43’超宽集装箱的侧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上堆叠ISO标准集装箱,并在标准集装箱上再堆叠超宽集装箱的端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上堆叠ISO标准集装箱,并在标准集装箱上再堆叠40’/45’/48’/43’/53’超宽集装箱的侧部示意图;以及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上堆叠ISO标准集装箱,并在标准集装箱上再堆叠另一平台,其上放置30’/7450mm/7820mm长超宽集装箱的侧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上堆叠ISO标准集装箱,并在标准集装箱上再堆叠另一平台,其上放置30’+10’/7450mm+7450mm/7820mm+7820mm长超宽联箱的侧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主要应用于集装箱运输船船尾舱位上以运输超宽集装箱。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该船尾舱位上可以具有一组40’位角件底座组,由四个角件底座4组成,两两分布于该船尾舱位的前端A和后端B,且该40’位角件底座组的尺寸与一40’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相对应。当然,根据实际运输需要,该船尾舱位上还可以具有一组由四个角件底座5组成的45’位角件底座组,其尺寸与45’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相对应。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方便说明,以该船尾舱位上同时设置40’位和45’位两组角件底座组进行说明,但可以理解的是,这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即实际上可以根据需要仅设置40’位角件底座组或仅设置45’位角件底座组。
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至少包括有一框架、至少一设置在框架底面上的标准固定角件组、以及设置在框架顶面上的多个顶角件,其中该多个顶角件在框架宽度方向上呈多排布置,其中一排顶角件可与位于相邻船尾舱位上的另一运输平台上的一排顶角件构成一超宽堆码角件组,与一超宽集装箱的底角件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多排顶角件中的两排顶角件还可进一步构成至少一标准堆码角件组,与至少一ISO标准集装箱的尺寸相对应,以堆叠该至少一ISO标准集装箱。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标准堆码角件组由该多排顶角件中的一排顶角件与相邻舱位的另一运输平台上的一排顶角件构成。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100的框架主要包括分别放置在船尾舱位前端A和后端B上的角件底座4(5)上的前端框100A和后端框100B。结合图4A所示,前端框100A是由两个矩形框101和103通过连接梁105连接而成,后端框100B是由两个矩形框102、104通过连接梁106连接而成。结合图4B所示,矩形框103由两个竖梁1031、1032和两个横梁1033、1034连接而成,其他矩形框结构类似。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当船尾舱位上仅设置有40′位角件底座4时,该运输平台100的框架可以仅包括矩形框101和102。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当船尾舱位上仅设置有45′位角件底座5时,该运输平台100的框架可以仅包括矩形框103和104,这些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前端框100A、后端框100B的底面上设置有标准固定角件,并且,如图2所示,其中的标准固定角件211、221构成了40’位标准固定角件组,可与船尾舱位上的40’位角件底座4通过船上的半自动旋锁51配合连接;而标准固定角件231、241构成了45’位标准固定角件组,可与船尾舱位上的45’位角件底座5通过船上的半自动旋锁51配合连接。
在前端框100A、后端框100B的顶面上则设置有多个顶角件311、321、331、341,这些顶角件在框架的宽度方向上成排布置,如图4B中,这些顶角件被布置成P1~P4四排,而P1排和P2排分别位于框架的外侧,构成外侧顶角件,而P3、P4排位于P1、P2排之间,构成中间顶角件。并且,该多排顶角件中的一排顶角件可以与相邻舱位上的另一运输平台上的一排顶角件构成所述的超宽堆码角件组,用以运输超宽集装箱。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构成该框架的矩形框101~104也可以为横梁所代替,即该框架可以由分别对应放置在前端A和后端B上的角件底座4上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构成,或由分别对应放置在前端A和后端B上的角件底座5上的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构成,或由分别对应放置在前端A和后端B上的角件底座4、5上的第一横梁、第三横梁和第二横梁、第四横梁构成。并且,在该第一~第四横梁的顶面设有所述顶角件,底面设有所述标准固定角件组,例如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底面上形成40’位标准固定角件组,在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的底面上形成45’位标准固定角件组。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船尾甲板1被分为多个区域,例如分为区域A1、A2、……,每一区域内包括多个船尾舱位,且区域内相邻两个船尾舱位之间具有较小间距,两个区域之间的两个相邻船尾舱位之间具有较大间距。由于每个船尾舱位的宽度为一标准宽度(即为该舱位内宽度方向上两个标准固定角件4(5)之间的距离,该标准宽度与该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宽度相对应),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设计使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具有一预定宽度,使之与该标准宽度对应,如此即可利用多个运输平台的组合使用来运输多个超宽集装箱。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在第一个船尾舱位上的运输平台100a上的顶角件323a所对应的一排中间顶角件,与相邻的第二个船尾舱位上的运输平台100b上的顶角件311b所对应的一排外侧顶角件,构成了运输超宽集装箱61a的超宽堆码角件组,即顶角件323a、311b与超宽集装箱61a的底角件621a、622a通过旋锁固定;利用设置在第二个船尾舱位上的运输平台100b上的顶角件323b所对应的一排中间顶角件,与相邻的第三个船尾舱位上的运输平台100c上的顶角件323c所对应的一排中间顶角件,构成了运输超宽集装箱61b的超宽堆码角件组,即顶角件323b、323c与超宽集装箱61b的底角件621b、622b通过旋锁固定;而利用设置在第三个船尾舱位上的运输平台100c上的顶角件324c所对应的一排中间顶角件,与相邻的第四个船尾舱位上的运输平台100d上的一排中间顶角件,构成了运输超宽集装箱61c的超宽堆码角件组,即顶角件324c与超宽集装箱61c的底角件621c通过旋锁固定。依次类推,利用运输平台100a~100h上的顶角件构成的超宽堆码角件组,可以用来运输、超宽集装箱61a~61g。
如图4A、4B所示,为了进一步加强框架的整体强度,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矩形框101~104上选择性地设置加强结构108,在图中,该加强结构108设置在矩形框103的底面上。
如图4A、4B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P1、P2两排外侧顶角件还可以构成至少一标准堆码角件组,可以用于堆码一ISO标准集装箱。结合图2所示,位于矩形框101、103上的两排外侧顶角件(如图4B中的P1、P2排)构成了一40′位标准堆码角件组,可用于堆码一40’ISO标准集装箱;而位于矩形框103、104上的两排外侧顶角件(如图4B中的P1、P2排)则构成了一45′位标准堆码角件组,可用于堆码一45’ISO标准集装箱。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构成该标准堆码角件组的顶角件并不局限于P1、P2排上的顶角件,其也可以由一运输平台上的一排顶角件和与该运输平台相邻的另一运输平台上的一排顶角件构成,这些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图2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应用实施例,其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100来运输40’超宽集装箱61。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100也可以用于运输其他超宽集装箱。
如图5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应用实施例,其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100来运输45’超宽集装箱62。在第二应用实施例中,该运输平台100的标准固定角件211、231与船尾舱位上的角件底座4、5通过半自动旋锁53锁定,而顶角件311、331分别通过半自动旋锁53与该45’超宽集装箱62的底角件621、622锁定。
如图6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应用实施例,其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100来运输48’超宽集装箱63。在第三应用实施例中,该运输平台100的标准固定角件211、231与船尾舱位上的角件底座4、5通过半自动旋锁54锁定,而顶角件311通过半自动旋锁54与该48’超宽集装箱63的40’位底角件632锁定,而其48’位底角件631则悬空。
如图7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应用实施例,其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100来运输43’超宽集装箱64。在第四应用实施例中,该运输平台100的标准固定角件211、231与船尾舱位上的角件底座4、5通过半自动旋锁55锁定,而顶角件311通过半自动旋锁55与该43’超宽集装箱64的40’位底角件642锁定,而其43’位底角件641则悬空。
如图8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应用实施例,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100上堆叠ISO标准集装箱65,然后再在ISO标准集装箱65上堆叠超宽集装箱66的端部结构。在第五应用实施例中,该运输平台100a~100d的标准固定角件与船尾舱位上的角件底座4(5)锁定,而运输平台100a上的一排中间顶角件311a与相邻的运输平台100b上的一排外侧顶角件311b构成了堆叠ISO标准集装箱65a的标准堆码角件组,运输平台100b上的一排中间顶角件313b与相邻的运输平台100c上的一排中间顶角件313c构成了堆叠ISO标准集装箱65b的标准堆码角件组;运输平台100c上的一排中间顶角件314c与相邻的运输平台100d上的一排中间顶角件313d构成了堆叠ISO标准集装箱65c的标准堆码角件组;依次类推,通过相邻两个运输平台上的顶角件构成的标准堆码角件组可以堆叠ISO标准集装箱65。然后,可以直接在该ISO标准集装箱65上堆叠超宽集装箱66。
如图9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应用实施例,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100上堆叠ISO标准集装箱65,然后再在ISO标准集装箱65上堆叠40’/45’/48’/43’/53’超宽集装箱67的侧部结构。在第六应用实施例中,该ISO标准集装箱如为40’标准集装箱,其底角件651与运输平台的40′位顶角件311通过半自动旋锁锁定,而其顶角件653通过半/全自动旋锁与该超宽集装箱67的40’位底角件672配合锁定。
如图10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应用实施例,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100上堆叠ISO标准集装箱65,然后再在ISO标准集装箱65上通过另一平台堆叠各种长度的超宽集装箱68的侧部结构。在第七应用实施例中,该ISO标准集装箱如为40’标准集装箱,其底角件651与运输平台100的40′位顶角件311通过半自动旋锁锁定,而其顶角件653与另一平台200底面的40’位底角件201配合锁定,而该平台200顶面的顶角件202与该超宽集装箱68的底角件681配合锁定。该超宽集装箱68如可为30’/7450mm/7820mm长的超宽集装箱。
如图11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应用实施例,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运输平台100上堆叠ISO标准集装箱65,并在标准集装箱65上再堆叠另一平台300,其上放置一超宽联箱700的侧部结构。在第八应用实施例中,该ISO标准集装箱如为40’标准集装箱,其底角件651与运输平台100的40′位顶角件311通过半自动旋锁锁定,而其顶角件653与另一平台300底面的40’位底角件301配合锁定,而该平台300顶面的顶角件302与一超宽联箱70的底角件711配合锁定。该超宽联箱70如可为30’+10’/7450mm+7450mm/7820mm+7820mm长的联箱。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型,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运输平台应用于集装箱运输船船尾舱位上以运输超宽集装箱,其至少包括:
一框架,具有一框架宽度;
至少一标准固定角件组,设于该框架的底面上,该至少一标准固定角件组与位于该船尾舱位内的至少一角件底座组对应配合,其中对应配合的标准固定角件组和角件底座组的尺寸均与一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相对应,该框架宽度也与该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宽度对应;
多个顶角件,设于该框架的顶面上,该多个顶角件在该框架宽度方向上呈多排布置,且至少其中一排顶角件可与相邻船尾舱位上的另一运输平台的一排顶角件构成一超宽堆码角件组,与该超宽集装箱的底角件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多排顶角件的其中两排顶角件可构成至少一标准堆码角件组,与该ISO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多排顶角件的其中一排顶角件可与相邻船尾舱位上的另一运输平台的一排顶角件构成至少一标准堆码角件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船尾舱位内具有第一角件底座组,其尺寸与第一ISO标准集装箱对应,并由四个第一角件底座构成,且该四个第一角件底座两两分别分布于该船尾舱位的前端和后端;该框架至少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且该第一横梁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前端的第一角件底座上,该第二横梁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后端的第一角件底座上,且该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顶面设置有所述顶角件,底面设置有第一标准固定角件组,与所述第一角件底座组对应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船尾舱位内还具有第二角件底座组,其尺寸与第二ISO标准集装箱对应,并由四个第二角件底座构成,且该四个第二角件底座两两分别分布于该船尾舱位的前端和后端;该框架还包括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且该第三横梁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前端的第二角件底座上,该第四横梁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后端的第二角件底座上,且该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的顶面设置有所述顶角件,底面设置有第二标准固定角件组,与所述第二角件底座组对应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船尾舱位内具有第一角件底座组,其尺寸与第一ISO标准集装箱对应,并由四个第一角件底座构成,且该四个第一角件底座两两分别分布于该船尾舱位的前端和后端;该框架至少包括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且该第一矩形框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前端的第一角件底座上,该第二矩形框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后端的第一角件底座上,且该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的顶面设置有所述顶角件,底面设置有第一标准固定角件组,与所述第一角件底座组对应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船尾舱位内还具有第二角件底座组,其尺寸与第二ISO标准集装箱对应,并由四个第二角件底座构成,且该四个第二角件底座两两分别分布于该船尾舱位的前端和后端;该框架还包括第三矩形框和第四矩形框,且该第三矩形框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前端的第二角件底座上,该第四矩形框对应放置在该船尾舱位后端的第二角件底座上,且该第三矩形框和第四矩形框的顶面设置有所述顶角件,底面设置有第二标准固定角件组,与所述第二角件底座组对应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框架还包括加强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底面上,或设置于所述第一矩形框、第二矩形框、第三矩形框、第四矩形框的至少其中一个的底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该船尾舱位前端的该第一矩形框和第三矩形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梁连接;位于该船尾舱位后端的该第二矩形框和第四矩形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梁连接构。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多排顶角件中包括:
两排外侧顶角件,分别布置在该框架两相对外侧上;以及
至少一排中间顶角件,位于该两排外侧顶角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排中间顶角件与相邻的另一运输平台上的一排外侧顶角件/中间顶角件形成所述超宽堆码角件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两排外侧顶角件构成一可与该第一ISO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相配合的第一标准堆码角件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两排外侧顶角件还构成一可与该第二ISO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相配合的第二标准堆码角件组。
14、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角件底座组的尺寸与40’/45’的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相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角件底座组的尺寸与40’的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相对应;该第二角件底座组的尺寸与45’的ISO标准集装箱的标准尺寸相对应。
CNU2009201056545U 2009-02-05 2009-02-05 一种运输平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6709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1056545U CN201367098Y (zh) 2009-02-05 2009-02-05 一种运输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1056545U CN201367098Y (zh) 2009-02-05 2009-02-05 一种运输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67098Y true CN201367098Y (zh) 2009-12-23

Family

ID=41485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10565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67098Y (zh) 2009-02-05 2009-02-05 一种运输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6709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7701A (zh) * 2015-12-15 2018-08-03 科尼起重机全球公司 用于集装箱的运输车辆
CN112722163A (zh) * 2020-07-23 2021-04-30 吴涛 提高集装箱船舱位利用率的方法、集装箱船用紧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7701A (zh) * 2015-12-15 2018-08-03 科尼起重机全球公司 用于集装箱的运输车辆
US10611289B2 (en) 2015-12-15 2020-04-07 Konecranes Global Corporation Transport vehicle for containers
CN108367701B (zh) * 2015-12-15 2020-07-28 科尼起重机全球公司 用于集装箱的运输车辆
CN112722163A (zh) * 2020-07-23 2021-04-30 吴涛 提高集装箱船舱位利用率的方法、集装箱船用紧固装置
CN112722163B (zh) * 2020-07-23 2022-02-11 吴涛 提高集装箱船舱位利用率的方法、集装箱船用紧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8712B (zh) 运输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US10301107B2 (en) Stacked collapsible container
US20050232750A1 (en) Method for loading of container used to ship semi-trailer chassis
CN101559824B (zh) 运输平台、运输单元及堆码大型货物的方法
CN203255547U (zh) 运输容器和运输容器堆
US9308922B2 (en) Cambered frame system for intermodal rail cars
CN101792011A (zh) 一种运输平台
US20110236152A1 (en) Transportation platform and the combination thereof
CN100482551C (zh) 运输平台及运输单元
CN201367098Y (zh) 一种运输平台
CN112055783A (zh) 用于稳定堆叠风力涡轮机叶片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46486A (zh) 一种运输平台
WO2016192591A1 (zh) 堆码大型货物的方法、运输框架以及具有其的运输单元
CN100473564C (zh) 一种半挂车底盘运输架及装载方法
CN201325577Y (zh) 一种运输平台
CN201901368U (zh) 一种用于运输短型集装箱的运输平台组件
CN201309575Y (zh) 一种用于超宽集装箱的运输架及组件
CN108502384A (zh) 一种可拆卸运输的交换箱以及装箱方法
CN101108689A (zh) 一种超宽集装箱及其与标准箱在集装箱船上的堆码方法
CN201224484Y (zh) 用于运输超宽集装箱的运输架
CN201484824U (zh) 用于超大货物的运输装置
CN101391647B (zh) 一种非iso标准尺寸集装箱的组合式运输方法
CN201538421U (zh) 一种用于运输超宽集装箱的复合运输架
CN201102577Y (zh) 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堆码装置
CN103241478A (zh) 一种集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