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58145Y - 起重机及其缓冲杆支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及其缓冲杆支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58145Y
CN201358145Y CNU2009200067472U CN200920006747U CN201358145Y CN 201358145 Y CN201358145 Y CN 201358145Y CN U2009200067472 U CNU2009200067472 U CN U2009200067472U CN 200920006747 U CN200920006747 U CN 200920006747U CN 201358145 Y CN201358145 Y CN 20135814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shock strut
rack body
arm
attached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0067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波
孙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9200067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5814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5814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5814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缓冲杆支架装置,设置于缓冲杆与吊臂之间,以便于支撑缓冲杆,该装置包括支架本体和连接附座,支架本体通过连接附座与吊臂铰接。优选地,支架本体上具有第一安装孔,连接附座上具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当支架本体处于工作位置时,限位插销插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当支架本体处于非工作位置时,限位插销插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中,以保证支架本体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具有前述缓冲杆支架装置的起重机。运输作业时,支架本体可绕该铰点向车体后方倾倒,无需占用缓冲杆下方的空间,从而缓冲杆能够实现完全倾倒设置,可满足运输过程中对于整机外形尺寸的要求。

Description

起重机及其缓冲杆支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起重机及其缓冲杆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履带式起重机在各种施工过程中,当遇到突然卸载等情况时,将产生使吊臂后倾的力,从而造成吊臂超过最小工作幅度,发生吊臂后倾的事故。为此,在我国《起重机械安全规程》中明确规定,流动式起重机和动臂式塔式起重机上应安装防后倾装置(液压变幅除外)。
现有履带式起重机大多设置有缓冲杆,该缓冲杆的一端与吊臂相连、另一端与上车转台相连,并与吊臂成一定夹角支撑吊臂,以防止发生吊臂后倾的事故;同时,为防止缓冲杆受力弯曲,在缓冲杆中部与吊臂底节之间设置有缓冲杆支架,该缓冲杆支架的一端与吊臂底节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缓冲杆固定连接,以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众所周知,履带起重机是不能在公路上行驶,必须拆卸运输,并且其外形尺寸需要满足不能超宽越高的运输要求。但是,现有履带式起重机的缓冲杆固定设置在缓冲杆的下方,使得缓冲杆无法倾倒设置;即使缓冲杆支架缩回至最短状态时,缓冲杆也无法完全倾倒设置,也就是说,缓冲杆的后侧端部仍然处于较高位置,在运输时会占用很大一部分空间。特别地,随着履带式起重机的大型化方向发展,其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后倾力随之增大,缓冲杆及缓冲杆支架也相应地加粗加长,因此,受缓冲杆支架的限制使得缓冲杆无法完全倾倒设置的问题更加突出。
有鉴于此,亟待研制开发出一种缓冲杆支架装置,有效解决缓冲杆无法倾倒设置的问题,以满足转场运输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杆支架装置,以有效解决缓冲杆无法倾倒设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缓冲杆支架装置的起重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杆支架装置,设置于缓冲杆与吊臂之间,以便于支撑缓冲杆,该装置包括支架本体和连接附座,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连接附座与吊臂相连接;所述支架本体与连接附座之间铰接。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部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本体和连接附座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为限位插销,所述支架本体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附座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限位插销插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
优选地,所述连接附座上具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处于非工作位置时,所述限位插销插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杆支架装置适用于采用柔性钢丝绳牵引吊臂进行变幅的起重机,特别适用于履带式起重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吊臂、设置在吊臂与上车转台之间的缓冲杆以及设置在缓冲杆与吊臂之间的缓冲杆支架装置,所述缓冲杆与吊臂之间铰接;所述缓冲杆支架装置包括支架本体和连接附座,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连接附座与吊臂相连接,所述支架本体与连接附座之间铰接。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部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本体和连接附座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为限位插销,所述支架本体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附座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限位插销插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
优选地,所述连接附座上具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处于非工作位置时,所述限位插销插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中。
优选地,所述缓冲杆与吊臂之间具有固定部件,以便于固定所述缓冲杆倾倒设置后所述缓冲杆与吊臂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为固定插销,所述缓冲杆上具有第四安装孔,所述吊臂上具有第五安装孔;所述缓冲杆倾倒设置时,所述固定插销插装在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中。
在正常吊运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杆支架装置设置于缓冲杆与吊臂之间,即支架本体处于工作位置,用于支撑缓冲杆与吊臂成一定夹角,起到防止发生吊臂后倾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本体与连接附座之间铰接,也就是说,支架本体可绕两者之间的铰点在吊臂的变幅平面内转动;这样,在运输或者存放等非吊运工作状态,支架本体可绕该铰点向车体后方倾倒,并大致呈与吊臂平行的状态,即支架本体处于非工作位置,无需占用缓冲杆下方的空间,确保缓冲杆无障碍地下放。理论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缓冲杆支架装置使得缓冲杆能够实现完全倾倒设置,可满足运输过程中对于整机外形尺寸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杆支架装置的优选方案中,增设有限位部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本体和连接附座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起重机缓冲杆支架装置的又一优选方案中,所述限位部件为限位插销,所述支架本体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附座上具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当所述支架本体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限位插销插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保证支架本体处于工作位置时吊运作业的安全性;当所述支架本体处于非工作位置时,所述限位插销插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中,使得支架本体在运输等非工作位置时具有稳定的状态。本优选方案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可靠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起重机的优选方案中,在所述缓冲杆与吊臂之间增设有固定部件,当所述缓冲杆倾倒设置后,利用固定部件约束所述缓冲杆与吊臂之间的相对位置,确保两者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运动,进而提高运输过程的安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履带式起重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缓冲杆支架装置处于工作位置时与缓冲杆和吊臂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2的I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缓冲杆支架装置处于非工作位置时与缓冲杆和吊臂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5是图4的II部放大图;
图6是所述支架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图6中:
缓冲杆10、固定插销11、第四安装孔12、缓冲杆支架装置20、支架本体21、第一安装孔211、连接附座22、第二安装孔221、第三安装孔222、限位插销23、吊臂30、第五安装孔3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缓冲杆支架装置,其设置于缓冲杆与吊臂之间,以便于支撑缓冲杆,该装置包括支架本体和连接附座,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连接附座与吊臂相连接;其设计要点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与连接附座之间铰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杆支架装置适用于采用柔性钢丝绳牵引吊臂进行变幅的起重机。
下面以履带式起重机为例,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涉及上、下等方位词,是以吊运工作状态下各部件所处位置关系的角度来定义的,应当理解本文中所采用方位词不应当局限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重机包括底盘、转台、动力系统、卷扬系统及吊臂装置等主要功能部件,与现有履带式起重机相比,前述功能部件不是本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本文中不再赘述。
参见图1,该图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履带式起重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履带式起重机还包括缓冲杆10和缓冲杆支架装置20。
如图所示,缓冲杆10设置在吊臂30与上车转台之间,该缓冲杆10的下端部与上车转台相铰接于铰点B,且其上端部与吊臂30的吊臂底节上部相铰接。当遇到突然卸载等情况时,将产生使吊臂后倾的力,缓冲杆10作用于吊臂30上的支撑力可平衡部分前述后倾力,从而有效避免发生吊臂后倾的事故发生。
缓冲杆支架装置20设置在缓冲杆10与吊臂30之间,三者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以防止缓冲杆受力弯曲。可以理解的是,该结构在吊运工作状态的受力分析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为清楚的示出其具体结构及连接关系,请一并参见图2和图3,其中,图2示出了所述缓冲杆支架装置20处于工作位置时与缓冲杆10和吊臂30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3是图2的I部放大图。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缓冲杆支架装置20包括支架本体21和连接附座22,连接附座22固定设置在吊臂30上,支架本体21通过连接附座22与吊臂30相铰接。图2中所示支架本体21处于工作位置,此时,支撑缓冲杆10与吊臂30之间成一定夹角,以起到防止发生吊臂后倾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支架本体21可绕其与连接附座22之间的铰点A在吊臂的变幅平面内转动。参见图4和图5,图4示出了缓冲杆支架装置处于非工作位置时与缓冲杆和吊臂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5是图4的II部放大图。
支架本体21可绕该铰点A向车体后方倾倒,结合图4和图5所示,支架本体21处于非工作位置,并大致与吊臂相平行,无需占用缓冲杆11下方的空间。理论上,缓冲杆10可绕铰点B转动至完全倾倒设置,从而可降低整机高度,满足运输过程中对于整机外形尺寸的要求。
应当理解,除吊运作业时支架本体21所处的工作位置外,本方案中所述支架本体21具有若干个非工作位置,本文中所述支架本体21的非工作位置特别指代其与吊臂大致相平行的状态。
对于缓冲杆支架装置20来说,装配时通常先将支架本体21与固定在吊臂30上的铰接附座22铰接,然后再将支架本体21与缓冲杆10连接;由于支架本体21与铰接附座22之间铰接,其与缓冲杆10连接之前无法保持工作姿态,因此,整个装配过程需要多个作业人员配合完成。另外,在运输状态时,支架本体21受外力作用也不能处于稳定的非工作位置。
为提高缓冲杆支架装置20与吊臂30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稳定性,本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杆支架装置20还设置有限位部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本体21和连接附座22之间的相对位置。
如图6所示,支架本体21上具有第一安装孔211;如图3和图5所示,连接附座22上具有第二安装孔221和第三安装孔222;限位部件为限位插销23,该限位插销23的外径尺寸与第一安装孔211、第二安装孔221和第三安装孔222相适配。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本体21处于工作位置时,即正常吊运工作状态,支架本体21上的第一安装孔211的轴心线与连接附座22上第二安装孔221的轴心线重合,限位插销23插装在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21中,从而限制了支架本体21在吊臂变幅平面内绕铰点A转动,进而提高其可操作性。在装配及维护过程中,无需多个作业人员配合操作,可降低制造维护的成本。
需要转换至运输等非吊运工作状态时,先将限位插销23从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21中取出;再转动支架本体21至非工作位置,如图4所示,此时支架本体21上的第一安装孔211的轴心线与连接附座22上的第三安装孔221的轴心线重合;最后再将限位插销23插装在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三安装孔221中。
应当理解,前述三个安装孔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只要满足三个安装孔均设置以铰点A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的要求,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4和图5所示,支架本体21向车体后方倾倒设置后,缓冲杆10即可实现倾倒设置。同样,在运输过程中,缓冲杆10受外力的作用也不能处于稳定的非工作位置。
为此,在缓冲杆10与吊臂30之间上设置有固定部件,当缓冲杆10倾倒设置后,该固定部件用于固定缓冲杆10与吊臂30之间的相对位置。
如图2和图4所示,该固定部件采用固定插销11。缓冲杆10上具有第四安装孔12,该第四安装孔12优选设置在缓冲杆10下方的附座上;吊臂30上具有第五安装孔31,该第五安装孔31优选设置在吊臂30上方的附座上;缓冲杆10倾倒设置时,第四安装孔12的轴心线与第五安装孔31的轴心线重合,固定插销11插装在第四安装孔12和第五安装孔31中。需要转换至工作位置时,先将固定插销11从第四安装孔12和第五安装孔31中取出,待缓冲杆10向上展开后,可将固定插销11再插装在第五安装孔31中,可避免丢失便于管理。
同样应当理解,前述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的具体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只要满足两者均设置以铰点B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的要求,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本文中未对固定插销11和限位插销23的固定方式进行详细阐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比如:开口销、轴端挡板及螺纹紧固件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缓冲杆支架装置,设置于缓冲杆与吊臂之间,以便于支撑缓冲杆,该装置包括支架本体和连接附座,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连接附座与吊臂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与连接附座之间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杆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部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本体和连接附座之间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杆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为限位插销,所述支架本体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附座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限位插销插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杆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附座上具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处于非工作位置时,所述限位插销插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中。
5、起重机,包括吊臂、设置在吊臂与上车转台之间的缓冲杆以及设置在缓冲杆与吊臂之间的缓冲杆支架装置,所述缓冲杆与吊臂之间铰接;所述缓冲杆支架装置包括支架本体和连接附座,所述支架本体通过连接附座与吊臂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与连接附座之间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部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本体和连接附座之间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为限位插销,所述支架本体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附座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限位插销插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附座上具有第三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处于非工作位置时,所述限位插销插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与吊臂之间具有固定部件,以便于固定所述缓冲杆倾倒设置后所述缓冲杆与吊臂之间的相对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为固定插销,所述缓冲杆上具有第四安装孔,所述吊臂上具有第五安装孔;所述缓冲杆倾倒设置时,所述固定插销插装在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中。
CNU2009200067472U 2009-03-13 2009-03-13 起重机及其缓冲杆支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5814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0067472U CN201358145Y (zh) 2009-03-13 2009-03-13 起重机及其缓冲杆支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0067472U CN201358145Y (zh) 2009-03-13 2009-03-13 起重机及其缓冲杆支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58145Y true CN201358145Y (zh) 2009-12-09

Family

ID=4142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006747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58145Y (zh) 2009-03-13 2009-03-13 起重机及其缓冲杆支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5814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7918A (zh) * 2012-12-30 2013-11-27 上海庞源机械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预防突然卸载条件下起重臂失稳的稳固装置及其装配方式
CN111017754A (zh) * 2019-11-15 2020-04-17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支撑装置、变幅油缸升降支撑结构和工程机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7918A (zh) * 2012-12-30 2013-11-27 上海庞源机械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预防突然卸载条件下起重臂失稳的稳固装置及其装配方式
CN103407918B (zh) * 2012-12-30 2016-03-23 上海庞源机械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预防突然卸载条件下起重臂失稳的稳固装置及其装配方式
CN111017754A (zh) * 2019-11-15 2020-04-17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支撑装置、变幅油缸升降支撑结构和工程机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16220B1 (en) Mobile lift crane with variable position counterweight
CN102275833B (zh) 起重机及其吊臂结构和起臂方法
US10988354B2 (en) Operating method of a wind power jib of a crane and crane
CN201358145Y (zh) 起重机及其缓冲杆支架装置
CN108408608A (zh) 随车抓机构
CN208279229U (zh) 随车抓机构
CN103130109B (zh) 用于转臂起重机的压载车、压载车装置和转臂起重机
CN203486799U (zh) 起重机臂架及其变幅副臂安装组件
CN202704845U (zh) 用于大型牌坊吊装翻转的专用翻转支座
CN202279032U (zh) 一种工程车辆
CN201358144Y (zh) 回转锁止销轴的定位装置及具有该定位装置的起重机
CN101844587B (zh) 一种挂车车身
CN105174089B (zh) 副臂系统和臂架系统
RU2191156C2 (ru) Подъ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ачты для башенного крана с телескопической мачтой
CN208277922U (zh) 随车抓抓具
CN208281255U (zh) 带随车抓的自卸车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2322108U (zh) 一种起重机桁架臂臂头及起重机
CN208277923U (zh) 随车抓防脱装置
CN1121955C (zh) 用于搬运集装箱的设备
CN205099228U (zh) 副臂系统和臂架系统
CN220517973U (zh) 一种电池支架组件及车辆
CN112320662B (zh) 一种吊桥式翻转装置
CN108407698A (zh) 随车抓抓具
CN201694763U (zh) 一种起重机及其超起装置
CN202358827U (zh) 吊钩以及设置有这种吊钩的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CONSTRUC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6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21004 NO.165, TONGSHAN ROAD,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O: 221004 NO.19, TAOSHAN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608

Address after: 221004 No. 19 Peach Road, Xu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hina

Patentee after: Building Machinery Co., Ltd.,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1004 Xuzhou, Zhejiang Province, Jiangsu Road No. 165

Patentee before: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