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05719Y - 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05719Y
CN201305719Y CNU2008200507868U CN200820050786U CN201305719Y CN 201305719 Y CN201305719 Y CN 201305719Y CN U2008200507868 U CNU2008200507868 U CN U2008200507868U CN 200820050786 U CN200820050786 U CN 200820050786U CN 201305719 Y CN201305719 Y CN 20130571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needle
take
type
electro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507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保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0507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0571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0571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0571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为一种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使用了可移圈的弹簧片织针与改进了手摇横机机头,特别是横机机头一侧安装有两个推针器,还有推针器推针的方法;每个推针器包括有电机(31),齿轮(32),齿条(33),导轨(341),电磁铁架(343),电磁铁(35),电磁铁铁芯(36),h型扒(37),扒下脚(371),扒上脚(372),导轨(381),组成;推针器电机(31)的转动驱动电磁铁(35)上的h型扒(37)上下推动运动,h型扒(37)包含有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推针器电机(31)精确转动和电磁铁(35)是由电脑控制;本专利横机能自动编织,推针和各种复杂的移圈动作。

Description

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
所属技术领域
本专利属于一种针织横机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
背景技术
目前,各毛衫厂使用的针机横机有几种,纯手摇横机:半自动加针机,自动收花的横机,自动翻针织领机,全自动电脑横机,这几种横机都有许多不足之处。纯手摇横机:因劳动强度很大,效率低,有被淘汰的趋势;半自动加针机,也只能加针与平摇,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自动收针横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该机型还是不能前后翻针,挑孔,搬针,分边收领等,只能做单面收花,而实际上还需大量的手工操作,比如调整密度,开针,翻针,挑孔,扭位,搬针,坑条收花,分边收领等动作,此机型一名操作员仅能看管2台机,操作者实际是很忙碌辛苦;而现有市场销售的有一种可以翻针的织领机,是利用一种有移圈弹簧片可移圈的织针,可以实现前后相互翻针,但不能收花,不能加针,收领,挑孔,等;全自动电脑横机:这种横机可以解决上述所有功能上的不足,但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专利的目的是指提供一种新机型,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是在传统手摇横机的基础上改进,实现了自动调整密度,开针,翻针,收花,挑孔,扭位,搬针,坑条,分边收领等动作。
本专利是使用手摇横机的机头和机座,并改进了机头,安装了可翻针的织领机的针板和织针,织针的型号为VOSPEC 79.85的高低脚版本。
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
1.手摇横机的纱嘴不能穿过机头天桥,只能停在机头天桥的一边,改进后纱嘴可停任意位置。
2.手摇横机的起针三角需要手工控制,改进后实现自动控制起针三角。
3.手摇横机的密度三角需要手工控制,改进后可以自动控制密度三角的机构,编织时可以随时调整衫片的密度。
4.在编织时,在没有针脚的情况下,如果针勾没有勾到线圈的织针容易掉落,发生撞断针踵事故,改进后织针不易掉落。
5.手摇横机机头需要人工移动,改进后机头是通过伺服电机正反转动控制,并连接同步轮与同步带,并且同步带与机头相连接,最高移动1.8米/秒,并能保证精确定位。
6.手摇横机机头因使用滚轮滑动,容易磨损和摆动,改进后安装两条高精度的直线滚珠导轨,能保证机头来回高速运动和精确定位,且不易摆动。
7.机头的侧边安装至少两个推针器,这个机构完成了任意织针的推上推下。
8.还包括了一个针板横移机构,可自动横移针板。
9.使用了特别的压线圈和扩大线圈的方法,不需要沉降片和压脚。
以上各部件工作相互配合,伺服电机驱动机头的精确定位,机头上的推针器可以选择与推动针板上任一织针,再与针板横移机构配合,又使用特别的压线圈和扩大线圈技术,可自动完成如开针,加针,收花,分边收领,坑条收花,落纱,套针,抽空,挑孔,扭位,扭绳,搬针,休止,翻针,谷波,另士,间色,调节密度等等工作;再配合自主研发的程序,电路板,电脑串口实时通信控制系统和制版软件,从而做出更多的花型效果。
1.将连接机头前后的弧型天桥加高,使机头天桥套过2条纱杠和纱杠上的8个纱嘴,纱嘴通过天桥上的电磁铁铁芯套带动或放下,使纱嘴能穿过机头,能在机头的左右两侧自由停放,不影响机头回来运动。
2.机头内安装有起针三角控制机构,能自动拉起或放下起针三角,还能控制起针三角起针的精确高度,从而分别选择高低脚织针编织。
3.机头内安装有密度三角控制机构,编织时能自动改变织物的线圈大小和织物密度。
4.在机头内,安装有防掉针档块。
5.机头通过机头角铁安装在两条直线导轨上,两条导轨安装在原有手摇横机的两条导轨上面,使机头来回运行更平稳,通过伺服电机与同步带驱动,再加上机头定位自动修正装置,使机头推针器能高速且精确定位于每一支针。
6.至少在一块针板上安装了针板横移机构。
7.机头上安装了至少前后各一个推针器,用于推动前后针板上的织针在针槽的任意位置。推针扒是由电机(31),齿轮(32),齿条(33),导轨(341),电磁铁架(343),电磁铁(35),电磁铁铁芯(36),h型扒(37),导轨(381)组成;推针器上有h型扒(37),h型扒(37)与电磁铁铁芯(36)连接;h型扒(37)与导轨(381)连接,导轨(381)与电磁铁(35)连接,电磁铁(35)与电磁铁架(343)连接,电磁铁架(343)与齿条(33)连接,齿条(33)与导轨(341)连接;齿条(33)与电机齿轮(32)接触并咬合,毛刷(344)固定在电磁铁架(343)上,h型扒(37)上有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h型扒(37)上的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的提起或放下是由电磁铁(35)控制;电机(31)的齿轮(32)转动推动齿条(33)及h型扒(37)运动;电机(31)的齿轮(32)不转动时,能锁定齿条(33)及h型扒(37)定位;
8.前后两个推针器的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左右位置相对称,不可有偏差,即当前后针板针槽对针槽时,两个推针器推针是推动前后针板的同一针位的织针。
9.使用推针器推针或移圈时,需要空机头移动,即将机头起针三角提起来,并将纱嘴放下,不进行任何编织,还要将密度三角尽量提高,以免空机头移动速度过快,由于惯性压断线圈。
10.机头移动时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是被提起的。
11.当要推针之前,将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被提起,定位在织针针踵上下旁边,再将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放下,才能推针。
本横机功能与全自动电脑横机相接近,而成本要却远远低于全自动电脑横机;而对于毛衫工厂而言,采用此机型,实现了一名操作员看管4-5台横机,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操作员的劳动强度,具体有益效果如下:
1.与全自动电脑横机相比,其结构简单,配件较少,易于制造与维修,更重要的是成本远低于全自动电脑横机。
2.与全自动电脑横机相比,机头重量较大降低,所以用于驱动机头的伺服电机功率与耗电量也相应的降低,从而节约能源,其整机的功率在350W/小时左右。
3.本横机的机床结构与手摇横机机床基本相同,更方便于用户学习,调试,维护,维修与配件更换。
4.与传统的手摇横机相比,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编织速度;与其它现有自动加针机和自动收花横机和织领机相比,自动化功能更多,更减轻了操作者劳动强度,使一名操作者可以看管4-5台横机,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机头侧视图;
图2是机头和推针器部分俯视图;
图3是套圈系列组图;
图4是开针示图;
图5是推起9支推下8支示图;
图6加1支针示图。
图中
11前后针板,12横机机座,13机头,141纱嘴马子,142纱嘴杆,15纱杠,161纱嘴电磁铁,162纱嘴电磁铁头,171横机原装导杠,172机头导轨,174机头角铁;18机头天桥;
221织针针踵;
31推针器电机,32电机齿轮,33齿条,341导轨,343电磁铁架,344毛刷,35电磁铁,36电磁铁铁芯,37h型扒,371扒下脚,372扒上脚,381导轨,391遮档片1,392遮档片2,393光电开关1,394光电开关1,394光电开关2,395遮档卡槽,396遮档片3,397光电开关3;
具体实施方式
纱嘴控制实施例:
机头的天桥(18)上面安装有多个电磁铁(161),用于控制各个纱嘴(142),一个电磁铁(161)定位在一个纱嘴(142)马子(141)内,电磁铁(161)的铁芯套(162)伸出,卡住纱嘴(142)上的马子(141),从而使纱嘴(142)随机头运动,电磁铁(161)的铁芯套(162)缩回,不能卡住该纱嘴(142)的马子(141),也不能拖动该纱嘴(142)。
机头导轨安装实施例
机头(13)前后部分都与机头角铁(174)连接,机头角铁(174)与导轨(172)连接,导轨(172)固定在横机原装导杠(171),机头和移动是通过与机头一侧连接在同步带拉动的,而伺服电机上的同步轮驱动同步带和机头高速编织和精确定位的。
推针实施例:
伺服电机驱动机头(13)左右移动并精确定位,使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对准要推动的织针针槽位置;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被电磁铁(35)提起,推针器电机(31)与齿轮(32)转动,驱动扒下脚(371)或扒上脚(372)沿针槽平行方向上下移动,定位在织针针踵上面,当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被电磁铁(35)推下后,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可以推动织针在针槽内移动;通过机头精确定位,能推动任一织针;通过推针器电机(31)与齿轮(32)精确转动,能将织针推动至针槽内任意高度;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都可以用来上下推针。
4.机头自动开针实施例:
例如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最大宽度如9支针位;即每次推针最多可以推动9支针;当要开针支数为300支前后针板四平密针时,电脑控制系统自动计算针板上开针的起始针位,机头及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定位于开针起始的针位,将前后针板移床形成针槽对针槽状态,开始将前后针板上非编织高度的织针推进编织高度,每次推次9支,每次推针后机头右移动9支,再次推针9支,如此反复操作,当推针次数等于33次即297支时,机头右移动剩下的3支针位,继续将剩下的3支推起,最后将前后针板移床形成针槽对针齿状态,整个开针在12秒左右完成(如图91所示);
当要开针支数为300支前后针板1X1罗纹时,电脑控制系统自动计算针板上开针的起始针位,机头及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定位于开针起始的针位,将前后针板移床形成针槽对针槽状态,开始将前后针板上非编织高度的织针推进编织高度,每次推次9支,每次推针后机头右移动1支,再将8支推下至非编织高度,机头再右移动1支,再次推针9支,如此反复操作,当推针次数等于300次即300支时完成开针,整个开针在60秒左右完成(如图92所示)。
加针实施例:
机头及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的一侧的一支针位定位于要加针的下面位置,再将织针推进编织高度即可(如图93系列所示)。
选择推针实施例:
实际工作中只需推动1支针,如h型扒一次推针为9支,可先推起9支,再移动机头,将不需要的织针再推回原位,(如图92系列所示)。
刷开针盖实施例:
在翻针之前须将接圈的织针针盖打开,以便接入新的线圈;
如将后针板的织针开盖,先将要开盖的织针推起,使其针勾申出针板最高处的1.5CM左右,再推起前推针器,并将电磁铁架上的毛刷同步推起,毛刷正好刷过织针勾和针盖,将针盖刷开,再将织针退下,最后将前推针器及毛刷退下。
翻针实施例:
如将前织针线圈转移到后织针,将后织针针勾推入前织针弹簧片内的线圈内,再将前织针退下至非编织高度,线圈将落入后织针针勾内,最后将后织针退下至正常编织高度,完成从前向后翻针。
移圈实施例:
如要进行衫片边上移圈或收花,先选择需要移圈的织针线圈翻针后,再横移针板数支针位,再将线圈翻回前面新的织针针勾内,这样借位移圈的方法,推针器再配合灵活选择推动的任意位置和任意数量的织针在针槽内任意高度,可以实现多种移圈效果,如收明针(收有边花),收暗针(收无边花),前后任意翻针,搬针,集圈,扭位,扭绳,挑孔,抽空等效果;
例如衫片最右边收有边花3支4支边,选择衫片右边上前针板7支针,翻到后针板,向左横移后针板3支针位,再将后针板7个线圈翻到前针板对应新的7个织针针勾内,现在靠内的3支针上有两个线圈(此3支针称为集圈),另外4支针有一个线圈,再将前针板最边上的3支无线圈的线针推入非编织高度,向右横移后针板3支针位,收针完成。
例如衫片最右边向外搬针1支50支边,选择衫片右边上前针板50支针,翻到后针板,向右横移后针板1支针位,再将后针板50个线圈翻到前针板对应新的50个织针针勾内,现在靠内的1支针上没有线圈,另外50支针有一个线圈,向左横移后针板1支针位,用搬针的方法完成加针1支50支边。
例如衫片某处要挑孔1支,选择衫片上前针板1支针,翻到后针板,向右横移后针板1支针位,再将后针板1个线圈翻到前针板对应新的1个织针针勾内,现在原来这1支针上没有线圈,另外新接圈的1支针有一个线圈,向左横移后针板1支针位,完成挑孔作记号;再将原来这1支针没有线圈的织针推入非编织高度,即可完成抽空1支,很多收假领都是以分多转,分多次抽空成一个领型,再裁剪成型的。
例如衫片某处有2个线圈要扭位,即2个线圈左右交换位置,以此为在衫片上作记号,选择衫片右边上前针板2支针,翻到后针板,向右横移后针板1支针位,再将后针板左边1个线圈翻到前针板对应新的右边1个空线圈的织针针勾内,又向左横移后针板2支针位,再将后针板剩下的1个线圈翻到前针板对应的左边1个空线圈的织针针勾内,以此方法交换2个线圈的左右位置。
例如衫片某处有6个线圈要扭绳,即6个线圈左右交换位置,以此为在衫片上显示立体效果,选择衫片右边上前针板6支针,翻到后针板,向左横移后针板3支针位,再将后针板左边3个线圈翻到前针板对应新的右边3个空线圈的织针针勾内,又向左右横移后针板6支针位,再将后针板剩下的3个线圈翻到前针板对应的左边3个空线圈的织针针勾内,以此方法交换6个线圈的左右位置,称为扭绳;实际操作中由于线圈移动位置较大,在扭绳之前的一行编织前,需要在上6个线圈的后针板位的几支针推进编织高,进入编织一行,挂有线圈,在扭绳时,先将后针板的这几个线圈脱圈,这样前针板的6个线圈就会比较大,移圈时不容易断线,即为顶针扭绳;另外如果后针板上只有5支针的空位,则可以先选择其中5支先行扭绳,当这5支扭完后,再利用后针板的空位,搬动剩下的1支,以此方法最终完成扭绳。
套圈实施例:
套圈又叫平收或套针,是指将一个织针原有一个线圈,将该织针接入一个新的线圈的同时,将原有的线圈退圈,并套在新的线圈上,原有的线圈并不会在脱圈后而松散,如图3系列所示;
如衫片最右边9支针需要套针,先挑选最边上的第二个线圈翻到后针板,向右移动后针板1个针位,再将这个线圈翻到前针板的第一支针上,并将原有的线圈退圈,并套在新的线圈上,完成1支套圈,重复这个操作10次,最终将最后的一个线圈套入第10支针内,将套针的9支针推入非编织高度,完成套圈平收。
铲针实施例:
铲针是将暂时不需要编织的织针不进行编织,但又不脱圈,当需要重新编织时,又进入工作状态,接着继续编织,实际工作中有大量的铲针,如肩斜铲针,后领中间铲针等;如在衫片仅在最左边需要铲针12次,每隔1专,每次铲针6支,将机头编织向右边,将纱嘴放在右边,空机头回到左边,将最在边的6支织针的线圈翻到后针板,再将前针板的6支针推入非编织高度,再将机头回到右边,编织1专,如此重复操作铲针12次,最后需要将铲针接着编织时,将后针板上的铲针翻回前针板上,继续编织。
分边收领实施例:
分边收领是指将衫片的系列的织针暂时编织,先将另系列的编织完,再接着编织剩下织针;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收真领都是要分边编织的;
如分边收V领方法:先将领子正中间到右边的织针翻到后针板,暂时不编织,先将左边编织完,再将后针板上的线圈翻回前针板,接着编织右边。
如分边收圆领方法:先将领子正中间中留的一些织针线圈套针,也可以将这些中间的线圈先翻到后针板,换个间纱的纱嘴,织几专封口,再脱圈,再将到右边的织针翻到后针板,暂时不编织,将左边编织完,再将后针板上的线圈翻回前针板,接着编织右边。
如运用高低脚分边收领的方法:在前后针板上的左边一半安装高脚织针,右边一半安装低脚织针,当需要分边编织时,电脑控制系统控制起针三角的起针高度,仅能编织左边的高脚织针,右边低脚织针不编织,当左边编织完后,再接着编织右边的低脚织针。

Claims (6)

1.本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包括针织横机,机头,推针器,横移机构,密度三角控制机构,起针三角控制机构,防掉针档板,机头定位自动修正,及纱嘴选择机构,伺服电机驱动机构,由电脑系统控制各部件互相协同工作,自动完成编织和各种移圈工作;
横机前后针板(11)上安装有移圈弹簧片的织针;
横机机头(13)同一侧安装至少有两个推针器,是前后机头(13)部分一侧各安装一个,由电脑控制,精确和高速的推动织针在针槽上的任意高度;
其特征是:每个推针器包括有电机(31),齿轮(32),齿条(33),导轨(341),电磁铁架(343),毛刷(344),电磁铁(35),电磁铁铁芯(36),h型扒(37),导轨(381);
推针器上有h型扒(37),h型扒(37)上有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
h型扒(37)的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的提起或放下是由电磁铁(35)控制;
h型扒(37)与电磁铁铁芯(36)连接;
h型扒(37)推针是通过电机(31)的齿轮(32)转动驱动的;
电机(31)的齿轮(32)不转动时,能锁定整个推针器定位;
h型扒(37)的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都可以用于推动织针,是通过推动织针的针踵(221)来推针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其特征是h型扒(37)与导轨(381)连接,导轨(381)与电磁铁(35)连接;电磁铁(35)与电磁铁架(343)连接,电磁铁架(343)与齿条(33)连接,齿条(33)与导轨(341)连接;齿条(33)与电机齿轮(32)接触并咬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其特征是推针器的h型扒的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宽度可以设定为1支至60支针宽,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的距离为2.5毫米至15毫米;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宽度相同,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位置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其特征是推针器推针时,h型扒(37)的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平行于针槽移动;h型扒(37)的扒下脚(371)和扒上脚(372)被电磁铁(35)推下后才能推针,被电磁铁(35)提起后不能推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其特征是h型扒(37)的放下后,遮档片1(391)进入光电开关1(393)槽内;是h型扒(37)的提起后,遮档片2(392)进入光电开关2(394)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其特征是是在齿条上安装有遮档片3(396)。
CNU2008200507868U 2008-07-12 2008-07-12 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0571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507868U CN201305719Y (zh) 2008-07-12 2008-07-12 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507868U CN201305719Y (zh) 2008-07-12 2008-07-12 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05719Y true CN201305719Y (zh) 2009-09-09

Family

ID=4109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5078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05719Y (zh) 2008-07-12 2008-07-12 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0571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4906A (zh) * 2016-03-10 2016-06-01 福建富隆达贸易有限公司 磁控可滑式纱嘴装置
CN112593338A (zh) * 2020-12-03 2021-04-02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马鞍肩领型结构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4906A (zh) * 2016-03-10 2016-06-01 福建富隆达贸易有限公司 磁控可滑式纱嘴装置
CN112593338A (zh) * 2020-12-03 2021-04-02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马鞍肩领型结构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12593338B (zh) * 2020-12-03 2022-03-22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马鞍肩领型结构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4750A (zh) 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
CN201753396U (zh) 一种28e带压纱板带贾卡的双色经编机
US5555750A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warp knitting fabric and cutting pattern threads
CN201835076U (zh) 自动割圈绒电脑大提花机
CN202559088U (zh) 全自动地毯枪刺机
CN103710914B (zh) 电脑绣花机用的多色底线待用梭芯存放器
CN201305719Y (zh) 自动翻针移圈的横机
CN204080313U (zh) 一种横编织机
CN202530254U (zh) 针织横机的罗拉机构及针织横机
CN208803211U (zh) 一种双面提花袜机
CN2915903Y (zh) 经编机的成圈机构
KR101169326B1 (ko) 환편기의 오토 스트라이퍼 모듈
CN201648689U (zh) 单系统横机电脑控制装置
CN107488934B (zh) 织袜机
JP2523965B2 (ja) インタ―シヤ方式横編機の糸自動供給装置
CN108842287A (zh) 一种舌针经编机的选针装置及方法
CN203113042U (zh) 一种电子钩编机
CN201245749Y (zh) 一种针织横机起编张力装置
CN102330274A (zh) 一种电脑横机电机控制系统
CN108893857B (zh) 一种经编机用电子横移提花断电续编控制方法
CN202936592U (zh) 一种防尘毛衣编织机
CN202989463U (zh) 新型嵌花纱嘴
CN219930409U (zh) 一种可准确定位的针织机变色头结构
CN201942846U (zh) 电脑收放针横机智能机械手装置
CN102071528A (zh) 一种电脑多级选针花型变换横机及其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Huang Baohua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Huang Baohua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