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04925Y - 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04925Y CN201304925Y CNU2008202260304U CN200820226030U CN201304925Y CN 201304925 Y CN201304925 Y CN 201304925Y CN U2008202260304 U CNU2008202260304 U CN U2008202260304U CN 200820226030 U CN200820226030 U CN 200820226030U CN 201304925 Y CN201304925 Y CN 20130492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lifting
- change
- hydraulic
- connec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与多节中分式自卸箱体(32)配套,前举升缸(14)、中举升缸(5)、后举升缸(2)装设在车架(4)的横梁(21)上,分别与各节自卸箱体(32)的举升底板(33)连接。前换向阀(7)、后换向阀(6)装置在自卸车底盘(1)上,液压泵(15)通过油路(30)连通液压油箱(11)和各液压部件。取力气阀(24)通过气管(8)连接取力器(17),换向阀控制开关(25)由电线(20)连接电磁气阀(19),电磁气阀(19)通过气管(8)连接前换向阀(7)、后换向阀(6),再通过气管(8)连接手动举升气阀(23),手动举升气阀(23)控制各液压举升缸的油路(30),操纵各节自卸箱体(32)的举升底板(33)分别举升,先后卸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运自卸车,尤其涉及自卸车的举升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货运自卸车的车箱多采用单节液压举升形式,采用车箱侧翻、后翻式实现货物自卸,载货重量大时由于举升重心变化、稳定性较差,受力情况不好,严重时容易因倾卸重心偏移而造成翻车。本申请人设计的多节组合式自卸箱体,多节自卸箱体可分别装货、各自卸货,但原有液压举升系统是用于控制单节自卸箱体的,不能满足多节自卸箱体分别卸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能与多节自卸箱体配套的液压举升系统,操作方便,控制有效,能够完成多节箱体各自分别卸货,增加卸车安全性,提高运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设计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与多节中分式自卸箱体配套,装设在自卸车底盘上,由液压举升缸、换向阀、举升阀、液压油箱、液压泵、取力器、油管与气控装置、电气系统组合构成,电气系统由电路连接电源和各电气部件,气控装置由气路连通气源和各气动部件,取力器连接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油路连通液压油箱和各液压部件,液压举升缸包括前举升缸、中举升缸、后举升缸,分别装设在自卸车前箱体、中箱体、后箱体的车架的横梁上,各个液压举升缸分别与各节自卸箱体的举升底板底面相连接,换向阀包括前换向阀、后换向阀,装置在自卸车底盘上。取力器的前端连接自卸车变速箱,后端通过液压传动轴连接液压泵,液压泵装设在自卸车底盘下面,通过吸油管连接液压油箱、通过供油管连接举升阀,举升阀通过油管连接前换向阀、后换向阀,前换向阀与后换向阀、前举升缸之间,后换向阀与中举升缸、后举升缸之间,通过油管相连接。取力器、液压泵、液压油箱、举升阀、前换向阀、后换向阀及连接油管均固定装设在自卸车底盘的同一侧。气控装置包括压力气包、气管、电磁气阀、手动举升气阀、取力气阀、单向阀,压力气包通过气管连接电磁气阀,装设在自卸车底盘上,电磁气阀由气管连接驾驶室内的手动举升气阀、取力气阀,在连接气管上装设有单向阀,电磁气阀通过气管连接前换向阀、后换向阀,取力气阀通过气管连接取力器,手动举升气阀通过气管连接举升阀。电气系统包括电气接线盒、换向阀控制开关、电线、电磁气阀,电气接线盒、换向阀控制开关装设在驾驶室内,电磁气阀设置在自卸车底盘上,换向阀控制开关由电线连接电磁气阀,电气接线盒通过电线连接电源和各个电气部件。电源可采用自卸车配备的蓄电池,也可以采用外接电源。在各节自卸箱体的举升底板下面配置一只或数只液压举升缸,液压举升系统由电路控制气路,气路控制油路,按照程序操作,通过控制液压举升缸的伸缩,操纵各节自卸箱体的举升底板分别升降。实现各节箱体的货物分别倾卸。
按照上述设计制作、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配置合理,使用安全,操作方便,控制有效,动作灵活,与多节自卸箱体配套,能够实现各箱体自行卸货,较好地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原理图;
图5是自卸箱体(32)的举升底板(33)举升状态示意图。
图中,1—底盘,2—后举升缸,3—油管,4—车架,5—中举升缸,6—后换向阀,7—前换向阀,8—气管,9—举升阀,10—回油管,11—液压油箱,12—吸油管,13—供油管,14—前举升缸,15—液压泵,16—液压传动轴,17—取力器,18—变速箱,19—电磁气阀,20—电线,21—横梁,22—单向阀,23—手动举升气阀,24—取力气阀,25—换向阀控制开关,26—电气接线盒,27—压力气包,28—电路,29—气路,30—油路,31—电源,32—自卸箱体,33—举升底板;A—视向符号,H—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自卸车底盘1上面安置车架4,车架4上从前至后依次装设前举升缸14、中举升缸5、后举升缸2,底盘1一侧装设压力气包27、液压油箱11,底盘1前部装设变速箱18,取力器17装在变速箱18输出端,与液压传动轴16连接,液压泵15通过吸油管12连接液压油箱11,通过供油管13连通举升阀9,举升阀9通过油管3连接前换向阀7,前换向阀7通过油管3分别连通前举升缸14、后换向阀6,后换向阀6通过油管3分别连通中举升缸5、后举升缸2。
参阅图2,车架4的前箱体、中箱体、后箱体位置的横梁21上分别装设前举升缸14、中举升缸5、后举升缸2,底盘1前部装设变速箱18,自卸车驾驶室中设有手动举升气阀23、取力气阀24、换向阀控制开关25、电气接线盒26,手动举升气阀23和取力气阀24通过气管8连接压力气包27、电磁气阀19,换向阀控制开关25通过电线20与电气接线盒26连接,并由电线20连接各电动部件。变速箱18通过取力器17与液压传动轴16连接,液压泵15通过吸油管12连接液压油箱11,同时通过供油管13连通举升阀9,举升阀9与前换向阀7之间,前换向阀7与前举升缸14、后换向阀6之间,后换向阀6与中举升缸5、后举升缸2之间,均通过油管3连接。压力气包27通过气管8连接气控装置,在车架4上的每只液压举升缸旁边各装设一套电磁气阀19。前换向阀7、后换向阀6与电磁气阀19和驾驶室内的手动举升气阀23、取力气阀24之间,分别由气管8连通。在电磁气阀19与手动举升气阀23、取力气阀24之间的连接气管8上装设有单向阀22。
参阅图3,液压控制系统各部件由前至后依次排列为:取力器17通过液压传动轴16连接液压泵15,液压泵15通过吸油管12连通液压油箱11、通过供油管13连通举升阀9,举升阀9与前换向阀7之间,前换向阀7与后换向阀6、前举升缸14之间,后换向阀7与中举升缸5、后举升缸2之间,均由油管3连通,前换向阀7、后换向阀6分别由气管8与各电磁气阀19连通。
参阅图4,由前(左)向后(右)排列,换向阀控制开关25连接电源31,通过电路28连接电磁气阀19。取力器17连接液压泵15,液压泵15通过油路30连接举升阀9和液压油箱11,举升阀9通过油路30连接前换向阀7、后换向阀6,并通过油路30连通液压油箱11。前换向阀7与后换向阀6、前举升缸14之间,后换向阀6与中举升缸5、后举升缸2之间,各自通过油路30相连,举升阀9由气路29连接手动举升气阀23,前换向阀7、后换向阀6分别由气路29连接电磁气阀19和压力气包27。电磁气阀19连接手动举升气阀23的气路29上,装设有单向阀22。
参阅图5,自卸箱体32的中分式举升底板33举起状态。两只液压举升缸作为后举升缸2,装设在自卸车后箱体位置的车架4的横梁21上,活塞杆H向上伸出,将中分式举升底板33由自卸箱体32中间向两侧上方举起,所载货物可沿倾斜的举升底板33自行向两侧倾卸。
为了保证自卸车整体的稳定性和卸货的安全性,正确的举升倾卸顺序为:后箱体;前箱体;中箱体。以将后箱体先举升为例,扳动驾驶室内的取力气阀24手柄,取力器17接通变速箱18与液压传动轴16,液压泵15开始工作,液压油箱11中的液压油通过供油管13输往举升阀9。首先将换向阀控制开关25扳向后箱体指示位置,再扳动手动举升气阀23手柄,压力气进入举升阀9,推动阀芯,液压油通过油管3经后换向阀6进入后举升缸2,活塞杆H向上伸出,举起后箱体的举升底板33。升至极限位置时,液压油通过举升阀9内的溢流阀和回油管10回流至液压油箱11。中停时,手动举升气阀23手柄置于中位。倾卸完毕,扳动手动举升气阀23手柄,后举升缸2内的液压油在后箱体举升底板33自重作用下,经过后换向阀6、举升阀9和回油管10回至液压油箱11,后举升缸2降下,后箱体恢复原始位置。
前箱体、中箱体的举升底板33升降的液压控制原理与后箱体相同。先扳动换向阀控制开关25到前箱体(或中箱体)指示位置,再扳动手动举升气阀23手柄,控制举升阀9和前换向阀7,操纵前举升缸14完成前箱体举升底板33升降;或控制举升阀9和后换向阀6,操纵中举升缸5完成中箱体举升底板33的升降动作,实现各自卸箱体32按顺序自动卸货。
采用本实用新型与自卸车多节中分式自卸箱体32配套,装载物料卸货时,可以方便灵活地分节举升自卸箱体32的举升底板33,改善了自卸车工作条件,确保稳定安全地倾卸物料。
Claims (4)
1、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与多节中分式自卸箱体(32)配套,装设在自卸车底盘(1)上,其特征在于是由液压举升缸、换向阀、举升阀(9)、液压油箱(11)、液压泵(15)、取力器(17)、油管(3)与气控装置、电气系统组合构成,电气系统由电路(28)连接电源(31)和各电气部件,气控装置由气路(29)连通气源和各气动部件,取力器(17)连接液压泵(15),液压泵(15)通过油路(30)连通液压油箱(11)和各液压部件,液压举升缸包括前举升缸(14)、中举升缸(5)、后举升缸(2),分别装设在自卸车前箱体、中箱体、后箱体的车架(4)的横梁(21)上,各个液压举升缸分别与各节自卸箱体(32)的举升底板(33)底面相连接,换向阀包括前换向阀(7)、后换向阀(6),装置在自卸车底盘(1)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取力器(17)的前端连接自卸车变速箱(18),后端通过液压传动轴(16)连接液压泵(15),液压泵(15)装设在自卸车底盘(1)下面,通过吸油管(12)连接液压油箱(11)、通过供油管(13)连接举升阀(9),举升阀(9)通过油管(3)连接前换向阀(7)、后换向阀(6),前换向阀(7)与后换向阀(6)、前举升缸(14)之间,后换向阀(6)与中举升缸(5)、后举升缸(2)之间,通过油管(3)相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气控装置包括压力气包(27)、气管(8)、电磁气阀(19)、手动举升气阀(23)、取力气阀(24)、单向阀(22),压力气包(27)通过气管(8)连接电磁气阀(19),装设在自卸车底盘(1)上,电磁气阀(19)由气管(8)连接驾驶室内的手动举升气阀(23)、取力气阀(24),在连接气管(8)上装设有单向阀(22),电磁气阀(19)通过气管(8)连接前换向阀(7)、后换向阀(6),取力气阀(24)通过气管(8)连接取力器(17),手动举升气阀(23)通过气管(8)连接举升阀(9)。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气系统包括电气接线盒(26)、换向阀控制开关(25)、电线(20)、电磁气阀(19),电气接线盒(26)、换向阀控制开关(25)装设在驾驶室内,电磁气阀(19)设置在自卸车底盘(1)上,换向阀控制开关(25)由电线(20)连接电磁气阀(19),电气接线盒(26)通过电线(20)连接电源(31)和各个电气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2260304U CN201304925Y (zh) | 2008-11-16 | 2008-11-16 | 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2260304U CN201304925Y (zh) | 2008-11-16 | 2008-11-16 | 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04925Y true CN201304925Y (zh) | 2009-09-09 |
Family
ID=41097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22603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04925Y (zh) | 2008-11-16 | 2008-11-16 | 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304925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9816A (zh) * | 2012-04-11 | 2012-08-01 | 涂雪龙 | 一种液压多路气电组合系统 |
CN107053986A (zh) * | 2017-01-20 | 2017-08-18 | 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 |
CN112483515A (zh) * | 2020-12-08 | 2021-03-12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自卸车辆举升控制电路、装置及自卸车辆 |
-
2008
- 2008-11-16 CN CNU2008202260304U patent/CN20130492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9816A (zh) * | 2012-04-11 | 2012-08-01 | 涂雪龙 | 一种液压多路气电组合系统 |
CN107053986A (zh) * | 2017-01-20 | 2017-08-18 | 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 |
CN112483515A (zh) * | 2020-12-08 | 2021-03-12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自卸车辆举升控制电路、装置及自卸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7128202A (ja) | 作業車両 | |
CN102384113B (zh) | 一种矿用自卸车供油节能装置 | |
CN2905726Y (zh) | 一种用于装卸集装箱拖车内散装货的装置 | |
CN201304925Y (zh) | 一种自卸车液压举升系统 | |
CN203713901U (zh) | 一种铁路货车制动系统 | |
CN2745786Y (zh) | 集装箱散料自卸装置 | |
CN206954072U (zh) | 自卸车自动防侧翻装置 | |
CN204567395U (zh) | 可实现多次序卸货的中分自卸汽车列车液压举升控制系统 | |
CN2827999Y (zh) | 自装卸叉车 | |
CN202266529U (zh) | 由顺序阀和限位气阀控制的液压回路 | |
CN2071603U (zh) | 机动车尾部装卸平台的升降装置 | |
CN2185341Y (zh) | 汽车翻斗油缸的电磁组合控制阀 | |
CN205397154U (zh) | 吊桶勾臂箱 | |
CN201619491U (zh) | 汽车自动卸货系统 | |
CN211692996U (zh) | 一种电动环卫车液压自卸和垃圾桶倾倒集成液压动力装置 | |
CN102322455B (zh) | 由顺序阀和限位气阀控制的液压回路 | |
CN208120706U (zh) | 一种结构合理的电动平台车 | |
CN207828882U (zh) | 组合式多功能城建环卫车 | |
CN206278000U (zh) | 具有液压举升系统的平板运输车 | |
CN221794600U (zh) | 行车制动系统及铰接式自卸车 | |
CN2889788Y (zh) | 全挂汽车列车的自卸液压装置 | |
CN112177989A (zh) | 车辆油气悬挂机构液压控制装置 | |
CN218988707U (zh) | 一种叉车驾驶室倾翻装置 | |
CN201090550Y (zh) | 自卸车用电磁阀 | |
CN217502124U (zh) | 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双缸举升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5111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