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76219Y - 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76219Y
CN201276219Y CNU2008201278654U CN200820127865U CN201276219Y CN 201276219 Y CN201276219 Y CN 201276219Y CN U2008201278654 U CNU2008201278654 U CN U2008201278654U CN 200820127865 U CN200820127865 U CN 200820127865U CN 201276219 Y CN201276219 Y CN 20127621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ty
electronic building
building brick
polarity electronic
swing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278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兆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278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7621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7621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7621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包含承载装置及回转装置。承载装置为可转动的转盘,且周缘形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定位极性电子组件的容置槽;回转装置设置在承载装置邻近的自由处而与承载装置容置槽相对应连通,该回转装置包括有具有入口端及出口端的弧状通道,入口端设置有吹气孔及极性检测器;出口端则设置有吸气孔,据此,当极性电子组件在承载装置的容置槽被极性检测器判断为极性反向时,该极性电子组件则直接进入弧状通道而被空气推送旋转成为正向极性,借此,使极性转换作业一次定位完成,达到电子组件包装效率提升的目的。

Description

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在极性电子组件进行包装作业时,将极性为反向的极性电子组件直接旋转至所需的极性方向,并将其加以输送包装,以提升包装作业产能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极性电子组件在封装作业时,以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发光二极管(LED)等电子组件为例,常需要倚赖如机械手臂等将其旋转至所需要的特定极性方向;或者在包装作业后,将极性相反而导致不能在包装流程连续被包装的极性电子组件重新予以排列并输送,进行再次的包装作业,因此,往往导致包装程序不能够连贯地被操作,衍生出产能不佳、耗时等问题。
详观上述公知结构,不难发现公知极性电子组件在包装作业时尚存有不理想之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1、目前有些公知的极性电子组件在包装作业时,是依赖机械手臂而予以将极性方向不一的极性电子组件旋转为作业所需的方向,借以完成包装作业,然而,这种包装作业成本相对提高,且保养不易,因此,当设备损坏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加以修复,以致影响产能。
2、有些公知的极性电子组件在包装作业后,需将极性相反而导致不能在包装流程连续被包装的极性电子组件重新予以排列并输送,进行再次的包装作业,因此,往往导致包装程序不能够连贯地被操作,衍生出产能不佳,以及耗时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极性电子组件包装作业时,将极性相反的极性电子组件,直接旋转至正确的极性方向并将其加以输送包装,以提升包装作业产能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极性电子组件包装作业时,借由干净且快速的方式,而将极性电子组件旋转为正确的方向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其包含有:
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为能够转动的转盘,所述承载装置周缘形成有可供极性电子组件定位的容置槽;
回转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装置邻近的自由处而与所述承载装置的所述容置槽相对应连通,所述回转装置包括有具有入口端及出口端的第一弧状通道,所述入口端设置有第一气孔;所述出口端设置有第二气孔,邻近所述回转装置的所述入口端处设置有能够判断所述极性电子组件正、负极的极性检测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当极性电子组件在承载装置的容置槽被极性检测器判断为极性反向时,该极性电子组件则直接进入回转装置的弧状通道而被空气推送旋转成为所需求的正向极性,之后,该极性电子组件则被承载装置输送至包装作业区,借此,使极性电子组件的极性转换作业一次定位完成,以提升极性电子组件包装作业的产能;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以空气推送的方式而将极性相反的极性电子组件加以旋转成为正确极性,因此,是以干净且快速的通道输送方式,而完成极性电子组件的转向作业,据此可避免极性电子组件相互摩擦而被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的回转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承载装置        22   第一弧状通道
10   容置槽          23   第二弧状通道
2    回转装置        230  第一吹气孔
20   入口端          24   第三弧状通道
200  第一气孔        240  第二吹气孔
201  极性检测器      25   机架体
21   出口端          250  固定孔
210  第二气孔        3    极性电子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功效及目的能够有更详尽的了解,现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的示意图,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包含有承载装置1及回转装置2。
承载装置1为可连续转动的转盘,承载装置1周缘形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呈等距且可供极性电子组件3定位的容置槽10,其中,极性电子组件3可为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发光二极管(LED)、集成电路(IC)等电子组件;回转装置2设置在承载装置1邻近的自由处而与承载装置1周缘的容置槽10相对应连通,回转装置2包括有具有入口端20及出口端21的第一弧状通道22,其中,入口端20设置有可吸气与吹气的第一气孔200,以及邻近入口端20处的极性检测器201;出口端21则设置有可吸气的第二气孔210,其中,第一气孔200可经由极性检测器201检测极性电子组件3的正、负极后,而可进行吸气及吹气切换,借由第一气孔200及第二气孔210将空气适时地吹入与抽出,得以使第一弧状通道22内部形成推力。
另外,若被极性检测器201检测出极性电子组件3的极性为正确方向时(在图1中位于容置槽10上的极性电子组件3以上端为正极、下端是负极即为正确极性方向为例),极性电子组件3则可直接被承载装置1带到相关的作业区予以进行包装;反之,若极性电子组件3被极性检测器201检测出极性为相反时,此时,第一气孔200则由原本的吸气状态转换为吹气状态,之后,极性电子组件3则从入口端20进入第一弧状通道22,并利用第一气孔200及第二气孔210的吹气与吸气所形成的空气动力,而予以推送极性电子组件3并借由第一弧状通道22呈半弧状的设计结构,而得以将反向极性的极性电子组件3旋转至正确极性方向,之后,在出口端21再次落入承载装置1同样的容置槽10内,并借由承载装置1的连续旋转,而将极性电子组件3运送至相关的包装作业区。
再请同时参阅图2,图2本实用新型中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的回转装置的示意图。由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其回转装置2可如本图2所示的结构,具有固定孔250,通过所述固定孔250可供锁固组件定位锁固于适当处的机架体25。
当极性电子组件3在回转装置2入口端20被极性检测器201检测出极性相反时,第一气孔200则会由原本的吸气状态转换为吹气状态,且承载装置1会先停留于回转装置2的入口端20后,而将极性电子组件3从入口端20带入第一弧状通道22内部(图2中极性为反向的极性电子组件3从入口端20进入第一弧状通道22内部,是以虚线表示),并利用第一气孔200吹气以及第二气孔210吸气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以推送极性相反的极性电子组件3,且借由第一弧状通道22呈半弧状的设计结构,得以将极性反向的极性电子组件3转换至正确的极性方向,其中,为了增强第一弧状通道22内部空气的推送力,以供极性反向的极性电子组件3能够快速通过第一弧状通道22,因此,在第一弧状通道22的内缘处及外缘处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弧状通道22相连通的第二弧状通道23与第三弧状通道24,其中,第二弧状通道23具有第一吹气孔230;第三弧状通道24具有第二吹气孔240,借此,得以辅助第一气孔200吹气,而提高空气推力效能,之后,极性反向的极性电子组件3经过转向后,在出口端21被推送输出,而刚好再次落入承载装置1同样的容置槽10上(图2中极性反向的电子组件3经转向落入容置槽10后,是以虚线示意),并借由承载装置1的连续旋转,而将极性电子组件3运送至相关的包装作业区,借以完成整个极性电子组件的包装作业程序。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其具有下列优点:
1、有别于公知有些极性电子组件在包装作业时,依赖机械手臂而予以将极性方向不一的极性电子组件转为包装作业所需的方向,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弧状通道以及空气作推力的方式,可直接将极性反向的极性电子组件旋转为正确的极性方向,因此,相对成本较低,且保养容易。
2、借由本使用新型回转装置利用弧状通道内部的空气推力,而直接将极性电子组件极性作转换的方式,因此,供包装作业可以连惯性地被达成,以大幅地增加产能。
3、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以空气为动力推送反向极性的极性电子组件,因此,可避免电子组件的损伤,以提高包装成品时的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并非用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为能够转动的转盘,所述承载装置周缘形成有可供极性电子组件定位的容置槽;
回转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装置邻近的自由处而与所述承载装置的所述容置槽相对应连通,所述回转装置包括有具有入口端及出口端的第一弧状通道,所述入口端设置有第一气孔;所述出口端设置有第二气孔,邻近所述回转装置的所述入口端处设置有能够判断所述极性电子组件正、负极的极性检测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装置的所述第一弧状通道内缘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弧状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弧状通道,所述第二弧状通道具有第一吹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装置的所述第一弧状通道外缘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弧状通道相连通的第三弧状通道,所述第三弧状通道具有第二吹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电子组件为电阻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电子组件为电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电子组件为发光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电子组件为集成电路。
CNU2008201278654U 2008-07-22 2008-07-22 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7621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278654U CN201276219Y (zh) 2008-07-22 2008-07-22 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278654U CN201276219Y (zh) 2008-07-22 2008-07-22 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76219Y true CN201276219Y (zh) 2009-07-22

Family

ID=40893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27865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76219Y (zh) 2008-07-22 2008-07-22 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7621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7005A (zh) * 2012-08-23 2012-12-05 深圳市华腾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的传送换向装置及其传送换向方法
CN103662169A (zh) * 2012-09-11 2014-03-26 上海耐普微电子有限公司 芯片翻转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7005A (zh) * 2012-08-23 2012-12-05 深圳市华腾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的传送换向装置及其传送换向方法
CN103662169A (zh) * 2012-09-11 2014-03-26 上海耐普微电子有限公司 芯片翻转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76219Y (zh) 极性电子组件的回转机构
CN203771945U (zh) 一种节能翻板烘干机
CN102756822B (zh) 圆罐自动包装传送装置
CN205931417U (zh) 一种抛光砖翻转机构
CN103991703A (zh) 用于轮胎自动化生产线的垂直分流输送装置
CN203497680U (zh) 一种箱体翻转设备
CN102797445B (zh) 一种泡排球自动加注装置
CN201761931U (zh) 气动物流传输管道换向器
CN201864069U (zh) 改良的极性电子元件回转机构
CN206427674U (zh) 异形瓶理瓶装置
CN205747641U (zh) 电子商务物流运输车
CN107352472A (zh) 叉车用货叉防护装置
CN104044854B (zh) 电缆盘货架
CN204043679U (zh) 一种秋千式的微波暗室转台
CN103681424A (zh) 一种用于将硅片花篮转向的旋转机构
CN201761938U (zh) 气动物流传输风向转换器
CN203048250U (zh) 一种编织袋翻转机构
CN104986523B (zh) 一种双货位回转输送机
CN201023888Y (zh) 平底式散装物料筒仓
CN202624724U (zh) 一种罐身封口检测设备
CN206827600U (zh) 一种旋转取放料装置
CN203497617U (zh) 转向高抛输送机
CN206914796U (zh) 一种方便面包装不良品排除装置
CN206013842U (zh) 输送机构
CN204124445U (zh) 单张自动投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