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41769Y - 摩托车汽车节油器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汽车节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41769Y
CN201241769Y CNU2008201046445U CN200820104644U CN201241769Y CN 201241769 Y CN201241769 Y CN 201241769Y CN U2008201046445 U CNU2008201046445 U CN U2008201046445U CN 200820104644 U CN200820104644 U CN 200820104644U CN 201241769 Y CN201241769 Y CN 20124176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plate
fuel
vent
mixed gas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0464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继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0464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4176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4176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4176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e Air-Fuel Ratio Of Carbure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汽车节油器,该节油器设置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节气门到气缸进气歧管之间隔热垫位置或进气塑胶管内。在节油器主体上设置一旋转片和叶片,旋转片和叶片上有开孔立齿可提高燃油的雾化程度。在旋转片后方混合气通道内开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在真空度的作用下,通气孔可向气缸内供气,调稀混合气,减少供入过多燃油。旋转片的转动采用单叶气流推动和双叶机械联动,适合了不同车型化油器的装置,通过旋转片滞后打开,自动提前关闭,控制了部分进油量,节省汽油,降低污染。这种自动转换的连接方法,只要车一发动就节油,而且适应汽油发动机多种负荷工况。经检测报告结果:营运百公里综合节油率达13.9%,其中怠速负荷工况节油率达42.12%,降污值达20%左右。

Description

摩托车汽车节油器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汽车汽油发动机化油器供油方式制造领域,尤其涉及控制进油量和再雾化燃烧的节油装置。
背景技术:在传统化油器燃料供给系统中,根据汽车理论“负荷特性”分析燃油(耗油率)和转速(负荷率)的函数关系,可以看出在怠速负荷工况耗油量最高,小负荷和大负荷工作时供给浓的混合气,造成的部份原因是化油器供油装置设计不合理。混合气在汽化过程中,摩托车混合汽化管较短,油滴分子没能充分汽化就进入气缸燃烧。汽车混合汽化管较长,并设有弯道,油滴分子没能充分汽化的部份燃油出现停滞、凝结油料现象,导致燃烧不完全,耗油量和排污量增加。若能在部份负荷工况控制进油量,降低油耗,即提高燃油的雾化程度,则可让燃油充分燃烧。专利申请人一直在构思设计一套装置解决部份上述存在的问题。据资料: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发行的“汽车节能与环保实用技术”第六章、七节描述了空气补偿节油技术,(原文:“采用调稀发动机混合气的浓度是一些化油器式发动机最有效的节油途径之一”)。十四节描述了闭缸节油技术(原文:“发动机在部份负荷时,其比油耗将显著增加,而汽油发动机在使用时,大部份时间在部份负荷工况下工作,浪费了大量能源”;“闭缸法是行之有效的节油效果较高的节油措施,其推行的关键在于设计一套能自动变换的转换装置”)。在蔡凤田等专家理论论述的启发下,申请设计人张继铎将两种节油方法论述巧妙地融合为一体,设计一套摩托车汽车节油器,达到本实用新型节油降污的目的。
原专利技术主要是以汽油发动机下吸式化油器节油装置设计的。
(一)申请设计人张继铎于2000年4月28日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2001年1月13日公告了专利号为00232796·1的“汽车化油器附件”专利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在化油器节气门到进气管之间设置一个旋转片和旋转片驱动机构(旋转片上设有立齿)。对长安微型车进行了怠速工况油耗对比测试,节油率达60%(自测)。经个旧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对怠速工况排污值的对比测试结果:CO下降0.8%,随机降污值达13%,HC下降800PPm,随机降污值达44‰(检测单复印件附后)。
(二)申请设计人张继铎于2002年12月14日公告了专利号为02206226·2的“汽车化油器节油装置”专利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在化油器节气门到气缸进气管之间设置了一旋转片,旋转片上有立齿,在旋转片后方混合气通道上开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实施例在长安、昌河、北京吉普、桑塔纳等车型上进行测试,综合节油率达22%,其中:怠速工况节油率60%,低负荷工况节油率12%,高负荷工况节油率8%,上坡工况节油率10%,下坡工况节油率30%(自测)。
注:同时本专利在说明书内容第4页中描述过旋转片的旋转驱动方式(原文:由图1图2可知,实施例的旋转片通过旋转片轴(10)固定于隔热垫上。旋转片的旋转驱动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连接在旋转片轴上的驱动机构带动。第二种是靠化油器内混合气通道和进气管内气流流动带动旋转片转动。当节气门关闭后,气流流量减小,旋转片自动关闭。当节气门打开后,气流流量增大,可将旋转片推开)。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节油器旋转片转动是采用第二种旋转驱动方式设计的。
(三)申请设计人张继铎根据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节油环保产品在满足诸方面技术要求中首先节能环保要达标,并指定在有权威检测单位进行实车检测。经云南省交通研究所汽车节能检测中心并在昆明公交客车实车检测结果:实际营运百公里综合节油率达13.9%,怠速工况节油率达42.12%等(检测报告复印件附后)。经个旧市环境科研监测站对怠速尾气排放检测结果:CO下降0.45%,随机降污值达10%,HC下降217PPm,随机降污值达26%(检测报告复印件附后)。按省科委科技补助的要求,委托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在国内相关科技文献和专利文献报道的同类节油装置中,未发现与本项目节油装置以上述特征相同的其它节油装置”。具有新颖性(科技查新报告复印件附后)。
本实用新型在原汽车化油器节油装置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一套摩托车(汽车)节油器,达到节油降污的目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汽车节油器,以进一步降低油耗,节省燃油,减少排污值。
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节气门到气缸进气歧管之间设置一旋转片,旋转片上有开孔,旋转片的端面设置有直立或斜立方形弯曲的叶片,叶片上设有开孔立齿,其特征是在旋转片后方,混合气通道内开有几道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现有化油器供油方式技术中,摩托车汽车在怠速负荷工况时,节气门开度最小,此时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度最大,空气补给量过少,从怠速油道中吸出过多的燃油,造成混合气过浓,消耗过多燃油,同时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在节气门下面设有一个旋转片,旋转片上开有小孔,旋转片处于关闭,限制或减少怠速油口油量的吸出。经设置在旋转片后方混合气通道内与大气相通的怠速调整螺钉调节补气,使新调配的空气系数到最佳空燃比的质量,满足怠速负荷工况的正常运转。本实用新型达到节油降污的目的,在下坡、平滑时可取得同样的效果(实车测试结果:怠速节油率达40%左右,降污值达20%左右)。
现有化油器供油方式技术中,摩托车汽车在其它负荷工况时,节气门从小开大,从大关小,形成低、中、高负荷工况运转。此时化油器的供油方式由主供油、加速、加浓装置来完成,在这供油的过程中,吸出的油粒和空气的混合汽化是在化油器和进气歧管中完成,由于摩托车过短或汽车过长的进气歧管结构,使之雾化不好,导致燃烧不完成,消耗过多燃油,增加排污值。本实用新型在旋转片上设有开孔立齿和方形弯曲叶片,叶片上有开孔立齿。在节气门和旋转片开和关,关和开的过程中,方形弯曲的叶片几乎与混合气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其上的开孔立齿所处位置正好迎着混合气气流,使部份混合气燃油粒子撞击在立齿上被再次分离,取到了二次雾化作用。同时控制和阻碍了部份混合气进入缸内,减少了燃油的吸出,致使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度略有增大,超过了原机的设计混合气质量。此时设置在旋转片后方混合气道内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补气,自动调节空气系数,调稀混合气比值的变化,满足各个其它负荷工况空燃比质量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即不影响原机的动力性,又降低部份油耗和排污值的目的。以实施例测试报告中第九页“车速行驶燃料消耗量对比曲线”可以看出,在低中负荷工况里(车速在20~50km/h)都存在着不同值的节油率达6%。同时取到了一定的降污效果。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一)本实用新型对摩托车节油器实施图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连接于气缸进气支管和化油器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旋转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连接于气缸进气歧管和化油器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5的剖视图。
(二)本实用新型汽车节油器实施图示。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连接于气缸进气歧管和化油器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旋转片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连接节气门和旋转片机械驱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汽油发动机化油器的供油方式技术中,按喉管气流方向可分为平吸式(多用于摩托车或发动机斜置式汽车上),下吸式(多用于发动机正置式汽车上),上吸式。根据汽油发动机化油器结构和安装的不同,节油器在设计方案上以有所不同。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平吸式和下吸式(改变原专利补气设计方案等)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节油器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图2可知,实施例在摩托车平吸式化油器12到进气歧管13之间原隔热垫现节油器1上设置了一个空心转轴4,空心转轴4穿过节油器1中上方处于混合气通道内,在空心转轴4的中部开有几个通气孔,两端设有与大气相通的带有空气滤清网罩的通气孔,旋转片2和单叶片5悬挂在转轴4上。在旋转片2上有开孔8,旋转片面下端设有直立或斜立方形弯曲的单片叶片5,叶片5上有开孔立齿。旋转片2是靠混合气通道内气流流动带动旋转片转动。在旋转片的下方开有一道设有调节螺钉7和大气相通的怠速负荷工况的通气孔6,在丁字形的一端调节螺钉可调节通气孔6进气量的大小,另一端通过气管线与空气滤情器连通。
由图1、图2、图3、图4可知,实施例摩托车在怠速负荷工况时,节气门13开度最小,旋转片2处于关闭,在真空度的作用下,从怠速装置的油口吸出燃油通过旋转片2的开孔8进入混合气道。旋转片2起到了限制过多燃油的吸出,由于怠速时气流较小,旋转片2自重下垂可关闭。此时设置在空心转轴上混合气通道内的通气孔3补给大气和吸出的燃油混合形成新的调稀混合气进入气缸燃烧。为了适应不同海拨不同气温地区空气密度不同的需要,另一道设置的怠速调节螺钉7和通气孔6调节大气的补给量,使空气系数调配到怠速负荷工况燃烧空燃比要求,保证了怠速工况时运转的稳定性。达到了怠速工况节油降污的目的。实施例摩托车在其它负荷工况时,节气门13开、闭,使混合气流推动旋转片2从小开大(旋转片2在自重的作用下滞后打开)。从大关下(旋转片2在自重下垂的作用下自动提前关闭)。在这个过程中摩托车形成了低、中、高负荷工况的运转,此时旋转片摆动的次数增多,有助于雾化程度的提高。其中混合气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在节气门13后面,设置旋转片2上的叶片5限制了一部份混合气的进入,即减小了主供油道装置燃油的吸出。在真空度变化的作用下,设置在混合气通道内转轴4中部上的通气孔3自动调节补给大气混合形成调稀混合气,同时满足其它负荷工况进入气缸所需的空燃比的气量。二是旋转片2和单叶片5上设有开孔立齿,不论旋转到任何角度,都对着混合气气流方向,使混合气中的油粒子和加速装置喷出来的油粒子得到再次雾化,燃烧完成。同时适应摩托车各个负荷工况的正常运转,取到了一定量的节油降污效果。
由图5、图6、图7可知,摩托车汽油发动机化油器12节气门13后面的进气塑胶管18上方1/4处,开两个固定孔,将空心通气转轴4安装在两端固定圆形空气通气螺钉14中,用圆垫片15,螺母16将空气通气转轴4固定在进气塑胶管18上,同时旋转片2和叶片5悬挂在空心转轴4上面。怠速负荷工况补气的调节由在螺母16上设置的怠速调整螺钉7来调节。旋转片2和单叶片5同样起作控制进油量的吸出和混合气中的油粒子再次雾化的作用。其它负荷工况补气由设在混合气通道内转轴4中部上的通气孔3自动调节来完成。本实用新型是摩托车节油器的另一种连接结构,同上述技术特征和图示描述设计方案相似的一套节油器,同样达到节油降污的目的。
从上述叙述可知,实施例的旋转片和通气孔均设置于化油器下体与气缸进气歧管之间的(原隔热垫)现节油器上或节气门后面塑胶进气歧管上。
实施例(二):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汽车节油器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8、图9、图10可知,实施例在汽车下吸式化油器下体12到进气歧管11之间原隔热垫(现节油器)1中设置一旋转片2,旋转片2上有开孔8,旋转片面上的两端设有对称反向直立或斜立方形弯曲的两片叶片5,叶片5上有开孔立齿。节气门13和旋转片2采用机械驱动方式联动。在旋转片的下方开有两道与混合气通道内和大气相通的通气孔,一道是设有调节螺钉7和大气相通的怠速负荷工况的通气孔6,在丁字形的一端调节螺钉可调节通气孔6进气量的大小,另一端通过气管线与空气滤清器连通。另一道是设有圆盘片控制阀9和大气相通的其它负荷工况的通气孔3,在直通管的一端伸在混合器通道内,由圆盘片控制阀9开和关自动调节通气孔3进气量大小。另一端通过设在节油器1上的空气滤清器盒连通。
由图12可知,实施例汽车下吸式化油器节气门转轴13和旋转片转轴4的驱动机构是由节气门的转轴13、节气门转轴臂20,旋转片的转轴4、旋转片转轴臂17、连杆18和回位弹簧19组成。节气门转轴臂21镶配装在节气门转轴一端13上,旋转片转轴臂17镶配装在旋转片转轴一端4上,由连杆18相连接。在节气门转轴臂21连接腰形的圆孔20,通过回位弹簧19将旋转片转轴臂17连接在节油器1主体上,在腰子圆孔20和回位弹簧19的作用下,能使旋转片滞后打开,自动提前关闭。
由图8、图9可知,实施例在汽车怠速负荷工况时,节气门13开度最小,旋转片2处于关闭,在真空度的作用下,从怠速装置的油口吸出燃油和空气混合通过旋转片2的开孔8混合气进入气缸,旋转片2限制了一部份燃油的吸出。此时在节油器上设置的怠速通气孔6供给大气和吸出的燃油混合形成新调稀空燃比。在此为了适应不同海拨不同气温地区空气密度不同的需要,由专门设置的怠速调节螺钉7和通气孔6调节大气的补给量,使空气系数调配到怠速负荷工况燃烧空燃比要求,保证了怠速工况运转的稳定性。达到节油降污的目的。实施例在汽车其它负荷工况时,节气门13和旋转片2通过机械驱动从小开大,从大关小。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形成了低、中、高负荷工况的运转,其中混合气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在节气门13后面,设置旋转片上的叶片限制了一部份混合气的进入,即减小了主供油道燃油的吸出同时产生真空度的变化,使之怠速通气孔供气量减小至停止或停止至减小。此时由圆盘片控制阀9开起后的另一道设置在混合气通道内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3自动调节供给大气混合,形成调稀混合气,同时满足其它负荷工况进入气缸所需的空燃比的气量。二是旋转片2和叶片5上设有开孔立齿,不论旋转到任何角度,都对着混合气气流方向,使混合气中或加速、加浓装置吸出的油粒子得到再次雾化,燃烧完成。同时适应汽车各个负荷工况的正常运转,达到了一定量的节油降污效果。
从上述叙述可知,实施例的旋转片和通气孔均设置于汽油发动机化油器下体与气缸进气歧管之间的(原隔热垫)现节油器上。
申请人将上述实施例在各型摩托车、汽车上进行试用测试,营运百公里综合节油率达15%左右,其中怠速负荷工况节油率达40%左右,降污值达20%左右。

Claims (7)

1、摩托车汽车节油器,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节气门到气缸进气歧管之间设置一旋转片,旋转片的表面设置有方形弯曲开孔立齿的叶片,其特征是在旋转片后方混合气通道内开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汽车节油器,其特征在于旋转片和旋转片上的叶片形状为圆形或方形或半圆形或椭形或三角形,旋转片上的叶片设置靠近旋转片转轴一侧边缘处,相对于旋转片表面成曲形直立或斜立,形状为棱形或方形或半圆形,在平吸式化油器旋转片上的叶片是在下侧方设置一片;在下吸式化油器旋转片上的叶片是对称反向侧方各设置一片共两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汽车节油器,其特征是上述的旋转片通过旋转片转轴固定在节油器上,旋转片的转动在平吸式化油器中是靠气流流动带动旋转片转动,转动机构由旋转片转轴、旋转片,叶片组成,旋转片在自重下垂的作用下,能使旋转片滞后打开,自动提前关闭;下吸式化油器中是靠驱动机构带动同步转动,驱动机构由旋转片转轴、旋转片转轴臂、连杆、节气门转轴臂和回位弹簧组成,旋转片在节气门转轴臂上腰子圆孔和回位弹簧的作用下,能使旋转片滞后打开,自动提前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汽车节油器,其特征是上述的两个通气孔组成丁字形相接的怠速负荷工况的通气孔,该通气孔的前端与混合气通道内相通,后端设置有一调节螺钉可经过丁字形接口处,相接通气孔的另一端通过气管线与空气滤清器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摩托车汽车节油器,其特征是上述的通气孔另设置有壹个或贰个其它负荷工况的通气孔,并设置一个圆盘片控制阀和旋转片转轴轴端镶配连接,该通气孔的一端与混合气通道内相通,另一端经过空气滤清网罩或空气滤清盒与大气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汽车节油器,其特征是连接其它负荷工况通气孔。在平吸式化油器中设置在旋转片空心转轴的中部开孔,进气口与混合气通道内相通;在下吸式化油器中设置在节油器壳体上,进气口与混合气通道内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摩托车汽车节油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转片和通气孔设置于化油器下体和气缸进气歧管之间的原机隔热垫位置上或进气塑胶管内。
CNU2008201046445U 2008-05-06 2008-05-06 摩托车汽车节油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4176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046445U CN201241769Y (zh) 2008-05-06 2008-05-06 摩托车汽车节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046445U CN201241769Y (zh) 2008-05-06 2008-05-06 摩托车汽车节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41769Y true CN201241769Y (zh) 2009-05-20

Family

ID=40715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04644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41769Y (zh) 2008-05-06 2008-05-06 摩托车汽车节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4176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02789A1 (es) * 2010-07-02 2012-01-05 Emiliano Reyes Rodrigues Dispositivo economizador de gasolina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02789A1 (es) * 2010-07-02 2012-01-05 Emiliano Reyes Rodrigues Dispositivo economizador de gasolina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7372B (zh) 一种多氧发动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1828208A (zh) 一种超声波雾化燃料辅助供给系统
CN201241769Y (zh) 摩托车汽车节油器
CN202100343U (zh) 节能环保泡沫管
CN201037438Y (zh) 新型电控化油器
CN105298629B (zh) 一种加气装置
CN202690208U (zh) 能提高发动机功率减少尾气排放的装置
CN101070767A (zh) 机动车尾气再循环旁通冷却装置
CN202348463U (zh) 一种增压直喷汽油机进气道及缸盖燃烧室
CN2326739Y (zh) 化油器旋流入气口
CN204186504U (zh) 燃油发动机高效传质装置
CN203308575U (zh) 电子涡轮增压器
CN2580127Y (zh) 引擎进气涡流结构
CN1423045A (zh) 一种化油器控制方法
CN202381196U (zh) 一种内燃机环保节油器
CN2462093Y (zh) 内燃机燃用醇燃料双效装置
CN2695664Y (zh) 一种电喷发动机节油装置
CN201090292Y (zh) 环保省油器
CN2136339Y (zh) 汽油车空气节油器
CN202578813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气门杆
CN203189143U (zh) 机械可调化油器二次混合结构
CN2419383Y (zh) 汽车化油器附件
CN200946532Y (zh) 发动机增氧调压节能装置
CN2893182Y (zh) 可控式汽油、天然气汽车燃气混合供给装置
CN2851611Y (zh) 扰流式自动增补化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