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22170Y - 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22170Y
CN201222170Y CNU2008200034968U CN200820003496U CN201222170Y CN 201222170 Y CN201222170 Y CN 201222170Y CN U2008200034968 U CNU2008200034968 U CN U2008200034968U CN 200820003496 U CN200820003496 U CN 200820003496U CN 201222170 Y CN201222170 Y CN 20122217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etected portion
delevoping cartridge
driving force
detection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34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川幸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2217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2217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可以切实地检测新品的显影盒。该显影盒(30),具有:框体(32),在内部收容调色剂(31);显影辊(35),可旋转地被支撑在框体(32)上;输入部(38),从外部输入驱动力;齿轮组(G),向显影辊(35)传递输入到输入部(38)的驱动力;和旋转体(41),受到被齿轮组(G)施加的驱动力而旋转一定量;被检测部(42)可旋转地设置在旋转体(41)上,配置为可相对于旋转体(41)移位到第一检测位置和第二检测位置。

Description

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使用调色剂等显影剂打印到纸张上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收纳容易消耗的显影剂的工艺单元(process unit)自由装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容易进行显影剂的补充等维护。
工艺单元根据消耗品的消耗期间不同,分离为具有感光鼓的鼓盒和收容显影剂的显影盒。图像形成装置在开始使用新品显影盒时,将对打印张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复位,开始打印张数的计数,根据打印张数改变打印控制,从而使打印性能稳定。
在此,“新品”是指显影辊未被驱动过的显影盒(在本说明书中以下相同)。此外,将显影辊已经被驱动过的显影盒称为“旧品”(在本说明书中以下相同)。
因此,显影盒中,将由设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新旧检测装置检测的被检测部一体地设置在旋转检测体上。旋转检测体,在将新品的显影盒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并初始驱动时,在旋转一定量之后,不旋转。旋转检测体旋转前,将被检测部配置在可由新旧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上,通过旋转使被检测部移动到不能由新旧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从而,如果由新旧检测装置检测出被检测部,则显影盒被判断为新品(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67994号公报
但是,现有的显影盒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良了的显影盒。
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具有如下构成。
(1)一种显影盒,具有:框体,在内部收容显影剂;显影辊,可旋转地被支撑在上述框体上;输入部,从外部输入驱动力;齿轮组,向上述显影辊传递输入到上述输入部的驱动力;移动体,受到被上述齿轮组施加的驱动力而移动一定量;和被检测部,设置在上述移动体上,上述被检测部,能够相对于上述移动体移位到第一检测位置和第二检测位置。
(2)在(1)所述的显影盒中,上述移动体是旋转体,受到输入到上述齿轮组的驱动力而旋转一定量,具有与旋转轴线垂直的旋转平面,上述被检测部可转动地设置在上述旋转平面上,被配置在上述第一检测位置和上述第二检测位置。
(3)在(1)或(2)所述的显影盒中,具有盖体,以覆盖上述移动体的方式固定在上述框体上,并形成有使上述被检测部插通的开口部。
(4)在(3)所述的显影盒中,上述被检测部,将从上述开口部突出到上述盖体外侧的部分配置在上述第一检测位置或上述第二检测位置。
(5)一种显影盒,具有:框体,在内部收容显影剂;显影辊,可旋转地被支撑在上述框体上;输入部,从外部输入驱动力;移动体,受到输入到上述输入部的驱动力而移动一定量;和被检测部,设置在上述移动体上,上述被检测部具有第一被检测部和第二被检测部,该第一被检测部具有第一检测位置,该第二被检测部构成为可相对于上述第一被检测部装卸,用于将上述第一检测位置变更为第二检测位置。
(6)一种显影盒,具有:框体,在内部收容显影剂;显影辊,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述框体上;输入部,从外部输入驱动力;齿轮组,向上述显影辊传递输入到上述输入部的驱动力;移动体,受到被上述齿轮组施加的驱动力而移动一定量;第一被检测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上述移动体上;和第二被检测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上述移动体上,与上述第一被检测部的检测位置不同,上述第一被检测部和上述第二被检测部被构成为可更换。
(7)在(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显影盒中,上述被检测部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新旧检测装置检测。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可以切实地检测出为新品这一信息。例如,在将新品的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时,存在使用者不慎旋转显影辊的情况。此时,如果移动体经由齿轮组被传递显影辊的旋转而与被检测部一体地移动,使被检测部从可由新旧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以下称为初始位置)偏离到不能由新旧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位置,则会将新品误判断为旧品。
对此,也考虑了使显影辊逆旋转以使被检测部返回到初始位置。但是,一般显影辊的旋转方向被限制为一个方向。从而,使显影辊逆旋转以强制地使被检测部的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实际上难以实现。
针对这一点,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即使在因不慎旋转显影辊而使被检测部从初始位置偏离到第一检测位置时,通过使被检测部相对于移动体从第一检测位置移位到第二检测位置,从而由新旧检测装置检测到被检测部,因此可以切实地检测出为新品这一信息。
并且,移动体是受到被齿轮组施加的驱动力而旋转的旋转体时,如果将被检测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旋转体的与旋转轴心垂直的旋转平面上,可以进行位置调节使被检测部从第一检测位置转动到第二检测位置,则可以简单地调整检测位置。
此外,显影盒中,以覆盖移动体的方式将盖体固定在框体上,使被检测部插通在盖体上形成的开口部,使被检测部突出到盖体的外侧。这种显影盒无法强制地使覆盖在盖体上的移动体移动而改变被检测部的配置。
并且,显影盒中,将从盖体的开口部突出到外侧的被检测部配置在第一检测位置或第二检测位置,从而可以不被盖体等其他部件阻碍地进行被检测部的位置调整。
显影盒中,例如使第一被检测部从初始位置偏离到第一检测位置时,通过将第二被检测部安装到第一被检测部上,而将第一检测位置变更为第二检测位置。从而即使在新旧检测装置检测不到第一被检测部的情况下,也可由新旧检测装置检测到安装于第一被检测部上的第二被检测部,因此可以切实地检测出显影盒为新品这一信息。
另外,第二被检测部可以安装在第一被检测部上,将第一检测位置变更为第二检测位置,也可以从第一被检测部拆下,将第一检测位置变更为第二检测位置。
例如将新品的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第一被检测部从初始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被检测部更换为第二被检测部,改变由新旧检测装置检测的检测位置。从而,由新旧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被检测部,切实地检测出显影盒为新品这一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的简要构成图。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的鼓盒和显影盒的安装的图。
图3是表示设置在图2所示的显影盒上的旋转检测体的透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被检测部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旋转检测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表示用于检测图3所示的被检测部的新旧检测装置的构成的图,特别表示正常时。
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被检测部和新旧检测装置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特别表示被检测部位置偏离后的状态。
图8是表示图3所示的被检测部和新旧检测装置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特别表示将显影盒安装在不同机种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情况。
图9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是表示旋转检测体的透视图。
图10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是表示旋转检测体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构成>
图1是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激光打印机1的内部的简要构成图。
激光打印机1中,在主体箱2中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供纸盒3。在供纸盒3中以层叠状态收容有纸张4。打印机1如图中的单点划线所示,由供纸部5将纸张4从供纸盒3传送到图像形成部6,在图像形成部6中将形成有图像的纸张4从排纸部7排出到排纸盘2a。
图像形成部6从曝光单元11向工艺单元12的感光鼓21照射激光,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工艺单元12向感光鼓21的表面供给作为“显影剂”的一例的调色剂31而形成可视图像,并将转印了该可视图像的纸张4传送到定影部13。定影部13使可视图像热定影到纸张4上。
主体箱2在前面设置有开口部2b。开闭部件2c经由铰链部8可转动地支撑在主体箱2上,用于开闭开口部2b。为了容易进行调色剂31的补充等维护,工艺单元12经由开口部2b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主体箱2上。
<工艺单元的构成>
工艺单元12根据消耗品的消耗期间的不同,被分离为具有感光鼓21的鼓盒20和收容调色剂31的显影盒30。工艺单元12,例如既可以在将鼓盒20安装到主体箱2上后装卸显影盒30,也可以将预先安装有显影盒30的鼓盒20安装在主体箱2上。
<显影盒的构成>
显影盒30具有树脂制的显影侧框体32。显影侧框体32,在将显影盒30安装到鼓盒20上时,可旋转地支撑与感光鼓21接触的显影辊35。显影侧框体32中,与显影辊35平行地配置有供给辊34。供给辊34与显影辊35接触,并与显影辊35向相同方向旋转。
在显影侧框体32中形成有收容调色剂31的调色剂室32a。在调色剂室32a的内部自由旋转地配置搅拌器33,用于搅拌调色剂31。显影侧框体32上,与显影辊35及供给辊34平行地开设从调色剂室32a排出调色剂31的排出口32b,将调色剂31经由供给辊34供给到显影辊35。显影侧框体32具有刮板36,用于刮落附着在显影辊35上的多余调色剂31,使调色剂31的厚度均匀,并且使调色剂31带电。
<鼓盒的构成>
另一方面,鼓盒20具有树脂制的鼓侧框体25。在鼓侧框体25上可旋转地轴支撑感光鼓21。鼓侧框体25,设置沿着感光鼓21的轴线延伸的入射开口部14,使曝光单元11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21的表面。
鼓侧框体25,将使感光鼓21的表面带电的带电器22配置在入射开口部的旁边。鼓侧框体25,在感光鼓21的图中下侧可旋转地配置有转印辊23。转印辊23施加用于在传送到该转印辊23和感光鼓21之间的纸张4上转印可视图像的转印偏压。在转印辊23的旁边配置异物除去刷24,从感光鼓21除去异物。
<鼓盒和显影盒的安装结构>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的鼓盒20和显影盒30的安装的图。另外,为了容易观看附图,图2所示的鼓盒20和显影盒30简化了记载。
鼓侧框体25,除了上壁25c以外的部分的上方开放而形成有收容部25a,以可以从上方装卸显影盒30。在收容部25a的左右侧壁25d、25d上分别设置有引导槽25b。引导槽25b、25b被设置为,在将显影盒30安装到收容部25a上时,可滑动地支撑并引导向显影侧框体32的侧方突出的显影辊轴35a,使显影辊35平行地靠近感光鼓21。
显影侧框体32,通过螺钉固定或熔融等将盖体37固定到显影辊轴35a的一端突出的一个侧壁上。在盖体37上,用于输入设置在主体箱2侧的电机的驱动力的输入部38露出。输入部38配置在显影侧框体32的侧壁上,与齿轮组G(图3中记载了齿轮组G的一部分)连接。齿轮组G与显影辊35的辊轴35a或搅拌器33的旋转轴33a等连接,向显影辊35等传递输入到输入部38的驱动力。盖体37以覆盖齿轮组G的方式安装到显影侧框体32上。
<旋转检测体的构成>
图3是表示设置在图2所示的显影盒30上的旋转检测体40的透视图。
齿轮组G包括传递齿轮45。传递齿轮45与旋转检测体40啮合。传递齿轮45和旋转检测体40,可旋转地支撑在立设于盖体37内壁的第一支轴部37b和第二支轴部37c上,从传递齿轮45向旋转检测体40施加驱动力。旋转检测体40具有旋转体41和被检测部42。
旋转体41是“移动体”的一例,接受施加到齿轮组G的传递齿轮45的驱动力,旋转一定量。旋转体41具有可滑动地嵌合到第二支轴部37c的轴孔部41a。在旋转体4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与传递齿轮45啮合的齿轮齿部41b,旋转体41以轴孔部41a为中心旋转。在旋转体41的外周面的其他部分形成有不能与传递齿轮45啮合的缺齿部41c。旋转体41在与旋转轴线垂直的一个旋转平面41e(参照图4)上在从旋转中心偏离的位置,设置有被检测部42。
<被检测部的构成>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被检测部42周边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旋转检测体40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4及图5所示,被检测部42构成为在主体42c上突设旋转轴42a。被检测部42中,旋转轴42a可旋转地支撑在开设于旋转平面41e上的保持孔41d中,以旋转轴42a为中心相对于旋转体41转动,改变主体42c的朝向。
如图4所示,被检测部42的主体42c插通形成于盖体37上的开口部37a,并向盖体37的外侧突出。主体42c的与旋转平面41e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定位凸部42b。被检测部42,使定位凸部42b与形成于旋转平面41e上的第一定位凹部41f嵌合并扣合,以限制旋转。
在此,如图5所示,在旋转平面41e上在与第一定位凹部41f不同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凹部41g。第一定位凹部41f被设置为,将被检测部42配置在由打印机1的新旧检测装置50(后述)检测的“第一初始位置”。另一方面,第二定位凹部41g被设置为,将被检测部42配置在由设于与打印机1不同机种的打印机上的新旧检测装置150(后述)检测的“第二初始位置”上。
此外如图2所示,盖体37的开口部37a沿着与旋转体41一体地移动的被检测部42的轨道形成为圆弧状。开口部37a使旋转体41的第一及第二定位凹部41f、41g露出到外部,且被设置为不阻碍主体42c的转动。
因此,被检测部42的主体42c在开口部37a内以旋转轴42a为中心相对于旋转体41转动,例如可以将主体配置为可移位到第一初始位置和第二初始位置。
<新旧检测装置的构成>
图6是表示检测图3所示的被检测部42的新旧检测装置50的构成的图,特别表示正常时。
新旧检测装置50设置在主体箱2上,通过是否检测到被检测部42来判断显影盒30是新品还是旧品。新旧检测装置50主要包括检测臂51、螺旋弹簧52、光传感器53和控制装置55。
检测臂51,从筒状部51c向半径方向上延伸设置有抵接臂51a和遮光臂51b,并将筒状部51c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设于主体箱2上的未图示的轴部上。在检测臂51的遮光臂51b上安装螺旋弹簧52,总是施力以使其成为将遮光臂51b的前端部51d配置在光传感器53的发光部53a和受光部53b之间的中立姿势。
在检测臂51抵抗螺旋弹簧52的作用力而摆动以使前端部51d从发光部53a和受光部53b之间退避时,光传感器53从遮光状态变为受光状态,向控制装置55发送检测信号。控制装置55存储有根据从光传感器53输入的检测信号判断显影盒是新品还是旧品的程序。
<动作说明>
例如,安装于打印机1上的旧品的显影盒30成为调色剂用尽的状态时,使用者打开打印机1的开闭部件2c并从开口部2b取出旧品。并且,使用者在将新品且正规的显影盒30从开口部2b安装到主体箱2中后,关闭开闭部件2c。打印机1在由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开闭部件2c从打开状态变成关闭状态时,向显影盒30的输入部38输入驱动力,进行空转(ガラ回し)。
如图6的实线所示,新品的显影盒30,使定位凸部42b与第一定位凹部41f扣合,将被检测部42配置在第一初始位置。在将新品的显影盒30安装到主体箱2上时,新旧检测装置50中,检测臂51向被检测部42推压抵接臂51a并摆动,光传感器53从遮光状态变成受光状态,向控制装置55输出检测信号。
其后,打印机1向输入部38施加驱动力而进行显影盒30的空转时,旋转体41被从齿轮组G的传递齿轮45向齿轮齿部41b施加驱动力,而旋转一定量。被检测部42随着旋转体41的旋转而向图6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旧品位置”移动,从抵接臂51a离开。从而,新旧检测装置50通过螺旋弹簧52的作用力使检测臂51回复到中立姿势,光传感器53从受光状态变为遮光状态,从而不向控制装置55输出检测信号。
控制装置55通过在空转时输入了检测信号,判断为检测到被检测部42,判断为显影盒30为新品。打印机1通过新品检测将张数计数器复位,重新开始打印张数的计数。
另外,显影盒30通过初始的空转来驱动显影辊35时,齿轮齿部41b不与传递齿轮45啮合,之后继续在图6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旧品位置配置被检测部42。因此,即使因卡纸等将旧品装卸到主体箱2上,新旧检测装置50也不会检测到被检测部42。
此时,装卸的显影盒30为旧品,因此打印机1仍直接对打印张数进行计数。并且,打印机1在打印张数的计数值达到显影盒30的可打印最大张数后,将该信息通知使用者,直到将显影盒30更换为新品为止,中止打印。
<作用效果>
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被检测部42和新旧检测装置50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特别表示被检测部42位置偏离了的状态。
例如,使用者将显影盒30从新品更换为旧品时存在不慎使显影辊35旋转的情况。显影辊35经由齿轮组G与旋转体41连接。因此,旋转体41随着显影辊35的旋转而旋转。
此时,被检测部42因旋转体41的旋转而从第一初始位置(参照图6的实线)偏离到图7的实线所示的异常位置(第一检测位置的一例)。新旧检测装置50以第一初始位置为基准配置在主体箱2上,因此无法检测配置在异常位置的被检测部42。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使配置于异常位置上的被检测部42相对于旋转体41以旋转轴42a为中心向显影辊35侧旋转,使定位突起42b从第一定位凹部41f偏离,如图7的双点划线所示,将主体42c的配置变更为可由新旧检测装置50检测的校正位置(第二检测位置的一例)。其后,使用者将该显影盒30从开口部2b安装到主体箱2上。
校正位置的被检测部42推压抵接臂51a,使检测臂51摆动,由新旧检测装置50检测显影盒30。被检测部42使定位凸部42b与旋转平面41e压接,在定位凸部42b和旋转平面41e之间产生摩擦阻力。因此,即使将螺旋弹簧52的施力作用到被检测部42的主体42c,主体42c也不会从校正位置偏离。
其后,被检测部42在空转时从校正位置移动到旧品位置,不会被新旧检测装置50检测到。新旧检测装置50在空转时从检测被检测部42的状态变为不检测的状态,因此将显影盒30判断为新品。从而,显影盒30即使在例如不慎使显影辊35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切实地检测到显影盒为新品这一信息。
图8是表示图3所示的被检测部42和新旧检测装置50、150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表示将显影盒安装到不同机种的打印机上的情况。
例如存在使用者将作为打印机1的正规品的显影盒30误认为适于与打印机1不同机种的打印机的显影盒而购入的情况。
在此,与打印机1不同机种的打印机,在无法检测配置于第一初始位置的被检测部42的位置上配置与新旧检测装置50相同结构的新旧检测装置150。此时,新品的显影盒30被安装到与打印机1不同机种的打印机上时,新旧检测装置150无法检测到被检测部42,而误判断为旧品。
因此,使用者以旋转轴42a为中心使被检测部42相对于旋转体41转动,使定位凸部42b从第一定位凹部41f偏离而与第二定位凹部41g嵌合并扣合。从而,被检测部42的主体42c从图8的实线所示的第一初始位置移位配置在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初始位置。
将被检测部42配置在第二初始位置的显影盒30,被安装到与打印机1不同机种的打印机上时,由新旧检测装置150检测到被检测部42。显影盒30在空转时随着旋转体41的转动而使被检测部42从第二初始位置移动到旧品位置,新旧检测装置150无法检测到被检测部42。从而,显影盒30即使被安装到例如不同机种的打印机上,也可由新旧检测装置150检测到被检测部42,切实地检测到显影盒为新品这一信息。
然而,显影盒30仅通过使被检测部42相对于旋转体41转动,就可以如图7所示从非常位置向校正位置调整被检测部42的配置,或如图8所示从第一初始位置向第二初始位置调整被检测部42的配置。从而,可以根据显影盒30简单地对被检测部42的检测位置进行位置调整。
此外,显影盒30以覆盖旋转体41的方式将盖体37固定在显影侧框体32上,将被检测部42插通形成于盖体37上的开口部37a,并使该被检测部42向盖体37的外侧突出。这种显影盒30无法强制地使被盖体37覆盖的旋转体41移动来变更被检测部42的配置。
此外,显影盒30对从盖体37的开口部37a向外侧突出的主体42c,如图7所示从非正常位置向校正位置、或如图8所示从第一初始位置向第二初始位置进行配置变更。从而,显影盒30可以毫无阻碍地在盖体37等其他部件上进行被检测部42的位置调整。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图9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是表示旋转检测体64的透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盒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将第二被检测部60装卸到第一被检测部61上,将第一检测位置变更为第二检测位置,除此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点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适当省略说明,并且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旋转检测体的构成>
旋转检测体64以树脂为材质,一体地设置有第一被检测部61、轴部62和旋转体63。旋转体6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41同样地,具有轴孔部41a、齿轮齿部41b和缺齿部41c。旋转体63中,在与旋转轴线垂直的旋转平面63a上与旋转轴线平行地延伸设置轴部62,该轴部62比轴孔部41a更靠外侧。在轴部62的前端设置有矩形状的第一被检测部61。在第一被检测部61的与旋转体63相对的第一侧面和其相反侧的第二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凹部61a。
另一方面,第二被检测部60以树脂为材质形成罩子状。第二被检测部60中,形成与第一被检测部61嵌合的嵌合孔60a,在该嵌合孔60a的内壁突设有与凹部61a、61a对应的凸部60b、60b。
<作用效果>
这种旋转检测体64,使轴部62插通盖体37的开口部37a,并将第一被检测部61配置在盖体37的外侧。新品的显影盒被安装到打印机1上时,被新旧检测装置50检测到第一被检测部61,被判定为新品。
但是,例如在使用者不慎使显影辊旋转时,第一被检测部61会从初始位置偏离到非正常位置(第一检测位置的一例),无法被新旧检测装置60检测到。
此时,将第一被检测部61插入到嵌合孔60a中并使凸部60b、60b与凹部61a、61a扣合,从而将第二被检测部60定位安装到第一被检测部61上。因此,将安装有第二被检测部60的显影盒安装到打印机1上时,由新旧检测装置50检测到第二被检测部60,显影盒被判断为新品。从而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盒,即使在不慎旋转了显影辊时,也可以切实地检测出为新品这一信息。
此外,例如使用者有时会误认为与打印机1不同机种的打印机的正规品而购入显影盒。此时,在显影盒中,在仍然将第一被检测部61配置在第一初始位置(第一检测位置的一例)的状态下,即使将该显影盒安装到与打印机1不同机种的打印机中,也无法由新旧检测装置150检测到第一被检测部61。
因此,使用者与上述同样地将第二被检测部60安装在第一被检测部61上。第二被检测部60与第一被检测部61的形状不同。因此,在第一被检测部61上安装有第二被检测部60的显影盒,改变了检测位置,将第二被检测部60与新旧检测装置150抵接来进行检测。从而,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盒即使被安装到不同机种的打印机上,也可由新旧检测装置150检测到被检测部60,切实地检测出为新品这一信息。
此外,第二被检测部60的凸部60b、60b与第一被检测部61的凹部61a、61a嵌合,因此第二被检测部60不会从第一被检测部61脱落。
另外,也可以在第一被检测部61上设置凸部,在第二被检测部60上设置凹部。此外,也可以在第一被检测部61上覆盖第二被检测部60并使销等贯通而将第一被检测部61和第二被检测部60一体化。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第二被检测部60安装到第一被检测部61上从而改变了检测位置,但也可以将第二被检测部60从第一被检测部61拆下从而改变检测位置。
进而,也可以对第二被检测部60准备形状不同的多种物体,根据新品检测错误的原因区分使用第二被检测部。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图10涉及第三实施方式,是表示旋转检测体71的透视图。
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盒,旋转检测体7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检测体40不同,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而,在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点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而适当省略说明,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旋转检测体的构成>
旋转检测体71被设置为可以在旋转体72上更换第一被检测部73和第二被检测部74。
旋转体7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旋转体41同样地,具有轴孔部41a、齿轮齿部41b、和缺齿部41c。旋转体72中,在与旋转轴线垂直的旋转平面72b上形成有保持孔72a。保持孔72a形成在轴孔部41a的外侧,其与轴线垂直的截面为D形。
第一及第二被检测部73、74中,从主体73c、74c延伸设置轴部73a、74a,在其轴部73a、74a的前端设置有卡定轴73b、74b。卡定轴73b、74b形成为部分切除的截面D形,与旋转体72的保持孔72a嵌合且不能旋转。第二被检测部74的主体74c比第一被检测部73的主体73c厚。从而,第一及第二被检测部73、74的由新旧检测装置检测的检测位置不同。
<作用效果>
上述旋转检测体71中,使轴部73a、74a插通盖体37的开口部37a,并将第一及第二被检测部73、74可装卸地安装到旋转体72上,以配置主体73c、74c。具有旋转检测体71的新品的显影盒,例如在将第一被检测部73安装到旋转体72上而将该显影盒安装到打印机1中时,由新旧检测装置50检测到第一被检测部73,判断为新品。
但是,例如在使用者不慎使显影辊旋转时,第一被检测部73从第一初始位置偏离到非正常位置,无法由新旧检测装置50检测出。因此,使用者将第一被检测部73更换为第二被检测部74,将非常位置变更为可由新旧检测装置检测的校正位置。从而,显影盒可由新旧检测装置50检测到第二被检测部74。从而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盒,即使在不慎旋转了显影辊时也可以切实地检测出为新品这一信息。
此外,例如存在使用者误认为与打印机1不同机种的打印机的正规品而购入作为打印机1的正规品的显影盒的情况。此时,即使将第一被检测部73安装到旋转体72上也无法由新旧检测装置150检测到。因此,使用者将第一被检测部73更换为第二被检测部74,由新旧检测装置150检测第二被检测部74。从而,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影盒,即使在安装的打印机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切实地检测出为新品这一信息。
另外,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应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移动体”的一例列举了具备与齿轮组啮合的齿轮齿部41b的旋转体41、63、72。与之相对,作为“移动体”的一例也可以是通过从齿轮组施加的驱动力而移动一定量的小齿轮或旋转带等。此时,也可以将被检测部可移动地设置在小齿轮或旋转带等上,或者将多种被检测部选择性地安装在小齿轮或旋转带上以改变检测位置。此外,也可以在小齿轮或旋转带等上安装罩子来改变检测位置。

Claims (9)

1.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具有:框体,在内部收容显影剂;
显影辊,可旋转地被支撑在上述框体上;
输入部,从外部输入驱动力;
齿轮组,向上述显影辊传递输入到上述输入部的驱动力;
移动体,受到被上述齿轮组施加的驱动力而移动一定量;和
被检测部,设置在上述移动体上,
上述被检测部,能够相对于上述移动体移位到第一检测位置和第二检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体是旋转体,受到输入到上述齿轮组的驱动力而旋转一定量,并具有与旋转轴线垂直的旋转平面,
上述被检测部可转动地设置在上述旋转平面上,被配置在上述第一检测位置和上述第二检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具有盖体,以覆盖上述移动体的方式固定在上述框体上,并形成有使上述被检测部插通的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检测部,将从上述开口部突出到上述盖体外侧的部分配置在上述第一检测位置或上述第二检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检测部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新旧检测装置检测。
6.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具有:框体,在内部收容显影剂;
显影辊,可旋转地被支撑在上述框体上;
输入部,从外部输入驱动力;
移动体,受到输入到上述输入部的驱动力而移动一定量;和
被检测部,设置在上述移动体上,
上述被检测部具有第一被检测部和第二被检测部,该第一被检测部具有第一检测位置,该第二被检测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被检测部装卸,用于将上述第一检测位置变更为第二检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检测部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新旧检测装置检测。
8.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具有:框体,在内部收容显影剂;
显影辊,可旋转地被支撑在上述框体上;
输入部,从外部输入驱动力;
齿轮组,向上述显影辊传递输入到上述输入部的驱动力;
移动体,受到被上述齿轮组施加的驱动力而移动一定量;
第一被检测部,可自由装卸地被安装在上述移动体上;和
第二被检测部,可自由装卸地被安装在上述移动体上,与上述第一被检测部的检测位置不同,
上述第一被检测部和上述第二被检测部被构成为能够更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被检测部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新旧检测装置检测。
CNU2008200034968U 2008-01-31 2008-03-07 显影盒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22170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1039 2008-01-31
JP2008021039A JP2009181017A (ja) 2008-01-31 2008-01-31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22170Y true CN201222170Y (zh) 2009-04-15

Family

ID=40575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3496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22170Y (zh) 2008-01-31 2008-03-07 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181017A (zh)
CN (1) CN201222170Y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9871A (zh) * 2011-04-28 2012-10-3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CN102809280A (zh) * 2012-07-23 2012-12-05 苏州宏阳宇模具有限公司 汽车内饰件试模用的烘箱
CN103713508A (zh) * 2012-09-28 2014-04-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9594329B2 (en) 2014-03-31 2017-03-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599954B2 (en) 2014-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599953B2 (en) 2014-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599929B2 (en) 2010-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06473B2 (en) 2014-03-31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detected member
US9606504B2 (en) 2013-09-20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606503B2 (en) 2014-03-31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605734B2 (en) 2013-06-28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movable detected body
US9612553B2 (en) 2013-10-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agitator and rotary member with detected portion
US9612569B2 (en) 2014-03-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with multiple rotary members
US9612548B2 (en) 2011-11-24 2017-04-04 Brother Kogyo L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pivotable member for new product detection
US9612551B2 (en) 2010-08-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p configuration for a toner cartridge
US9618879B2 (en) 2014-01-06 2017-04-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US9639026B2 (en) 2014-03-31 2017-05-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with transmission gear and toothless gear
US9714696B2 (en) 2013-06-28 2017-07-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body for new product detection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9929B2 (en) 2010-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12552B2 (en) 2010-03-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12551B2 (en) 2010-08-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p configuration for a toner cartridge
US8744288B2 (en) 2011-04-28 2014-06-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CN102759871B (zh) * 2011-04-28 2015-05-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CN102759871A (zh) * 2011-04-28 2012-10-3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US9612548B2 (en) 2011-11-24 2017-04-04 Brother Kogyo L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pivotable member for new product detection
CN102809280A (zh) * 2012-07-23 2012-12-05 苏州宏阳宇模具有限公司 汽车内饰件试模用的烘箱
CN103713508B (zh) * 2012-09-28 2016-12-0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3713508A (zh) * 2012-09-28 2014-04-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US9714696B2 (en) 2013-06-28 2017-07-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body for new product detection
US9605734B2 (en) 2013-06-28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vided with movable detected body
US9606504B2 (en) 2013-09-20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612553B2 (en) 2013-10-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agitator and rotary member with detected portion
US9618879B2 (en) 2014-01-06 2017-04-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US9606503B2 (en) 2014-03-31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612569B2 (en) 2014-03-31 2017-04-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with multiple rotary members
US9594329B2 (en) 2014-03-31 2017-03-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599954B2 (en) 2014-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599953B2 (en) 2014-03-31 2017-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9639026B2 (en) 2014-03-31 2017-05-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with transmission gear and toothless gear
US9606473B2 (en) 2014-03-31 2017-03-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detected mem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81017A (ja) 2009-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22170Y (zh) 显影盒
EP1965272B1 (en) Cartridge comprising an engagement gear and a rotation body
EP196526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developer cartridge
CN201489284U (zh) 显影盒
US9651895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EP1965274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256383B (zh)
US7248806B2 (en) Paddle positioning system
JP5370399B2 (ja) 現像剤収容体およびリサイクル製品の製造方法
EP2843480B1 (en) Cartridge
KR20130001735A (ko) 카트리지
JP2005055544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5943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artridge detachably mounted therein
CN10459773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201514542U (zh) 显影盒
JP3167014U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2016025284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02590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6365Y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7485Y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24025A (ja)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