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14411Y - 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14411Y
CN201214411Y CNU2008200094418U CN200820009441U CN201214411Y CN 201214411 Y CN201214411 Y CN 201214411Y CN U2008200094418 U CNU2008200094418 U CN U2008200094418U CN 200820009441 U CN200820009441 U CN 200820009441U CN 201214411 Y CN201214411 Y CN 20121441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omotive
machinery
drafting apparatus
dedusting mechanism
blowe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94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春斌
李永胜
原志强
李�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Da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094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1441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1441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1441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滤水机构、除尘机构、机械间风机和排风系统,所述滤水机构设置在所述机车的侧墙通风口上,所述滤水机构的内侧与所述除尘机构连接,所述除尘机构的内侧连接所述机械间风机的输入端,所述机械间风机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排风系统。本实用新型使用完全独立的通风装置来给机械间补风,机械间风机是专门用于给机械间补风的,设置在机械间,将风从外面吸入,使机械间呈微正压,且通过滤水机构、除尘机构使机械间保持相对清洁、干净,降低车内积尘。

Description

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通风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铁路机车一般不设置专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主要因为机车已具有侧墙大面积通风系统、侧墙独立通风系统和顶盖夹层通风系统,且机车本身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条件。之后,随着铁路技术的提高,在满足机车电器件的通风冷却之外,同时还要求机车机械间的清洁、内部要安全、舒适,从而能给司机提供一个舒适的人性化工作环境。
上述现有的侧墙大面积通风系统中,其风机是从机车内吸风,容易导致机车机械间呈微负压,且不利于机械间的清洁,如SS4改等机车。而侧墙独立通风系统和顶盖夹层通风系统一般靠通风系统的某一通风系统支路给机械间补风,如图1所示,在机车牵引电机通风系统支路(过渡风道)A中设有一个通往机械间的补风口B,如模块化SS7E、中华之星等机车,这虽然可以使机械间呈微正压,但空气洁净度往往不尽如人意,况且在机车运行中存在机械间洁净度低、温度高,过滤金属网容易堵塞等缺点。
另外,机车现有的机械间的热空气往往是通过渗漏的方式排出车外,不利于降低机械间温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其是完全独立的专用于机车机械间补风的通风装置,在确保机械间呈微正压的同时,还能提高机械间的空气洁净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滤水机构、除尘机构、机械间风机和排风系统,所述滤水机构设置在所述机车的侧墙通风口上,所述滤水机构的内侧与所述除尘机构连接,所述除尘机构的内侧连接所述机械间风机的输入端,所述机械间风机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排风系统。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风系统包括所述设置在所述机车的机械间内的通用柜,所述通用柜上具有气动伸缩杆,所述气动伸缩杆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通用柜的顶部,所述排风系统的排风口对应所述气动伸缩杆的上升或下降而呈开启或关闭状态。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用柜上还具有相互连通的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机车的机械间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第二除尘机构,所述第二除尘机构位于所述机械间风机和排风系统之间,所述除尘机构和第二除尘机构之间具有一个过渡风道,所述机械间风机设置在所述过渡风道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机械间风机和排风系统的温控装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温度监控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温度监控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机车的机械间的温度信号,并将该温度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该温度信号来控制所述机械间风机的开启或关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温度信号还同时控制所述通用柜上的气动伸缩杆的上升或下降,以及控制所述通用柜上的出风口的关闭或打开。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水机构包括侧墙百叶窗,所述侧墙百叶窗旋转90度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除尘机构和第二除尘机构均采用滤袋式纤维层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1、其使用完全独立的通风装置来给机械间补风,机械间风机是专门用于给机械间补风的,设置在机械间,将风从外面吸入,使机械间呈微正压,且通过滤水机构、除尘机构使机械间保持相对清洁、干净,降低车内积尘;
2、使车内各种电器设备尽可能免受污染,从而在保证其可靠性的前期下提高使用寿命;
3、夏季易于防止雨水进入车内,冬季易于司机室保温防寒等。
4、根据温控装置来控制机械间补风的通风装置,易于实现机车电气控制。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现有的机车通风系统的补风系统通风支路;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装设在机车上的截面示意图,显示车内循环的情况;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装设在机车上的截面示意图,显示车外循环的情况;
图4A—4C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滤水机构的主视示意图、俯视示意图和左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滤水机构的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滤水机构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滤水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实施方式1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如图2、3所示,所述通风装置包括滤水机构1、除尘机构2、机械间风机3和排风系统,所述滤水机构1设置在所述机车的侧墙通风口上,所述滤水机构1的内侧与所述除尘机构2连接,所述除尘机构2的内侧连接所述机械间风机3的输入端,所述机械间风机3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排风系统。
如图4A-4C及图5-7所示,所述滤水机构1包括侧墙百叶窗,所述侧墙百叶窗为竖式放置,即旋转90度放置。所述滤水机构采用不锈钢合页定位在机车的侧墙通风口上,用锁固定,为防止滤水机构在开启状态自由摆动,在下部设有防开锁结构。所述滤水机构主要包括滤芯,如图5-7所示,所述滤芯又主要由滤材11、上卡子12、下卡子13等组成,所述滤材11通过上、下卡子12、13连接起来,上、下卡子上开有凹槽,滤材插入凹槽并点焊,以形成滤芯。所述滤材11的前部设有前部导流体14,中间设有中部漩流体15,后部设有后部出风体16,在滤水机构的下部设有沉积室17,在沉积室17的下部前方设有排尘排水口18。外界空气在前部导流体14的进风口处加速,加速后的灰尘和水滴因含有较高的冲量而进入中部漩流体15和后部出风体16,并减速,由于本身的重力而下坠至沉积室17,随即从排尘排水口18排出,实现免维护和自清洁。其中,上述防开锁结构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不再详细说明。
上述除尘机构2位于上述滤水机构1的内侧,且二者之间还可设置密封条,进一步避免灰尘进入机械间。所述除尘机构可采用滤袋式纤维层过滤器或其它合适的除尘机构,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车体侧墙或风道(下述)上。该滤袋式纤维层过滤器主要由骨架、滤料、搭扣等组成,具有拆装方便、快速更换过滤棉的优点。其中,所述滤袋式纤维层过滤器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说明。
上述机械间风机3的输入端连接上述除尘机构2的内侧,以将机车(双点划画线表示)外的空气通过上述滤水机构1、除尘机构2吸入机车内部,所述风机可采用轴流通风机。
机车外部的空气被上述机械间风机3吸入机车内部后,可通过排风系统以机车内循环或机车外循环的方式进行流通。所述排风系统包括机车内的通用柜5,所述通用柜5上具有气动伸缩杆,所述气动伸缩杆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通用柜5的顶部,所述排风系统的排风口51对应所述气动伸缩杆的上升或下降而呈开启或关闭状态;例如,在通用柜5上具有排风口51,气动伸缩杆的上部具有一个能封堵该排风口51的盖板(图中未示),当气动伸缩杆上升时,盖板离开排风口51,使排风口51露出,以进行排风作用;当气动伸缩杆下降时,盖板恰好盖在排风口51上,以封堵排风口51。所述通用柜5上还具有相互连通的一个进风口52和一个出风口53,所述进风口52和出风口53均设置在所述机车内,所述进风口52和所述出风口53/排风口51之间具有冷却件54,该冷却件能将从进风口52进入的热空气冷却,而将冷空气从出风口53排出,以实现车内循环冷却。而较佳的是,进风口52位于通用柜下部,出风口53位于通用柜上部。外界空气吸入机车内部后,进入通用柜5的进风口52,或者从出风口53排出,以进行机车内空气循环(如图2所示),或者从排风口51排出,以进行机车外空气循环(如图3所示)。所述气动伸缩杆、冷却件是现有技术,不再详细说明。
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机械间风机3和排风系统的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温度监控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温度监控传感器用于监测机车的机械间的温度信号,并将该温度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该温度信号来控制机械间风机的开启或关闭。同时控制单元根据上述温度信号还同时控制所述通用柜5上的气动伸缩杆的上升或下降,以及控制所述通用柜5上的出风口53的关闭或打开(出风口53的打开或关闭可通过类似上述气动伸缩杆的结构或者是其它现有的结构来实现)。
举例说明,当温度监控传感器监测到机械间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例如50℃),将该温度信号传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据此控制机械间风机3以25Hz频率开启,同时控制通用柜5的出风口53打开,而气动伸缩杆下降,排风口51关闭,以进行机车内空气循环;当温度监控传感器监测到机械间的温度达到另一设定值时(例如60℃),将该温度信号传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据此控制机械间风机3以50Hz频率运行,同时控制通用柜5的出风口53关闭,而气动伸缩杆上升,排风口51打开,以进行机车外空气循环,将机械间的热空气排出,能有效降低机械间的温度。
另外,在机车通过隧道时,为保证机械间空气的清洁,还可通过温控装置来控制机械间风机3关闭,并在机车通过隧道之后,使机械间风机3重新开启。
其中,温控装置可采用现有的控制电路来实现上述对机械间风机3和排风系统的控制,因此对控制电路不再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2
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风装置还包括第二除尘机构4,所述第二除尘机构4位于所述机械间风机3和排风系统之间,所述除尘机构2和第二除尘机构4之间具有一个过渡风道6,所述机械间风机3设置在所述过渡风道6内。
所述第二除尘机构4同样可采用滤袋式纤维层过滤器或其它合适的除尘机构,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车体侧墙或过渡风道6上。
上述除尘机构2的过滤效果可达到G3,加上第二除尘机构的过滤效果可达到G4,能有效地降低机械间积尘。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与实施方式1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包括滤水机构、除尘机构、机械间风机和排风系统,所述滤水机构设置在所述机车的侧墙通风口上,所述滤水机构的内侧与所述除尘机构连接,所述除尘机构的内侧连接所述机械间风机的输入端,所述机械间风机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排风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系统包括所述设置在所述机车的机械间内的通用柜,所述通用柜上具有气动伸缩杆,所述气动伸缩杆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通用柜的顶部,所述排风系统的排风口对应所述气动伸缩杆的上升或下降而呈开启或关闭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柜上还具有相互连通的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机车的机械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第二除尘机构,所述第二除尘机构位于所述机械间风机和排风系统之间,所述除尘机构和第二除尘机构之间具有一个过渡风道,所述机械间风机设置在所述过渡风道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机械间风机和排风系统的温控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温度监控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温度监控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机车的机械间的温度信号,并将该温度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该温度信号来控制所述机械间风机的开启或关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上述温度信号还同时控制所述通用柜上的气动伸缩杆的上升或下降,以及控制所述通用柜上的出风口的关闭或打开。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机构包括侧墙百叶窗,所述侧墙百叶窗旋转90度设置。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构和第二除尘机构均采用滤袋式纤维层过滤器。
CNU2008200094418U 2008-04-23 2008-04-23 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1441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94418U CN201214411Y (zh) 2008-04-23 2008-04-23 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94418U CN201214411Y (zh) 2008-04-23 2008-04-23 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14411Y true CN201214411Y (zh) 2009-04-01

Family

ID=40519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944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14411Y (zh) 2008-04-23 2008-04-23 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14411Y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2587A (zh) * 2011-10-27 2012-03-28 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瓦楞百叶窗
CN102862579A (zh) * 2012-09-13 2013-01-09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机车机械间气压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2991510A (zh) * 2012-10-26 2013-03-27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机车设备间自动排风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3318196A (zh) * 2013-07-01 2013-09-25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内燃机车冷却室百叶窗控制方法
CN103318197A (zh) * 2013-07-08 2013-09-25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维持机车微正压有效方法
CN103419797A (zh) * 2012-05-24 2013-12-04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机车机械间微正压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4619570A (zh) * 2012-09-26 2015-05-13 株式会社东芝 铁道车辆
CN109466578A (zh) * 2018-11-23 2019-03-15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用通风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2587A (zh) * 2011-10-27 2012-03-28 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瓦楞百叶窗
CN103419797A (zh) * 2012-05-24 2013-12-04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机车机械间微正压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3419797B (zh) * 2012-05-24 2015-11-04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机车机械间微正压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2862579A (zh) * 2012-09-13 2013-01-09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机车机械间气压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4619570A (zh) * 2012-09-26 2015-05-13 株式会社东芝 铁道车辆
CN104619570B (zh) * 2012-09-26 2017-03-08 株式会社东芝 铁道车辆
CN102991510A (zh) * 2012-10-26 2013-03-27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机车设备间自动排风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3318196A (zh) * 2013-07-01 2013-09-25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内燃机车冷却室百叶窗控制方法
CN103318197A (zh) * 2013-07-08 2013-09-25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维持机车微正压有效方法
CN109466578A (zh) * 2018-11-23 2019-03-15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用通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14411Y (zh) 用于机车补风的通风装置
CN103419797B (zh) 机车机械间微正压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0960929Y (zh) 高原铁路客车
CN201580383U (zh) 车体底架无动力通风冷却结构
CN111923948A (zh) 一种轨道车辆新型空调系统
CN108953245A (zh) 一种工程机械液压油箱
CN201432669Y (zh) 带预加热装置的机车通风系统
CN208101987U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
CN207869588U (zh) 一种交换机机柜的通风系统
CN201841914U (zh) 装载机侧置式空调装置
CN206954233U (zh) 一种轨道车辆新型废排装置
CN202463824U (zh) 轨道车辆机械式废排装置
CN208325230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车外废排装置
CN2780529Y (zh) 新型客车天窗
CN100542863C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承载式风道及其安装方法
CN108202749A (zh) 一种轨道车辆火灾排烟装置
CN206307038U (zh) 带故障诊断机构的机车车厢空气调节系统
CN203727390U (zh) 机车空调送风系统
CN113978421A (zh) 一种带有转向架的轨道车辆用车厢
CN203805903U (zh) 具有简易更换风机的功能的废排装置
CN202243491U (zh) 高速轨道车辆端部新风装置
CN203511667U (zh) 立式分体结构的司机室空调机组构成
CN209700659U (zh) 一种轨道列车废排系统及具有该废排系统的轨道列车
CN111976768B (zh) 轨道车辆散流器
CN212423113U (zh) 一种轨道车辆新型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