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1027Y - 挤出锻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挤出锻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1027Y
CN201201027Y CNU2008201145120U CN200820114512U CN201201027Y CN 201201027 Y CN201201027 Y CN 201201027Y CN U2008201145120 U CNU2008201145120 U CN U2008201145120U CN 200820114512 U CN200820114512 U CN 200820114512U CN 201201027 Y CN201201027 Y CN 20120102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pedestal
die
forging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145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日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DA OIL DIE CASTING MACHINE CO Ltd
Chiu Ta Hydraulic Machine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UDA OIL DIE CAST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DA OIL DIE CASTING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UDA OIL DIE CAST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145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102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102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102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挤出锻压装置,包括:一基座,基座中央设有一个穿孔,所述的基座内并设有复数个油道;一穿设在基座中央的第一活塞,其利用一上盖组设在所述的基座顶面,所述的第一活塞与上盖间形成一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并与所述的油道相连通;一套设在第一活塞一端的第二活塞,其利用一下盖组设在所述的基座底面,所述的第二活塞与下盖间形成另一密闭空间,所述的另一密闭空间并与另一所述的油道相连通;一与所述的第一活塞作连结的锻压板;一与所述的第二活塞作连结的挤出板。在铸件尚未完全凝固成型前,由第一活塞带动锻压板对铸件局部锻压,并由第二活塞连动挤出板将成品顶出,以增强压铸件的局部密度与强度,而大幅提升成品的品质。

Description

挤出锻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设在立式压铸机的挤出锻压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见汽机车零件、工业五金零件或是一些电子3C零件,其大多采用压铸成型或是锻压成型等方法制作,压铸成型是在模具内注入呈熔融状态的金属汤,直至金属汤在模具内凝固成型后取出粗胚,其粗胚表面具有毛边、毛细孔等,而必须再进行适当的二次加工(如:去毛边、磨光、烤漆等等);而锻压成型则是利用模具,直接撞击呈软化状态的金属块,以使金属块成型为模具轮廓的外型,且其表面光滑,其制造过程与手段大不相同。
以压铸成型为例,请参阅图1,为一般压铸成型时的步骤流程图,其是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骤,给汤11:由一给汤机将经加热后的金属汤,倒入一下模具内的一浇注口内(以立式压铸机为例)。
第二步骤,闭模12:由一油压机构驱动上模具下移,以使上模具、下模具对合闭锁。
第三步骤,射出13:其利用一油压式射出机构将浇注口内的金属汤,压入上模具、下模具间的模穴中。
第四步骤,冷却14:直到金属汤完全充满模穴后,其金属汤会在模穴内逐渐冷却成型。
第五步骤,开模15:待冷却成型后,再度由油压机构驱动上模具向上移动,而使原本锁闭的上模具、下模具呈现开启状态。
第六步骤,顶出成品16:开模后,其成品将随上模具移动至开模定位点,而上模具一侧设有一挤出装置,可连动其对应的挤出板,将位于上模具内的成品顶出。
请参阅图2,为现有挤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立式压铸机为例,其挤出装置2是位于上模具的上方,其主要包括一基座21、一活塞缸22、一活塞23以及一挤出板24,活塞缸22是组设在基座21中央,而活塞23一端是活动设在活塞缸22内,活塞23另一端则与挤出板24作连结;因此,油压机构驱动上模具开模至定位时,由活塞缸22内的活塞23驱动挤出板24反向移动,使挤出板24一面连接的顶针25由模穴中穿出,以将上模具模穴内的成品顶出。
然而,前述压铸成型制作完毕的成品,还是必须经过二次加工,其不但费时而没有工作效率,且会增加制造成本;加上挤出装置2的设计并无特殊之处,一次行程的作动方式,仅与油压机构间反向移动,以将成品顶出模穴,而无法有效提升压铸时的功效,未臻完美而有必要加以改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挤出锻压装置,其兼具挤出以及局部锻压成型的功能,而可大幅提升其制造效率以及制造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挤出锻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基座中央设有一个穿孔,基座四周设有复数个固定孔,所述的基座凭借复数支固定杆固设在一立式压铸机的一上模具上方,所述的基座内并设有复数个油道;
一穿设在基座中央的第一活塞,其利用一上盖组设在所述的基座顶面,所述的第一活塞与所述的上盖间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的密闭空间并与所述的油道相连通;
一套设在第一活塞一端的第二活塞,其利用一下盖组设在所述的基座底面,所述的第二活塞与所述的下盖间形成另一密闭空间,所述的另一密闭空间并与另一所述的油道相连通;
一与所述的第一活塞作连结的锻压板,其一面延伸设有复数支连杆,而与所述的上模具内的一锻压模具相连接;
一与所述的第二活塞作连结的挤出板,其一面延伸设有复数支顶针,而穿设在所述的上模具的模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据此,本实用新型的挤出锻压装置,是利用于压铸成型完毕,且铸件尚未完全凝固前,凭借一控制装置依序驱动第一活塞以及第二活塞作动,以使第一活塞可带动锻压板,对铸件进行局部锻压成型,接着,由第二活塞连动挤出板将成品顶出,其不但可增加压铸制程中某些特定部份的密度,而大幅提升其制造效率以及制造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压铸成型时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现有挤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的步骤流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1-给汤;12-开模;13-射出;14-冷却;15-开模;16-顶出成品;2-挤出装置;21-基座;22-活塞缸;23-活塞;24-挤出板;25-顶针;3-立式压铸机;31-机架;32-油压机构;33-上模具;34-下模具;35-控制装置;4-挤出锻压装置;41-基座;411-穿孔;412-固定孔;413-固定杆;414-油道;42-第一活塞;421-上盖;422-密闭空间;43-第二活塞;431-下盖;432-密闭空间;44-锻压板;441-锻压杆;442-锻压模;45-挤出板;451-顶针;452-顶出杆;453-倒拉杆;51-给汤;52-闭模;53-射出;54-冷却以及延迟锻压;55-开模;56-顶出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3、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立体分解图以及组合剖视图,一般立式压铸机3的一机架31上方设有一油压机构32,供以带动一上模具33往复升降,且上模具33的相对侧设有一下模具34,本实用新型的挤出锻压装置4则组设在此上模具33的上方,其挤出锻压装置4主要是包括:
一基座41,其中央是形成一穿孔411,四周则设有复数个固定孔412,而可凭借复数支固定杆413固设在上模具33的固定板上方,且基座41内部设有复数个油道414。
一设在基座41中央的第一活塞42,其是穿过基座41的穿孔411,复以一上盖421加以盖合,将第一活塞42顶部包覆在上盖421内,而第一活塞42是与上盖421间形成密闭空间422,此密闭空间422与基座41的其中一油道414相连接,且第一活塞42是与一控制装置35作信息链接,而可凭借控制装置35驱动油压机构32,而带动第一活塞42往复升降。
一同心套设在第一活塞42外部的第二活塞43,其是套设在第一活塞42穿过基座41的一端,再以一下盖431加以盖合,第二活塞43顶部包覆在下盖431内,且第二活塞43顶部在下盖431间是形成密闭空间432,此密闭空间432是与基座41内的另一油道414相连接,且第二活塞43也与控制装置35作信息链接,以带动第二活塞43往复升降。
一与第一活塞42作连结的锻压板44,其一面并延伸设有复数支锻压杆441,而与上模具内的一锻压模442相连接,其锻压模442是设在上模具33的模穴内。
一与第二活塞43作连结的挤出板45,其一面并延伸设有复数支顶针451,而穿设在上模具33的模穴内;再者,其挤出板45是凭借复数个顶出杆452,以及倒拉杆453与第二活塞43作连结,以在压铸完成后,同时将锻压板44以及挤出板45同步拉回原位。
由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挤出装置2的构造略有不同,其对应的上模具33内必须设有对应的空间,以供放置锻压成型用的锻压模442,而在压铸成型完毕,且铸件尚未完全凝固前,凭借控制装置35依序驱动第一活塞42以及第二活塞43作动,使第一活塞42带动锻压板44,对铸件进行局部锻压成型,最后由第二活塞43连动挤出板45将成品顶出,而增强压铸制程中铸件的局部密度,大幅增加成品的制造品质;再者,其控制装置35也可用来改变第一活塞42,与第二活塞43的动作时序、时间,而增加其操作时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的步骤流程图,再请搭配图3,前述挤出锻压装置使用时,是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骤,给汤51:由一给汤机将经加热后的金属汤,倒入一下模具34内的一浇注口内(以立式压铸机为例)。
第二步骤,闭模52:由一油压机构32驱动上模具33,以使上模具33、下模具34对合闭锁。
第三步骤,射出53:其利用一油压式射出机构将浇注口内的金属汤,压入上模具33、下模具34间的模穴中,直到金属汤完全充满模穴后,而开始进行压铸成型。
第四步骤,冷却以及延迟锻压54:其金属汤进入模具后会逐渐冷却,本实用新型并延迟其开模时间,直到铸件呈现半凝固状态(已成型但仍具有可塑性的状态)时,由控制装置驱动本实用新型的挤出锻压装置4运作,其第一活塞42所产生的力量,可凭借锻压杆杆441带动锻压模442向下移动,对呈半凝固状态的铸件作局部锻压成型。
第五步骤,开模55:待锻压成型完毕以及压铸成型冷却后,其锻压板44会重新复归而回到原位,其油压机构32可再度驱动上模具33向上移动,使得原本锁闭的上模具33、下模具34呈现开启状态。
第六步骤,顶出成品56:开模后,可由位于上模具33上方的挤出锻压装置4,以及下模具4下方的挤出装置34,将模穴内的成品顶出,本实用新型的挤出锻压装置4动作时,第一活塞42与第二活塞43是反向作动,而使锻压模442与成品分开,且挤出板45上的顶针451可将上模具33模穴内的成品顶出,而下模具34模穴内的成品则由挤出装置34顶出。
请参阅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挤出锻压装置4进行锻压成型时,其模穴是呈锁闭,且金属呈现半凝固状态的情况下,利用油压机构32将油料推入对应第一活塞42的油道414内,以推动第一活塞42向下移动,并同步带动锻压板44以及锻压模442向下移动,凭借锻压模442所设计的形状,可将半凝固状态的金属锻压成型后,第一活塞42可依所设定的时间向上移动;而顶出成品时,其第二活塞43会向下移动,且向下移动时,会同步带动挤出板45以及顶针451向下移动,以使顶针451由模穴内穿出,而将成品顶出,完成后,其第二活塞43会同步向上移动,以将锻压板44以及挤出板45复归。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挤出锻压装置(以下称本案),是具有下列优点:
1.请参阅图5,本案的挤出锻压装置4,是利用第一活塞42与第二活塞43,分别带动锻压板44以及挤出板45作二段式行程,而兼具锻压成型与顶出成品的功效,而提升制造效率以及制造品质。
2.由于本案的锻压模442与原有模具间必须重新设计,能在原有压铸成型的铸件上,增加局部锻压成型的构件,而不会增加原有操作的困难度。
3.再者,本案的第一活塞42与第二活塞43,是与一控制装置35信息连接,可随需要调整锻压时间以及顶出的时序,而增加操作时的便利性。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如:油压机构或气压机构的转变方式,或是将上、下盖与基座所形成的容置空间,转变为一体式的活塞缸,也都在本案的范畴之中。

Claims (4)

1.一种挤出锻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基座中央设有一个穿孔,基座四周设有复数个固定孔,所述的基座凭借复数支固定杆固设在一立式压铸机的一上模具上方,所述的基座内并设有复数个油道;
一穿设在基座中央的第一活塞,其利用一上盖组设在所述的基座顶面,所述的第一活塞与所述的上盖间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的密闭空间并与所述的油道相连通;
一套设在第一活塞一端的第二活塞,其利用一下盖组设在所述的基座底面,所述的第二活塞与所述的下盖间形成另一密闭空间,所述的另一密闭空间并与另一所述的油道相连通;
一与所述的第一活塞作连结的锻压板,其一面延伸设有复数支连杆,而与所述的上模具内的一锻压模具相连接;
一与所述的第二活塞作连结的挤出板,其一面延伸设有复数支顶针,而穿设在所述的上模具的模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锻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活塞、所述的第二活塞均与一控制装置作信息链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锻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的各油道与一油压机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锻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出板是凭借复数个顶出杆,以及复数个倒拉杆与所述的第二活塞作连结。
CNU2008201145120U 2008-05-20 2008-05-20 挤出锻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102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45120U CN201201027Y (zh) 2008-05-20 2008-05-20 挤出锻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45120U CN201201027Y (zh) 2008-05-20 2008-05-20 挤出锻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1027Y true CN201201027Y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2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1451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1027Y (zh) 2008-05-20 2008-05-20 挤出锻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1027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7074A (zh) * 2009-08-18 2010-09-01 韩德玮 一种连铸连锻装置及方法
WO2011020284A1 (zh) * 2009-08-18 2011-02-24 Hon David Tak-Wei 一种连铸连锻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7074A (zh) * 2009-08-18 2010-09-01 韩德玮 一种连铸连锻装置及方法
WO2011020284A1 (zh) * 2009-08-18 2011-02-24 Hon David Tak-Wei 一种连铸连锻装置及方法
CN101817074B (zh) * 2009-08-18 2013-10-02 大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连铸连锻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94524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变速箱壳体的压铸模
CN105215324B (zh) 一种带有四个抽芯结构的压铸模具
CN204019883U (zh) 汽车发动机高压护套用配置哈夫块的注射模具
CN105324226A (zh) 拉杆抽出装置
CN203155920U (zh) 一种高速铁路绝缘子用双夹箍一次锻造成形模具
CN201253675Y (zh) 一种外形相同铸件的通用型挤压铸造模具
CN105290331B (zh) 一种先抽芯后顶出的浇注模具结构
CN203253897U (zh) 一种立式压铸机
CN201201027Y (zh) 挤出锻压装置
CN201760576U (zh) 滑块顶出机构
CN101774007B (zh) 合金液态挤压铸造成型装置及其工艺方法
CN201018956Y (zh) 内衣罩杯定形机
CN104827032B (zh) 蜂窝状金属滤芯的成型方法及模具
CN103192052A (zh) 一种立式压铸机
CN106180643A (zh) 铸件的挤压铸造方法
CN209918854U (zh) 一种用以制备齿轮箱液压轴芯成型模具
CN203380349U (zh) 自动变速箱换挡阀阀体铝合金压铸装置
CN209379889U (zh) 一种汽车铝合金方板零部件压铸模具
CN205165746U (zh) 一种先抽芯后顶出的浇注模具结构
CN202029332U (zh) 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外拉脱模机构
CN207808363U (zh) 一种通过常规顶出实现产品倾斜脱模的结构
CN201179556Y (zh) 一种具有型位可变换功能的电梯梯级模具
CN206425486U (zh) 一种垂直线铸造汽车空调斜盘用砂芯模具
CN201483685U (zh) 一种抽针式模具
CN212826439U (zh) 一种便于出料的密胶塑料餐具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