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60131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60131Y
CN201160131Y CNU200820003164XU CN200820003164U CN201160131Y CN 201160131 Y CN201160131 Y CN 201160131Y CN U200820003164X U CNU200820003164X U CN U200820003164XU CN 200820003164 U CN200820003164 U CN 200820003164U CN 201160131 Y CN201160131 Y CN 20116013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sulation shell
weld part
electric connector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31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士奇
周芝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U2008200031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6013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6013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6013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壳体、多数根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以及一卡座,绝缘壳体具有上、下两排相互错开且可供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穿置的端子插槽,特别是在绝缘壳体后侧端面凸设有一挡垣,且上排的端子插槽一端并延伸至挡垣底面,而第一、二端子的焊接部均位于绝缘壳体的同侧端面处,第一端子的焊接部并形成向下垂直延伸而能用以插接于电路板上,其顶缘并位于挡垣下方,以防止第一端子未准确插接时会受到电路板顶抵而向上挠曲变形,同时电连接器的面积及组合于电路板上后的整体高度均能有效缩小。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防止端子误插变形,且能缩小整体面积及与电路板组合后的整体高度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以往符合Mini PCI Express Card规格的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壳体11以及多数根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13,所述壳体11并具有上、下两排端子插槽111、112,上排的端子插槽111可供该些第一端子12分别插置,而下排端子插槽112则供该些第二端子13分别插置。另外,每一第一端子12与每一第二端子13均具有一弹性接触臂121、131,以及一与相对应的弹性接触臂121、131相连接的焊接部122、132。各弹性接触臂121、131的末端均形成有一接触部123、133。且所述焊接部122、132通常是利用表面接着技术(SMT)固定于一电路板2上。此外,因所述焊接部122、132与电路板2问是属面与面的接触,为避免外界不当的冲击力造成焊接部122、132的脱离,因此,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13的各接触部123、133及第二端子13的焊接部132均是凸伸出于壳体11前端面,而第一端子12的焊接部122则是凸出于壳体11后端面,也就是利用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13的焊接部122、132采一左一右(依图2的视图角度)达到力平衡。
由于信息产品日趋讲求轻、薄、短、小,但是如图2所示,此种电连接器1的该些12、13的焊接部122、132是定位于电路板2表面,以致整体高度是电路板高度加上焊接部122(或132)高度及壳体11的高度,所以会造成后续所适用的电子装置体积薄形化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端子因误插变形,且能缩小与电路板组合后的整体高度,进而能符合电子产品体积薄形化设计趋势所需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绝缘壳体,纵长向并定义有一第一端面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绝缘壳体并具有上、下两排的端子插槽,该些端子插槽是由所述第一端面贯穿所述第二端面,且上排的各端子插槽位置与下排的各端子插槽位置相互错开,另外,所述绝缘壳体于所述第二端面并凸设有一挡垣,且使上排的该些端子插槽一端延伸至所述挡垣底面;
多数根第一端子,该些第一端子是分别穿置于下排的各该端子插槽中,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外的第一导接部,以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且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一焊接部,各该第一端子位于下排的各该端子插槽中时,各该第一焊接部的顶缘是位于所述挡垣下方;
多数根第二端子,该些第二端子是分别穿置于上排的各该端子插槽中,每一第二端子具有一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外的第二导接部,以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二导接部的第二焊接部;以及
一个卡座,连设于所述绝缘壳体的第二端面处,且供各该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与各该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穿置。
本实用新型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借由绝缘壳体一侧延伸出一挡垣,使得插置于下排端子插槽中的第一端子的焊接部顶缘位于挡垣下方,以防止第一端子未准确插接时会受到电路板顶抵而向上挠曲变形;另借第一、二端子的焊接部均位于绝缘壳体的同侧端面处,且第一端子的焊接部是形成向下垂直延伸而能用以插接于电路板上,使得电连接器组合于电路板后的整体高度均能有效缩小,进而能符合电子产品体积薄形化设计趋势所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以往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线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绝缘壳体、卡座及插销的仰视图。
图5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从绝缘壳体的第一端面视图。
图6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端子侧视图。
图7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端子侧视图。
图8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显示销杆及卡掣片定位于定位座中的态样。
图9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从绝缘壳体的第二端面视图。
图10是图5的X-X剖视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5的XI-XI剖视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3的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个绝缘壳体4、多数根第一端子5、多数根第二端子6,以及一个卡座7。绝缘壳体4具有一顶壁41、一与顶壁41相反的底壁42、连接顶壁41与底壁42且彼此相对的两侧壁44,以及上、下两排的端子插槽45、46。绝缘壳体4纵长向并定义有一第一端面47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端面47的第二端面48,该些端子插槽45、46是由第一端面47贯穿第二端面48,且上排的各端子插槽45位置与下排的各端子插槽46位置相互错开。绝缘壳体4的顶壁41于接近第一端面47的上、下侧缘处间隔设有多数个上、下限位缺口411、414(如图5所示),上限位缺口411并与上排的各端子插槽45相对应且相连通。绝缘壳体4的顶壁41于第二端面48则凸设有一挡垣412,且上排的端子插槽45一端延伸至挡垣412底面。
如图6示,每一第一端子5具有一第一导接部51、一延伸自第一导接部51一端的第一延伸部52、一延伸自第一延伸部52且相反于第一导接部51的第一焊接部53,以及一位于第一延伸部52与第一焊接部53间的顶抵部54,特别说明的是顶抵部54是呈水平延伸,而第一焊接部53则是由顶抵部54的一端向下垂直延伸。
如图7所示,每一第二端子6具有一第二导接部61、一延伸自第二导接部61一端的第二延伸部62,以及一延伸自第二延伸部62且相反于第二导接部61的第二焊接部63。
如图3、4所示,所述卡座7是一长条片体,定义有一中央壁71,且中央壁71上间隔设有多数个穿孔72,中央壁71一纵长向侧缘处并间隔设有多数个定位缺口73,该些定位缺口73是可供各第二端子6的第二焊接部63分别伸置,而该些穿孔72则是可供各第一端子5的第一焊接部53贯穿。
另外,仍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3还包括有一第一干涉装置81及一第二干涉装置82,两干涉装置81、82均是用以使卡座7可连设于绝缘壳体4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干涉装置81包括有两个分别设于绝缘壳体4的挡垣412两相对侧处的定位座811、两个间隔设于卡座7上且能用以嵌设于定位座811中的销杆812,以及两个凸设于卡座7顶面的卡掣片813。配合参阅图8所示,定位座811具有一容置空间814、一位于底面且可使容置空间814与外界相通的第一开口815,及一第二开口816。而每一销杆812则区分为朝卡座7顶面上方延伸的第一接合段8121,以及朝卡座7底面下方延伸的第二接合段8122。第一接合段8121的外廓形状与第一开口815相对应,使得第一接合段8121能以紧配合方式贯穿第一开口815并伸入容置空间814中。至于各卡掣片813并能分别贯穿各第二开口816而伸置于容置空间814内,且卡掣片813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扣接部8131(在本例中是以一个做说明),当卡掣片813通过第二开口816后,第一扣接部8131随即卡掣于定位座811的容置空间814中。
参阅图4、9,第二干涉装置82则是包括有两个间隔设于卡座7顶面上的立板821、一个设于绝缘壳体4上且可供该些立板821伸置的通道822、两个分别设置在绝缘壳体4内于形成通道822的两相对内壁上的边垣823,以及分别设于各立板821于彼此相反的表面上的至少一第二扣接部824(在本实施例中是以每一立板821表面设有两个第二扣接部824做说明)。
参阅图3、9,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3还包括有两个插销9,每一插销9具有一连接部91,以及一延伸自连接部91一端的第三焊接部92,连接部91是呈倒L形状的片体,即具有一水平段911及一垂直段912,且水平段911顶面并凸设有一弹抵片913,而第三焊接部92是延伸自所述垂直段912。另外,前述绝缘壳体4的两侧壁44则配合各凸设有一侧翼部49,每一侧翼部49具有一可供各插销9的连接部91穿置的槽道491,而各插销9的第三焊接部92则是由侧翼部49下方穿出用以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83。此外,绝缘壳体4的顶壁内表面另凸伸于槽道491中的压掣垣413(配合参阅图4),借此所述插销9的连接部91穿置于槽道491时,利用弹抵片913于通过压掣垣413后随即释放弹性回复力而能顶抵于压掣垣413以达定位。
如图10、1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3在组合时,是将各第一端子5一一穿置于绝缘壳体4的下排端子插槽46中,各第一端子5的第一导接部51穿置于绝缘壳体4的第一端面47处且位于各下限位缺口414中,而第一端子5的顶抵部54与第一焊接部53则伸出绝缘壳体4的第二端面48,且所述顶抵部54并顶触着挡垣412底面且位于两相邻端子插槽45间。另将各第二端子6一一穿置于绝缘壳体4的上排端子插槽45中,且第二端子6的第二导接部61并伸置于绝缘壳体4第一端面47的上限位缺口411中,第二焊接部63并伸置在端子插槽45位于挡垣412底面的部份。同时卡座7于绝缘壳体4第二端面48侧先使各销杆812的第一接合段8121对准相对应的第一开口815、各卡掣片813对准相对应的第二开口816、各第一端子5的第一焊接部53对准卡座7上的穿孔72,并以由下而上的方式推移卡座7,直至如图8所示,卡掣片813通过第二开口816而伸置于容置空间814内,且卡掣片813表面的第一扣接部8131卡掣于定位座811的容置空间814中,此时第一接合段8121也以紧配合方式通过第一开口815并伸入容置空间814中。且各第一端子5的第一焊接部53贯穿卡座7上的各穿孔72,各第二端子6的第二焊接部63并进一步伸置于卡座7的各定位缺口73中。另外,第二干涉装置82的两立板821也同时穿置于绝缘壳体4的通道822中,两第二扣接部824于通过两边垣823间的区域后随即会卡制于相对应的边垣823顶缘处。至于插销9的连接部91则如前述穿置于绝缘壳体4侧翼部49的槽道491中,并借弹抵片913卡抵于压掣垣413处以达定位,如此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3的组合作业。
如图3、1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3在与电路板83组合时,各第一端子5的第一焊接部53、各插销9、及两销杆812位于卡座7底面的第二接合段8122是分别穿置于电路板83上的预设位置处,而各第二端子6的第二焊接部63也同时位于电路板83上的预设位置处,同时予以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83上。
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3利用部份的端子以平面方式定位于电路板83上(即第二端子6的第二焊接部63水平延伸而焊接定位电路板),另一部份端子则以垂直方式定位于电路板83上(即第一端子5的第二焊接部53贯穿电路板83并焊接定位),因此可使电连接器3与电路板83间的组合更加稳固,并能改善以往电连接器的端子只借表面黏着技术定位于电路板表面而容易脱落的缺点。另外,因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3的第一端子5的顶抵部54顶触着挡垣412底面,所以在电连接器3插接的过程中,一旦第一端子5上呈垂直延伸的第一焊接部53未准确插入电路板83上的预设孔洞中时,人员会立即感受到电连接器3的第一端子5无法插入电路板83,第一端子5并不会因为受到电路板83的顶抵而发生向上挠曲变形。此外,如图11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3的第一端子5的第一焊接部53与第二端子6的第二焊接部63位于绝缘壳体4同一侧(即均位于第二端面48处),且第二端子6的第二焊接部63的位置较第一焊接部53的位置高,因此电路板83能伸置于绝缘壳体4的挡垣412下方,此时又因第一端子5的第一焊接部53是插置于电路板83中,所以电连接器3组合于电路板83后,二者的整体高度仍然只是电连接器3的高度而已,使得电连接器3的面积及组合于电路板83上后的整体高度均能有效缩小,进而能符合电子产品体积薄形化设计趋势所需。
如上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3确实能达到防止端子因误插而发生向上挠曲变形的现象,且电连接器3组合于电路板83后的整体高度也能有效缩小,因而能符合电子产品体积薄形化设计趋势所需等功效。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绝缘壳体,纵长向并定义有一第一端面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绝缘壳体并具有上、下两排的端子插槽,该些端子插槽是由所述第一端面贯穿所述第二端面,且上排的各端子插槽位置与下排的各端子插槽位置相互错开,另外,所述绝缘壳体于所述第二端面并凸设有一挡垣,且使上排的该些端子插槽一端延伸至所述挡垣底面;
多数根第一端子,该些第一端子是分别穿置于下排的各该端子插槽中,每一第一端子具有一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外的第一导接部,以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且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一焊接部,各该第一端子位于下排的各该端子插槽中时,各该第一焊接部的顶缘是位于所述挡垣下方;
多数根第二端子,该些第二端子是分别穿置于上排的各该端子插槽中,每一第二端子具有一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外的第二导接部,以及一相反于所述第二导接部的第二焊接部;以及
一个卡座,连设于所述绝缘壳体的第二端面处,且供各该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与各该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穿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具有一顶壁、一与所述顶壁相反的底壁,以及两相对的侧壁,所述顶壁于接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上、下侧缘处间隔设有多数个上、下限位缺口,该些上、下限位缺口可分别供各该第二端子的第二导接部及各该第一端子的第一导接部伸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是借由一第一干涉装置连设于所述绝缘壳体上,所述第一干涉装置包括有至少一个设于所述挡垣的外侧处的定位座,以及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卡座上且能用以嵌设于所述定位座中的销杆,使得所述卡座可借所述销杆与所述定位座相嵌接而组合定位于所述绝缘壳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内具有一容置空间,且所述定位座底面并设有一可使所述容置空间与外界相通的第一开口;另外,所述销杆区分为朝所述卡座顶面上方延伸的第一接合段,以及朝所述卡座底面下方延伸的第二接合段,所述第一接合段的外廓形状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使得所述第一接合段能紧配合贯穿所述第一开口并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底面还设有一第二开口,而所述第一干涉装置还包括有至少一凸设于所述卡座顶面且可贯穿所述第二开口的卡掣片,所述卡掣片表面设有至少一个能用以卡掣于所述定位座的容置空间中的第一扣接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另借一第二干涉装置连设于所述绝缘壳体上,所述第二干涉装置包括有两个间隔设于所述卡座顶面上的立板,以及一个设于所述绝缘壳体上且可供该些立板伸置的通道;另外,所述绝缘壳体于形成所述通道的两相对内壁上分别设有一边垣,而两立板于彼此相反的表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二扣接部,该些立板伸置于所述通道后,是利用所述第二扣接部卡掣于所述边垣上而达定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两个插销,每一插销具有一连接部,以及一延伸自所述连接部一端的第三焊接部,而所述绝缘壳体的两侧壁各凸设有一侧翼部,每一侧翼部具有一槽道,各该插销的连接部用以伸置于各该槽道中,而各该插销的第三焊接部则穿出各该侧翼部外而用以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槽道的一顶壁向下凸设有一压掣垣,而所述插销的连接部具有一水平段及一垂直段,所述水平段顶面凸设有一弹抵片,另外,所述插销的第三焊接部是延伸自所述垂直段,而所述插销的连接部穿置于所述槽道中是借所述弹抵片顶抵于所述压掣垣而达定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端子还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间的第一延伸部,以及一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间的顶抵部,各该第一端子插置于下排的端子插槽中时,各该顶抵部顶缘是与所述挡垣底面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于纵长向侧缘处间隔设有多数个定位缺口,以及多数个穿孔,该些定位缺口是可供各该第二端子的第二焊接部分别伸置,而该些穿孔则是可供各该第一端子的第一焊接部贯穿。
CNU200820003164XU 2008-02-13 2008-02-13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6013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3164XU CN201160131Y (zh) 2008-02-13 2008-02-13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3164XU CN201160131Y (zh) 2008-02-13 2008-02-1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60131Y true CN201160131Y (zh) 2008-12-03

Family

ID=4011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3164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60131Y (zh) 2008-02-13 2008-02-1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6013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1360A (zh) * 2013-09-16 2013-12-11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卡槽连接器
CN103531943A (zh) * 2013-10-21 2014-01-22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卡槽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1360A (zh) * 2013-09-16 2013-12-11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卡槽连接器
CN103531943A (zh) * 2013-10-21 2014-01-22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卡槽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CN103531943B (zh) * 2013-10-21 2016-04-20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卡槽连接器及其成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00840U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
CN20119166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3800242U (zh) 电连接器
CN203859323U (zh) 电连接器
CN202259774U (zh) 直角连接器及包括直角连接器的套件
CN109742606A (zh) 电连接器
CN106207669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KR102153481B1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그 고정용 만곡 부재
CN201160131Y (zh) 电连接器
CN201887180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0473264C (zh) 组件支架的顶部或底部
CN202308486U (zh) 电连接器
CN201383569Y (zh) 电连接器
CN202712528U (zh) 电连接器
CN202585831U (zh) 电连接器
CN106486821A (zh) 电连接器
CN202759077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638993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2189922U (zh) 电连接器
CN201773988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2067957U (zh) 电连接器
CN201408859Y (zh) 卡缘连接器的定位装置
CN108173018B (zh) 卡缘连接器
CN102055121B (zh) 模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0941447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