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45498Y - 一种插入式液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入式液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45498Y
CN201145498Y CNU2007201225667U CN200720122566U CN201145498Y CN 201145498 Y CN201145498 Y CN 201145498Y CN U2007201225667 U CNU2007201225667 U CN U2007201225667U CN 200720122566 U CN200720122566 U CN 200720122566U CN 201145498 Y CN201145498 Y CN 20114549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liquid
heat exchanger
housing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2256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2256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4549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4549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4549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插入式液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液体进行冷却的插入式液冷装置。它包括换热管、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换热管分别与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相连接,所述的液冷装置还设有一壳体,在该壳体上设有进、出液口,所述的换热管设置在该壳体内,而所述的进、冷却液出口则设置在该壳体外表面的同一侧。容器中的待冷却液可以先通过壳体上的进液口流入液冷装置内部与充有循环冷却液体的换热管相接触,充分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却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均设置在壳体外表面的同一侧,还可以将本液冷装置直接插入容器中使用,实现对容器中与液冷装置相接触的静态的待冷却液降温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插入式液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液体进行冷却的插入式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液冷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以循环液冷装置表现的最为突出。它的作用是通过温度相对较低的液体的循环流动来把需要散热的设备和仪器所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使这些设备和仪器的温度保持在一个适宜的较低水平。目前,对于液压设备,还需要对油液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否则随着油液温度的不断升高,就会导致油液粘度的下降、变稀,从而容易造成渗漏,不仅降低了油压效果,而且还会增加摩擦,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甚至会导致设备的磨损和报废。
为了解决液压设备中油液的冷却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循环水的插入式液冷装置,它包括换热管、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换热管则分别与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相连接,且冷却液入口与冷却液出口位于冷却器的同一侧。为了使冷却液入口与冷却液出口位于冷却器的同一侧,该换热管使用的是直管和弯管焊接组成的蛇形管,两个管口刚好位于同一侧,这样分别与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相连接。工作时,将这种产品放入液压设备的油箱中,冷却液入口与自来水管相连接,打开水阀,自来水从冷却液入口进入冷却器,通过蛇形管再从冷却液出口中流出,从而通过流动的水将热量带走,达到降低油温的目的。这种产品虽然可以通过循环水冷却的方式来对液压设备中的油液进行冷却,从而实现了即节约用水又实现冷却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这种产品存在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种产品是通过插入油箱中来实现对油液进行冷却的目的,由于没有外力驱动油液的流动,该产品只能对接触到冷却器的部分静态的油液进行冷却,冷却效果较差;其次,该产品只有一个管口与冷却液入口相对应,因此,单位时间内进水量将受到限制,导致冷却效果不佳;再次,在换热管上未作增大换热效率的设计,进一步影响了其冷却的效果;最后,不仅需要使用直管,还需要配以弯管,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使用,不仅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而且焊接位置还会有漏水的重大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入式液冷装置,不仅可以直接插入至盛装有待冷却液的容器中对静态的待冷却液进行冷却,还可以使待冷却液从其内部流过进行冷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插入式液冷装置,它包括换热管、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换热管分别与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相连接,所述的液冷装置还设有一壳体,在该壳体上设有进、出液口,所述的换热管设置在该壳体内,而所述的冷却液入口、冷却液出口则设置在该壳体外表面的同一侧。
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后,由于在换热管的外部还设有一壳体,壳体上还设有进、出液口,这样容器中的待冷却液就可以先通过壳体上的进液口流入液冷装置内部与充有循环冷却液体的换热管相接触,充分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却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均设置在壳体外表面的同一侧,还可以将本液冷装置直接插入容器中使用,实现对容器中与液冷装置相接触的静态的待冷却液降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示的插入式液冷装置的一实施例,它包括壳体1、换热管2、冷却液入口111和冷却液出口112。
换热管2优选使用光滑的铜管,将它分别与冷却液入口111和冷却液出口112相连接,在该壳体1上设有进、出液口121、122,换热管2设置在该壳体1内,而冷却液入口111及冷却液出口112则设置在该壳体1外表面的同一侧。由于在换热管2的外部还设有一壳体1,壳体1上还设有进、出液口121、122,这样容器中的待冷却液可以先通过壳体1上的进液口121流入液冷装置内部与充有循环冷却液的换热管相接触,充分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却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冷却液入口111及冷却液出口112均设置在壳体1外表面的同一侧,还可以将本液冷装置直接插入容器中使用,实现对容器中与液冷装置相接触的静态的待冷却液降温的目的。
具体实施时,在壳体1内分别设置了上冷却液室11和液腔12,上冷却液室11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液腔12设置在上冷却液室11的一侧,前述的进、出液口111、112均设置在该液腔12上,供待冷却液流经液腔12时使用,具体的,如图1所示,进液口121设置在液腔12的右侧上部,而出液口122则设置在液腔12的左侧下部。在上冷却液室11内还设置有隔板113,该隔板113将上冷却液室11分隔为左、右两部分114、115(参见图1),冷却液入口111及冷却液出口112分别设置在上冷却液室11的左、右两部分114、115上,换热管2则分别与隔板113两侧的上冷却液室11的左、右两部分114、115相连通。这样,冷却液从冷却液入口111流入上冷却液室11的左部分114后,再通过换热管2与进入液腔12中的待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后,流至上冷却液室11的右部分115,最后从冷却液出口112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内设置了至少两根所述的换热管2,具体而言,共设置了22根。为了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同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本实施中的换热管2均采用的直管,相应的,在壳体1内与上冷却液室11相对应的一端还设置了下冷却液室13,且该下冷却液室13与上冷却液室11分居液腔12的两侧。
至少有一根所述的换热管2的一端与隔板113一侧的上冷却液室11相连通,其余换热管2的一端则与隔板113另一侧的下冷却液室13相连通,而所有换热管2的另一端均与下冷却液室13相连通。具体的,从22根换热管2中选择一部分,如11根安装在上冷却液室11上部分114与下冷却液室13之间,而剩余的11根换热管2则全部安装在上冷却液室11下部分115与下冷却液室13之间。这样,冷却液从上冷却液室11的上部分114流入换热管2后,将全部流入下冷却液室13,再由下冷却液室13流入相应的其它换热管2,最后流入上冷却液室11的下部分115,并从冷却液出口112流出,完成整个冷却液循环过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一个弧形部件14和一个两端开口的圆柱形部件15,通过螺钉等现有技术将两个弧形部件14以图示方法安装在圆柱形部件15开口的一端上。为了在该壳体1内形成上、下冷却液室11、13及液腔12,还可在壳体1内安装上管板16和下管板17,该上管板16设置在弧形部件14与圆柱形部件15相连接的位置,而下管板17则设置在圆柱形部件15的内部,这样一来,上管板16与下管板17之间的壳体1为所述的液腔12,上、下管板16、17之外的壳体1,即上管板16与弧形部件14之间的部分及下管板17与圆柱形部件15远离上管板16的一端形成的部分则分别为上冷却液室11和下冷却液室13。具体的,还可以在下管板17上直接加工成一个具有密闭空间的部件,这样,此密闭空间即作为下冷却液室13。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冷却器的换热效果,参见图2,在换热管2上还设有换热片21,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了510片换热片21,有效的提高了换热的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本液冷装置可主要用来对液压设备中油箱内的油液进行冷却,而使用的冷却介质优选为水。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可采用现有技术对本冷却器使用的冷却水进行处理,这样冷却水在水路中就不会产生水垢,不仅能延长产品使用的寿命,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另外,由于油液的比热比水的比热小得多,粘度也大,油侧传热远不及水侧,因而在本冷却换热管2上,如图1所示,还可设置折流板2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11张折流板22,这些折流板22的一端以间隔的方式分别与液腔12的上部及下部相连接,相应的另一端则与液腔之间留有空隙,从而迫使油液从入液口流入液腔12后将沿着折流板22形成曲线通道,以图示方向流至出液口122。这样做,可以使油液在液腔12中的行走更长的线路,与冷却水充分接触,使油水两侧的接近,提高冷却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插入式液冷装置,它包括换热管、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换热管分别与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冷装置还设有一壳体,在该壳体上设有进、出液口,所述的换热管设置在该壳体内,而所述的冷却液入口、冷却液出口则设置在该壳体外表面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分别设有上冷却液室和液腔,所述的上冷却液室设置在液腔的一侧,所述的进、出液口设置在该液腔上,所述上冷却液室内还设有隔板,所述的冷却液入口、冷却液出口分别设置在隔板两侧的上冷却液室上,换热管则分别与隔板两侧的的上冷却液室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式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冷装置设有至少两根所述的换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式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为直管,所述的壳体内还设有下冷却液室,该下冷却液室与所述的上冷却液室分居液腔的两侧,至少一根所述的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隔板一侧的上冷却液室相连通,其余换热管的一端则与隔板另一侧的下冷却液室相连通,而所有换热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的下冷却液室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式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上管板和下管板,该上管板与下管板之间的壳体为所述的液腔,上、下管板之外的壳体则分别为所述的上冷却液室和下冷却液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入式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上还设有换热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入式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液口之间的壳体内还设有折流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为光滑铜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口设置在壳体一侧的一端,而所述的出液口则设置在壳体另一侧并远离进液口的一端。
CNU2007201225667U 2007-08-29 2007-08-29 一种插入式液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4549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225667U CN201145498Y (zh) 2007-08-29 2007-08-29 一种插入式液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225667U CN201145498Y (zh) 2007-08-29 2007-08-29 一种插入式液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45498Y true CN201145498Y (zh) 2008-11-05

Family

ID=40082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2256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45498Y (zh) 2007-08-29 2007-08-29 一种插入式液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45498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5092A (zh) * 2019-06-17 2020-10-27 浙江嵘润机械有限公司 电石冷却散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5092A (zh) * 2019-06-17 2020-10-27 浙江嵘润机械有限公司 电石冷却散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5735U (zh) 热管热交换器及应用该热管热交换器的节能淋浴系统
CN2809264Y (zh) 空压机余热产生热水的节能换热装置
CN102110830A (zh) 一种液流电池用容积式换热设备
CN201145498Y (zh) 一种插入式液冷装置
CN218821800U (zh) 一种换热器组件
CN102012175B (zh) 新型气液换热装置
CN207081355U (zh) 一种蒸汽水板式换热器
CN206223012U (zh) 一种乏风热源泵蒸发器冲洗融霜装置
CN202304502U (zh) 圆柱形换热器
CN202310420U (zh) 一种集成供液装置
CN207050530U (zh) 一种宽流道高效换热板及换热器
CN206469725U (zh) 一种多功能冷却器
CN203893711U (zh) 一种直接冷凝多管型换热装置
CN210533103U (zh) 一种储水式污水管道换热装置
CN203572273U (zh) 热交换器
CN209431922U (zh) 一种钎焊板式换热器
CN207143302U (zh) 一种铜带退火装置
CN201799428U (zh) 外部冷却加热清洗槽
CN206269641U (zh) 一种高效无管箱板式空冷器及其组合
CN215766607U (zh) 一种简易对流热交换器
CN217876460U (zh) 一种多功能的导热油加热控温系统
CN215177143U (zh) 一种热管用节能装置
CN221094353U (zh) 一种电镀设备用升降温迅速的毛细管加热器
CN204514120U (zh) 复合式换热器
CN204313680U (zh) 一种新型管翅式三介质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