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34519Y - 同轴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34519Y
CN201134519Y CNU2007203062823U CN200720306282U CN201134519Y CN 201134519 Y CN201134519 Y CN 201134519Y CN U2007203062823 U CNU2007203062823 U CN U2007203062823U CN 200720306282 U CN200720306282 U CN 200720306282U CN 201134519 Y CN201134519 Y CN 20113451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terminal
cable connector
insulating base
conductiv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3062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立生
廖炎璋
谢发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ed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peed 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ed 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Speed Tech Corp
Priority to CNU2007203062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3451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3451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3451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其是包含一绝缘座、一端子、以及一导电外壳。绝缘座包含贯穿其中的一通孔以及接续于通孔的一端子容置部。端子位于端子容置部内,并与一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电性连接。导电外壳包含包覆于绝缘座侧面外缘的一本体;以及覆盖于绝缘座上,且覆盖于绝缘座的表面形成一绝缘层的一覆盖部。其中,绝缘层是由不导电的涂料所形成。借由绝缘层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子之间,避免导电外壳与端子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同轴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通讯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式通讯产品已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同轴线缆连接器是通讯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零组件之一。
图1是例举一现有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开启立体图,现有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如中国台湾第M318262号专利揭露的一种微小型同轴线缆连接器,如图1所示,包含导电外壳100’、绝缘座200’以及端子300’。导电外壳100’包覆于绝缘座200’外。绝缘座200’具有一绝缘压条290’设置于其上。端子300’设置于绝缘座200’内。当一同轴线缆900’被设置于此同轴线缆连接器内,此同轴线缆900’由内至外依序包含一中心导体940’及一金属屏蔽层920’,中心导体940’位于端子300’上方,接着弯折导电外壳100’并将其覆盖于绝缘座200’上方时,导电外壳100’与金属屏蔽层920’接触,并且借由导电外壳100’压迫绝缘压条290’,间接将中心导体940’压迫向端子300’,使端子300’与中心导体940’紧密接触形成电性连接,并且借由绝缘压条290’隔绝于导电外壳100’与端子300’之间,避免二者形成电性连接。
根据上述之同轴线缆连接器,可使端子300’与中心导体940’稳固地形成电性连接,亦可以降低中心导体940’发生不规则塑性变形甚至断裂的机率。
上述同轴线缆连接器于组装加工时,需施力压抵绝缘压条290’,使绝缘压条290’弯折变形进而压抵同轴线缆900’的中心导体940’。然而绝缘压条290’是由塑胶材料所形成之细小条状构件,即使事先考虑到强度的问题,亦难确保加工中或者成品的使用中,此一细小条状构件的绝缘压条290’不发生破损而影响成品的良率或使用寿命。另外,因绝缘压条290’的设置,使得绝缘座200’整体的厚度增加,进而使得同轴线缆连接器整体厚度增加,难以满足现今对于各种电子产品体小轻薄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利用薄的绝缘层代替上述绝缘压条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子之间,提高成品良率与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利用薄的绝缘层代替上述绝缘压条,缩小同轴线缆连接器整体的厚度。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是包含一绝缘座、一端子以及一导电外壳。绝缘座包含贯穿绝缘座的一通孔;以及接续于通孔的一端子容置部。端子位于端子容置部内,与一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形成电性连接。导电外壳包含包覆于绝缘座侧面外缘的一本体;以及覆盖于绝缘座上,且覆盖于绝缘座上的表面形成一绝缘层的一覆盖部,其中,绝缘层是由不导电的涂料所形成。借由绝缘层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子之间,避免导电外壳与端子形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中,覆盖部具有至少一第一指部设置于其上,用以夹持同轴线缆的一金属屏蔽层,另外,覆盖部亦具有至少一第二指部位于其上,用以夹持同轴线缆的一绝缘外层为较佳。
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中,覆盖部是可一体延伸地连接于本体,并弯折覆盖于绝缘座上,或者,以其他部件组合地连接于本体,并覆盖于绝缘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中,绝缘座还包含接续于端子容置部且位于绝缘座边端的一接头容置槽。端子具有设置于其上的至少一接头。接头是被设置于接头容置槽内与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形成电性连接为较佳。
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中,接头外型是呈与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略等径的圆筒状为较佳。
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中,端子具有至少一接触臂设置于其上,接触臂朝通孔的方向延伸,用以与一对接的端子匹配,另外,端子具有至少一干涉部设置于其上,干涉部朝端子的侧边外围方向延伸,用以与绝缘座卡合为较佳。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其是可与一绝缘座以及一端子组成一同轴线缆连接器。此导电外壳是包含包覆于绝缘座侧面外缘的一本体;以及覆盖于绝缘座上,且覆盖于绝缘座上的表面形成一绝缘层的一覆盖部,其中,绝缘层是由不导电的涂料所形成。组成同轴线缆连接器时,借由绝缘层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子之间,避免导电外壳与端子形成电性连接。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利用较薄的绝缘层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子之间,提高电性表现、成品良率与使用寿命。
2、利用较薄的绝缘层缩小同轴线缆连接器整体的厚度(与体积)。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之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例举一现有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开启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开启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导电外壳制程示意图及其展开与侧视的扩大图;
图4是依图3的制程制作的导电外壳的立体图;
图5是采用图4导电外壳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导电外壳     110:本体
120:覆盖部       121:绝缘层
130:第一指部     140:第二指部
200:绝缘座       210:通孔
220:接头容置槽   230:端子容置部
300:端子         310:接触臂
320:接头           330:干涉部
900:同轴线缆       910:绝缘外层
920:金属屏蔽层     930:绝缘层
940:中心导体
100’:导电外壳     200’:绝缘座
290’:绝缘压条     300’:端子
900’:同轴线缆     910’:绝缘外层
920’:金属屏蔽层   930’:绝缘层
940’:中心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如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实用新型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现有部分的同轴线缆连接器是利用绝缘压条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子之间,避免二者形成电性连接,但因此有成品的良率较低或使用寿命较短,以及同轴线缆连接器整体厚度较厚的问题。依照本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是利用较薄的绝缘层隔绝于导电外壳与端子之间。如此,不但可以提高同轴线缆连接器成品良率与使用寿命,而且可以缩小同轴线缆连接器整体的厚度。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开启立体图。如图2所示,同轴线缆连接器包含导电外壳100、绝缘座200以及端子300。绝缘座200的材质例如是塑胶等绝缘材质,导电外壳100与端子300的材质例如是金属等导电材质。同轴线缆连接器可与一外部的同轴线缆900匹配,此同轴线缆900由外而内包括一绝缘外层910、一金属屏蔽层920、一绝缘层930以及一中心导体940,绝缘外层910与绝缘层930的材质例如是塑胶等绝缘材质,金属屏蔽层920与中心导体940的材质例如是金属等导电材质。
导电外壳100包含本体110以及覆盖部120。本体110大致包覆于绝缘座200侧面外缘,覆盖部120连接于本体110,组装后覆盖部120是覆盖于绝缘座200上。其中,覆盖部120可一体延伸地连接于本体110,并于被弯折后覆盖于绝缘座200上,或者,可先以其他部件形成覆盖部120,再组合地连接于本体110,接着再覆盖于绝缘座200上。为顾及加工性,上述覆盖部120以一体延伸地连接于本体110的实施方式为较佳。因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亦以此一体延伸地连接方式进行说明,而未图示分别形成本体110与覆盖部120后再进行组合的连接方式,特此说明。
覆盖部120覆盖于绝缘座200上并与绝缘座200接触的一面上是形成一绝缘层121,且此绝缘层121是由不导电或绝缘性的涂料所形成。借由此绝缘层121隔绝于导电外壳100与下述端子300之间,可避免导电外壳100与端子300二者之间产生电性连接,使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具有较佳的电性表现。
另外,垂直于同轴线缆900的匹配方向上,覆盖部120两侧边可分别于适当位置延伸设置第一指部130与第二指部140。导电外壳100向覆盖于绝缘座200上的方向被折弯后,第一指部130可被折弯而与同轴线缆900的金属屏蔽层920接触并夹持之,使导电外壳100与金属屏蔽层920形成电性连接而提供同轴线缆连接器屏蔽保护,值得一提的是,组装过程中须适当地移除同轴线缆900的部分绝缘外层910,以使第一指部130被折弯后与外露的金属屏蔽层920接触;同时,第二指部140可被折弯而与同轴线缆900的绝缘外层910接触并夹持之,如此,当同轴线缆900遭受外力拉扯时,拉力可以由第二指部140及绝缘外层910分摊承受,以避免中心导体940的单独受力情形,减少中心导体940产生断裂的机率。
绝缘座200可被容置于导电外壳100的本体110内,绝缘座200上设有通孔210、接头容置槽220以及端子容置部230。通孔210是位于绝缘座200略中央处且贯穿绝缘座200。端子容置部230的一端是接续且部份连通于通孔210侧缘,接头容置槽220是接续于端子容置部230的另一端,且位于绝缘座200的边端。
端子300可被设置于端子容置部230内,端子300包含接触臂310、接头320以及至少一干涉部330。接触臂310位于端子300的一端,并朝通孔210内的方向延伸,用以与同轴线缆连接器对接的端子(图中未示)匹配。接头320位于端子300的另一端,被设置于接头容置槽220内与同轴线缆900的中心导体940形成电性连接。接头320外型以呈与同轴线缆900的中心导体940略等径的圆筒状为较佳。干涉部330可位于端子300各个侧边的适当位置,并朝端子300的外围方向延伸,干涉部330可与绝缘座200卡合,使端子300被稳固地设置于绝缘座200内。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导电外壳制程示意图及其展开与侧视的扩大图,图4是依图3的制程制作的导电外壳的立体图,图5是采用图4导电外壳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首先于金属薄片材料的预定位置上施以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层121。施以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层121的方法,可采用涂布液状(溶融胶状)的绝缘材料而成的涂料干燥后形成的方法,或者,可采用直接贴附绝缘材料所成的薄膜等方法。上述金属薄片材料与绝缘原材料并无特别限制,为顾及材料成本、加工性、成品的体积等,金属薄片是采用连续带状的片材,其厚度以0.12mm左右为较佳,而所形成的绝缘层是采用一般耐热且耐摩擦的聚氨酯(PU),其厚度以0.1~0.169mm左右,即可作为良好的绝缘层121而较佳。接着,于上述形成有绝缘层的金属薄片材料的预定位置,裁切出导电外壳100的展开图样。裁切方法亦无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模具冲裁、雷射、蚀刻等习用方法。之后,利用模具冲折等方法将上述裁切后的展开图样折成如图4所示的导电外壳100的型态。组合此导电外壳100、绝缘座200、端子300以及同轴线缆900时,可先使同轴线缆900的中心导体940与接头320形成电性连接,再将端子300设置于端子容置部230内,之后将导电外壳100弯折并包覆于绝缘座200侧面外缘,借此固定导电外壳100、绝缘座200、端子300以及同轴线缆900的相对位置,成为图5所示的同轴线缆连接器。至于导电外壳100的第一指部130与同轴线缆900的金属屏蔽层920,以及导电外壳100的第二指部140与同轴线缆900的绝缘外层910之间的作动关是前已说明,此不赘述。

Claims (14)

1.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绝缘座,包含:
一通孔,贯穿该绝缘座;以及
一端子容置部,接续于该通孔;
一端子,位于该端子容置部内,以与一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电性连接;以及
一导电外壳,包含:
一本体,包覆于该绝缘座侧面外缘;以及
一覆盖部,覆盖于该绝缘座上,且该覆盖部覆盖于该绝缘座上的表面是形成一绝缘层,该绝缘层是由不导电的涂料所形成,借由该绝缘层隔绝于该导电外壳与该端子之间,避免该导电外壳与该端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具有至少一第一指部设置于其上,用以夹持该同轴线缆的一金属屏蔽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具有至少一第二指部设置于其上,用以夹持该同轴线缆的一绝缘外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具有至少一接触臂设置于其上,该接触臂朝该通孔的方向延伸,用以与一对接的端子匹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具有至少一干涉部设置于其上,该干涉部朝该端子的外围方向延伸,用以与该绝缘座卡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是一体延伸地连接于该本体,弯折覆盖于该绝缘座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是以其他部件组合地连接于该本体,覆盖于该绝缘座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还包含一接头容置槽接续于该端子容置部,并位于该绝缘座的边端;该端子具有至少一接头设置于其上,该接头于该接头容置槽内与该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头是呈与该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等径的圆筒状。
10.一种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可与一绝缘座以及一端子组成一同轴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外壳包含:
一本体,包覆于该绝缘座侧面外缘;以及
一覆盖部,覆盖于该绝缘座上,且该覆盖部覆盖于该绝缘座的表面是形成一绝缘层,该绝缘层是由不导电的涂料所形成,组成该同轴线缆连接器时,是借由该绝缘层隔绝于该导电外壳与该端子之间,避免该导电外壳与该端子电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具有至少一第一指部设置于其上,用以夹持一同轴线缆的一金属屏蔽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具有至少一第二指部设置于其上,用以夹持一同轴线缆的一绝缘外层。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是一体延伸地连接于该本体,弯折覆盖于该绝缘座上。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同轴线缆连接器的导电外壳,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是以其他部件组合地连接于该本体,覆盖于该绝缘座上。
CNU2007203062823U 2007-12-27 2007-12-27 同轴线缆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3451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3062823U CN201134519Y (zh) 2007-12-27 2007-12-27 同轴线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3062823U CN201134519Y (zh) 2007-12-27 2007-12-27 同轴线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34519Y true CN201134519Y (zh) 2008-10-15

Family

ID=40062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30628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34519Y (zh) 2007-12-27 2007-12-27 同轴线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3451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73332A1 (zh) * 2013-07-25 2014-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CN104518381B (zh) * 2013-10-07 2017-04-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轴型电气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73332A1 (zh) * 2013-07-25 2014-10-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充电器及电子设备
CN104518381B (zh) * 2013-10-07 2017-04-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轴型电气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5020B (zh) 移动通讯装置的模块化天线装置
CN101849325A (zh) 能够连接于印刷线路板的连接器
JP2005353064A5 (zh)
CN201134519Y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201213351Y (zh) 一种用于对电路板进行电磁屏蔽的屏蔽罩及电子装置
CN2865031Y (zh) 印刷式手机天线
CN1853311A (zh) 平面倒f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205596335U (zh) 扬声器模组
CN216251228U (zh)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CN202906121U (zh) 电连接器
CN102270795A (zh) 公连接器及其应用的连接器组件
CN101872912B (zh) 电池连接器及应用该电池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CN101924270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2084438U (zh) 一种适用于表面安装的薄膜电容器
CN211480446U (zh) 一种弯式结构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KR101054579B1 (ko) 내장형 안테나 및 그 내장형 안테나 제조방법
CN201078823Y (zh) 同轴连接器
CN201188463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7022285U (zh) 电路板和智能终端
CN201536149U (zh) 可挠式薄型天线
CN106684528A (zh) 印刷式手机天线
CN202662772U (zh) 天线装置
CN203242783U (zh) 连接器
CN201352895Y (zh) 防电磁波的导电结构
CN101630601B (zh) 按钮板及其表面电路制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