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32069Y - 击物玩具 - Google Patents

击物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32069Y
CN201132069Y CNU2007200040165U CN200720004016U CN201132069Y CN 201132069 Y CN201132069 Y CN 201132069Y CN U2007200040165 U CNU2007200040165 U CN U2007200040165U CN 200720004016 U CN200720004016 U CN 200720004016U CN 201132069 Y CN201132069 Y CN 20113206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part
pressing
beating toy
parts
bas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040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楚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rise Toys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rise Toy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rise Toys Ltd filed Critical Funrise Toys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040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3206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3206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3206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击物玩具。所述击物玩具包括:基座部件;用于接受外部按压动作的揿按部件,其与所述基座部件连接在一起,并可沿所述基座部件的纵向轴线移动;联动部件,其可在所述揿按部件的作用下绕所述基座部件的纵向轴线转动;以及击物部件,其连接于所述联动部件,并可随所述联动部件绕所述基座部件的纵向轴线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击物玩具可在施加外力的同时作出击打动作,同时在击物玩具完成打击动作后自动恢复到其待击状态。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击物玩具有运动员的造型,更加真实和便于儿童模仿。

Description

击物玩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击打冰球、棒球等的玩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击物玩具通常利用锁定部件来控制玩具上的可运动部件的动作,当解除锁定部件对可运动部件的锁定时(例如,通过揿按玩具的头部等),可运动部件可依靠弹性部件(例如,扭簧或弹簧)的弹力从其击物位置或锁定位置向其释放位置运动,从而达到击打诸如冰球、棒球等待击物的目的。其中,当可运动部件被锁定部件锁定时,扭簧被压缩,击物玩具处于其击物位置;然后,当可运动部件与锁定部件之间解锁时,压缩的弹簧被释放,在弹力的推动下击物玩具从击物位置向释放位置运动,作出击打动作。
1999年11月10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第99240714.1号在2000年9月27日公开了一种锁定式棒球玩具公仔,其通过弹簧的作用使棒球玩具公仔模拟棒球击球或抛球的动作。但是,在上述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对弹簧施加外力以预紧弹簧并对其加以锁定;然后,在需要棒球玩具公仔作出击球动作时再手动地释放该弹簧。也就是说,上述专利必须通过两个分离的动作来实现击球动作,玩具公仔不能在施加外力的同时作出击打动作。因此,该技术方案不能使玩具公仔在外力作用下连续、几乎无间断地作出击球动作。
因此,需要结构简单且便于安装制造的击物玩具,其在施加外力的同时作出击打动作。此外,还需要上述击物玩具具有自恢复的功能(可在运动部件完成击打动作后自动恢复到击物位置)并且该击物玩具在外形上富于真实感。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击物玩具,其在施加外力的同时作出击打动作。另外,该击物玩具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在完成打击动作后可自动恢复到击物位置,并进而使所提供的击物玩具可自动连续地作出打击动作。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目的是使所提供的击物玩具更富于真实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击物玩具,其包括基座部件、用于接受外部按压动作的揿按部件、联动部件以及击物部件。其中:所述揿按部件与基座部件连接在一起,并可沿所述基座部件的纵向轴线移动。所述联动部件可在所述揿按部件的作用下绕所述基座部件的纵向轴线转动。所述击物部件连接于所述联动部件,并可随所述联动部件绕所述基座部件的纵向轴线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击物玩具的基座部件包括用于摆放击物玩具的基座部分和基座连接部分。其中,所述基座部分处于基座部件下部,且外形模仿了冰球运动员的穿有冰鞋的腿部造型;所述基座连接部分从所述基座部分的顶表面中部向上延伸,且横截面的轮廓为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击物玩具的揿按部件包括接受外部按压动作的揿按部分和揿按连接部分。其中,所述揿按部分处于所述揿按部件的上部,且外形模仿了冰球运动员的带有护具的头部造型;所述揿按连接部分是从所述揿按部分向下延伸的一个延长中空圆柱体。
优选地,所述揿按连接部分的内径略大于所述基座连接部分的外径,以致所述揿按连接部分可套在所述基座连接部分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击物玩具还包括弹性部件,其位于所述揿按部件和所述基座部件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其套在所述基座连接部分之外,并处于第一环形凸缘和第二环形凸缘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凸缘设置在所述揿按连接部分外表面最下端的外侧;第二环形凸缘设置在所述基座连接部分外表面最上端的外侧。
优选地,在所述揿按连接部分下部设有至少一个竖直的导向槽;以及在所述基座连接部分上部对应于每个所述导向槽的位置处各设有一导向块。所述导向槽和与其相对应的导向块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揿按连接部分相对于所述基座连接部分的运动。
优选地,在所述揿按连接部分下部的在直径方向上相对的位置处各设有一斜槽;以及在所述基座连接部分上部相对于所述斜槽的位置处各设有一横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联动部件是一根穿过两个所述斜槽和两个所述横槽的杆,其两端在所述斜槽之外与所述击物部件配合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击物玩具的击物部件包括躯干部分和击物部分,所述躯干部分的外形模仿了冰球运动员的躯干造型,所述击物部分的外形模仿了冰球棍。
优选地,所述击物部分与所述躯干部分连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击物部分从所述躯干部分的左侧到右侧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躯干部分包括后壳体和前壳体。其中,所述后壳体的外形模仿了穿着运动服的冰球运动员的后背、腰部和右臂及左肩部的后半部分。所述前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后壳体,并且其外形模仿了穿着运动服的冰球运动员的前胸、腹部和右臂及左肩部的前半部分。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以及所述击物部分通过卡合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击物部分固定在所述后壳体和所述前壳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击物玩具进一步包括弹性部件,其位于所述揿按部件和所述基座部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击物玩具的整体外形模仿了冰球运动员的造型。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击物玩具可在施加外力的同时作出击打动作,同时在击物玩具完成打击动作后自动恢复。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击物玩具具有运动员的造型,更加真实和便于儿童模仿。
附图说明
虽然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为了使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技术细节及其优点,从而能够根据本文的描述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文将进一步参照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附图包括: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击物玩具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更好地显示其结构,该击物玩具的前壳体被移除;
图2A是从图1所示击物玩具中分解出的揿按部件、基座部件以及弹性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揿按部件、基座部件以及弹性部件装配后的立体图;
图3A是从图1所示击物玩具中分解出的击物部件、揿按部件、基座部件以及弹性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B是图3A所示击物部件与揿按部件、基座部件以及弹性部件装配后的立体图;
图4A是击物玩具处于其待击位置时的示意图;以及
图4B是击物玩具处于其击打位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击物玩具进行说明,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元件。
本说明书中所采用的方位描述词,如“上”、“下”、“横”、“竖”“斜”等都是基于附图中所示出的击物玩具的部件摆放方位或槽开设方向来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方位描述词是相对而言的,并无意限定部件或槽的绝对方向。另外,本文中所提到的“逆时针”、“顺时针”是指从上向下观察到的、击物玩具中部件的转动方向。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击物玩具100的立体图。作为示例性而非限定性的描述,图1及下文描述的击物玩具100专用于击打摆放在其前部左下方的玩具冰球(未示出)。优选地,该冰球具有普通冰球的造型,并由塑料材料制成。在图1中击物玩具100的前壳体已被移除,从而更清楚地显示其内部结构。
如图1所示,击物玩具100包括有击物部件10,其由后壳体11、前壳体,及击物部分12(其包括球杆和“左手臂部分”)组成。前、后壳体之间可通过卡合、卡扣、铆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前壳体通过卡合配合(例如,在边缘部分的卡合),而被连接到后壳体11,此时击物部分12的一部分被固定在前、后壳体之间,这将在后文结合图3A更详细地描述。进一步地,在前壳体上设有用于定位的凸柱,在后壳体11的对应位置上设有用于容纳上述凸柱的凹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其他本技术领域公知的连接、定位方法可被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击物部件,这并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在图1中,击物玩具100还包括可连接在一起的揿按部件20和基座部件40。通过对揿按部件20施加作用(例如,按压或揿按动作等),可从外部手动地控制揿按部件20沿基座部件40的纵向轴线移动。
击物玩具100进一步包括穿过揿按部件20和基座部件40的联动部件,该联动部件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可由多个部分插接而成或整体形成。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联动部件是整体形成的杆30,其优选具有圆形截面。下文的描述中将以圆形截面的杆30来示例性地描述联动部件,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描述并非限定性的。如图1所示,杆30伸出揿按部件20和基座部件40的两端还与前壳体和后壳体11形成配合接触:即该伸出的两端可分别摆放在后壳体11的一对槽31中,当前壳体和后壳体11以卡合等方式结合在一起时,由于前壳体与槽31相对应的位置处也开有用于容纳杆30的槽(未示出),因此杆30可定位于前壳体和后壳体11共同形成的两个“圆圈”中,在杆30绕基座部件40的纵向轴线转动时,可通过杆30对槽的壁的拨动而带动整个击物部件10转动,这就是本文所称的“配合接触”。由于上述配合接触,杆30可将施加在揿按部件20的作用力转换为力矩,并将该力矩传递给前壳体和后壳体11。换句话说,杆30可将揿按部件20相对于基座部件40的大致直线运动“转换”为击物部件10的转动。
下文结合图2A和2B,详细描述揿按部件20和基座部件40之间的连接配合关系。
如图2A-2B所示,基座部件40包括基座部分21和从基座部分21的顶表面中部向上延伸的基座连接部分22。其中,基座部分21用于摆放击物玩具100,且基座连接部分22的横截面轮廓通常为圆形。优选地,基座部分21的外形模仿了冰球运动员的穿有冰鞋的腿部造型。揿按部件20包括揿按部分24和从揿按部分24向下延伸成延长的中空圆柱体形状的揿按连接部分23。揿按部分24的外形模仿了冰球运动员的带有护具的头部,其适于接受外部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揿按连接部分23和基座连接部分22被限定在前、后壳体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空间中,并通过揿按连接部分23和基座连接部分22之间的配合使揿按部件20和基座部件40被连接在一起:
基座连接部分22的外径优选地略小于揿按连接部分23的内径,以保证基座连接部分22可插入到揿按连接部分23中。在揿按连接部分23的下部前表面中部设有一纵向(即,沿X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3b,在基座连接部分22的上部相对于导向槽22b的位置处设有一纵向延伸的导向块22b。优选地,在揿按连接部分23的下部后表面中部对称地设有一纵向延伸的导向槽,在基座连接部分22的上部相对于导向槽的位置处对称地设有一纵向延伸的导向块。导向块22b的宽度略小于导向槽23b的宽度,从而通过在导向槽23b中容纳导向块22b,防止揿按连接部分23相对于基座连接部分22的转动。换句话说,导向槽23b和导向块22b之间的配合将该两个连接部分的运动限定为:揿按连接部分23只能在某个位置R处相对于基座连接部分22发生大致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上述导向块和导向槽的开设位置是示意性的,而并非限制性。
如图2A-2B所示,在揿按连接部分23下部、在直径方向上相对的位置处各设有一对倾斜延伸的斜槽23a(图中只示出一个,另一个斜槽的位置与其关于纵向轴线X对称),在基座连接部分22的上部相对于每个斜槽23a的位置处各设有一横向延伸的横槽22a(图中只示出一个,另一个横槽的位置与其关于纵向轴线X对称)。优选地,斜槽的倾斜方向是从击物玩具100的后部向前部向上仰起的。
由上述导向槽和导向块所限定的位置R应能够使得:相对称的一对斜槽23a的一部分和相对称的一对横槽22a的一部分对齐,并保证杆30可沿图2A中箭头A的方向同时穿过一对斜槽23a和一对横槽22a对齐的部分。杆30穿在揿按连接部分23和基座连接部分22上的姿态如图1所示。
当施加向下的外力至揿按部分24时,斜槽23a会将该力传递给杆30,并推动杆30在横槽22a中运动(相对地面为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击物部件的转动。在结合图4A-4B对这一过程进行更详细地描述之前,首先结合图3A-3B来说明基座部件40、揿按部件20、击物部件10,以及杆30(联动部件)的整体连接。
首先结合图3A来详细说明后壳体11是如何按箭头B所示的方向与带有杆30的基座部件40和揿按部件20相结合的。实际上,前、后壳体可通过卡合的方式而将通过杆30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揿按部件20和基座部件40夹在其间。如图3A所示,后壳体11上具有分别适于容纳揿按部分24后下部和揿按连接部分23后下部的一对弧形凸台11b和11a;与之对称地,前壳体上具有分别适于容纳揿按部分24的前下部和揿按连接部分23的前下部的另一对弧形凸台(未示出)。当前、后壳体以卡合方式相结合时,弧形凸台11b和11a、另一对弧形凸台、后壳体11的一部分以及前壳体的一部分四者之间将形成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其可容纳揿按连接部分23。并且一对弧形凸台11b和11a以及另一对弧形凸台在纵向上定位揿按部分24和揿按连接部分23,使它们不能上下运动。进一步地,由于基座部件40与揿按部件20连接在一起,并且同时穿过基座部件40与揿按部件20的杆30与击物部件形成了配合接触,因此,后壳体11和前壳体将与带有杆30的基座部件40和揿按部件20结合在一起。
其次,结合图3A-3B来描述击物部分12与前、后壳体的结合。在击物部分12的中部具有至少一个适于套装在前壳体的某个凸轴(未示出)上的孔12b和至少一个凸出部12a(孔12b和凸出部12a合起来称为击物部分第一连接部),该凸出部12a适于卡入到后壳体11上形成的某个凹槽中(更清楚地见于图1)。当击物部分12如图3B所示摆放在后壳体11上之后,前壳体以诸如卡合的方式连接到后壳体11(未示出),此时,前壳体上与孔12b对应的凸轴会穿过孔12b,而进入到后壳体11上与之对应的凹口内。通过孔12b与前壳体的凸轴之间的配合及凸出部12a与后壳体11的凹槽之间的配合,击物部分12相对于前、后壳体被完全固定住,其相对于前、后壳体是角度不可调的。进一步地,击物部分的左上部构造成手臂部分12c,其看起来就像是带有冰球手套的人类手部,以致击物部分12的整体外形模拟了带有冰球手套的人类手部握住球杆。左手臂部分12c的左上部设有击物部分第二连接部,适于以诸如卡合的方式将左手臂部分12c(进而是击物部分12)连接到后壳体1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替代性实施例中,击物部分可通过本领域所公知的技术手段而被构造成:在其与前、后壳体连接在一起后是角度可调的(例如,可枢轴转动),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击打冰球。
通过上文的描述,带有杆30的基座部件40和揿按部件20将与击物部分12一起被连接到后壳体11和前壳体。也就是说,基座部件40、揿按部件20、击物部件10以及杆30可被连接为一体,组成击物玩具100。
优选地,可配置使击物玩具100的整体姿态模仿了冰球运动员握着冰球棍准备击球的姿态:即冰球运动员的左臂在上握着球杆一端,右臂在下托住球杆中部,球杆整体从右到左斜向上伸展。
下面结合图4A-4B来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击物玩具100是如何在手200的作用下工作的。
如图4A所示,在手200揿按击物玩具100之前,击物玩具100处于待击位置,此时揿按连接部分和基座连接部分的间距较大,杆30插入到斜槽23a和横槽22a中的位置也较为靠近斜槽23a的底端。
如图4B所示,在手200揿按击物玩具100之后,击物玩具100从其待击位置向击打位置变化。具体地,揿按连接部分23在向下的按压或揿按力的作用下靠向基座连接部分22,杆30因此受到斜槽23a的推挤,而在斜槽23a和横槽22a中相对滑动。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斜槽的倾斜方向是从击物玩具100的后部向前部向上仰起的,上述杆30在横槽22a中的滑动是逆时针方向的,其进而带动前、后壳体及击物部分逆时针转动,反之亦然。从效果上看(以地为参考),杆30将揿按连接部分23相对于基座连接部分22的直线运动转换成了前、后壳体及击物部分的转动。具体地,由于横槽22a位于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基座部件40上,因此杆30在手200揿按击物玩具100时,其相对于地面的运动就是在横槽22a中的逆时针方向的滑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击物玩具100中的斜槽和横槽不能任意开设,即横槽22a和斜槽23a的正投影之间的夹角θ不能过小而使击物玩具100出现“锁死”。具体地,每一时刻,斜槽23a对杆30作用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斜槽23正投影延伸方向的,该作用力可分解为垂直于横槽22a正投影延伸方向的压力F2和平行于横槽22a正投影延伸方向的推动力F1(均未示出),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取决于夹角θ的大小。合适的θ应至少保证:由压力F2在横槽22a中所产生的摩擦力小于推动力F1。
在θ满足击物玩具100不被锁死的条件下,当揿按连接部分和基座连接部分的相对运动距离为n时,杆30在横槽22a中所滑过的行程的正投影m将满足:
m=n/tgθ
现回到图2A-2B,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击物玩具100可进一步包括弹性部件25(例如,弹簧等),其套在基座连接部分22下部的、没有被揿按连接部分23下部所包围的部分之外,使击物玩具100具有自恢复功能。当揿按连接部分23和基座连接部分22装配好之后(也就是揿按部件20和基座部件40装配好之后),弹性部件25套在基座连接部分22的某一部分之外,该部分位于揿按连接部分23外表面最下端外侧设置的第一环形凸缘28和位于基座连接部分22外表面最上端外侧设置的第二环形凸缘22c之间。此时,一旦有外力使第一、基座连接部分发生相对靠拢的运动,由于第一环形凸缘28和第二环形凸缘22c的挤压作用,弹性部件25被压缩。而在移除该外力后,弹性部件25将有恢复原始长度的趋势,其可提供弹性力,使得第一环形凸缘28相对远离第二环形凸缘22c,从而使揿按连接部分23和基座连接部分22之间的相对位置恢复到未施加外力之前的位置,这就为击物玩具100提供了自动恢复功能。
结合图4A-4B,当松开手200后,揿按部件20在弹性部件25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而杆30在来自斜槽23a的、与揿按时相反方向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在横槽22a中沿顺时针方向滑动。当弹性部件25恢复到初始长度时,揿按部件20和杆30回到揿按前的位置,击物玩具100恢复到其待击位置,这就是本文所称的自恢复功能。通过反复揿按和放开手,可使击物玩具100无需中间停顿地(如预紧弹簧等)作出待击-击球-再待击-再击球的动作组合。
虽然参照附图结合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变换或替代。
例如,虽然上文的描述是针对击打冰球的击物玩具100,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通过结构上的调整可将上述击物玩具用于击打棒球等待击物。具体来说,就是为击物部件配备具有棒球击打员造型的前壳体、后壳体和击物部分等(未示出)。前壳体、后壳体及击物部分组合在一起,从外形上模拟了棒球击打员握着球棒准备击球的造型:棒球击打员的左手在下握住球棒的一端,右手在左手之上并紧贴左手握住球棒稍微靠上的部位,球棒整体从左到右斜向上伸展。在击物玩具100作为“棒球击打员”工作时,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前文的描述:通过手200揿按“头部”,使整个揿按部件向下运动并压缩弹性部件,杆在斜槽的推动作用下从击物玩具的右手侧向左手侧转动,并带动击物部分从待击位置转动到击打位置,作出击球动作。当完成击球动作并松开手200时,弹性部件提供向上的作用力使揿按部件向上运动,并通过斜槽的推动作用使杆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整个击物部分(乃至击物部件)自恢复到其待击位置。另外,通过反复揿按和放开手,可使击物玩具无需中间停顿地(如预紧弹簧等)作出待击-击球-再待击-再击球的动作组合。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旨在概括这些变化和替代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4)

1. 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部件;
用于接受外部按压动作的揿按部件,其与所述基座部件连接在一起,并可沿所述基座部件的纵向轴线移动;
联动部件,其可在所述揿按部件的作用下绕所述基座部件的纵向轴线转动;以及
击物部件,其连接于所述联动部件,并可随所述联动部件绕所述基座部件的纵向轴线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件包括:
基座部分,其处于所述基座部件下部,用于摆放所述击物玩具,且外形模仿了冰球运动员的穿有冰鞋的腿部造型;以及
基座连接部分,其从所述基座部分的顶表面中部向上延伸,且横截面的轮廓为圆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揿按部件包括:
揿按部分,其处于所述揿按部件的上部,用于接受外部按压动作,且外形模仿了冰球运动员的带有护具的头部造型;以及
揿按连接部分,其是从所述揿按部分向下延伸的一个延长中空圆柱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揿按连接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基座连接部分的外径,以致所述揿按连接部分可套在所述基座连接部分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揿按连接部分下部设有至少一个竖直的导向槽;以及
在所述基座连接部分上部对应于每个所述导向槽的位置处各设有一导向块;
所述导向槽和与其对应的导向块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揿按连接部分相对于所述基座连接部分的运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揿按连接部分下部的在直径方向上相对的位置处各设有一斜槽;以及
在所述基座连接部分上部相对于所述斜槽的位置处各设有一横槽。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件是一根穿过两个所述斜槽和两个所述横槽的杆,其两端在所述斜槽之外与所述击物部件配合接触。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击物玩具进一步包括弹性部件,其位于所述揿按部件和所述基座部件之间;所述弹性部件是弹簧,其套在所述基座连接部分之外,并处于第一环形凸缘和第二环形凸缘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凸缘设置在所述揿按连接部分外表面最下端的外侧,所述第二环形凸缘设置在所述基座连接部分外表面最上端的外侧。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击物玩具进一步包括弹性部件,其位于所述揿按部件和所述基座部件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击物部件包括躯干部分和击物部分,所述躯干部分的外形模仿了冰球运动员的躯干造型,所述击物部分的外形模仿了冰球棍。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击物部分与所述躯干部分连接在一起,并且所述击物部分从所述躯干部分的左侧到右侧向下倾斜。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部分包括:
后壳体,其外形模仿了穿着运动服的冰球运动员的后背、腰部和右臂及左肩部的后半部分;
前壳体,其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后壳体,并且其外形模仿了穿着运动服的冰球运动员的前胸、腹部和右臂及左肩部的前半部分。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以及所述击物部分通过卡合配合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击物部分的一部分固定在所述后壳体和所述前壳体之间。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物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击物玩具的整体外形模仿了冰球运动员的造型。
CNU2007200040165U 2007-02-15 2007-02-15 击物玩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3206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40165U CN201132069Y (zh) 2007-02-15 2007-02-15 击物玩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40165U CN201132069Y (zh) 2007-02-15 2007-02-15 击物玩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32069Y true CN201132069Y (zh) 2008-10-15

Family

ID=40060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0401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32069Y (zh) 2007-02-15 2007-02-15 击物玩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3206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5302A (zh) * 2015-06-17 2017-01-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移动物体位置跟踪平台、跟踪装置及跟踪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5302A (zh) * 2015-06-17 2017-01-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移动物体位置跟踪平台、跟踪装置及跟踪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5267B (zh) 具有可调增强击打面部分的高尔夫球头部或其他击球设备
KR0121291B1 (ko) 복서인형 및 그 인형을 갖춘 복싱게임기
US7749141B2 (en) Tra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DE69932093T2 (de) Gliederfigur welche basketballspieler darstellen
CN102238988B (zh) 具有可变形成翅膀的服装的玩偶
CN104057440B (zh) 一种基于双并联机构的台球机器人
CN209316992U (zh) 游戏盘
CN205867553U (zh) 玩具发射器和具有其的玩具组件
CN201132069Y (zh) 击物玩具
CN104436666B (zh) 一种可加速的陀螺玩具装置
CN103180019A (zh) 动态活动的方法、手操作装置、射门装置和游戏表面平台
CN2887391Y (zh) 机械式击物玩具
CN109499054B (zh) 一种跆拳道陪练辅助器械
US750134A (en) Percy a
CN211462009U (zh) 一种跆拳道教学用拿靶装置
Koh et al. Gymnastics: Role of joint torques generated in an optimised Yurchenko layout vault
CN111359169A (zh) 一种康复用呼吸训练器
KR102171477B1 (ko) 발차기용 수련 기구
JP2018524032A (ja) ダウンブロースイング演習装置
KR102220611B1 (ko) 안테나 스틱가이드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골프스윙 연습기
CN201147634Y (zh) 机械式玩具
CN209714251U (zh) 游戏盘
CN109589597A (zh) 游戏盘
CN115054874B (zh) 一种用于腹肌锻炼运动的外骨骼仿生装置
JP6995301B1 (ja) トレーニング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