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21592Y - 浆液泵自吸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浆液泵自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21592Y
CN201121592Y CNU2007201268107U CN200720126810U CN201121592Y CN 201121592 Y CN201121592 Y CN 201121592Y CN U2007201268107 U CNU2007201268107 U CN U2007201268107U CN 200720126810 U CN200720126810 U CN 200720126810U CN 201121592 Y CN201121592 Y CN 20112159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slurry pump
priming apparatus
pump self
suppl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268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旺
吴树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Q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Q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Q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Q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268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2159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2159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2159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浆液泵自吸装置,用于与浆液泵一起使用来抽吸浆液,该浆液泵自吸装置包括箱体、出料管、加注管和进料管,该进料管从该箱体的外部穿过该箱体延伸至该箱体的内部,该进料管的出口处于该箱体的内部并靠近箱体的顶部,而该进料管的进口处于该箱体的外部并且低于其出口。利用实用新型的浆液泵自吸装置,不需要在浆液液面下安装附加装置,有效防止了腐蚀性浆液对浆液泵系统的危害。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浆液泵自吸装置自身的内部无任何机械设备,运行稳定,维护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浆液泵自吸装置的工艺流程简单,设备部件少,占地面积小。

Description

浆液泵自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浆液泵系统,尤其是涉及用于浆液泵的自吸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浆液泵(例如抽吸泵)来抽吸浆液(例如河水等)时,可以将浆液泵放置在浆液液面上方或将浆液泵放置在液面下方。
当将浆液泵放置在浆液液面之下时,如果浆液具有腐蚀性,则浆液泵的各部件容易被腐蚀,从而造成工作故障。而且,将浆液泵放置在浆液液面下方还有其它很多不利的方面,例如不利于安装和修理。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希望将浆液泵主体放置在浆液液面上方,而仅将浆液泵的进料管伸入到浆液液面之下来抽吸浆液。在这种情况下,当使用常规的卧式离心浆液泵来抽吸浆液时,需要进行灌泵操作才能使离心泵正常工作来抽吸浆液。为此,需在泵的进口处(即该泵的进料管的入口处)安装底阀。但是,在运行较长时间后,该底阀也容易被腐蚀或卡死,这就需要对底阀进行调换或修理,因此使用很不方便。
这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有这样一种技术方案,即,只要有一部分进料管处于浆液液面之下就能抽吸浆液,而不需要在浆液液面下安装附加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浆液泵自吸装置,解决卧式浆液泵的低位输送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浆液泵自吸装置,用于与浆液泵一起使用来抽吸浆液,该浆液泵自吸装置包括:
箱体;
出料管,该出料管设置在箱体的下部并且与箱体成流体连通,该出料管用于与浆液泵的进口连接,并与浆液泵的进口成流体连通;
加注管,该加注管设置在箱体的上部并与该箱体成流体连通,用于向箱体的内部注入液体;
进料管,该进料管从该箱体的外部穿过该箱体延伸至该箱体的内部,该进料管的出口处于该箱体的内部并靠近箱体的顶部,而该进料管的进口处于该箱体的外部并且低于其出口。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浆液泵自吸装置,浆液泵可以在浆液液面之上进行工作,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浆液泵自吸装置的主体部分也处于浆液液面之上,只有进料管伸入浆液之中,并且不需要在浆液液面下安装附加装置,这样就有效防止了腐蚀性浆液对浆液泵系统的危害。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浆液泵自吸装置自身的内部无任何机械设备,运行稳定,维护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浆液泵自吸装置的工艺流程简单,设备部件少,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浆液泵自吸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浆液泵自吸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包括箱体5,该箱体5具有用于容纳液体的一定容积。为了安装方便,箱体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装有上法兰6和下法兰18,并且用螺栓分别在上法兰6和下法兰18上固有有上法兰盖板7和下法兰盖板19。在上法兰6与上法兰盖板7之间以及下法兰18与下法兰盖板19之间分别设有密封垫。
出料管1固定设在箱体5的下部,例如设在箱体5的侧壁上并尽可能靠近箱体5的底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出料管1的中心轴线距箱体5的底部的距离不超过箱体总高度的五分之一。该出料管1与箱体5的内部连通,并可与浆液泵(未示出)的进口相连接并且相连通,以便将箱体5内的液体或浆液输送至该浆液泵。为了方便与浆液泵的连接,出料管1的出口端部处设有法兰2。
加注管8设置在箱体5的上部并与该箱体5成流体连通,用于向箱体5的内部注入液体(例如水)。加注管8可固定在上法兰盖板7中。在工作时,该加注管8的进口端与阀门和工艺水管路(未示出)相连接。为了便于这种连接,可在加注管8的进口端部处设置法兰9。
进料管17从该箱体5的外部穿过该箱体5而延伸至该箱体5的内部,该进料管17的出口21处于该箱体5的内部并且尽可能靠近箱体5的顶部,而该进料管17的进口22处于该箱体5的外部。该工作时,该进料管17的进口22延伸至所要抽吸的浆液的液面之下。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进料管17总体上是从箱体5的内部斜向下延伸至箱体5的外部。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箱体5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在箱体外部斜向下延伸的套管14,进料管17通过该套管14延伸至箱体5的内部。而且,为了固定该进料管17,在该套管14的自由端部处设有法兰15,同时在进料管17的适当位置处设有法兰16。通过用螺栓将进料管法兰16密封固定在套管法兰15上,从而将该进料管17固定在位。为了防止被浆液腐蚀,该进料管17优选是用有机防腐材料制成。
该箱体5还可包括位于箱体顶部的冠部10(例如球状冠部),以增加箱体5的高度。注意,该冠部10可以是本实用新型所定义的箱体5的一部分,并与箱体5的其它部分一起限定了一个连通的内部空间,用于容纳液体。该冠部10可以是箱体5的一体成形部件,或者,该冠部10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是一个分立的部件并固定至上法兰盖板7。该进料管17的出口21可位于该冠部10内。
排净管3固定在箱体5的下部,并且,该排净管3的最低位置低于出料管1的最低位置,用于排净该箱体5内的液体或浆液。该排净管3上还具有法兰4,用于安装阀门。
液位计接管12固定在上法兰盖板7上,该液位计接管12具有法兰13,液位计(未示出)经由法兰13连接至该液位计接管12,用于测定该箱体5内的液位。
溢流通气管11固定在球冠10外侧并与球冠10的内部相连通,该溢流通气管11的位置低于该进料管出口21的位置,以防止在向箱体5内加注水时水从进料管17排出。该溢流通气管11用于在加水过程中表示液体已经加满,并且在加水过程中排出箱体5内的空气。溢流通气管11也具有法兰20,用于连接阀门。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浆液泵自吸装置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自吸装置通过出料管法兰2连接至浆液泵系统,进料管17延伸到地下浆池中,加注管8通过法兰9连接阀门和工艺水管路,液位计安装在液位计接管法兰13上,同时溢流通气管11和排净管3在其法兰上连接阀门。在浆液泵准备运行之前,关闭排净管3的阀门,开启溢流通气管11和加注管8的阀门。通过供水管路向箱体5内加水直至水位到达箱体的冠部10。当溢流通气管11有水流出时可以认为已经灌满,此时,可以关闭加注管8的阀门和溢流通气管11的阀门,从而使得该箱体5成为一个密闭系统。而且,此时浆液泵的壳内已经灌满了水。
然后,启动浆液泵。浆液泵首先抽吸箱体5内的水。在浆液泵的抽吸过程中,箱体5内的水位不断下降。由于此时该箱体5是一个密闭系统,因此其内的气压也随之不断下降。在箱体5内的这种负压作用下,浆池内的浆液就经由进料管17进入到箱体5中,并最终被浆液泵抽走。
此外,可以将液位计的测量信号与浆液泵的起停关联起来,当箱体5内的液位低于设定值时,该浆液泵自动停止运转,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泵的安全。例如,这可通过在液位计与浆液泵之间设置一控制器来实现,该控制器接收液位计的测量信号,并根据该信号来控制浆液泵的运行或停止。
当浆液泵停运检修时,打开排净管3的阀门将箱体5内的浆液排出,同时可以通过加注管8加入清水来进行冲洗。

Claims (17)

1.一种浆液泵自吸装置,用于与浆液泵一起使用来抽吸浆液,其特征在于,该浆液泵自吸装置包括:
箱体(5);
出料管(1),该出料管(1)设置在箱体(5)的下部并且与箱体(5)成流体连通,该出料管(1)用于与浆液泵的进口连接,并与浆液泵的进口成流体连通;
加注管(8),该加注管(8)设置在箱体(5)的上部并与该箱体(5)成流体连通,用于向箱体(5)的内部注入液体;
进料管(17),该进料管(17)从该箱体(5)的外部穿过该箱体(5)延伸至该箱体(5)的内部,该进料管(17)的出口(21)处于该箱体(5)的内部并靠近箱体(5)的顶部,而该进料管(17)的进口(22)处于该箱体(5)的外部并且低于其出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料管(1)的中心轴线距箱体(5)的底部的距离不超过箱体的总高度的五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注管(8)具有阀门,并经由该阀门与供液管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工作时,该进料管(17)的出口(22)延伸至所要抽吸的浆液的液面之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料管(17)从箱体(5)的内部斜向下延伸至箱体(5)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料管(17)穿过该箱体(5)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箱体(5)的外侧壁上设有斜向下延伸的套管(14),该进料管7延伸穿过该套管(14)并与该套管(14)密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5)在其顶部具有冠部(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料管(17)的出口(21)位于该冠部(1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料管(17)由有机防腐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净管(3),该排净管(3)设置在箱体(5)的下部,并且其位置低于出料管(1)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净管(3)具有阀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计,用于测定该箱体(5)内的液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计将该箱体(5)的液位信息发送一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该液位信息来控制浆液泵运行或停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通气装置(11),该溢流通气装置(11)靠近箱体(5)的顶部。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通气装置(11),该溢流通气装置(11)设置在冠部(10)处,并且其位置低于该进料管(17)的出口(21)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浆液泵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通气装置(11)设有阀门。
CNU2007201268107U 2007-08-31 2007-08-31 浆液泵自吸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2159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268107U CN201121592Y (zh) 2007-08-31 2007-08-31 浆液泵自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268107U CN201121592Y (zh) 2007-08-31 2007-08-31 浆液泵自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21592Y true CN201121592Y (zh) 2008-09-24

Family

ID=40008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26810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21592Y (zh) 2007-08-31 2007-08-31 浆液泵自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2159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6383A (zh) * 2011-09-23 2013-04-03 陈登云 带虹吸罐的卧式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6383A (zh) * 2011-09-23 2013-04-03 陈登云 带虹吸罐的卧式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257507A (en) Pumping apparatus
CN208184996U (zh) 一种带有自动补水功能的自吸泵
CN201121592Y (zh) 浆液泵自吸装置
CN203321840U (zh) 一种泵用自吸装置
CN103114838A (zh) 高压自动排砂装置
CN207951205U (zh) 一种油田加药混合系统
CN206299575U (zh) 一种离心泵供水系统
CN219974833U (zh) 一种煤矿离心泵自动引水装置
CN205349769U (zh) 一种自吸泵
US3081627A (en) Tank truck delivery system air elimination
CN211303668U (zh) 带搅拌去气泡的真空胶桶
GB2491300A (en) Service water usage system driven by drinking water
CN219928589U (zh) 一种地下储油罐
CN218542622U (zh) 一种矿用离心泵引水装置
CN212960912U (zh) 一种破虹吸装置
CN210103625U (zh) 一体式破乳反应器
CN210153561U (zh) 一种回用水输送管道系统
RU213391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зированной подачи реагента в нефтепровод
CN208348175U (zh) 应用于真空引水系统的真空罐
CN214742114U (zh) 一种用于自吸泵的自给式泵壳补水装置
CN221003147U (zh) 一种离心泵的自动排气装置
CN214653600U (zh) 一种用于井口的输送装置
CN108087708A (zh) 一种自动供油装置
CN215000926U (zh) 能够防止超量充装的储气柜
CN113107916B (zh) 回液中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