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0285Y - 冷热兼容平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热兼容平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40285Y
CN201040285Y CNU2007200839445U CN200720083944U CN201040285Y CN 201040285 Y CN201040285 Y CN 201040285Y CN U2007200839445 U CNU2007200839445 U CN U2007200839445U CN 200720083944 U CN200720083944 U CN 200720083944U CN 201040285 Y CN201040285 Y CN 20104028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alender rolls
intermediate calender
working roll
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8394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张翼
陈海清
丁文红
宋祖峰
徐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8394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4028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4028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4028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轧、热轧带钢兼容平整装置。冷热兼容平整装置,它包括开卷机(37)、张力辊(40)、平整机(60),开卷机(37)位于平整机(60)的入口侧;其特征在于:平整机(60)的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与下中间辊弯辊块(55)相联,下中间辊弯辊块(55)由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与机架(45)相联;平整机(60)的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与上中间辊弯辊块(48)相联,上中间辊弯辊块(48)由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与机架(45)相联;开卷机(37)、张力辊(40)处设有防撕裂辊装置(39),防撕裂辊装置(39)的防撕裂辊(70)设在开卷机(37)与张力辊(40)之间并位于距离开卷机中心线400~600mm处。本实用新型具有既能平整冷轧带钢、又能平整热轧带钢的特点。

Description

冷热兼容平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制带钢平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轧、热轧带钢兼容平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热轧技术以及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不断发展,热轧板的厚度不断减薄、板形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上出现了把部分对钢材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冷轧结构用钢板替换为热轧钢板的需求,因此,需要对热轧板进行平整,以提高其表面质量。
但是,由于这一领域是随着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领域,市场有待培养和开发。从投资回报上看,由于冷轧板与热轧板在生产成本上存在较大差异,不断推动人们去尝试在同一个平整机组上既平整冷轧退火板和高深冲性能冷轧产品,又平整热轧酸洗板。
冷轧平整的目的是消除屈服平台,保证产品平整后的机械性能,控制关键是延伸率的准确性,减少带钢粘结导致的断带和张力波动。
热轧平整的目的是改善带钢表面质量,控制的关键是轧制力,即通过给予一定的轧制力来改变板形和产品表面质量,消除带钢波德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能平整冷轧带钢、又能平整热轧带钢的冷热兼容平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冷热兼容平整装置,它包括开卷机37、张力辊40、平整机60,开卷机37位于平整机60的入口侧,张力辊40位于开卷机37与平整机60之间;平整机60包括上中间辊27、下中间辊28、下支承辊41、下工作辊42、上工作辊43、上支承辊44、机架45、斜楔调整装置46、上支承辊轴承座47、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上工作辊轴承座50、上工作辊弯辊块51、下工作辊弯辊块52、下工作辊轴承座53、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下支承辊轴承座56、AGC液压缸57,AGC液压缸57、下支承辊41、下中间辊28、下工作辊42、上工作辊43、上中间辊27、上支承辊44、斜楔调整装置46从下至上依次布置在机架45上,下支承辊41的两端部分别由下支承辊轴承座56与机架45相联,下中间辊28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下工作辊42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下工作辊轴承座53,下工作辊轴承座53与下工作辊弯辊块52相联,下工作辊弯辊块52由压上缸与机架45相联,上工作辊43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上工作辊轴承座50,上工作辊轴承座50与上工作辊弯辊块51相联,上工作辊弯辊块51由压下缸与机架45相联,上中间辊27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上支承辊44的两端部分别由上支承辊轴承座47与机架45相联;其特征在于:平整机60的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与下中间辊弯辊块55相联,下中间辊弯辊块55由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与机架45相联,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的有杆腔、无杆腔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联;平整机60的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与上中间辊弯辊块48相联,上中间辊弯辊块48由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与机架45相联,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的有杆腔、无杆腔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联;
开卷机37、张力辊40处设有防撕裂辊装置39,防撕裂辊装置39的防撕裂辊70设在开卷机37与张力辊40之间并位于距离开卷机中心线400~600mm处。
所述的防撕裂辊装置39,它包括防撕裂辊液压缸61、导向轴62、拉架64、外框架65、大车车架66、小车车架67、支柱68、固定框架69、防撕裂辊70、小车轨道75、大车滑板76,外框架65内为空腔成长方形,外框架65的前端底部与两支柱68固定连接,外框架65的后端底部与张力辊40的张力辊架73固定连接;外框架65的左右轨道上分别设置有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大车车架66位于外框架65的空腔内,大车车架66的左右两端部分别与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固定连接;大车车架66内为空腔成长方形,大车车架66的前后两端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小车轨道75,小车车架67位于大车车架66的空腔内,小车车架67的前后两端滑块分别位于前后小车轨道75的滑槽内,拉架64的一端与小车车架67固定连接,拉架64的另一端与支架63铰接;小车车架67的左右部分别设有导向轴孔,中部设有液压缸孔,两个导向轴62分别穿过两导向轴孔与位于小车车架67下方的固定框架69的上部固定连接,防撕裂辊液压缸61穿过液压缸孔,防撕裂辊液压缸61的缸体与小车车架67固定连接,防撕裂辊液压缸61的活塞杆与固定框架69的上部铰接,防撕裂辊70的两端分别由压板74与固定框架69的下部固定连接;防撕裂辊的辊身的辊型为中间凸度,凸度取2~3mm;外框架65位于开卷机37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平整机60设置上中间辊弯辊块48、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设置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下中间辊弯辊块55,能使平整机的上下中间辊能产生正负弯;冷热兼容平整装置具备轧制力平整与弯辊力平整双重功能(上下中间辊具有负弯平整功能),保证冷轧退火板平整后的机械性能和热轧酸洗板平整后的板形和表面质量。
2、本实用新型在开卷机37、张力辊40处设有防撕裂辊装置39,防撕裂辊装置39的防撕裂辊70设在开卷机37与张力辊40之间并位于距离开卷机中心线400~600mm处;设置防撕裂辊装置39既避免冷轧退火板粘结后的撕裂问题,又消除热轧造成的波德线。1)冷轧带钢(如极薄板)进行平整时,利用防撕裂辊70(凸度辊)压靠在带钢上改变带钢的展开角度,并利用凸度有效提高了带钢中间部位的单位开卷张力,该防撕裂辊装置39能防止粘结带钢发生撕裂;其特点如下:(1)通过防撕裂辊的随动压下,减小带钢展开角度,使带钢撕开速度减小;(2)防撕裂辊的辊身带凸度压靠在带钢上,利用辊身长度方向上的凸度有效改变带钢横向张力分布,提高中部的单位开卷张力;(3)使带钢与辊子形成包角而且辊子与开卷机一起浮动,在开卷段可以稳定带钢,防止带钢抖动。2)热轧带钢进行平整时,防撕裂辊装置39的防撕裂辊70起反弯辊作用,能消除热轧造成的波德线。
3、本实用新型还能对高深冲性能冷轧带钢进行平整,平整冷高深冲性能冷轧产品需要较小轧制力,在平整高深冲性能冷轧带钢(极薄板或极软钢)时,平整机60的上工作辊的压下缸参与轧制,下工作辊的压上缸不参与轧制,使平整机的下中间辊产生负弯,进行高深冲性能产品平整的功能,由于下中间辊的负弯使轧制力较小(在下工作辊的压上缸不参与轧制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平整力的控制精度,保证了高深冲性能冷轧产品的机械性能,成品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即能平整冷轧带钢、又能平整热轧带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平整机的液压控制系统的部份结构示意图(上部,液压控制系统分割成四幅图显示);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平整机的液压控制系统的部份结构示意图(下左部);
图3c是本实用新型平整机的液压控制系统的部份结构示意图(下中部);
图3d是本实用新型平整机的液压控制系统的部份结构示意图(下右部);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张力辊40、支撑辊58、防邹辊59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撕裂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6沿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防撕裂辊装置的外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防撕裂辊装置的大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防撕裂辊装置的小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6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防撕裂辊装置的防撕裂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3a、3b、3c、3d中:1.1、1.2、1.3-伺服阀,3.1、3.2、3.3-第一电磁换向阀,4.1、4.2-第一节流阀,5.1、5.2、5.3-第二节流阀,6.1-第一单向阀,7.1-第二电磁换向阀,8.1-第三电磁换向阀,9.1-双向节流阀,10.1、10.2、10.3、10.4、10.5、10.6-双向节流阀,11.1-减压阀,12.1、12.2、12.3、12.4-二通插件,13.1、13.2、13.3、12.4-控制盖板,14.1-第二单向阀,15.1、15.2、15.3-控制盖板,16.1、16.2、16.3、16.4、16.5、16.6-测压软管,17.1、17.2、17.3、17.4、17.5、17.6-压力继电器,18.1-第一球阀,19.1、19.2-第二球阀,20.1-第三单向阀,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测压接头,22.1、22.2、22.3-压力传感器,23.1、23.2、23.3、23.4、23.5、23.6-第四单向阀,24.1、24.2-第四电磁换向阀(2个);25-传动侧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26-传动侧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27-上中间辊,28-下中间辊,29-操作侧,30-操作侧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31-操作侧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32-阀台,33-供压力油管,34-系统回油管,35-控制油管,36-泄油管;001至035为图分割断开对应点。
图2中:27-上中间辊,28-下中间辊,30-操作侧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31-操作侧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41-下支承辊,42-下工作辊,43-上工作辊,44-上支承辊,45-机架,46-斜楔调整装置,47-上支承辊轴承座,48-上中间辊弯辊块,49-上中间辊轴承座,50-上工作辊轴承座,51-上工作辊弯辊块,52-下工作辊弯辊块,53-下工作辊轴承座,54-下中间辊轴承座,55-下中间辊弯辊块,56-下支承辊轴承座,57-液压缸(AGC液压缸)。
图1中:37-开卷机,38-带钢,39-防撕裂辊装置,40-张力辊(入口S辊),58-支撑辊,59-防邹辊,60-平整机。
图5-12中:61-防撕裂辊液压缸,62-导向轴,63-支架,64-拉架,65-外框架,66-大车车架,67-小车车架,68-支柱,69-固定框架,70-防撕裂辊,37-开卷机,38-带钢,73-张力辊架,74-压板,75-小车轨道,76-左大车滑板,77-右大车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冷热兼容平整装置,它包括开卷机37、张力辊40、支撑辊58、防邹辊59、平整机60,开卷机37位于平整机60的入口侧,张力辊40位于开卷机37与平整机60之间,支撑辊58位于张力辊40与平整机60之间,支撑辊58的底座的两端分别与张力辊40的张力辊架73、平整机60的机架45固定连接,防邹辊59位于平整机60的入口处并设置在平整机60的机架45上;在开卷机37、张力辊40处设有防撕裂辊装置39,防撕裂辊装置39的防撕裂辊70设在开卷机37与张力辊40之间。
如图2所示,平整机60包括上中间辊27、下中间辊28、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下支承辊41、下工作辊42、上工作辊43、上支承辊44、机架45、斜楔调整装置46、上支承辊轴承座47、上中间辊弯辊块48、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上工作辊轴承座50、上工作辊弯辊块51、下工作辊弯辊块52、下工作辊轴承座53、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下中间辊弯辊块55、下支承辊轴承座56、AGC液压缸57;AGC液压缸57、下支承辊41、下中间辊28、下工作辊42、上工作辊43、上中间辊27、上支承辊44、斜楔调整装置46从下至上依次布置在机架45上;下支承辊41的两端部分别由下支承辊轴承座56与机架45相联;下中间辊28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与下中间辊弯辊块55相联,下中间辊弯辊块55由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与机架45相联(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的缸头与下中间辊弯辊块55铰接,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的缸体与机架45铰接),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下中间辊28的两端部即传动侧、操作侧,如图3a所示,传动侧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26、操作侧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31)的有杆腔、无杆腔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联;下工作辊42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下工作辊轴承座53,下工作辊轴承座53与下工作辊弯辊块52相联,下工作辊弯辊块52由压上缸与机架45相联;上工作辊43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上工作辊轴承座50,上工作辊轴承座50与上工作辊弯辊块51相联,上工作辊弯辊块51由压下缸与机架45相联;上中间辊27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与上中间辊弯辊块48相联,上中间辊弯辊块48由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与机架45相联(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的缸头与上中间辊弯辊块48铰接,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的缸体与机架45铰接),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如图3a所示,传动侧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25、操作侧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30)的有杆腔、无杆腔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联;上支承辊44的两端部分别由上支承辊轴承座47与机架45相联。
平整机60的液压控制系统功能说明[如图3a、图3b、图3c、图3d所示,高深冲性能冷轧带钢(极薄板或极软钢)轧制中给上下中间辊提供正负弯]:
一)、正常轧制模式:
在轧制普通板材时,利用平整机(六辊)的上工作辊的压下缸、下工作辊的压上缸进行平整,上下中间辊的作用是通过正负弯来控制板形。
1、上下中间辊平衡状态电磁阀电磁铁得失电情况:
第二电磁换向阀-YVH2-3(序号7.1)的b电磁铁和第三电磁换向阀-YVH1-1(序号8.1)的a电磁铁得点;
伺服阀-YVH4-1(序号1.1)、伺服阀-YVH4-2(序号1.2)和伺服阀-YVH4-3(序号1.3)失电;
第一电磁换向阀-YVH2-1(序号3.1)、第一电磁换向阀-YVH2-2(序号3.2)和第一电磁换向阀-YVH2-4(序号3.3)失电;
第四电磁换向阀-YVH1-2(序号24.1)和第四电磁换向阀-YVH1-3(序号24.2)失电;
2、上下中间辊正弯状态电磁阀电磁铁得失电情况:
第二电磁换向阀-YVH2-3(序号7.1)和第三电磁换向阀-YVH1-1(序号8.1)失点;
伺服阀-YVH4-1(序号1.1)和伺服阀-YVH4-2(序号1.2)得电,伺服阀-YVH4-3(序号1.3)失电;
第一电磁换向阀-YVH2-1(序号3.1)b电磁铁和第一电磁换向阀-YVH2-2(序号3.2)b电磁铁得电,第一电磁换向阀-YVH2-4(序号3.3)失电;
第四电磁换向阀-YVH1-2(序号24.1)和第四电磁换向阀-YVH1-3(序号24.2)失电;
3、上中间辊负弯状态电磁阀电磁铁得失电情况:
第二电磁换向阀-YVH2-3(序号7.1)和第三电磁换向阀-YVH1-1(序号8.1)失点;
伺服阀-YVH4-1(序号1.1)和伺服阀-YVH4-2(序号1.2)得电,伺服阀-YVH4-3(序号1.3)失电;
第一电磁换向阀-YVH2-1(序号3.1)a电磁铁和电磁换向阀-YVH2-2(序号3.2)a电磁铁得电,电磁换向阀-YVH2-4(序号3.3)失电;
第四电磁换向阀-YVH1-2(序号24.1)和第四电磁换向阀-YVH1-3(序号24.2)失电;
二)、下中间辊负弯轧制模式:
在轧极薄板或极软钢时,平整机的上工作辊的压下缸参与轧制,下工作辊的压上缸不参与轧制,而利用下中间辊的双作用液压缸提供负弯来进行轧制。
1、下中间辊负弯轧制状态电磁阀电磁铁得失电情况:
第二电磁换向阀-YVH2-3(序号7.1)和第三电磁换向阀-YVH1-1(序号8.1)失电,中间辊平衡不投入;
伺服阀-YVH4-1(序号1.1)和第一电磁换向阀-YVH2-1(序号3.1)a电磁铁得电,用于控制下中间辊传动侧双作用液压缸提供负弯轧制;
伺服阀-YVH4-2(序号1.2)和第一电磁换向阀-YVH2-2(序号3.2)a电磁铁得电,用于控制下中间辊操作侧双作用液压缸提供负弯轧制;
伺服阀-YVH4-3(序号1.3)和第一电磁换向阀-YVH2-4(序号3.3)得/失电(根据板形要求而定),用于控制上中间辊的正负弯;
第四电磁换向阀-YVH1-2(序号24.1)和第四电磁换向阀-YVH1-3(序号24.2)得电,用于切断上下中间辊之间的联系,使得上下中间辊可以单独控制。
如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所述的防撕裂辊装置39,它包括防撕裂辊液压缸61、导向轴62、拉架64、外框架65、大车车架66、小车车架67、支柱68、固定框架69、防撕裂辊70、小车轨道75、大车滑板76,外框架65内为空腔成长方形,外框架65的前端底部与两支柱68固定连接,外框架65的后端底部与张力辊40的张力辊架73固定连接;外框架65的左右轨道上分别设置有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大车车架66位于外框架65的空腔内,大车车架66的左右两端部分别与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固定连接(大车车架66可沿外框架65的左右轨道移动,实现X轴方向的移动);大车车架66内为空腔成长方形,大车车架66的前后两端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小车轨道75,小车车架67位于大车车架66的空腔内,小车车架67的前后两端滑块分别位于前后小车轨道75的滑槽内,拉架64的一端与小车车架67固定连接,拉架64的另一端与支架63铰接(小车车架67可沿大车车架66上的前后小车轨道75滑动,实现Y轴方向的移动);小车车架67的左右部分别设有导向轴孔,中部设有液压缸孔,两个导向轴62分别穿过两导向轴孔与位于小车车架67下方的固定框架69的上部固定连接,防撕裂辊液压缸61穿过液压缸孔,防撕裂辊液压缸61的缸体与小车车架67固定连接,防撕裂辊液压缸61的活塞杆与固定框架69的上部铰接,防撕裂辊70的两端分别由压板74与固定框架69的下部固定连接(由防撕裂辊液压缸61实现Z轴方向的移动);防撕裂辊的辊身的辊型为中间(中部)凸度,凸度取2~3mm;外框架65位于开卷机37的上方,且防撕裂辊70(垂直中心线)位于距离开卷机垂直中心线400~600mm处,防撕裂辊70压在带钢38上;开卷时防撕裂辊随开卷机一起浮动,随着开卷机上带钢的卷径的减小随动压下,防撕裂辊的压力设置为开卷张力的30%~40%。
防撕裂辊装置39还可采用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上多设螺栓孔,由螺栓孔来调节大车车架66在X轴方向的位置(移动);即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可为固定板,固定在外框架65的左右框架上。如图5、图8所示,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分别与外框架65的左右轨道固定连接,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上分别设有固定螺栓孔和调节螺栓孔(图8中是每一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上采用2个固定螺栓孔和1个调节螺栓孔,一共有2个左大车滑板76、2个右大车滑板77),大车车架66的左右两端部分别由螺栓(图8中采用的是2个螺栓)穿过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上的固定螺栓孔与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固定连接。
防撕裂辊装置39的防撕裂辊70能X轴、Y轴、Z轴方向移动,实现防撕裂辊70位于距离开卷机中心线400~600mm处,并且防撕裂辊能随开卷机一起浮动,随着开卷机上带钢的卷径的减小随动压下,防撕裂辊的压力可由防撕裂辊液压缸61调整为开卷张力的30%~40%。
冷热兼容平整装置运行描述如下:
在平整热轧卷时,带钢通过上卷小车将钢卷运送到开卷机上并开卷,带钢通过张力辊上辊,此时张力辊作为转向夹送辊使用,带钢穿过张力辊后通过入口导板进入平整机,防撕裂辊在入口处辅助穿带,作用相当于反弯辊。
平整冷轧卷时,特别是平整罩式炉退火卷时,钢卷粘结比较严重,带钢在开卷后通过张力辊,进入平整机,此时防撕裂辊切换工作模式,压靠在带钢上,随着开卷机上带钢的卷径的减小随动压下,防止粘结后钢卷在开卷时产生的撕裂缺陷。
在平整高深冲性能冷轧产品时,中间辊弯辊系统开发中间辊负弯平整功能,此时中间辊液压控制系统切换到负弯平整功能工作模式,利用下中间辊负弯提供小轧制力平整。

Claims (2)

1.冷热兼容平整装置,它包括开卷机(37)、张力辊(40)、平整机(60),开卷机(37)位于平整机(60)的入口侧,张力辊(40)位于开卷机(37)与平整机(60)之间;平整机(60)包括上中间辊(27)、下中间辊(28)、下支承辊(41)、下工作辊(42)、上工作辊(43)、上支承辊(44)、机架(45)、斜楔调整装置(46)、上支承辊轴承座(47)、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上工作辊轴承座(50)、上工作辊弯辊块(51)、下工作辊弯辊块(52)、下工作辊轴承座(53)、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下支承辊轴承座(56)、AGC液压缸(57),AGC液压缸(57)、下支承辊(41)、下中间辊(28)、下工作辊(42)、上工作辊(43)、上中间辊(27)、上支承辊(44)、斜楔调整装置(46)从下至上依次布置在机架(45)上,下支承辊(41)的两端部分别由下支承辊轴承座(56)与机架(45)相联,下中间辊(28)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下工作辊(42)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下工作辊轴承座(53),下工作辊轴承座(53)与下工作辊弯辊块(52)相联,下工作辊弯辊块(52)由压上缸与机架(45)相联,上工作辊(43)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上工作辊轴承座(50),上工作辊轴承座(50)与上工作辊弯辊块(51)相联,上工作辊弯辊块(51)由压下缸与机架(45)相联,上中间辊(27)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上支承辊(44)的两端部分别由上支承辊轴承座(47)与机架(45)相联;其特征在于:平整机(60)的下中间辊轴承座(54)与下中间辊弯辊块(55)相联,下中间辊弯辊块(55)由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与机架(45)相联,下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的有杆腔、无杆腔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联;平整机(60)的上中间辊轴承座(49)与上中间辊弯辊块(48)相联,上中间辊弯辊块(48)由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与机架(45)相联,上中间辊双作用液压缸的有杆腔、无杆腔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联;
开卷机(37)、张力辊(40)处设有防撕裂辊装置(39),防撕裂辊装置(39)的防撕裂辊(70)设在开卷机(37)与张力辊(40)之间并位于距离开卷机中心线400~600mm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兼容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撕裂辊装置(39),它包括防撕裂辊液压缸(61)、导向轴(62)、拉架(64)、外框架(65)、大车车架(66)、小车车架(67)、支柱(68)、固定框架(69)、防撕裂辊(70)、小车轨道(75)、大车滑板(76),外框架(65)内为空腔成长方形,外框架(65)的前端底部与两支柱(68)固定连接,外框架(65)的后端底部与张力辊(40)的张力辊架(73)固定连接;外框架(65)的左右轨道上分别设置有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大车车架(66)位于外框架(65)的空腔内,大车车架(66)的左右两端部分别与左大车滑板(76)、右大车滑板(77)固定连接;大车车架(66)内为空腔成长方形,大车车架(66)的前后两端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小车轨道(75),小车车架(67)位于大车车架(66)的空腔内,小车车架(67)的前后两端滑块分别位于前后小车轨道(75)的滑槽内,拉架(64)的一端与小车车架(67)固定连接,拉架(64)的另一端与支架(63)铰接;小车车架(67)的左右部分别设有导向轴孔,中部设有液压缸孔,两个导向轴(62)分别穿过两导向轴孔与位于小车车架(67)下方的固定框架(69)的上部固定连接,防撕裂辊液压缸(61)穿过液压缸孔,防撕裂辊液压缸(61)的缸体与小车车架(67)固定连接,防撕裂辊液压缸(61)的活塞杆与固定框架(69)的上部铰接,防撕裂辊(70)的两端分别由压板(74)与固定框架(69)的下部固定连接;防撕裂辊的辊身的辊型为中间凸度,凸度取2~3mm;外框架(65)位于开卷机(37)的上方。
CNU2007200839445U 2007-03-29 2007-03-29 冷热兼容平整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028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839445U CN201040285Y (zh) 2007-03-29 2007-03-29 冷热兼容平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839445U CN201040285Y (zh) 2007-03-29 2007-03-29 冷热兼容平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40285Y true CN201040285Y (zh) 2008-03-26

Family

ID=39251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83944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0285Y (zh) 2007-03-29 2007-03-29 冷热兼容平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4028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7968A (zh) * 2015-09-30 2016-02-17 江苏刚正薄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法厚板连轧、连镀生产线
CN112128154A (zh) * 2020-10-10 2020-12-25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流量两级调压控制平衡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7968A (zh) * 2015-09-30 2016-02-17 江苏刚正薄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法厚板连轧、连镀生产线
CN112128154A (zh) * 2020-10-10 2020-12-25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流量两级调压控制平衡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5945C (zh) 冷热兼容平整装置
CN101658869B (zh) 冷轧板连续平整焊缝轧制方法
EP1870172A4 (en) METHOD FOR CONTINUOUS CASTING AND ROLLING OF A MEDIUM SHEET
CN100450653C (zh) 防止0.4mm以下的薄板高速轧制工况下带钢颤动的方法
US7984634B2 (en) Milling device for inline rolling a steel band produced especially by means of a twin-roll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WO2014023071A1 (zh) 一种大方坯连铸机用拉矫机
CN102248029A (zh) 一种中厚板预矫直机
CN103658191B (zh) 一种冷轧机工作辊侧支承装置
CN201040285Y (zh) 冷热兼容平整装置
CN203316479U (zh) 一种冷轧带材轧机
CN101549354B (zh) 一种六辊轧机
CN101985131A (zh) 带尾折弯机
CN110860561A (zh) 短流程冷、热轧协调控制电工钢平直截面的方法
CN201329366Y (zh) 八辊轧机
CN100579679C (zh) 高深冲性能冷轧带钢的平整方法及装置
CN201214111Y (zh) 上下开卷的转向辊
CN202893823U (zh) 一种多型号轧辊拆卸装置
CN201776290U (zh) 一种可改变立辊工作面的装置
CN107350287A (zh) 一种十八辊轧机的工作辊侧支撑装置
US3693393A (en) Rolling of metal ingots into bands
CN207138502U (zh) 一种轧机的工作辊侧支撑装置
CN202207716U (zh) 用于带钢轧制与扁钢输送的精轧机
CN201175735Y (zh) 一种热轧钢板卷取侧导板传动及同步装置
CN201002102Y (zh) 四辊冷轧机和平整机轧线无级调整装置
CN2790617Y (zh) 一种轧机轧辊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329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