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14111Y - 上下开卷的转向辊 - Google Patents
上下开卷的转向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214111Y CN201214111Y CNU2008200872363U CN200820087236U CN201214111Y CN 201214111 Y CN201214111 Y CN 201214111Y CN U2008200872363 U CNU2008200872363 U CN U2008200872363U CN 200820087236 U CN200820087236 U CN 200820087236U CN 201214111 Y CN201214111 Y CN 201214111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coiling
- slewing rollers
- center
- uncoiler
- ro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上下开卷的转向辊,包括上开卷转向辊(1)与下开卷转向辊(2),它们分别与带上开卷带钢(4)、下开卷带钢(5)的开卷机卷筒(3)相连接,它们垂直中心线在所述带钢运行方向设置有一个水平距离为465毫米,开卷机卷筒与上开卷转向辊中心之间距离为2635毫米,上开卷转向辊与下开卷转向辊之间的水平方向设置有辊缝间隙为48毫米,所述水平距离、开卷机卷筒与上开卷转向辊中心之间距离以及辊缝间隙设置为可调整的;本实用新型优点是具有安全、可靠且易维护的特点;能够满足既可以采用上开卷形式开卷,也可以采用下开卷形式开卷;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成本低廉,维护极为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制造业冷、热轧设备中退火酸洗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不锈钢冷轧退火酸洗机组的既可以采用上开卷形式开卷、也可以采用下开卷形式开卷的交叉式上下开卷的转向辊。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上、下开卷的转向辊的结构一般采用对顶式双夹送转向辊模式,即包括上、下两导向辊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在同一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内;称之为对顶式双夹送辊;如图3所示,所述上、下两导向辊均可上下动作。该对顶式双夹送辊特点是上开卷时,下部导向辊作夹送辊使用;下开卷时,上部导向辊作夹送辊使用;所述导向辊由液压缸控制可上下动作,并且所述导向辊均为主动辊。
目前还有一种不锈钢冷轧退火酸洗机组的头部主线开卷机采用上开卷形式结构;如图4所示;该结构包括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在同一垂直于地平面内的移动转向辊与固定转向辊;所述移动转向辊可上下动作;下辊为固定式结构;在下辊固定转向辊平面上设置有导板;该移动转向辊与一开卷机卷筒之间通过上开卷带钢相连接。称之为上开卷方式转向辊模式;如图5所示。
以上所述的对顶式双夹送辊结构中所述导向辊由液压缸控制,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维护费用也相对较高。而所述上开卷方式转向辊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功能单一,使用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无需通过液压缸上下调节位置、安全可靠、容易维护的上下开卷的转向辊。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下开卷的转向辊,包括中心线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地平面的上开卷转向辊与下开卷转向辊,该上开卷转向辊与下开卷转向辊分别与带上开卷带钢、下开卷带钢的开卷机卷筒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卷转向辊与下开卷转向辊的垂直中心线在所述带钢运行方向设置有一个水平距离。
以上设置水平距离,从而实现结构简化,并具有上、下开卷的功能选择,可降低制造成本,而且结构稳定可靠,维护维修极为方便。
所述水平距离可以设置为所述开卷机卷筒中心与所述上开卷转向辊中心之间距离的1/5~1/6。
所述水平距离最佳设置为所述开卷机卷筒中心与上开卷转向辊中心之间距离的1/5.66。
所述距离最佳设置为2635毫米;所述水平距离最佳设置为465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开卷转向辊与下开卷转向辊之间的的水平方向设置有辊缝间隙;其作用是使得维修与调整更为方便。
所述辊缝间隙设置为所述开卷机卷筒中心与上开卷转向辊中心之间距离的1/50~1/60。
所述辊缝间隙佳设置为所述开卷机卷筒中心与所述上开卷转向辊中心之间距离的1/54.9。
所述距离最佳设置为2635毫米时,所述辊缝间隙最佳设置为48毫米。
所述水平距离、所述距离、所述辊缝间隙设置为可调整的;以适应于各种不同工况与环境条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开卷转向辊与下开卷转向辊之间的水平距离与辊缝间隙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1.用于上下开卷的转向辊为固定结构,不需要通过液压缸上下调节位置,具有安全、可靠且易维护的特点;2.主线开卷机转向辊能够满足既可以采用上开卷形式开卷,也可以采用下开卷形式开卷;3.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成本低廉,而且该结构稳定可靠,维护维修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下穿带方式使用状态图;
图3为一种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种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上穿带方式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交叉式上下开卷的转向辊的一个实施方式。它包括中心线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地平面的上开卷转向辊1与下开卷转向辊2;该上开卷转向辊1与下开卷转向辊2分别与一开卷机卷筒3的上、下相连的上开卷带钢4与下开卷带钢5相连接;如图1所示。
为了满足上下开卷的需求以及方便生产、维护与维修,所述上开卷转向辊1与所述下开卷转向辊2的中心线在所述带钢运行方向设置有一个水平距离L;所述开卷机卷筒3中心与所述上开卷转向辊1中心之间的距离A与所述水平距离L之比一般设置为5~6:1。
开卷机卷筒3中心与上开卷转向辊1中心之间的距离A与所述水平距离L之比最佳设置为的5.66:1。
即:A=2635毫米;L=465毫米;
上开卷转向辊1、下开卷转向辊2之间的水平方向设置有辊缝间隙H,该辊缝间隙H可以满足上下开卷需求。
开卷机卷筒3中心与上开卷转向辊1中心之间的距离A与辊缝间隙H之比设置为50~60:1。
开卷机卷筒3与上开卷转向辊1中心之间的距离A与辊缝间隙H之比最佳设置为54.9:1。
即:当A=2635毫米;H=48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上开卷转向辊与下开卷转向辊中心在带钢运行方向设置有一个水平距离L,上开卷转向辊与下开卷转向辊垂直于带钢运行方向之间的设置有辊缝为H。
本实用新型在开卷过程中使用的夹送辊在图中未表示出;又A、L、H三个尺寸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效果良好。改变了现有单一的上开卷模式,实现了有选择的上、下开卷的功能,并且设备工作稳定、维护工作量小。
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如图2所示,在充分利用原穿带导板6、夹送辊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以上所述的改进,改进后可实现如图2所示的上、下开卷方式,可有选择的对钢卷进行上开卷或下开卷。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适用于冷、热轧冶金同类设备,凡有上下开卷需求的设备均可借鉴此交叉式上下开卷模式进行设计或改进。
Claims (9)
1.一种上下开卷的转向辊,包括中心线相互平行并垂直于地平面的上开卷转向辊(1)与下开卷转向辊(2),该上开卷转向辊(1)与下开卷转向辊(2)分别与带上开卷带钢(4)、下开卷带钢(5)的开卷机卷筒(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卷转向辊(1)与下开卷转向辊(2)的垂直中心线在所述带钢运行方向设置有一个水平距离(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开卷的转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距离(L)设置为所述开卷机卷筒(3)中心与上开卷转向辊(1)中心之间距离(A)的1/5~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开卷的转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距离(L)最佳设置为所述开卷机卷筒(3)中心与上开卷转向辊(1)中心之间距离(A)的1/5.6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开卷的转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A)最佳设置为2635毫米;所述水平距离(L)最佳设置为46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开卷的转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卷转向辊(1)与下开卷转向辊(2)之间的的水平方向设置有辊缝间隙(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开卷的转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缝间隙(H)设置为所述开卷机卷筒(3)中心与上开卷转向辊(1)中心之间距离(A)的1/50~1/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开卷的转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缝间隙(H)最佳设置为所述开卷机卷筒(3)中心与所述上开卷转向辊(1)中心之间距离(A)的1/54.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开卷的转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A)最佳设置为2635毫米时,所述辊缝间隙(H)最佳设置为48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上下开卷的转向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距离(L)、所述距离(A)、所述辊缝间隙(H)设置为可调整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872363U CN201214111Y (zh) | 2008-05-14 | 2008-05-14 | 上下开卷的转向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872363U CN201214111Y (zh) | 2008-05-14 | 2008-05-14 | 上下开卷的转向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214111Y true CN201214111Y (zh) | 2009-04-01 |
Family
ID=40519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87236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14111Y (zh) | 2008-05-14 | 2008-05-14 | 上下开卷的转向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214111Y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12898A (zh) * | 2010-08-30 | 2010-12-15 |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消除带钢升降速擦伤缺陷的方法及带钢传送机组的转向辊 |
CN102019305B (zh) * | 2009-09-22 | 2012-07-04 | 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一种带钢处理线宽度可变对中控制装置 |
CN102825101A (zh) * | 2012-09-16 | 2012-12-19 | 福州开发区宇辉钢铁制品有限公司 | 用于连续加工直缝高频焊接钢管的箱式钢带开卷机 |
CN103752647A (zh) * | 2013-12-25 | 2014-04-30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重卷机组带材高速运行多辊稳定系统 |
CN113290077A (zh) * | 2021-05-07 | 2021-08-24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一种卷材带头带尾双定位收尾装置及方法 |
-
2008
- 2008-05-14 CN CNU2008200872363U patent/CN201214111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9305B (zh) * | 2009-09-22 | 2012-07-04 | 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一种带钢处理线宽度可变对中控制装置 |
CN101912898A (zh) * | 2010-08-30 | 2010-12-15 |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消除带钢升降速擦伤缺陷的方法及带钢传送机组的转向辊 |
CN102825101A (zh) * | 2012-09-16 | 2012-12-19 | 福州开发区宇辉钢铁制品有限公司 | 用于连续加工直缝高频焊接钢管的箱式钢带开卷机 |
CN103752647A (zh) * | 2013-12-25 | 2014-04-30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重卷机组带材高速运行多辊稳定系统 |
CN103752647B (zh) * | 2013-12-25 | 2016-02-03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重卷机组带材高速运行多辊稳定系统 |
CN113290077A (zh) * | 2021-05-07 | 2021-08-24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一种卷材带头带尾双定位收尾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14111Y (zh) | 上下开卷的转向辊 | |
CN203316479U (zh) | 一种冷轧带材轧机 | |
CN202752330U (zh) | 一种电池极片轧制设备 | |
CN201442045U (zh) | 方矩型钢矫直装置 | |
CN205413921U (zh) | 一种新型高精度双板带冷轧机 | |
CN203545437U (zh) | 一种不锈钢冷轧张力辊平衡吊具 | |
CN202316558U (zh) | 防止带钢跑偏的活套底座结构 | |
CN103128101A (zh) | 多维可控模块化的六辊轧机 | |
CN202316643U (zh) | 双工位无芯移送式热卷箱 | |
CN201676873U (zh) | 平轧机 | |
CN202316636U (zh) | 酸洗线卷取机辅助穿带装置 | |
CN204817467U (zh) | 一种热轧叉车门架槽钢轧辊侧壁在线修磨装置 | |
CN204866836U (zh) | 分架式多辊轧机 | |
CN201945467U (zh) | 冷轧带钢取样导板台 | |
CN208450280U (zh) | 一种可调节的卷圆机 | |
CN203170698U (zh) | 多维可控模块化的六辊轧机 | |
CN203316490U (zh) | 一种轧机工作辊水平移动装置 | |
CN201493310U (zh) | 一种高效节能的铜带三连轧机 | |
CN102156056B (zh) | 冷轧带钢取样导板台 | |
CN202606573U (zh) | 六重式校平机 | |
CN203184356U (zh) | 液压无芯打卷机 | |
CN103084410A (zh) | 一种薄带轧机轧辊辊缝形状的控制方式及设备 | |
CN204208898U (zh) | 一种二辊斜轧轧管机轧辊装置轴向调整机构 | |
CN203678874U (zh) | 夹送辊与精轧机间导位导板 | |
CN211757729U (zh) | 钢卷调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