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7905Y - 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17905Y
CN201017905Y CNU2007201411266U CN200720141126U CN201017905Y CN 201017905 Y CN201017905 Y CN 201017905Y CN U2007201411266 U CNU2007201411266 U CN U2007201411266U CN 200720141126 U CN200720141126 U CN 200720141126U CN 201017905 Y CN201017905 Y CN 20101790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base
emitting diode
mounted device
functional areas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411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万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Chiun Precision I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 Chiun Precision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 Chiun Precision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 Chiun Precision Ind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411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1790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1790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1790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表面安装器件(Surface Mount Device,SMD)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包括一胶座及数个金属接脚,胶座一端形成一内凹的功能区,功能区中具有二不同角度的第一内胶壁及第二内胶壁,第一内胶壁由功能区底部周缘向上延伸一段距离,第二内胶壁由第一内胶壁末端斜向延伸成型,该金属接脚分别固接于胶座中,且由胶座的功能区内分别向外延伸至胶座外部;借此,在后续工艺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固接于功能区内,填充荧光粉时,第一内胶壁的外形可与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外形相对应,令荧光粉可均匀的分布于发光二极管芯片四周,并缩短反射出光路径,以避免产生光学辉度不佳及降低发光效率等问题。

Description

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面安装器件(Surface Mount Device,SMD)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设置发光二极管芯片,并有效反射光线的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胶座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是目前极被重视的新兴照明器具,它具有体积小、无热幅射、耗电量低、寿命长和反应速度佳等优点,能克服许多传统照明器具的缺点,通常发光二极管芯片固接于一表面安装器件(Surface Mount Device,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内,构成一发光二极管,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内部结构对于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
请参考图1及图2,公知的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包括一胶座10a及二金属接脚20a,其中该胶座10a一端内凹一功能区11a,该功能区11a底部内缘系形成一直接斜向延伸成型的内胶壁111a,该内胶壁111a具有反射光线的功能。
该二金属接脚20a固设于该胶座10a中,该二金属接脚20a由该功能区11a延伸至该胶座10a外部,作为后续的接点。该二金属接脚20a之间在该功能区11a内形成有间隔绝缘区块12a,以绝缘区隔该二金属接脚20a的极性(阳极及阴极)。
该功能区11a内设置一发光二极管芯片30a以作为发光源,该发光二极管芯片30a固接于其中一金属接脚20a上,该发光二极管芯片30a以二导线(图中未示)分别连接于该二金属接脚20a,以传导发光二极管芯片30a释放光线时所需的电能。该功能区11a内沉积有适量的一层荧光粉40a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30a四周,再以一层具可透光性的封胶层50a将该荧光粉40a连同该发光二极管芯片30a覆盖结合于该功能区11a内。
但是,依实际所需为白光时,发光二极管芯片30a可为蓝光芯片,这样,发光二极管芯片30a所释放的蓝光经荧光粉40a的作用转变成白光后,投射于内胶壁111a的壁面上,进而反射出功能区11a。
但是,上述公知的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由于内胶壁111
a为斜向延伸成型,荧光粉40a无法均匀的分布于发光二极管芯片30a四周,使荧光粉40a发生偏多及偏少的现象,使发光二极管芯片30a所释放的蓝光无法适当的与荧光粉40a进行作用,造成白光的光色偏黄或偏蓝,进而产生光学辉度不佳的问题。
另外,由于内胶壁111a倾斜的角度,使发光二极管芯片30a至内胶壁111a的反射出光路径的距离较长,以致于降低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安装器件(Surface Mount Device,SMD)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在后续工艺流程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固接于功能区内,填充荧光粉时,可使荧光粉均匀的分布于发光二极管芯片四周,并缩短反射出光路径,以避免产生光学辉度不佳及降低发光效率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包括:
一胶座,其一端形成一内凹的功能区,该功能区中具有二不同角度的第一内胶壁及第二内胶壁,该第一内胶壁由该功能区底部周缘向上延伸一段距离,该第二内胶壁由该第一内胶壁末端斜向延伸成型;以及
数个金属接脚,分别固接于该胶座中,且由该胶座的功能区内分别向外延伸至该胶座外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内胶壁的外形与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外形相对应,使荧光粉可均匀的分布于发光二极管晴片四周,以避免荧光粉充填不均,产生偏多及偏少的现象,而发生光学辉度不佳的问题。缩短发光二极管芯片至第一内胶壁的反射出光距离,使第一内胶壁可更有效率的反射出光,进而提高发光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公知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结构的反射出光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胶座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向型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胶座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向型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胶座结构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正向型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胶座结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正向型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胶座结构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胶座结构的第一内胶壁反射出光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胶座结构的第一内胶壁及第三内胶壁反射出光状态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a  胶座
11a  功能区
111a 内胶壁
12a  间隔绝缘区块
20a  金属接脚
30a  发光二极管芯片
40a  荧光粉
50a  封胶层
10   胶座
11   功能区
111  第一内胶壁
112  第二内胶壁
113  第三内胶壁
θ1  第一角度
θ2  第二角度
θ3  第三角度
12   间隔绝缘区块
20   金属接脚
21   基部
22   接脚部
30   发光二极管芯片
40   荧光粉
50   封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包括:一胶座10及二金属接脚20。
该胶座10为一中空的长多边型体,该胶座10的材质可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聚邻苯二甲酰胺(Polyphthalamide,PPA)等热塑性树脂。该胶座10中具有一功能区11,该功能区11由该胶座10的一端面向内凹设成型,该功能区11中具有二不同角度的第一内胶壁111及第二内胶壁112,该第一内胶壁111由该功能区11底部周缘向上延伸一段适当距离,该第二内胶壁112由该第一内胶壁111末端斜向延伸至形成该功能区11的端面。
该二金属接脚20由导电性佳的金属材料一体成型所制成,该二金属接脚20表面上可电镀有一层金属反射层(图中未示),该金属反射层为银等反光性佳的金属材料,来增加该二金属接脚20表面的光反射率。该胶座10以射出成型等加工方式将该二金属接脚20固接于该胶座10中,且该二金属接脚20由该功能区11内分别向外延伸至该胶座10外部。该二金属接脚20各具有一基部21及一接脚部22,基部21分别固接于该胶座10中,且部分表面显露于该功能区11底部并与该第一内胶壁111相接,该二金属接脚20的基部21之间在该功能区11内形成有一间隔绝缘区块12,其由胶座10所形成,其不导电的特性可绝缘区隔该二金属接脚20的极性(阳极及阴极)。该接脚部22由该基部21向外延伸突伸于该胶座10外部。
请参考图3A,以该胶座10内的基部21为水平基准面,该第一内胶壁111在该胶座10内及与该基部21之间形成有第一角度θ1,该第一角度θ1呈垂直或近似垂直(大约为88°至90°之间)。同样的以该胶座10内的基部21为水平基准面,该第二内胶壁112在该胶座10内及与该基部21之间形成有第二角度θ2(大约为86°至88°之间),因此,该第一角度θ1大于该第二角度θ2。由于该第一角度θ1呈垂直或近似垂直,使该第一内胶壁111呈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成型于该胶座10内。
请参考图4及图5,该功能区11由该胶座10的侧端面向内凹设成型,该二金属接脚20的接脚部22突伸于该胶座10较长的同一侧端面并向下弯折且贴合于该胶座10外部,作为后续的接点,借此,可形成一侧向型(SideView)的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胶座结构。
请参考图6及图7,该功能区11由该胶座10的上端面向下凹设成型,该二金属接脚20的接脚部22相对突伸于与形成该功能区11的端面相邻的左、右二侧端面,并延伸一段适当距离后分别呈弯折状,作为后续的接点,借此,可形成一正向型(Top View)的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胶座结构。
请参考图8,进一步说明发光二极管的成型操作,该功能区11内设置一发光二极管芯片30作为发光源,该发光二极管30固接于其中一金属接脚20上,并用二导线(图中未示)分别连接于该二金属接脚20的基部21上,以传导发光二极管芯片30释放光线时所需的电能。该发光二极管芯片30在切割成型操作中,常切割成四方型体,该第一内胶壁111的外形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30的外形相对应,且该第一内胶壁111的壁面高度略高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30的高度,该功能区11内沉积有一层荧光粉40,该荧光粉40均匀的分布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30四周,最后,再以一层可透光性的封胶层50将该荧光粉40连同发光二极管芯片30覆盖结合于该功能区11内,该封胶层50为环氧树脂、硅胶或其它热塑性树脂,由上述的结构可构成一发光二极管。
当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依实际的需求为白光时,该发光二极管芯片30可为蓝光芯片,该荧光粉40可为黄色粉末,使发光二极管芯片30所释放的蓝光可经荧光粉40的作用,而转变成白光的效果。
请参考图9(配合参考图3及图3A),该第二内胶壁112末端还可进一步延伸成型一另一角度的第三内胶壁113,其向上延伸一段适当距离后,与形成该功能区11的端面相接,该第三内胶壁113在该胶座10内及与该基部21之间形成有第三角度θ3,该第三角度θ3可呈垂直或近似垂直,该第三内胶壁113可反射该第一内胶壁111及该发光二极管芯片30所投射的光线,以得到所预期的照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所具有功如下:
1、该第一内胶壁111的外形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30的外形相对应,可令荧光粉40均匀的分布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30四周,以避免荧光粉40填充不均,产生偏多及偏少的现象,造成白光的光色偏黄或偏蓝,产生光学辉度不佳的问题。
2、有效的缩短发光二极管芯片30至第一内胶壁111的反射出光距离,使第一内胶壁111的壁面更有效率的反射出光,进而提高发光效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胶座,其一端形成一内凹的功能区,该功能区中具有二不同角度的第一内胶壁及第二内胶壁,该第一内胶壁由该功能区底部周缘向上延伸一段距离,该第二内胶壁由该第一内胶壁末端斜向延伸成型;以及
数个金属接脚,其分别固接于该胶座中,且由该胶座的功能区内分别向外延伸至该胶座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胶壁在该胶座内及与该金属接脚之间形成有第一角度,该第二内胶壁在该胶座内及与该金属接脚之间形成有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大于该第二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接脚之间在该功能区内形成有绝缘区隔该金属接脚的极性的间隔绝缘区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接脚各具有一基部位于该功能区中,及一由该基部延伸至该胶体外部的接脚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脚部位于该胶座的同一侧端面或相对两侧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接脚分别具有一层金属反射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功能区中还进一步具有一另一角度的第三内胶壁,该第三内胶壁由该第二内胶壁末端向上延伸成型。
CNU2007201411266U 2007-03-23 2007-03-23 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1790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11266U CN201017905Y (zh) 2007-03-23 2007-03-23 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11266U CN201017905Y (zh) 2007-03-23 2007-03-23 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17905Y true CN201017905Y (zh) 2008-02-06

Family

ID=39058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4112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17905Y (zh) 2007-03-23 2007-03-23 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1790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6441A (zh) * 2015-07-16 2017-01-25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CN106653769A (zh) * 2016-12-27 2017-05-10 江苏稳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光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6441A (zh) * 2015-07-16 2017-01-25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CN106653769A (zh) * 2016-12-27 2017-05-10 江苏稳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光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04662B2 (ja) Ledランプ
CN102842667B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825647A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和面发光器件
CN1959982A (zh) 半导体发光装置
CN102185091A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2076265U (zh) 一种led模组的封装结构及照明装置
US20130107462A1 (en) Hidden pin type high-power led support and hidden pin type high-power led packaging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using same
CN103426998A (zh) Led支架及铜板支架
CN2935478Y (zh) 具透光性表面黏着发光二极管支架构造
CN201017905Y (zh) 表面安装器件发光二极管支架的改进胶座结构
CN202210534U (zh) 半导体封装结构
CN102082217A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
JP3190671U (ja) 平面光源装置
CN209991250U (zh) 一种led灯串
CN101257010A (zh) 高散热性的led发光装置
CN203434194U (zh) Led支架及铜板支架
CN207602620U (zh) 一种用于led封装的支架
US20060012992A1 (en) LED luminance enhancing construction
CN201017897Y (zh) 表面安装器件二极管固晶支架结构
CN201893369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
CN202205814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器件
AU2011101723A4 (en) Led module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2569595A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CN2731726Y (zh) 新型大功率led封装管座
CN210467873U (zh) 一种具有反光杯的led灯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I-Chiun Precision Electric Industry (China) Co., Ltd.,

Assignor: I-Chiun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0990000213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Improved rubber base structure of surface-mounted device LED bracke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06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004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