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4854Y - 分液器 - Google Patents

分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14854Y
CN201014854Y CNU2007201054521U CN200720105452U CN201014854Y CN 201014854 Y CN201014854 Y CN 201014854Y CN U2007201054521 U CNU2007201054521 U CN U2007201054521U CN 200720105452 U CN200720105452 U CN 200720105452U CN 201014854 Y CN201014854 Y CN 20101485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hamber
tube connector
spoo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054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均
钟义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 BO DAILY MON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 BO DAILY MON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 BO DAILY MON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 BO DAILY MON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054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1485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1485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1485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液器,包括多个分液通道(8);它还包括设有分液室(9)及阀芯室(10)的分液头(1)、设有气液通孔(11)的阀芯(3)和连接管(7);所述分液头(1)与连接管(7)为可拆式连接;所述多个分液通道(8)位于分液头(1)的一端并与分液室(9)连通;所述阀芯(3)滑配合在阀芯室(10)内并由气液通孔(11)连通分液室(9)与连接管(7)的内通道,气液通孔(11)的孔径小于分液室(9)的直径和连接管(7)的内径;分液室(9)与阀芯室(10)之间密封,阀芯室(10)与连接管(7)内通道之间密封。该分液器能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混合以均匀等量分液且体积小、成本低及通配性好。

Description

分液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的辅助设备,具体讲是一种分液器。
背景技术
分液器也称分流器,又称液体分配器,它是制冷系统中膨胀阀和蒸发器之间的一个辅助设备,其作用是把膨胀阀(毛细管)出来的制冷剂两相混合物均匀、等量地分配到蒸发器各路盘管中去。
现有技术的分液器为一个整体,一般是黄铜经过红冲或五金加工成型,然后两端分别钻孔,再分别焊接自膨胀阀来和去蒸发盘管的铜管,其进口处为一较大腔室,再是与其腔室连通的各分液通道。该分液器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由于从膨胀阀来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未经充分地均匀混合便经其腔室进入分液通道分流,所以,达不到均匀等量分液的效果,从而造成蒸发器换热量减少,膨胀阀误动作,还造成蒸发器结霜不均匀,进而直接影响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能耗。
2、由于该分液器前后两端铜管的焊接均集中在一个主体上,分液器的受热时间长,其分液通道内氧化皮较多,其杂质也较多,这样,便增加了分液通道的阻力,且各分液通道的阻力又不同,所以,更加剧了上点所述的分液不均。
3、为了尽可能地使分液器内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混合均匀,以尽可能地达到均匀等量分液的效果,一般靠延长腔室的长度来实现,所以,该分液器的体积较大,其成本较高。
4、由于该整体式分液器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其通配性较差。
5、现有技术的分流器均未设固定装置,有时会由于制冷剂的流动使蒸发盘管产生缓动和共振,从而,使蒸发盘管内部产生制冷剂紊流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混合以均匀等量分液且体积小、成本低及通配性好的分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分液器,包括多个分液通道;它还包括设有分液室及阀芯室的分液头、设有气液通孔的阀芯和连接管;所述分液头与连接管为可拆式连接;所述多个分液通道位于分液头的一端并与分液室连通;所述阀芯滑配合在阀芯室内并由气液通孔连通分液室与连接管的内通道,气液通孔的孔径小于分液室的直径和连接管的内径;分液室与阀芯室之间密封,阀芯室与连接管内通道之间密封。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从膨胀阀来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先经阀芯的气液通孔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经分液室向各分液通道分流,这样,提高了分流均匀度和等量分液的效果,从而保证了蒸发器的均匀换热,增加了蒸发器的换热量,避免了膨胀阀的误动作,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同时,也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制冷设备运行的经济性。
2、由于该分液器为可拆式结构,所以,前后两端铜管的焊接分别在两个主体上,分液头的受热时间较短,其分液通道内的氧化皮较少,其杂质也较少,特别是在焊接后、纳子旋紧前,可基本清除掉少许的氧化皮和杂质,这样,便基本消除了分液通道内的阻力,所以,更增加了上点所述的优点。
3、由于阀芯的气液通孔能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充分混合均匀,所以,在保证气液两相制冷剂混合均匀,即达到均匀等量分液效果的前提条件下,该分液器的体积可相对缩小,其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特别是在中央空调设备中使用时,该优点尤其突出。
4、由于该分体式即可拆式分液器的阀芯是可更换的,故气液通孔的孔径是可变的,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工况及使用条件的变化,对分液器作适应性地调配,所以,该分液器的通配性较好。
5、作为改进,该分液器还可包括设于分液头外部的固定板,可将固定板固定在蒸发器的板金件上,从而克服了由于制冷剂的流动使蒸发盘管产生的缓动和共振,避免了蒸发盘管内部产生制冷剂紊流的现象。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液通孔的孔径可以为1~3mm,这样,气液两相制冷剂混合的均匀度更好。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的外形可为方形,这样,更节省阀芯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分液阀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液阀设有四个分液通道时的纵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分液阀的组装结构示意图(未画出密封垫)。
图5是图3中的分液阀的分液头的纵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分液阀设有八个分液通道时且分液头设有固定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分液头,2、密封垫圈,3、阀芯,4、密封垫圈,5、纳子,6联结体,7、连接管,8、分液通道,9、分液室,10、阀芯室,11、气液通孔,12、内螺纹,13、联结体的法兰端面,14、外螺纹,15、阀芯的一端面,16、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图2中,现有技术的分液阀为整体式,其进口处为一较大腔室,再是与该腔室连通的各分液通道。
如图3、图4、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分液器,包括设有分液室9及阀芯室10的分液头1、设有气液通孔11的阀芯3和连接管7,它们均采用铜质材料。多个如图3、图4、图5所示的四个或图7所示的八个分液通道8位于分液头1的一端(即图3、图4中的左端)并与分液室9连通。多个分液通道8一般沿分液头1的顶端面圆周均匀分布。阀芯3滑配合在阀芯室10内并由气液通孔11连通分液室9与连接管7的内通道。气液通孔11的孔径即孔的直径小于分液室9的直径和连接管7的内径,其具体尺寸可以根据空调制冷量的大小设定,一般为1~3mm。分液室9的直径与连接管7的内径可相等。
分液头1与连接管7为可拆(卸)式连接,本实施例采用铜质的联结体6和铜质的纳子即锁紧螺母5连接:连接管7与联结体6固为一体,纳子5套在连接体的外圆上,其纳子5的内螺纹12与设于分液头1的另一端(即图3、图4中的右端)的外螺纹14旋紧即旋合固紧。
分液室9与阀芯室10之间密封,本实施例采用以下具体结构:阀芯室10的直径大于分液室9的直径,在阀芯3的一端面(图3、图4中为左端面,本实施例为台阶端面)15与分液室9的台阶端面(该端面实际处于阀芯室10内)之间有密封圈2,而阀芯3压紧密封圈2的压力则来自膨胀阀的制冷剂的压力,因为,来自膨胀阀即连接管7的制冷剂的压力始终大与蒸发盘管即分液通道8和分液室9的制冷剂的压力。而阀芯3在阀芯室10内允许有轴向滑动,即阀芯3的右端面与联结体6的轴向左凸出部分的端面之间允许有间隙,以保证下述的连接管7的联结体6的法兰端面13与分液头1另一端(即图3、图4中的右端)的端面之间能完全将密封圈4压紧。
阀芯室10与连接管7内通道之间密封,本实施例采用以下具体结构:连接管7的联结体6的法兰端面(本实施例为略向左轴向凸起的端面)13与分液头1另一端(即图3、图4中的右端)的端面(本实施例为台阶端面)之间有密封圈4。
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分液器还可包括设于分液头1外部的固定板16。所述的固定板16可与分液头1制成一个整体。固定板16也采用铜质材料。固定板16上还可预留安装孔。
所述阀芯3的外形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允许有各种变化,如分液通道8的个数还可以是二个、三个、五个、六个、七个、九个等;所述气液通孔11的孔径还可以是其它尺寸;所述分液头1与连接管7的可拆式连接还可以采用法兰及螺栓螺帽连接等其它结构;所述阀芯3的外形也可以为圆形,所述分液室9与阀芯室10之间密封,也可以采用在阀芯3外圆上设密封圈等密封结构;所述阀芯室10与连接管7内通道之间密封,也可以采用分液头1的该端的内圆与连接管7的联结体6的轴向左凸起部分的外圆之间设密封圈的结构等;也可以不设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与分液头1也可以不成一体而用外螺纹及螺帽紧固;等等。这些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分液器,包括多个分液通道(8);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有分液室(9)及阀芯室(10)的分液头(1)、设有气液通孔(11)的阀芯(3)和连接管(7);所述分液头(1)与连接管(7)为可拆式连接;所述多个分液通道(8)位于分液头(1)的一端并与分液室(9)连通;所述阀芯(3)滑配合在阀芯室(10)内并由气液通孔(11)连通分液室(9)与连接管(7)的内通道,气液通孔(11)的孔径小于分液室(9)的直径和连接管(7)的内径;分液室(9)与阀芯室(10)之间密封,阀芯室(10)与连接管(7)内通道之间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头(1)与连接管(7)可拆式连接指采用联结体(6)和纳子(5)连接:连接管(7)与联结体(6)固为一体,纳子(5)套在连接体的外圆上,其纳子(5)的内螺纹(12)与设于分液头(1)的另一端的外螺纹(14)旋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室(9)与阀芯室(10)之间密封指,阀芯室(10)的直径大于分液室(9)的直径,在阀芯(3)的一端面(15)与分液室(9)的台阶端面之间有密封圈(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室(10)与连接管(7)内通道之间密封指连接管(7)的联结体(6)的法兰端面(13)与分液头(1)另一端的端面之间有密封圈(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通孔(11)的孔径为1~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于分液头(1)外部的固定板(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16)与分液头(1)为一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的外形为方形。
CNU2007201054521U 2007-01-07 2007-01-07 分液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1485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54521U CN201014854Y (zh) 2007-01-07 2007-01-07 分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54521U CN201014854Y (zh) 2007-01-07 2007-01-07 分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14854Y true CN201014854Y (zh) 2008-01-30

Family

ID=39026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05452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14854Y (zh) 2007-01-07 2007-01-07 分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14854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7854C (zh) * 2007-01-07 2008-10-22 宁波日月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液器
CN102230700A (zh) * 2011-06-03 2011-11-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分流装置
CN103267391A (zh) * 2013-05-27 2013-08-28 东南大学 一种干式蒸发器均液分配元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7854C (zh) * 2007-01-07 2008-10-22 宁波日月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液器
CN102230700A (zh) * 2011-06-03 2011-11-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分流装置
CN102230700B (zh) * 2011-06-03 2012-12-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固液两相流体流动的分流装置
CN103267391A (zh) * 2013-05-27 2013-08-28 东南大学 一种干式蒸发器均液分配元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7854C (zh) 分液器
CN104457037A (zh) 蒸发器集成组件
CN203132412U (zh) 换热器及其分配组件
CN202501678U (zh)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风冷热泵机组
CN204006821U (zh) 一种分流器以及空调
CN201014854Y (zh) 分液器
CN106482550A (zh) 管箱结构、壳管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6123409A (zh) 制冷剂分配装置和平行流换热器
CN201779927U (zh) 平行流蒸发器
CN201488411U (zh) 分液器组件
CN203478739U (zh) 一种空调的节流分液器
CN203837348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5810426U (zh) 导流体、分配装置及蒸发器
CN201352035Y (zh) 蒸发器分液系统
CN105423649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1228027A1 (zh) 冷媒整流管及空调室内机
CN210107820U (zh) 一种可变分液器
CN212538223U (zh) 冷媒整流管及空调室内机
CN211781887U (zh) 一种具有管内外分流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05014712U (zh) 一种空调用分液器
CN100554832C (zh) 一种家用空调流量调节管
CN210123216U (zh) 一种分配器
CN211451468U (zh) 一种空调冷媒分配器
CN214307722U (zh) 分液器及其风冷热泵空调系统
CN201706817U (zh) 一种分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10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