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99727Y - 流体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99727Y
CN200999727Y CNU2006201371160U CN200620137116U CN200999727Y CN 200999727 Y CN200999727 Y CN 200999727Y CN U2006201371160 U CNU2006201371160 U CN U2006201371160U CN 200620137116 U CN200620137116 U CN 200620137116U CN 200999727 Y CN200999727 Y CN 20099972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trength
delivery system
fluid delivery
strength assembly
driv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1371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银树
尹佐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ZHUN DYNAMO IND CO Ltd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ZHUN DYNAMO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ZHUN DYNAMO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ZHUN DYNAMO IND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6201371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9972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9972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9972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输送装置。该流体输送装置包含:一壳体,其设有密封状的一内部空间;至少一主动齿轮,其容置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以驱动一流体流动;一第一磁感组件,其结合于主动齿轮;一动力组件,其设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之外;一第二磁感组件,其由动力组件带动转动,且对应于主动齿轮的第一磁感组件;其中第一、第二磁感组件的至少一个选自磁性材料,以由磁力相互牵引,由动力组件驱动第二磁感组件转动,第二磁感组件由壳体外间接磁感应带动第一磁感组件及主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流体流动。由此,本实用新型确实能提高流体输送装置的防漏效果,进而提高流体输送装置的使用可靠度及延长流体输送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流体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特别是指一动力组件利用磁感应方式间接带动一壳体内的一主动齿轮转动的流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习用流体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含一壳体10、一主动齿轮20、一从动齿轮30及一动力组件40。壳体10呈适当形状,其内部容置主动齿轮20及从动齿轮30,并盖合结合一盖板11,且主动齿轮20及从动齿轮30相互啮合。壳体10另在主动齿轮20及从动齿轮30交界处的二邻近壁面分别连设一输入管101及一输出管102。动力组件40设有一轴杆41,轴杆41穿过壳体10,并结合在主动齿轮20的几何中心。从动齿轮30另通过一轴杆31直接插设在壳体10及盖板11内部的对应轴座(图中未示)上。
在进行运转时,该流体输送装置的输入管101及输出管102适当结合在一水冷式散热模块(图中未示)上,由输入管101输入一流体,动力组件40经轴杆41驱动主动齿轮20转动(如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主动齿轮20通过啮合方式带动从动齿轮30同步逆向转动(如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主动齿轮20(或从动齿轮30)的凸齿带动流体沿着壳体10的相邻内周面流动,并由输出管102输出。如此,流体输送装置配送该水冷式散热模块的流体,以对一需要散热的对象(例如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芯片)进行水冷散热。
上述习用流体输送装置具有下列缺点,例如:壳体10必需开设一轴孔(图中未示),以供动力组件40的轴杆41穿过壳体10结合主动齿轮20。然而,轴杆41外表面与轴孔内表面之间必然存在间隙,可能造成流体渗漏。即使壳体10在轴孔的内、外侧适当设置垫圈(图中未示),仍无法确保完全不发生流体渗漏的问题。特别是,当该流体输送装置应用于一般计算机的水冷式散热模块时,由于通常处于高温环境下进行运转,因此壳体10的轴孔、轴杆41及相配合的垫圈皆会经常性发生热胀冷缩,且长时间使用也会发生基材氧化、变形或变质〔老化〕。结果,轴杆41与轴孔间的间隙只会变大,并加剧流体渗漏问题,渗漏的流体将进一步造成流体输送装置本身、水冷式散热模块或欲散热对象(例如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芯片)的锈蚀、短路,甚至损坏。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上述习用流体输送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其具有提升防漏效果、使用可靠度及延长使用寿命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其具有提升磁感应驱动效率的功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其设有密封状的一内部空间;至少一主动齿轮,其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以驱动一流体流动;一第一磁感组件,其结合于所述主动齿轮;一动力组件,其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之外;一第二磁感组件,其由所述动力组件带动转动,且对应于所述主动齿轮的第一磁感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磁感组件的至少一个选自磁性材料,以由磁力相互牵引,由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第二磁感组件转动,所述第二磁感组件由所述壳体外间接磁感应带动所述第一磁感组件及主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所述流体流动。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于一输入管及一输出管,所述输入管用于输入所述流体,所述输出管用于输出所述主动齿轮驱动的流体。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组件及第二磁感组件以同心或偏心方式中的一种对应所述主动齿轮及第一磁感组件设置。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结合一盖板,以共同形成所述密闭空间。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及盖板对应设有至少一轴座,所述至少一主动齿轮设有至少一轴杆,所述轴杆可转动的结合于所述壳体及盖板的轴座。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主动齿轮设有至少一组装凹部,所述组装凹部环设在所述轴杆外,以固设所述第一磁感组件。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凹设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动力组件的第二磁感组件可转动的容置在所述盖板的第一凹槽内。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凹设至少一第二凹槽,所述动力组件设有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容置在所述盖板的第二凹槽内。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另包含至少一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以可转动及相互啮合方式的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内,所述主动齿轮结合所述第一磁感组件,所述主动齿轮可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磁感组件均由磁性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磁感组件各具有多个极区,所述第一磁感组件的极区数量设置为等于、多于或少于所述第二磁感组件的极区数量。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磁感组件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磁感组件由导磁性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磁感组件由导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磁感组件由磁性材料制成。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磁感组件包覆有一绝缘层。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组件设有多个固定组件,以固定在所述壳体外。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组件采用内转子马达、外转子马达中的一种。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组件设有一转子,以供所述第二磁感组件结合。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组件的转子采用转盘、外转子壳中的一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习用装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动力组件及一主动齿轮上对应设置一磁感组件,动力组件及主动齿轮分别设于一壳体的外侧及内侧的对应位置,使动力组件可利用磁感应方式间接带动壳体内的主动齿轮转动,故不致发生因一轴杆贯穿壳体而衍生的渗漏问题。由此,本实用新型确实能提高流体输送装置的防漏效果,进而提高流体输送装置的使用可靠度及延长流体输送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流体输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组合上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包含一壳体10、至少一主动齿轮20、至少一从动齿轮30及一动力组件40。该流体输送装置可用于驱动适当的流体流动,例如流体输送装置可适当结合在一水冷式散热模块(图中未示)上,以驱动一散热流体的流动。如此,流体输送装置促使水冷式散热模块的散热流体循环流动,可以对一需要散热的对象〔例如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芯片〕进行水冷散热。流体输送装置也可应用于其它流体机构,其动作方式相同,在此不再予以详细赘述。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壳体10呈适当形状,例如椭圆形,其设有一内部空间100、输入管101、一输出管102、一第一轴座103及一第二轴座104,并密封盖合一盖板11及一垫圈12。内部空间100适当容置主动齿轮20及从动齿轮30。壳体10另在主动齿轮20及从动齿轮30交界处的二邻近壁面分别连设输入管101及输出管102,以供输入/输出流体。盖板11由非导磁性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其设有一第一轴座111、一第二轴座112、一第一凹槽113、一第二凹槽114。壳体10及盖板11的第一轴座103、111及第一凹槽113为对应主动齿轮20设置,同时,第二轴座104、112及第二凹槽114为对应从动齿轮30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动齿轮20及从动齿轮30同时以可转动及相互啮合的方式容置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100内,且两者的周缘均具有多个凸齿(图中未示)。主动齿轮20设有一轴杆21、一组装凹部22及一第一磁感组件23。轴杆21可转动的结合在壳体10及盖板11的第一轴座103、111。组装凹部22环设在轴杆21外,其以适当方式固设第一磁感组件23,例如胶黏、焊接、卡扣或螺设等。第一磁感组件23为选自磁性或导磁性材料制成的圆环状、矩形片状或扇形片状的板体。当取材自磁铁时,第一磁感组件23具有多个N、S极区,例如具有8个N、S极区。从动齿轮30设有一轴杆31。第一磁感组件23被一绝缘层(图中未示)包覆,以防止因长期沉浸在流体内而产生的锈蚀问题。绝缘层可以涂覆或射出成型的方式包覆于第一磁感组件23外。且轴杆31可转动的结合于壳体10及盖板11的第二轴座104、112。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组件40为一马达,例如内转子马达或外转子马达,其设有多个固定组件401、一轴杆41、一转子42及一第二磁感组件43。固定组件401以胶黏、焊接、卡扣或螺设等方式适当固定在盖板11上,且动力组件40以同心轴方式对应于主动齿轮20设置。动力组件40驱动轴杆41转动,以带动转子42转动。转子42选自一转盘或一外转子壳。第二磁感组件43以胶黏、焊接、卡扣或螺设等方式适当固定在转子42上。转子42及第二磁感组件43可转动地容置在盖板11的第一凹槽113内。第二磁感组件43为选自磁性或导磁性材料制成的圆环状、矩形片状或扇形片状的板体,当取材自磁铁时,第二磁感组件43具有多个N、S极区,例如具有8个N、S极区。第一、第二磁感组件23、43中至少一个需选自磁性板体,以便提供磁驱动的动力来源,使两者由磁力相互牵引。再者,若动力组件40配置有一电路板(图中未示)时,则电路板可选择容置在盖板11的第二凹槽114内。另外,动力组件40也可选择由轴杆41直接结合第二磁感组件43,进而省略转子42。
如图2、图3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进行运转时,动力组件40通入电源,以经由轴杆41带动转子42及第二磁感组件43转动。由于第二磁感组件43同心对应主动齿轮20的第一磁感组件23设置,因此当第二磁感组件43的N、S极区交替转动时,第一磁感组件23将发生间接磁感应的效应,进而造成第一磁感组件23驱动主动齿轮20转动,例如驱动主动齿轮20沿图2所示图面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主动齿轮20通过啮合方式带动从动齿轮30同步逆向转动,例如沿图2所示图面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主动齿轮20的凸齿带动由输入管101输入的流体进一步沿着壳体10的相邻内周面流动,并由输出管102输出。同时,从动齿轮30的凸齿也带动流体沿着壳体10的相邻内周面流动,并由输出管102输出。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是通过第一、第二磁感组件23、43,使动力组件40可由壳体10的外部以间接磁感应方式驱动壳体10内部的主动齿轮20转动,因此动力组件40的轴杆41不需贯穿盖板11的轴座111,故不致发生因轴杆41贯穿壳体10而衍生的流体渗漏问题。由此,本实用新型可保持壳体10及盖板11的密封可靠度,进而确实提高流体输送装置的防漏效果、使用可靠度及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流体输送装置。相比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动力组件40的第二磁感组件43为采用偏心对应主动齿轮20的第一磁感组件23的设置方式。同时,若第一、第二磁感组件23、43均采用磁铁时,两者也可选择具有不同数量的N、S极区,例如各具有4个及8个N、S极区。再者,主动齿轮20及从动齿轮30的尺寸不同,形成悬殊的差距,例如主动齿轮20的尺寸及齿数可设计成明显小于从动齿轮30的尺寸及齿数,反之亦可。再者,主动齿轮20及从动齿轮30的数量也可不同。采用上述结构,当第二磁感组件43的N、S极区交替转动时,第一磁感组件23同样可发生间接磁感应的效应,进而造成第一磁感组件23驱动主动齿轮20及从动齿轮30转动,以造成流体流动。由此,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同样可提高流体输送装置的防漏效果、使用可靠度及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6、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流体输送装置。相比于第一及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动力组件40的第二磁感组件43同样选用具有多个N、S极区的磁铁,但是主动齿轮20的第一磁感组件23则选自一导磁性板体,例如一铁板。第一磁感组件23的尺寸小于第二磁感组件43的尺寸,且采用等于或小于第二磁感组件43的N、S极区的尺寸时实施效果较好。由此,通过第一、第二磁感组件23、43,动力组件40同样能带动主动齿轮20转动。再者,通过适当设计壳体10的内部空间100的形状,本实用新型仅需利用单一主动齿轮20的转动,即可适当驱使流体由输入管101侧流动至输出管102侧,因而进一步省略设置从动齿轮30,相对简化整体构造。
如上所述,相比于图1所示的习用流体输送装置的动力组件40利用轴杆41穿过壳体10,以带动主动齿轮20,以至于在穿设处形成间隙造成流体渗漏等缺点,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动齿轮20及动力组件40对应设置第一、第二磁感组件23、43,使动力组件40利用磁感应方式间接带动壳体10内的主动齿轮20转动。由此,本实用新型确实能提高流体输送装置的防漏效果,进而提高流体输送装置的使用可靠度及延长流体输送装置的使用寿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利用上述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可作各种变换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其设有密封状的一内部空间;
至少一主动齿轮,其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以驱动一流体流动;
一第一磁感组件,其结合于所述主动齿轮;
一动力组件,其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之外;
一第二磁感组件,其由所述动力组件带动转动,且对应于所述主动齿轮的第一磁感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磁感组件的至少一个选自磁性材料,以由磁力相互牵引,由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第二磁感组件转动,所述第二磁感组件由所述壳体外间接磁感应带动所述第一磁感组件及主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所述流体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于一输入管及一输出管,所述输入管用于输入所述流体,所述输出管用于输出所述主动齿轮驱动的流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及第二磁感组件以同心或偏心方式中的一种对应所述主动齿轮及第一磁感组件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合一盖板,以共同形成所述密闭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及盖板对应设有至少一轴座,所述至少一主动齿轮设有至少一轴杆,所述轴杆可转动的结合于所述壳体及盖板的轴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主动齿轮设有至少一组装凹部,所述组装凹部环设在所述轴杆外,以固设所述第一磁感组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凹设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动力组件的第二磁感组件可转动的容置在所述盖板的第一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凹设至少一第二凹槽,所述动力组件设有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容置在所述盖板的第二凹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至少一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以可转动及相互啮合方式的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内,所述主动齿轮结合所述第一磁感组件,所述主动齿轮可带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磁感组件均由磁性材料制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磁感组件各具有多个极区,所述第一磁感组件的极区数量设置为等于、多于或少于所述第二磁感组件的极区数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感组件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磁感组件由导磁性材料制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感组件由导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磁感组件由磁性材料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感组件包覆有一绝缘层。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设有多个固定组件,以固定在所述壳体外。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采用内转子马达、外转子马达中的一种。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设有一转子,以供所述第二磁感组件结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的转子采用转盘、外转子壳中的一种。
CNU2006201371160U 2006-09-13 2006-09-13 流体输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9972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371160U CN200999727Y (zh) 2006-09-13 2006-09-13 流体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371160U CN200999727Y (zh) 2006-09-13 2006-09-13 流体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99727Y true CN200999727Y (zh) 2008-01-02

Family

ID=39014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3711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99727Y (zh) 2006-09-13 2006-09-13 流体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99727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1991A (zh) * 2011-12-09 2013-06-1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磁力式阀门
CN103174866A (zh) * 2011-12-20 2013-06-26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磁力式阀门及应用此磁力式阀门的流体供应管路
CN110949168A (zh) * 2020-02-24 2020-04-03 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式水驱动降温充电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1991A (zh) * 2011-12-09 2013-06-1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磁力式阀门
CN103174866A (zh) * 2011-12-20 2013-06-26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磁力式阀门及应用此磁力式阀门的流体供应管路
CN103174866B (zh) * 2011-12-20 2015-08-26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磁力式阀门及应用此磁力式阀门的流体供应管路
CN110949168A (zh) * 2020-02-24 2020-04-03 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式水驱动降温充电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3078B2 (ja) 歯車ポンプ
JP5536885B2 (ja) 歯車ポンプ
CN200999727Y (zh) 流体输送装置
CN107076309A (zh) 高速旋转用磁性流体密封结构
JP2023065476A (ja) 一体化された油圧ポンプ及びモータコントローラを有する電動モータ
CN101818736B (zh) 一种磁力泵
CN108361181A (zh) 一种多功能型蠕动泵
CN201106576Y (zh) 离心泵口环密封装置
CN100504072C (zh) 离心泵口环密封装置
CN200949524Y (zh) 薄型流体输送装置
JP5188799B2 (ja) 減速機
US20090104057A1 (en) Pump having magnetic coupling mechanism
JP6380148B2 (ja) 渦電流式発熱装置
CN1978901A (zh) 流体输送装置
CN106150830A (zh) 流速型水力发电机
CN207261271U (zh) 一种工程塑料磁力泵
CN206817137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转子式机油泵
CN201050486Y (zh) 液体泵及液冷式散热装置
JP2009156242A (ja) 扁平式マイクロ型ポンプ
CN202203029U (zh) 一种管道式水力发电装置
CN206641738U (zh) 一种双向泵及应用有该双向泵的蒸制烹饪设备水路结构
CN1982715A (zh) 薄型流体输送装置
CN201238235Y (zh) 齿轮电机
CN21079935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转向泵
CN203035997U (zh) 矿用本质安全型电动球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