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3568A - 减振材料 - Google Patents

减振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3568A
CN1993568A CN 200580026271 CN200580026271A CN1993568A CN 1993568 A CN1993568 A CN 1993568A CN 200580026271 CN200580026271 CN 200580026271 CN 200580026271 A CN200580026271 A CN 200580026271A CN 1993568 A CN1993568 A CN 1993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aming
damping material
thermoplastic resin
plate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262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5844C (zh
Inventor
山田穰二
井上智弘
足立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3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3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58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584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减振性及轻型性的减振材料,特别是,可以使用在适合轻型性要求的汽车用途上的减振材料。由于本发明的减振材料具有在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一面上将发泡粘接剂层层积一体化形成的特征,所以,传递到减振材料的振动能量通过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刚性及发泡粘接剂层的粘弹性的相叠加效果而被顺利地吸收,发挥优良的减振性。而且,本发明的减振材料具有优良的轻型性,对于象汽车或铁道等车辆要求轻型化的用途上也可以适合使用,而且,由于轻型也具有优良的施工性。

Description

减振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良的减振性及轻型性的减振材料。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气化产品中为了降低电动机等驱动装置的振动而使用减振材料。另外,在建筑用途中,为了降低折叠式屋顶等的雨声而使用减振材料;在汽车用途中,为了降低由于行驶中产生的振动引起顶棚或门等微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声或发动机等驱动系统的振动而使用减振材料。
作为该减振材料,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折叠顶棚用减振板,该折叠顶棚用减振板在由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及无机粉状物体构成的减振性板基材的一面上层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层而形成。
该减振板由于内部含有无机粉状物体而将振动能量转换成热的损失,因此,比重为1g/cm3以上就有轻型性不足的问题。
另外,除了上述的减振板以外,通过把比重大的减振板粘贴到振动的物体(以下也称“振动体”)上来衰减振动体的振动,但是也同样具有减振板的轻型性不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838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减振性及轻型性的减振材料,特别是,可以使用在适合轻型性要求的汽车或者铁道等车辆用途上的减振材料。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减振材料A固定在振动体的表面,用于衰减上述振动体的振动,其特征在于,具有非金属板B和一体化层积在该非金属板B的一面上的发泡粘接剂层C。
作为本发明的减振材料使用的非金属板B,列举有热塑性树脂发泡板和杨氏模量为100~100000MPa的非发泡板。
而且,作为构成上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热塑性树脂,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列举聚乙烯类树脂或聚丙烯类树脂等的聚烯烃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石油树脂等,优选聚烯烃类树脂,理想的是含有聚丙烯类树脂,最好并用聚丙烯类树脂和聚乙烯类树脂。而且,热塑性树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另外,作为上述的聚乙烯类树脂,例如,列举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作为上述聚丙烯类树脂,例如,列举均聚丙烯、丙烯与其他的烯烃的共聚物等的聚丙烯类树脂等。
作为与丙烯聚合的烯烃,例如,列举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壬烯、1-癸烯等的α-烯烃等。
而且,作为构成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热塑性树脂,在并用聚丙烯类树脂与聚乙烯类树脂的情况下,聚丙烯类树脂优选并用等规均聚丙烯与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为好,更加理想的是,作为聚丙烯类树脂并用等规均聚丙烯与丙烯-α-烯烃共聚物,而且作为聚乙烯类树脂采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
并且,当上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密度较大时,减振材料的轻型性就降低,因此,优选为0.1g/cm3以下,更加理想的是0.02~0.1g/cm3
而且,当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杨氏模量较小时,减振材料的减振性就降低,另一方面,当其杨氏模量较大时,减振材料的柔软性或成形性就降低,因此,优选为10~100MPa。
当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厚度较薄时,减振材料的减振性或机械强度就降低,另一方面,当其厚度较厚时,减振性就降低,因此,优选为1~10mm,更加理想的是2~5mm。
另外,热塑性树脂发泡板可以将多张不同种类的热可塑性树脂发泡板层积一体化而构成。在将多张不同种类的热可塑性树脂发泡板层积一体化的情况下,优选将两张不同种类的热可塑性树脂发泡板层积一体化。在将多张不同种类的热可塑性树脂发泡板层积一体化的情况下,优选至少一张热可塑性树脂发泡板的杨氏模量为10~100MPa。
上述热可塑性树脂发泡板的制造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列举如下的制造方法,即,把热可塑性树脂及热分解型发泡剂供给挤出机进行熔化、混匀并挤出成形为发泡性树脂板,根据需要而照射电子射线、α射线、β射线等电离性射线从而将该发泡性树脂板进行交联后,加热发泡性树脂板至热分解型发泡剂的分解温度以上的温度并使其发泡,由此制造热塑性树脂发泡板,或者,将热塑性树脂及物理型发泡剂供给挤出机进行熔化、混匀并通过挤出发泡制造热塑性树脂发泡板。
另外,作为上述热分解型发泡剂,如果是以往的发泡体的制造中所使用的,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列举有偶氮甲酰胺、苯磺酰肼、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甲苯磺酰肼、4,4-羟基双(苯磺酰肼)等,这些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上述物理型发泡剂,例如,列举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异戊烷、己烷、庚烷、1,1,2-三甲基环丙烷、甲基环丙烷、乙基环丁烷、环戊烷、甲基环戊烷、环己烷等的脂肪族烃;三氯单氟甲烷、二氯氟甲烷、单氯二氟甲烷、1,1,1-三氯三氟乙烷、1,1,2-三氯三氟乙烷、1,2-二氯四氟乙烷、1-氯-1,1-二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等的卤代脂肪族烃;二甲醚、2-乙氧基乙醇等的醚类;丙酮、甲基乙基甲酮、乙酰丙酮等的酮类;二氧化碳、氮等的非活性气体等。
另外,作为上述非发泡性板,如果杨氏模量为100~100000MPa就可以。非发泡板的材料只要是非金属就可以,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非发泡板的材料,例如,列举聚乙烯类树脂或聚丙烯类树脂等的聚烯烃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石油树脂等的合成树脂、木材、无机材料等,优选合成树脂或木材等的有机材料,进一步优选合成树脂,更加理想的是熔融温度为150℃以上的合成树脂。非发泡板的材料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另外,上述合成树脂的熔融温度是以JIS K6921-2:2005(塑料聚丙烯(PP)成形用及挤出用材料-第2部:试验片的作法及品质要求)为基准而测定的。
其中,作为上述聚乙烯类树脂,例如,列举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另外,作为上述聚丙烯类树脂,例如,列举均聚丙烯、丙烯与其他的烯烃的共聚物等。
作为与丙烯聚合的烯烃,例如,列举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壬烯、1-癸烯等的α-烯烃等。
而且,当上述非发泡板的杨氏模量较小时,减振材料的减振性就降低,而其杨氏模量较大时减振材料的柔软性就降低,不能稳定地沿着振动体的表面进行粘贴,因此,杨氏模量限定在100~100000MPa,优选为500~10000MPa。
另外,非金属板的杨氏模量是根据下述的要领进行测定的。即,使用JIS K6251的4.4(试验片的冲裁刀模)规格的冲裁模将非金属板冲裁成JISK6251的4.1(试验片的形状及尺寸)规格的哑铃形1号形状而得到试验片。调整试验片的上下面使其相互平行。其次,测定试验片长度方向的中心且宽度方向的中心的厚度t(m),并且测定试验片长度方向的中心的宽度方向的长度W(m)。
接着,将上述试验片安装到拉伸试验机的一对夹具上。一对夹具安装在从试验片长度方向的两端边缘的每个、沿长度方向向内侧进入20mm的部分上,夹具之间的间距为80mm。
然后,通过使拉伸试验机的夹具相互分离而将试验片在长度方向上以1000mm/分的拉伸速度拉长0.5mm,紧接着,通过以1000mm/分的速度使夹具相互接近而使试验片复原到原来的状态。把该试验片的伸长及复原动作作为一个循环进行三次,测定三次循环中加到试验片上的最大载荷F(N),基于下述公式计算非金属板的杨氏模量Y(Pa)。其中,上述公式中,(0.5/60)表示试验片的伸长应变。
Y(Pa)=F/{(W×t)×(0.5/60)}
另外,当上述非发泡板的厚度较薄时,减振材料的减振性就降低,而当其厚度较厚时,减振材料的轻型性就降低,因此,优选厚度为0.04~2mm。
而且,为了提高减振材料A的轻型性,优选在上述非金属板中不含有无机填充剂。作为这样的无机填充剂,例如,列举碳酸钙、碳酸镁、硅酸盐(高岭土、滑石等)、硅酸(硅藻土、轻质二氧化硅、白炭黑等)、氧化锌(锌白)、氧化钛、硫酸钡、硫酸钙等。
而且,在上述非金属板B的另一面上将发泡粘接剂层C层积一体化。作为构成该发泡粘接剂C的粘接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列举聚氨酯类粘接剂、丙烯酸类粘接剂等,优选含有丙烯酸类粘接剂。
另外,通过使发泡粘接剂层C中含有交联剂而使发泡粘接剂层C交联,可以维持发泡粘接剂层C的粘弹性产生的减振作用且提高发泡粘接剂层C的厚度精度。作为这样的交联剂,如果可以交联发泡粘接剂层C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列举环氧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硅烷类交联剂等。
另外,当发泡粘接剂层C中的交联剂的含量较多时,发泡粘接剂层的交联密度过高,发泡粘接剂层的粘弹性产生的减振作用反而降低,因此,相对构成发泡粘接剂层C的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优选含量为6重量份以下的交联剂,更加理想的是交联剂的含量为1~4重量份。
而且,当发泡粘接剂层C的密度较小时,发泡粘接剂层的粘接性产生的减振作用降低,而其密度较大时,减振材料的轻型性就降低,因此,优选密度为0.05~1g/cm3,更加理想的是0.1~1g/cm3,最好为0.15~1g/cm3
另外,当发泡粘接剂层C的厚度较薄时,发泡粘接剂层的粘接性产生的减振作用降低,而当其厚度较厚时,减振材料的轻型性就降低,因此优选厚度为0.5~5mm,更加理想的是1~3mm。
另外,为了提高减振材料A的轻型性优选在发泡粘接剂层C中不含有无机填充剂。作为这样的无机填充剂,例如列举碳酸钙、碳酸镁、硅酸盐(高岭土、滑石等)、硅酸(硅藻土、轻质二氧化硅、白炭黑等)、氧化锌(锌白)、氧化钛、硫酸钡、硫酸钙等。
作为使用上述粘接剂制造发泡粘接剂层C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列举在粘接剂的乳胶中混合空气使其发泡,制作发泡粘接剂乳胶,然后在任意的面以规定的厚度涂敷该发泡粘接剂乳胶并使其干燥。
其次,作为在非金属板B的一面上将发泡粘接剂层C层积一体化制造减振材料A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列举以下方法:经由双面胶带在非金属板B的一面上将发泡粘接剂层C层积一体化而制造减振材料A;经由粘接剂在非金属板B的一面上将发泡粘接剂层C层积一体化而制造减振材料A;在非金属板B的一面上直接涂敷发泡粘接剂乳胶后,使发泡粘接剂乳胶干燥并在非金属板B的一面上将发泡粘接剂层C层积一体化而制造减振材料A。
另外,当在非金属板B的一面上将发泡粘接剂层C层积一体化而形成的减振材料的厚度较薄时,减振材料的减振性降低或者机械强度降低,另一方面,当其厚度较厚时,减振材料的轻型性降低,因此,优选厚度为1.0~15mm,更加理想的是1.0~10mm,最好为1.5~5mm。
而且,热塑性树脂板可以介于非金属板B与发泡粘接剂层C之间。作为构成该热塑性树脂板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列举聚乙烯类树脂或聚丙烯类树脂等聚烯烃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石油树脂等。上述热塑性树脂板的厚度优选为1~8mm,更加理想的是2~5mm。这是因为,当热塑性树脂板的厚度较薄时减振材料的弯曲刚度就变小,将减振材料粘贴到振动体时的操作性就降低,而当其厚度较厚时,减振材料卷成圆形就变得困难。另外,介于非金属板B与发泡粘接剂层C之间的热塑性树脂板的杨氏模量并不限定。
另外,作为上述聚乙烯类树脂,例如,列举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另外,作为上述聚丙烯类树脂,例如列举均聚丙烯、丙烯与其他的烯烃的共聚物等。
另外,非金属板B是杨氏模量为100~100000MPa的非发泡板的情况下,上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可以介于非金属板B与发泡粘接剂层C之间。
作为上述减振材料A,对具有非金属板B和在该非金属板B的一面上层积一体化的发泡粘接剂层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是多个减振材料A、A…在厚度方向层积一体化。这时,为了使非金属板B与发泡粘接剂C相互交替而需要层积多个减振材料A、A…。
另外,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非金属板B的另一面上将纤维层D层积一体化。作为这样的纤维层D,例如,列举无纺织布、纺织布、编织布等,优选无纺织布。
作为构成纤维层D的纤维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列举合成树脂纤维;玻璃纤维或金属纤维等无机纤维;棉、麻、丝绸等天然纤维等。作为构成合成树脂纤维的合成纤维,例如,列举尼龙等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类树脂;人造丝等。另外,构成纤维层D的纤维的纤维直径优选为0.1μm~1mm,更加理想的是1~500μm。
另外,当纤维层D的厚度较薄时则减振材料的隔音性降低,而当其厚度较厚时,减振材料的轻型性就降低,因此,优选厚度为3~30mm,更加理想的是5~20mm。另外,当纤维层D的密度较大时,减振材料的轻型性就降低,因此,优选密度为0.5g/cm3以下,更加理想的是0.01~0.3g/cm3
而且,在非金属板B的一面上将发泡粘接剂层C层积一体化且在另一面上将纤维层D层积一体化形成的减振材料的厚度,当该厚度较薄时减振材料的隔音性就降低,另一方面,当厚度较厚时减振材料的轻型性就降低,因此,优选厚度为4~45mm,更加理想的是4.5~32mm。
作为在非金属板B的另一面上将纤维层D层积一体化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除了经由双面胶带在非金属板B的另一面上将纤维层D层积一体化的方法之外,在构成纤维层D的纤维是合成树脂纤维的情况下,列举利用合成树脂纤维的热融着力而在非金属板B的另一面上将纤维层D层积一体化的方法。
而且,使发泡粘接剂层C在振动体一侧而将上述减振材料A固定在振动体的表面。上述减振材料通过将振动体的振动能量转化成热能而衰减振动体的振动,使振动体的振动降低或者停止。而且,作为表示减振材料的减振性能的尺度,列举损失系数,对于270~4500Hz的频率范围的全部频率减振材料的损失系数优选为0.05以上。
在减振材料的非金属面板B的另一面上将纤维层D层积一体化的情况下,减振材料除了减振效果之外还发挥优良的隔音性能。
另外,作为将减振材料A固定在振动体的表面的方法,例如,列举以下的方法:使用双面胶带或者粘接剂将减振材料A固定在振动体表面;通过减振材料A的发泡粘接剂层C的粘接力将减振材料A固定在振动体表面。
本发明的减振材料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故通过非金属板的刚性及发泡粘接剂层的粘弹性,能够将振动体的振动能量转化成热能并顺利地吸收,发挥优良的减振性。
并且,本发明的减振材料通过非金属板和在该非金属板的一面上层积一体化的发泡粘接剂层而构成,具有优良的轻型性。因此,本发明的减振材料,对于汽车或铁道等要求轻型化的车辆用途也可以适合使用,并且,由于轻型故也具有优良的施工性。而且,能够将减振材料准确地固定在也具有优良的成形性并且通过成形成所希望的形状而形成各种形状的振动体的表面,谋求振动体的减振。
另外,本发明的减振材料无需含有金属材料或无机填充剂,废弃时的分类很容易且焚烧时产生的灰的量较少,可以容易地焚烧处理。
而且,在发泡粘接剂层中相对构成该发泡粘接剂层的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含有6重量份的交联剂的情况下,可以在维持发泡粘接剂层的粘弹性产生的减振性的同时提高发泡粘接剂层的厚度精度。
而且,通过在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另一面上将纤维层层积一体化,可以给予减振材料优良的隔音性能,能够适于应用在要求减振性及隔音性的汽车用途或铁道等车辆用途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减振材料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减振材料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中测定的损失系数的图表;
图4是表示实施例中测定的损失系数的图表;
图5是测定隔音性时使用的隔音实验室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地板部
2:左右壁部
3:后侧壁部
4:顶棚部
A:减振材料
B:非金属板
C:发泡粘接剂层
D: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只限定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把以下成分均匀地混合后进行过滤制作成粘接剂乳胶,水-丙烯酸类粘接剂乳胶[大日本インキ化学社(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商品名:ボンコ一ト350(VONCOAT 350)丙烯酸类粘接剂成分(树脂成分):50重量%]90重量份、水-聚氨酯类粘接剂乳胶[大日本インキ化学社(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商品名:ハイドラン HW-930(HYDRAN HW-930),聚氨酯类粘接剂成分(树脂成分):50重量%]10重量份、环氧类交联剂(大日本インキ化学社(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商品名:CR-5L)3重量份、氯化铵类气泡剂(大日本インキ化学社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商品名:F-1)5重量份、聚硅氧烷类整泡剂(大日本インキ化学社(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商品名:ボンコ一トNBA-1(VONCOAT NBA-1))0.5重量份及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ダイセル化学工业社(DAICEL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4重量%)6重量份。在该粘接剂乳胶中使用起泡器混合空气,使粘接剂乳胶发泡,制作发泡粘接剂乳胶。
其次,准备一面为脱模处理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在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脱模处理面上涂敷上述发泡粘接剂乳胶使其成为均匀的厚度,然后蒸发、除去发泡粘接剂乳胶的水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层积形成厚度为1.9mm的发泡粘接剂层(密度:0.20g/cm3),制成发泡粘接板。另外,在发泡粘接剂层中相对于构成该发泡粘接剂层的100重量份树脂成分,含有6重量份的环氧类交联剂。
另一方面,把聚乙烯(三井住友聚烯烃社制造商品名:LE-520H)100重量份、偶氮甲酰胺(大塚化学社制造商品名:SO-40)14重量份及抗氧化剂(旭电化社制造商品名:アデカスタブ328(ADEKASTAB 328))1重量份向挤出机供给并进行熔化、混匀而挤出,得到厚度为1.3mm的发泡性树脂板。
在得到的发泡性树脂板的两面以加速电压800kV、2.4Mrad照射电子射线使发泡性树脂板交联。把该发泡性树脂板加热到250℃而得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该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厚度为4.2mm、密度为0.025g/cm3。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杨氏模量为1.78MPa。
而且,经由双面胶带(积水化学工业社制造商品名:积水胶带No.5761)将上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重合在上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一面上,使其发泡粘接剂层成为热塑性树脂发泡板一侧,在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一面上将发泡粘接剂层层积一体化而得到厚度为6.1mm的减振材料。另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被从发泡粘接剂层剥离、除去。
实施例2
用偶氮甲酰胺21重量份代替14重量份,发泡性树脂板的厚度用2.6mm代替1.3mm,发泡性树脂板的两面以加速电压500kV、3.8Mrad代替加速电压800kV、2.4Mrad照射电子射线,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要领得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其中,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厚度为8.6mm且密度为0.033g/cm3。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杨氏模量为1.40MPa。而且,在上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一面上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将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要领制作的发泡粘接剂层层积一体化而得到厚度为10.5mm的减振材料。
实施例3
把以下成分供给挤出机进行熔化混匀而挤出,得到厚度为1.2mm的发泡性树脂板。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チツソ社(Chisso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XK0235)45重量份及等规均聚丙烯(出光社制造商品名:SH152)15重量份组成的聚丙烯类树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出光社制造商品名:0238CN)40重量份、偶氮甲酰胺6.8重量份、交联剂(共荣化学社制造商品名:TND-23H)3重量份、抗氧化剂A(旭电化社制造商品名:アデカスタブAO-60(ADEKASTAB AO-60))1重量份、抗氧化剂B(旭电化社制造商品名:アデカスタブCDA-1(ADEKASTAB CDA-1))0.5重量份及抗氧化剂C(大内新兴化学社制造商品名:ノクラツク400S(NOCRAC400S))0.5重量份。
在得到的发泡性树脂板的两面以加速电压800kV、3.6Mrad照射电子射线使发泡性树脂板交联。其次,把该发泡性树脂板加热到250℃得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该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厚度为2.9mm且密度为0.070g/cm3。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杨氏模量为19.4MPa。
而且,在上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一面上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将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要领制作的发泡粘接剂层层积一体化而得到厚度为4.8mm的减振材料。
实施例4
用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55重量份代替45重量份,用等规均聚丙烯25重量份代替15重量份,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20重量份代替4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相同的要领得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该热塑性树脂发泡板得到厚度为2.5mm且密度为0.070g/cm3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杨氏模量为23.8MPa。
在上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一面上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将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要领制作的发泡粘接剂层层积一体化而得到厚度为4.4mm的减振材料。
实施例5
用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55重量份代替45重量份,用等规均聚丙烯25重量份代替15重量份,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20重量份代替40重量份,对发泡性树脂板的两面以加速电压800kV、3.6Mrad照射电子射线而使发泡性树脂板交联后,进一步对发泡性树脂板的两面以加速电压540kV、1.7Mrad照射电子射线,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要领得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该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厚度为2.4mm且密度为0.070g/cm3。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杨氏模量为35.6MPa。
而且,在上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一面上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将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要领制作的发泡粘接剂层层积一体化而得到厚度为4.3mm的减振材料。
实施例6
用环氧类交联剂2重量份代替3重量份,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要领制作发泡粘接板,另一方面,以实施例3相同的要领制作热塑性树脂发泡板。
而且,在上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一面上将上述粘接板的发泡粘接剂层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要领进行层积一体化而得到厚度为4.8mm的减振材料。在得到的发泡粘接剂层中相对构成该发泡粘接剂层的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含有4重量份的环氧类交联剂。另外,发泡粘接剂其厚度为1.9mm且密度为0.18g/cm3
实施例7
用环氧类交联剂0.6重量份代替3重量份,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要领制作发泡粘接板,另一方面,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要领制作热塑性树脂发泡板。
而且,在上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一面上将上述粘接板的发泡粘接剂层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要领进行层积一体化而得到厚度为4.8mm的减振材料。在得到的发泡粘接剂层中相对构成该发泡粘接剂层的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含有1.2重量份的环氧类交联剂。另外,发泡粘接剂的厚度为1.9mm且密度为0.19g/cm3
实施例8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要领制作发泡粘接板,另一方面,以与实施例3相同的要领制作热塑性树脂发泡板。而且,经由双面胶带(积水化学工业社制造商品名:积水胶带No.5761)使发泡粘接被与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一面重合,以使其发泡粘接剂层成为热塑性树脂发泡板一侧,在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一面上层积一体化发泡粘接剂层。
另外,在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另一面上经由双面胶带(积水化学工业社制造商品名:积水胶带No.5761)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组成的无纺织布(纤维直径:200μm、密度:0.03g/cm3、厚度:10mm)层积一体化,得到厚度为14.8mm的减振材料。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被从发泡粘接剂层进行剥离、除去。
实施例9
把下列成分均匀地混合后过滤制作粘接剂乳胶。所述成分为:水-丙烯酸类粘接剂乳胶[大日本インキ化学社(DAINIPPON INK AND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商品名:ボンコ一ト350(VONCOAT350)丙烯酸类粘接剂成分(树脂成分):50重量%]90重量份、水-聚氨酯类粘接剂乳胶[大日本インキ化学社(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商品名:ハイドランHW-930(HYDRAN HW-930)聚氨酯类粘接剂成分(树脂成分):50重量%]10重量份、氯化铵类气泡剂(大日本インキ化学社(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商品名:F-1)5重量份、聚硅氧烷类整泡剂(大日本インキ化学社(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商品名:ボンコ一トNBA-1(VONCOAT NBA-1))0.5重量份及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ダイセル化学工业社(DAICEL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4重量%)6重量份。在该粘接剂乳胶中使用起泡器混合空气进行发泡制作发泡粘接剂乳胶。
其次,准备一面为脱模处理面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在该聚乙烯对酞酸盐薄膜的脱模处理面上涂敷上述发泡粘接剂乳胶使其成为均匀的厚度,然后蒸发、除去发泡粘接剂乳胶的水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层积形成厚度为1.1mm的发泡粘接剂层(密度:0.23g/cm3)而制成发泡粘接板。
而且,在厚度为0.05mm的聚酯板(東レ社(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商品名:ルミラ一T60#50(Lumirror T60#50)杨氏模量:3270MPa聚酯的熔融温度:105℃)的一面上经由双面胶带(积水化学工业社制造商品名:积水胶带No.5761)重合发泡粘接板,使其发泡粘接层成为聚酯板一侧,在聚酯板的一面上将发泡粘接剂层层积一体化而得到减振材料。另外,聚乙烯对酞酸盐薄膜被从发泡粘接剂层剥离、除去。
实施例10
将发泡粘接板的发泡粘接剂层(密度0.23g/cm3)的厚度调整为1.0mm,作为聚酯板除使用厚度为0.05mm的聚酯板(三菱化学聚酯薄膜社制造商品名:ダイアホイル(Diafoil)杨氏模量3160MPa聚酯的熔融温度:105℃)以外,与实施例9相同得到减振材料。
实施例11
除了代替聚酯板而使用厚度为0.08mm的聚酰亚胺板(東レ·デユポン社(DU PONT-TORAY CO.,LTD.)制造商品名:カプトン(Kapton)杨氏模量:4310MPa聚酰亚胺的熔融温度:220℃)以外,与实施例9相同得到减振材料。
实施例12
进一步添加环氧交联剂(大日本インキ化学社(DAINIPPON INK AND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商品名:CR-5L)3重量份制作粘接剂乳胶,将发泡粘接板的发泡粘接剂层(密度:0.20g/cm3)的厚度调整到1.9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相同得到减振材料。另外,发泡粘接剂层中相对构成该发泡粘接剂层的100重量份树脂成分,含有6重量份环氧交联剂。
实施例13
进一步添加环氧交联剂(大日本インキ化学社(DAINIPPON INK AND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商品名:CR-5L)1.2重量份制作粘接剂乳胶,将发泡粘接板的发泡粘接剂层(密度:0.19g/cm3)的厚度调整到1.9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相同得到减振材料。另外,发泡粘接剂层中相对构成该发泡粘接剂层的100重量份树脂成分,含有2.4重量份环氧交联剂。
实施例14
进一步添加环氧交联剂(大日本インキ化学社(DAINIPPON INK AND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商品名:CR-5L)0.5重量份制作粘接剂乳胶,将发泡粘接板的发泡粘接剂层(密度:0.19g/cm3)的厚度调整到1.9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相同得到减振材料。另外,发泡粘接剂层中相对构成该发泡粘接剂层的100重量份树脂成分,含有1重量份环氧交联剂。
比较例1
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要领制作发泡粘接板。
比较例2
把下列成分供给挤出机进行熔化混匀而并挤出,得到厚度为1.2mm的发泡性树脂板。所述成分为: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チツソ社(Chisso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XK0235)55重量份、等规均聚丙烯(出光社制造商品名:SH152)25重量份、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出光社制造商品名:0238CN)20重量份、偶氮甲酰胺6.8重量份、交联剂(共荣化学社制造商品名:TND-23H)3重量份、抗氧化剂A(旭电化社制造商品名:アデカスタブAO-60(ADEKASTAB AO-60))1重量份、抗氧化剂B(旭电化社制造商品名:アデカスタブCDA-1(ADEKASTAB CDA-1))0.5重量份及抗氧化剂C(大内新兴化学社制造商品名:ノクラツク400S(NOCRAC 400S))0.5重量份。
在得到的发泡性树脂板的两面以加速电压800kV、3.6Mrad照射电子射线使发泡性树脂板交联。其次,把该发泡性树脂板加热到250℃得到热塑性树脂发泡板。该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厚度为3.0mm且密度为0.038g/cm3。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杨氏模量为18.7MPa。
比较例3
将两层由厚度为23mm的聚酯纤维组成的无纺织布(住友スリ一エム社(Sumitomo 3M)制造商品名:シンサレ一ト(Thinsulate)单位面积重量:400g/m2)层积一体化构成而得到无纺织布层积体。
对得到的减振材料、发泡粘接板的发泡粘接剂层、热塑性树脂发泡板及无纺织布层积体的减振性通过下述所示的要领进行测定,其结果如图3、4及表2~4所示,而且,对减振材料、发泡粘接板的发泡粘接剂层、热塑性树脂发泡板及无纺织布层积体的隔音性(实施例1~8、比较例1~3)进行测定,其结果如表5中所示。
减振性
以JIS G0602中规定的中心支承稳定激振法为基准,测定270~4600Hz范围内的损失系数,测得的损失系数作为减振性的指标。具体地,分别从减振材料、发泡粘接剂层、热塑性树脂发泡板及无纺织布层积体切出长×宽为250mm×15mm的平面长方形的试验片,将该试验片经由双面胶带(积水化学工业社制造商品名:积水胶带No.5761)粘贴在JIS G3141规定的钢板(SPCC~SB、平面长方形:长250mm宽15mm厚0.5mm)上,测定270~4600Hz范围内的损失系数。另外,将减振材料粘贴在钢板上时,减振材料的发泡粘接剂层成为钢板侧。
另外,在实施例1~5及实施例8中,大约3400Hz以上的频率领域的损失系数测定不到。其理由是在大约3400Hz以上的频率领域,振动材料充分发挥减振性,以至于不能够发现减振材料的共振点。即使在大约3400Hz以上的频率领域,减振材料也显示与3300Hz附近相同水平的减振性。
隔音性
如图5所示,准备隔音实验室,该隔音实验室包括:平面长方形的地板部1;从该地板部1的左右端边缘向垂直上方延伸设置的左右壁部2、2;从地板部1的后端边缘向垂直上方延伸设置的后侧壁部3;在后侧壁部及左右壁部的上端边缘连接设置状态配设的顶棚部4;在顶棚部4的整个上面铺设的金属冲压瓦(积水化学工业社制造商品名:积水瓦)(未图示)。其中,顶棚部4是长为3500mm、宽为1200mm的平面长方形,从顶棚部4的中心(重心)到地板部1上面的高度大约为55cm。
其次,经由双面胶带(积水化学工业社制造商品名:积水胶带No.5761)将减振材料、发泡粘接板的发泡粘接剂层、热塑性树脂发泡板及无纺织布层积体粘贴在顶棚部4的整个下面。另外,减振材料的发泡粘接剂层成为顶棚部4侧。
然后,利用人工降雨装置从顶棚部4的上方进行雨量为100mm/小时的人工降雨(雨粒的直径:3mm间隙:5cm)。其他条件以JIS Z8731为基准,使用普通噪声计(リオン社(RION Co.,Ltd.)制造商品名:NA-29),在500Hz、1000Hz、2000Hz、4000Hz通过1/1倍频带频率测定音响性能(等效噪音:平均5秒)。其中,人工降雨是在从顶棚部4的中心(重心)垂直上方7m高度的位置设置人工降雨装置,从该人工降雨装置产生的。普通噪音计设置在从顶棚部4的中心(重心)垂直下方下降仅30cm的位置。
另外,在将减振材料、发泡粘接板的发泡粘接剂层、热塑性树脂发泡板及无纺织布层积体完全不粘贴在顶棚部4下面的状态下,通过与上述相同的要领测定音响性能。其中,在表5中作为基准进行表记。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是具有优良的减振性及轻型性的减振材料,能够适用于要求轻型性的汽车或铁道等的车辆用途中。
表1
    非金属板     发泡粘接层   无纺织布     减振材料整体厚度(mm)
种类     杨氏模量(MPa) 密度(g/cm3) 厚度(mm) 交联剂(重量份) 密度(g/cm3) 厚度(mm)
  实施例1     发泡板     1.78     0.025     4.2     6    0.20     1.9   无     6.1
  实施例2     发泡板     1.40     0.033     8.6     6 0.20 1.9 10.5
  实施例3     发泡板     19.4     0.070     2.9     6 0.20 1.9 4.8
实施例4 发泡板 23.8 0.070 2.5 6 0.20 1.9 4.4
  实施例5     发泡板     35.6     0.070     2.4     6    0.20     1.9   无     4.3
  实施例6     发泡板     19.4     0.070     2.9     4    0.18     1.9   无     4.8
实施例7 发泡板 19.4 0.070 2 9 1.2 0.19 1.9 4.8
  实施例8     发泡板     19.4     0.070     2.9     6    0.20     1.9   有     14.8
  实施例9     非发泡板     3270     -     0.05     -    0.23     1.1   无     1.15
  实施例10     非发泡板     3160     -     0.05     -    0.23     1.0   无     1.05
  实施例11     非发泡板     4310     -     0.08     -    0.23     1.1   无     1.18
  实施例12     非发泡板     3270     -     0.05     6    0.20     1.9   无     1.95
  实施例13     非发泡板     3270     -     0.05     2.4    0.19     1.9   无     1.95
  实施例14     非发泡板     3270     -     0.05     1    0.19     1.9   无     1.95
  比较例1     -     -     -     -     6    0.20     1.9   -     1.9
  比较例2     -     18.7     0.038     3.0     -    -     -   -     3.0
  比较例3     -     -     -     -     -    -     -   -     -
表2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259.65   0.032183   272.09   0.055919   260.99   0.082814   270.01   0.068324    263.72   0.093896   260.05   0.085158   263.02  0.061346     261   0.089
  725.3   0.038306   743.5   0.06239   714.35   0.102172   744.91   0.0849    717.51   0.110125   708.43   0.113963   724.09  0.076794     715   0.104
  1414.97   0.040216   1424.85   0.068621   1376.48   0.112408   1414.61   0.109778    1381.82   0.119461   1371.35   0.128651   1382.42  0.09979     1376   0.114
  2264.85   0.05345   2283.59   0.0972747   2248.98   0.125339   2300.68   0.135873    2277.58   0.13317   2241.87   0.138651   2287.05  0.131485     2250   0.127
  3389.2   0.085833   3395.85   0.092314   3380.57   0.127446   3455.07   0.117566    3402.76   0.129974   3336.71   0.144633   3345.42  0.120093     3380.57   0.129
 4632 78   0.152262   4631.88  0.130824
表3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实施例13   实施例14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大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257.99  0.059746   261.41  0.089328   264.81   0.07449   267.24  0.092353   268.41  0.120063   277.11  0.0986355
  717.11  0.06534   716  0.105447   719.76   0.101091   724.41  0.102519   743.56  0.131429   751.38  0.129864
  1397.3  0.060292   1378.45  0.113329   1384.55   0.109455   1423.86  0.11086   1432.78  0.126523   1482.11  0.138555
  2244.36  0.100719   2274.63  0.136386   2283.9   0.118773   2208.96  0.121142   2218.99  0.142539   2233.54  0.165324
  3348.15  0.100596   3357.56  0.122696   3388.04   0.122349   3455.52  0.109523   3305.09  0.135548   3329.59  0.179965
  4730.92  0.115856   4706.68  0.133221   4704   0.129727   4723.15  0.128623   4653.85  0.142153   4708.66  0.172566
表4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频率(Hz)     损失系数
    254.37     0.00472     269.52     0.009477    271     0.005
    714.94     0.006346     756.91     0.009566    770     0.007
    1404.35     0.007871     1483.05     0.009766    1480     0.0095
    2340.92     0.010887     2462.17     0.010649    2467     0.012
3488.63 0.010706 3664.66 0.009783 3670 0.013
表5
(dBA)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基准
    500Hz   62   61   60   61   60   60   61   56   68   69   66   70
    1000Hz   55   56   54   55   54   54   55   51   64   64   60   65
    2000Hz   51   50   49   49   49   49   49   45   58   59   53   60
    4000Hz   47   46   46   46   46   46   46   43   55   56   52   58

Claims (11)

1.一种减振材料,其固定在振动体的表面上,用于衰减上述振动体的振动,其特征在于,具有非金属板和一体化层积在该非金属板的一面上的发泡粘接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材料,其特征在于,发泡粘接剂层含有丙烯酸类粘接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发泡粘接剂层中,对应构成该发泡粘接剂层的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含有6重量份以下的交联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材料,其特征在于,非金属板是热塑性树脂发泡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材料,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的杨氏模量为10~100MPa。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材料,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发泡板由含有聚丙烯类树脂和支链状低密度的聚乙烯的聚烯烃类树脂构成,所述聚丙烯类树脂含有等规均聚丙烯与丙烯-α-烯烃共聚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材料,其特征在于,非金属板是杨氏模量为100~100000MPa的非发泡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材料,其特征在于,非发泡板是由有机材料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材料,其特征在于,非发泡板是合成树脂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振材料,其特征在于,构成合成树脂板的合成树脂的熔融温度为150℃以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材料,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体化层积在非金属板的另一面上的纤维层。
CNB2005800262713A 2004-08-02 2005-07-08 减振材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58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25877 2004-08-02
JP225877/2004 2004-08-02
JP003126/2005 2005-0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3568A true CN1993568A (zh) 2007-07-04
CN100455844C CN100455844C (zh) 2009-01-28

Family

ID=3821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627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5844C (zh) 2004-08-02 2005-07-08 减振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5844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3892A (zh) * 2014-06-06 2017-08-18 法斯特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消除部件的声音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51414A (ja) * 1986-08-20 1988-03-04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振動減衰材用樹脂組成物
JP3274249B2 (ja) * 1993-08-31 2002-04-15 日本特殊塗料株式会社 鋼板制振補強シート
JPH0835538A (ja) * 1994-07-25 1996-02-06 Lintec Corp 制振・補強シート
JPH0940812A (ja) * 1995-07-25 1997-02-10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高剛性制振材用樹脂組成物
JP3468275B2 (ja) * 1998-02-04 2003-11-1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制振構造体
SG87821A1 (en) * 1998-08-24 2002-04-16 Nitto Denko Corp Damping material, damping method and disc drive
JP2003014040A (ja) * 2001-04-12 2003-01-15 Masao Umemoto 防音・防振材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3892A (zh) * 2014-06-06 2017-08-18 法斯特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消除部件的声音的装置和方法
CN107073892B (zh) * 2014-06-06 2019-12-03 Sika技术股份公司 用于消除部件的声音的装置和方法及复合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55844C (zh) 2009-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80C (zh) 制备热塑性弹性体层压板的方法
EP1777435A1 (en) Damping material
KR101526655B1 (ko) 탄소나노튜브 적용 발포 우레탄 폼을 이용한 자동차용 흡음재와 그 제조방법
JP2009023634A (ja) 車両内蔵用天井材の基材
CN1966262A (zh) 钢板增强片
CN1812909A (zh) 用于密封、阻隔或增强的可膨胀材料和可紧固构件及其形成方法
WO2015135815A1 (en)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olyethylene,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CN1681645A (zh) 工程塑料瓦楞纸板
CN1706636A (zh) 钢板增强片
KR20090008575A (ko) 자동차 내장용 천정재 기재
JP2009090845A (ja) 車両用防音材
EP1849825A1 (en) Composition for foam filling
CN1993568A (zh) 减振材料
CN1104324C (zh) 层压板
CN1089555A (zh) 复合吸音衬料
JP4928096B2 (ja) 制振材
JP2006071090A (ja) 制振材
US20090272932A1 (en) Sound Insulating Material
JP2006069193A (ja) 制振材
CN1194143C (zh) 遮音材料及其遮音构造体
KR100535011B1 (ko) 재활용이 가능한 자동차용 흡음재
JPH07137208A (ja) 薄板補強用接着性シート
JP2008302882A (ja) 自動車用制振防音材
JP2000006729A (ja) 自動車用天井材
JPH0524150A (ja) 複層耐熱制振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