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3458A - 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罩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罩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3458A
CN1983458A CNA2006100647676A CN200610064767A CN1983458A CN 1983458 A CN1983458 A CN 1983458A CN A2006100647676 A CNA2006100647676 A CN A2006100647676A CN 200610064767 A CN200610064767 A CN 200610064767A CN 1983458 A CN1983458 A CN 1983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bonding region
bonding
signal transmission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647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3458B (zh
Inventor
金世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83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3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83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3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2Mechanical guidance or alignment of LCD panel support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 G02F2201/503Arrangements improving the resistance to sho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使与显示面板连接的信号传输膜朝向外壳的侧壁弯曲的保护罩,其包括附着于前壳的侧壁的第一粘接区域,附着于外壳的底板的第二粘接区域以及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引导区域。引导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边界线在对应于信号传输膜的位置处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第一间隙,在对应于信号传输膜之间的间隔的位置处间隔开比第一间隙宽的第二间隙。

Description

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罩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涉及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罩(protecting cover)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涉及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外力施加到信号传输膜并导向信号传输膜的保护罩,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CD)装置是一种利用液晶显示图像的平板显示装置。LCD与其它显示装置相比具有较薄和轻以及能量消耗少的优点,因此能以较低的驱动电压运行。因此,LCD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处理应用中。
已经有许多研究和技术开发致力于减少LCD装置的元件数目,重量和体积。由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的题为“Tape Carrier Package,LCD PanelAssembly Containing the Tape Carrier Package,LCD Device Containing theLiquid Crystal Panel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的韩国专利公开No.2000-0066493,公开了没有会增加LCD面板厚度的栅(gate)印刷电路板的LCD装置。在该LCD装置中,来自产生栅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信号的集成印刷电路板的数据驱动信号通过集成印刷电路板,数据带载封装和数据线输入数据线。栅驱动信号通过集成印刷电路板,数据带载封装,形成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信号传输图案,栅带载封装和栅线输入栅线。
如上所述,在没有栅印刷电路板的显示面板中,栅带载封装向容纳显示面板的外壳的侧壁外部凸出。因此,当制造显示装置时,不必要的外力可能会施加到栅带载封装上以致于栅带载封装可能频繁地被损坏。例如,与外壳结合以固定显示面板的顶壳与栅带载封装相互作用,以使栅带载封装没有设置在预设位置而是朝不希望的方向弯曲。因此,在形成于栅带载封装上的导电图案中产生断裂。结果,显示面板不能正确地运行。
如上所述,为解决在制造过程中栅带载封装(tape carrier package)被损坏引起的问题,通常,LCD装置包括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被贴附到栅带载封装的一部分上以引导栅带载封装朝向外壳的侧壁。
然而,由于保护部件和栅带载封装彼此结合,因此,当将保护部件贴附到顶壳时,保护部件和栅带载封装的位置相对固定。这里,顶壳将外壳的底板或显示面板固定到外壳(container)上。另外,外力施加到栅带载封装上以致于栅带载封装仍然可能被损坏。
发明内容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限定粘接区域和使信号传输膜(sign transferfilm)弯曲的导引区域并能够减小或有效防止不希望的外力施加给信号传输膜的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罩(protecting cover)。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罩的显示装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罩。保护罩使与显示面板连接的信号传输膜朝向容纳显示面板的外壳侧壁弯曲。保护罩包括第一粘接区域、第二粘接区域和引导区域。第一粘接区域附着于与外壳结合并覆盖显示面板的边缘的前壳的侧壁。第二粘接区域附着于外壳的底板。引导区域在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以引导信号传输膜。引导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边界线的第一部分在对应于信号传输膜的位置,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第一间隙。引导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边界线的第二部分在对应于相邻信号传输膜之间的间隔的位置,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比第一间隙宽的第二间隙。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罩还可以包括粘接膜和带基膜。粘接膜可以包括第一粘接区域、第二粘接区域和引导区域。带基膜可附着于引导区域并使信号传输膜的边缘部分朝向外壳的侧壁弯曲。边界线可以通过带基膜的轮廓限定。信号传输膜的边缘部分可以设置在引导区域中。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罩可以包括带基膜、第一粘接膜和第二粘接膜。带基膜可以包括第一粘接区域、第二粘接区域和引导区域。第一粘接膜可以附着于第一粘接区域,第二粘接膜可以附着于第二粘接区域,第二粘接膜的轮廓限定边界线。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外壳、面板组件、前壳和保护罩。外壳包括底板和侧壁。侧壁设置在底板的外侧并形成容纳空间。面板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和信号传输膜。显示面板设置在容纳空间中。信号传输膜与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连接。前壳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覆盖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第二表面覆盖外壳的侧壁。保护罩包括第一粘接区域、第二粘接区域和引导区域。第一粘接区域附着于第二表面。第二粘接区域附着于底板的背面。引导区域处于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以引导信号传输膜。引导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边界线的第一部分在对应于信号传输膜的位置,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第一间隙。另外,引导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边界线的第二部分在对应于相邻信号传输膜之间的间隔处,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比第一间隙宽的第二间隙。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罩还可以包括粘接膜和带基膜。粘接膜可以包括第一粘接区域、第二粘接区域和引导区域。带基膜可以附着于引导区域并限定边界线以使信号传输膜的边缘朝向外壳的侧壁弯曲。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信号传输膜的边缘部分可以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比第一间隙宽且比第二间隙窄的第三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护罩还可以包括带基膜、第一粘接膜和第二粘接膜。带基膜可以包括第一粘接区域、第二粘接区域和引导区域。第一粘接膜可以附着于第一粘接区域,并且第二粘接膜可以附着于第二粘接区域并限定边界线。第一粘接膜附着于第二表面,并且第二粘接膜附着于底板的背面。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表面可以具有暴露弯曲的信号传输膜的一部分的缺口(incision)。缺口的宽度可以基本上等于或大于单个信号传输膜或信号传输膜的最外侧边缘的宽度。信号传输膜通过缺口部暴露的部分附着于第一粘接区域上。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侧壁具有斜切部,在斜切部上设置安装在信号传输膜上的驱动芯片。斜切部的宽度可以基本上等于或大于单个信号传输膜或最外侧信号传输膜的最外侧边缘的宽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制造显示装置时,由于信号传输膜附着于保护罩的附着区域上,信号传输膜能吸收外力。因此,能够减少或有效防止外力对信号传输膜的损坏。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或其它特征和优点将通过结合下述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已组合的图1所示的保护罩的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为图5所示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7为沿图5的I-I`线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9为沿图8的II-II`线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11为沿图10的III-III`线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不解释为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彻底和全面地公开本发明,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对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进行了放大。
应当理解,当提及一个元件或层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或“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时,其可以是直接在另外的元件或层之上或与其连接,也可以有中间元件或层存在。相反,当提及元件“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时,则没有中间元件或层存在。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项目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和全部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这里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不同的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作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这并没有脱离本发明的教导。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  “下面的”、“上面的”等等,在这里可用作描述附图中示出的一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的简要说明。应当理解,这些空间关系术语意为包括除了在附图中示出的方位外在使用或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被描述成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为“下面的”的元件将变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面的”。因此,示范性的术语“下面的”可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的方位。装置可以是其它的取向(旋转90度或位于其它方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关系描述可以依此解释。
这里所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说明特殊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要限制本发明。如这里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在上下文中有明确指示。还应当理解,当在说明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说明某个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分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加入。
此处参照示出本发明理想实施例(和中间结构)的截面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同样的,所示的形状的变化,例如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所产生的,都是预料之中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应当解释为限于这里所示出的区域的具体形状,而应当包括例如制造得到的形状偏差。因此,附图中说明的区域实际上是示意性的,它们的形状不是要说明装置中区域的实际形状,也不是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有规定,这里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例如通常用字典定义的,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本申请和上下文相关技术的意思一致的解释,并不作理想或非常形式化的解释,除非在这里清楚地这样限定。
在没有印刷电路板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中,其包括与显示面板连接并朝向显示面板的外侧凸出的信号传输膜,使信号传输膜朝向预定位置弯曲以引导信号传输膜的保护罩。
显示面板包括下基板、上基板和插入下基板和上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下基板包括数据线和与数据线交叉的栅线。上基板与下基板相对。
显示面板从产生栅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信号的集成印刷电路板接收栅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信号。具体地,数据驱动信号通过集成印刷电路板、数据带载封装和数据线输入形成在下基板上的数据线。同时,栅驱动信号通过集成印刷电路板、数据带载封装、形成在下基板上的信号传输膜、栅带载封装和栅线输入栅线。
显示面板被容纳于外壳中。前壳与外壳结合以暴露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这里,前壳使栅带载封装朝向显示面板下的空间弯曲。
保护罩使从前壳暴露的栅带载封装的边缘部分朝向外壳的侧壁弯曲。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已组合的图1所示的保护罩的透视图。
参见图1和2,保护罩90包括第一粘接区域92、第二粘接区域93和引导区域94。第一粘接区域92粘附于前壳的侧面上且第二粘接区域93粘附于外壳中的底板的背面。设置于第一粘接区域92和第二粘接区域93之间的引导区域94实际上形成分别与第一粘接区域92和第二粘接区域93的分界线。信号传输膜的边缘部分设置在引导区域94中。信号传输膜被导向外壳的侧壁。
粘接剂材料被设置在第一粘接区域92和第二粘接区域93上。非粘接材料被设置在引导区域94上使信号传输膜可以在引导区域94上滑动。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保护罩90包括如图1和图2所示限定第一粘接区域92,第二粘接区域93和引导区域94的粘接膜91和带基膜(base film)97。粘接膜91包括长(纵向)侧边和短(横向)侧边。粘接膜91的长侧边包括第一长侧边91a和第二长侧边91b。带基膜97包括长(纵向)侧边和短(横向)侧边。带基膜97的长侧边包括第一长侧边97a和第二长侧边97b。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粘接膜91包括粘接带。粘接膜91可以具有基本为矩形的形状。粘接膜91的第一长侧边91a和第二长侧边91b可以对应于外壳的侧壁的纵向方向。
带基膜97基本沿着粘接膜91的长侧边方向延伸并具有小于粘接膜91的平面面积。带基膜97的短侧边短于粘接膜91的短侧边,并且带基膜97的长侧边短于粘接膜91的长侧边。在实施例中,带基膜97包括柔软的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特性的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带基膜97设置在并附着于粘接膜91上,并且与粘接膜91的边缘间隔开预定距离。因此,第一粘接区域92、第二粘接区域93和引导区域94被分别限定。
带基膜97限定引导区域94。第一粘接区域92被限定在粘接膜91的第一长侧边91a的边缘和带基膜97的第一长侧边97a的边缘之间。第二粘接区域93被限定在粘接膜91的第二长侧边91b的边缘和带基膜97的第二长侧边97b的边缘之间。带基膜97的边缘轮廓被看作限定带基膜97和第一粘接区域92之间以及带基膜97和第二粘接区域93之间的边界线。
如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带基膜97的第二长侧边97b具有凸起和凹陷交替排列的凹凸不平的轮廓。
引导区域94和第二粘接区域93之间的粘接膜91上的边界线98具有对应于带基膜97的第二长侧边97b的轮廓或形状的凹凸不平的边缘轮廓。边界线98包括第一部分98a、第二部分98b和第三部分98c。边界线98的第一部分98a,在对应于信号传输膜的位置,其与第二粘接区域93的边缘间隔开第一间隙W1。边界线98的第二部分98b在对应信号传输膜之间的间隔的位置,与第二粘接区域93间隔开第二间隙W2。第二间隙W2比第一间隙W1宽。
第一和第二部分98a和98b可以与粘接膜91的对应边缘和带基膜97的相对边缘基本平行。第三部分98c连接第一部分98a和第二部分98b并且可以与粘接膜91的对应边缘和带基膜97的相对边缘基本垂直。信号传输膜的边缘部分被设置在引导区域94中。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参照图3,保护罩190包括粘接膜191和限定第一粘接区域192,第二粘接区域193和引导区域的带基膜197。带基膜197的长侧边包括第一长侧边197a和第二长侧边197b。粘接膜191的第一长侧边191a和第二长侧边191b可对应于外壳的侧壁的纵向方向。保护罩190除了粘接膜191的形状之外与图1和2所示的基本相同。
在对应于第二粘接区域193的边缘部分的粘接膜191的第二长侧边191b上,对应于信号传输膜之间空间的第二长侧边191b的一些部分是成锯齿状的或凹陷的。带基膜197设置在粘接膜191上以覆盖基体(base)或锯齿状部分的内侧部分。
带基膜197的第二长侧边197b形成在粘接膜191上设置带基膜197的引导区域(未示出)与粘接膜191中的第二粘接区域193之间的边界线198。
引导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193之间的粘接膜191的边界线198具有对应于带基膜197的第二长侧边197b的轮廓和形状的凹凸不平的形状。边界线198包括第一部分198a,第二部分198b和第三部分198c。边界线198的第一部分198a与第二粘接区域193的边缘间隔开第一间隙W3。边界线198的第二部分198b与第二粘接区域193的边缘间隔开第二间隙W4。第二间隙W4比第一间隙W3宽。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保护罩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参照图4,保护罩290包括带基膜291,第一粘接膜296和第二粘接膜297。粘接膜296和297设置并附着于带基膜291上。
带基膜291具有沿对应于外壳的侧壁的纵向的长侧边方向延伸的基本上为矩形的形状。带基膜291包括第一粘接区域、第二粘接区域和引导区域294。
带基膜291的第一粘接区域被沿着第一粘接膜296的第一长侧边296a限定。第一粘接膜296在从带基膜291的第一长侧边291a至第一粘接膜296的第一长侧边296a的垂直方向上可以具有基本相同的宽度。带基膜291的第二粘接区域被沿着第二粘接膜297的第一长侧边297a限定。第二粘接膜297在从带基膜291的第二长侧边291b至第二粘接膜297的第一长侧边297a的垂直方向上可以具有不均匀或变化的宽度。
引导区域294设置在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引导区域294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边界线298包括第一部分298a、第二部分298b和第三部分298c。在对应于信号传输膜位置处的边界线298的第一部分298a与靠近引导区域294的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第一部分298a与带基膜291的第二长侧边291b间隔开第一间隙W5。在对应于信号传输膜之间的间隔的位置处的边界线298的第二部分298b与带基膜291的第二长侧边291b(形成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比第一间隙W5宽的第二间隙W6。
第一粘接膜296具有对应于带基膜291的第一粘接区域的外形。第二粘接膜297具有对应于带基膜291的第二粘接区域的外形。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为图5所示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5和图6,显示装置400包括外壳410、面板组件450、前壳470和保护罩490。
外壳410包括底板411和第一至第四侧壁413、415、417和419。第一侧壁413和第二侧壁415设置在底板411的外围区域或边缘上以彼此相对。第三侧壁417和第四侧壁419设置在底板411的外围区域或边缘上并彼此相对,以分别与第一侧壁413和第二侧壁415连接。因此,底板411,以及第一至第四侧壁413、415、417和419形成容纳空间。
斜切部418形成在第三侧壁417的外表面与底板411的背面相交处的角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斜切部418相对于第三侧壁417的外表面和底板411的背面成45°角,以沿第三侧壁417的纵向延伸。斜切部418沿第三侧壁417的纵向方向的长度至少等于或大于保护罩490沿第三侧壁417的纵向方向的长度。
图7为沿图5的I-I`线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参照图5至7,显示装置400还包括光源420和光学元件430。
光源420包括灯和灯反射器。灯基本平行于并沿着第一侧壁413设置。灯反射器包围灯以保护灯。灯反射器聚焦灯发出的光并将光反射到容纳空间。
光学元件430提高光源420提供的光的光学特性,例如,亮度,亮度的均匀性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元件430可以包括将从光源420入射的光引向散射板433的导光板431,散射板433设置在导光板431上,准直板435和437和/或反射板439设置在导光板431下方。
导光板431引导从一侧提供的光以将亮度分布改善了的光发射到散射板433。设置在导光板431上的散射板433将来自导光板431的光散射到准直板435和437。准直板435和437提高了来自散射板433的光的前向亮度。反射板439将从导光板431漏向底板411的光反射到导光板431。
面板组件450基于光学元件430提供的光显示图像。面板组件450包括显示面板440,数据信号传输膜451和栅信号传输膜453。显示面板440将光学元件430发射的光转换为包含图像信息的光。显示面板440设置在光学元件430上。显示面板440被容纳于外壳410中。在实施例中,显示面板440可设置在第一至第四侧壁413、415、417和419的台阶部上。显示面板440包括第一基板441,第二基板445以及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441和445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
第一基板441包括下基板和开关装置。下基板包括透明玻璃。栅线沿水平方向形成在下基板上。数据线沿与栅线垂直的方向与栅线绝缘地形成在下基板上。栅线和数据线限定像素区域。像素区域以矩阵形状排列。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开关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设置在像素区域中。数据线与每个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端连接。栅线与每个薄膜晶体管的栅端连接。包括透明导体材料的像素电极与每个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端连接。
第二基板445以预定间距与第一基板441相对设置。第二基板445包括上基板和彩色像素。彩色像素对应于设置在像素区域中的像素电极以矩阵形状设置在上基板上。彩色像素可以包括当光通过RGB彩色像素时显示预定色彩的具有红、绿和蓝(“RGB”)颜色的像素。包括透明导体材料的公共电极形成在具有对应于像素电极的彩色像素的上基板上。
当给薄膜晶体管栅极端提供电源使薄膜晶体管打开时,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这时,电场改变插入第一基板441和第二基板445之间的液晶层的液晶的排列取向。因此,从光源420通过光学元件430提供给显示面板440的光的透射率改变,从而显示面板440显示具有所需灰度的图像。
数据信号传输膜451与数据线电连接。栅信号传输膜453与栅线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信号传输膜451和栅信号传输膜453可以分别是数据带载封装和栅带载封装。数据带载封装451和栅带载封装453从显示面板440向显示面板440外侧突出。
面板组件450还包括提供数据驱动信号和栅驱动信号以驱动显示面板440的集成印刷电路板455。集成印刷电路板455通过数据带载封装451与数据线连接。
由集成印刷电路板455提供的数据驱动信号通过集成印刷电路板455,数据带载封装451和数据线输入数据线。同时,栅驱动信号通过集成印刷电路板455,数据带载封装451,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信号传输图案,栅带载封装453和栅线输入栅线。
数据带载封装451和栅带载封装453分别包括数据驱动芯片457和栅驱动芯片459。数据驱动芯片457和栅驱动芯片459控制将集成印刷电路板455提供的数据驱动信号和栅驱动信号应用于显示面板440的时间。
前壳470将显示面板440固定到外壳41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壳470可以是与外壳410结合以暴露显示面板440的有效显示区域的机壳470。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壳470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机壳470包括第一表面471和第二表面477。
第一表面471沿显示面板440的边缘设置,作为不显示图像的无效显示区域并减小或有效地防止显示面板440与外壳410脱离。显示面板440的有效显示区域被无效显示区域包围或围绕并由第一表面471暴露。
第二表面477从第一表面471的边缘延伸到外壳410的第一至第四侧壁413、415、417和419。如图7所示,当机壳470与外壳410结合时,第二表面477对应于第三侧壁417的部分使栅带载封装453朝向第三侧壁417弯曲。第二表面477对应于第一侧壁413的部分使数据带载封装451朝向第一侧壁413弯曲。集成印刷电路板455从数据带载封装451的弯曲处设置在底板411的背面。
缺口部或凹口478对应于栅带载封装453形成在第二表面477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缺口部478可以是以自第二表面477边缘向第一表面471的预定深度形成的凹槽478。凹槽478的数目对应于栅带载封装453的数目。凹槽478沿平行第三侧壁417的方向上的宽度至少等于或大于所有栅带载封装453所跨的宽度,以增加栅带载封装453与保护罩490的接触面积。
栅带载封装453被第二表面477弯曲面向第三侧壁417的部分通过凹槽478向外暴露。
保护罩490基本与图1和2所示的相同。保护罩490将机壳470的第二表面477与外壳410的底板411连接。保护罩490包括粘接膜491和带基膜497。
粘接膜491沿第三侧壁417的纵向延伸。带基膜497的宽度比粘接膜491窄,并且长度比粘接膜491短。带基膜497附着于粘接膜491,并与粘接膜491的边缘间隔开预定距离。分别限定附着于机壳470的第二表面477上的第一粘接区域,附着于底板411的背面的第二粘接区域,以及设置在第一粘接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引导区域。引导区域由带基膜497的形状限定。
保护罩490将被第二表面477弯曲并通过凹槽478暴露的栅带载封装453向第三侧壁417引导,以保护栅带载封装453。当栅带载封装453被弯曲时,安装在栅带载封装453上的栅驱动芯片459被设置在形成在第三侧壁417上的斜切部418中。
当栅带载封装453被保护罩490固定,并且保护罩490附着于第二表面477和底板411的背面时,施加到栅带载封装453或带载封装453的张力可能被扭曲。因此,与保护罩490接触的栅带载封装453的边缘部分可以不附着于保护罩490上,但可以可滑动地与保护罩接触。
如图1和2所示,第二粘接区域和引导区域之间的边界线98(图6中示为498)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对应于栅带载封装453(示于图6)的位置上的边界线的第一部分98a(示于图1)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如,第二长侧边91b)间隔开第一间隙。在对应于栅带载封装453之间的间隔的位置上的边界线的第二部分98b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比第一间隙宽的第二间隙。
被带基膜497弯曲的栅带载封装453的边缘部分设置在带基膜497上,并减少或有效防止附着于第二粘接区域上。
在显示装置400的一个实施例中,栅带载封装453的边缘部分可以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大于第二间隙的间隙。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当保护罩490附着于第二表面477和底板411的背面时,栅带载封装453的边缘部分可以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小于第二间隙的间隙。然而,由于上述带基膜497的外形,栅带载封装453的边缘部分可以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大于第一间隙的第三间隙,并且仍然能减小或防止被带基膜弯曲的栅带载封装453的边缘部分附着于第二粘接区域上。
有利的是,只要被带基膜弯曲的栅带载封装453的边缘部分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大于第一间隙的间隙,由于带载封装453的边缘没有附着在第二粘接区域493上,因此,极少破坏形成在栅带载封装453上的导电图案。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9为沿图8的II-II`线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参照图8和9,显示装置500包括外壳510、光源520、光学元件530、面板组件550,前机壳570和保护罩590。显示装置500除了外壳510和保护罩590外基本上与图5至7所示的相同。
外壳510除了形成在第三侧壁517上的斜切部518的形状外基本上与图5至7所示的相同。外壳510包括底板511和第一至第四侧壁513、515、517和519。与栅带载封装553的数目对应的多个斜切部518形成在第三侧壁517的外侧面与底板511的背面相交处外壳510的角上。斜切部518相对于第三侧壁517的外侧面和底板511的背面成45°角并沿第三侧壁517的纵向延伸。斜切部518沿第三侧壁517的纵向的长度大于各个栅带载封装553的宽度。
光学元件530提高了由光源520提供的光的光学特性,例如亮度,亮度的均匀性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元件530可以包括将从光源520入射的光引向散射板533的导光板531,散射板533设置在导光板531上,准直板535和537和/或反射板539设置在导光板531下方。
面板组件550基于光学元件530提供的光显示图像。面板组件550包括显示面板540,数据信号传输膜551和栅信号传输膜553。显示面板540将从光学元件530发射的光转换为包括图像信息的光。
显示面板540设置在光学元件530上。显示面板540容纳于外壳510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540可以设置在第一至第四侧壁513、515、517和519的台阶部上。显示面板540包括第一基板541、第二基板545和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基板541和545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
面板组件550还包括提供数据驱动信号和栅驱动信号以驱动显示面板540的集成印刷电路板555。集成印刷电路板555通过数据带载封装551与数据线连接。数据带载封装551和栅带载封装553分别包括数据驱动芯片557和栅驱动芯片559。数据驱动芯片557和栅驱动芯片559控制将集成印刷电路板555提供的数据驱动信号和栅驱动信号应用于显示面板540的时间。
前壳570将显示面板540固定到外壳51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壳570可以是与外壳510结合以暴露显示面板540的有效显示区域的机壳570。在一个实施例中,机壳570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机壳570包括第一表面571和第二表面577。
第一表面571沿显示面板540的边缘设置,作为不显示图像的无效显示区域并减小或有效地防止显示面板540与外壳510脱离。显示面板540的有效显示区域被无效显示区域包围或围绕并由第一表面571暴露。
第二表面577从第一表面571的边缘延伸到外壳510的四个侧壁513、515、517和519。如图8所示,当机壳570与外壳510结合时,第二表面577对应于第三侧壁517的部分使栅带载封装553朝向第三侧壁517弯曲。第二表面577对应于第一侧壁513的部分使数据带载封装551朝向第一侧壁513弯曲。集成印刷电路板555自数据带载封装551的弯曲处形成在底板511的背面。
缺口部或凹口578对应于栅带载封装553形成在第二表面577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缺口部578可以是以自第二表面577边缘向第一表面571的预定深度形成的凹槽578。凹槽578的数目对应于栅带载封装553的数目。凹槽578沿平行第三侧壁517的方向上的宽度至少等于或大于栅带载封装553的宽度,以增加栅带载封装553与保护罩590的接触面积。
栅带载封装553被第二表面577弯曲面向第三侧壁517的部分通过凹槽578向外暴露。保护罩590基本上与图3所示的保护罩190相同。保护罩590将机壳570的第二表面577与外壳510的底板511连接。保护罩590包括粘接膜591和带基膜597。如图8所示,凹槽对应于栅带载封装553之间的间隔形成在粘接膜591中。此处,斜切部518沿第三侧壁517的纵向的长度大于被凹槽分离开的粘接膜591的边缘部分的宽度。
如图3所示,第二粘接区域和引导区域之间的边界线198(图8中为598)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对应于栅带载封装553(示于图8)的位置处的边界线的第一部分198a(示于图3)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如,第二长侧边191b)间隔开第一间隙。在对应于栅带载封装553之间的间隔的位置处的边界线的第二部分198b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比第一间隙宽的第二间隙。
如图9所示,栅带载封装553与保护罩590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保护罩590以相对小的曲率使栅带载封装553弯曲,以减小栅带载封装553的弯曲产生的对导电图案的破坏。保护罩590引导栅带载封装553更靠近第三侧壁517。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1为沿图10的III-III`线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参照图10和11,显示装置600包括外壳610、光源620、光学元件630、面板组件650、前壳670和保护罩690。显示装置600除了前壳670和保护罩690外基本上与图5至7所示的相同。
外壳610包括底板611和第一至第四侧壁613、615、617和619。斜切部618形成在第三侧壁617的外表面和底板611的背面相交处的角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斜切部618相对于第三侧壁617的外侧面和底板611的背面成45°角并沿第三侧壁617的纵向延伸。斜切部618沿第三侧壁617的纵向的长度等于或大于保护罩690沿第三侧壁617的纵向的长度。
光学元件630提高了光源620提供的光的光学特性,例如亮度、亮度的均匀性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元件630可以包括将从光源620入射的光引向散射板633的导光板631,散射板633设置在导光板631上,准直板635和637和/或反射板639设置在导光板631下方。
面板组件650基于光学元件630提供的光显示图像。面板组件650包括显示面板640,数据信号传输膜651和栅信号传输膜653。显示面板640将从光学元件630发射的光转换为包括图像信息的光。
显示面板640设置在光学元件630上。显示面板640被容纳于外壳610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640可以设置在第一至第四侧壁613、615、617和619的台阶部上。显示面板640包括第一基板641、第二基板645和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基板641和645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
面板组件650还包括提供数据驱动信号和栅驱动信号以驱动显示面板640的集成印刷电路板655。集成印刷电路板655通过数据带载封装651与数据线连接。数据带载封装651和栅带载封装653分别包括数据驱动芯片657和栅驱动芯片659。数据驱动芯片657和栅驱动芯片659控制将集成印刷电路板655提供的数据驱动信号和栅驱动信号应用于显示面板640的时间。
前壳670除了形成在第二表面677上的凹槽678的形状外基本上与图5至7所示的相同。第一表面671沿显示面板640的边缘设置,作为不显示图像的无效显示区域并减小或有效地防止显示面板640与外壳610脱离。显示面板640的有效显示区域被无效显示区域包围或围绕并由第一表面671暴露。
第二表面677从第一表面671的边缘延伸到外壳610的四个侧壁613、615、617和619。如图11所示,当机壳670与外壳610结合时,第二表面677对应于第三侧壁617的部分使栅带载封装653朝向第三侧壁617弯曲。第二表面677对应于第一侧壁613的部分使数据带载封装651朝向第一例壁613弯曲。集成印刷电路板655自数据带载封装651的弯曲处形成在底板611的背面。
凹槽678形成在容纳栅带载封装653的前壳670的第二表面677上。凹槽678以自前壳670的第二表面677的边缘向第一表面671的预定深度形成。
凹槽678具有足够大的深度,以增加栅带载封装653与保护罩690的接触面积。栅带载封装653被第二表面677弯曲而面向第三侧壁617的部分通过凹槽678暴露到外部。
保护罩690基本上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描述相同。参照图10和11,保护罩690包括带基膜691,第一粘接膜696和第二粘接膜697。
带基膜691具有沿第三侧壁617的纵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第一粘接膜696附着于带基膜691的长侧边的边缘部分,并且第二粘接膜697附着于与带基膜691的长侧边相对的另一长侧边的边缘部分。
分别限定对应于第一粘接膜696的形状的第一粘接区域,对应于第二粘接膜697的形状的第二粘接区域,对应于位于第一粘接膜696和第二粘接膜697之间的带基膜691的形状的引导区域。第一粘接膜696附着于前壳670的第二表面677,并且第二粘接膜697附着于底板611的背面。
引导区域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边界线698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对应于栅带载封装653的位置处的边界线698的第一部分与作为带基膜691的边缘的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分隔开第一间隙。在对应于栅带载封装653之间的间隔的位置处的边界线698的第二部分与带基膜691的边缘间隔开比第一间隙宽的第二间隙。
引导区域的带基膜691使栅带载封装653的边缘部分弯曲。栅带载封装653的边缘部分与第二粘接区域693的边缘间隔开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的间隙。
根据所示的实施例,带基膜和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边界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对应于栅带载封装位置处的边界线的第一部分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第一间隙。在对应于栅带载封装之间的间隔的位置处的边界线的第二部分与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比第一间隙宽的第二间隙。因此,栅带载封装的边缘部分没有附着在粘接膜上而是可滑动地设置在带基膜上。有利的是,在制造显示装置和使用显示装置时,形成在栅带载封装上的导电图案不容易被施加到栅带载封装的张力,剪切应力等破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前壳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凹槽,以暴露栅带载封装的一部分。因此,增大了保护罩与栅带载封装的接触面积,以将栅带载封装固定到外壳的理想位置上。有利的是,能减小由于栅带载封装不正确的制造所引起的栅带载封装的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栅带载封装上的栅驱动芯片容纳于形成在外壳的第三侧壁上的斜切部中以朝向底侧弯曲。当制作前壳和外壳时,能减少或有效防止显示装置上的栅带载封装的弯曲。有利的是,能提高制造显示装置的效率。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提高了自集成印刷电路板至显示面板传输驱动信号的可靠性。
本发明前述的示例性说明不试图限定本发明。尽管本发明已经对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新颖的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对实施例进行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修改包括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在权利要求中,装置加功能的句子试图覆盖这里描述的所有能实现该功能的结构,并且不仅包括相同的结构而且也包括等效的结构。因此,应当理解,本发明前面的描述是示例性的,并不试图限制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并且,对所公开的实施例以及其它实施例的修改都应视为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并包括权利要求的等效物。

Claims (18)

1.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罩,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与显示面板连接的信号传输膜以及容纳显示面板的外壳,所述保护罩使所述信号传输膜朝向所述外壳的侧壁弯曲并包括:
附着于前壳的侧壁上第一粘接区域,所述前壳与所述外壳结合,并且所述第一粘接区域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
附着于所述外壳的底板的背面的第二粘接区域;以及
在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和所述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引导区域,所述引导区域引导所述信号传输膜,
其中,在对应于所述信号传输膜的位置处所述引导区域和所述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边界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第一间隙;并且
其中,在对应于相邻信号传输膜之间的间隙的位置处所述引导区域和所述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所述边界线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比所述第一间隙宽的第二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还包括:
包括所述第一粘接区域、所述第二粘接区域和所述引导区域的粘接膜;以及
附着于所述引导区域上的带基膜,所述带基膜使所述信号传输膜的边缘部分朝向所述外壳的侧壁弯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罩,其中,所述边界线由所述带基膜的轮廓限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罩,其中,所述信号传输膜的所述边缘部分设置在所述引导区域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罩,其中,所述粘接膜在对应于相邻信号传输膜之间的间隔的部分是缺口或凹槽,且所述带基膜覆盖所述缺口部分的内侧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还包括:
包括所述第一粘接区域、所述第二粘接区域和所述引导区域的带基膜;以及
附着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的第一粘接膜和附着于所述第二粘接区域的第二粘接膜,所述第二粘接膜的轮廓限定所述边界线。
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外壳,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的外侧边上的侧壁,并形成容纳空间;
面板组件,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显示面板和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连接的信号传输膜;
前壳,其包括覆盖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边缘部分的第一表面和覆盖所述外壳的所述侧壁的第二表面;以及
保护罩,其包括附着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一粘接区域,附着于所述底板的背面的第二粘接区域,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粘接区域和所述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引导区域,并引导所述信号传输膜,
其中,在对应于所述信号传输膜的位置处所述引导区域和所述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边界线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第一间隙;并且
其中,在对应于相邻信号传输膜之间的间隔的位置处所述引导区域和所述第二粘接区域之间的所述边界线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比所述第一间隙宽的第二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粘接膜,其包括所述第一粘接区域、所述第二粘接区域和所述引导区域;以及
带基膜,其附着于所述引导区域并限定所述边界线,所述带基膜使所述信号传输膜的边缘部分朝向所述外壳的所述侧壁弯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信号传输膜的所述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粘接区域的边缘间隔开比所述第一间隙宽但比所述第二间隙窄的第三间隙。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带基膜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带基膜,其包括所述第一粘接区域、所述第二粘接区域和所述引导区域;以及
附着于所述第一粘接区域的第一粘接膜和附着于所述第二粘接区域的第二粘接膜,所述第二粘接膜限定所述边界线,所述第一粘接膜被附着于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二粘接膜被附着于所述底板的背面。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具有暴露弯曲的信号传输膜的一部分的缺口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缺口部分的宽度基本上等于或大于每个所述信号传输膜的宽度。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缺口部分的宽度基本上等于或大于最外侧信号传输膜的最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缺口部分暴露的所述信号传输膜的部分被所述引导区域弯曲。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侧壁包括斜切部,在其上设置安装在所述信号传输膜上的驱动芯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斜切部的宽度基本等于或大于单个所述信号传输膜的宽度。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斜切部的宽度基本等于或大于最外侧信号传输膜的最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CN2006100647676A 2005-12-08 2006-12-08 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罩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983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19242/05 2005-12-08
KR1020050119242A KR101266506B1 (ko) 2005-12-08 2005-12-08 표시장치용 보호커버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3458A true CN1983458A (zh) 2007-06-20
CN1983458B CN1983458B (zh) 2010-08-11

Family

ID=38138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647676A Active CN1983458B (zh) 2005-12-08 2006-12-08 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罩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70316B2 (zh)
JP (1) JP4866219B2 (zh)
KR (1) KR101266506B1 (zh)
CN (1) CN198345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0412A (zh) * 2010-12-30 2011-12-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04347678A (zh) * 2013-07-30 2015-02-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28019A (zh) * 2017-03-22 2018-10-09 夏普株式会社 罩安装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CN116413938A (zh) * 2021-12-30 2023-07-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91500B2 (ja) * 2007-02-20 2012-12-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348247B1 (ko) * 2007-06-07 2014-0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835189B1 (ko) * 2007-06-25 2008-06-04 주식회사 인지디스플레이 인슐레이션 어태치 머신의 프레스 장치
KR101328783B1 (ko) * 2009-05-26 2013-11-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TWI440930B (zh) * 2009-07-24 2014-06-11 Au Optronics Corp 平面顯示模組
KR20120005713A (ko) * 2010-07-09 2012-0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세트
US8872997B2 (en) * 2010-08-31 2014-10-28 Apple Inc. Display assembly
KR20120050821A (ko) 2010-11-11 2012-05-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이에 사용되는 접합 필름 및 접합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US20140132879A1 (en) * 2012-11-14 2014-05-1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tsal module and liquid crytsal display with the same
KR102104029B1 (ko) * 2013-05-07 2020-04-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모듈
CN107533818B (zh) * 2015-05-26 2019-10-11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9994149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天津百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式防撞防压防震电子产品屏幕保护装置
KR20200145929A (ko) * 2019-06-20 2020-12-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164684B1 (ko) * 2020-04-17 2020-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2199A (en) * 1993-01-27 1997-01-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ssembly structure of a flat type device including a panel having electrode terminals disposed on a peripheral portion thereof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JPH10133219A (ja) * 1996-10-30 1998-05-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304261B1 (ko) * 1999-04-16 2001-09-26 윤종용 테이프 캐리어 패키지, 그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패널 어셈블리,그를 채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들의 조립 방법
TWI228616B (en) 1999-11-30 2005-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3167230A (ja) 2001-11-29 2003-06-13 Sharp Corp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050035970A (ko) * 2003-10-14 2005-04-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성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346200C (zh) * 2003-11-05 2007-10-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KR100665184B1 (ko) * 2003-11-26 2007-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칩, 상기 칩이 실장된 테이프 캐리어 패키지 및상기 테이프 캐리어 패키지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0412A (zh) * 2010-12-30 2011-12-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US8686973B2 (en) 2010-12-30 2014-04-0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with improved bendable cover having light transmissive area
US9007328B2 (en) 2010-12-30 2015-04-14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with improved bendable cover having light transmissive area
CN104347678A (zh) * 2013-07-30 2015-02-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47678B (zh) * 2013-07-30 2017-08-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28019A (zh) * 2017-03-22 2018-10-09 夏普株式会社 罩安装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CN108628019B (zh) * 2017-03-22 2021-06-01 夏普株式会社 罩安装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CN116413938A (zh) * 2021-12-30 2023-07-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66506B1 (ko) 2013-05-23
US20070132907A1 (en) 2007-06-14
KR20070060203A (ko) 2007-06-13
CN1983458B (zh) 2010-08-11
US7570316B2 (en) 2009-08-04
JP4866219B2 (ja) 2012-02-01
JP2007156492A (ja) 200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3458B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保护罩以及具有该保护罩的显示装置
US666778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775099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P2077464B1 (en) Backlight assemble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backlight assembly
CN100499962C (zh) 挠性印刷电路板和具有该电路板的液晶显示器
KR101896348B1 (ko) 칩 온 필름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 어셈블리
CN100485458C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183193B (zh) 电光装置、照明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0590491C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US10705392B2 (en) Display device
EP2192440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4018395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flexible substrates
US8704972B2 (en) Connector for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KR101835529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광원 패키지
US2004026371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EP2963487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3629597A (zh) 背光组件
US729228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18004349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엘이디 어셈블리
WO1999014630A1 (fr) Ecran a cristaux liquides
KR20000050689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조립 방법
KR10109342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램프 홀더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80000848A (ko) 액정 표시 모듈
KR20050004400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50029902A (ko)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MONITO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30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