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9331B - 投影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投影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9331B
CN1979331B CN2006101531658A CN200610153165A CN1979331B CN 1979331 B CN1979331 B CN 1979331B CN 2006101531658 A CN2006101531658 A CN 2006101531658A CN 200610153165 A CN200610153165 A CN 200610153165A CN 1979331 B CN1979331 B CN 19793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ve substrate
light transmissive
polarizer
light
absorp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531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9331A (zh
Inventor
冈田隆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9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9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9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9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5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 H04N9/3167Modulator illumination systems for polarizing the light bea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5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 G03B21/006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using LC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05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all colours simultaneously, e.g. by using two or more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投影显示设备,用于通过一棱镜组合由两个或多个不同液晶面板形成的图像光,并将该组合的图像光通过投影光学系统向投影面投射。该设备包括与液晶面板的出射面相对的第一光透射基板、与棱镜的入射面相对的第二光透射基板和设置在第一光透射基板和第二光透射基板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光透射基板,其中第一光透射基板、第二光透射基板和第三光透射基板每个都具有偏振器,用于以预定比例吸收预定偏振光成分,并且第二光透射基板粘附到棱镜的入射面。

Description

投影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显示设备,其将由液晶面板形成的图像投射到屏幕上,以提供放大形式的图像。
背景技术
近几年,投影显示设备变得日益流行,用于将由液晶面板形成的图像通过投影光学系统投射到屏幕上,以提供放大形式的图像。图1说明了液晶面板周围的常规投影显示设备的结构。
图1中所示的液晶面板100R、100G、100B是透射式液晶面板。红光入射在液晶面板100R上。绿光入射在液晶面板100G上。蓝光入射在液晶面板100B上。红光(R)、绿光(G)和蓝光(B)从未示出的光源发射出,并被未示出的色分离装置分离。
每个液晶面板100R、100G、100B基于图像信号调制入射在其上的光以形成图像光。该形成的图像光入射在十字分色棱镜(XDP 101)上。入射在XDP 101上的该图像光被XDP 101组合成将要通过投影光学系统102投射向未示出的屏幕的全色(full-color)图像光。
每个都包括偏振器102的玻璃基板103设置在XDP 101和液晶面板100R、XDP 101和液晶面板100G、XDP 101和液晶面板100B之间。此外,除了偏振器102之外,设置在液晶面板100R和100B与XDP 101之间的玻璃基板103每个都具有λ/2玻片104。这里,偏振器103以预定比例吸收包括在入射光中的预定的偏振光成分。因此,只有预定偏振态(线性偏振光)的光束能够被偏振器103透射。然后,λ/2片104向入射在其上的线性偏振光提供相差以将线性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90度。例如,S偏振光被转换成P偏振光。
前述是对常规投影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周围的结构的概要说明。然而,光源和液晶面板的技术进步使得穿过该液晶面板的光量增加,并减小该液晶面板的尺寸。这同时导致了穿过该液晶面板并入射在偏振器和λ/2玻片上的光的光密度量和热密度量的增加。偏振器和λ/2玻片的寿命周期由于光量密度的增加以及热密度的增加的叠加效应(synergistic effect)而减小。
因此,(JP-A-2002-72162)提出一种技术,利用增加玻璃基板的数量来减小偏振器和λ/2玻片上的热负担。具体地,提出一种技术,利用位于液晶面板和XDP之间的两个蓝宝石基板在两个单独的阶段执行光吸收和偏振转换,每个蓝宝石基板包括偏振器和λ/2玻片。根据该技术,由于该热负担被分散,每个偏振器或λ/2玻片的热负担将减少。
然而,光源和液晶面板的技术在日益进步。这样,设置在液晶面板和XDP之间的偏振器和λ/2玻片上的该热负担在将来还会增加。为了利用JP-A-2002-72162中公开的技术来适应热负担的进一步增加,必需要进一步增加玻璃基板的数量。具体地,应当在每个液晶面板和XDP之间设置大量的玻璃基板,以在三个或四个单独的阶段执行光吸收和偏振转换。
然而,在液晶面板和XDP之间设置的玻璃基板数量增加可能导致以下问题。首先,由于大量玻璃基板设置在液晶面板和XDP之间,液晶面板和XDP之间的距离变长。那么,由于液晶面板和XDP之间的距离变长,投影光学系统中的后焦点(back focus)必需相应变长。具体地,必需增加组成投影光学系统的透镜数量,导致了设备尺寸和成本的增加。JP-A-2002-72162还提出了一种减小热负担的技术,其通过用具有较高热传导率的蓝宝石基板替换玻璃基板来实现。然而,昂贵的蓝宝石基板的数量增加导致了成本的直接增加。
其次,玻璃基板数量的增加导致了保持这些玻璃基板的难度。通常,玻璃基板由框架(frame)、臂(arm)等保持,固定到液晶面板,并与液晶面板一起形成组件的一部分。因此,玻璃基板数量的增加导致了利用框架或臂牢固和精确地保持所有玻璃基板的难度。此外,当安装组件时,该组件由组合机保持,用于与XDP对准。因此,玻璃基板数量的增加,以及所导致的组件的尺寸和重量的增加,将导致组件到XDP的对准精度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解决至少一个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投影显示设备通过棱镜将由两个或多个不同液晶面板形成的图像光组合,并将该组合的图像光通过投影光学系统投射向投影面。该投影显示设备包括与液晶面板的出射面(exit plane)相对的第一光透射基板、与该棱镜的入射面(entrance plane)相对的第二光透射基板、和设置在第一光透射基板和第二光透射基板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光透射基板。第一光透射基板、第二光透射基板和第三光透射基板每个都具有偏振器,用于以预定比例吸收预定偏振光成分。另外,该第二光透射基板粘附到棱镜的入射面。
棱镜可具有保持机构,用于保持第二光透射基板。
该第一光透射基板和第三光透射基板之一或二者可保持关于光轴旋转,可提供旋转机构用于旋转这些光透射基板。当第一光透射基板、第二光透射基板和第三光透射基板由旋转机构旋转时,可容易对准设置在这些光透射基板上的偏振器的透射轴。例如,如果多个偏振器的透射轴不互相对准,将在每个偏振器上发生与其之间的偏移量相应的光损耗。这种光损耗导致了偏振器的温度上升和投射图像的亮度降低。当第一光透射基板和第三光透射基板之一或二者能关于由这些基板透射的光的光轴旋转时,各个偏振器的透射轴可关于设置在第二光透射基板上的偏振器的透射轴相互对准。
在本发明的投影显示设备中,与棱镜的入射面相对的第二光透射基板定位在靠近棱镜的位置。因此,在尽可能地减小位于液晶面板和棱镜之间的距离时,也可在液晶面板和棱镜之间定位三个或多个光透射基板。而且,第二光透射基板被粘附到棱镜或与棱镜挤压接触,或由棱镜上提供的保持机构保持。因此,第二光透射基板不需要由固定到液晶面板的框架、臂等来保持。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接下来参照说明本发明的例子的附图的描述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液晶面板周围的常规投影显示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投影显示设备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投影显示设备的实施例的示范性改进的示意图;
图4A-4C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投影显示设备的实施例的示范性改进的示意图;
图5A,5B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投影显示设备的实施例的示范性改进的示意图;以及
图6A-6C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投影显示设备的实施例的示范性改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基于2005年12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55036,并要求其优先权,并在此引入其内容作为参考。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投影显示设备是一种液晶投影仪,其将透射式液晶面板用作光阀。图2为液晶面板周围的本实施例的液晶投影仪结构的示意图。
从未示出的光源发出的光利用未示出的滤色片及其它色分离装置被分成红光、绿光和蓝光。分离的红光入射在图示的蓝宝石基板5r上。绿光入射在蓝宝石基板5g上。蓝光入射在蓝宝石基板5b上。每个颜色光被统一成为S偏振的线性偏振光。接下来将给出设置在每个颜色光的光路上的元件的详细说明。然而,设置在各个光路上的元件基本上是通用的,所以适当地省略完全相同元件的说明。
首先,将给出设置在蓝光光路上的元件说明。沿着光传播方向设置在蓝光光路上的是蓝宝石基板5b、玻璃基板4b、液晶面板6b、晶体基板3b、晶体基板2b和晶体基板1b。用另一种方式表述,两个光透射基板设置在液晶面板6b前,同时三个光透射基板设置在液晶面板6b和十字分色棱镜(XDP)20之间。
偏振器13b粘附到蓝宝石基板5b的出射面上。入射在蓝宝石基板5b上的蓝光被蓝宝石基板5b透射并且然后入射在偏振器13b上。偏振器13b仅仅透射入射在其上的线性偏振蓝光的S偏振光成分,并吸收P偏振光成分。
玻璃基板4b设置在其入射面与蓝宝石基板5b的出射面(偏振器13b)直接相对的位置上。在蓝宝石基板5b的出射面(偏振器13b)和玻璃基板4b的入射面之间限定预定的间隔。此外,光补偿板1 2b粘附到玻璃基板4b的出射面。由粘附到蓝宝石基板5b的偏振器13b透射的蓝光被玻璃基板4b透射,并且然后入射在光补偿板12b上。光补偿板12b用于校正液晶面板6b中的双折射影响以限制对比度降低。具体地,液晶面板6b中使用的向列液晶的角取向连续改变(液晶分子具有预定倾斜角)。双折射由该预定倾斜角所导致,并干扰已经在该进口侧上被偏振器转换为线性偏振光的光的偏振轴。结果,偏振光在出口侧没有被偏振器完全阻挡,导致光泄漏和对比度降低。因此,由于提供其性质(负单轴性negative uniaxiality)是向列液晶的正单轴性的反转的光补偿板12b,对于向列液晶固有的双折射影响不会在投射的图像上显示出来。
液晶面板6b是一种透射式液晶面板,其使用向列液晶,如上述提及的。液晶面板6b设置在其入射面与玻璃基板4b(光补偿板12b)直接相对的位置上。在玻璃基板4b的出射面(光补偿板12b)和液晶面板6b的入射面之间限定预定的间隔。液晶面板6b基于图像信号被调制。入射在液晶面板6b上的S偏振光的偏振面根据液晶面板6b的调制被旋转。
光补偿板11b粘附到液晶基板3b的入射面,同时,偏振器10b粘附到其出射面。液晶基板3b设置在粘附到其入射面的光补偿板11b与液晶面板6b的出射面直接相对的位置上。在液晶面板6b的出射面和液晶板3b的入射面(光补偿板11b)之间限定预定的间隔。光补偿板11b的结构和作用与前述的光补偿板12b相似。而且,偏振器10b布置在关于偏振器13b的交叉尼科尔位置(cross Nicol position)上。因此,偏振器10b仅仅透射由光补偿板11b和液晶板3b透射的线性偏振蓝光的P偏振光成分,并吸收S偏振成分。
偏振器9b粘附到晶体基板2b的入射面。晶体基板2b设置在粘附到其入射面的偏振器9b与晶体基板3b的出射面(偏振器10b)直接相对的位置上。在晶体基板3b的出射面(偏振器10b)和晶体基板2b的入射面(偏振器9b)之间限定预定的间隔。偏振器9b布置在关于偏振器13b的交叉尼科尔位置上。因此,偏振器9b仅仅透射入射在偏振器9b上的线性偏振蓝光的P偏振光成分,并吸收S偏振光成分。换句话说,使第二吸收在前述偏振器10b吸收S偏振光成分后发生。
λ/2玻片7b粘附到晶体基板1b的入射面。偏振器8b层叠在λ/2玻片7b上。晶体基板1b设置在偏振器8b与液晶基板2b的出射面直接相对的位置上。在液晶基板2b的出射面和晶体基板1b的入射面(偏振器8b)之间限定预定的间隔。另一方面,晶体基板1b的出射面利用粘结剂粘附到XDP 20的入射面。偏振器8b也布置在关于偏振器13b的交叉尼科尔位置上。因此,偏振器8b仅仅透射入射在偏振器8b上的线性偏振蓝光的P偏振光成分,并吸收S偏振光成分。换句话说,使第三吸收在前述偏振器10b和9b吸收S偏振光后发生。此外,由偏振器8b透射的蓝光被λ/2玻片7b转换为S偏振光。
如上所述,每个都包括偏振器的三个晶体基板3b、2b、1b在蓝光光路上设置在液晶面板6b和XDP 20之间。该S偏振光成分由三个偏振器10b、9b、8b在三个单独的阶段被吸收。该吸收的S偏振光成分转化为热量。因此,每个偏振器10b、9b、8b中的退化和温度上升,与吸收相同量的S偏振光成分(通过单个吸收)的单个偏振器相比,在退化和温度上升上被减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各个偏振器10b、9b、8b具有不同的吸收比。另外,根据偏振器10b、9b、8b的吸收比,分别粘附有偏振器10b、9b、8b的晶体基板3b、2b、1b被设计成具有不同的尺寸(体积)。具体地,在三个偏振器10b、9b、8b之间,偏振器9b展示出最高的吸收比,从而粘附有偏振器9b的晶体基板2b设计成具有晶体基板3b、2b、1b中最大的体积。该策略的原因如下。为了提供尽可能少数量的晶体基板,晶体基板3b除了偏振器10b之外还具有光补偿板11b。换句话说,晶体基板3b由偏振器10b和光补偿板11b共享。由于光补偿板吸收(产生)的热量比偏振器小,偏振器10b和光补偿板11b设置在相同的晶体基板3b上。然而,甚至光补偿板没有热吸收。因此,考虑到由光补偿板11b吸收的热量,必需要确定偏振器10b吸收的热量(吸收比)。同样,为了减少晶体基板的数量,晶体基板1b由偏振器8b和λ/2玻片7b共享。这样,在确定偏振器8b的吸收比中,对偏振器8b有类似的限制,如同偏振器10b的情况。另一方面,晶体基板2b仅仅具有偏振器9b。因此,偏振器9b设计成展示出最高的吸收比。另外,具有最高吸收比的偏振器9b也产生大量的热,所以该晶体基板2设计成具有最大的体积,从而确保足够的散热量。
更具体的是,由偏振器吸收的热量依赖于偏振器的交叉吸收比(crossed absorptance)(在与偏振器透射轴垂直的方向上偏振的光的吸收比)。在本实施例中,偏振器10b、9b、8b分别展示出30%、58%和100%的交叉吸收比。入射在偏振器10b上的S偏振光的30%由偏振器10b吸收并转化为热量,剩余的70%入射在偏振器9b上。入射在偏振器9b上的S偏振光的58%由偏振器9b吸收并转化为热量。偏振器8b吸收入射在其上的全部S偏振光。
此外,第三晶体基板1b紧密接触XDP 20。这导致在液晶面板6b和XDP 20之间较短的距离,以及投影光学系统21的较小的后焦点。用另一种方式表述,增加数量的晶体基板设置在液晶面板6b和XDP 20之间,同时限制了投影光学系统21的后焦点的延伸。
接下来,将给出设置在绿光光路上的元件说明。沿着光传播方向设置在绿光光路上的是蓝宝石基板5g、玻璃基板4g、液晶面板6g、晶体基板3g、晶体基板2g和晶体基板1g。用另一种方式表述,两个光透射基板设置在液晶面板6g前,同时,三个光透射基板设置在液晶面板6g和XDP 20之间。
蓝宝石基板5g和玻璃基板4g与设置在蓝光光路上的蓝宝石基板5b和玻璃基板4b相同。另外,与偏振器13b相同的偏振器13g粘附到蓝宝石基板5g的出射面。与光补偿板12b相同的光补偿板12g粘附到玻璃基板4g的出射面。
同样,液晶面板6g、晶体基板3g和晶体基板2g与设置在蓝光光路上的相同。此外,与光补偿板11b相同的光补偿板11g粘附到晶体基板3g的入射面。与偏振器10b相同的偏振器10g粘附到晶体基板3g的出射面。同样,与偏振器9b相同的偏振器9g粘附到晶体基板2g的入射面。
晶体基板1g的出射面利用粘结剂粘附到XDP 20的入射面。与偏振器8b相同的偏振器8g粘附到晶体基板1g的入射面。由布置成紧密接触XDP 20的晶体基板1g产生的效果与布置成紧密接触XDP 20的晶体基板1b产生的效果相同。
实际上,设置在蓝光光路上的元件与设置在绿光光路上的元件区别仅在于粘附到XDP 20的晶体基板1g不包含λ/2玻片。因此,从液晶面板6g发出的绿光入射在XDP 20上而不会被偏振转换。然而,入射在XDP 20上的光是否应该被偏振转换依赖于XDP 20的反射/透射特性,而不是本发明必要因素。
同样,在绿光光路上,S偏振光成分由三个偏振器10g、9g、8g在三个单独的阶段被吸收。此外,偏振器9g具有三个偏振器10g、9g、8g的最大吸收比。因此,粘附偏振器9g的晶体基板2g具有三个晶体基板3g、2g、1g的最大体积。
根据本发明进行的实验,已经证实,设置在绿光光路上的偏振器10g、9g、8g的温度比分别设置在两个蓝宝石基板上的偏振器温度低大约15℃。热负担的减少有助于大大提高每个偏振器的寿命周期,其大约增加3.5倍。同样,设置在蓝光光路上的输出侧偏振器的寿命也得到提高。
接下来,将给出设置在红光光路上的元件说明。沿着光传播方向设置在红光光路上的是蓝宝石基板5r、玻璃基板4r、液晶面板6r、晶体基板3r和晶体基板2r。用另一种方式表述,两个光透射基板设置在液晶面板6r前,其它两个光透射基板还是设置在液晶面板6r和XDP 20之间。
蓝宝石基板5r和玻璃基板4r与设置在蓝光光路上的蓝宝石基板5b和玻璃基板4b相同。另外,与偏振器13b相同的偏振器13r粘附到蓝宝石基板5r的出射面。与光补偿板12b相同的光补偿板12r粘附到玻璃基板4r的出射面。
液晶面板6r和晶体基板3r与设置在蓝光光路上的液晶面板6b和晶体基板3b相同。与光补偿板11b相同的光补偿板11r粘附到晶体基板3r的入射面。与偏振器9b相同的偏振器9r粘附到晶体基板3r的出射面。
与偏振器8b相同的偏振器8r粘附到晶体基板2r的入射面。与λ/2玻片7b相同的λ/2玻片7r粘附到晶体基板2r的出射面。接着,在晶体基板2r和XDP 20之间限定预定的间隔。实际上,设置在前述光路上的元件与设置在红光光路上的元件之间的第一区别在于最靠近XDP 20的晶体基板是否紧密接触XDP 20。具体地,设置在蓝光光路上的晶体基板1b和设置在绿光光路上的晶体基板1g粘附到并紧密接触XDP 20。另一方面,在设置在红光光路上的晶体基板2r和XDP 20之间限定预定的间隔。另外,设置在前述光路上的元件和设置在红光光路上的元件之间的第二区别在于设置在液晶面板和XDP之间的晶体基板数量。具体地,在蓝光和绿光的每个的光路上的液晶面板和XDP之间设置三个晶体基板。另一方面,在红光光路上的液晶面板和XDP之间设置两个晶体基板。
实际上,由于设置在红光光路上的元件比设置在其它颜色光光路上的元件热负担小,偏振器数量只是减少一个以在两个单独的阶段吸收光。因此,本发明不排除具有三个或多个晶体基板设置在红光光路上的结构。而且,不可避免的,由于偏振器数量只少了一个,晶体基板的数量也比其它光路中的少一个,所以本发明不排除附加提供晶体基板,连带附加提供偏振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具有设置在红光光路上的两个晶体基板,从而晶体基板2r不需要与XDP 20紧密接触以减少液晶面板6r和XDP 20之间的距离。然而,本发明不排除紧密接触XDP 20的晶体基板2r。另外,本发明不排除附加提供的晶体基板紧密接触XDP 20的结构。
设置在蓝光光路上的晶体基板3b和晶体基板2b由固定到设置在该光路上的液晶面板6b的未示出的框架保持并与液晶面板6b一体化。同样,设置在绿光光路上的晶体基板3g和晶体基板2g由固定到设置在相同光路上的液晶面板6g的未示出的框架保持并与液晶面板6g一体化。此外,设置在红光光路上的晶体基板3r和晶体基板2r由固定到设置在相同光路上的液晶面板6r的未示出的框架保持并与液晶面板6r一体化。另外,利用未示出的风扇向设置在各个光路上的各个元件之间的间隔提供冷却空气。
可选择的,这些晶体基板1b和晶体基板1g可利用推动(urging)装置来朝向XDP 20推动,而不是将晶体基板1b和晶体基板1g的出射面粘附到XDP 20的入射面,从而晶体基板1b和晶体基板1g的出射面可与XDP 20的入射面紧密接触。
还可选择的,晶体基板1b和晶体基板1g可由为XDP 20提供的保持装置保持,以便它们的出射面与XDP 20的入射面紧密接触。该保持装置不特别限于任何特殊的结构。例如,从XDP 20的入射面或另一面突出的臂或支架可作为保持装置的例子。此外,臂或支架可由弹性材料形成,以便晶体基板1b和晶体基板1g的出射面与XDP 20的入射面利用臂或支架的弹性回复力而紧密接触。关于这一点,这种推动装置和保持装置可在除了晶体基板1b和晶体基板1g之外的光透射基板设置成紧密接触XDP 20的时候使用。
在任何情况中,当该光透射基板被部分地固定到该XDP时,具有以下优点。通常,设置在液晶面板和XDP之间的光透射基板由固定到液晶面板的框架、臂等保持,并与液晶面板一起构成组件的一部分。因此,光透射基板数量的增加导致了用框架或臂牢固精确地保持全部玻璃基板的难度。此外,当安装该组件时,该组件由组合机保持,用于与XDP对准。因此,玻璃基板数量的增加,以及导致的装置尺寸和重量的增加,导致了该组件与XDP的对准精度下降。相反,当光透射基板如本实施例中那样部分地固定到XDP上时,即使光透射基板数量增加也不会导致上述缺点。接着,当光透射基板数量可增加时,偏振器数量可增加以进一步分散热负担。
晶体基板3b、2b、3g、2g、3r、2r全部或部分可关于它们的光轴旋转。
接下来,将给出对前述实施例的液晶投影仪的示范性改进说明。图2中所示的设置在各个颜色光光路上的元件结构可相互应用到其它颜色光光路中。例如,设置在蓝光光路上的元件可设置在绿光或红光光路上。
例如,光补偿板11b可层叠在偏振器8b上,如图3所示。同样,图2中所示的偏振器13b和光补偿板12b可设置在一公共光透射基板上。在该情况下,偏振器13b和光补偿板12b可层叠在光透射基板30的入射面上,如图4A所示,或可层叠在其出射面上,如图4B所示。可选择的,一个可层叠在光透射基板30的入射面上,同时另一个在其出射面上,如图4C所示。
同样,如图5A所示,图2中所示的偏振器8b和λ/2玻片7b可设置在晶体基板1b的出射面上。此外,如图5B所示,偏振器8b或λ/2玻片7b可设置在晶体基板1b的入射面上,另一个位于其出射面上。
同样,如图6A所示,图2所示的偏振器9b可设置在晶体基板2b的出射面上。如图6B或6C所示,光补偿板11b和偏振器10b可层叠在晶体基板3b的入射面或出射面上。
这里,结合设置在蓝光光路上的元件对示范性改进进行了说明。然而,还可对设置在其它光路上的元件进行类似的改进。同样,目前描述的玻璃基板可用蓝宝石基板、晶体基板和其它展示较高热传导性的光透射基板替代。当然,目前描述的蓝宝石基板和晶体基板也可用玻璃基板或其它便宜的光透射基板替代,以降低成本。
目前描述的偏振器、光补偿板、λ/2玻片不限于平板状的。偏振器、光补偿板和λ/2玻片还包括所有例如膜片、膜、层等产生上述作用的等价物。
在示范性改进中,光透射基板可关于它们的光轴旋转,除了与XDP的入射面相对的那些之外。
虽然已经利用特殊术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这种描述仅仅是用于说明目的,应当理解,对其作出的改变和变化不脱离附加的权利要求的精神或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投影显示设备,用于投射由两个或多个不同液晶面板形成并由棱镜组合的光,包括:
第一光透射基板,其与所述液晶面板的出射面相对;
第二光透射基板,其与所述棱镜的入射面相对;以及
至少一个第三光透射基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设有具有第一交叉吸收比的第一偏振器,
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设有具有第二交叉吸收比的第二偏振器,
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设有具有第三交叉吸收比的第三偏振器,
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粘附到所述棱镜的入射面,并且
在进入所述第一偏振器的光量与所述第一交叉吸收比的乘积、进入所述第二偏振器的光量与所述第二交叉吸收比的乘积、进入所述第三偏振器的光量与所述第三交叉吸收比的乘积当中,进入所述第三偏振器的光量与所述第三交叉吸收比的乘积最大,
其中偏振器的交叉吸收比是指偏振器的在与偏振器透射轴垂直的方向上偏振的光的吸收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进一步包括光补偿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的一个或二者上,用于补偿由所述液晶面板的方向角导致的对偏振轴的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进一步包括λ/2玻片,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上,用于改变已经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上的所述偏振器的光的偏振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的任一个或二者关于光轴是可旋转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的全部或一些是晶体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的全部或一些是蓝宝石基板。
7.一种投影显示设备,用于投射由两个或多个不同液晶面板形成并由棱镜组合的光,包括;
第一光透射基板,其与所述液晶面板的出射面相对;
第二光透射基板,其与所述棱镜的入射面相对;以及
至少一个第三光透射基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设有具有第一交叉吸收比的第一偏振器,
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设有具有第二交叉吸收比的第二偏振器,
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设有具有第三交叉吸收比的第三偏振器,
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与所述棱镜的入射面挤压接触,并且
在进入所述第一偏振器的光量与所述第一交叉吸收比的乘积、进入所述第二偏振器的光量与所述第二交叉吸收比的乘积、进入所述第三偏振器的光量与所述第三交叉吸收比的乘积当中,进入所述第三偏振器的光量与所述第三交叉吸收比的乘积最大,
其中偏振器的交叉吸收比是指偏振器的在与偏振器透射轴垂直的方向上偏振的光的吸收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进一步包括光补偿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的一个或二者上,用于补偿由所述液晶面板的方向角导致的对偏振轴的干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进一步包括λ/2玻片,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上,用于改变已经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上的所述偏振器的光的偏振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的任一个或二者关于光轴是可旋转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的全部或一些是晶体基板。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的全部或一些是蓝宝石基板。
13.一种投影显示设备,用于投射由两个或多个不同液晶面板形成并由棱镜组合的光,包括;
第一光透射基板,其与所述液晶面板的出射面相对;
第二光透射基板,其与所述棱镜的入射面相对;
至少一个第三光透射基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之间;以及
保持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棱镜上,用于保持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
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设有具有第一交叉吸收比的第一偏振器,
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设有具有第二交叉吸收比的第二偏振器,
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设有具有第三交叉吸收比的第三偏振器,并且
在进入所述第一偏振器的光量与所述第一交叉吸收比的乘积、进入所述第二偏振器的光量与所述第二交叉吸收比的乘积、进入所述第三偏振器的光量与所述第三交叉吸收比的乘积当中,进入所述第三偏振器的光量与所述第三交叉吸收比的乘积最大,
其中偏振器的交叉吸收比是指偏振器的在与偏振器透射轴垂直的方向上偏振的光的吸收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进一步包括光补偿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的一个或二者上,用于补偿由所述液晶面板的方向角导致的对偏振轴的干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进一步包括λ/2玻片,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上,用于改变已经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上的所述偏振器的光的偏振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的任一个或二者关于光轴是可旋转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的全部或一些是晶体基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光透射基板、所述第二光透射基板和所述第三光透射基板的全部或一些是蓝宝石基板。
CN2006101531658A 2005-12-08 2006-12-07 投影显示设备 Active CN19793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5036 2005-12-08
JP2005355036A JP4572165B2 (ja) 2005-12-08 2005-12-08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5355036 2005-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9331A CN1979331A (zh) 2007-06-13
CN1979331B true CN1979331B (zh) 2010-06-16

Family

ID=381305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531658A Active CN1979331B (zh) 2005-12-08 2006-12-07 投影显示设备
CNU20062014746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4036Y (zh) 2005-12-08 2006-12-08 投影显示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4746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4036Y (zh) 2005-12-08 2006-12-08 投影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21600B2 (zh)
JP (1) JP4572165B2 (zh)
CN (2) CN19793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03106A (ja) * 2007-06-20 2009-01-08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03232A (ja) * 2007-06-22 2009-01-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JP2010152268A (ja) * 2008-12-26 2010-07-08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US10565319B1 (en) * 2018-08-15 2020-02-18 Hui Zhao Translation device with two-way projection and voice func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2561A (en) * 1995-10-18 1999-04-06 Fujitsu Limited LC panel with reduced defects having adhesive smoothing layer on an exterior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s)
JPH10133096A (ja) * 1996-10-31 1998-05-22 Nikon Corp 焦点検出装置
JP3491150B2 (ja) 1999-10-06 2004-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2072162A (ja) * 2000-09-01 2002-03-12 Seiko Epson Corp 液晶ライトバルブ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2090873A (ja) * 2000-09-11 2002-03-27 Sharp Corp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2131750A (ja) * 2000-10-27 2002-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2268139A (ja) * 2001-03-07 2002-09-18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及びパネル冷却方法
JP2002244214A (ja) * 2001-02-20 2002-08-30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JP3958008B2 (ja) * 2001-10-01 2007-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光学系およ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JP3669365B2 (ja) 2002-06-19 2005-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この光学装置を備えるプロジェクタ
US6844993B2 (en) 2002-06-19 2005-01-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having the optical device
JP4311103B2 (ja) * 2003-07-18 2009-08-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写型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背面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5157207A (ja) * 2003-11-28 2005-06-1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変換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72165B2 (ja) 2010-10-27
JP2007156340A (ja) 2007-06-21
CN201044036Y (zh) 2008-04-02
US7821600B2 (en) 2010-10-26
CN1979331A (zh) 2007-06-13
US20070132924A1 (en) 2007-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75325B2 (en) Image displaying apparatus and color separating-combining optical system
US5283600A (en) LCD projector
KR101244062B1 (ko) 액정 프로젝터 장치
JP4608459B2 (ja) 傾斜cプレート・リターダおよびそれを組み込んだ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US7518662B2 (en) Contrast enhancement for liquid crystal based projection systems
TW401531B (en) Projec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480013B2 (en)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2951858B2 (ja) 投影型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US6067128A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projector including an optical path adjuster arranged in the light path from the light source to the liquid-crystal display element
US7520617B2 (en) Reflection type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US6130728A (en) Single panel color projection LCD having a plurality of reflectors
JP5703774B2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20060262233A1 (en)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CN1979331B (zh) 投影显示设备
US6856375B2 (en) Liquid crystal light valv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3270636A (ja) 液晶パネル、液晶デバイス、および、液晶デバイス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KR20110105351A (ko) 액정 장치 및 투사형 표시 장치
JP2002131750A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WO2007021981A2 (en) Contrast enhancement for liquid crystal based projection systems
JP2001201739A (ja)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部品
US7969516B2 (en) Projector
JP2007286609A (ja) 液晶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プロジェクタ
JPH11295660A (ja)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150382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36882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DISPLAY SOLUTION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VIDEO TECH. K.K.

Effective date: 200707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7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Japan Electrical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harp NEC display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