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8878A - 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8878A
CN1978878A CN 200510129514 CN200510129514A CN1978878A CN 1978878 A CN1978878 A CN 1978878A CN 200510129514 CN200510129514 CN 200510129514 CN 200510129514 A CN200510129514 A CN 200510129514A CN 1978878 A CN1978878 A CN 1978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ypass
air
throttle valve
valve body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295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治攻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a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a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a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a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101295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78878A/zh
Publication of CN1978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88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即使在极其寒冷的地方等气温极端低的状态下,也不需要配置大型的空气旁通阀,能够提高燃料的点火性能而顺利地启动发动机。该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具有:旁通通道(2a、2b),其连通节流阀体(1)内所具有的节流阀(6)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该节流阀体(1)设置在发动机的吸气管上;空气旁通阀,其调整该旁通通道(2a、2b)的流量,其中,具有:辅助旁通通道(8),其从前述旁通通道(2a、2b)分叉而连通前述节流阀(6)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辅助旁通阀,其调整该辅助旁通通道(8)的流量。

Description

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寒冷时实现发动机的吸入空气量的调整的空气旁通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气温低的状态下启动自动两轮车等的车辆的发动机时,使供给到发动机的燃料增加而提高启动性能。但是,当气温低时,燃料附着在发动机吸气管的内壁面而使燃料无法适当地供给到发动机内,还有,润滑油的粘性提高,而使发动机的旋转阻力增大而转速降低,从而发动机的启动性能变差。为此,使与燃料同样供给到吸气管的空气量也增加,而使发动机顺利地启动。作为该空气量的增加方法,采用在吸气管中设置空气的旁通通道而使空气量增加的空气旁通结构。
该空气旁通结构是由旁通通道与空气旁通阀构成,通过旁通通道连通在发动机的吸气管中途所具有的节流阀体的节流阀的上游侧与下游侧,并通过空气旁通阀调整通过该旁通通道的空气量。由此,即使在关闭节流阀的状态下,也有旁通的空气被吸入到发动机内,因此,能够增加空气量而提高发动机的启动性能。
但是,在寒冷的地方等,例如-15℃或者其以下的极其寒冷的时候,只依靠基于上述空气旁通结构的空气量的增加,无法应对由于润滑油的粘性加大造成的发动机旋转阻力的增加,且空气不能适当地被供给到发动机内,从而很难使发动机顺利地启动并持续旋转。此时,使空气旁通通道大型化而进一步增加空气的流量,能够提高在寒冷地区的发动机的启动性能,但在自动两轮车中,在空间上很难配置这样大型化了的空气旁通结构。还有,处于如前所述的极其寒冷状态的情况比较稀少,若考虑到使用的概率,设置大型的空气旁通结构成为浪费的可能性很大。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利用了空气旁通通道方式的发动机转速控制装置。该发动机转速控制装置,在作为执行机构而采用了线性电磁阀的结构中,以废除压力消除机构而实现小型化、轻量化、而且成本降低为目的。作为该装置,设置有连通节流阀的上游侧与空气旁通通道的辅助旁通通道,而空气旁通阀的控制并非是其开度控制,而是作为利用了吸气管负压的开阀负载控制,来控制空气旁通通道的空气量。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动机转速控制装置,为了应对例如-15℃以下的极其寒冷时的启动,无法避免装置的大型化。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2570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了上述的以往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即使在极其寒冷的地方等气温极低的状态下,也不需要装配大型的空气旁通阀,能够提高燃料的点火性能而顺利地启动发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1)的发明中,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具有:旁通通道,其连通节流阀体内所具有的节流阀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该节流阀体设置在发动机的吸气管上;空气旁通阀,其调整该旁通通道的流量,其特征在于,具有:辅助旁通通道,其从前述旁通通道分叉而连通前述节流阀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辅助旁通阀,其调整该辅助旁通通道的流量。
(2)的发明是在如(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前述辅助旁通阀的阀体是滑动式的,能够手动操作。
(3)的发明是在如(1)或(2)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前述空气旁通阀与前述节流阀体形成为一体。
根据上述(1)的发明,辅助旁通通道使节流阀的上游侧与下游侧连通,而在该辅助旁通通道中具有辅助旁通阀,因此,不需要使发动机原来具有的空气旁通结构大型化,即使是关闭节流阀的状态下,也能够充分增加流向吸气管的空气量。由此,在极其寒冷地区等气温极度低的状态下混合气体的点火性能被提高,从而能够顺利地启动发动机。
根据上述(2)的发明,由于使阀体滑动而能够调节辅助旁通通道的开度,所以能够根据启动发动机时的气温而导入适当的空气量。还有,由于可以手动操作阀体,因此操作人员能够根据状况适当进行空气量的调整。
根据上述(3)的发明,由于空气旁通阀与节流阀体形成为一体,故可以缩短空气的旁通通道,在小的空间中可形成充分量的空气的旁通结构,在极其寒冷的地区也能够实现空气量的增加,而能够顺利地启动发动机。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发明的空气旁通结构的发动机周围的概略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空气旁通结构的概略图。
图3为具有本发明的空气旁通结构的节流阀体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E-E剖视图,其中,图4A表示关闭阀体的状态,图4B表示打开阀体的状态。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空气旁通结构的其他的例子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具备本发明的空气旁通结构的发动机周围的概略图。
在发动机11的吸气管12的端部具有空气过滤器13,而另一侧的端部连接在汽缸19顶部的汽缸盖14上。在吸气管12上具有节流阀体1。排气管15连接在汽缸盖14上,而在其端部具有消声器16。在汽缸19的下部具有曲轴箱17。在汽缸19的内部容纳着连接于曲轴(没有图示)而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没有图示)。
在节流阀体1的下游侧的吸气管12中,设有喷射燃料的喷射器20。节流阀体1通过旁通管2a、2b与空气旁通阀3连接。在空气旁通阀3内具有用于调整通过旁通管2a、2b的空气量的阀体(没有图示)。该空气旁通阀是利用电磁式的电磁阀而由计算机控制的,该控制通过ECU10而进行。还有,空气旁通阀的控制,也可以采用利用对应于温度的蜡的膨胀、收缩而进行控制的蜡式或者利用步进电机以计算机控制该步进电机的动作的步进电机式而进行。在该ECU10中,也进行喷射器20的燃料的喷射量或来自空气过滤器13的空气量的控制。另外,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采用了化油器的发动机中。
在空气过滤器13中被清洁过的空气,通过节流阀体1而向吸气管12的下游方向吸引。在低温时的发动机启动时空气旁通阀3打开而吸入空气通过节流阀体1时,一部分空气通过旁通管2a而从旁通管2b再次被旁通到节流阀体1内,从而增加了吸入空气量。在节流阀体1的下游侧,从喷射器20喷射燃料。该燃料与空气混合而作为混合气体被吸气到汽缸盖14中。混合气体燃烧以后,作为排出气体通过排气管15而从消声器16被排出。
图2为本发明的空气旁通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所示,为了使在节流阀体1中流动的空气进行旁通,由ECU10控制的空气旁通阀3,通过旁通管2a、2b被安装在节流阀体1上。若在低温状态下启动发动机时空气旁通阀3被打开时,在节流阀体1中流动的空气,在节流阀体1内原样从上游流向下游(箭头方向A),而一部分的空气通过旁通管2a、2b而旁通到旁通阀(箭头方向B)。由此,通过节流阀体1而从上游流向下游的吸气量增加。4为连接操作后述的辅助旁通阀的操纵杆等的操作部与辅助旁通阀的钢丝绳。21为操作节流阀的节流阀钢丝(没有图示)的安装固定件。
图3为具有本发明的空气旁通结构的节流阀体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在节流阀体1内具有节流阀6。调节该节流阀6的开度,来控制对发动机1的吸气量(图示为阀门被关闭的状态)。从上游侧流过来的空气,通过节流阀体1内的主通道C而流向下游侧。此时,若空气旁通阀3打开时,一部分的空气通过形成在节流阀体1的壳体7中的旁通通道D,而流向旁通管2a。此后,从旁通管2b再次供给到节流阀6的下游侧而进行旁通。
该旁通通道D在中途分叉,与辅助旁通通道8连通。辅助旁通通道8连通到节流阀6的下游侧。该辅助旁通通道8的中途具有辅助旁通阀5。当辅助旁通阀5打开时,通过旁通通道D的空气,通过旁通管2a而从旁通管2b被旁通,同时通过辅助旁通通道8而被旁通。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加空气的旁通量,故即使在极其寒冷的地方等气温极端低的状态下启动发动机,也能够充分流通空气,从而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启动性能。还有,由于辅助旁通通道8形成在节流阀体1的壳体7内,因此,旁通结构没有变得大型化,而在空间上可以高效率地配置。通过辅助旁通通道8的空气,如后所述由辅助旁通阀5控制其流量。
图4为图3的E-E剖视图,图4A是表示关闭阀体的状态的概略图,图4B表示打开阀体的状态的概略图。
如图所示,辅助旁通阀5的阀体9,通过弹簧22被按压向关闭辅助旁通通道8的方向(图中向下的方向)。当要增加空气量时,通过拉动钢丝绳4内的钢丝23(向图中向上的方向移动),使弹簧收缩,而与其联动的阀体9滑动(向图示向上的方向),而空气在辅助旁通通道8内流动。钢丝23,例如在车把附近设置操纵杆而可从该处进行操作。若能够这样进行手动操作,则在发动机不好启动时司机可以自由地进行操作,因此操作性好。辅助旁通通道8,在该例中形成为2条,通过操作钢丝23而调节阀体9的滑动量,从而能够控制空气的流通量。还有,辅助旁通通道8,虽在图中是示出了2条,但只要是通过阀体的开度调整而可以变更空气的流通面积即可,几条都可以。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空气旁通结构的其他的例子的概略图。
如图所示,节流阀体1与空气旁通阀3形成为一体。通过使其成为一体,不需要图2所示那样的旁通管2a、2b,也可以使空气旁通,因此能够实现空气旁通结构的小型化。从而,在空间上效率良好,也可以提高发动机布局上的自由度。其他的结构、作用、效果与图2相同。
本发明适用于燃料喷射式发动机或者使用化油器的车辆用发动机以及船外机等的发动机全体中。

Claims (3)

1.一种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具有:
旁通通道,其连通节流阀体内所具有的节流阀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该节流阀体设置在发动机的吸气管上;
空气旁通阀,其调整该旁通通道的流量,其特征在于,具有:
辅助旁通通道,其从前述旁通通道分叉而连通前述节流阀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辅助旁通阀,其调整该辅助旁通通道的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辅助旁通阀的阀体是滑动式的,能够手动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空气旁通阀与前述节流阀体形成为一体。
CN 200510129514 2005-12-05 2005-12-05 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 Pending CN19788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129514 CN1978878A (zh) 2005-12-05 2005-12-05 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129514 CN1978878A (zh) 2005-12-05 2005-12-05 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8878A true CN1978878A (zh) 2007-06-13

Family

ID=38130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29514 Pending CN1978878A (zh) 2005-12-05 2005-12-05 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788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6830A (zh) * 2018-02-23 2020-06-30 株式会社三国 节流装置及燃料蒸发气体回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6830A (zh) * 2018-02-23 2020-06-30 株式会社三国 节流装置及燃料蒸发气体回收系统
CN111356830B (zh) * 2018-02-23 2021-10-19 株式会社三国 节流装置及燃料蒸发气体回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63505B2 (ja) 異なる燃料で選択的に作動可能な、特に自動車駆動用の内燃機関
CN102777287B (zh) 基于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系统及其燃料比提高方法
CN101498239B (zh) 可变涡轮增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RU2687478C2 (ru) Способ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варианты) создания вакуум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дроссельной заслонки
RU2703879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работы дроссельного турбогенератора
CN101978143B (zh) 用于净化排气的催化转换器的暖机方法和暖气系统
CN109322767A (zh) 控制发动机气流的方法和系统
JP2011132839A (ja) 内燃機関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CN102852663A (zh) 用于控制内燃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设置的方法和控制装置
EP1365140A3 (en) Fuel-heating type fuel injection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4525306A (ja) 内燃機関停止後に排気ガス再循環弁が固着するのを避けるための装置
JP2021099036A (ja) エンジン装置
EP2075444A1 (en) Controll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1060470B2 (en) Engine device
CN1978878A (zh) 发动机的空气旁通结构
JP2006077583A (ja) エンジンのエアバイパス構造
US6966307B2 (en) Fuel drain structure in fuel line
CN1891991B (zh) 发动机的排放控制装置
US6029636A (en) Air intake pre-heater
TW451027B (en) Intake air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DE10005520A1 (de) Ansaugluft-Heizsystem
JP2003502560A (ja) 内燃機関用吸気装置
JP2004068706A (ja) エンジンの燃料ガス処理装置
JP2002089370A (ja) 気化器の自動始動装置
JP5338736B2 (ja) エンジンの過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