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8719B - 配有捻转保持元件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配有捻转保持元件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8719B
CN1978719B CN200610168416XA CN200610168416A CN1978719B CN 1978719 B CN1978719 B CN 1978719B CN 200610168416X A CN200610168416X A CN 200610168416XA CN 200610168416 A CN200610168416 A CN 200610168416A CN 1978719 B CN1978719 B CN 1978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element
doffing
twisted holding
frid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84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8719A (zh
Inventor
M·布尔歇特
S·克罗默尔
B·洛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filed Critical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Publication of CN1978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8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8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8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0Removing running yarn from the yarn forming region, e.g. using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杯纺纺纱装置,包括一个将转杯外壳封闭起来的封盖。在封盖内安装了一个可更换的槽板适配器,通过它进行纤维供给和落纱。落纱经过一个落纱喷嘴和至少一个布置在后面的并容易更换捻转保持元件进行,捻转保持元件上有一个基本上位于中心位置的落纱孔。捻转保持元件可直接插入到槽板适配器中。

Description

配有捻转保持元件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有捻转保持元件的转杯纺纺纱装置,该装置有一个将转杯外壳封闭起来的封盖,其中,通过一个安装在封盖下的可更换的槽板适配器进行纤维供给和落纱,而且,落纱是经过一个落纱喷嘴和至少一个布置在后面、且容易更换的捻转保持元件完成的,捻转保持元件上有一个基本位于其中心位置的落纱孔。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适用于上述转杯纺纺纱装置的一种槽板适配器,一种落纱喷嘴,以及一种独立的由上述部件组成的组合件。
背景技术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可在转杯纺纺纱装置中装入不同直径的纺纱转杯。为了能使纤维供给适应不同的直径,根据例如DE 19934893A1,现在已知,槽板适配器可以方便地装入转杯外壳的封盖下,而且槽板适配器上包含有纤维喂入槽的末端部分。槽板适配器的外部轮廓以及纤维喂入槽的入口分别与所属的纺纱转杯相匹配。此外,落纱通过安装在槽板适配器上的一个落纱喷嘴进行。
另外,根据DE 19934893A1(本发明的上位概念以此为依据),人们知道有一个捻转保持元件布置在落纱喷嘴的后面。捻转保持元件基本上由一根短的落纱管构成,落纱孔基本上位于其中心位置,落纱管的末端被扩大为喇叭口形状。在捻转保持元件的喇叭口形状落纱孔被导向的纱线所接触的范围内设置了一个接头。捻转保持元件由转杯外壳封盖内的一个插座接受,并用一个弹簧夹头固定,这样可便于更换。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具有不同捻转保持作用的捻转保持元件。
已知结构的缺点在于,落纱喷嘴与布置在后面的捻转保持元件之间的距离不能进一步缩短。现已证明,纱线在落纱喷嘴上转向与在捻转保持元件上转向两者之间的距离影响所纺纱线的质量,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改进纱线质量。但是,通过对作为落纱管的已知捻转保持元件及其在转杯外壳封盖内的插座的设计,并不能达到充分缩短上述距离的目的。
另外,已知的结构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带落纱喷嘴的槽板适配器和捻转保持元件不能一起更换。在实践中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在一次整套更换时,需要将一个另一种直径的纺纱转杯和一个与之相配的新的槽板适配器装入到转杯纺纺纱装置中。对于这种情况,虽然新采用的槽板适配器可以在准备阶段就装配好正确的落纱喷嘴,然后一道装入到转杯纺纺纱装置中,当然捻转保持元件必须单独更换。这对于现代化的转杯纺纺纱机,特别是对于拥有250个以上纺纱工位的转杯纺纺纱机来说,在更换装备时需要较长的停机时间。
此外,已知的结构还对一种落纱喷嘴作了说明,其中设置了用来把落纱喷嘴固定在槽板适配器上的固定件,该固定件是通过使用捻转保持元件进行操作的。在槽板适配器的一处凹穴中布置了一个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夹住落纱喷嘴,并在捻转保持元件插入到转杯外壳的封盖内时,该弹性元件发生变形,因此将会固定住落纱喷嘴。上述结构的缺点在于,在插入捻转保持元件时,落纱喷嘴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位移,然后在紧接着进行的纺纱过程中不能进入其正确位置。
根据不便归类的DE 19624537A1,已知有一种槽板适配器,适合于使用直径特别小的纺纱转杯的应用场合,它有两个不可拆卸的固定部件作为落纱喷嘴和捻转保持元件。在整套更换时,这种结构虽然重装的时间不长,但是也有其缺点,即槽板适配器上的落纱喷嘴和捻转保持元件不容易更换。在落纱喷嘴和/或捻转保持元件各有不同的表面结构的情况,每一次都需要一个全新的槽板适配器,在今天已知的表面结构多样化的情况下,例如有凸起、凹陷或切口的情况下,这意味着难以承受的高成本费用,因为整个槽板适配器是一种制造费用颇大,因而是昂贵的部件。
此外,DE 19624537A1的转杯纺纺纱装置的缺点还在于,捻转保持元件中的落纱孔是弯曲的,而且后续的落纱并不继续沿着其弯曲方向变化。因此,纱线在进入布置在捻转保持元件后面的落纱管中时必定再次经过一个棱边发生转向。在捻转保持元件之后还连同落纱管一起布置了另外一个导向元件,这对于纱线的特性也会有不利的影响。此外,在初纺过程中由于在落纱孔中多次改变方向也会增加纱线端头引纱的难度。
根据同样不便归类的德国公开专利文献DE 2131861,已知有一种不带可更换槽板适配器的转杯纺纺纱装置。在该转杯纺纺纱装置中,捻转保持元件直接装入在转杯外壳的封盖内,所述转杯外壳有一个盲孔状的落纱孔,落纱的纱线在其端部范围内转向90°。这一结构形式的缺点在于,在初纺过程中发生一次断头后,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使纱线端头引纱,而且实际上不可能实行自动操作。
此外,根据德国公开的专利文献DE 2131861已知有一种落纱喷嘴,该落纱喷嘴有一个螺纹件作为固定件。落纱喷嘴经过螺纹件与一个捻转保持元件相连接,所述捻转保持元件装入在转杯纺纺纱装置用来封闭转杯外壳的一个封盖内。捻转保持元件用单独的固定件固定,该固定件被设计成在径向作用于捻转保持元件的螺纹销。当拧紧该螺纹销时,可以在不完全精确地制导捻转保持元件的情况下径向移动捻转保持元件,从而使固定在捻转保持元件上的落纱喷嘴在其位置上移向纺纱转杯。如果落纱喷嘴的布置相对于纺纱转杯的轴线发生偏心,则可能引起纺纱后的纱线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任务是,改进已知的结构,并避免上文提到的缺点。
在转杯纺纺纱装置上解决上述任务的途径在于,捻转保持元件可直接装入槽板适配器。在槽板适配器、捻转保持元件、落纱喷嘴和由这些部件组成的组合件上,上述任务是用具有独立的权利要求的逐项特征解决的。
一方面,通过容易更换的、直接由槽板适配器接受的捻转保持元件,可以做到使纱线在落纱喷嘴上的第一次纱线转向与在捻转保持元件上的第二次纱线转向两者之间的距离非常之小。从而可能使最小距离在10mm以下到20mm的范围内,这样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纱线质量。另外,通过相应加长的捻转保持元件结构,同样也可以使上述距离在40mm到80mm的范围内。当要求提高纱线的稳定性时,可能需要大的距离。
另一方面,可以设计一个可单独预装配的纤维供给和落纱用组合件,该组合件是在转杯纺纺纱装置的外部将一个槽板适配器与一个相应的落纱喷嘴和一个相应的捻转保持元件组装而成。最好是槽板适配器具有纤维喂入槽的一部分。在纺纱机上进行整套更换时,用一个新的预装配槽板适配器组合件更换原来的槽板适配器组合件,从而最大限度地缩短重装所需停机时间。
因此,转杯纺纺纱装置具备了极高的灵活性,特别是鉴于今天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本发明设计上的优点在于,组合件具有固定捻转保持元件和落纱喷嘴的固定件。特别优越的是,这种固定件是一种卡口式锁紧器,但也可以是一个螺纹件,因为作为螺纹件的好处是可以采用大螺距,而且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设计成多线螺纹。另外,捻转保持元件的插座基本上呈圆筒形,可能也是一个优点。
在特别优越的设计上规定,固定件(例如卡口式锁紧器)同时把捻转保持元件和落纱喷嘴固定在槽板适配器上。另外还可以附加规定,在落纱喷嘴与捻转保持元件之间固定一个可更换的旋转接头。这样可保证落纱喷嘴和捻转部件的更换,必要时还有旋转接头的更换都变得特别简单,因为更换时只需松开一个固定件。另外还可以防止运行期间位于转杯外壳内部,和在外部看不见的落纱喷嘴难以觉察地从其位置上移开或甚至松脱,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甚至捻转保持元件也有可能会同样不可避免地松脱。由于捻转保持元件处在转杯外壳的外侧,操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不再保持正常固定状态的捻转保持元件。这样就可以避免转杯纺纺纱装置难以觉察地生产出质量欠缺的纱线。
捻转保持元件的插座配置了一个防止扭转的元件,例如凸台、凸块或耳轴,与槽板适配器上相应的凹穴、槽孔或孔配合使用,这也可以是一个优点。防止扭转的元件最好是布置在基本上呈圆筒形的插座范围内。捻转保持元件或者至少是其基体可制成压铸零件是非常有利的。
当落纱喷嘴的固定件同时也是可装入槽板适配器的捻转保持元件的固定件时,落纱喷嘴和捻转保持元件实际上可以直接相互连接,而且两者可以处在同一个规定的位置上。可以规定,固定件完全不再作用在槽板适配器上,而是落纱喷嘴和捻转保持元件相对槽板适配器相互卡紧。这种情况下,固定件最好是刚性的,因为这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保证持续有效的功能。
另一种做法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即捻转保持元件和落纱喷嘴可以在落纱孔的轴向移动,并预设一个弹簧元件,限定在落纱孔的轴向方向上给捻转保持元件和落纱喷嘴加载。特别是与同时固定捻转滞止元和落纱喷嘴的固定件相配合,可以实现一种很好的改型,其落纱喷嘴的端面位置可以利用垫片加以改变,而纱线在落纱喷嘴上的第一次转向与在捻转保持元件上的第二次转向两者之间的距离则保持不变。在造型设计上可以预先规定,固定件可以通过捻转保持元件在落纱孔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而松开。
另一个优点在于,捻转保持元件在其呈喇叭口形状扩大的落纱孔口的转向半径为3到50mm,最好是6到28mm,而不同的转向半径是在落纱孔的空隙横截面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定位的。转向半径最好是附在嵌入捻转保持元件基体的一块接头上。接头可以式扇形的和类似于DE 19934893A1中已知的形状,只覆盖纱线经过的区域。但是,接头也可以是旋转对称的,并覆盖捻转保持元件的整个喇叭口形区域。这样的接头容易制造,可以用粘接方式简单地固定到基体上。此外,也可以在捻转保持元件上使用原本为落纱喷嘴设计的接头。这样可以减少接头零件的多样性。
捻转保持元件上纱线从转杯轴线方向转向的转向半径范围最好具有耐磨表面,该表面可以按照已知的方式设计成平整的或具有诸如突起、凹陷、肋条、槽口或螺旋线形状的表面。不同的表面结构可以用来改变捻转保持效应和配合被纺纱线某种需要。以便按照所希望的纱线质量要求达到良好的纺纱稳定性。
如果捻转保持元件或落纱喷嘴的固定件含有卡口式锁紧器,“卡口式锁紧器”这一概念应当理解为在落纱喷嘴上至少安装着卡口式锁紧器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与安装在捻转保持元件上的另一部分共同起作用。这种观念与设计成固定件作为螺纹件的情况相类似,因为在后者的情况下当然是在捻转保持元件上或落纱喷嘴上要么加上内螺纹,要么加上外螺纹。
槽板适配器特别恰当地适用于单独预装配的纤维供给和落纱用组合件,它包括一个圆筒形的落纱喷嘴导向面,落纱喷嘴同纤维槽的出口一样布置在槽板适配器的同一侧。此外,槽板适配器还包括一个基本上呈圆筒形的捻转保持元件插座,布置在落纱喷嘴上与圆筒形的落纱喷嘴导向面相对的一侧。捻转保持元件插座的直径最好是大于落纱喷嘴导向面的直径。这样,槽板适配器可以装入到与非常小的纺纱转杯的连接处。
特别恰当地适用于单独预装配的纤维供给和落纱组合件的落纱喷嘴,它包括一个圆筒形的导向面,在装入槽板适配器时用来导向。落纱喷嘴可以是单一部件,也可以是例如由一个喷嘴插座和一个喷嘴接头组合而成。在落纱喷嘴上设有环形接触面,与落纱喷嘴的端面平行布置,并在槽板适配器上落纱喷嘴与之邻接。这样做的优点是,落纱喷嘴的固定件安装在(顺着落纱方向看去)落纱喷嘴的下游方向的端部。这样可以获得特别紧凑的结构。设计规定,环形接触面布置在圆筒形导向面朝向端面的一端的范围内,而固定件则布置在圆筒形导向面与接触面相对的一端的范围内。
目前可在市场上购得的转杯纺纺纱机中安装的落纱喷嘴长度约为18mm。据记载,落纱喷嘴是用永久磁铁吸持在槽板适配器上。如果预先规定落纱喷嘴的固定件同时也是捻转保持元件的固定件,则落纱喷嘴的长度大于18mm为好,最好是19到24mm。这里应当理解为包括固定件在内的落纱喷嘴的全长。这样增大了落纱喷嘴的长度后,落纱喷嘴的固定件可以固定在槽板适配器前端非常狭窄的范围以外。
最好是,捻转保持元件和落纱喷嘴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例如铝或铝合金)构成一个大件。特别可取的是,捻转保持元件和落纱喷嘴的导热率大于150W/mK(瓦/米凯尔文)。高导热率可以良好地传导纱线在转向时所产生的摩擦热量,避免在高落纱速度下纱线遭受热损伤。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对几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图中:
图1所示为转杯纺纺纱装置在槽板适配器范围内的局部截面侧视图;
图2所示为仿照图1的槽板适配器一改型的局部截面侧视图;
图3所示为仿照图1配有附加旋转接头的一改型的局部截面侧视图;
图4所示为根据图2一捻转保持元件改型的局部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一转杯纺纺纱装置上用封盖2封闭在转杯外壳3内的纺纱转杯1。纺纱转杯1用已知的方式由一个转杯圆盘4,和一根用图中没有示出的方式支承和驱动的轴5构成。
在运行状态下,转杯圆盘4以同样已知的方式,在一个由转杯外壳3构成的处于负压状态的小室6内旋转。在运行时,转杯外壳3用一个为维修目的可以移开的封盖2封闭。密封圈7用于封盖2与转杯外壳3之间的密封。
在常常表示为槽板的封盖2上,作为可更换的突起物布置了一个基本上设计成旋转对称的槽板适配器8,它可以部分地伸入到转杯圆盘4的内部。在封盖2内布置了纤维喂入槽10的一个分段9,纤维喂入槽10从图中没有示出的开松辊一直延伸到转杯圆盘4,纤维喂入槽10用虚线表示,因为它不在绘图平面上伸展。图中用箭头A表示纤维输送方向,而纤维输送本身则用已知的方式借助安置的负压装置进行。纤维喂入槽10朝向转杯圆盘4的末端部分布置在槽板适配器8中。它的出口11伸入转杯圆盘4的内部,在转杯圆盘4的一个纤维滑动面12对面的一个很小距离内。槽板适配器8的目的是使纤维喂入槽10及其出口11特别适应转杯圆盘4的不同直径。槽板适配器8采用图中没有示出、但人们熟知的方式可容易松开地固定在封盖2上。
纤维滑动面12呈圆锥形扩展成为纤维汇集沟槽13,用已知的方式供给到纤维滑动面12上的纤维向该处滑动过去,并在该处汇集成一个纤维环,用点划线表示的纱线14以已知的方式从该处落纱。所纺的纱线14首先在一个近似垂直于纺纱转杯1的轴5的平面上落纱,然后通过一个落纱喷嘴115转向到一个与轴5共轴的落纱槽16中。随后,纱线14在一个捻转保持元件117上再次转向,向方向B落纱,并被引向一对图中没有示出的输出罗拉对和下级的络纱方向。此时对于纱线质量有利的是纱线14在捻转保持元件117之后不再经过其它固定纱线导向元件转向。特别是不应当有环绕纱线14的落纱管存在。捻转保持元件117最好是纱线14的(顺着落纱方向看去)最后一个与封盖2相连接的纱线导向元件。
从落纱喷嘴115的一个端面18伸入纤维汇集沟槽13的纱线14的脚因纺纱转杯1的高速旋转而在法线面上发生曲拐状旋转,并在纱线14上产生真正的加捻。此外,由于在进行曲拐状旋转时临近落纱喷嘴115的纱线14出现退绕运动,使纱线14上产生加捻。捻转保持元件117的任务就是保持纱线14的起始范围内尽可能高的转速。特别是在纱线14伸入纤维汇集沟槽13的末端,为了保证纺成质量良好的纱线,需要尽可能高的转速。
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的落纱喷嘴115本身可以任意设计。但是,采用由一个喷嘴插座119并在其中插入至少一个喷嘴接头20而组成的落纱喷嘴115已经证明是经得起考验的。喷嘴插座119插入在槽板适配器中8中,并用至少一块永久磁铁21吸持以防滑出。喷嘴接头20可用已知的方式配置不同的结构和表面。另外,喷嘴接头20可用图中没有示出的方式做成多段的,以便再加设一个例如旋转接头。
捻转保持元件117有一个基本上呈圆筒形的插座22,可直接插入槽板适配器8。另外,在捻转保持元件117上设有固定捻转保持元件117的固定件123。为了固定在图示的情况下,固定件123被设计成卡口式锁紧器。但作为替代方案,在插座22上也可以有单线或多线螺纹。
在采用所谓的卡口式锁紧器时,在捻转保持元件117上安装了一个耳轴124,它可以与槽板适配器8上的槽孔125配合使用。通过绕中轴转动捻转保持元件117可使耳轴124进入与槽孔125对应的位置,在该位置上可以从槽板适配器8取出捻转保持元件117。装入一个新的捻转保持元件117按相反的顺序进行,将耳轴124移入槽孔125,然后转动。卡口式锁紧器的优点在于打开和关闭简单而迅速,因为捻转保持元件117只需要转动很小的角度。在设计上可以做到在捻转保持元件117的插座22的周围均匀布置两个或多个耳轴124及各自配属的槽孔125。
捻转保持元件117有一个基本处于中心位置的落纱孔26,它与落纱槽16共轴。为了让纱线14转向,落纱孔26有一个喇叭口状的扩口27,其转向半径为R。最好能把落纱孔26和转向半径为R的喇叭口状扩口27安排一块接头28(该接头装入捻转保持元件117的基体129)范围内。接头28可以用一种耐磨材料制成,最好设计成旋转对称的或者扇形的。把设计相同的落纱喷嘴115上的喷嘴接头20用作为捻转保持元件117的接头28,也可能是有利的。除了捻转保持元件117的多段结构形式以外,当然也可以采用图中没有示出的单一结构。
为了改变所纺纱线14的特性,我们规定转向半径R到落纱喷嘴115的端面18的距离X是可变的。作为基准点应当用转向半径R的中点。最好是转向半径R没有弯曲地连接到落纱槽16。但这不是绝对必需的。特别可取的是,捻转保持元件117的转向半径为3到50mm,最好是6到28mm;转向半径R到端面18的距离X为的9到80mm,最好是18到42mm。
图2中所示为一改型,其中,固定件223同时把捻转保持元件217和落纱喷嘴215固定在槽板适配器8上。固定捻转保持元件217的固定件223被设计成一个与落纱喷嘴215协同作用的卡口式锁紧器。同时,在落纱喷嘴215的喷嘴插座219上设有一个耳轴224,该耳轴224可以相对于设置在捻转保持元件217的基体229上的一个槽孔225定位,以便通过转动落纱喷嘴215松开连接。作为替代方案,固定件223当然也可以采用螺纹,例如在捻转保持元件217上加上内螺纹,在落纱喷嘴215上加上外螺纹。
落纱喷嘴215和捻转保持元件217采用这种直接连接方式时,最好在两个部件之一上安装一个防止扭转的元件。如图所示,这个防止扭转的元件30在插座22的范围内安装在捻转保持元件217上,则在为了拧紧或松开固定件223而转动落纱喷嘴215时,捻转保持元件217可以不同时转动,这样可简化安装和拆卸时的操作。
为了使落纱喷嘴215能转动,同时又能在落纱槽16的轴向移动,落纱喷嘴215经过一个圆筒形导向面34在槽板适配器8内被接受。落纱喷嘴215利用一个与圆筒形导向面34共轴并平行于端面18布置的环形接触面35邻接到槽板适配器8上。圆筒形导向面34的直径最好在5到7mm之间,以便能把槽板适配器8伸入纺纱转杯1中的部分设计得尽可能小,转杯纺纺纱装置也适合于小直径的纺纱转杯1。
捻转保持元件217同样能在槽板适配器8上落纱孔26的轴向移动,但因为有防止扭转的元件30而不能转动。设有一个弹簧元件36,限定在落纱孔26的轴向方向上给捻转保持元件217加载,在落纱方向B上给捻转保持元件217加载。弹簧元件36例如可以是螺旋弹簧,也可以是橡胶元件。
由于捻转保持元件217和落纱喷嘴215经过固定件223相连接,所以,弹簧元件36也在落纱方向B上给落纱喷嘴215加载。落纱喷嘴215以环形接触面35对着槽板适配器8移动,并在该处可靠地邻接。
为了改变端面18相对于纤维汇集沟槽B的位置,已知的方法是在环形接触面35的范围内在落纱喷嘴215与槽板适配器8之间插入垫片。捻转保持元件217和落纱喷嘴215可轴向移动的一个优点在于,在使用垫片的情况下落纱喷嘴215的端面18到捻转保持元件217的转向半径R的距离X保持不变。
鉴于槽板适配器8伸入纺纱转杯1的部分空间十分狭窄,其中除了落纱喷嘴215外,还必须安插出口11以及纤维喂入槽10的一部分,所以,固定件223布置在落纱方向B的下游尽可能远的地方,乃是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因此,环形接触面35与固定件223之间的距离至少可定为10mm,最好大于15mm。为了让落纱喷嘴215的固定件223不处于槽板适配器8的狭窄范围内,落纱喷嘴215的长度L最好大于18mm。在此,长度L界定为从端面18到固定落纱喷嘴215的固定件223范围内落纱喷嘴215的末端。
同样由于空间位置的原因,最好是如图所示,让捻转保持元件217从外面环绕落纱喷嘴215。槽板适配器8背离纺纱转杯1的一侧必须不再伸入到纺纱转杯1中,因此可以设计得大一些也不会有问题。为了用固定件223稳定地将捻转保持元件217与落纱喷嘴215连接起来,基本上呈圆筒形的插座22的直径最好为两到三倍于圆筒形导向面34的直径。
在图中没有示出的一个改型上可以预先规定,固定件223可以通过捻转保持元件217在落纱孔26轴向方向上的移动而松开。这种情况下,例如作为固定件223的可径向移动弹簧舌片可以设计成环绕在耳轴224的周围。弹簧舌片可以通过捻转保持元件223的轴向移动在径向向外运动,并放开耳轴224。为此,可以赋予弹簧舌片一个圆锥形表面。
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上,在落纱喷嘴315与捻转保持元件317之间布置了一个可更换的旋转接头31,当落纱喷嘴315和捻转保持元件317用固定件323与槽板适配器8连接起来时,该旋转接头31可单独更换,并固定在落纱喷嘴315与捻转保持元件317之间。仿照图2,固定件323作为卡口式锁紧器使用至少一个配置在喷嘴插座319上的耳轴324和一个配置在基体329上的槽孔325,并将捻转保持元件317与落纱喷嘴315夹紧。捻转保持元件317配有一个弹簧元件36,限定在落纱孔26的轴向上给捻转保持元件317加载,并允许在不改变距离X的情况下在落纱喷嘴315的环形接触面35上使用垫片。当然,此处固定件323也可以采用螺纹。
捻转保持元件317的插座22也有一个防止扭转的元件30。为了限定旋转接头31固定在落纱喷嘴315与捻转保持元件317之间,可以设一个弹性元件32,例如一个O形密封圈形状的橡皮圈。另外,在基体329上可以设附件33,旋转接头31与之邻接。这样,捻转保持元件317的接头28便不承受夹紧力。旋转接头31可用类似的方式直接支撑在喷嘴插座319上。
图4中用剖视图和正视图示出了根据图2的一个捻转保持元件217的改型。固定件223和槽板适配器8上的插座22的固定如图2的情况一样,已作了说明。与图2中的旋转对称接头28不同,根据图4的改型在捻转保持元件217的基体229上预设了一个扇形接头428。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扇形接头428只覆盖了落纱孔26和/或喇叭口状扩口27的一半。采用较小的尺寸更有利于接头428的制作。根据所纺纱线14的运行情况,接头428甚至还可以覆盖一个更小的扇面,例如只覆盖四分之一圆。
关于图2到图4,需要强调指出,为同样的部件提供了与图1种同样的代号,因此要参阅那里的说明。采用同样的代号的所有部件,即使采用了另一种设计,在纱线生产方面都具有同样的功能,因此可以不做重复说明。特别是对于转向半径R和距离X特征的说明,当然都适用于图2、3和4中所示的实施例。
通过在图1到4中示出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和317的实施例,除了特别多变的距离X(25mm以下的特别小的距离X)以外,包括转杯纺纺纱装置的纤维供给部件和落纱部件在内,都能做到在很短的停机时间内进行更换。部件主要包括槽板适配器8,其中可以预装配所有在纺纱技术上重要的落纱部件,特别是落纱喷嘴115、215、315和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

Claims (35)

1.转杯纺纺纱装置,其配有一个封盖(2)将转杯外壳(3)封闭起来,通过一个装在封盖(2)内的可更换的槽板适配器(8)进行纤维供给和落纱,经过一个落纱喷嘴(115;215;315)和至少一个布置在落纱喷嘴(115;215;315)后面的并容易更换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及基本上位于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中心位置的落纱孔(26)进行落纱,其特征在于,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可直接装入到槽板适配器(8)中,其中,所述槽板适配器(8)、所述落纱喷嘴(115;215;315)和所述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形成单独预装配的组合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转杯纺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顺着落纱方向(B)看去,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是最后一个与封盖(2)相连接的纱线导向元件。
3.转杯纺纺纱装置的用于纤维供给和落纱的部件,包括一个槽板适配器(8)和一个可容易更换的落纱喷嘴(115;215;315),其特征在于,槽板适配器(8)包含一个可容易更换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上有一个落纱孔(26)基本上位于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中心位置,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可直接装入到槽板适配器(8)中,其中,所述槽板适配器(8)、所述落纱喷嘴(115;215;315)和所述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形成单独预装配的组合件。
4.根据权利要求3的部件,其特征在于,为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和落纱喷嘴(115;215;315)设置了固定件(123;223;323;21)。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固定件(223;323)在槽板适配器(8)上同时固定捻转保持元件(217;317)和落纱喷嘴(215;315)。
6.根据权利要求3到5之一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捻转保持元件(217;317)可在落纱孔(26)的轴向移动,并且设置了一个限定在落纱孔(26)的轴向上给捻转保持元件(217;317)加载的弹簧元件(36)。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固定件(223)可通过在落纱孔(26)的轴向移动捻转保持元件(217)而松开。
8.根据权利要求5的部件,其特征在于,落纱喷嘴可同捻转保持元件(217;317)一起在落纱孔(26)的轴向移动,其中,捻转保持元件(217;317)到落纱喷嘴(215;315)的端面(18)的距离(X)在一次移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9.根据权利要求3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的转向半径(R)到落纱喷嘴(115;215;315)的端面(18)的距离(X)在9到80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的转向半径(R)到落纱喷嘴(115;215;315)的端面(18)的距离(X)在18到42mm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3的部件,其特征在于,一个可更换的旋转接头(31)被固定在落纱喷嘴(315)与捻转保持元件(317)之间。
12.配有纤维喂入槽(10)的转杯纺纺纱装置的槽板适配器(8),其纤维喂入槽(10)有一个出口(11),同纤维喂入槽(10)的出口(11)布置在槽板适配器(8)同一侧的落纱喷嘴(115;215;315)有一圆筒形导向面(34),其特征在于,槽板适配器(8)有一个基本上呈圆筒形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的插座(22),布置在槽板适配器(8)上与圆筒形导向面(34)相对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槽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在基本上呈圆筒形的插座(22)的范围内布置了一个防止扭转的元件(3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槽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基本上呈圆筒形的插座(22)的直径大于圆筒形导向面(34)的直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槽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基本上呈圆筒形的插座(22)的直径大于圆筒形导向面(34)的直径两到三倍之多。
16.根据权利要求3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插入到槽板适配器(8)中的落纱喷嘴(215;315)上设置有容易松开的固定件(223;323),落纱喷嘴(215;315)的固定件(223;323)同时也是一个同样可插入到槽板适配器(8)中的捻转保持元件(217;317)的固定件(223;323)。
17.根据权利要求3的部件,其特征在于,落纱喷嘴带有一个端面(18)和一个与之垂直布置的落纱槽(16),其环形接触面(35)平行于端面(18)布置,其圆筒形导向面(34)与落纱槽(16)同心布置,并配有固定件(223;323),环形接触面(35)布置在朝向端面(16)的圆筒形导向面(34)的末端范围内;固定件(223;323)布置在与环形接触面(35)相对的圆筒形导向面(34)末端的范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3的部件,其特征在于,落纱喷嘴(215;315)至少有一个装入在喷嘴插座(219;319)中的喷嘴接头(20);落纱喷嘴(215;315)的固定件(223;323)布置在喷嘴插座(219;319)上。
19.根据权利要求3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固定落纱喷嘴(215;315)的固定件(223;323)含有螺纹。
20.根据权利要求4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固定件(223;323)至少有一个卡口式锁紧器的耳轴(224;324)。
21.根据权利要求17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圆筒形导向面(34)的直径在5到7mm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7的部件,其特征在于,环形接触面(35)与固定件(223;323)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0mm。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部件,其特征在于,环形接触面(35)与固定件(223;323)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5mm。
24.根据权利要求3的部件,其特征在于,落纱喷嘴(215;315)的长度(L)大于18mm。
25.转杯纺纺纱装置落纱用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其中所述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带有一个基本上圆柱形的落纱孔(26),同时带有一个容易装入转杯纺纺纱装置和从其中取出的插座(22),其特征在于,所述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通过插座(22)可直接插入转杯纺纺纱装置的槽板适配器(8)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其特征在于,插座(22)基本上是圆筒形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的捻转保持元件(217;317),其特征在于,插座(22)包含一个防止扭转的元件(30)。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捻转保持元件,其特征在于,捻转保持元件(217)有一个基本上位于中心位置的落纱孔(26),有一个基本上呈圆筒形的插座(22),以及有一个防止扭转的元件(30),防止扭转的元件(30)布置在基本上呈圆筒形的插座(22)的范围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5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其特征在于,插座(22)安装在至少含有一个接头(28;428)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的基体(129;229;329)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其特征在于,接头(28)被设计成基本上是旋转对称的。
31.根据权利要求29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其特征在于,接头(428)被设计成扇形的。
32.根据权利要求25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其特征在于,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的转向半径在3到50mm之间。
33.根据权利要求32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其特征在于,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的转向半径在6到28mm之间。
34.根据权利要求26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其特征在于,基本上呈圆筒形的插座(22)的直径在15到25mm之间。
35.根据权利要求34的捻转保持元件(117;217;317),其特征在于,基本上呈圆筒形的插座(22)的直径是约为18mm。
CN200610168416XA 2005-12-06 2006-12-04 配有捻转保持元件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Active CN1978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58371.7 2005-12-06
DE102005058372.5 2005-12-06
DE102005058371 2005-12-06
DE102005058372 2005-12-06
DE102006040003.8A DE102006040003B4 (de) 2005-12-06 2006-08-25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mit austauschbarem Drallstauelement
DE102006040003.8 2006-08-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8719A CN1978719A (zh) 2007-06-13
CN1978719B true CN1978719B (zh) 2011-06-22

Family

ID=37866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8416XA Active CN1978719B (zh) 2005-12-06 2006-12-04 配有捻转保持元件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795633B1 (zh)
CN (1) CN1978719B (zh)
DE (1) DE102006040003B4 (zh)
TW (1) TW20073067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13987A1 (de) * 2009-03-19 2010-09-23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02015119114A1 (de) * 2015-11-06 2017-05-11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adenabzugsdüse
DE102018006783A1 (de) * 2018-08-28 2020-03-05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Düsenbefestigung für eine Offenend-Rotorspinnvorrichtung
CN110093692B (zh) * 2019-05-30 2021-11-23 中原工学院 一种纤维须条集聚装置
EP3835467A1 (de) * 2019-12-09 2021-06-16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einer luftspinnvorrichtung einer spinnstelle, eine solche luftspinnvorrichtung und eine fadenbildungseinheit für eine solche luftspinnvorrichtu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9405A (zh) * 2003-02-08 2004-08-11 W.ʩ�����˹�ع�˾ 气流转杯纺纱装置用的通道圆盘接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S152811B1 (zh) * 1970-07-03 1974-02-22
DE3220402C2 (de) * 1982-05-29 1985-03-21 W. Schlafhorst & Co, 4050 Mönchengladba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mit einer OE-Rotorspinnmaschine gesponnenen Garns
DE19624537A1 (de) * 1996-06-20 1998-01-02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s Fadenendes i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9934893A1 (de) * 1999-07-24 2001-01-25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orrichtung zum Befestigen eines auswechselbaren Teils einer ein Fadenabzugsrohr aufweisenden Fadenführung an einer Halterung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10329612A1 (de) * 2003-06-23 2005-01-13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Garnabzugseinrichtung fü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en
DE102006060500A1 (de) * 2006-02-20 2007-08-23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mit einem Kanalplattenadapt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9405A (zh) * 2003-02-08 2004-08-11 W.ʩ�����˹�ع�˾ 气流转杯纺纱装置用的通道圆盘接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8719A (zh) 2007-06-13
EP1795633A3 (de) 2009-11-04
DE102006040003A1 (de) 2007-06-14
EP1795633B1 (de) 2019-08-07
DE102006040003B4 (de) 2018-01-25
TW200730677A (en) 2007-08-16
EP1795633A2 (de) 200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8719B (zh) 配有捻转保持元件的转杯纺纺纱装置
US6863466B2 (en) Detachable coupling of a rotor cup and rotor shaft in an open-end spinning rotor
CN102165111B (zh) 具有心轴形部件的喷气纺纱装置
US9677197B2 (en) Spinning station of a spinning preparation machine
JPH03104533A (ja) 工作機械
US20120145819A1 (en) Bobbin holder
CN105239224A (zh) 中空导向轴体单元
US7036301B2 (en) Channel plate adapter for an open-end rotor spinning arrangement
CN108823700B (zh) 具有转子杯、转子杆和耦合装置的开放式纺纱转子
CN101649513A (zh) 环锭细纱机用的假捻器装置
CZ228995A3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spinning a thread in a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wisted thread with integrated spinning and twisting process
CN1035446C (zh) 一种生产纱或捻线用的锭子
CZ260994A3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wisted thread
CN106460249A (zh) 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和具有相应的纺纱喷嘴的喷气纺纱机
CN110230133B (zh) 用于具有锁定连接的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导纤通道机构
US9714477B2 (en) Fastening system for a compaction module on a spinning machine
US7181901B2 (en) Channel plate for an open-ended rotor spinning device
CN210341174U (zh) 一种倍捻机的筒子架
JP4833624B2 (ja) 遮蔽部材を備えたスピンドル
CN101067250B (zh) 割线装置及用于制造割线装置的方法
CN110863273B (zh) 用于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喷嘴紧固系统
CN1487131B (zh) 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的适配器
CN1729322A (zh) 用于一个空气喷射纺纱装置的纺纱喷嘴壳体
US6986244B2 (en) Open-end spinning rotor
EP1256642A2 (en) A unit for condensing a bundle of textile fibres drafted in a spinn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