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6595B - 用于生产气囊模块的气囊包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气囊模块的气囊包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6595B
CN1946595B CN2005800132052A CN200580013205A CN1946595B CN 1946595 B CN1946595 B CN 1946595B CN 2005800132052 A CN2005800132052 A CN 2005800132052A CN 200580013205 A CN200580013205 A CN 200580013205A CN 1946595 B CN1946595 B CN 19465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air bag
flexible pouch
described ai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132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6595A (zh
Inventor
尼克·埃克特
帕特里克·伊泽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Takata Petri AG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Petr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40561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4056128A1/d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2005010864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202005010864U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Petri AG filed Critical Takata Petri AG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DE2005/00205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6050720A1/de
Publication of CN1946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6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46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65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气囊模块的气囊包的方法,其中,在折叠设备中折叠气囊以形成气囊包,而且气囊包由柔性盖以气密方式包围。根据本发明,在气囊包(10)已经处于折叠机中时,气囊包(10)由盖(2)至少部分地包围。

Description

用于生产气囊模块的气囊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气囊模块的气囊包的方法,并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气囊模块的气囊包。
背景技术
在这类方法中,气囊在折叠设备、具体在折叠机中折叠以形成气囊包,而且已折叠的气囊包布置在具体呈膜形式的柔性袋中,并以气密方式封闭。
在从DE 101 14 208 A1中公知的这类方法中,气囊在其折叠后封装在袋中,然后在袋的内部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之后,袋以气密方式闭合。这使气囊包的封装尺寸最小,而且同时保护气囊不受到湿气和灰尘的不利影响。然而,该情形下的一个问题在于,在从折叠机取出已折叠为气囊包的气囊从而将气囊包封装到袋中的过程中或其后,存在气囊包膨胀或被释放的风险,这使得其它的处理更为困难。
因此,本发明也特别明确地处理在将已折叠的气囊包容纳在柔性袋(膜)中时产生的特征,该袋以气密的方式包围气囊包从而维持低于大气压的压力,而该气囊包已经通过低于大气压的压力而减小到最小的包装尺寸,在此情形下,应考虑在由袋以气密方式包围的气囊包中产生并维持低于大气压的压力的需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于进一步改进生产由袋以气密方式包围的气囊包的方法的问题,该气囊包用于在导言中描述的那种气囊模块。
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气囊模块的气囊包的方法解决该问题,在该方法中,a)在折叠设备中折起气囊,从而形成气囊包,以及b)通过柔性袋以气密方式包围气囊包,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气囊包仍然处于折叠设备中的同时,气囊包至少部分地由柔性袋包围,至少一个里层部分布置在气囊中,气囊包能通过至少一个里层部分接合在模块壳体中的底切部中;并且在形成气囊包时,在气囊包中产生至少一个凹部和/或凸起,通过使设置在壳体上的有效锁定区域与气囊包的凹部或凸起接合,气囊包能通过至少一个凹部和/或凸起、以有效锁定的方式布置在模块壳体处,与气囊包的凹部或凸起相对应的凹部或凸起形成在柔性袋中。
根据该方法,在折叠机中用袋至少部分地、即在多于一侧上包围气囊包,已在该折叠机中从待折叠的气囊生产气囊包。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简单的装置并以较高的处理可靠性,并且通过在折叠设备本身中进行的、以气密方式将气囊包包围在柔性袋中所需的工作步骤中的至少一些步骤,生产由柔性袋(以气密方式)包围的气囊包,该气囊包具有最小的体积,并能柔性地加以处理,并能结合到用于机动车辆的较小气囊模块中。
优选地,将气囊包气密地包围在柔性袋中应在气囊包仍然至少部分地被折叠件约束的同时进行,这些折叠件在气囊被折叠以形成气囊包时作用在气囊上。这些折叠件一方面可至少为一个主动的折叠件,其在气囊折叠的过程中通过向着气囊内部的运动而作用在气囊上,以便将气囊转变为折叠的气囊包,并且/或者另一方面,折叠件可至少为一个被动的折叠件,其在气囊的折叠过程中沿气囊的一侧延伸,并垂直于该延伸平面对气囊的尺寸进行限制。
至于在以气密方式将气囊包包围在柔性袋之前继续约束气囊、从而防止气囊随后沿确定的空间方向膨胀的折叠件(例如被动件),即使在折叠气囊以形成气囊包的同时,柔性袋也在相应的折叠件和待折叠的气囊之间延伸,从而即使在气囊被折叠时,折叠件也通过柔性袋即通过它们之间的柔性袋作用在气囊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采用至少两个分开的柔性袋件来以气密方式包围气囊包,其中一个优选地以大致杯状方式包围气囊包,而其中另一个形成覆盖表面。
根据该实施例的一个变型,在沿气囊包的外侧以杯状方式对相应的袋件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在气囊包正被包围时,通过沿气囊包的边缘引导滑动件和/或成形体从而形成杯状袋件。这些滑动件或成形体的运动可例如发生在折叠件运动离开气囊包的过程中,所述折叠件先前在折叠气囊包的过程中作用在气囊包外侧的相应区域上。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变型,在例如通过冲压装置将气囊包压制成杯状袋件之前,杯状袋件已经预先成形。为此目的,即使在折叠过程中和在折叠处理结束最后,也可将预成形的、杯状袋件固定到折叠设备上,从而能将气囊包引入到杯状袋件中。折叠件能优选地用于该目的,即起到冲压装置的作用,该折叠件先前在气囊折叠的过程中是主动的从而形成气囊包。
用来以气密方式包围已折叠的气囊包的袋或用于该目的的袋件,优选地从袋材料的“环形带”(在辊上引导)切割而成,具体地利用设置在折叠设备处的例如呈加热装置形式的分离装置,该加热装置用于熔融分离位置处的袋。而且,在袋中可设置撕裂线,在气囊包由于撞车从而打开的情况下袋可沿该撕裂线撕开。
而且,在气囊包已经引入到袋后,即在气囊包已经被袋包围后,并在最终气密包围袋之前,在袋包围的空间中产生(通过抽空)低于大气压的压力。这一点的意图在于尽可能降低封装体积。
为此目的设置的例如呈抽空喷嘴形式的抽空装置有利地布置在折叠设备中,在该折叠设备中,气囊首先折叠形成为气囊包,然后容纳在柔性袋中。
为了使由袋包围的折叠气囊包能固定到气囊模块的模块壳体上,而不损坏袋,优选地例如通过里层部分将气囊包有效锁定地固定到模块壳体上,该里层部分布置在气囊包中,并形成有效锁定的区域(例如,呈底切部的形式),该有效锁定区域能与模块壳体的相关有效锁定区域相接合。
而且,在折叠气囊的过程中或在折叠气囊后,可在气囊包中产生凹部,气囊包通过该凹部并通过使壳体上的凸起接合在气囊包的凹部中,可以以有效锁定的方式布置或固定在气囊模块的壳体上,凹部可邻接上述这种里层部分,从而它们一起有助于以有效锁定的方式将气囊包固定到模块壳体上。
为了在气囊包中形成这种凹部,可提供特别是呈冲压装置形式的构件,该冲压装置在气囊折叠过程中能运动到气囊包中,并优选地作用在气囊包上,在气囊包与冲压装置之间存在柔性袋,从而该柔性袋也凹进到气囊包内的凹部区域中。
然而,如果充分地抽空包围气囊包的袋以相应地减小气囊包的尺寸,从而暴露布置在其内的里层部分的轮廓,因而产生有效的锁定连接,则在生产至模块壳体的有效锁定连接时无需在气囊包中形成与里层部分互补的凹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气囊模块的气囊包,所述气囊包被袋以气密方式包围,该气囊包的特征在于,袋由至少两个分开的袋件形成,至少两个分开的袋件一起以气密方式包围气囊包,能接合在模块壳体中的底切部中的内层部分布置在气囊包中,在气囊包和袋中的彼此邻接的区域分别设有凹部或凸起,气囊包与袋一起通过凹部或凸起能以有效锁定的方式固定到模块壳体上。
在用于机动车气囊模块的由袋以气密方式包围的气囊包的情形中,提供了由至少两个独立的袋件形成的的袋,这两个独立的袋件一起以气密方式包围气囊包,而且为此目的以合适的形式(例如通过焊接或粘结)以气密方式彼此连接在一起。这例如通过用柔性袋件以杯状方式包围气囊包,从而在折叠设备中形成杯状袋件,然后用另一袋件闭合该杯状袋件与布置在该袋件中的气囊,以特别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使得气囊包尽早地在用于折叠气囊的折叠设备中由袋包围。
根据本发明特别优选的变型,该变型也能独立于袋的两部分设计、并独立于袋的气密设计,而加以应用和实施,在气囊包和袋中的彼此邻接的区域均设有凹部或凸起,能通过所述凹部或凸起以有效锁定的方式将气囊包和袋固定到模块壳体上。
在本示例中,在气囊包中能设置能接合在模块壳体中底切部内的里层部分,凹部或凸起优选地由该里层部分和/或相邻的里层部分形成。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优点将从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用于气囊模块的气囊的折叠设备在已经引入气囊后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在折叠气囊的第一处理步骤后的折叠设备;
图3示出了图1的在折叠气囊的第二处理步骤后的折叠设备;
图4示出了图1的在折叠气囊形成气囊包之后的折叠设备;
图5示出了图1的在柔性袋包围气囊时的折叠设备;
图6示出了图1的在柔性袋包围气囊包之后的折叠设备;
图7示出了正被安装在模块壳体时的折叠气囊包;
图8a示出了对图7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的模块壳体结构的改进;
图8b示出了对图7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的模块壳体结构的第二改进;
图9a和9b示出了对图7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的模块壳体结构的第三改进。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折叠气囊1的呈折叠机形式的折叠设备,其具有两块呈底板和顶板形式的被动板P1和P2,通过这两块板,在折叠期间沿垂直方向上(沿垂直轴z)的范围内限制展开在底板P1上的空的气囊1。在图1示出的状态中,展开在底板P1上的气囊1在折叠操作开始前将其底侧11放置在底板P1上,而气囊1的相对顶侧12仍然与相关的顶板P2沿垂直轴z相距一定距离。
而且,折叠设备具有两个呈滑块形式的主动的折叠件A1、A2,它们可沿水平轴x向着待折叠的气囊1的内部I彼此相向运动,并面对气囊1的外边沿15,从而待折叠的气囊1能通过滑块以公知的方式向着中心聚集起来。其它的折叠件(图1中未示出)能设置成,沿垂直于附图平面、即垂直于水平轴线x并垂直于垂直轴z延伸的轴线约束气囊1和/或作用在气囊1上。
折叠设备的底板P1具有中心开口O,与其同心地布置冲压装置D和柱形体Z,该冲压装置具有面向气囊1、更具体地面向其底侧11的凸形W,该柱形体Z设计为滑块并接合在冲压装置D周围。冲压装置D和中空的柱形体Z在垂直方向z上都与气囊1、具体地与其底侧11分开。
指定的水平轴x和垂直轴z在当前语境中选择为使得这两个轴沿不同的空间方向、特别是沿彼此垂直的空间方向的布置是清楚的。对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而言,这里将x轴称为实际上水平地、即平行于地面延伸的水平轴并不重要。对于这里称为垂直轴的z轴同样如此。
在底板P1中的开口O的区域中,柔性袋元件呈膜部分21的形式,并形成(“环形”)可伸展的膜材料201的一部分,所述膜材料201在多个辊25、26上引导,所述柔性袋元件在一方面的冲压装置D和柱形体Z以及另一方面的气囊1(更具体地其底侧11)之间延伸。
与底板P1中的开口O同心布置的环形开口R设置在折叠设备的沿垂直轴z布置在底板P1上方的顶板P2中。呈膜部分22形式的另一柔性袋元件导入该环形开口R,该柔性袋元件在顶板P2和气囊1、更具体地其顶侧12之间延伸,并在垂直轴z的方向上与气囊1分开。该膜部分22同样形成在辊27上引导的(“环形”)可伸展膜材料202的一部分。
此外,(电)加热元件H以及呈抽空喷嘴形式的抽空装置E在顶板P1中的环形开口R的区域中形成为环形;从以下参考图2至6、对图1示出的折叠设备的操作模式进行的描述中将更清楚它们的功能。
例如呈框部件形式的里层部分14布置在将要在折叠设备中折叠的气囊1的内侧,该里层部分14以弯曲的方式在两个侧端之间延伸;位于折叠设备的底板P1中的通道开口O上方的这个里层部分14在两个侧端部分14a、14a之间、沿气囊1的底侧11延伸,其横截面弯曲成与冲压装置D的凸形W相匹配,并连接到气囊1的底侧11的相邻区域。
为了利用参考图1描述的折叠设备折叠气囊1,首先,沿平行于垂直轴z的垂直方向v、在向着气囊1具体地向着其底侧11的方向上移动冲压装置D,且在冲压装置D上方延伸的膜部分21通过冲压装置D的凸形W与冲压装置D一起被带动,并被引导至气囊1底侧11的支承框部件14的部分中。
在下一步中,如图2和3所示,折叠设备的顶板P2在向着气囊1、即其顶侧12的方向上运动,从而顶板P2与底板11一起界定可用于在沿垂直轴z、即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顶部和底部处折叠气囊1的过程中形成气囊包的折叠空间。
然后,如图3和4所示,设计成滑块的主动折叠件A1、A2在平行于水平轴x的水平方向h上相向运动,直到气囊1的外边缘15,并使得布置在折叠件A1、A2之间的气囊向着中心聚集起来。如例如从DE 195 35 564 C2公知的那样,能采用相应的滑块来在垂直于垂直轴z并垂直于水平轴x(即垂直于附图平面)延伸的方向上折叠或聚集气囊。如图4所示,这产生气囊包10,该气囊包10已经通过聚集起来而被折叠,并布置在由被动折叠件(底板P1和顶板P2)以及主动折叠件A1、A2所界定的折叠空间中。
然后如图5所示,将该气囊包10引入到由所述两个膜部分21、22形成的袋中,并以气密方式隔离在其中,该气囊包10已被折叠在一起从而占据最小可能的空间,以便于其在气囊模块中以节省空间的模式使用。
为此目的,首先,如图5所示,使柱形体Z在垂直方向上向着顶板P2运动通过底板P1中的开口O,同时使主动折叠件A1、A2在水平方向h上运动离开气囊包10。在该过程中,一起带动接合在中空柱形框架Z上的膜部分21,从而膜部分21形成为用于气囊包10的杯状包,并以杯状方式包围该气囊包。相应的膜部分21通过中空的柱形体Z上升到这样的程度,即使得形成的杯状膜部分21在其顶边缘延伸到设置在顶板P2处的加热元件H和抽空装置E。
在折叠设备的该状态下,布置在顶板T前方的膜部分22形成覆盖表面,该覆盖表面闭合杯状膜部分21的开口侧。所述两个膜部分21、22从而一起形成柔性袋,该柔性袋完全包围已经折叠形成气囊包10的气囊1。
在此情形下,在所述两个膜部分21、22彼此支承的区域中,去角的抽空装置E突出到由膜部分21、22包围的空间U中,从而通过抽出空气能在该空间中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这使得气囊包10的包装体积能进一步减小,从而通过膜部分21、22在以气密方式隔离的所有侧上包围气囊包10,气囊包10保持在最小包装体积的状态下。为此目的,在由袋2包围的空间U中已经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后,所述两个膜部分21、22通过利用为此目的设置的加热元件H熔合膜材料而在它们的接触区域中以密封方式彼此连接。所述两个膜部分21、22同时从沿相关辊25、26以及27引导的相应膜材料切断。
结果,在折叠机中进行了以下操作,即,将气囊包10引入由所述两个膜部分21、22形成的袋中,在袋2中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以及通过熔合膜部分21、22而气密地包围袋2,在该折叠机中先前已经通过折叠气囊1而生成气囊包10。在此情形下,顶板P2以及相对的冲压装置D与以前一样继续约束气囊包10,并防止其沿(垂直的)空间方向z展开。相比之下,所述两个主动折叠件A1、A2已经沿垂直于空间方向z的空间方向x运动离开气囊包10,从而用于形成杯状膜部分的中空柱形体Z能沿气囊包10的边沿运动。
在多层膜的情形中,在呈穿孔形式的所需撕裂点优选地设置在膜部分21、22中一个中,具体地在形成袋2的覆盖表面的膜部分22中,在气囊形成气囊模块的一部分时,由于撞车从而在以后的阶段对气囊充气使其展开时,袋2可沿所述穿孔撕开。在此情形下,确保被包围的气囊包的形状并已经穿孔形成确定薄弱点的膜层必须由其它的(相对而言较薄的)膜层覆盖,所述其它的膜层有必要即使在有穿孔的情况下也提供气密的包围。
根据图6,在用于气囊包10的气密袋2已经完成后,折叠设备的顶板P2仅沿着垂直轴z在垂直方向v上撤离,从而该气囊包不再受到沿垂直方向的限制,从而能从折叠机中取出。然后,再没有任何这样的风险,即,在从折叠设备取出气囊包10,将气囊包10传送到另一组装点或将气囊包10安装到气囊模块(为此目的专门设置有模块壳体)的过程中,气囊包10能意外膨胀的风险。
参考图1至6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改进中,最终包围气囊包10从而形成袋2的杯状袋元件能由尺寸上充分稳定的材料构成,以使该袋元件可例如通过利用热冲压装置的热形成而预先成形为杯状。该杯状袋元件然后将在图1至6示出的这类折叠设备中与底板P1中的通道开口O同心地布置,取代中空柱形框架Z,从而完全折叠的气囊包10能通过冲压装置而从折叠件包围的折叠空间中挤压至该杯状包中。这样,该杯状包的仍然打开的顶面再次由例如呈膜部分形式的其它袋元件隔离。这优选地直接发生在折叠设备本身中。然而,还可设置预成形的杯状包,该杯状包与已经封装到其中的气囊包一起将在应力作用下传送到另外的工作站,在该处闭合仍然打开的顶面,然后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然后例如通过焊接以气密的方式将顶面彼此连接在一起。
总而言之,所描述的方法通过简单而可靠的处理步骤使气囊包的封装体积显著减小,同时,保护气囊包免受环境的影响,由于没有气囊包意外膨胀的风险,从而在气囊模块的其它组装过程中,对以气密方式封装在袋2中的气囊包10的处理可自动化,而无任何问题。然而在此语境下,应注意到,由于气囊包10的气密包装,从而通过穿过气囊的螺钉、螺栓或类似固定元件将气囊固定至气囊模块例如模块壳体或产生器载体上的标准方式将导致气密袋的破坏。
因此,图6所示的这类已经以气密方式封装在袋2中的气囊包10优选地利用形成在气囊包10和模块壳体上的有效锁定区域以有效锁定的方式固定到气囊模块上,具体地固定到模块壳体上,如以下参考图7至9b描述的那样,这些锁定区域例如为布置在气囊1的内侧I中的里层部分、并且至少在一些区域中连接到气囊1的表面的框架14的端部14a、14a,并例如为气囊包10和袋2的设置在该里层部分附近的由框架14稳定的凹部13、23。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以这样的方式将具有至少部分开口的底面30、两个侧壁31、32和后壁35的模块壳体3设置成,使得折叠的气囊包10以及包围该气囊包的袋2可通过模块壳体3的与后壁35对置的开口侧引入到模块壳体3中。分别在气囊包1的插入方向ER上延伸的呈凸弯曲形式的有效锁定区域33接合在相关的凹槽13、23中,并使框架14的端部14a以有效锁定的方式接合在它们后方,而且在模块壳体3的侧壁31、32中延伸,所述相关的凹槽13、23形成在气囊包10和袋2上,并由在两个端部14a之间延伸的缝入框架14稳定。
因此,具有底切部的有效锁定区域一方面形成在模块壳体3上,另一方面形成在气囊包10和相关的袋2上,所述具有底切部的有效锁定区域允许所述气囊包10与所述袋2一起插入到所述模块壳体3上,从而气囊包10与所述袋2一起以有效锁定的方式保持在所述模块壳体3中。从而,模块壳体3的与模块壳体3的后壁35对置而且打开以将气囊包10插入的一侧可关闭。
图8a示出了图7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模块壳体4设计方面的第一改进,模块壳体4在本实例中包括两个在横截面中相交成一定角度的壳体部分41、42,所述壳体部分41、42沿容纳气囊包10的容纳方向AR彼此相向运动。在这一过程中,设置在所述两个壳体部件41、42上的成凸曲线形式的有效锁定区域43接合在气囊包10的由凹部形成的相应有效锁定区域13中。
在图8a中,如在以下图8b和9a以及9b中的那样,因为在每个实例中采用的壳体原理与气囊是否由袋包围无关,从而为了简单的原因,没有示出包围气囊包10的袋2。当然,在图8a、8b以及9a和9b中示出的模块壳体4、5和6的示例性实施例分别最佳地适于容纳由袋2包围的气囊包10,如图7示出的那样。因此,特别是在图8a、8b以及9a、9b中示出的气囊包10也分别能视为由袋2包围。在图8a中示出的气囊包10与图7示出的由袋2包围的气囊包10相同。
图8b示出了图8a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气囊包10与模块壳体5二者的设计方面进行的改进。根据图8b,气囊包10与有效锁定区域13’一样具有向外突出的凸曲线部分,该凸曲线部分由呈框架形式的里层部分形成,而且在包围气囊包10的壳体部件51的模块壳体相应地具有凹部53,所述凹部53能与包围气囊包10的壳体部件51中的凸曲线部分13’接合。在此情形下,包围气囊包10的壳体部件51在其为了将气囊包10插入而打开的一侧上被另一壳体部件52封闭,该壳体部件52设计成平的盖件,并具有用于气体发生器的气体的通道开口。在该情形下,在气囊包10中没有形成另外的凹部。
在图8a和8b中示出的实施例的共同特征在于,各个模块壳体4和5的壳体部件41、42以及51、52沿AR方向相向运动,以容纳各个气囊包10,该AR方向垂直于有效锁定区域13、13’、43、53的展度方向,而在图7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气囊包10在彼此相关的有效锁定区域13、33的展度ER的方向上插入到模块壳体3中。
在图9a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已设置在相对侧端部处、并且具有在横截面中在两个端部14a之间延伸的框架14的气囊包10,布置在包括基表面60和相对侧壁61、62的模块壳体6中,且有效锁定区域13呈凹部的形式,而所述框架用于稳定呈凹部形式的有效锁定区域13。该模块壳体的侧壁61、62每一个都分别设有理想的变形位置61a和62a,用以形成与气囊包10的有效锁定区域13相接合的壳体侧有效锁定区域。
在这些位置处,呈凸曲线形式的有效锁定区域63由向内导向的力或作用在理想变形位置61a、62a上的压力形成,该有效锁定区域63以有效锁定的方式接合在气囊包10的相关凹槽或凹部13中,从而产生理想的有效锁定连接。特别地,设置在气囊包10中的框架14通过其有效地锁定在壳体6中的侧向端部14a而保持,这是由于框架14接合在设置于该处的凸起或凸曲线63之后、和/或接合在由这些有效锁定区域形成的底切部内的事实。如果气囊包10制成为具有足够弹性,则只有在形成呈模块壳体6上的凸曲线形式的有效锁定区域63时,才能也可选地生成凹部13。
将气囊包10固定到模块壳体3、4、5或6上的这一方法不仅防止了对包围气囊包10的气密袋2的损坏,还便于组装。特别地,无需致动其它的呈螺钉、螺栓等形式的固定装置。呈设置在气囊包10中的框架14的形式的插入部分在此情形下同时形成扩散器,从而执行除了将气囊包10固定到壳体上的功能之外的双重功能,即,实现气体在气囊中流动的确定分布的功能。

Claims (28)

1.一种用于生产气囊模块的气囊包的方法,在该方法中,
a)在折叠设备中折起所述气囊(1),从而形成气囊包(10),以及
b)通过柔性袋(2)以气密方式包围所述气囊包(10),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囊包(10)仍然处于折叠设备中的同时,所述气囊包(10)至少部分地由所述柔性袋(2)包围,至少一个里层部分(14)布置在所述气囊(1)中,所述气囊包(10)能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里层部分接合在模块壳体(3、4、5、6)中的底切部中;并且
在形成所述气囊包(10)时,在所述气囊包(10)中产生至少一个凹部(13)和/或凸起(13’),通过使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3、4、5、6)上的有效锁定区域(33、43、53、63)与所述气囊包(10)的所述凹部(13)或凸起(13’)接合,所述气囊包(10)能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凹部(13)和/或凸起(13’)、以有效锁定的方式布置在模块壳体(3、4、5、6)处,与所述气囊包(10)的凹部(13)或凸起(13’)相对应的凹部(23)或凸起形成在所述柔性袋(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设备中,所述气囊包(10)由柔性袋(2)以杯状方式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包(10)仍然处于所述折叠设备中的同时,所述气囊包(10)完全由所述柔性袋(2)包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包(10)仍然在至少一侧上由用于折叠所述气囊包(10)的折叠件(P1、P2)约束的同时,所述气囊包(10)在所述折叠设备中被所述柔性袋(2)至少部分地包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折叠设备中形成所述柔性袋(2)时,所述气囊包(10)仍然由至少一个主动折叠件(A1、A2)约束,在所述气囊包(10)向着其中心折叠时,所述至少一个主动折叠件作用在所述气囊(1)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正在形成所述柔性袋(2)时,所述气囊包(10)仍然由至少一个被动折叠件(P1、P2)约束,所述至少一个被动折叠件用于在所述气囊包(10)的折叠过程中限制折叠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袋(2)由至少两个分开的袋件(21、22)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袋件(21)形成为杯状,而另一袋件(22)闭合所述杯状的袋件(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包(10)被所述柔性袋(2)包围时,形成所述杯状的袋件(21)。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状的袋件(21)由至少一个成形体(Z)形成,该成形体沿所述气囊包(10)的边缘对所述杯状的袋件(21)进行引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设备的至少一个折叠件(A1、A2)运动离开所述气囊包(10)的边缘时,所述成形体(Z)沿所述气囊包(10)的边缘引导。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状的袋件(21)在引入所述气囊包(10)之前预先成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成形的所述杯状的袋件(21)以这样的方式固定到所述折叠设备上,即,已折叠的气囊包(10)能压到杯状的袋件(21)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包围所述气囊包(10)的柔性袋(2)由环形带(201、202)切割而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设置在所述折叠设备处的分离装置(H)切割所述柔性袋(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所述分离装置(H)为加热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层膜来形成所述柔性袋(2)。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气密的方式封闭所述柔性袋(2)之前,在所述柔性袋(2)包围的空间(U)中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在所述折叠设备处的抽空装置(E)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已经在所述柔性袋(2)包围的空间(U)中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后,以气密的方式封闭所述柔性袋(2)。
2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连接所述两个袋件(21、22)而封闭所述柔性袋(2)。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袋件(21、22)通过熔合在一起而彼此相连。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在所述折叠设备上的连接装置(H),将所述两个袋件(21、22)连接在一起。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气囊包(10)固定到模块壳体(3、4、5、6)时,形成所述柔性袋(2)的凹部(23)或凸起。
25.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气囊模块的气囊包,所述气囊包被袋(2)以气密方式包围,该气囊包的特征在于,
所述袋(2)由至少两个分开的袋件(21、22)形成,所述至少两个分开的袋件一起以气密方式包围所述气囊包(10),能接合在模块壳体(3、4、5、6)中的底切部中的里层部分(14)布置在所述气囊包(10)中,在所述气囊包(10)和所述袋(2)中的彼此邻接的区域分别设有凹部(13、23)或凸起(13’),所述气囊包(10)与所述袋(2)一起通过所述凹部(13、23)或凸起(13’)能以有效锁定的方式固定到模块壳体(3、4、5、6)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气囊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分开的袋件中的一个袋件(21)形成为杯状,所述两个分开的袋件中的另一个袋件(22)闭合所述杯状的袋件(21)的自由覆盖表面。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气囊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3、23)或凸起(13’)由所述里层部分(14)形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气囊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13、23)或凸起(13’)邻接所述里层部分(14)。
CN2005800132052A 2004-11-15 2005-11-14 用于生产气囊模块的气囊包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6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4055657 2004-11-15
DE102004055657.1 2004-11-15
DE102004056128A DE102004056128A1 (de) 2004-11-15 2004-11-16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ssackpaketes für ein Airbagmodul
DE102004056128.1 2004-11-16
DE202005010863 2005-06-03
DE202005009002.6 2005-06-03
DE202005010863.4 2005-06-03
DE200520009002 DE202005009002U1 (de) 2004-11-15 2005-06-03 Modulbaugruppe für eine Airbageinrichtung zum Schutz von Insassen eines Kraftfahrzeugs
DE202005010864.2 2005-07-05
DE202005010864U DE202005010864U1 (de) 2004-11-15 2005-07-05 Airbagmodul zum Einbau in ein Kraftfahrzeug
PCT/DE2005/002051 WO2006050720A1 (de) 2004-11-15 2005-11-14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ssackpaketes für ein airbagmodu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6595A CN1946595A (zh) 2007-04-11
CN1946595B true CN1946595B (zh) 2010-06-16

Family

ID=380454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1320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6595B (zh) 2004-11-15 2005-11-14 用于生产气囊模块的气囊包的方法
CNB2005800207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7313C (zh) 2004-11-15 2005-11-14 用于保护机动车辆乘坐者的气囊设备的模块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07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7313C (zh) 2004-11-15 2005-11-14 用于保护机动车辆乘坐者的气囊设备的模块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9465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17920A1 (de) * 2009-04-16 2010-10-28 Takata-Petri Ag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Gassackanordnung
DE102014200252A1 (de) * 2014-01-09 2014-04-10 Takata AG Gassack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Gassackanordnung
EP3360733B1 (en) * 2017-02-09 2019-10-0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bag module with a container and a flexible cov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4014A (zh) * 1996-03-20 1999-04-14 雷伊化学有限公司 包裹可膨胀物用的物件
US6616587B2 (en) * 2000-04-27 2003-09-0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folding an air bag
CN1463232A (zh) * 2001-03-29 2003-12-24 里夫斯兄弟公司 整体编织气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4014A (zh) * 1996-03-20 1999-04-14 雷伊化学有限公司 包裹可膨胀物用的物件
US6616587B2 (en) * 2000-04-27 2003-09-09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folding an air bag
CN1463232A (zh) * 2001-03-29 2003-12-24 里夫斯兄弟公司 整体编织气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6595A (zh) 2007-04-11
CN1972824A (zh) 2007-05-30
CN100467313C (zh) 2009-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1123B2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gas bag packet for an airbag module
JP3934680B2 (ja) 開け口付きの頂部が平らな容器
CN101563257B (zh) 帘式气囊
US20050104339A1 (en) Airbag and airbag device
US7121584B2 (en) Airbag and airbag apparatus
EP1314616B1 (en) Passenger-side airbag apparatus
US20020135160A1 (en) Gas bag module
CN103847678B (zh) 具有用于负载管理的主动排气口的主动垫式安全气囊
US6502853B2 (en) Low permeability airbag and method
CN102026856B (zh) 液压系统
US7631893B2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gas bag packet for an airbag module
CN1946595B (zh) 用于生产气囊模块的气囊包的方法
CN107128275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FI76282B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framstaellning av en foerpackning.
CN102481891A (zh) 一种行人保护安全气囊装置
CN101636298B (zh) 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装置及其车辆乘员约束系统
US9669792B2 (en) Air bag case
CN100404312C (zh) 在膨胀阀附近具有改进纸层结合的垫衬气囊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044289A (ja)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020089443A (ko) 에어백의 접는 방법, 그 장치 및 에어백
US20060186648A1 (en) Air bag
US20060157963A1 (en) Gas bag for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device
CN102395489B (zh) 用于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气囊装置和用于生产气囊装置的方法
JP252820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用袋体の折り畳み状態保持方法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086089A (en) Method of folding a side impact gas bag for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schaffenburg

Patentee after: TAKATA-PETRI AG

Address before: Aschaffenburg

Patentee before: TAKATA-PETRI A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9

Address after: Aschaffenburg

Patentee after: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Address before: Aschaffenburg

Patentee before: TAKATA-PETRI A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