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2560B - 制造复合相位延迟片和复合光学元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造复合相位延迟片和复合光学元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2560B
CN1932560B CN2006101444912A CN200610144491A CN1932560B CN 1932560 B CN1932560 B CN 1932560B CN 2006101444912 A CN2006101444912 A CN 2006101444912A CN 200610144491 A CN200610144491 A CN 200610144491A CN 1932560 B CN1932560 B CN 19325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delay
delay chip
phase
tack coat
bond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444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2560A (zh
Inventor
山田贤司
永岛彻
松冈祥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2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2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32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25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a sequence of laminating steps, e.g. by adding new layers at consecutive laminat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2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which influences the bonding during the lamination process, e.g. release layers or pressure equalis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复合相位延迟片的方法,该复合相位延迟片包括按顺序层叠的至少一个树脂膜的第一相位延迟片、粘结层和涂层的第二相位延迟片,该方法包括:制备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其中该粘结层形成在第一相位延迟片的表面上;在转移基底上施加涂覆液体,该涂覆液体在有机溶液中含有氯含量不大于2,000ppm的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和粘合剂树脂,其用卡尔费希尔湿度计测量到的湿度比为0.15wt%至0.35wt%;通过从所涂覆的涂覆液体中去除有机溶剂和水形成第二相位延迟片;将上述第二相位延迟片的暴露表面与上述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的粘结层侧相结合;从上述第二相位延迟片上剥离该转移基底;以及在该第二相位延迟片的转移基底被剥离的表面上形成第二粘结层。

Description

制造复合相位延迟片和复合光学元件的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薄且轻的复合相位延迟片(complex phase retarder)方法,其具有良好的视角特性并且适于应用在移动装置的液晶显示器的构造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附加光学层层叠在该相位延迟片上的复合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能耗低、驱动电压低的轻薄型液晶显示器(LCD)已经迅速传播到显示信息的器件,例如,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计算机显示器和电视机的监视器。随着液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各种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并且解决了液晶显示器的响应速率、对比度以及视角的一些问题。但是,仍应指出,与阴极射线管(CRT)相比液晶显示器的视角还是较小,并且,已经进行了扩大视角的各种尝试。
作为一种改善上述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系统,在例如日本专利No.2548979(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一种垂直取向模式向列型液晶显示器(VA-LCD)已经得到发展。在这种垂直取向模式中,液晶分子在无驱动的状态下垂直基底取向,因而,光线不改变偏振态地穿过液晶层。因此,通过将线性偏振片放置在液晶平板的之上和之下,以使各偏振轴变得彼此垂直,所以当从前面观察时,得到几乎完全黑色的显示,因此可提供高对比度。
但是,在偏振片仅以上述方式设置在液晶元件上的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中,当从前方倾斜角度观察时,由于偏振片的轴角度偏离90度,并且,以棒状形式存在于液晶元件中的液晶分子呈现双折射,导致使对比度显著降低的漏光。
为了防止这种漏光,必须在液晶元件与线性偏振片之间放置光学补偿膜,并且,已经应用的常规的系统包括,在液晶元件与上、下偏振片之间的每个间隙中放置双轴相位延迟片;在液晶元件的上面和下面放置单轴相位延迟片及完全双轴相位延迟片;或在液晶单元的一侧放置两个延迟片。例如,JP2001-109009A(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中,在上偏振片和下偏振片与液晶元件之间分别放置一个a-片(也就是说,正单轴相位延迟片)和一个c-片(也就是说,负单轴相位延迟片)。
正单轴相位延迟片是面内的相位差值R0与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的比R0/R’近似为2的薄膜,完全双轴相位延迟片是面内的相位差值R0近似为0的薄膜。这里,当在薄膜面内的慢相位轴方向上的折射率为nx,薄膜面内的快相位轴方向上的折射率为ny,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为nz,并且薄膜厚度为d时,面内的相位差值R0以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分别由下式(I)和(II)定义:
R0=(nx-ny)×d                                (I)
R’=[(nx+ny)/2-nz]×d                        (II)
在正单轴薄膜中,nz≈ny,从而,R0/R’≈2。即使在单轴薄膜中,由于拉伸条件的波动,R0/R’在近似1.8与2.2之间变化。在完全双轴相位薄膜中,nx≈ny,从而,R0≈0。在完全双轴相位薄膜中,在厚度方向只有折射率不同(更小),从而,完全双轴薄膜具有负单轴特性并可以称为光轴在法线方向的薄膜,或者上述c-片。在双轴薄膜中,nx>ny>nz
对于用于上述目的的完全双轴相位延迟片,JP10-104428A(USP 6,060,183专利文献3)公开了由涂层形成的相位延迟片,该涂层包括可在有机溶液中分散的有机改性粘土(organic modified clay)化合物。由这种涂层以某种形式层叠在偏振片上而形成相位延迟片的复合偏振片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当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时,其具有优异的视角特性并易于处理。另外,JP 2004-4150A(US2003/0219549A1;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整体上具有双轴取向的多层相位延迟片,其中折射率具有各向异性的涂层层叠在具有薄膜面内取向的透明树脂膜基底上。此外,JP2005-70096A(专利文献5)公开了一种由脱模薄膜(mold releasefilm)上的涂层形成的相位延迟片,并且在此之后,该涂层层叠在透明树脂薄膜或是面内取向的偏振片上,然后,以偏振片/透明树脂薄膜/涂层或是偏振片/涂层/透明树脂薄膜这样的顺序层叠,并因此,制造出相位延迟片一体化的偏振片。
在由包括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的涂层构成的相位延迟片层叠在由面内取向的树脂薄膜而得到复合相位延迟片的情况下,以及层叠在包括偏振片在内的光学层上的复合光学元件用于液晶显示器时,由于这种涂层制成的相位延迟片产生消偏振作用,导致对比度下降。此外,在这种复合相位延迟片或是复合光学元件中,利用粘合剂,使由这种涂层构成的相位延迟片的一侧粘附在液晶显示器的单元玻璃上,由于这种涂层构成的相位延迟片,随着时间的流逝,相位延迟片片粘结到液晶单元玻璃上的粘合力不时下降。
本发明人进行坚持不懈的研究,结果发现可通过下述方法获得可保持较高粘合力并具有优异光学特性的复合相位延迟片,即,氯的量不大于一定值的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用作由涂层构成的相位延迟片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该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和粘合树脂包含在有机溶液中,另外,在该液体中水的含量调节到一定值,并且由此获得的涂覆相位延迟片的涂覆液体被施加到转移基底上,从而由涂层形成了相位延迟片,并且其被移转并利用粘合剂层叠到由树脂膜形成的相位延迟片上,并由此粘附到液晶单元上。此外,还发现,即使另一光学层层叠在该复合相位延迟片上,也可保持相同的优异特性,并因此完成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复合相位延迟片的方法,即,含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的涂层制成的相位延迟片层叠在由树脂膜制成的相位延迟片上,这种复合相位延迟片整体上具有双轴取向,并且当粘附到液晶单元上时可保持较高的粘合力,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复合光学元件的方法,其通过层叠在例如复合相位延迟片的具有另一光学作用的光学层上而适于应用在液晶显示器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复合相位延迟片的方法,该复合相位延迟片包括按顺序层叠的至少一个树脂膜的第一相位延迟片、粘结层和涂层的第二相位延迟片,该方法包括:
制备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其中该粘结层形成在第一相位延迟片的表面上;
在转移基底上施加涂覆液体,该涂覆液体在有机溶液中含有氯含量不大于2,000ppm的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和粘合剂树脂,其用卡尔费希尔(Karl Fischer’s)湿度计测量到的湿度比为0.15wt%至0.35wt%;
通过从所涂覆的涂覆液体中去除有机溶剂和水形成第二相位延迟片;
将上述第二相位延迟片的暴露表面与上述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的粘结层侧相结合(bonding);
从上述第二相位延迟片上剥离该转移基底;以及
在该第二相位延迟片的转移基底被剥离的表面上形成第二粘结层。
其优点在于,至少一个面内取向的透明树脂膜制成第一相位延迟片。该第一相位延迟片的整体面内相位差为R0,例如,在大约10nm至300nm的范围内,并且可包括至少一个四分之一波片。
通过将一具有另一光学作用的光学层,例如偏振片,层叠在以上述方式制造出的复合相位延迟片上可将该复合相位延迟片转换为复合光学元件。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复合光学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制备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其中粘结层形成在由面内取向的至少一个透明树脂膜形成的第一相位延迟片的表面上;
在转移基底上施加涂覆液体,该涂覆液体在有机溶液中含有氯含量不大于2,000ppm的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和粘合剂树脂,其用卡尔费希尔湿度计测量到的湿度比为0.15wt%至0.35wt%;
通过从所涂覆的涂覆液体中去除有机溶剂和水形成第二相位延迟片;
将上述第二相位延迟片的暴露表面与上述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的粘结层侧相结合;
从上述第二相位延迟片上剥离该转移基底;以及
在该第二相位延迟片的转移基底被剥离的表面上形成第二粘结层,从而制造出具有第一相位延迟片/粘结层/第二相位延迟片/第二粘结层这种层叠结构的复合相位延迟片;
并且在此之后,还在该复合相位延迟片的第一相位延迟片一侧层叠具有另一光学作用的光学层。
根据本发明,可方便地制造出一种由至少一个透明树脂膜制成的单轴或双轴第一相位延迟片和由包括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的涂层制成的第二相位延迟片彼此层叠在顶部的复合相位延迟片,或是制造出一种另一光学层层叠在第一相位延迟片侧的复合光学元件,它们可维持用于粘附液晶单元至涂覆相位延迟片的粘结剂的粘合力,并且提供包括对比度的优异的光学特性。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制造复合相位延迟片的截面图;
图2为示意性示出在以滚轧形式批量生产复合相位延迟片的情况下,从形成涂层到通过将该涂层层叠在第一相位延迟片上形成半成品的步骤的截面图;
图3为示意性示出在以滚轧形式批量生产复合相位延迟片的情况下,从在半成品上剥离转移基底到在转移基底被剥离的表面上形成第二粘结层的步骤的截面图;
图4为示意性示出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其中顺序完成形成涂层到形成第二粘结层,并由此以滚轧形式批量生产复合相位延迟片;以及
图5为示出复合光学元件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其中偏振片可另外层叠在复合相位延迟片上。
[附图标记说明]
10复合相位延迟片
11第一相位延迟片
12粘结层
13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
14第一相位延迟片上的脱模薄膜
16半成品
17转移基底被剥离之后的半成品
20转移基底
21由涂层制成的第二相位延迟片
22第二粘结层
23第二粘结层上的脱模薄膜
24具有粘合剂的膜
26偏振片
27第三粘结层
28复合光学元件(在该例子中仅是层叠有偏振片)
30转移基底辊
32用于涂层的涂布机
34用于涂层的烘干区域
36第一相位延迟片辊
38用于卷绕脱模薄膜的辊
40半成品辊
41用于卷绕半成品的辊
43用于剥离转移基底的辊
44用于卷绕转移基底的辊
45用于具有粘合剂的膜的辊
46用于粘合剂的涂布机
47用于粘合剂的烘干区域
48脱模薄膜辊
50成品辊
优选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制造复合相位延迟片的截面图。将参照该附图描述复合相位延迟片的制造方法。
如图1(A)所示,首先,制备粘结层12形成在其表面上的第一相位延迟片11。处于粘结层12形成在其表面上的状态中的第一相位延迟片11被称为具有粘合剂13的相位延迟片。第一相位延迟片11可由一层形成或是由不少于两层的多层形成。同时,如图1(B)所示,包括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和粘合剂树脂并且具有各向异性折射率的涂层21形成在转移基底20的表面上。该涂层21变为第二相位延迟片。以这种方式,涂层21形成在转移基底20上,在此之后,涂层21的暴露表面,示于图1(B)中,层叠在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粘结层12上,示于图1(A)中,因此,获得了具有第一相位延迟片11/粘结层12/涂层(第二相位延迟片)21/转移基底20这种层状结构的半成品16,示于图1(C)中。
接下来,从半成品16上剥离转移基底20,示于图1(C)中,以便提供去除了转移基底之后的半成品17,其具有第一相位延迟片11/粘结层12/涂层(第二相位延迟片)21的层状结构,示于图1(D)中,并且同时,第二粘结层22形成在由这种涂层制成的第二相位延迟片21上剥离掉转移基底的表面上,以便提供一种具有第一相位延迟片11/粘结层12/涂层(第二相位延迟片)21/第二粘结层22的层状结构的复合相位延迟片10,示于图1(E)中。脱模薄膜23通常设置在第二粘结层22上,以便保护第二粘结层22的表面,并且在第一粘结层22与其它元件粘合之前可以被剥离和去除,例如,粘合到液晶单元上。在这种情况中,具有粘合剂的膜24由第二粘结层22形成在脱模薄膜23上构成,其可粘合到由涂层构成的第二相位延迟片21的转移基底被剥离的表面上,或是粘合剂涂覆到由涂层构成的第二相位延迟片21的转移基底被剥离的表面上,并且烘干粘合剂以提供第二粘结层22。在后一种情况中,脱模薄膜23可被层叠在已经制备好的第二粘结层22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按顺序执行在转移基底20上形成涂层21后将该涂层21的暴露表面层叠在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粘结层12上的步骤(称为第一步骤),以及从涂层21上剥离转移基底20由此获得多层产品(半成品16)的步骤,与此同时,在涂层21的转移基底被剥离的表面上形成第二粘结层22的步骤(称为第二步骤)。此处,优选的是,在剥离转移基底20和第二粘结层形成的第二步骤中顺序地执行。采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所获得的复合相位延迟片出现不均匀的相位差、粘结层中的气泡以及增加杂质。
参照图2描述第一步骤的更具体的实施例。图2为示意性示出在以滚轧形式批量生产复合相位延迟片的情况下,从形成涂层到通过将该涂层层叠在第一相位延迟片上形成半成品的步骤的截面图。参照图2,利用涂布机将用于涂层的涂覆液体涂覆到已经从转移基底辊30上拉出来的转移基底20的表面上,接下来,经过烘干区域34烘干,然后,提供给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第一相位延迟片)13进行粘合。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13通常以可被剥离的脱模薄膜粘合到粘结层表面的方式被提供,并因此,脱模薄膜14被首先从具有粘合剂13的相位延迟片上剥离,脱模薄膜14已从相位延迟辊36上脱离,并围绕脱模薄膜卷绕辊38卷绕。然后,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13的暴露粘结层表面粘接到已经形成在上述转移基底上的涂层表面上,从而提供了具有第一相位延迟片/粘结层/涂层(第二相位延迟片)/转移基底这种层状结构的半成品16,并将其卷绕到半成品辊40上。
在涂层形成在某一基底的表面上,并且它们层叠在另一元件上的情况下,通常,下面的方法是可能的,即,保护层粘附到被卷绕之前暴露在空气中的该涂层的表面上,此外,重复该步骤,并且当剥离保护层时涂层粘合到另一元件上。与这种通常可行的方法相比,上述第一步骤具有少量的步骤,并且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是有利的,另外,难于出现由于不能成功剥离保护层而产生的缺陷,以及由于保护层产生的杂质而产生的缺陷,并因此,可产生具有优异品质的半成品16。
下面,参照图3描述第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为示意性示出在以滚轧形式批量生产复合相位延迟片的情况下,从在半成品上剥离转移基底到在转移基底被剥离的表面上形成第二粘结层的步骤的截面图。参照图3,在示于图2的第一步骤中已经卷绕到半成品辊40上的半成品16从同一辊40上被拉出,利用转移基底剥离辊43剥离转移基底20,然后从卷绕具有粘合剂的膜的辊45上拉出具有粘合剂的膜24并将其馈送到已剥离转移基底的半成品17的暴露涂层表面上,从而具有粘结层的粘结层膜粘附到暴露涂层的表面上,二者被粘附在一起以形成目标10复合相位延迟片,然后其围绕成品辊50被卷绕。已经从半成品16上剥离的转移基底20卷绕到转移基底卷绕辊44上。此处,尽管示出了用于第二粘结层形成的具有粘合剂的膜24的实施例,但如上所述,粘结层可直接施加到涂层上。
在如上所述的第二步骤中,形成了第二粘结层22,也就是说,在已经从半成品16上剥离了转移基底20之后,在涂层制成的第二相位延迟片21的表面上完成了粘附步骤。在完成第一和第二步骤之后,获得了第一相位延迟片/粘结层/第二相位延迟片/第二粘结层这种顺序的复合相位延迟片。
连续进行图2所示的第一步骤和图3所示的第二步骤。这种情况的实施例示于图4的示意性侧视图中。在图4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2和3中相同的部件,并省略了这些标记的详细描述。在该例子中,利用涂布机32将用于涂层的涂覆液体涂覆到从转移基底辊30拉出的转移基底20的表面上,接下来经过烘干区域34烘干,并且在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从第一相位延迟片辊36拉出而且已经从该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上剥离了脱模薄膜14之后,涂层一侧粘附到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13的粘结层一侧,从而获得了具有第一相位延迟片/粘结层/涂层(第二相位延迟片)/转移基底这种层状结构的半成品16,直到这一点的步骤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步骤相同。
在此之后,半成品16经过而不卷绕到半成品卷绕轴41上,然后利用转移基底剥离辊43剥离转移基底,被剥离了的转移基底20被卷绕到卷绕辊44上。同时,在转移基底已经被剥离之后利用粘合剂涂布机46将粘合剂涂覆到半成品17的涂层上,然后经过烘干区域47烘干,并且从脱模薄膜辊48馈送的脱模薄膜23被粘附到已经涂覆有粘合剂的表面上,从而获得了目标复合相位延迟片10并将其卷绕到成品轴50上。尽管在该例子中示出了用于第二粘结层形成的粘合剂涂布机46和烘干区域47的直接涂覆/干燥系统,但也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具有粘合剂膜的系统。
此处,在图2至图4中,各弯曲箭头表示各辊的旋转方向。
在与转移基底20相接触的同时,涂层21被放置一段较长的时间,转移基底20上的脱模介质转移至涂层21,并且在转移基底20被剥离之后涂层21的表面上水接触角较大。优选的是,在下面的条件下完成第二步骤中的转移基底剥离和粘合剂涂覆步骤,即,转移基底被剥离之后,涂层21的表面上的水接触角大于涂层21形成在转移基底20[见图1(B)]时暴露于空气中的涂层21的表面上的水接触角不超过15°,考虑到已剥离转移基底20的涂层21的表面和第二粘结层22之间的粘合力优选不超过10°。为了达到此目的,最好是完成第一步骤后尽可能快的进行第二步骤。另外,当卷绕半成品16时,为了防止转移基底20的脱模介质由于外力而转移到涂层21上,有用的技术是使用单面胶带以外力不施加到半成品16上的方式卷绕半成品16。此外,当在转移基底20已经剥离的涂层21上进行粘合剂涂覆的步骤时,有效的技术是在涂层21或是粘结层22的表面上进行电晕处理。
第一相位延迟片11由透明树脂膜制成,不特别限定该膜,只要其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均匀性,但从膜易于制造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通过拉伸热塑性树脂获得的膜。对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素基树脂,聚碳酸酯基树脂,聚烯丙基树脂,聚脂基树脂,丙烯酸基树脂,聚砜基树脂,环状聚烯烃基树脂等等可作为例子。在这些树脂中,因为易于获得廉价且均匀的薄膜,优选使用纤维素基树脂,聚碳酸酯基树脂和环状基树脂。
对于将要在初始辊中拉伸制造膜的方法,根据可消除膜中残余应力等,可适当地从溶剂浇铸法,精确突出法中选出。另外,尽管不特别限定拉伸膜的方法,但可使用根据获得的均匀光学特性,在各轴间的纵向上单轴拉伸膜的方法,在张布架的水平方向上单轴拉伸膜的方法,双轴拉伸膜的方法等。尽管不特别限定第一相位延迟片的厚度,一般使用厚度约为50μm至500μm的片。此处,并不特别限定该第一相位延迟片的相位差值与波长的相关性,但优选第一相位延迟片具有随着波长变短相位差值变小的相位差分布。
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面内相位差值R0可根据复合相位延迟片的应用从约10nm至300nm的范围内选择。当复合相位延迟片应用到例如便携式电话或是便携信息终端这些相对紧凑的液晶显示器中时,第一像素延迟片为四分之一波片是比较有利的。通常,双轴拉伸膜用于四分之一波片,面内相位差R0与厚度方向上相位差之间R’的比R0/R’约为2,例如,在约为1.8至2.2的范围内。同时,在复合相位延迟片应用到例如桌面型个人电脑或是电视机的监视器这些相对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时,面内相位差值R0在约为10nm至300nm的范围内,并且薄双轴相位延迟片可优选用作第一相位延迟片。如上述薄双光轴相位延迟片中在膜的三个轴方向中的折射率nx,ny,nz之间的关系变为nx>ny>nz,并因此,面内相位差R0与厚度方向上相位差之间R’的比R0/R’大于0且小于2。
接下来,第二相位延迟片21上的涂层在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具有负各向异性,并且在此,可采用由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和粘合树脂的有机溶剂的涂覆液体获得的涂层。
有机修饰粘土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和粘土矿物的化合物,并且具体的说,具有层状结构的粘土矿物和有机化合物在有机修饰粘土化合物中化合。对于具有层状结构的粘土矿物,绿土类,膨胀云母等等可作为例子,并且有可能通过它的离子交换特性使粘土矿物与有机化合物化合。属于绿土类的实例有锂绿土、蒙脱土、膨润土以及它们的取代物、衍生物和它们的混合物。其中,化学合成矿物由于具有较少杂质和更佳的透明性而优选。特别地,优选使用颗粒直径控制为较小的合成锂绿土,这是因为它可抑制可见光散射。
与粘土矿物中的氧原子或羟基反应的化合物以及能够与可交换阳离子交换的离子化合物可以作为与粘土矿物结合的有机化合物的实例,并且对该有机化合物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它允许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膨胀或者在有机溶剂中散布即可,具体而言,含氮化合物可以作为有机化合物的实例。伯、仲和叔胺,季铵化合物、尿素、肼等等可以作为含氮化合物的实例。其中,季铵化合物由于其易于离子交换而优选。
具有长链烷基的化合物和具有烷基醚链的化合物可以作为季铵化合物的实例。其中,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n为1-50的-(CH2CH(CH3)O)nH基团或-(CH2CH2CH2O)nH基团的季铵化合物。更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烷基的化合物。
当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由有机化合物和属于绿土类的粘土矿物形成时,对该属于绿土类的粘土矿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能够以粘土矿物与有机化合物形成复合物的形态膨胀或散布在有机溶剂中即可,但是,当可交换阳离子难于与离子有机化合物交换时,粘土矿物难于散布在有机溶剂中。在很多情况下,镁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镁粘合在属于绿土类的粘土矿物合成产品的表面,并且,当镁化合物的量很大时,阻塞了可交换阳离子区域。因此,通过用酸清洗将表面的镁化合物去除使存在镁的比率降低时,具体而言,镁与四原子的硅的原子比小于2.73时,粘土矿物易于散布在有机溶剂中,并因此优选该粘土矿物。如由化学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化学大词典(complete dictionary of chemistry)”(Kyoritsu Publishing Co.,Ltd 1962年2月28日第一版)中所示,属于绿土类的锂蒙脱石通常用组分公式Na0.66(Mg5.34Li0.66)Si8O20(OH)4·nH2O或Na1/3(Mg8/3Li1/3)Si4O10(OH)2·mH2O表示,并且,此时Mg/Si4的原子比为2.67,而由于已降低如上所述合成锂蒙脱石表面的镁化合物,因此,合成锂蒙脱石的Mg/Si4的原子比略大于2.67。
使用用酸去除存在于合成锂蒙脱石表面的镁化合物,使Mg/Si4的原子比接近2.67,尽可能优选使用。在包括锂蒙脱石和合成锂蒙脱石的绿土类粘土矿物中,钠称为与有机化合物交换的可交换阳离子,例如,季铵基团交换,这样,获得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并且由此,在改性之前和之后不改变Mg/Si4的原子比。因此,为了使有机改性粘合化合物的Mg/Si4原子比小于2.73,在用有机物质修饰之前用酸清洗粘土矿物是有效的。
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适当的商用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包括由Co-op化学Co.,Ltd.销售的,商品名为Lucentite STN或LucentiteSPN合成锂蒙脱石化合物和季铵化合物的复合物。
由于在制造的同时使用了多种副材料,许多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具有包括作为杂质的氯混合在其中的化合物。在氯化合物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在由这种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形成涂层相位延迟片后,有可能从膜中渗出。当这种相位延迟涂层片通过粘合剂粘附到液晶单元玻璃上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其粘合力大大降低。因此,在本发明中,使用其中氯含量不大于2,000ppm的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在如上所述包含在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中的氯含量不大于2,000ppm的情况中,可防止上述的粘合力下降。可按照用水清洗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的方法,去除氯化合物。
尽管并不特别限定粘合树脂,只要其溶解在下述有机溶液中,但为了获得良好的耐热性以及易于处理,优选具有疏水性的粘合树脂。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例如乙酸丁酸纤维素的纤维素基树脂,例如丁基丙烯酸脂、甲基丙烯酸脂基树脂的丙稀基(acryl based)树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都可以作为优选的粘合剂树脂。其中,脂肪族二异氰酸盐(酯)为基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可以作为粘合剂树脂的优选实例。
脂肪族二异氰酸盐(酯)为基的氨基甲酸酯树脂由一个分子中具有多个异氰酸盐(酯)基的脂肪族化合物和一个分子中具有多个活性氢(例如多个羟基)的化合物之间的附加反应产生的。环己二异氰酸盐(酯)、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盐(酯)、环己胺二异氰酸盐(酯)、氢化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盐(酯)、异佛乐酮二异氰酸盐(酯)、降莰烷二异氰酸盐(酯)(norbomane diisocyanate)等等可以作为在一个分子内具有多个异氰酸盐(或酯)基团的脂肪族化合物的实例。其中,特别优选基为异佛乐酮二异氰酸盐(酯)的化合物。
此外,聚醚多羟基化合物、聚酯多羟基化合物、聚碳酸酯多羟基化合物、聚己酸内酯多羟基化合物等等可以作为在一个分子内具有多个羟基的化合物的实例。其中,优选使用聚醚多羟基化合物和聚酯多羟基化合物,但是不限于这些化合物,还可以使用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
聚醚多羟基化合物通过例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丙烷(trimethyleneoxide)、环氧丁烷、甲基环丙烷(a-methyl trimethylene oxide)、3,3二甲基环丙烷(3,3-dimethyl trimethylene oxide)、四氢呋喃和二氧杂环乙烷的环醚的开环聚合或共聚合制造,还可以称作聚醚乙二醇或聚亚氧烷基乙二醇。
聚醚多羟基化合物通过多碱有机酸,特别是二羧酸和多羟基化合物的缩聚合制造。例如草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戊二酸、脂肪酸(adipic acid)、环己酸(pimelin acid)、辛二酸、壬二酸(azelaic acid)、癸二酸和异癸二酸(isosebacicacid)的饱和脂肪族酸,例如马来酸和反丁烯二酸的不饱和脂肪族酸,以及例如邻苯二甲酸和异酞酸的芳香族羧基酸,都可以作为二羧酸的实例。例如乙二醇酯、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和丁二醇的二醇,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己硫醇和丙三醇的三元醇,以及例如山梨(糖)醇的己酰都可以作为多羟基化合物的实例,但是,多羟基化合物不限于这些,可以混合两种或者多种类型使用。
粘合剂树脂优选玻璃转变温度不高于20℃,更优选玻璃转变温度不高于-20℃。在粘合剂的玻璃转变温度高时,橡胶弹性不足,相位延迟片以及偏振片上层叠有相位延迟片的复合偏振片的粘合力和弹性变差。
对用于涂覆液体的有机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包括例如丙酮、氧化甲乙酮和甲基异丙酮的酮,例如甲醇、乙醇和丙醇的低醇,以及例如三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和二氯乙烷的碳氢化合物这些具有高极性的溶剂,此外,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的脂肪族烃的具有低极性的溶液都可以作为有机溶剂的实例。优选甲苯、二甲苯、丙酮、甲基异丙酮及它们的混合物,它们使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分散并溶解粘合剂树脂,并且防止涂覆液体转变为胶体。
如上所述的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和粘合树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且因此提供用于涂层的涂覆液体。优选将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和粘合树脂混合在一起,使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粘和树脂的重量比大于0.5而不大于3。在混合物中两者的重量比在该范围之外的情况下,很难使所得到的相位延迟涂层片的霾值(haze value)保持在所需水平。优选混合物中两者的重量比在1至3的范围内。特别地,优选混合物中二者的重量比大于1且不大于2。
该涂覆液体中固体物质的含量没有限制,只要制备后的涂覆液体不转变为凝胶体或不变为浑浊,使得不会在实际使用时产生问题,通常使用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的总固体含量在近似3重量%至18重量%的范围内的涂覆液体。最佳固体物质含量根据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和粘合剂树脂各自的类型和两者的组成而不同,因此,根据每种复合物设置该含量,但通常优选其含量在8重量%至16重量%的范围内。该涂覆液体中可以加入各种添加剂,例如当薄膜形成于基底上时用于提高适应性的粘度调节剂,和用于进一步提高疏水性和/或稳定性的交联剂。
在本发明中,涂覆液体的湿度比为0.15重量%至0.35重量%。在湿度比超过0.35重量%的情况下,水溶性有机溶剂被分离为各相位,而涂覆液体易于分为两层。同时,在湿度比低于0.15重量%的情况下,由这种涂覆液体形成的涂覆相位延迟片的霾值变得较高。优选湿度比不小于0.18重量%,更优选的是不小于0.2重量%,并且最优选的是不大于0.3重量%。至于测量湿度的方法,可以是干燥法,卡尔费希尔法以及介电常数法,在本发明中,由于其可以简单的测量微观单元,采用卡尔费希尔法。
尽管并不特别限定将涂覆液体的湿度比调节到上述范围内,但将水加入到涂覆液体中的方法是简单且理想的方法。当用于本发明的有机溶液,有机改性化合物和粘合树脂按照传统的方法简单的混合在一起时,湿度比很少出现0.15重量%或是更高。此处,当在夏天使用的已经吸收了湿气的材料其湿度比可变为约0.15重量%。然而,即使由于使用了吸收了湿气的材料,湿度比变为约0.15重量%,也难于将所获得的涂覆相位延迟片的霾值(haze value)变小。因此,优选通过向有机溶液,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和粘合树脂混合在一起的涂覆液体中添加少量的水来调节湿度比。尽管并不特别限定在涂覆液体制造过程中随时添加水都是有效的这种添加水的方法,但下述方法是优选的,即,在随后被取样的涂覆液体制备过程后经过一段时间添加预定量的水以便测量湿度比,由此可高重复性和高精度的控制湿度比。在此,在一些情况中添加的水量与利用卡尔费希尔湿度计测量的结果并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部分水与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相互作用(例如,吸收)的结果。此处,应明确在用卡尔费希尔湿度计测量湿度比保持在本发明前述的0.15重量%至0.35重量%之间,优选0.18重量%至0.3重量%之间,更优选在0.2重量%至0.3重量%之间的情况中,所获得的涂覆相位延迟片可保持较低的霾值。
当通过将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和粘合树脂以及少量水混合到有机溶剂中所获得的涂覆液体中存在大颗粒直径的固体时,在用这种涂覆液体制造的涂覆相位差片中产生极化抑制,其导致使用该涂覆相位延迟片的液晶显示器的光学性能下降。此外,通常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通过搅拌涂覆液体而被胶溶,使得颗粒直径变小,并且有时化合物以这种方式不足以被胶溶时,存在直径不小于1μm的大直径颗粒,这仍导致涂覆相位延迟片的光学性能下降。因此,最好用过滤器过滤涂覆液体使可能存在的这种固体被去除。这里,在该过滤处理中,一定不能去除涂覆液体中已经被溶胶的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过滤器应当去除几乎所有颗粒直径不小于1μm的固体,因此,考虑到由于过滤器阻塞而被过滤的颗粒直径的变化优选从孔直径近似为0.5μm至10μm的过滤器中选择使用可以去除大多数颗粒直径不小于1μm的固体的过滤器。这里,经过胶溶的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的颗粒直径近似为10nm至200nm。
由此获得的包含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粘合树脂,有机溶剂和水并且其湿度比调节到一定的范围内的涂覆液体涂覆到转移基底上,然后从该涂覆液体中去除有机溶剂和水,由此形成了第二相位延迟片。通常在涂覆液体的涂覆之后通过干燥去除有机溶剂和水。
作为上述涂覆和烘干的结果,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的单晶层的层状结构在平行于转移基底的平面内任意取向。因此,可以获得薄膜表面内的折射率大于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结构,而无需任何特殊的取向处理。
用于形成涂层21的转移基底[见图1(B)]20为经过处理以易于剥离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层的膜,通常,可以商购,通过将例如硅氧烷树脂或氟树脂等的脱模剂涂覆到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树脂薄膜的表面进行脱模处理,因此,可使用这些膜。此外,涂层21形成在转移基底20上,因此,转移基底20与水接触的角度优选在90°~130°的范围内,更优选与水接触的角度不小于100°且不大于120°。在表面与水接触的角度小于90°时,转移基底的剥离特性差,并且在剥离转移基底之后,在由涂层制成的第二相位延迟片中易于出现例如不均匀相位差的缺陷。另外在表面的水接触角大于130°的情况下,在转移基底20烘干之前在涂覆液体中易于出现气泡,并且在面内产生点状不均匀的相位差。此处,与水的接触角表示当水用作液体时,与液体的接触角,并且,该值越大(上限:180°),材料越难于用水浸湿。
用于形成涂层21的涂覆系统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各种已知的涂覆方法,例如直接凹板印刷法、反转凹板印刷法、染料涂覆法、间歇涂覆法、棒涂覆法。其中,间歇涂覆法和没有应用支持辊的染料涂覆法等因其优异的厚度精度而优选使用。
尽管没有特别的限定施加涂覆液体之后烘干的温度和时间,只要它们足以去除所采用的有机溶剂和水即可,可以从近似50℃至150℃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温度,并且,可以从约30秒至30分钟的范围内适当选择时间。
并不特别限定涂层的厚度,并且该厚度可以使所提供的面内相位差R0在约0nm至10nm的范围内,并且,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在40nm至350nm的范围内。这里,当面内相位差R0超过10nm时,该值不能被忽略,并且破坏了厚度方向的负单轴性,这不是优选的。此外,根据第二相位延迟片的应用,围涂敷层的第二相位延迟片21所需的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不同,因此,根据应用,特别是根据液晶单元的特性,适当的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差值R’可从约40nm至350nm的范围内选择。厚度方向上相位差值R’优选不小于50nm且不大于300nm。
相位延迟片在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各向异性用由上述公式(II)定义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表示,并且该值能够通过延迟相位轴在面内倾斜40度作为倾斜轴而测量的相位差值R40以及面内的相位差值R0计算得到。也就是说,使用面内相位差值R0、通过延迟相位轴在面内倾斜40度作为倾斜轴而测量的相位延迟值R40、薄膜的厚度d以及薄膜的平均折射率n0,从下述公式(III)至(V)通过数值计算得到nx、ny、nz,将nx、ny和nz带入上述公式(II),可以计算出厚度方向上相位差值R’。
R0=(nx-ny)×d                              (III)
R40=(nx-ny′)×d/cos(f)                    (IV)
(nx+ny+nz)/3=n0                            (V)
其中,
f=sin-1[sin(40°)/n0]
ny′=ny×nz/[ny 2×sin2(f)+nz 2×cos2(f)]1/2
形成在转移基底上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并且包括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及粘合树脂的涂层一旦利用粘合剂被转移到玻璃板上,可直接发现该涂层(第二相位延迟片)的R0和R40,并且基于R0和R40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差R’。
另外,作为用于示于图1(A)等等中形成在第一相位延迟片上的粘结层12以及示于图1(E)中形成在涂层21的转移基底被剥离的表面上的第二粘结层22的粘合剂,可采用丙烯酸基聚合物、硅烷基聚合物以及基础聚合物为聚酯、聚氨酯、聚醚等的粘合剂。其中,优选使用丙烯酸基粘合剂,该粘合剂具有高光学透明度、保持适当的浸润性和内聚力、对基底具有高粘合力、耐候性和耐热性,并且在加热和加湿条件下不会导致例如起皱或剥离的问题。作为用于丙稀基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重量平均分子量不低于100,000的(甲基)丙稀酸基共聚物是有效的,该共聚物由具有碳原子数不大于20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或丁基的烷基丙烯酸盐(烷基异丁丙烯酸盐)和包括烷基丙烯酸盐(烷基异丁丙烯酸盐)、羟乙基丙烯酸盐(烷基异丁丙烯酸盐)等等构成的官能团的丙稀基单体混合共聚,以使共聚物的玻璃转换温度优选不高于25℃,更优选不高于0℃。粘结层12和22的厚度通常约5μm至30μm。
具有光学特性而不是相位差特性的光学层另外层叠在如上所述获得的复合相位延迟片上,可获得复合相位元件。为形成复合光学元件而层叠在复核相位延迟片上的光学层,例如可以是用于液晶显示器等形成的传统元件,例如偏振片或是亮度增强膜。具有光学特性而不是相位差特性的光学层包括至少一个偏振片是有效的。
复合相位延迟片和偏振片的组合物可用作提供视角补偿作用的线偏振片和圆偏振片。当该组合物用作线偏振片时,优选第一相位延迟片的延迟相位轴垂直于该偏振片的吸收轴。另外,当该组合物用作圆偏振片时,第一相位延迟片的延迟相位轴与偏振片的吸收轴成某一角度。图5示出了复合光学元件28的一个例子,其中偏振片26层叠在示于图1(E)中的复合相位延迟片10(脱模薄膜23设置在复核相位延迟片10的第二粘结层22的外侧)一侧的第一相位延迟片11上,其间具有第三粘结层27。如该图所示,具有其它光学特性的光学层,例如偏振片26,层叠在复合相位延迟片10的第一相位延迟片11一侧。
相位差值为例如540nm至560nm之间某一测定波长单色光的四分之一波长的相位延迟片(下文称为λ/4波片)用作第一相位延迟片11,并且仅使用一个由通常的拉伸树脂膜构成的λ/4波片时,可获得的完全圆偏振的波长范围经常受到限制。由于这个原因,有两种方法在较宽波长范围内获得圆偏振。根据第一种方法,至少一个其相位差值为具有例如540nm至560nm之间某一测定波长的单色光一半波长的相位延迟片,与上述相同(下文称为λ/2波片),以及至少一个λ/4波片层叠以便形成所谓宽带的λ/4波片的第一相位延迟片,并且偏振片26层叠与其上。另外,根据第二种方法,使用具有所谓的反向波长扩散的λ/4波片,其相位差值为400nm至800nm之间所测定的波长中任一波长的约1/4。
首先,描述第一种方法。根据该方法,通过增加所使用的第一相位延迟片的数量可在较宽波长范围内获得圆偏振,而随着粘和片数量的增加,材料的成本增加并且产量降低,因此,一个λ/2波片和一个λ/4波片粘合在一起形成宽带λ/4波片的圆偏振片,并且从成本节约的角度来看,优选一个偏振片粘合于其上。对于λ/2波片的面内相位差值R1/2和λ/4波片的面内相位差值R1/4,对于具有在540nm和560nm之间测定波长的单色光,R1/2=250nm至300nm,R1/4=120nm至155nm。另外,优选R1/2和R1/4具有下述关系:
|R1/2×0.5-R1/4|=10nm
当一个偏振片为至少一个λ/2波片和一个λ/4波片粘合在一起时,并不特别限定层的顺序和设置角度,只要设置使层状片起到宽波长范围圆偏振片的作用。在例如使用一个λ/2波片和一个λ/4波片的情况中,λ/2波片和λ/4波片可以以这种顺序层叠以形成第一相位延迟片,并且按照偏振片/第一相位延迟片/第二相位延迟片的顺序层叠,或是按照偏振片/第一相位延迟片/第二相位延迟片的顺序层叠。对于此情况中优选的层角度,当角度利用偏振片的吸收轴作为参考被限定为相位延迟片的延迟相位轴的角度,并且从偏振片一侧观察,逆时针为正时,下述设置是可能的。
(1)λ/2波片为-10°至-0°,λ/4波片为-70°至-80°
(2)λ/2波片为70°至80°,λ/4波片为10°至20°
(3)λ/2波片为10°至20°,λ/4波片为70°至80°
(4)λ/2波片为-70°至-80°,λ/4波片为-10°至-20
下面描述第二种方法。上述方向波长扩散的λ/4波片的面内相位差值R1/4具通常为120nm至155nm,并且对于具有540nm至560nm之间波长的单色光优选130nm至150nm。另外,如上文清楚描述的,对于所有测定的400nm至800nm之间的波长优选R1/4在上述范围内。当偏振片和1/4波片粘合在一起时,尽管偏振片的吸收轴和相位延迟片的延迟相位轴之间形成的角度基本上为45°或135°,但并不按照允许的范围特别限定这些角度,只要粘合在一起的各片对可见光范围内的波长起到圆偏振片的作用。这些层可以是偏振片/第一相位延迟片/第二相位延迟片或是偏振片/第二相位延迟片/第一相位延迟片。
作为一种技术,额外的组合偏振片的多层主体和具有亮度增强膜的复合相位延迟片是有用的。亮度增强膜具有这样的特性,即其反射被液晶显示器后侧上的反射板等反射的背光或者自然光发出的光中具有一定偏振轴的线性偏振光或是一定方向上的圆偏振,并且透射相反方向上的偏振光,用于增强亮度。也就是说,来自该亮度增强膜的反射光被设置在该亮度增强膜后侧具有偏振态反转的反射层等反射,所以当光进入该亮度增强膜时,全部或大部分光透射经过该亮度增强膜,因此可有效的应用光并增强显示器的亮度。作为亮度增强膜的例子,可使用通过下述设计获得的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反射线性偏振隔离片,即,将多个具有不同折射率各向异性的薄膜,胆甾液晶聚合物的配相膜,圆偏振隔离片层叠,其中这种配相层的配相液晶层被支撑在薄膜基底上。
分散粘合剂可用在复合相位延迟片和液晶单元彼此接触的表面上。用于粘结层的扩散粘合剂含有能够散射光的微颗粒。并不特被限定用在此处的微颗粒,只要它们能够散射光,有机颗粒和无机颗粒都可以使用。对于有机颗粒,可使用由例如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的聚烯烃基树脂,以及例如丙烯基树脂的聚合物制成的颗粒,并且颗粒可以是交链聚合物。另外也可以使用从乙烯、丙烯、苯乙烯、异丁烯酸甲脂、苯三聚氰二胺(benzoguanamine)、甲醛、丁二烯中选择出的两个或多个单聚体聚合的共聚物。对于无机颗粒,例如可使用二氧化硅、硅酮、氧化钛等,并且颗粒可以是玻璃珠。尽管优选颗粒是无色或是白色,但也可使用具有装饰作用的彩色微颗粒。
尽管并不特别限定微颗粒的形状,但球形、纺锤形、接近立方体的形状都可以使用。如果颗粒的直径并不小,将不能获得散射光的作用,而如果当颗粒太大时,使用该颗粒的液晶显示器的品质将下降,并因此优选颗粒直径为不小于0.5μm并且不大于20μm,更优选的是不小于1μm且不大于10μm。根据所需的光散射度,可设定适当量的微颗粒。通常,对于用作分散介质的粘合剂的100重量份,微颗粒的量不小于0.01重量分且不大于100重量份,并且优选微颗粒以不小于1重量份且不大于50重量份的比例混合。
并不特别限定用于分散粘合剂的粘合剂类型,并且任何已知的粘合剂都可以使用,例如,丙烯基粘合剂、氯乙烯粘合剂、合成橡胶基粘合剂。在这种扩散粘合剂设置在复合相位延迟片和液晶单元之间时,这种扩散粘合剂可用作上述第二粘结层[图1(E)中的标记22]。
下面将示出当根据本发明获得的复合相位延迟施加到液晶显示器上时,利用复合相位延迟片的圆偏振片的例子。考虑到性能和成本,可如下选择获得最佳组合的圆偏振片的设置:当为反射型液晶单元时,其仅设置在前侧;在半透射反射型液晶单元中,其在前侧和后侧都有设置;在透射型液晶单元中,其设置在前侧或是后侧。
1.对于反射型液晶单元,在前侧上结构的实例
(1)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前侧
(2)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反向波长分散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前侧
(3)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λ/2波片+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前侧
(4)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扩散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前侧
(5)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反向波长分散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扩散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前侧
2.对于半透射反射型液晶单元,在前侧上结构的实例
(1)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前侧
(2)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反向波长分散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前侧
(3)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λ/2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前侧
(4)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扩散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前侧
(5)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反向波长分散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扩散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前侧
(6)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λ/2波片+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扩散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前侧
3.对于半透射反射型液晶单元,在后侧上结构的实例
(1)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后侧
(2)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反向波长分散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后侧
(3)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λ/2波片+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后侧
(4)亮度增强膜/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扩散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后侧
(5)亮度增强膜/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反向波长分散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扩散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后侧
(6)亮度增强膜/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λ/2波片+λ/4波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扩散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后侧
4.对于透射型液晶单元,在前侧上结构的实例
(1)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前侧
5.对于透射型液晶单元,在后侧上结构的实例
(1)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后侧
(2)亮度增强膜/偏振片/粘合剂/第一相位延迟片/粘合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合剂/液晶单元的后侧
在根据本发明获得的复合相位延迟片或是复合相位光学元件经过第二粘结层粘附到液晶单元的单元玻璃上时,优选该第二粘结层与液晶单元玻璃之间的粘合力难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粘合力是粘结层的粘合表面与欲粘结的主体的表面之间接触所产生的力,测试该粘合力的方法在JIS Z 0237中有所描述。在由涂覆液体制造的相位延迟片中,其中涂覆液体为具有高氯含量的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与粘合树脂一起混合在有机溶剂中,与利用粘合剂粘附到液晶单元玻璃之后即刻的粘合力相比,经过某些时间后粘合力有时大大下降。由于这个原因,使用了制造之后用水清洗而使氯含量降低的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当利用粘合剂将涂层(第二相位延迟片)粘附到液晶单元上时,由含有这种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的涂覆液体获得的涂层随着时间的流逝其粘合力只有很小的降低。具体地说,在图1(E)中所示的复合相位延迟片或是图5中所示的复合光学元件28经过第二粘结层22粘附到液晶单元玻璃上的情况下,经过23℃下一个月的存储,可维持粘合后即刻涂层的粘合力的不小于60%,并且更进一步,不小于80%。
实例
尽管在下文中利用实例更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例。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表示含量和用量的%、ppm和份数都是重量单位。在下述实例中用于制备涂覆液体的材料如下。
(A)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
商品名为“Lucentite STN”:Co-op chemical Co.,Ltd.销售,合成绿土和三辛基甲基铵离子的复合物。
(B)粘合剂树脂
商品名为“SBU Lacquer 0866”:Sumika Bayer Urethane AG Co.,Ltd.制造,异佛乐酮二异氰酸酯基聚氨酯树脂清漆,固体含量30%。
另外,按照下述方法测量和评估各样品的特性值。
(1)湿度比
用Metrohm AG制造的“KFT Titrino Type 795”的卡尔费希尔湿度计测量涂覆液体的湿度比。此处,55%的三氯甲烷和45%的乙烯氯乙醇混合溶剂测量。
(2)面内相位延迟值R0
将形成于转移基底上的相位延迟涂层片用粘合剂转移到4cm见方的玻璃板上。使用Oji Scientific Instruments Co.,Ltd.制造的“KOBRA-21ADH”,将相位延迟片粘附在玻璃板的状态下,使用波长为559nm的单色光的旋转分析仪法测量相位延迟片的面内相位延迟值R0。用上述“KOBRA-21ADH”测量拉伸树脂膜制成的相位延迟片的面内相位延迟值R0
(3)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延迟值R′
依照上述方法,利用面内相位延迟值R0、通过将慢轴倾斜40°作为倾斜轴测量相位延迟值R40、涂层厚度d和涂层的平均折射率n0得到nx、ny和nz,然后,根据上面描述的公式(II)计算得到厚度方向上的相位延迟值R′。
(4)粘合力
将复合偏振片切割为宽25mm长约250mm大小,并将其粘附到液晶单元玻璃上,然后,用高压锅在压力为5kgf/cm2、温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20分钟的增压处理。接下来,使用Shimadzu公司制造的测量仪“Autograph AG-1”,在180℃剥离和300mm/min的牵引速度的条件下测量粘合力。
实例1
用下述组分制造涂覆液体。
聚氨酯树脂清漆“S B ULacquer 0866”:16.0份
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Lucentite STN”:7.2份
甲苯:76.8份
水:0.3份
制备了未染色的锂蒙脱石,然后,用酸清洗,然后用有机物质染色,再用水粗洗,在这种状态中获得了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包括在有机粘土改性化合物中的氯的量为1.111ppm,且Mg/Si4的原子比为2.69(由制造者测量到的值)。在混合和搅拌上述化合物之后,用孔直径为1μm的过滤器过滤该涂覆液体。在该涂覆液体中,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聚氨酯的固体重量比为1.5/1,并且固体含量为12%。在添加了0.3份的水之后,用卡尔费希尔湿度计测量到的涂覆液体的湿度比为0.25%。接下来,用涂布器将该涂覆液体涂覆到厚度为38μm并经脱模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然后在烘干炉中烘干。当从炉中取出薄膜,由环状聚烯烃基拉伸树脂薄膜构成了连续λ/4波片(第一相位延迟片,商品名为“Sumikalight CSES430120Z6”,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制造,R0=120nm),该拉伸树脂薄膜一侧上具有粘结层,粘合到粘结层一侧上的涂层的暴露表面上,然后,卷绕该薄膜,由此提供了由第一相位延迟片/粘结层/第二相位延迟片/脱模薄膜形成的半成品。在粘附到λ/4波片之前,测量涂层样品的相位差值,并发现R0=0.1nm且R’=82nm。
在此之后,当剥离脱模薄膜时,上述半成品展开,聚乙烯对苯二酸薄膜经脱模处理的涂覆粘合剂的表面粘合到剥离脱模薄膜后的粘结层上的涂层表面上,并因此,获得了由第一相位延迟/粘结层/第二相位延迟片/第二粘结层/脱模薄膜构成的复合相位延迟片。从复合相位延迟片上剥离脱模薄膜,然后将其粘附到液晶单元玻璃上,再根据上述方法测量粘合力。发现玻璃的粘合力为9.07N/25mm。另外,在粘结到液晶单元玻璃上的状态下,在23℃下存储一周之后,复合相位延迟片的粘合力为9.04N/25mm,在相同温度下存储一个月之后为8.99N/25mm。也就是说,在23℃下存储一周和一个月之后,粘合力都维持在不小于粘合到液晶单元玻璃上即时粘合力的99%。
另外,制备在其一侧具有粘结层的聚乙烯醇-碘基偏振片(商品名为“Sumikalan SRW842A”,Sumitomo Chemical Co.,Ltd制造),并将其粘合到上述获得的复合相位延迟片上,以便复合相位延迟片的慢轴与偏振片的吸收轴成45°角,并且偏振片的粘结层层叠在上述复合相位延迟片的第一相位延迟片上,并因此,制造出了具有2英寸大小(38.2mmx30.7mm)的圆偏振片。
比较实例1
制备涂覆液体使其具有下述组分。
聚氨酯树脂清漆“SBU Lacquer 0866”:7.5份
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Lucentite STN”:6.8份
甲苯:85.7份
制备了未染色的锂蒙脱石,然后,用酸清洗,然后用有机物质染色,再用水粗洗,在这种状态中获得了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包括在有机粘土改性化合物中的氯的量为3,379ppm,且Mg/Si4的原子比为2.73(由制造者测量到的值)。在混合和搅拌上述化合物之后,用孔直径为1μm的过滤器过滤该涂覆液体。在该涂覆液体中,有机改性粘土复合物/聚氨酯的固体重量比为3/1,并且固体含量为9%。另外,用卡尔费希尔湿度计测量到的涂覆液体的湿度比为0.13%。接下来,用涂布器将该涂覆液体涂覆到厚度为38μm并进行了脱模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然后在烘干炉中烘干。当从炉中取出薄膜,由环状聚烯烃基拉伸树脂薄膜构成了连续λ/4波片(第一相位延迟片,商品名为“Sumikalight CSES440120Z7”,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制造,R0=120nm),该拉伸树脂薄膜一侧上具有粘结层,粘合到粘结层一侧上的涂层的暴露表面上,然后,卷绕该薄膜,由此提供了由第一相位延迟片/粘结层/第二相位延迟片/脱模薄膜形成的半成品。在粘附到λ/4波片之前,测量涂层样品的相位差值,并发现R0=0.1nm且R’=82nm。
在此之后,上述获得的半成品用与如例1中同样的方法制造由第一相位延迟片/粘结层/第二相位延迟片/第二相位延迟片/第二粘结层/脱模薄膜构成的复合相位延迟片。从复合相位延迟片上剥离脱模薄膜,然后将其粘附到液晶单元玻璃上,再根据上述方法测量粘合力,并且发现到玻璃上的粘合力为11.18N/25mm。另外,在粘结到液晶单元玻璃上的状态下,在23℃下存储一周之后,复合相位延迟片的粘合力为2.86N/25mm。也就是说,在23℃下存储一周之后,到玻璃上的粘合力下降到粘合到液晶单元玻璃上即时粘合力的26%。
另外,该复合相位延迟片用于用与实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圆偏振片。

Claims (5)

1.一种制造复合相位延迟片的方法,该复合相位延迟片包括按顺序层叠的至少一个树脂膜的第一相位延迟片、粘结层和由涂层形成的第二相位延迟片,该方法包括:
制备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其中该粘结层形成在第一相位延迟片的表面上;
在转移基底上施加涂覆液体,该涂覆液体的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和粘合剂树脂,其中所述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的氯含量不大于2,000ppm,并且所述涂覆液体用卡尔费希尔湿度计测量到的湿度比为0.15wt%至0.35wt%;
通过从所施加的涂覆液体中去除有机溶剂和水形成第二相位延迟片;
将上述第二相位延迟片的暴露表面与上述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的粘结层侧相结合;
从上述第二相位延迟片上剥离该转移基底;以及
在该第二相位延迟片的转移基底被剥离的表面上形成第二粘结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第一相位延迟片为至少一个面内取向的透明树脂膜。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第一相位延迟片包括至少一个四分之一波片。
4.一种制造复合光学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制备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其中粘结层在第一相位延迟片的表面上形成,其中所述第一相位延迟片由面内取向的至少一个透明树脂膜所形成;
在转移基底上施加涂覆液体,该涂覆液体的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和粘合剂树脂,其中所述有机改性粘土化合物的氯含量不大于2,000ppm,并且所述涂覆液体用卡尔费希尔湿度计测量到的湿度比为0.15wt%至0.35wt%;
通过从所施加的涂覆液体中去除有机溶剂和水形成第二相位延迟片;
将上述第二相位延迟片的暴露表面与上述具有粘合剂的相位延迟片的粘结层侧相结合;
从上述第二相位延迟片上剥离该转移基底;以及
在该第二相位延迟片的转移基底被剥离的表面上形成第二粘结层,从而制造出具有第一相位延迟片/粘结层/第二相位延迟片/第二粘结层这种层叠结构的复合相位延迟片;并且
在该复合相位延迟片的第一相位延迟片侧层叠具有偏振片或者偏振片及亮度增强膜作用的光学层。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具有偏振片或者偏振片及亮度增强膜作用的光学层包括至少一个偏振片。
CN2006101444912A 2005-09-15 2006-09-13 制造复合相位延迟片和复合光学元件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2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8017 2005-09-15
JP2005-268017 2005-09-15
JP2005268017A JP4622765B2 (ja) 2005-09-15 2005-09-15 複合位相差板及び複合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2560A CN1932560A (zh) 2007-03-21
CN1932560B true CN1932560B (zh) 2010-09-29

Family

ID=37853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449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2560B (zh) 2005-09-15 2006-09-13 制造复合相位延迟片和复合光学元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56682A1 (zh)
JP (1) JP4622765B2 (zh)
CN (1) CN1932560B (zh)
TW (1) TW20073914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8005B2 (ja) * 2006-03-07 2012-0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複合位相差板、その製造方法、複合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236636A1 (en) * 2006-03-31 2007-10-11 Watson Philip E Contrast ratio enhancement optical stack
DE102007033955B4 (de) * 2007-07-19 2017-01-26 Kiener Maschinenbau Gmbh Vorrichtung zum Laminieren oder Beschichten eines Trägermaterials
WO2009025360A1 (ja) * 2007-08-22 2009-02-26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複合偏光板、積層光学部材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TW200951579A (en) * 2008-04-17 2009-12-16 Sumitomo Chemical Co Composite retardation plat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2504782A (ja) * 2008-10-01 2012-02-23 ジャンファン ファン 光学/電子構造物を有するディスプレー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927732B1 (en) 2012-11-29 2020-08-05 LG Chem, Ltd. Display device
JP2014170221A (ja) * 2013-02-07 2014-09-18 Nitto Denko Corp 円偏光板および屈曲可能な表示装置
KR20150120376A (ko) 2013-02-20 2015-10-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박리 방법, 반도체 장치, 및 박리 장치
JP2015079230A (ja) * 2013-09-10 2015-04-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DE102013017627B4 (de) * 2013-10-23 2020-03-12 e.solutions GmbH Polarisierender Mehrschichtenfil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den Film umfassenden Vorrichtung
US9835780B2 (en) * 2014-06-27 2017-1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50378075A1 (en) * 2014-06-27 2015-12-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0059091B2 (en) * 2015-02-27 2018-08-28 Orbis Corporation Partition
JP2018017996A (ja) * 2016-07-29 2018-02-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EP3531176A4 (en) 2016-10-24 2019-12-11 LG Chem, Ltd. ANTI-REFLECTIVE OPTICAL FILTER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09270696B (zh) * 2018-11-08 2021-02-09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膜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6754A (zh) * 2003-03-05 2004-09-08 ��ʿ��Ƭ��ʽ���� 酰化纤维素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0744B2 (ja) * 1991-11-08 2000-07-10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
JP3427130B2 (ja) * 1993-12-17 2003-07-14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偏光板又は位相差板貼付用粘着剤層の積層方法
TW336999B (en) * 1996-07-03 1998-07-21 Sumitomo Kagaku Kk Phase retard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4004150A (ja) * 2002-05-13 2004-01-08 Sumitomo Chem Co Ltd 積層位相差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79438A (ja) * 2003-03-12 2004-10-07 Nitto Denko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070096A (ja) * 2003-08-25 2005-03-1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位相差板一体型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6754A (zh) * 2003-03-05 2004-09-08 ��ʿ��Ƭ��ʽ���� 酰化纤维素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90755A 2002.03.27
JP特开2005-70096A 2005.03.1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79201A (ja) 2007-03-29
CN1932560A (zh) 2007-03-21
US20070056682A1 (en) 2007-03-15
TW200739146A (en) 2007-10-16
JP4622765B2 (ja) 201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2560B (zh) 制造复合相位延迟片和复合光学元件的方法
CN100472293C (zh) 相位延迟器、层压起偏振片、它们的制法及液晶显示器
CN100495155C (zh) 叠层起偏振片
CN101799564B (zh) 偏振板保护膜、偏振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5085627B2 (ja) 複屈折率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補償フィルム
CN100399070C (zh) 层合相阻滞膜及使用此膜的液晶显示器
US7956964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KR20060048078A (ko) 적층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 부재의 제조방법
CN1591114B (zh) 移相板一体型偏光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198666A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640025B2 (ja) コーティング位相差板用塗工液、それを用いた位相差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複合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US20040252264A1 (en) Polarizer having retard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1452089A (zh) 偏振板组、以及使用其的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07256569A (ja)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178238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oating liquid for plate with coating having phase retarda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late with coating having phase retarda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ompound polarizing plate
TW201333596A (zh) 液晶顯示裝置
TWI225942B (en) Optical device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H0830766B2 (ja) 複合位相板
KR20070031797A (ko) 복합 위상 지연층 및 복합 광학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CN101490586A (zh) 复合偏振板、其制造方法、复合光学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070016068A (ko) 위상 지연 코팅을 갖는 플레이트용 코팅액의 제조 방법,위상 지연 코팅을 갖는 플레이트의 제조 방법 및 복합 편광플레이트의 제조 방법
WO2022215427A1 (ja) 延伸フィルム、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04132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03233406A (ja) 光学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