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0539A - 应用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应用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0539A
CN1930539A CNA2005800074470A CN200580007447A CN1930539A CN 1930539 A CN1930539 A CN 1930539A CN A2005800074470 A CNA2005800074470 A CN A2005800074470A CN 200580007447 A CN200580007447 A CN 200580007447A CN 1930539 A CN1930539 A CN 1930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management
place
applicat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74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8816C (zh
Inventor
中原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0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0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88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881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图纸应用管理系统(1)由以下功能构成:部件表信息(30)和变更信息发送功能(8),其把部件信息与产品机型对应起来发送到多个场所;应用决定功能(9),其在各个场所中决定是否把与产品机型相对应的部件信息应用于产品机型的生产;应用通知功能(10),其在这些各个场所中,在决定了应用该部件信息时,通知部件信息对于产品机型的应用,作为应用通知;以及应用管理信息(40)和应用管理功能(12),其接收应用通知,对各个场所的部件信息的应用进行管理。

Description

应用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部件的设计信息、附随该部件的信息以及管理这些信息的变更履历的部件表信息、和应用该部件表信息的对象进行管理的应用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汽车这样的产品由非常多的部件构成。通常,汽车制造商制造多种车型,存在多种车型中通用的部件,另一方面也存在各个车型所固有的部件。并且,即使是同一车型,也存在由于生产工厂和组装生产线的不同,还加上由于出厂对象区域的不同而部件不同的情况、或加以变更的情况,由于这些情况,为了汽车的生产而进行管理的部件数量变得庞大,而与此相应要管理的信息(图纸、结构、物流目的地、颜色等)也变得庞大。
公知对于这样的部件,通过部件表(部件清单)系统对在产品中使用的部件结构等进行管理的方法(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3-281197号公报(第5页,第2图))。在部件表系统中,构成为对于某一车型中使用的部件,在维持该车型的部件之间的亲子关系的同时,树状地对包含变更后的部件等在内的全部部件进行管理,或者,构成为当部件的规格不同时,作为另外的部件进行处理,改变各自的识别信息,通过部件表系统来进行管理。
但是,在上述这样的部件表系统的管理体系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即在利用该部件表来管理的部件信息中,其管理的要素(部件信息、结构信息、物流信息、颜色信息等)只要有一个改变,就必须改变并管理其全部,导致数据增加且难以维持这些要素之间的统一性。并且,存在各机型、各工厂与部件的结构要素只要有一个不同,就必须分别以其为单位来对部件表进行管理的问题。而且,在对世界各地展开的工厂中所使用的部件管理进行统合、促进效率化的方面,也存在需要使部件管理一元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其通过对与部件相关的设计信息等的部件表信息和管理应用该部件表信息的对象的制造应用管理信息进行管理,即使对于大量的部件信息也能够高效地进行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应用管理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部件信息发送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部件表信息30和变更信息发送功能8),其把部件信息和产品机型对应起来发送到多个场所;应用决定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应用决定功能9),其在该各个场所中,决定是否把与产品机型相对应的部件信息应用于产品机型的生产;部件信息通知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应用通知功能10),其在这些各个场所中,当决定了该部件信息的应用时,通知部件信息对于产品机型的应用,作为应用通知;以及应用管理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制造应用管理信息40和应用管理功能12),其接收应用通知,并对各个场所的部件信息的应用进行管理。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应用管理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部件表信息存储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履历管理功能7和部件表信息30),其管理部件信息和该部件信息的变更信息;部件变更信息发送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变更信息发送功能8),其在部件信息有变更时,把表示产品机型的机型信息与部件信息和变更信息对应起来发送到多个场所;应用决定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应用决定功能9),其决定在各个场所中,是否把发生变更的部件信息以及变更信息应用于产品机型;部件信息通知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应用通知功能10),在这些各个场所中,当决定了对于产品机型应用部件信息和变更信息时,作为应用通知,与表示场所的场所信息和机型信息一起通知部件信息和变更信息;ID生成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ID生成功能11),其接收应用通知,生成唯一地识别由变更信息、场所信息和机型信息的组合构成的附属信息的识别信息;以及应用管理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应用管理功能12和制造应用管理信息40),其存储识别信息和附属信息,并且当应用与识别信息对应的部件信息和变更信息的场所增加时,对应用部件信息和变更信息的所有场所进行更新后作为场所信息进行存储。
此时,优选部件信息包含与产品机型相对应的部件的设计信息、部件的结构信息、部件的物流信息和部件的颜色信息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并且,在各个场所中,优选具有部件表请求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部件请求功能14)和部件表生成单元(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部件表生成功能15),其中,部件表请求单元输入并发送场所信息和机型信息,部件表生成单元接收该场所信息和机型信息,收集与场所信息以及机型信息对应的部件信息,并发送给场所。
当本发明的图纸应用管理系统如上这样构成时,能够集中管理部件表信息以及制造应用管理信息,因此能够缩短变更图纸(部件表信息等)时的更新的准备周期。并且,通过管理部件表信息的变更履历并且使用识别信息来管理与该变更履历所应用的对象之间的关联,能够对该一个部件表信息管理所应用的各种对象(各机型、各工厂等),因此能够实现部件信息的管理的效率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纸应用管理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用于管理图纸应用信息的数据结构的数据结构图。
图3是表示更新图纸应用信息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生成制造应用管理信息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在工厂中参照部件表信息以及制造应用管理信息来作成变更图纸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登记变更图纸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该应用管理系统1由与网络50连接且设置在研究所的研究所终端2、设在管理中心的服务器装置3以及设置在作为场所的工厂中的工厂终端4、5构成。并且,在图2中示出了该应用管理系统1作为对象场所具有2个工厂的情况。在设置在管理中心的服务器装置3中,管理应用于产品的部件信息和该部件所应用的信息,这些信息由部件表信息30和制造应用管理信息40构成。并且,每当后述那样生成制造应用管理信息40时,要利用由生产管理系统60管理的生产机型信息61,因此该生产管理系统60构成为可以经由网络等与服务器装置3协作。
由该服务器装置3所管理的部件表信息30和制造应用管理信息40具有图3所示的数据结构。部件表信息30由部件信息31、结构信息32、物流信息33以及颜色信息34构成。并且,制造应用管理信息40由图纸应用管理41、机型应用管理42以及工厂应用管理43构成。
部件表信息30是对于每个部件、通过唯一地确定该部件的识别编号(部件编号)来管理该部件的图纸(设计信息)、结构(部件的亲子关系)或颜色、物流目的地等的数据库。部件信息31是管理部件的设计信息的数据,把部件编号和表示其变更履历的部件履历编号作为主键来管理。当进行部件的设计变更、更新图纸时,改变(例如,对当前的编号加1)部件履历编号后存储,因此能够确定与部件编号对应的规定的部件履历编号的信息。在该部件信息31中,对于主键管理该部件的设计变更部件编号和更新日期。
结构信息32是对构成与部件编号对应的部件的子部件进行管理的数据,把亲部件编号、子部件编号以及变更该结构时的结构履历编号作为主键,对于该主键管理更新日期。并且,在该结构信息32中,与部件信息31的关联使用亲部件编号。即,由该结构信息32管理为构成某一部件(亲部件)而组合的子部件。对于亲部件,当构成的子部件被变更时,改变该结构信息32的结构履历编号,管理新的数据。
物流信息33是对该部件的物流目的地进行管理的数据,把部件编号、物流目的地代码以及表示变更该物流目的地时的履历的物流履历编号作为主键,对于该主键管理更新日期。并且,颜色信息44是对部件的颜色进行管理的数据,把部件编号、内外装饰代码以及表示变更该部件的颜色时的履历的颜色履历编号作为主键,对于该主键通过颜色代码来管理部件的颜色。此外,由构成部件表信息6的各信息31~34管理的更新日期对该数据被更新(追加了新的履历编号)的日期进行管理。在此,主键是指在构成信息的项目中,为了唯一地确定该信息所需的项目。
另一方面,制造应用管理信息40是为了表示构成上述部件表信息30的部件信息31、结构信息32、物流信息33以及颜色信息34中各自哪一个履历编号的组合被应用于产品,对该履历编号的组合(该组合称为“图纸应用信息”)及其应用目标进行管理的信息。在该制造应用管理信息40中,图纸应用管理41对部件表信息30的履历编号的组合(即,图纸应用信息41a)进行管理,以部件编号和图纸应用代码作为主键来对部件履历编号、结构履历编号、物流履历编号以及颜色履历编号等进行管理。即,使用部件编号和图纸应用代码可以唯一地确定作为这些履历编号的组合的图纸应用信息41a。
因此,为了对利用这样管理的图纸应用代码所识别的图纸应用信息41a(履历编号的组合)应用于哪个对象进行管理,使用管理应用于哪个产品机型的机型应用管理42和管理应用于哪个工厂的工厂应用管理43。机型应用管理42把用于识别应用机型的机型代码、部件编号以及应用于该应用机型的图纸应用代码作为主键来进行管理。并且,工厂应用管理53把用于识别工厂的工厂代码、部件编号以及应用于该工厂的图纸应用代码作为主键来进行管理。在此,作为对象列举出了应用机型和工厂,但也可把其它的项目(例如,按生产线或按可选装备等)设为对象。此外,在图纸应用管理41、机型应用管理42以及工厂应用管理43中,构成为对于主键管理应用开始日和应用废止日,管理开始图纸应用信息41a的应用的应用开始日和废止应用的应用废止日。
对于以上这样构成的数据结构,通过图4对使用制造应用管理信息40怎样管理部件表信息30和其图纸应用信息(变更履历)进行说明。并且,在图4中,示出应用于日本工厂和美国工厂的2个工厂的部件的状态,在使用部件编号和图纸应用代码将图纸应用管理41和工厂应用管理43结合起来的状态下示出了制造应用管理信息40。并且,为了简化说明,履历编号和图纸应用代码从1开始来进行说明(在实际的系统中,相应于情况也有成为复杂的代码体系的情况)。
首先,在最初登记了部件的信息,即部件信息31和结构信息32等的状态(步骤S1)下,把所有的履历编号设为1而登记到部件表信息30中。然后,若这些履历编号的组合应用于工厂,则把图纸应用管理41的图纸应用代码也设为1。在该情况下,因为对日本工厂和美国工厂都应用,所以根据工厂应用管理43的各个工厂代码和部件编号所确定的数据的图纸应用代码为1。在步骤S2中,示出了例如为了实际的生产,变更了部件的规格的情况。当图纸被修正时,把设计变更履历编号增加1变为2,把新的数据登记在部件信息31中。然后,伴随于此,在图纸应用管理41中也对履历编号的组合(图纸应用信息)进行变更,因此图纸应用代码增加1变为2,追加部件履历编号为2的新的数据(结构信息32、物流信息33以及颜色信息34未被变更,因此履历编号仍为1)。在图4的例子中,该图纸的修正应用于日本工厂和美国工厂,因此在工厂应用管理43中与各个工厂对应地把图纸应用代码更新为2。
在步骤S3中,示出了例如仅在美国工厂中变更物流目的地的情况。因为变更了物流目的地,因此对于物流目的地信息33,追加变更履历编号加1而变成2的数据(对于未被变更的信息与上述相同)。并且,与此相应地对图纸应用管理41追加新的履历编号的组合,因此追加图纸应用代码加1变为3、物流目的地履历编号变为2的数据。并且,在该情况下,日本工厂的物流目的地未变更,因此为与之前相同的状态(即,图纸应用代码为2)。于是,仅与美国工厂对应的工厂应用管理43被更新为图纸应用代码3。
然后,在步骤S4中,示出了由于规格变更等而对日本工厂和美国工厂变更图纸、结构以及物流目的地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对于部件信息31、结构信息32以及物流信息33登记使各自的履历编号加1后得到的新的数据,并且把图纸应用代码设为4而把它们的组合追加到图纸应用管理41中。然后,同时与工厂应用管理的日本工厂和美国工厂相对应地将图纸应用代码更新为4。
这样,每当有变更时,构成部件表信息30的信息(部件信息31、结构信息32、物流信息33以及颜色信息34)被追加履历编号增加后的数据,因此能够管理该变更履历。并且,通过把部件表信息30作为应用于实际的产品的信息,作为对它们的履历编号进行组合汇总而得到的图纸应用信息41a,由图纸应用管理41来进行管理,从而即使存储在部件表信息30中的数据的任一个被改变,也只增加履历编号组合的数据,因此不会很大地增加数据量。并且,能够用图纸应用代码来唯一地识别该图纸应用管理41的数据,通过管理实际应用的图纸应用代码,管理针对每个工厂应用的部件、或管理针对每个机型应用的部件变得容易。因此,对在全世界展开的工厂中所生产的产品也可一元化地集中进行管理。
接着,利用图1、图5和图6对于具有以上这样的数据结构的应用管理系统1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图5和图6中,仅示出终端2、4、5、服务器装置3以及安装在其上的功能,省略了网络等。首先,利用图1对在研究所进行部件的设计、登记初始信息、判断在工厂中是否把该部件应用于产品(应用机型)并对该信息进行管理的部分进行说明(相当于图4的步骤S1)。在研究所中设计了部件时,通过研究所终端2的部件登记功能6,向服务器装置3发送机型代码、部件编号、部件信息以及附随于此的结构信息等。服务器装置3接收这些部件信息,利用部件履历管理功能7把各个信息存储在部件表信息30的部件信息41、结构信息42、物流信息43以及颜色信息44中(如图4的步骤S1所示,履历编号均为1)。此时,使用图2所说明的生产管理系统60管理的生产机型信息61来确定该部件所应用的工厂(工厂代码)等。然后,生成该履历编号的组合(相当于图3的图纸应用信息41a),通过变更信息发送功能8向由生产机型信息61所确定的各工厂(工厂终端4、5)发送该履历编号的组合、部件编号以及机型代码。
从服务器装置3发送的履历编号的组合、部件编号以及机型代码等由工厂终端4、5接收,在各个工厂中由应用决定功能9来决定是否把该组合应用于与该机型代码对应的产品机型的部件。然后,当决定应用该组合时,通过应用通知功能10向服务器装置3发送应用通知,该应用通知表示按照该工厂的工厂代码和应用机型的机型代码等来应用与该履历编号的组合对应的部件。根据该应用通知,服务器装置3通过ID生成功能11,对于履历编号的组合生成图纸应用代码,通过应用管理功能12,把该图纸应用代码和部件编号作为主键,把履历编号的组合作为图纸应用信息41a存储在图纸应用管理41中,在机型应用管理42和工厂应用管理43中,也与作为应用通知而发送的机型代码和工厂代码一起存储部件编号和图纸应用代码。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当在一部分的工厂中发生了规格变更时(相当于图4中的步骤S2),通过工厂的工厂终端(在此为日本工厂的工厂终端4)的部件变更功能13,把部件的变更信息与部件编号和机型代码一同发送给服务器装置3(图4的情况为部件信息的变更)。然后,服务器装置3接收该变更信息,通过部件履历管理功能7存储在部件表信息30的各信息31~34中。并且,通过变更信息生成功能8生成基于该变更信息的履历编号的组合,与机型代码等一同发送给其它工厂的工厂终端(在此为美国工厂的工厂终端5)。并且,同时通过ID生成功能13生成图纸应用代码之后,通过应用管理功能14把该图纸应用代码和部件编号作为主键、把履历编号的组合作为图纸应用信息41a存储在图纸应用管理41中。这样,在日本工厂(工厂终端4)中实施的变更被服务器装置3登记到了部件表信息30和制造应用管理信息40中。
通过工厂终端5(美国工厂)接收了如上发送的由其它工厂(日本工厂)进行的变更的组合的工厂通过应用决定功能9决定该应用的可否,当进行应用时,按照该工厂的工厂代码和应用机型的机型代码等,通过应用通知功能10向服务器装置3发送应用通知。然后,在服务器装置3中,根据包含在应用通知中的工厂代码和机型代码以及部件编号和履历编号的组合,通过应用管理功能12,与图纸应用代码对应地更新机型应用管理42和工厂应用管理43。
此外,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部件表请求功能14,从各工厂的工厂终端4、5指定工厂代码和机型代码,从部件表信息30中取得与该工厂代码以及机型代码相关联的部件的信息(即,列出与多个部件编号对应的部件的部件表)。具体而言,通过部件表请求功能14向服务器装置3发送工厂代码和机型代码,使用这些代码,通过部件表生成功能15从部件表信息30的部件信息31、机型信息32、物流信息33以及颜色信息34中提取所需的信息。然后,把所提取的信息发送给请求的工厂终端,通过部件表显示功能16作为部件表进行显示。
以上这样,通过服务器装置3一元化管理部件表信息30和制造应用管理信息40,经由网络50从工厂等取出该信息,并且,通过构成为可变更,数据的管理变得容易,能够对全球展开的工厂进行统一管理。并且,通过一元化地管理数据,可实现部件的通用化,能够减低设计成本、管理成本,以及采购成本。

Claims (4)

1.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应用管理系统具有:
部件信息发送单元,其把部件信息和产品机型对应起来发送到多个场所;
应用决定单元,其在各个所述场所中,决定是否把与所述产品机型相对应的所述部件信息应用于所述产品机型的生产;
部件信息通知单元,其在各个所述场所中,在决定了应用所述部件信息的情况下,通知所述部件信息对于所述产品机型的应用,作为应用通知;以及
应用管理单元,其接收所述应用通知,对各个所述场所的所述部件信息的应用进行管理。
2.一种应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应用管理系统具有:
部件表信息存储单元,其管理部件信息和所述部件信息的变更信息;
部件变更信息发送单元,其在所述部件信息有变更的情况下,把所述部件信息和所述变更信息与表示产品机型的机型信息对应起来发送到多个场所;
应用决定单元,其在各个所述场所中,决定是否把存在变更的所述部件信息和所述变更信息应用于所述产品机型;
部件信息通知单元,其在各个所述场所中,在决定了对于所述产品机型应用所述部件信息和所述变更信息的情况下,与表示所述场所的场所信息和所述机型信息一起通知所述部件信息和所述变更信息,作为应用通知;
ID生成单元,其接收所述应用通知,生成唯一地识别由所述变更信息、所述场所信息和所述机型信息的组合构成的附属信息的识别信息;以及
应用管理单元,其存储所述识别信息和所述附属信息,并且在应用与所述识别信息对应的所述部件信息和所述变更信息的所述场所增加时,对应用了所述部件信息和所述变更信息的所有的所述场所进行更新后存储,作为所述场所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信息包含与所述产品机型相对应的部件的设计信息、所述部件的结构信息、所述部件的物流信息和所述部件的颜色信息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而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应用管理系统具有部件表信息请求单元,其在各个所述场所中,输入并发送所述场所信息和所述机型信息;
该应用管理系统具有部件表生成单元,其接收所述场所信息和所述机型信息,收集与所述场所信息以及所述机型信息对应的所述部件信息,并发送给所述场所。
CNB2005800074470A 2004-03-09 2005-03-07 应用管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8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64943A JP4671615B2 (ja) 2004-03-09 2004-03-09 適用管理システム
JP064943/2004 2004-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0539A true CN1930539A (zh) 2007-03-14
CN100478816C CN100478816C (zh) 2009-04-15

Family

ID=34918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744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816C (zh) 2004-03-09 2005-03-07 应用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98537A1 (zh)
EP (1) EP1734430A1 (zh)
JP (1) JP4671615B2 (zh)
CN (1) CN100478816C (zh)
CA (1) CA2558530A1 (zh)
WO (1) WO200508596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7932A (zh) * 2015-09-18 2017-03-29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新车设计方法及其变量管理配置方法
CN109765868A (zh) * 2019-02-14 2019-05-17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多车型共线的生产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3361062A (zh) * 2020-03-06 2021-09-07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图纸管理装置、图纸管理系统以及图纸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7125B2 (ja) * 2012-09-28 2014-10-15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機械の部品監視装置及び作業機械の部品監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5125B2 (ja) * 1991-03-19 2000-03-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海外製造拠点への設計情報提供管理システム
JP2938659B2 (ja) * 1992-03-19 1999-08-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グローバル生産対応のマルチベンダ部品の一元管理システム
JPH0991342A (ja) * 1995-09-26 1997-04-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製品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JP2000276526A (ja) * 1999-03-25 2000-10-06 Ricoh Co Ltd 部材構成表管理システム
JP2001195114A (ja) * 2000-01-13 2001-07-1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製品の部品構成管理システム
JP4201542B2 (ja) * 2002-07-30 2008-12-24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移動機械の部品情報管理システム、移動機械の部品情報管理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7103434B2 (en) * 2003-10-14 2006-09-05 Chernyak Alex H PLM-supportive CAD-CAM tool for interoperativ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design for hardware electrical system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7932A (zh) * 2015-09-18 2017-03-29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新车设计方法及其变量管理配置方法
CN109765868A (zh) * 2019-02-14 2019-05-17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多车型共线的生产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3361062A (zh) * 2020-03-06 2021-09-07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图纸管理装置、图纸管理系统以及图纸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34430A1 (en) 2006-12-20
CA2558530A1 (en) 2005-09-15
JP4671615B2 (ja) 2011-04-20
JP2005258487A (ja) 2005-09-22
US20070198537A1 (en) 2007-08-23
WO2005085967A1 (ja) 2005-09-15
CN100478816C (zh) 2009-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2367B (zh) 用于集群网元批量更新版本文件的方法和网管系统
EP0481784B1 (en) Form automation system
CN100549950C (zh) 分布式软件系统的部署方法
CN103914526A (zh) 一种用于sap erp系统与oracle erp系统的接口方法和装置
CN1620836A (zh) 用于向移动终端发送位置和身份相关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78481A (zh) 提供电子化地面架构的方法和装置
CN1930539A (zh) 应用管理系统
CN100426293C (zh) 目标集成管理系统
CN1841320A (zh) 用于管理动态配置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358379A (zh) 电信网络资源管理方案和方法
CN100388683C (zh) 通用移动通讯系统中接口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KR102434530B1 (ko) 정보 상호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1132391B (zh) 对应用进行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01311933B (zh) 接收动态访问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WO2004036325A1 (ja) 工場の生産工程管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工程処理構成の構築・管理方法
CN111061785B (zh) 一种管理平台中订单的分类存储方法和系统
CN1833207A (zh) 用于基于网络来对多个空间分布式装置进行监控和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0388745C (zh) 一种中继资源分布式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4416807A (zh) 一种客户账户的数据合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51382B (zh) 一种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1371236B (zh) 用于执行基于门限值调度的设备管理的终端和方法
CN105956210A (zh) 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和设备
CN108459883A (zh) 应用程序链式配置管理方法及装置
JPH08255133A (ja) 分散型サーバ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id管理装置と方法
CN105790998A (zh) 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