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1481A - 电动模型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模型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1481A
CN1911481A CN 200610081895 CN200610081895A CN1911481A CN 1911481 A CN1911481 A CN 1911481A CN 200610081895 CN200610081895 CN 200610081895 CN 200610081895 A CN200610081895 A CN 200610081895A CN 1911481 A CN1911481 A CN 1911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wheel
motor
vehicle body
model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818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8432C (zh
Inventor
安永亮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d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d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d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nd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11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1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84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843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模型汽车,其可以简单地设置成后驱动式四轮驱动车、前驱动式四轮驱动车或前后轮同时驱动式的四轮驱动车。包括:第一组装体(6),轴支承由电动机驱动的一对车轮(13);第二组装体(7),轴支承一对车轮(14);以及车身(1),将上述第一组装体或第二组装体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后方的第一安装位置(2)或前方的第二安装位置(3)上。在将上述第一组装体及第二组装体安装在上述第一安装位置或第二安装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之后,或者将两个上述第一组装体安装在上述第一安装位置及上述第二安装位置上之后,可使其保持在上述车身与车罩(60)之间。

Description

电动模型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模型汽车,尤其涉及在车身的前后安装位置上自由互换第一组装体和第二组装体的电动模型汽车技术,其中,该第一组装体轴支承由电动机驱动的一对车轮,该第二组装体轴支承一对车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一种四轮驱动式的电动模型汽车,通过沿着没有边界的跑道的左右壁面引导设置在所述车罩四角的滚轮进行操舵。根据这种电动模型汽车,在孩子等将组装配套元件进行组装而完成电动模型汽车后,使两辆电动模型汽车在至少具有两个轨道的专用跑道的线路上同时起动进行赛车,以获得更多的乐趣。
市场上销售有直流电动机和电动机接点等的“专用调准配套元件”,购入这些器件,并适当地安装在这种电动模型汽车上,可以提高竞争力,从而增加更多的乐趣,其中,该直流电动机是指代替预先与组装配套元件一起封入的直流电动机、可产生更强功率的直流电动机,该电动机接点是指镀有电阻更低的镀金的电动机接点。因此,即使是孩子也可以使用简单的工具或不用工具进行拆卸和组装操作。
另一方面,在无线操纵汽车中,有这样一种结构被提出:在前轮单元、后轮单元和控制单元各自之间设置插座(连接器),并能够以组合方式装卸,其中,该前轮单元具有操舵功能,该后轮单元通过电动机驱动来驱动后轮,该控制单元通过无线操纵控制行车(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2-128596号公报
不过,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提案,从产品组装操作简略化的角度看,难以进行上述的专用调准配套元件的互换操作。因此,事实上尤其由孩子等进行电动机接点的互换操作是往往不可能的,该电动机接点用于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极和电池电极之间进行电连接。
此外,上述的四轮驱动式的电动模型汽车构成为:将轴支承由电动机驱动的一对后轮的组装体可装卸自由地设置在车身后方的安装位置上,另一方面,将轴支承前轮的组装体可装卸自由地设置在车身前方的安装位置上,而且,通过传递机构将后轮的驱动力传递给前轮。其结果是可形成所谓的后驱动式的四轮驱动车。
不过,像赛场跑道这样,四轮驱动式的电动模型汽车专用跑道具有从平行的直线部分开始连接的第一至第四拐角。因此,在比赛中,如何能够以短时间通过各个拐角以缩短时间十分重要。
这样一来,为了能够以短时间通过拐角,考虑了重量分配的关系的、所谓的前驱动式的四轮驱动车成为了有利的车型。因此,存在将后驱动式的四轮驱动车的电池极性反转而使其逆行进行游戏的情况,但是因为复杂的后保护板位于前面等缺少真实感而没有意思。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对后驱动式的四轮驱动车、前驱动式的四轮驱动车、或者前后同时驱动式的四轮驱动车进行简单设定的电动模型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模型汽车,该电动模型汽车包括:第一组装体,用于轴支承由电动机驱动的一对车轮;第二组装体7,用于轴支承一对车轮;车身1,用于将所述第一组装体或所述第二组装体可自由地装卸地安装在后方的第一安装位置3或前方的第二安装位置3上;以及车罩60,用于覆盖所述车身;其中,在将所述第一组装体和所述第二组装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位置或所述第二安装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上后、或者将两个所述第一组装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位置和所述第二安装位置上后,可以在所述车身和所述车罩之间保持所述第一组装体和所述第二组装体。
此外,所述第一组装体和所述第二组装体的与所述车罩抵接的抵接部6a、7a分别形成为相同的形状,通过所述车罩的抵接可以在所述车身和所述车罩之间保持所述第一组装体和所述第二组装体。
此外,所述电动模型汽车还包括传递机构32、32、40、41、41,用于将所述第一组装体的所述车轮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组装体的所述车轮,其中,所述第一组装体或所述第二组装体分别形成有切口部11x、11y、15x、15y,所述切口部横跨所述传递机构,而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
此外,所述传递机构包括:第一冕状齿轮32,固定在所述第一组装体的所述车轮的车轴上;第二冕状齿轮32,固定在所述第二组装体的所述车轮的车轴上;轴体40,在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其长边方向一致,可旋转地轴支承;以及一对平齿轮41、41,固定在所述轴体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第二冕状齿轮啮合。
在上述的电动模型汽车中,所述电动机驱动通过利用两节电池驱动的直流电动机8进行驱动;所述车身形成有电池收容部4,在所述第一安装位置和所述第二安装位置之间交错所述两节电池的正负电极,并在前后方向上收容电池;所述第一组装体包括一对电动机接点9、10,为了连接所述两节电池和所述直流电动机的电极,在所述第一组装体的前后方向的各侧面形成接点9a、9a、10a、10a;而且,所述第二组装体,将开关部件51和一对开关接点50、50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二组装体的前后方向的各侧面上,而且,通过贯穿所述车身的底面的前后的两个开口部1k、1k中的一个可以操作所述开关部件,其中,所述开关部件51可移动配置在所述第二组装体的底面上,各开关接点9a、9a、10a、10a通过所述开关部件的移动操作,在与所述两节电池的正负电极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之间进行弹性变形。
而且,固定用孔部9c、10c贯穿所述电动机接点,所述孔部与形成在所述侧面的凸部23、24嵌合并固定,而且,在所述第一组装体的内部配置有所述直流电动机,并使所述电极与所述电动机接点对置,从而可以互换所述直流电动机和所述电动机接点。
此外,在上述的电动模型汽车中,所述第一组装体包括基部11和盖体12,所述盖体旋转轴支承在所述基部上,而且与所述基部嵌合,其中,通过所述盖体可使所述直流电动机处于不动状态。
而且,在上述的电动模型汽车中,还包括滚轮61,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车罩的四角,沿着行车方向可自由转动,其中,通过沿着没有边界的跑道的左右壁面引导所述滚轮,从而进行操舵。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通过简单地将电动模型汽车设置为各种驱动状态从而更加更加快乐地游玩的电动模型汽车。
附图说明
图1(a)~(c)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模型汽车上安装盖体之前的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a)是用于表示在图1(a)所示的安装状态后安装罩60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主视图,图2(b)是用于表示安装车罩60之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主视图。
图3是图1、图2的电动模型汽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的第一组装体6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的第一组装体6的基部11的底视图。
图6是图3的第二组装体7的立体分解图。
图7(a)是电源开关断开状态下的动作说明的平面图,图7(b)电源开关接通状态下的动作说明的平面图。
图8是车罩60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完成后的电动模型汽车100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其中的特定实例已在附图中示出,以下进行详细描述。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内容,只要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可以采取各种构成,可适用于所有的电动模型汽车。
首先,图1(a)~(c)是表示在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模型汽车上安装盖体之前的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1(a)示出将轴支撑通过电动机驱动的一对车轮13的第一组装体6安装在车身1后方的第一安装位置上、并且将轴支撑一对车轮14的第二组装体7安装在车身1前方的第二安装位置之前的状态。另外,图1(b)示出将轴支撑通过电动机驱动一对车轮13的第一组装体6安装在车身1前方的第二安装位置上、并且将轴支撑一对车轮14的第二组装体7安装在车身1后方的第二安装位置之前的状态。并且,图1(c)示出两个第二组装体6、6安装在车身1的第一、第二安装位置上之前的状态。
在图1(a)中,车身1是以箭头F方向作为前方行驶的。在盖车身1后方的第一安装位置2和车身1前方的第二安装位置3上分别形成有四处以图中虚线表示的槽孔3a、2a。另外,在车身1底面的前方和后方分别形成有以图中虚线表示的开口部1k。
另外,为了构成传递机构,在第一安装位置2和第二安装位置3之间可自由旋转地设置有两端固定有平齿轮41、41的轴体40(图中虚线)。
在第一组装体6内部设置有图中虚线所示的直流电动机8,并构成为:通过与固定在该直流电动机的旋转轴上的齿轮啮合的未图示的齿轮系来驱动以点划线表示的后轮13。在该后轮13的车轴上固定有第一冕状齿轮32(图示虚线)。
另外,该第一组装体6将基部11作为各部件的安装基部,如图所示,在该基部11的四角上还形成有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双头螺栓11a、11a(在图中仅示出两处)。在将这些双头螺栓11a相对形成于车身1的第二安装位置2的四角上的四个安装槽孔部2a(在图中仅以虚线示出两处)定位后,沿箭头方向压入,从而第一组装体6与车身1形成为一体。另外,开关部件51的操作部51k可通过车身前方的开口部1k从车身1的底面进行操作。在此,双头螺栓11a和槽孔部2a分别形成为如下嵌合尺寸关系或相互位置关系:通过将第一组装体6从车身1向上方拨出,从而可简单地进行拆卸。或者,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锁固机构进行固定。
在该第一组装体6的基部11上还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切口部11x、11y(图中虚线),任一个切口部11x、11y都构成为:通过横跨上述平齿轮41而无机械干涉地进行安装,且冕状齿轮32和平齿轮41可啮合。
另一方面,第二组装体构成为:以构成各部件的安装部的基部15轴支撑用点划线表示的前轮14。另外,在该前轮14的车轴上固定有第二冕状齿轮32(图中虚线)。并且,如图所示,在该基部15的四角上还形成有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双头螺栓15a、15a(在图中仅示出两处),并构成为:在相对形成于车身1的第二安装位置3的四角上的四个安装槽孔3a、3a(在图中仅以虚线示出两处)定位后,通过沿箭头方向压入,第一组装体6与车身1形成为一体。另外,在该第二组装体7的基部15还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切口部15x、15y(图中虚线),任一个切口部15x、15y都通过横跨上述平齿轮41而无机械干涉地进行安装,且冕状齿轮32可与平齿轮41啮合。
以上可简单地设置成后驱动式的四轮驱动车。
接着,在图1(b)中,对以上说明的结构或者部件标注同样的符号,省略说明,第一、第二组装体6、7的各自的双头螺栓11a、15a、车身1的槽孔部2a、3a的形状及配置位置完全具备互换性。因此,轴支撑通过电动机驱动的一对后轮13的第一组装体6可沿箭头方向安装在车身1前方的第二取付位置3上。并且,轴支撑一对前轮14的第二组装体7可安装在车身1后方的第一安装位置2上。此时,开关部件51的操作部51k可通过车身后方的开口部1k从车身1的底面进行操作。
以上可简单地从例如后驱动式改变为前驱动式的四轮驱动车,所以,在以图1(a)的状不能记录合适时间时,立刻改变为图1(b)所示的状态即可记录进行比赛。
并且,在图1(c)中,对以上说明的结构或者部件标注同样的符号,省略说明,两个第一组装体6的双头螺栓11a可沿箭头方向相对车身1的槽孔部2a、3a进行安装。由此,可简单地改成双电动机式的四轮驱动车。
图2(a)是用于表示在图1(a)所示的安装状态后安装车罩60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主视图,图2(b)是用于表示安装车罩60之后的状态的局部剖视主视图。
在本图中,对以上说明的结构或者部件标注同样的符号,省略说明,如上所述,在将第一、第二组装体6、7分别安装在车身1上后,也可以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加以固定,但是如果在比赛中途进行该操作的话,则会浪费时间,所以在可通过覆盖车罩60进行固定时,则实现了时间的缩短。
为此,在车罩60的内侧沿前后方向一体形成有一对加强肋60f(附图中仅示出),在加强肋60f上形成有同样形状的形状部60a、60b,这些各形状部构成为:可抵接于第一组装体6及第二组装体7的同形状的抵接部6a、7a,相对车身1可将各组合体固定为不动状态。
在图示的示例中,在车罩60上固定有螺纹锁固的部件64、71,将部件64插入车身1的棒状部件1c的下方后,沿着箭头D1方向使车罩60旋转后,如图2(b)所示,通过在卡扣部1x和部件71之间安装止动销部件70而可进行固定。
接着,图3是图1、图2的电动模型汽车的立体分解图,表示安装盖体之前的状态。在本图中,对以上说明的结构或者部件标注同样的符号,省略说明,图示的各部件是使用例如ABS树脂材料进行注射成形的。
具体而言,对于进行传递驱动力用的齿轮,是由尼龙系列树脂材料进行注射成形的,橡胶轮胎是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材料进行成形的。另外,车轴、轴体是金属制成的,接点部件是磷青铜制成的,并采用根据使用目的而使用合适材料。
车身1一体形成为具有可承受在行驶时施加的负荷的足够强度,同时将箭头F方向作为前方。参照图2进行叙述,在车身1的前方安装车罩时,构成卡扣部的棒状部件1c在左右形状部之间一体成形。在该棒状部件1c的后方贯穿设置有可从车身1的底面侧操作后述电源开关的操作部的开口部1k。同样,在车身1的后方也贯穿设置有开口部1k。
在该车身1后方的第一安装位置2上一体成形有四个安装槽孔部2a,相对该第一安装位置2设置有用直流电动机8驱动的后轮13、13的第一组装体6按照图中的点划线所示进行移动,从构成该第一组装体6的基部11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四个双头螺栓11a按照上述进行安装。
在该第一安装位置2的左侧,与正负表示部一起一体成形有电池收容部4,电池收容部4沿前后方向收容作为电池的两节五号干电池5、5的正负电极。另外,该电池收容部4上一体成形有与长度方向平行的槽部1f,如上所述,相对该槽部1f安装固定有平齿轮41的金属制的轴体40,轴体40可在槽部1f内旋转,从而可将后轮13的驱动力传递给前轮14。在该轴体40上插入构成轴承部的一对一对环状部件42,从而进一步实现低摩擦化。
而且,在该电池收容部4的左侧,围绕上述的开口部1k而设置四个安装槽孔部3a的第二安装位置3成形为一体,如图7中的单点划线所示,在该第二安装位置3上装入设置有前轮14、14的第二组装体7。即,从构成该第二组装体7的基部15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四个双头螺栓15a通过压入四个安装孔部3a或定位,从而与车身1构成一体。
而且,切口部11y、15y如图所示形成,防止了各组装体6、7装入前后方向的任意的安装位置2、3时对传递机构造成的机械干扰。
如上所述,构成为:不使用工具即可相对车身1简单地装卸第一组装体6和第二组装体7及干电池5。而且,通过固定后述的车罩,可完全防止向上方浮起。
并且,在第一组装体6和第二组装体7上,在前后壁面上固定有接点部件,该接点部件设置有接点9a、10a、50a、50b,即使将第一组装体6和第二组装体7装入前后的任一安装位置,都可从电池提供电源。对于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图3的第一组装体6的立体分解图。在本图中,对于已经说明的构成部件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后轮13、13在树脂制的车轮46上压入橡胶车胎17而完成。此后,在一侧后轮13上压入固定金属制的六角柱形状的车轴18,其轴环插入朝向车轮46侧的尼龙衬套27,插入基部11的车轴的轴支承孔部21a,插入平齿轮31和冕状齿轮32,插入车轴的另一个轴支承孔部21b,插入尼龙衬套27,并压入另一个后轮13后固定。因为在平齿轮31和冕状齿轮32上形成有与六角柱形状的车轴18吻合的六角孔部,所以通过平齿轮31可以进行对于后轮13的动力传递。而且,如果在车身1上装入第一组装体6,则冕状齿轮32与上述平齿轮啮合,所以可向前轮14、14进行动力传递。
在该基部11上,在侧面进一步形成轴支承孔部,如图所示,使中间齿轮30与用于轴支承的齿轮箱部22形成为一体。该中间齿轮30将啮合于上述平齿轮31的齿轮部和与直流电动机8的输出轴所固定的齿轮29啮合的齿轮部形成为一体,通过使金属制的轴33相对于齿轮箱部22内的孔部22a和U槽部22b保持可装卸,从而可进行简单的更换及取出。
直流电动机8设有位于直流电动机8的底面的电极8a、8b,将各电极向下方弯折后,以不动状态装入电动机收容器20内。因为该直流电动机8作为“专用调整配套元件”的对象,需要频繁地更换,所以在基部11的上方设有沿箭头方向开闭的盖体12。
该盖体12与轴支承在基部11的左右孔部25、25的轴支承部12a、12a和相对于形成为电动机收容部20内的内壁的一部分的卡扣部26弹性变形并卡扣的卡扣爪12b形成为一体。因此,如图1所示,在关闭盖体12的状态下,通过压住直流电动机8可防止浮动,当更换电动机时,解除卡扣爪12b的卡扣,通过使盖体12以轴支承部12a、12a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可简单地取出直流电动机8和上述的中间齿轮30。
在这样构成的第一组装体6的基部11上,可更换地设置有与上述的车身1的第一、第二安装位置2、3相对的正极电动机接点9、负极电动机接点10。
图5是向第一组装体6的基部11固定正极电动机接点9和负极电动机接点10的底视图。
参照图4并进一步参照图5,正极电动机接点9由基部、正极接点部9a、9b、以及接点部9b压力加工为一体而形成的,其中,该基部形成为如图所示的大致T字形状;该正极接点部9a、9b从该基部的两端向大致垂直上方直立设置,通过与上述的干电池的正电极抵接而发生弹性变形;该接点部9b从基部的大致中央延伸设置,通过抵接于上述的电流电动机8的电极8b上,使其适度地弹性变形,从而进行电力供给。
另一方面,负极电动机接点10由大致为“凹”形状的基部、负极接点部10a、10a、以及接点部10b通过压力加工为一体而形成,其中,该负极接点部10a、10a从该基部的两端大致垂直向上方直立设置,通过与上述干电池的负电极抵接而产生弹性变形;接点部10b用于通过从基部的中部如图示那样的凸出形成,而与上述电流电动机8的电极8b抵接,并适度地弹性变形,从而进行电力供给。
并且,在正极电动机接点9的基部的中部部分,如图所示,贯穿设置共计3个的孔部9c。该正极电动机接点9在设置于第一组装体6的基部11的底面上的开口11d(参照图5)中插入接点部9b,将基部中央的孔部9c嵌合于形成于基部11的底面壁面上,并且,通过将前后的孔部9c嵌合于形成在基部11的垂直外壁面上的凸部23上,相对基部11可简单地更换安装。
另一方面,如图所示,在负极电动机接点10的基部,贯穿设置共四个孔部10c。该负极电动机接点10在设置于第一组装体6的基部11的底面的开口11d(参照图5)中插入接点部10b后,在形成于基部11的底面壁面的凸部35上嵌合孔部10c,并且,通过在形成于基部11的垂直外壁面的凸部24上嵌合余下的孔部10c,所以对于基部11可更换地安装。
如上所述,通过将各电动机接点9、10可更换地配置于第一组装体6的基部11的垂直面和底面的各外壁面上,不取出直流电动机8也可迅速地更换。而且,正极接点部9a、9a和负极接点部10a、10a沿前后的壁面配置。
其次,图6是图3的第二组装体7的立体分解图。在本图中,对已说明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前轮14、14分别与上述后轮相同,在树脂制的车轮46上压入橡胶轮胎17而完成。之后,在一个前轮14上压入固定金属制的六角柱形状的车轴18,将该轴环部插入朝向车轮46侧的尼龙补套27,插入到基部15的一对车轴的轴支承孔部15f的一个,接着插入冕状齿轮32,插入到靠近其侧的车轴的轴支承孔部15g,插入尼龙衬套27,压入另一个前轮14后固定。在冕状齿轮32上形成有与六角柱形状的车轴18吻合的六角孔部,所以通过上述的齿轮41,可对前轮14进行动力传递。即,参照图1,如上所述,当该第二组装体7装入车身1时,则第二冕状齿轮32与上述的平齿轮41处于啮合状态,所以可以向前轮传递动力。
在该基部15上装入构成电源开关的开关部件51和一对开关接点50、50。如后所述,上述部件设置为可简单地更换。即,开关部件51和一对开关接点50、50分别装入基部15的规定位置后,以支承在基部15和盖体16之间的状态完成。盖体16上贯穿设置与在基部15直立设置的爪部15w、15s、15s嵌合的孔部16a、16b、16b,从而可实现简单的安装。而且,在该盖体16上还贯穿设置有用于在该盖体16上插入形状部件30的突起部30a、30a的一对孔部16c、16c。该形状部件30的作用在于:通过在第二组装体7上设置上述与第一组装体6同样形状的抵接部,从而确保上述的互换性。
图7(a)是表示第二组装体7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的俯视图,图7(b)是表示第二组装体7的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的俯视图。参照图6并进一步参照图7进行说明,如图所示,开关部件51从左右的侧面51f左右对称地形成臂部51b、51b。而且,利用规定的树脂材料可在底面使操作部51k形成为一体,或在上面使突起部51a形成为一体。该开关部件51安装在基部15的引导部15h中,设置成可在图7的左右方向上移动。此时,操作部51k通过基部15的孔部15z从下方突出。另外,突出部51a通过有盖体16的长孔部引导,从而可防止开关部件51移动时的晃动。
用于在该基部15固定各开关接点50、50的突起部15m、15k一体成形,通过各开关接点在压入后抵接臂部51b、51b并使其弹性变形,从而保持卡扣状态,与基部15形成一体。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用手指移动开关部件51的操作部51k,开关接点50的常时抵接电池5的负极的负接点部50a和抵接正极的正接点部50b移动到图示的形状的位置。
即,如图7(a)所示,如果开关部件51为断开(OFF)状态,正接点部50b处于从电池后退的位置。而且,如图7(b)所示,如果用手指移动位于开关部件51的操作部51k,位于正接点部50b里侧的开关部件51的臂部15b向箭头方向移动,所以,由于同时向相同方向推压正接点部50b、50b,开关部件51形成与电池导通的状态。
其结果是,形成开关导通状态。而且,为了使其断开,向相反方向移动。而且,如图1所示,如果安装上述结构的第二组装体7,如上所述,第二组装体7的开关部件的操作部51k与车身1的开口部1k重合,所以,通过车身1的开口部1k可以操作开关部件51。
图8为车罩60的立体分解图。该车罩60为图示的流线型,由ABS树脂整体形成。该车罩60包括以下功能:在将上述第一组装体6和第二组装体7以及干电池5固定于上述车身后维持其不动状态的功能,演绎出接近实车的真实感的功能,在车罩60的四角设置旋转自如地沿着行驶方向的引导滚轮61的功能。
因此,各引导滚轮61通过螺合在轴支撑部件62、63的轴部阶梯式螺钉65和金属制成的垫片66固定成可自如旋转,并将各轴支撑部件62、63固定在车罩60上,从而在四角进行引导。而且,轴支撑部件63与用于保存螺钉的部件64一起被固定。
另一方面,车罩60还通过用于螺纹锁固的部件71设置有:形成于卡扣部的卡扣部件的铆头模部件70、以及卡扣于在车身1后方形成的卡扣部的卡扣件70,其中,卡扣部形成于车身1的左右两侧,单次操作这些卡扣部件70,所以,不需要使用工具,就可固定在车身上。
最后,图9为完成后的电动模型汽车100的外观图。在完成之后,如果使电动模型汽车在开关接通的状态下放到环形跑道200的行车道上,在后轮13、前轮14的四轮驱动状态下,沿箭头F方向开始行驶。此时,通过沿着环形跑道的左右壁面201引导车罩60的四角的引导滚轮61,从而进行操作的同时实施高速度的竞争。
而且,如果例如希望根据竞争的结果交换电动机接点9、10时,从第一组装体6的基部11的垂直面和底面的各外壁就可以进行交换,所以,不需取出直流电机即可迅速进行交换。同样,也可以容易地交换开关接点50、50。
另外,通过设置成后驱动式四轮驱动车,可使后轮13的重量分配W2设定得比前轮的重量分配W1大,或者与此相反地进行设置,形成为前驱动式四轮驱动车,或者简单地设置为前前后轮同时驱动式的四轮驱动车,从而能以一辆电动模型汽车愉快地游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符号说明
1车身                            2第一安装位置
3第二安装位置                    4电池收容部
5电池                            6第一组装体
7第二组装体                      8直流电动机
9正极电动机接点                  10负极电动机接点
11基部                           13前轮(后轮)
14后轮(前轮)                     15基部
16盖体                           17橡胶轮胎
30形状部件                       50开关接点
51开关部件                       60车罩
61滚轮                           100电动模型汽车

Claims (8)

1.一种电动模型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组装体,对由电动机驱动的一对车轮进行轴支承;
第二组装体,对一对车轮进行轴支承;
车身,将所述第一组装体或所述第二组装体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后方的第一安装位置或前方的第二安装位置上;以及
车罩,用于罩盖所述车身;
其中,在将所述第一组装体和所述第二组装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位置或所述第二安装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上后、或者将两个所述第一组装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位置和所述第二安装位置上后,可以在所述车身和所述车罩之间保持所述第一组装体和所述第二组装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模型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装体和所述第二组装体的与所述车罩抵接的抵接部分别形成为相同的形状,通过所述车罩的抵接可以在所述车身和所述车罩之间保持所述第一组装体和所述第二组装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模型汽车,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组装体的所述车轮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组装体的所述车轮;
所述第一组装体或所述第二组装体分别形成有切口部,所述切口部横跨所述传递机构,而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模型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机构包括:
第一冕状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组装体的所述车轮的车轴上;
第二冕状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二组装体的所述车轮的车轴上;
轴体,在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其长边方向一致,可旋转地轴支承;以及
一对平齿轮,固定在所述轴体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第二冕状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模型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驱动是通过由两节电池驱动的直流电动机进行驱动的;
所述车身形成有电池收容部,在所述第一安装位置和所述第二安装位置之间交错所述两节电池的正负电极,并在前后方向上收容电池,
所述第一组装体包括一对电动机接点,为了连接所述两节电池和所述直流电动机的电极,在所述第一组装体的前后方向的各侧面形成接点,
而且,在所述第二组装体的前后方向的各侧面上分别配置有开关部件和一对开关接点,而且,通过沿所述车身底面的前后贯穿的两个开口部中的一个可以操作所述开关部件,其中,所述开关部件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第二组装体的底面上,通过所述开关部件的移动操作,各开关接点在与所述两节电池的正负电极接触的状态和分离的状态之间进行弹性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模型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用孔部贯穿所述电动机接点,所述孔部与形成在所述侧面的凸部嵌合并固定,而且,在所述第一组装体的内部配置有所述直流电动机,并使所述电极与所述电动机接点对置,从而可以互换所述直流电动机和所述电动机接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模型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装体包括基部和盖体,所述盖体可旋转地轴支承在所述基部上,并与所述基部嵌合;通过所述盖体使所述直流电动机处于不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模型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滚轮,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罩的四角,以使所述电动模型汽车沿着行车方向行进,
其中,通过沿着没有边界的跑道的左右壁面引导所述滚轮,从而进行操舵。
CNB2006100818951A 2005-05-11 2006-05-08 电动模型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84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38435A JP4276208B2 (ja) 2005-05-11 2005-05-11 電動模型自動車
JP2005138435 2005-05-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1481A true CN1911481A (zh) 2007-02-14
CN100558432C CN100558432C (zh) 2009-11-11

Family

ID=37535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18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8432C (zh) 2005-05-11 2006-05-08 电动模型汽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76208B2 (zh)
CN (1) CN10055843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3703A (zh) * 2014-10-14 2016-07-27 港威奥图亚有限公司 汽车模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79674B2 (en) * 2008-10-10 2013-11-12 Jakks Pacific, Inc. Mobile toy with displaceable flywheel
US9956491B2 (en) 2008-10-10 2018-05-01 Jakks Pacific, Inc. Stunt figure for attaching with a mobile toy to allow for performance of a stunt
GB2469561B (en) 2009-04-15 2013-03-27 Red Blue Ltd Foldable vehicles
US8574021B2 (en) 2011-09-23 2013-11-05 Mattel, Inc. Foldable toy vehicles
JP6158261B2 (ja) * 2015-08-31 2017-07-05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組立型模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3703A (zh) * 2014-10-14 2016-07-27 港威奥图亚有限公司 汽车模型
CN105813703B (zh) * 2014-10-14 2019-03-12 港威奥图亚有限公司 汽车模型
US10709994B2 (en) 2014-10-14 2020-07-14 Gateway Autoart Limited Automobile mod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58432C (zh) 2009-11-11
JP4276208B2 (ja) 2009-06-10
JP2006314440A (ja) 2006-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1481A (zh) 电动模型汽车
CN109921247A (zh) 可转换的充电接口组件及电动汽车
CN1636822A (zh) 电动车辆
CN201305049Y (zh) 球形机器人装置
CN1623821A (zh) 车载显示装置
CN1337216A (zh) 电动摩托车
CN2839021Y (zh) 电动汽车
CN103111068A (zh) 电动滑板
CN2863536Y (zh) 全速型电动汽车
KR101193091B1 (ko) 전기 자전거
CN201442622U (zh) 电动漂移车
CN2841110Y (zh) 行驶玩具
KR101726764B1 (ko) 안정적인 전지팩 장착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기 자전거
CN200960857Y (zh) 节能型电动汽车
CN103072654A (zh) 电动车辆
CN202264630U (zh) 一种油、电混合两用动力车
CN102039849B (zh) 全地形车用反恐双轴驱动平台
CN101554917A (zh) 电动车飞轮驱动控制系统
CN201058237Y (zh) 盘球足球机器人
CN205087087U (zh) 一种自平衡电动摩托
CN2743173Y (zh) 可充电的电动车
CN1511752A (zh) 电动两轮车
CN103072651B (zh) 电动车辆
CN2841109Y (zh) 行驶玩具
CN108705944A (zh) 一种电动汽车共享电池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295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0295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