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1752A - 电动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两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11752A
CN1511752A CNA2003101235877A CN200310123587A CN1511752A CN 1511752 A CN1511752 A CN 1511752A CN A2003101235877 A CNA2003101235877 A CN A2003101235877A CN 200310123587 A CN200310123587 A CN 200310123587A CN 1511752 A CN1511752 A CN 1511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vehicle
electric
moto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235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0502C (zh
Inventor
大势待滋
寺田润史
西山统邦
八木启明
都泽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811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1007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811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1007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811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0553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11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1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05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05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T10/7005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两轮车,使马达13的壳体34的后端部与轴传动式转动装置31的减速器45刚性结合。利用在后轮3的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管58使前述传动装置31中支承后轮3的后部驱动装置46和减速器45结合。同时,通过将传动轴容纳到前述管58的内部形成动力单元8。将该动力单元8的前端部可沿上下方向自由摆动地连接到车身架6上,利用缓冲单元33将其后端部连接到车身架6上。采用简单的结构,提高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刚性,无需动力传递系统的万向联轴节,以期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电动两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的动力经由轴传动式传动装置传递到后轮的电动两轮车。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的这种电动两轮车,例如,有特许第3247989号公报公开的电动两轮车。该公报所述电动两轮车,将马达以将轴线指向前后方向的状态装载在车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上,将后轮经由轴传动式传动装置连接到该马达上。
前述轴传动式传动装置,以构成支承后轮的后臂的车身左侧的臂构件的方式形成,为了能够一面传递前述马达的动力一面沿上下方向摆动,在动力传递系统的中间加装万向联轴节。
前述万向联轴节容纳在构成前述臂构件的管体中,加装在在后轮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传动轴的中间,位于后臂的摆动中心的延长线上。
此外,除在本说明书中用现有技术文献信息指定的现有技术文献之外,本申请人到申请时为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
特许第3247989号公报(第3-4页,第5、6图)
发明内容
但是,上面所述结构的现有技术的电动两轮车,由于在马达动力传递系统中加装万向联轴节,所以存在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不要万向联轴节、消除上述的不适当之处,有人提出了通过将传动装置与马达成一整体地装配,形成单元摆动式的动力单元,整个动力传递系统能够与后轮一起摆动的结构。
但是,由于采用在使其轴线指向前后方向的状态下装载马达,将后轮经由轴传动式传动装置连接到该马达上的结构,所以,为了动力单元沿前后方向大型化,产生新的刚性方面的问题。这是因为,为了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在行驶时能够耐受从后轮施加的冲击负荷,必须提高相当于前后方向加长的量的刚性。此外,在使刚性提高时,结构变得复杂,不可避免地增加重量和部件的数目。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其目的是采用简单的结构,提高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刚性,不需要动力传递系统的万向联轴节,以便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乘坐人员能够以和发动机驱动式的摩托车相同的感觉进行膝盖夹紧的电动两轮车。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用构成车身的一部分的车架构件保护马达的电动两轮车。
为实现这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在将马达的壳体的后端部与轴传动式传动装置的壳体的前端部刚性结合的同时,利用在后轮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管体,使在该传动装置的壳体处的支承后轮的后端部与前述前端部结合,通过将传动轴容纳到该管体的内壁,形成动力单元,将该动力单元的前端部可沿上下方向自由摆动地连接到车身架上,利用缓冲单元将后端部连接到车身架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轴传动式传动装置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通过管体相互结合,所以,虽然两个部分在前后方向分离开,仍然成为一个刚体。此外,该传动装置的前端部,可以基本上遍及整个车的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结合到马达的壳体的后端部上。
从而,从后轮施加到动力单元侧的冲击,从轴传动式传动装置的壳体的后端部经由管体传递到前端部,从该前端部分散到马达壳体的后端部的整个很宽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前述传动装置包括构成前端部的壳体和构成后端部的壳体,两个壳体由管体相互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支承前述马达的车身架上,设置车架构件,该车架构件在该马达的下方向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同时,从该车的宽度方向延伸部的两个端部通过马达的两个侧方沿上下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前述车架构件(12)中的马达的两个侧方的部分上,设置搁脚蹬(14)。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手柄与车座之间设置至少两个侧面与发动机驱动式摩托车的燃料箱相同形状、覆盖电动两轮车用部件的被覆构件,在该被覆构件的上端部形成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可自由开关地设置形成与发动机驱动式摩托车的燃料箱用盖体相同形状的盖体,在通过打开前述被覆构件上的盖体露出的部分上,设置充电用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被覆构件的内部形成电池容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将前述被覆构件和前述车座可沿上下方向自由拆装地设置在车身架上,将长的电池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容纳在这些被覆构件和车座的下方,前述被覆构件和车座构成容纳前述电池的空间的盖。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被覆构件的下方,配置马达控制用控制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的平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的背面图。
图4是图1中的动力单元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电动两轮车的另外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马达的另外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电动两轮车的另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电动两轮车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电动两轮车          3   后轮       6   车身架
8    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                 13  马达
31   轴传动式传动装置    33  后缓冲单元
34、48、52壳体           35  连接用托架
36    支承用托架         37  支轴
45    减速器    46    后部驱动装置
47    传动臂    57    传动轴    58    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的一种实施形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其平面图,图3是其背面图。图4是图1中的动力单元的IV-IV线剖面图。
在这些图中,标号1表示的是根据该实施形式的电动两轮车。由于该电动两轮车1是用于越野行驶的,所以,为了儿童也能够乘坐,前轮2和后轮3采用直径相对较小的车轮。前述前轮2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前叉4的下端部上,该前叉4,其上端部上设有转向手柄5,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后面所述的车身架6的前管7上。前述后轮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后面描述的动力单元8的后端部上。
前述车身架6由以下部分构成:从前述前管7在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向后下方延伸的主管9,从该主管9通过动力单元8和前轮2之间向下方延伸、其下端部向动力单元8的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车架下舌10,从前述主管9的后端部向车身的后方延伸的车座导轨11,从该车座导轨11的中间向前下方延伸、连接到前述车架下舌10的后端上的后撑条12等。
前述后撑条12,通过将一根管弯曲成规定的形状形成,由在动力单元8的后述马达13的下方,向车宽度方向延伸的车宽方向延伸部12a(参照图4),以及如图1所示,从前述车宽方向延伸部12a的两个端部通过马达13的两侧后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上下方向延伸部12b构成。在该后撑条12的前述上下方向延伸部12b的下端部上安装有搁脚蹬14。
在前述车身架6的上部(主管9及车座导轨11)上,安装有车座15,位于该车座15与前述转向手柄5之间的被覆构件16,以及位于车座15的下方的电池箱17等。
前述被覆构件16,形成和发动机驱动式摩托车的燃料箱相同的形状,在内部形成电池容纳空间的同时,在上端部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形成和用于前述燃料箱的燃料箱用盖体相同形状的盖体18。该盖体18能够开关形成在被覆构件16上的开口部(图中未示出)。此外,该盖体18和被覆构件16的连接部分采用了和发动机驱动式摩托车的燃料箱相同的密封结构,水不会浸入被覆构件16内。
根据本实施形式的被覆构件16,其内部容纳第一电池19,在卸下前述盖体18时在上方露出的部分上,安装充电用连接器20。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被覆构件16以起着作为容纳构件的作用的方式形成,但也可以形成下方在基本上整个区域敞开的盖状以及下方的一部分敞开的形状。
前述电池箱17,容纳第二电池21。该第二电池21及前述第一电池19用于向作为动力单元8的马达13供电。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列举了配备第一、第二电池19、21的例子,但作为装载在车身上的电池,也可以只有它们当中之一。
动力单元8由位于车身前侧的端部处的前述马达13,安装在该马达13的后端部的轴传动式传动装置31,与该轴传动式传动装置31一起支承后轮3的车身右侧的臂32(参照图4)构成,前述马达13的前端部可沿上下方向自由摆动地连接在前述车身架6上的同时,支承后轮3的后端部经由后缓冲单元33连接到车身架6的后部。
前述马达13的前端部与车身架6的连接部分由以下部分构成:向上方延伸地安装在马达13的壳体34上的左右一对连接用托架35,向下方延伸地焊接在前述主管9的后端部上的左右一对支承用托架36,可自由转动地将这些托架35、36的突出侧端部彼此相互连接的水平支轴37。
如图4所示,前述马达13,轴线C1以指向车身的前后方向的状态设置在车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根据本实施形式的马达13,轴线C1相对于车身的车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2位于偏向车身左侧的位置上。在图4中,41表示马达13的转子,42表示输出轴。该马达13以对应于设于转向手柄5上的节气门操纵把手43(参照图2)的操作量的方式控制输出。该输出的控制,如图1所示,由设于动力单元8的前方的控制器44实施。此外,在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电动两轮车1中,利用设于前述节气门操纵把手43附近的输出切换开关43a,能够根据乘坐人员的年龄和技术情况,调整马达13的输出。前述控制器44位于前轮2与马达13之间,配置在发动机驱动式摩托车中安装散热器的位置处。此外,该控制器44,在图1所示的侧视图中,与前述散热器形成相同的形状。
前述轴传动式传动装置3 ,如图4所示,由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固定用螺栓固定在前述马达13的后端部上的前端部的减速器45,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后轮3的后部驱动装置46,以及连接前述减速器45和前述后部驱动装置46的传动臂47构成。由前述减速器45构成根据本发明的轴传动式传动装置的前端部,由前述后部驱动装置46构成根据本发明的轴传动式传动装置的后端部。
前述减速器45由固定到马达13的壳体34上的壳体48,以及容纳在这些壳体34、48内部的减速用齿轮49、50等构成。该减速器45的壳体48从后方覆盖前述马达13的壳体34的后端部的整个区域,并在内部形成齿轮室51。更详细地说,减速器45的壳体48以在车的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基本上整个区域结合到马达13的壳体34的后面上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形式中,列举了前述壳体48直接连接到马达13的壳体34上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前述壳体48与马达13的壳体34之间加装衬垫等密封构件。
设于这些壳体34、48内部的减速用齿轮49、50中之一的输入齿轮49固定在马达13的输出轴42上,啮合于该输入齿轮49的另一个输出齿轮50位于比前述输出轴42更靠近车身左侧的位置处,其前端部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马达13的壳体34上,其后端部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减速器45的壳体48上。此外,这些减速用齿轮49、50,其轴线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前述后部驱动装置46,采用与发动机驱动式摩托车使用的轴传动式传动装置的后部驱动装置相同的结构,利用壳体52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后轮3的车轴53的车身左侧的端部,并具有经由减速用伞齿轮54、55连接到前述车轴53的车身左侧的端部上的从动轴56。后轮3的车轴53的车身右侧的端部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前述臂32的后端部上。此外,后部驱动装置46的前述从动轴56经由后面描述的传动臂47的传动轴57连接到前述减速器45的输出齿轮50上。
前述传动臂47由杆形成的前述传动轴57和在后轮3的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圆形的管58构成,该管58容纳前述传动轴57且付有安装用凸缘,前端部由固定用螺栓59固定到前述减速器45的壳体48上,后端部利用固定螺栓60固定到前述后部驱动装置46的壳体52上。前述传动轴57,两个端部刚性地结合到前述输出齿轮50与从动轴56上,将输出齿轮50的旋转传递给从动轴56。
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动两轮车1,马达13的输出轴42的旋转从减速器45经由传动轴57和后部驱动装置46传递给后轮3的车轴53,通过这样驱动后轮3行驶。此外,该电动两轮车1,例如在越过路上的凹凸时,动力单元8以支轴37为中心沿上下方向摆动。
由于构成前述动力单元8的后部的轴传动式传动装置31的减速器45与后部驱动装置46,经由传动臂47的管58相互结合,所以,尽管减速器45与后部驱动装置46沿前后方向离开,但仍然构成一个刚体。而且,由于前述减速器45的壳体48利用其车宽度方向及上下向的基本上整个区域牢固地结合到马达13的壳体34的后端部上,所以,可以将整个动力单元8构成一个刚体。
从而,在从后轮3向动力单元8侧施加冲击时,该冲击从轴传动式传动装置31的后部驱动装置46的壳体52经由管58传递给减速器45的壳体48,从该壳体48分散到马达13的壳体34的后端部的广泛的范围上。其结果是,可以形成具有高刚性的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8,与利用具有万向联轴节的现有的传动装置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成本。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的传动臂47,使用截面为圆形的管58形成,但作为使用该传动臂47的管体,也可以使用方形管,也可以是截面形状不是闭合的管。例如,也可以使用形成向下方敞开的截面为U字形的管体。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可以如图5及图6所示的那样构成。图5是表示电动两轮车的另外的例子的侧视图,图6上表示马达的另外的例子的结构图,图6是从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看到的马达的状态。在这些图中,对于和图1~图4中说明的相同或同等的构件,赋予相同的标号,适当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5所示的电动两轮车1,在被覆构件16的上端部、盖18的后方设置充电用插头61。该充电插头61在充电器(图中未示出)位于车身外的情况下,连接到输出端子上,例如在充电器设于被覆构件16内的情况下,连接到一个端部连接到商用电源的连接器等上的充电用电缆的另一个端部上。
这样,通过将充电用插头61设置在车身上部,水难以滞留在充电用插头61的周围,所以可以提高防水性。此外,设置充电插头61的位置并不局限于被覆构件16内,只要是车身上部的话,设置在任何一个构件上都具有相同的效果。
图6所示的马达13,在将搁脚蹬14成一整体地设置在两侧部的同时,将主支架62设置在下端部。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无需车身架6的后撑条12,可以使车身轻量化并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列举了在两个部位设置电池的例子,但如图7及图8所示,也可以在一个部位装载电池。图7是表示电动两轮车的另外的例子的侧视图,图8是其平面图。在这些图中,对于和前述图1~图4中说明的相同的或同等的构件,赋予相同的标号,适当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7及图8所示的电动两轮车1,在被覆构件16与车座15的下方设置电池箱61。该电池箱61呈向上方敞开的箱状,从前述被覆构件16的后部内直到车座15的就座部分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内部容纳电池62。
根据本实施形式的被覆构件16和车座15,以能够作为一个装配体进行处理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经由图中没有示出的托架可沿上下方向拆装地安装在车身架6上。此外,由该被覆构件16和车座15构成的装配体,以在安装到车身上的状态下构成前述电池箱61内的电池容纳空间的盖的方式形成。即,通过将该装配体相对于车身架6在上方卸下,电池62向上方露出,在将电池62充电时等情况下,容易进行拆装作业。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从后轮施加到动力单元侧的冲击从轴传动式传动装置的壳体的后端部经由管体传递到前端部,从该前端部分散到马达的壳体的后端部的很宽的范围内。
因此,由于无需利用特别的加强构件,采用简单的结构可以提高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刚性,所以,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无需动力单元的万向联轴节,可以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利用车架从下方和两个侧方包围马达,所以,在停车过程中车身倒伏时,在下方具有路缘石等突起物的情况下,该突起物与前述车架接触,不容易碰到马达。从而,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使用构成车身的一部分的车身架,可以保护马达。此外,与专门装配保护马达的护板等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目,可以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轻量化。
根据本发明,在停车场等,正如位于横向位置上的其它车轮等,从侧方接近马达的障碍物,被车架构件中的位于马达两侧的部分与搁脚蹬遮挡,难以碰到马达。从而,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利用构成电动两轮车的构件可以保护马达的两个侧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乘坐人员用两腿夹持被覆构件,能够以和发动机驱动的摩托车相同的感觉进行膝盖夹紧,所以,可以提供将位于燃料箱和转向手柄之间的发动机驱动式摩托车电动化的电动两轮车。此外,由于被覆构件与盖体的连接部分可以采用与发动机驱动式的摩托车的燃料箱相同的防水结构,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雨水浸入容纳不能被水沾湿的充电连接器的部分构件内。因此,即使将被覆构件形成与发动机驱动式摩托车的燃料箱同等的形状,也能够有效地使用被覆构件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容量相对较大的电池容纳在被覆构件与车座的下方。通过将前述被覆构件和车座从车身架上卸下,该电池向上方露出,所以,在充电等时,可以简单地拆装。因此,在装配膝盖容易夹紧的被覆构件的同时,可以装载充电操作简单的大容量电池。
根据本发明,通过乘坐人员用两腿夹持被覆构件,能够以和发动机驱动的摩托车相同的感觉进行膝盖夹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动两轮车,由于控制器容易碰到行驶引起的风,所以,可以高效率地利用行驶引起的风冷却控制器。并且,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形成外观与发动机驱动的摩托车相同的电动两轮车,所以,可以提供富有兴趣的电动两轮车。

Claims (9)

1、一种电动两轮车,马达(13)的动力经由轴传动式传动装置(31)传递给后轮,其特征在于,
将前述马达(13)的后端部与前述传动装置(31)的前端部(45)结合的同时,利用在后轮的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管体(58)结合支承后轮的前述传动装置(31)的后端部(46)和前述传动装置的前端部(45),通过将传动轴(47)容纳于该管体的内部,形成动力单元(8),将该动力单元(8)的前端部(34)可沿上下方向自由摆动地连接到车身架上,利用缓冲单元(33)将该动力单元(8)的后端部(46)连接到车身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前述传动装置(31)包括构成前端部的壳体(48)和构成后端部的壳体(52),两个壳体(48、52)通过管体(58)相互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支承前述马达的车身架上设置车架构件(12),该车架构件(12)在该马达的下方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同时,从该车的宽度方向延伸部的两个端部通过马达的两侧沿上下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前述车架构件(12)中的马达两侧的位置处的部分上设置搁脚蹬(14)。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转向手柄(5)与车座(15)之间设置至少两个侧面与发动机驱动式摩托车的燃料箱相同形状、覆盖电动两轮车用部件的被覆构件(16),在该被覆构件(16)的上端部形成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可自由开关地设置形成与发动机驱动式摩托车的燃料箱用盖体相同形状的盖体(18),在通过打开前述被覆构件(16)上的盖体(18)露出的部分上,设置充电用连接器(2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被覆构件(16)的内部形成电池容纳空间。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将前述被覆构件(16)和前述车座(15)可沿上下方向自由拆装地设置在车身架上,将长的电池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容纳在这些被覆构件(16)和车座(15)的下方,前述被覆构件(16)和车座(15)构成容纳前述电池的空间的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被覆构件(16)的下方配置马达控制用控制器(44)。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被覆构件(16)的下方配置马达控制用控制器(44)。
CN 200310123587 2002-12-27 2003-12-26 电动两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05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81166 2002-12-27
JP2002381158A JP2004210072A (ja) 2002-12-27 2002-12-27 電動二輪車
JP2002381166A JP2004210073A (ja) 2002-12-27 2002-12-27 電動二輪車
JP2002381178A JP4105538B2 (ja) 2002-12-27 2002-12-27 電動二輪車
JP2002381178 2002-12-27
JP2002381158 2002-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1752A true CN1511752A (zh) 2004-07-14
CN100500502C CN100500502C (zh) 2009-06-17

Family

ID=3427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1012358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0502C (zh) 2002-12-27 2003-12-26 电动两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0502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9452A (zh) * 2011-02-25 2012-08-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用电源连接部收纳构造
CN103261015A (zh) * 2010-12-27 2013-08-21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摩托车
CN104010929A (zh) * 2011-12-28 2014-08-27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电动车辆
CN107685826A (zh) * 2016-08-05 2018-02-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电动车的摇臂结构
CN107867351A (zh) * 2016-09-23 2018-04-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收纳箱构造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1015A (zh) * 2010-12-27 2013-08-21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摩托车
CN103261015B (zh) * 2010-12-27 2016-11-23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摩托车
CN102649452A (zh) * 2011-02-25 2012-08-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用电源连接部收纳构造
CN102649452B (zh) * 2011-02-25 2014-10-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用电源连接部收纳构造
CN104010929A (zh) * 2011-12-28 2014-08-27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电动车辆
CN104010929B (zh) * 2011-12-28 2017-03-08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电动车辆
CN107685826A (zh) * 2016-08-05 2018-02-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电动车的摇臂结构
US10800478B2 (en) 2016-08-05 2020-10-13 Honda Motor Co., Ltd. Swing arm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ing electric vehicle
CN107867351A (zh) * 2016-09-23 2018-04-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收纳箱构造
CN107867351B (zh) * 2016-09-23 2021-02-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收纳箱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0502C (zh) 2009-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85217Y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N100336678C (zh) 燃料电池车辆上的氢填充口配置结构
CN1754766A (zh) 摇臂部结构
CN1898122A (zh) 四轮车
CN1754760A (zh) 车架结构
CN1754754A (zh) 二轮摩托车
CN1117006C (zh) 两轮摩托车的驱动装置
CN1895959A (zh) 电动自行车
CN1836965A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
CN1276857C (zh) 电动两轮车的电池组装卸结构
CN1462707A (zh) 两轮车或三轮车的车架和备有该车架的两轮车或三轮车
CN1511752A (zh) 电动两轮车
CN1749095A (zh) 跨乘式车辆
CN1297437C (zh) 骑鞍型车辆的车身结构
JP6827921B2 (ja) 車両のためのフロントガラス組立体
CN1336882A (zh) 摆动式三轮车
CN101049846A (zh) 摩托车
CN1522916A (zh) 小型电动车辆
CN101712352B (zh) 机动二轮车
CN1697752A (zh) 鞍座型车辆
CN1090116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油箱设置构造
CN1608939A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体结构
CN1156382C (zh) 带有辅助动力的自行车
CN1756695A (zh) 跨乘式车辆
CN1196622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发动机支承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