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5769A - 电致发光器件以及电致发光器件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发光器件以及电致发光器件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5769A
CN1905769A CNA2006101263724A CN200610126372A CN1905769A CN 1905769 A CN1905769 A CN 1905769A CN A2006101263724 A CNA2006101263724 A CN A2006101263724A CN 200610126372 A CN200610126372 A CN 200610126372A CN 1905769 A CN1905769 A CN 1905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erminal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layer
electroluminescen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263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田昌幸
河内浩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5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5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8Terminals, e.g. bond pa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具有电致发光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该电致发光层在平面图中基本为矩形且具有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第一电极连接至电致发光层的第一表面。第二电极连接至电致发光层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第一端子连接至第一电极。第二端子连接至第二电极。第一端子沿着电致发光层的一个长边形成。第二端子沿着电致发光层的一个长边或另一个长边形成。

Description

电致发光器件以及电致发光器件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EL)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的电致发光(EL)层的EL器件以及包括该EL器件的EL器件单元。
背景技术
公知的EL器件通常包括EL层、阳极和阴极。阳极连接到EL层的一个表面,阴极连接到EL层的另一个表面。阳极具有阳极端子,其连接到外部导体(阳极导体)。阳极导体还连接到外部电源的正电极。由此,外部电源的正电极电连接至EL器件的阳极。另一方面,阴极具有阴极端子,其连接到外部导体(阴极导体)。阴极导体还连接到外部电源的负电极。由此,外部电源的负电极电连接到EL器件的阴极。由于电极通过阳极和阴极导体通电,因此EL层发光。通过改变EL层的形状而使EL器件具有希望形状的发光面。近些年,在平面中具有矩形EL层的EL器件已经用在很多领域中,其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244069中公开了。在上述公开中公开的EL器件中,伸长的阳极端子和伸长的引极端子沿着矩形EL层的同一短边对准。
上述现有技术利用了这种设置以使得电流稳定地流向在EL层一个短边附近的电极。缺陷在于,由于自端子的长距离,小量电流流过在EL层另一边附近的电极。由此,EL层在有大量电流流动的一个短边附近比有小量电流流过的另一短边附近更明亮地发光。尤其,随着EL层的长边变得更长,亮度中的差别(即不均匀亮度)在EL层长边的方向上变得更加显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用于降低在EL层中的不均匀亮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电致发光器件具有电致发光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电致发光层基本上为矩形,并在平面图中具有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第一电极连接到电致发光层的第一表面。第二电极连接到电致发光层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第一端子连接到第一电极。第二端子连接到第二电极。第一端子沿着电致发光层的一个长边形成。第二端子沿着电致发光层的一个长边或另一长边形成。
根据本发明,电致发光器件单元具有电致发光器件和导体衬底。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在平面图中横向长的电致发光层,连接到电致发光层的第一表面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电致发光层的第二表面的第二电极,和电致发光器件衬底。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导体衬底包括电连接到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的第一导体和电连接到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的第二导体。电致发光器件衬底的宽度大于导体衬底的宽度。
根据以下描述,结合附图,借助于实例说明本发明的精神,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尤其用附属的权利要求中的特征列举出认为是新颖的本发明的特征。通过参考列出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其目的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EL器件单元的平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的截面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1的线IV-IV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EL器件的平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EL器件的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EL器件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EL器件的平面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具有矩形形状的EL层的平面图;
图9B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具有基本上为矩形形状的EL层的平面图;
图9C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具有椭圆形形状的EL层的平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EL器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例具有以下主要技术特征。
(特征1)EL器件具有透明玻璃衬底。
(特征2)阳极(第一电极)由透明ITO(氧化铟锡,其是掺杂有锡的氧化铟)制成。
(特征3)阳极几乎在EL器件衬底(EL层的长边长度)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特征4)EL层具有比阳极长的宽度。
(特征5)阴极(第二电极)几乎在EL层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特征6)阴极由连接到EL层的金属层制成。阴极端子(第二端子)由体积电阻率比形成阴极的金属更高的材料制成,并连接到阴极。
(特征7)阳极形成于玻璃衬底(EL器件衬底)的上表面上。特征6的阴极端子也形成于玻璃衬底上并由与阳极相同的材料制成。
(特征8)阳极材料具有比阴极材料高的体积电阻率。在这种情况下,阳极端子具有比阴极端子大两倍或更多的宽度。尤其,阳极端子具有比阴极端子大十倍或更多的宽度。
(特征9)柔性印刷电路(FPC)用作导体衬底以将EL器件连接到外部电源。
(特征10)当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沿着EL层的一个长边对准时,在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具有比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小的宽度。
(特征11)辅助电极在EL层的长边方向上延伸。
注意,在优选实施例中认为与端子分离形成或与端子整体形成的电极为“连接至端子的电极”。术语“长边方向”和术语“短边方向”意思分别是“EL层的长边方向”和“EL层的短边方向”,除非另有说明。词“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沿着EL层的长边对准”不只包括端子连续地延伸而其间不具有间隙,还包括端子沿着EL层的长边不连续对准而其间具有间隙。“EL层所连接的第一电极的区域”是在平面图中第一电极和EL层交叠的区域。
以下将参考图1至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EL器件单元700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参考图1,EL器件单元700包括EL器件100和柔性印刷电路(FPC)600。EL器件100包括玻璃衬底20、阳极30、EL层40和阴极50。玻璃衬底20在平面图中是矩形的,具有均匀的厚度,如图2至4中所示。玻璃衬底20是透明且无色的,由电绝缘材料制成。
阳极30形成于玻璃衬底20的上表面上。注意到在优选实施例中,术语“上表面”意思是关于图1的片材的正常方向的近侧表面,和术语“下表面”意思是关于图1的片材的正常方向的远侧表面。其它方向与从用于描述的图看到的方向一致。阳极30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L形。具体地,阳极30包括几乎在玻璃衬底2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部分30a和在图1中从主要在其右侧上的部分30a向下延伸的部分30b。由透明且无色的氧化铟锡(ITO)制成的阳极30具有均匀厚度,如图2至4中所示。在阳极30的部分30b的下端处形成阳极端子34,用于与FPC600的端子630、632、634、636、638、640连接,这将在下文中描述。阳极端子34与阳极30的其它部分整体形成,由相同材料以相同厚度制成。由此,阳极30电连接至阳极端子34。在图1中的假设线32表示阳极端子34的上端。FPC 600将连接到EL器件100的上表面,以使FPC 600的上端侧与假设线32交叠。阳极端子34横向延伸,沿着EL层40的下部长边形成,这将在下文中描述。换句话说,阳极端子34沿着玻璃衬底20的下部长边形成。
EL层40主要形成于阳极30的上表面上。EL层40(例如,右和左端部分)部分地形成于玻璃衬底20的上表面上,如在图2至4中最好看到的。EL层40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矩形,如图1中所示。如在图2至4中所示,形成于阳极30的上表面上的EL层40的一部分具有均匀厚度。EL层40使用发光材料如Alq3(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发出单色光如红、绿和黄,或者发出发光色料,如使用红、绿和黄的组合的白光。白光可通过两层或三层发光层、含有相互混合的不同发光材料的单层发光层、或由在其中限定的不同发光层构成的单层来获得。此外,可与发光层组合使用功能层如电荷(空穴或电子)注入层、电荷传输层和阻挡层。
由金属制成的阴极50主要形成在EL层40的上表面上,但是阴极50部分地形成在玻璃衬底20的上表面上以及连接60的上表面上,如在图3中最好地示出的。阴极50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L形,如图1中所示。具体地,阴极50具有几乎在EL层4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部分50b,和从在其左侧从部分50b在图1中向下延伸的部分50c。参考符号50a表示阴极50的部分50c的下端。
如图2至4中所示,形成于EL层40上表面上的阴极50具有均匀厚度。阴极50由金属如铝、金、银、铜、铬以及这些金属的合金制成,具有比ITO低的体积电阻率。如从上面的描述可清楚得知的,阳极30连接至EL层40的下表面,且阴极50连接至EL层40的上表面。由此,EL层40被夹在阳极30和阴极50之间。
连接60形成于玻璃衬底20上,如图3中所示。连接60在平面图中为横向长的矩形,如图1中所示。阴极50在其上部处连接至连接60的上表面。由此,阴极50电连接至连接60。图1中的参考符号60a表示连接60的上端。连接60由ITO制成,其是与阳极30相同的材料。连接60在其下侧处具有阴极端子64,用于与FPC 600的端子620至624连接,这将在下文中描述。阴极端子64被称为“阴极端子”,以区别于连接60的其它部分,但其结构与连接60的其它部分的结构并无不同。阴极端子64以相同厚度由和连接60的其它部分相同的材料制成。由此,阴极50通过连接60电连接至阴极端子64。图1中的假设线62表示阴极端子64的上端。FPC 600将连接到EL器件100的上表面上,以使FPC 600的上端侧与假设线62交叠。阴极端子64沿着EL层40的下部长边(即沿着玻璃衬底20的下部长边)形成。阴极端子64与阳极端子34并排对准,其间形成有间隙L4。
现在将描述如上所述的EL器件100的尺寸。
EL层40具有接近100mm的长度L1,其比阳极30和阴极50的那些要长。EL层40的右侧和玻璃衬底20的右侧之间的空隙接近1mm。EL层40的左侧和玻璃衬底20的左侧之间的空隙接近1mm。由此,玻璃衬底20具有接近102mm的宽度L0。阳极端子34具有接近97mm的宽度L2。阴极端子64具有接近2mm的宽度L3。在阳极端子34和阴极端子64之间的间隙L4接近1mm。
在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阳极端子34的宽度L2比阴极端子64的宽度L3大很多。由ITO制成的阳极30具有比阴极50高的体积电阻率,以形成更大的阳极端子34的宽度L2。这使得将施加的电压在阳极30的长边方向上均匀。窄的阴极端子64可用于阴极50,这是由于阴极50的低体积电阻率。由此,当阳极30的材料具有比阴极50高的体积电阻率时,沿着(在其上或相邻于)阳极端子34的EL层40的长边长度比沿着(在其上或相邻于)阴极端子64的EL层40的长边长度更长。玻璃衬底20具有接近6mm的宽度L0’。EL层40具有接近2mm的宽度L1’。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EL层40具有非常窄的宽度,形成为具有接近50比1的比率的长边和短边的基本上为矩形的形状。因此,EL层40几乎是线性的。阳极30、EL层40和阴极50每一个都非常薄,在纳米量级上。玻璃衬底20比那些层30、40、50厚。
现在将描述FPC 600。
FPC 600包括衬底材料610、用于与阳极端子34连接的端子(第一导体)630、632、634、636、638、640和用于于阴极端子64连接的端子(第二导体)620、622、624。衬底材料610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在图1中省略了FPC 600的下侧的说明。端子620、622、624形成于衬底材料610的下表面上。端子620由在图1中垂直延伸的导电材料制成。相似地,端子622和624每一个也由垂直延伸的导电材料制成。端子620至624在其下部侧分别连接至外部电源(未示出)。端子620至624中的每一个都薄且都是窄的布线图案。
端子630、632、634、636、638、640形成于衬底材料610的下表面处。端子630由在图1中垂直延伸的导电材料制成。相似地,端子632至640每一个也由垂直延伸的导电材料制成。端子630至640在其下部侧分别连接至外部电源(未示出)。端子630至640中的每一个都薄且都是窄布线图案。FPC 600的下部表面将连接到阴极端子64和阳极端子34的上部表面上。各向异性导电膜将用于连接。一旦连接,端子620至624将与阴极端子64相接触,且端子630至640将与阳极端子34相接触。
EL器件100和FPC 600连接到一起,以形成EL器件单元700。FPC 600的宽度L5稍小于EL器件100的玻璃衬底20的宽度L0。当EL器件100连接至FPC600时,FPC600适合在EL器件100的玻璃衬底20的宽度范围内。EL器件单元700(其中FPC 600适合在玻璃衬底20的宽度范围内)在其宽度方向上非常紧凑。通过FPC 600的端子630至640将高电势提供到阳极端子34。另一方面,将低电势提供给阴极端子64。然后,在阳极30和阴极50之间产生电势差。由此,EL层40提供有电能,以发光。由于阳极30和玻璃衬底20是透明且无色的,因此从EL层40发出的光直接传递到阳极30和玻璃衬底20或者在于阴极50上反射之后再传递。从玻璃衬底20的下表面发出光。阳极端子34横向延伸,以使在阳极30的横向方向上的电势差小。阴极端子64具有比阳极端子34小的宽度,但是由于形成阴极50的金属的低体积电阻率,在阴极50中的横向方向上的电势差小。这导致施加到EL层40的电势差别小,如在横向方向上测量的,结果,流过EL层40的电流差别小,如在横向方向上测量的。由此,降低了横向方向上的不均匀亮度。
如上所述,根据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EL器件100,在EL层40的任意位置处降低了不均匀亮度。而且,阳极端子34和阴极端子64全部都形成在图1的下部侧,以使端子630至640以及端子620至624可沿着FPC 600的衬底材料610的一侧(图1中的上部侧)对准。由此,FPC 600的结构简单。
EL器件单元700沿着玻璃衬底20的EL层40的长边长度比沿着FPC 600的EL层40的长边长度更长。由此,包括FPC 600的EL器件单元700非常紧凑。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的EL器件单元700可应用于光阅读器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的光源。由于FPC 600不在EL器件单元70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因此使用其的光阅读器和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非常紧凑,尤其是在EL器件单元的纵向方向上。
以下将参考如图5描述EL器件200的第二优选实施例。
参考图5,EL器件200包括玻璃衬底20、阳极130、EL层140和阴极150。玻璃衬底20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相同,且省略对其描述。此外,阳极130、EL层140和阴极150可由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相同的材料制成,且省略了该材料的描述。在以下的第三和其它优选实施例中,将省略玻璃衬底20的描述和部件材料的描述。阳极130形成在玻璃衬底20的上表面上。阳极130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T形。具体地,阳极130包括几乎在玻璃衬底2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部分130a和从部分130a的中心在图5中向下延伸的部分130b。阳极端子134形成在阳极130的部分130b的下端,用于与FPC的端子(未示出)连接。图5中的假设线132表示阳极端子134的上端。阳极端子134沿着EL层140的下部长边形成。EL层140主要形成于阳极130的上表面。EL层140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矩形。
由金属制成的阴极150主要形成在EL层140的上表面上。阴极150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U形。具体地,阴极150具有几乎在EL层14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部分150c、在其左侧上从部分150c在图5中向下延伸的部分150d和在其右侧上从部分150c在图5中向下延伸的部分150e。参考符号150a表示阴极150的部分150d的下端。参考符号150b表示阴极150的部分150e的下端。
第一连接160在平面图中是矩形的。阴极150的部分150d连接至在图5中的上侧上的连接160的上表面。由此,阴极150电连接至第一连接160。参考符号160a在图5中表示第一连接160的上端。阴极端子163形成于第一连接160的下端处,用于与FPC的端子(未示出)连接。在图5中的假设线162表示阴极端子163的上端。阴极端子163横向延伸,沿着EL层140的下部长边形成。
第二连接166在平面图中也是矩形的。第二连接166具有与第一连接160相同的宽度。阴极150的部分150e连接到在图5中上侧上的第二连接166的上部表面。由此,阴极150电连接至第二连接166。图5中的参考符号166a表示第二连接166的上端。阴极端子169形成于第二连接166的下端处,用于与FPC的端子(未示出)连接。图5中的假设线168表示阴极端子169的上端。阴极端子169横向延伸,沿着EL层140的下部长边形成。阳极端子134(横向长度)的宽度大于阴极端子163和169的宽度总和,且是EL器件140的宽度的一半或者更大。
FPC(未示出)具有用于与阴极端子163、169连接的端子和用于与阳极端子134连接的端子。当FPC连接到EL器件200时,FPC将在玻璃衬底20的宽度范围内。阳极端子134横向延伸,以使在阳极130的横向方向上的电势差小。阴极端子163、169的宽度总和小于阳极端子134的宽度,但是在阴极150的横向方向上的电势差小,这是由于形成阴极150的金属的低体积电阻率。这导致提供给EL层140的电压差别小,如在横向方向上所测量的,结果是流过EL层140的电流差别小,如在横向方向上所测量的。由此,在横向方向上降低了不均匀亮度。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的EL器件200,在EL层140的任意位置处都降低了不均匀亮度。而且,阳极端子134和阴极端子163、169全部都形成在图5中的下侧,以使这些端子沿着FPC的衬底材料的一侧对准。由此,FPC的结构简单。
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沿着玻璃衬底20的EL层140的长边长度大于沿着FPC的EL层140的长边长度。由此,包括FPC的EL器件单元非常紧凑。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的EL器件单元可应用于光阅读器的光源,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由于FPC不在EL器件单元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因此,使用它的光阅读器和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将非常紧凑,尤其是在EL器件单元的纵向上。
以下将参考图6描述EL器件300的第三优选实施例。
参考图6,EL器件300包括玻璃衬底20、阳极230、EL层240和阴极250。阳极230形成于玻璃衬底20的上表面上。阳极230在平面图中基本为U形。具体地,阳极230具有几乎在玻璃衬底2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部分230a、在其左侧从部分230a在图6中向下延伸的部分230b和在其右侧从部分230a在图6中向下延伸的部分230c。阳极端子234a形成在阳极230的部分230b的下端处,用于与FPC的端子(未示出)连接。图6中的假设线232a表示阳极端子234a的上端。阳极端子234a横向延伸,沿着EL层240的下部长边延伸。在另一方面,阳极端子234b形成在阳极230的部分230c的下端处,用于与FPC的端子(未示出)连接。在图6中的假设线232b表示阳极端子234b的上端。阳极端子234b横向延伸,沿着EL层240的下部长边形成。EL层240主要形成于阳极230的上表面上,并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矩形。
由金属制成的阴极250主要形成在EL层240的上表面上。阴极250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T形。具体地,阴极250具有几乎在EL层24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部分250b和从部分250b的中心在图6中向下延伸的部分250c。参考符号250a表示部分250c的下端部。连接260在平面图中是矩形的。阴极250的部分250c连接至在图6中的上侧的连接260的上表面。由此,阴极250电连接至连接260。参考符号260a表示连接260的上端。阴极端子264形成于连接260的下端处,用于与FPC的端子(未示出)连接。在图6中的假设线262表示阴极端子264的上端。阴极端子264横向延伸,沿着EL层240的下部长边形成。阳极端子234a和234b的宽度总和(横向长度)大于阴极端子264的宽度,并且是EL层240的宽度的一半或者更大。
FPC(未示出)具有用于连接阴极端子264的端子和用于连接阳极端子234a、234的端子。当FPC连接到EL器件300时,FPC将在玻璃衬底20的宽度范围之内。在第三优选实施例中,阳极端子234a、234b横向延伸,以使在阳极230的横向方向上的电势差小。阴极端子264的宽度小于阳极端子234a、234b的宽度,但是由于形成阴极250的金属的低体积电阻率,在阴极250的横向方向上的电势差小。这导致提供给EL层240的电压差别小,如在横向方向上所测量的,结果是流过EL层240的电流差别小,如在横向方向上所测量的。由此,在横向方向上降低了不均匀亮度。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中的EL器件300,在EL层240的任意位置处降低了不均匀亮度。而且,阳极端子234a、234b和阴极端子264全部形成在图6中的下部侧,以使端子可以沿着FPC的衬底材料的一侧对准。由此,FPC的结构简单。
在第三优选实施例中,EL层240沿着玻璃衬底20的长边长度大于EL层240沿着FPC的长边长度。由此,包括FPC的EL器件单元非常紧凑。根据第三优选实施例的EL器件单元可应用于光阅读器的光源,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的光源。由于FPC不在EL器件单元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因此使用它的光阅读器和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尤其在EL器件单元的纵向上是紧凑的。
以下将参考图7描述EL器件400的第四优选实施例。
参考图7,EL器件400包括玻璃衬底20、阳极330、EL层340和阴极350。阳极330形成于玻璃衬底20的上表面上,且在平面图中是矩形的。具体地,阳极330几乎在玻璃衬底2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阳极端子334形成在阳极330的下端处,用于与FPC的端子(未示出)连接。假设线332表示阳极端子334的上端。阳极端子334沿着EL层340的下部长边形成。EL层340主要形成于阳极330的上表面上,并横向延伸。EL层340在平面图中是矩形的。
由金属制成的阴极350主要形成于EL层340的上表面上。阴极350在平面图中基本上是L形的。具体地,阴极350具有几乎在EL层34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部分350b和在其左侧从部分350b在图7中向上延伸的部分350c。参考符号350a表示部分350c的上端。连接360在平面图中是矩形的。阴极350的部分350c连接至在图7中的下侧上的连接360的上表面。由此,阴极350电连接至连接360。参考符号360a表示连接360的下端。阴极端子364形成于连接360的上端处,用于与FPC的端子(未示出)连接。在图7中的假设线362表示阴极端子364的下端。阴极端子364沿着EL层340的上部长边形成。阳极端子334的宽度(横向长度)大于阴极端子364的宽度,并稍小于EL层340的宽度。
FPC(未示出)包括具有用于与阴极端子364连接的端子的第一衬底(未示出)和具有用于与阳极端子334连接的端子的第二衬底(未示出)。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可集成或分离。当FPC连接到EL器件400时,FPC将在玻璃衬底20的宽度范围之内。
在第四优选实施例中,阳极端子334横向延伸,以使在阳极330的横向方向上的电势差小。阴极端子364的宽度小与阳极端子334的宽度,但是由于形成阴极350的金属的低体积电阻率,在阴极350的横向方向上电势差小。这导致提供给EL层340的电压差别小,如在横向方向上所测量的,结果是流过EL层340的电流差别小,如在横向方向上所测量的。由此,在横向方向上降低了不均匀亮度。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中的EL器件400,在EL层340的任意位置处降低了不均匀亮度。在第四优选实施例中,沿着玻璃衬底20的EL层340的长边长度大于沿着FPC的EL层340的长边长度。由此,包括FPC的EL器件单元非常紧凑。根据第四优选实施例的EL器件单元可应用于光学阅读器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的光源。由于FPC不在EL器件单元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因此使用其的光学阅读器和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尤其在EL器件单元的纵向上是紧凑的。
以下将参考图8描述EL器件500的第五优选实施例。
参考图8,EL器件500包括玻璃衬底20、阳极430、EL层440和阴极450。阳极430形成于玻璃衬底20的上表面上。阳极430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阶梯状。具体地,阳极430具有几乎在玻璃衬底2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部分430a、主要在其右侧上从部分430a在图8中向下延伸的部分430b,和在其右侧上从部分430b在图8中向下延伸的部分430c。阳极端子434形成在部分430c的下端处,用于与FPC的端子(未示出)连接。假设线432表示阳极端子434的上端。阳极端子434沿着EL层440的下部长边形成。EL层440主要形成在阳极430的上表面上,并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矩形。
由金属制成的阴极450主要形成在EL层440的上表面上。阴极450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L形。具体地,阴极450具有几乎在EL层44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部分450b和在其左侧从部分450b在图8中向下延伸的部分450c。参考符号450a表示部分450c的下端。连接460在平面图中是矩形的。阴极450的部分450c连接至在图8中上侧的连接460的上表面。由此,阴极450电连接至连接460。参考符号460a表示连接460的上端。阴极端子464形成在连接460的下端处,用于与FPC的端子(未示出)连接。假设线462表示阴极端子464的上端。阴极端子464横向延伸。阴极端子464沿着EL层440的下部长边形成。阳极端子434的宽度(横向长度)基本上等于阴极端子464的宽度。
在第五优选实施例中,阳极端子434具有比上述优选实施例小的宽度。提供辅助电极438,用于在横向方向上在阳极430上不变地提供功率。辅助电极438形成于阳极430的部分430b的上表面上。辅助电极438横向延伸,具有比阳极端子434长的宽度(横向长度)。辅助电极438由与阴极450相同的材料制成,以使辅助电极438具有低体积电阻率(比ITO小很多)。
FPC(未示出)具有用于与阴极端子464连接的端子和用于与阳极端子434连接的端子。当FPC连接到EL器件500时,FPC将在玻璃衬底20的宽度范围内。在第五优选实施例中,阳极端子434具有小宽度,但是辅助电极438横向延伸,以使在阳极430的横向方向上的电势差小。阴极端子464具有比阳极430的部分430b小的宽度,但是由于形成阴极450的金属的低体积电阻率,在阴极450的横向方向上的电势差小。这导致提供给EL层440的电压差别小,如在横向方向上所测量的,结果是流过EL层440的电流差别小,如在横向方向上所测量的。由此,在横向方向上降低不均匀亮度。
如上所述,根据在第五优选实施例中的EL器件500,在EL层440的任意位置处降低了不均匀亮度。而且,阳极端子434和阴极端子464全部都形成在图8中的下侧,以使端子可以沿着FPC的衬底材料的一侧对准。由此,FPC的结构简单。
在第五优选实施例中,沿着玻璃衬底20的EL层400的长边长度大于沿着FPC的EL层440的长边长度。由此,包括FPC的EL器件单元非常紧凑。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的EL器件单元可应用于光阅读器如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的光源。由于FPC不在EL器件单元的纵向上延伸,因此,使用其的光学阅读机和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尤其在EL器件单元的纵向上是紧凑的。在第五优选实施例中,阳极端子434小,以使FPC的端子数目更小。由此,FPC的结构简单。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例,而是可将其修改为以下的可选实施例。
(1)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EL层40的宽度L1基本上等于阳极端子34的宽度L2和阴极端子64的宽度L3的总和。然而,宽度L2或L3可以小于间隔L4。宽度L2、宽度L3和间隙L4可基本上相等。可选地,宽度L2基本上等于宽度L3,且宽度L2和L3的总和是宽度L1的一半或者更大。
只要阳极端子(如阳极端子34)和阴极端子(如阴极端子64)在玻璃衬底20上的EL层(如EL层40)的宽度L1范围内,它们就可形成在EL层的宽度L1’方向上(EL层的短边方向)的任意位置上。而且,只要阳极端子(如阳极端子34)和阴极端子(如阴极端子64)沿着EL层(如EL层40)的长边方向在宽度L1之内形成,宽度L2和宽度L3就小于宽度L1。
(2)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三个端子620至624(如图1中所示)用于与阴极端子连接,而六个端子630至640用于与阳极端子连接。然而,这些端子的数目可以改变。而且,在优选实施例中,形成在衬底上的布线图案用作端子。然而,必要时端子的结构可变化。
(3)各种类型的形状可用于EL层。可使用如图9A中示出的矩形形状,同时也可使用图9B中示出的形状。图9B中示出的形状基本上为矩形。在这种情况下,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沿着长边652对准。
可选地,也可以把边654和边656看作长边。一个电极端子沿着边654形成,且其它电极端子沿着边656形成。可使用如图9C中所示的椭圆形EL层。在这种情况下,导体衬底如FPC优选在用于支撑EL层的衬底的宽度范围内。还可应用在EL层的宽度L范围内的导体衬底。
(4)可使用具有如图10中示出的形状的阳极。在EL器件501中,参考符号530表示阳极,参考数字540表示EL层,而参考数字550表示阴极。阴极550由金属制成。例如,可使用其中阳极530的部分530b的宽度改变的形状,如在EL层540的长边方向上所看到的。换句话说,如在图10中示出的,可使用其中随着其从基本上与阴极端子564相同宽度的阳极端子534向部分530a延伸,阳极530的宽度逐步增宽的锥形形状。
而且,形成具有比ITO的体积电阻率小很多的辅助电极538,如图10中所示。辅助电极538形成在阳极530的部分530b上的位置处,并远离阳极端子534(其中自阳极端子534的距离比自EL层540的距离长的区域),以使从阳极端子534流出的电流均匀地流入到EL层540中。由此,在横向方向上降低了流入到EL层540中的电流的差,并且在横向方向上降低了不均匀亮度。
因此,认为本实例和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且本发明不限于在此给出的细节,而是在附属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修改。

Claims (19)

1.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电致发光层,该电致发光层基本上为矩形,并在平面图中具有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连接到电致发光层的第一表面的第一电极,连接到电致发光层的第二表面的第二电极,其中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连接至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子,以及连接至第二电极的第二端子,特征在于第一端子沿着电致发光层的一个长边形成,且其中第二端子沿着与电致发光层的第一端子相同的长边或另一长边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全部都沿着电致发光层的相同长边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第一电极由体积电阻率比第二电极高的材料制成,且其中沿着电致发光层的长边的第一端子的长度大于沿着电致发光层的长边的第二端子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沿着电致发光层的长边的第一端子的长度等于或者大于电致发光层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特征在于:由体积电阻率比第一电极小的材料制成的辅助电极形成在第一电极的表面上或第一电极内部,特征在于辅助电极形成在第一端子和电致发光层所连接的第一电极的区域之间,并且辅助电极形成在其中自第一端子的距离长于自电致发光层的距离的位置处,和特征在于第一电极由体积电阻率比第二电极更高的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辅助电极沿着电致发光层的长边的长度大于沿着电致发光层的长边的第一端子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电致发光层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电致发光层在平面图中是椭圆形的。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形成在衬底由玻璃制成的透明电致发光器件的上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第一电极在平面图中基本上是L形的,且第二电极在平面图中基本上是L形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第一电极在平面图中基本上是T形的,和第二电极在平面图中基本上是U形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第一电极在平面图中基本上是U形的,和第二电极在平面图中基本上是T形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第一电极在平面图中基本上是矩形的,和第二电极在平面图中基本上是L形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器件,其中第一电极在平面图中基本上是阶梯形的,和第二电极在平面图中基本上是L形的。
15.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单元,包括权利要求1中的电致发光器件,特征在于导体衬底包括连接到第一端子的第一导体和连接到第二端子的第二导体,特征在于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电致发光器件衬底,和特征在于沿着电致发光器件衬底的电致发光层的长边长度大于沿着导体衬底的电致发光层的长边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致发光器件单元,其中导体衬底是柔性印刷电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致发光器件单元,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全部都沿着电致发光层的相同长边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致发光器件单元,其中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全部都沿着导体衬底的一边形成。
19.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单元,包括电致发光器件和导体衬底,其中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在平面图中的横向长的电致发光层,连接至电致发光层的第一表面的第一电极,连接至电致发光层的第二表面的第二电极,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和电致发光器件衬底,其中导体衬底包括电连接至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的第一导体,和电连接至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的第二导体,特征在于电致发光器件衬底的宽度大于导体衬底的宽度。
CNA2006101263724A 2005-07-20 2006-07-19 电致发光器件以及电致发光器件单元 Pending CN19057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9514 2005-07-20
JP2005209514A JP2007026971A (ja) 2005-07-20 2005-07-20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と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5769A true CN1905769A (zh) 2007-01-31

Family

ID=37110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263724A Pending CN1905769A (zh) 2005-07-20 2006-07-19 电致发光器件以及电致发光器件单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70838A1 (zh)
EP (1) EP1746670A2 (zh)
JP (1) JP2007026971A (zh)
KR (1) KR100806557B1 (zh)
CN (1) CN1905769A (zh)
TW (1) TW20074248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5702A (zh) * 2010-10-15 2013-06-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59235A (zh) * 2013-11-25 2015-05-27 力志国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CN104904313A (zh) * 2012-12-27 2015-09-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以及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57951A (ja) * 2007-04-03 2008-10-23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スキャナ用光源
KR100952824B1 (ko) 2008-06-18 2010-04-15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JP5541872B2 (ja) 2009-02-26 2014-07-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状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WO2012121251A1 (ja) * 2011-03-07 2012-09-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状発光装置
JP5706736B2 (ja) * 2011-03-31 2015-04-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有機電界発光ユニット並びに照明器具
KR101352121B1 (ko) * 2011-08-29 2014-01-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8963420B2 (en) 2011-08-29 2015-02-24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for preventing the display panel from degrading and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WO2016132871A1 (ja) * 2015-02-20 2016-08-25 株式会社カネカ 発光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9877A (ja) * 1990-08-07 1993-06-25 Showa Shell Sekiyu Kk 平面型電気光学的素子
US6641933B1 (en) * 1999-09-24 2003-11-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 display device
JP4528400B2 (ja) * 2000-01-27 2010-08-18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付き表示装置
JP2001244069A (ja) 2000-02-25 2001-09-07 Seiko Epson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5100916A (ja) * 2003-08-29 2005-04-1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5078979A (ja) * 2003-09-01 2005-03-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El装置
US7816863B2 (en) * 2003-09-12 2010-10-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5702A (zh) * 2010-10-15 2013-06-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55702B (zh) * 2010-10-15 2016-11-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516721B2 (en) 2010-10-15 2016-12-06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CN104904313A (zh) * 2012-12-27 2015-09-0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面板、以及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4659235A (zh) * 2013-11-25 2015-05-27 力志国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06557B1 (ko) 2008-02-27
TW200742486A (en) 2007-11-01
JP2007026971A (ja) 2007-02-01
KR20070011179A (ko) 2007-01-24
EP1746670A2 (en) 2007-01-24
US20070170838A1 (en) 2007-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5769A (zh) 电致发光器件以及电致发光器件单元
JP5541872B2 (ja) 面状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CN105210206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42518A (zh) 发光装置
TWI300276B (en) Substrate for mounting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element module,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N1638569A (zh) 双面板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34542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5103330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05419A (zh) 有机el显示装置
CN1934714A (zh) 有机半导体元件和使用它的有机el显示装置
CN101043770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313835B2 (en) Planar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5743609B2 (ja) 有機el発光素子
CN1828888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22704A (zh) 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EP1653517A3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992330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EP1845560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523560A (zh)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23293A (zh) 大面积电致发光灯
CN1435893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电极引线的布设结构
EP2706587B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same
US20060284548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KR20070101930A (ko)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4759A (zh) 芯片型厚膜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