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2428A - 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2428A
CN1902428A CNA2004800391989A CN200480039198A CN1902428A CN 1902428 A CN1902428 A CN 1902428A CN A2004800391989 A CNA2004800391989 A CN A2004800391989A CN 200480039198 A CN200480039198 A CN 200480039198A CN 1902428 A CN1902428 A CN 1902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adapter
head
flexible pipe
outsta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91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93091C (zh
Inventor
郑寅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902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2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30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309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41/00Branching pipes; Joining pipes to walls
    • F16L41/04Tapping pipe walls, i.e. making connections through the walls of pipes while they are carrying fluids; Fittings therefor
    • F16L41/045Tapping pipe walls, i.e. making connections through the walls of pipes while they are carrying fluids; Fittings therefor without removal of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披露了一种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其中柔性软管连有多个支管以使流经软管的液体分为各种方向。根据本发明的转接器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头部及其变体,其中头部插入在软管上形成的其中一个孔内,转接器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头部的使头部可容易地插入软管的其中一个孔内的插入单元及其变体。转接器包括管状主体、头部和连合单元。主体中包含通路,入口插入到软管,出口则连到支管上,当转接器安装到软管上时支管从软管中突出。主体入口侧处形成的头部插入地与软管的孔相连。在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连合单元。即使是平折软管连接器也可容易地与之相连,并可利用紧密密封防止液体漏出。

Description

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adapter),特别是涉及用于将能够将多个支管连接到软管一侧,以使得液体的流经路线在多个方向连续的软管分流的转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而言,软管是一种由橡胶、树脂、布料等柔性材料制成的导管,因为软管的可弯曲的特性,其可在需要可转移性(transferability)和灵活性的应用中用到。
软管根据其制作材料可分成橡胶管、塑料管和金属管。橡胶管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再生橡胶等制成,并可分成编织软管(braid hose)和常用软管,其中编织软管具有例如相对高的柔性和抗压等特性。
塑料管为聚氯乙稀和聚乙烯制成的软管,其可用于家用场合也可用于农业和灌溉。金属管通过螺旋编织钢、铜、铜合金、铝等薄条,随后将这些薄条与橡胶或石棉包在一起,以赋予它们密封和灵活的特性。这种金属软管可用来传输热的液体、气体、蒸气、水、油等,或用作包有电线的保护管或弹性管等。
根据用途不同,软管可分为运输管、运油软管、高或低压软管、吸收软管、空气软管、氧气软管、乙炔软管、蒸气软管、农业软管、灌溉软管、园艺软管等。软管还可进一步包括隔热输油管、溶蚀管等,这些管与橡胶管不同,它们由尼龙或Tetlon制成。
另一方面,这种软管通常需要多个支管与其相连,用来进行90度或任意角度的分流,从而可从水源或气源等将流体(例如,水)传输到相应的目的地。农业软管的一端或两端也需要连到支管以周期性或连续地洒水,以灌溉庄园或花园里的植物。为了这些用途开发并披露了各种转接器。
图1和图2是现有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现有的软管转接器100包括主体110、头部120和连合元件130。主体110的一端具有入口111,其中入口111插入地与软管相连并通过软管从外面接收流体,主体110还包含出口112以通过入口111向另一软管传输流体。头部120在主体110的入口111处形成,其在一端包含以切削(cutting)的方式形成的插槽121。连合元件130位于主体110的预定位置。
将软管转接器100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在软管上,即,当在预定位置形成预定直径的孔后,头部120的插槽121向内地位于孔的边缘,之后旋转头部120以将其插入软管。
然而,因为现有的软管转接器100是通过以下方式安装在软管上的,即,将头部120的插槽121向内位于软管的孔的边缘预定的深度,接着通过向其施加外力而将头部120强行插入到软管中,其具有的缺点是,现有的软管转接器100不能容易地插入软管。现有的软管转接器100还具有的缺点在于,安装操作会破坏软管上形成的孔或使软管的直径增大,这样液体会从转接器100和软管之间的接触部分漏出。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如图2所示,提出一种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100。其对支管连接的修改是,将图1中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100修改为在其头部120的一侧延展形成插入板123。
这种带有插入板123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100可安装进软管上形成的孔中,这样头部120的插入板123无需施力即可在可插入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向内地安置入孔中,随后头部120通过施加外力而强行插入软管。然而,因为通过向头部120的插入板123施加外力将带有插入板123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100插入地安装在软管中,其缺点在于,软管上形成的孔的直径会增大或被损坏,这样液体可以通过转接器100和软管间的接触部分漏出,进而破坏软管。
此外,因为由例如橡胶或合成树脂等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软管高度柔性且可弯曲,其通常可绕成平折滚筒进行储藏。
因此,当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安装进这种柔性软管上形成的孔内时,更糟的是,如果软管相对较长较宽,则因为软管的重量需要冗长的人工。
即,工人必须单独地扩大相对长的平折软管上的孔,之后插入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同样地,因为软管的重量这些相对较长的软管处于平折状态,其缺点在于,工人们难以将转接器安装进软管的孔,因此,他们需要单独地扩大平折软管中的孔,再将转接器分别插入扩大的孔中。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所述转接器能够插入地安装到软管中以容易地将流经软管的液体分离到预定的位置,并能够提供以下便利:能够很容易地安装到软管的预定位置,并且能够从软管容易地分离;能够容易地安装到没有均匀展开的未卷的软管上;能够容易地安装至折叠状态的软管上;能够相对牢固地与软管相连以使得其不会很容易地从软管上分开,以及提供牢固的密封,从而使液体不会从转接器和软管之间的连接部分漏出。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第一和第二方面,其中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头部及其变体,其中头部插入到在软管上形成的其中一个孔内,第二方面涉及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头部的插入单元及其变体,并能够使头部容易地插入软管的其中一个孔内。
下面按顺序对第一和第二方面进行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和其他目的目标可通过提供一种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实现,所述转接器插入地连到软管的边缘以分流流经软管的液体,可包括:用于传输液体的主体,主体在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包括入口和出口;在主体的入口侧的预定位置上形成的头部,头部为向下逐渐变细的锥体;及位于主体的入口和出口侧的连合单元。
优选地,头部可以配置成插入到主体或者用螺纹地拧到主体上。头部包括从其外表面向外突出并以预定角度倾斜的螺纹。
优选地,头部包括一个或多个在其内表面向内突出的扩展板,其中扩展板从一端至另一端尺寸可逐渐减小。
此外,头部在外表面可包括具有预定尺寸的螺旋槽,其中螺旋槽以预定角度倾斜。
作为选择,头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在其内表面向内突出的扩展板,其中扩展板从一端至另一端尺寸可逐渐减小。
优选地,锁合台阶单元在主体入口侧的端部从外延突出。可通过在纵向切削在预定位置形成可扩展的扩展槽,其中沿着周边(periphery)切削形成多个扩展槽。扩展板被形成为插入地连接到扩展槽。
优选地,通过插入到主体的入口端部而连接头帽。头帽可以是圆柱状,其中头帽的直径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在头帽外表面的一端向外突出地形成固定台阶。
此外,连合单元可以螺旋连接等方式连接,并可包括位于主体入口侧一端的预定位置处的第一连合元件,和位于主体的出口侧一端的预定位置的第二连合元件。主体可包括位于其外表面预定位置的多个制动器,其中向外突出地形成制动器。这里,出口侧可根据要连接的转接器而改为各种连合方式。
作为选择,可在头部一侧准备板状密封件,其中密封件由合成树脂或合成橡胶制成。此外,头部的端部可形成为以预定角度倾斜的楔子。
优选地,在主体入口侧端部的外缘上向外突出地形成锁合台阶单元。通过纵向切削在预定位置形成可扩展的扩展槽,其中沿周边切削形成多个扩展槽。扩展板被形成为插入地连接到扩展槽。
此外,连合单元可以插入连接或螺旋连接等方式连合,并位于包括主体入口侧一端的预定位置处的第一连合元件,和位于主体出口侧一端的预定位置处的第二连合元件。主体可包括多个位于其外表面预定位置处的制动器,其中向外突出地形成制动器。这里,出口侧可根据要连接的转接器而改为各种连接方式。
此外,可在头部的一侧准备板状密封件,其中密封件由合成树脂或合成橡胶制成。同样地,头部的一个端部的形状可为以预定角度倾斜的楔子。
此外,主体可包括多个位于其外表面预定位置的制动器,其中向外突出地形成制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包括:包含用于在其内部流过液体的通道的主体,在其一端形成用以插入到软管的入口,及在其另一端形成用以连到转接器的出口,出口突出地安装到软管;在主体的入口侧形成的头部,头部插入地连到软管的孔内;及包含连合元件的连合单元,其中连合元件临近于入口设置,并连合到连合的元件,例如在主体的外表面形成的插槽或螺纹单元。这里,头部包括在其上表面不规则地形成的插入单元,和在其下表面形成的挤压单元,其中插入单元具有小于挤压单元宽度的宽度,挤压单元具有比软管的孔直径大的直径。
挤压单元进一步包括位于其下侧的密封件元件,其由橡胶等制成以提高密封。可进一步向转接器增加锁合台阶以将密封件元件固定到其上,其中锁合台阶从主体头部的下部分以径向方向突出。
在第二方面,头部可以螺旋连接等方式安装到主体的入口侧,或与主体入口侧整体地集成在一起。
所述头部的所述插入单元为半球体的一部分,所述插入单元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即相对于半球体顶点切掉其四分之三,而只保留其四分之一,并且从顶部看去,入口孔邻近于所述顶点,而从侧面看去,所述插入单元位于所述入口的一部分被切除。连合单元可包括管状的连合元件,和在主体外表面形成的被连合元件。连合单元对插入软管的孔内的挤压单元或密封件元件的下表面,及软管进行紧密按压,以使得不会在孔上不会发生泄漏的装置。被连合元件表示主体外表面上形成的插槽或螺纹。连合元件在内部形成管道,在外表面形成突起等以使用户可以容易地旋转或紧握。因为连合元件的内表面形成有突起或螺纹等,因此在连合元件被按压插入插槽时,连合元件可挤压软管或连合到螺纹,从而使得可以在上侧按压软管。这种连合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其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进行修改。
连合元件可在其上侧的内圆表面形成斜面,其中斜面的直径从中心向外增大,这样斜面可以倾斜的方向对软管的外表面施加压力。连合单元可在其上侧的内圆表面形成平面以向挤压单元施加压力,及位于所述平面上侧的内圆表面的端部的外部分的锥形单元。因此,连合元件可提高本发明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连合力。
切削部分和头部挤压单元的边缘部分间的最短距离可小于软管的孔的直径。
挤压单元可在其左侧、右侧或两侧可包含导槽,这样在旋转转接器以将其安装至软管时,挤压单元可平滑地插入软管。
连合元件在其下边可包含制动器,这样连合元件就不会从那里下移脱落。可用例如螺旋连接或强行插入等各种连接方法将入口下边的部分和附加的转接器连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可容易地插入安装在软管上,从而使流经软管的高压液体可被引导至预定位置。其可提供的使用方便之处在于,可容易地将本发明的转接器安装至软管的预定位置,或从其脱离。一旦与软管连上,就不会容易地将从软管上脱落。即使因为软管插入单元的减小、切削部分和软管重量而使软管变平,当将本发明的转接器放在孔的边缘时,无需扩大扁平的软管就可容易地插入孔中。在将其旋转按压插入孔中时,可通过插入单元两侧形成的导槽而引导到孔中。在插入单元端部额外形成的突出单元使本发明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更平滑地插入软管。当连合元件通过在其上侧的内表面形成的斜面而收紧时,软管、密封件元件和挤压单元紧紧连在一起以保证高度密封。软管和密封件元件可通过,在连合元件的平面上形成的圆形密封突起单元和在挤压单元的下表面形成的圆形密封槽进一步密封,从而提高其密封性。转接器可容易地插入并连接到柔性软管的孔中。因此,基于上面提到的连接,本发明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能够保证高度的密封,而不会发生泄漏。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通过参考附图的详细描述后,将得到更清楚和易于理解,其中:
图1和图2为现有技术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使用中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头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头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示出了常用的柔性软管和柔性软管上形成的孔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10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可选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11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可选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12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可选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13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可选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14a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14b为图14a中沿着箭头B方向的顶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安装在软管的其中一个孔上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6a和图16b为图15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7a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17b为修改了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插入单元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18a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立体图;
图18b为图18a中沿箭头B方向的顶视图;
图19a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插入柔性软管的其中一个孔之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19b为图19a中沿着线B-B′的剖视图;
图19c为图19b顺时针旋转90度的剖视图;
图19d为图19c的剖视图,其示出了软管的支管元件通过旋转和按压装入柔性软管的孔中的状态;
图20a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用于软管的支管元件与孔完全连接的剖视图;
图20b为图20a中C部分的部分放大图,其示出了密封突出单元加到软管的支管元件时的状态;及
图20c为图20b的部分放大图,其示出了密封槽加到软管的支管元件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下面将按顺序对第一和第二方面进行描述。
图3至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使用中的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头部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头部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用于软管的转接器1包括主体210、头部230、头帽250和连合单元270。
主体210和头部230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在一起(未示出)。螺纹连接可以是这样形成的:在头部230的内圆表面形成母螺纹,而在主体210的入口211处形成公螺纹,或者在头部230的外表面一侧形成公螺纹,而在主体210的入口211的内圆表面形成母螺纹。
如图所示,头部230在其外表面形成预定尺寸和深度的螺纹槽237,其中螺纹槽237在头部230的外表面形成,并以预定角度倾斜。头部230插入地连到转接器1的主体210的入口211上。
用于软管的转接器1的这种结构提供了这样一种便利,即当用于软管的转接器1插入地安装到软管3的预定位置时,主体210的头部230可容易地安装到软管3上。即,在软管3上形成直径小于头部230的孔5后,将头部230插入孔5。
当用户通过向其施力旋转用于软管的转接器1时,螺纹槽237也旋转到孔5的边缘,从而将头部3插入软管3中。
因此,基于用于软管的转接器1的这种结构,头部230可容易地插入并安装至软管3的预定位置。
更具体地,本发明基于下面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主体210包括位于其一端的入口211和位于其另一端的出口213,并被形成为通过其内部流过液体。入口211在其端部形成向外突出的锁合台阶215。此外,包含台阶215的入口211在其端部形成可扩展槽217,其中可扩展槽217在主体210的长度方向裂开预定长度,并沿着入口211的周边(periphery)形成。形成不止一个可扩展槽217。
尽管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扩展槽217为两个沿着入口211端部的周边的预定位置形成的可扩展槽,但可以根据入口211延伸的需要,而在那里包含超过两个的扩展槽217。
头部210包括多个在其外表面预定位置向外突出形成的制动器219。每个制动器219都是六面体形状。尽管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动器被形成为两个,但制动器的个数可超过两个。此外,尽管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动器为六面体,但是其还可以被形成为各种形状。
另一方面,主体在入口侧的预定位置形成公螺纹,这样其可与连合单元270的第一连合元件271相连。主体在出口侧端部的预定位置形成公螺纹,这样其可与连合单元270的第二连合元件273相连。
头部230在其内部形成通孔231,以插入地连到主体211的入口211的外表面。头部230的直径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即头部230为圆锥体或锥形。
另一方面,头部230内形成的通孔231的直径大于主体210的直径,这样其可插入地连合到入口211的外表面。
头部230在其外表面形成以预定角度倾斜的螺纹233。螺纹233沿着头部230的周边方向突出地向外形成。头部230外表面上形成的这种螺纹233提供了一种便利,即,当用于软管的转接器1插入地安装到软管3的预定位置时,主体210的头部230可容易地安装到软管3上。
即当头部230安装到软管3的孔5内,且旋转用于软管的转接器1时,螺纹233使头部230容易地插入孔5中,这样头部230的螺纹233沿着软管3的孔5边缘旋转。这里,即使形成的孔5的尺寸小于头部230的最大直径,具有这种螺纹233的头部230可容易地插入孔5中。
另一方面,头部230在其一端包含圆盘状密封件(packing),其中该密封件由合成树脂或合成橡胶制成。密封件235可防止在软管3中流动的液体从软管3和插入地装到软管3上的头部230之间的部分漏出。
即当头部230插入地装入到软管3时,密封件235与软管3的内壁7紧密接合,以覆盖和密封软管3和转接器1间的缝隙,从而防止流过软管3的液体漏出。
尽管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件235为圆盘状,但在保证覆盖和密封效果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例如长方形等各种形状。
头帽250为圆柱体状,其直径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减小。头帽250包含在其一端的周边向外突出地形成的固定台阶251。
本发明的连合单元270包括第一连合元件271和第二连合元件273,其中,第一连合元件位于主体210入口侧的预定位置,第二连合元件273位于主体210出口侧端部的预定位置。
当转接器1插入地装入到软管3时,第一连合元件271紧紧地收紧位于软管3内部的头部230和软管3的内壁7,以将转接器1和软管3之间保持为紧密连接。
第二连合元件273收紧插入地连到主体210的出口213的另一个软管3′或管子。
这里,软管3′连到主体210的出口213,以将流经软管3的液体分到预定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在内圆表面形成母螺纹,主体210在外表面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预定位置的母螺纹相对应地形成公螺纹。因此,主体210及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进行连合。
另一方面,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位于与在主体210外表面的预定位置形成的制动器219相对的对侧。制动器219防止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互相干扰。此外,制动器219防止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在执行释放操作时,从主体210形成的相应的公螺纹上完全脱离。
即,当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的母螺纹从主体210的公螺纹上释放时,即使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释放预定圈数,位于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之间的制动器219可防止它们从相应的公螺纹上脱离。
这样,因为制动器219的作用,在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的母螺纹和主体210相应的螺纹之间的收紧和释放操作中,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不会从主体210上完全脱离也不会互相干扰。
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在其外表面形成多个突出,以便用户进行收紧和释放操作。尽管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271和273具有如图所示的突出,但是它们也可采用或被修改为各种类型的突出。
下面对上面示出的用于软管的转接器1的组装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第一连合元件271在插入地连到入口211后穿过主体210的入口211,之后连合到在主体210外表面上形成的公螺纹上。第一连合元件271通过在主体210上突出地形成的制动器219安装在主体210的预定位置。
随着对主体210入口侧端部上向外突出地形成的锁合台阶215施力,头部230插入地连到主体210上。即,当向主体210的入口侧(其可通过入口侧形成的可扩展槽217扩展)施力后,入口变形使其的直径和外观减小到比头部230的通孔231还小,头部230因此而插入地连到主体210的入口侧。
当头部插入地连到主体210的入口侧后,随着施加至入口侧的力的去除,入口211恢复到其原来的直径和外观。这里由合成树脂或合成橡胶制成的密封件235安装在头部230的一端,从而使其集成插入地结合到主体210。
这样,头部230通过在入口211端部向外突出地形成的锁合台阶215而紧紧地连合到主体210上。
此后,头帽250插入地连到入口211的内部。因为头帽250的直径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以入口211相对于其中心线沿径向张大。
即,当头帽250插入地连到入口211时,头帽的直径相对另一端较小的一端位于远离入口进入端口的位置,而头帽250的另一端位于入口进入端口处。这里,头帽250直径相对较大的一端张大入口进入端口,因为入口包含可扩张槽。
优选地,入口的尺寸比头帽250相对较大一端的直径小,这样头帽可以扩张连接的方式插入地连在入口上。
因此,当头帽250插入到入口211时,入口211扩张地连到头帽250,所以,它们之间的连接相对较紧,而头帽不会相对于入口而移动。
另一方面,头帽250一端形成的固定台阶251使头帽250可插入到入口211,直到固定台阶251到达入口211的端部,即,它们之间处于完全连合的状态。
第二连合元件273在插入地连到出口213后,穿过主体210的出口213,之后,与在主体210外表面上形成的公螺纹结合。第二连合元件273通过在主体210上突出地形成的制动器219而安装在主体210的预定位置。至此,完成了用于软管的转接器1的组装过程。
下面将详细描述将本发明的转接器1安装到软管3的过程。转接器1安装到高压液体流经的软管3上。
即在软管3外表面的预定位置形成孔5,以将流经软管3的液体分到想要的方向。转接器1的头部230插入孔5。
优选地,孔5被形成为比头部230的直径要小,这样当通过旋转将头部230插入地安装到软管3时,孔5紧紧地收紧头部5。
因为头部230包括从其外表面向外突出的螺纹233,因此,头部230可通过螺纹233容易地插入并安装到软管。即,当将转接器1旋转到软管3的孔5时,头部230的螺纹233也沿着孔5的边缘旋转。因此头部230可容易地插入并安装入孔5。
另一方面,优选地,软管3被形成为其直径或尺寸可安装多个转接器。
在将头部230旋转并安装入软管3的孔5后,将位于头部230一端的第一连合元件271旋转,以收紧头部230和软管3。
即,当头部230插入并安装到软管3的孔5,从而使壁表面7和8位于头部230和第一连合元件271之间后,旋转第一连合元件271以收紧软管3内壁表面7和头部230,及收紧外壁表面8和第一连合元件271。这里软管位于头部230和第一连合元件271之间。因此这种连接可以防止流经软管3的液体从转接器1和软管3的连接部分漏出。
头部230和第一连合元件271与内壁和外壁表面7和8的紧紧地连合,以及位于头部230一端的密封件235防止流经软管的液体漏出。
即,当头部230插入并安装入软管3时,密封件235紧紧安装至软管3的内壁表面7。随着第一连合元件271被收紧,密封件235紧紧地接合到内壁表面7,从而使得其能够覆盖和密封软管3的孔5。因此,可防止流经软管3的液体从转接器1和软管3的连接部分漏出。
当转接器1通过在其入口侧形成的头部230,插入并安装到软管的孔5后,转接器1的出口213连到另一软管3′,以通过软管3′将流经软管3的液体传输至预定位置。
这里,软管3′的尺寸优选与出口213相当。
软管3′通过第二连合元件273插入地连到出口213。
即,插入地连到出口侧的外表面的软管3′位于出口213和第二连合元件273之间,并随着将第二连合元件273旋转以进行收紧,而紧紧地收紧在出口侧的外表面和第二连合元件273的内表面之间。
这种连接使软管3紧紧的连接和固定到转接器1上,并防止液体从转接器1的出口213和软管3′间的连接部分漏出。
因此,在入口211和出口213分别连到软管3和另一软管3′后,本发明的转接器1的安装过程就结束了。这里,软管3′可进一步与另外的支管软管(未示出)或洒水装置(未示出)连接,以从软管3向预定位置输送液体。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头部的剖面示意图。即对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头部的入口配置结构进行了修改。如图所示,头部230包括多个在其内表面预定位置向内突出的扩展板239。扩展板239为长条状(未示出)或具有从一端向另一端尺寸逐渐减小的形状。扩展板239插入地连到主体210的可扩展槽217上。
下面详细描述头部230和主体210的连合过程。首先,对在入口211端部外表面上形成的锁合台阶215施力,从而使得头部230插入地连到主体210上。
这里,在头部230内表面上形成的各自扩展板239相应地位于在入口211端部上形成的可扩展槽217后,头部230连到主体210。
即,当对锁合台阶215施力以减小入口211的直径后,各自的扩展板239定位于在入口211上形成的相应的可扩展槽217上。因此,随着头部230插入地连到主体210,扩展板239分别插入地连到可扩展槽217。
这里,随着以预定压力按压头部230时,而将扩展板239逐渐连到扩展槽217时,扩展板239连到可扩展槽217,同时扩展板239在可扩展槽217滑动并使其加宽,这是因为扩展板239的尺寸从一端到另一端是逐渐减小的。
即,当扩展板239插入并连到可扩展槽217时,随着扩展板239相对较小的部分首先滑动地与可扩展槽217连接,而后扩展板239相对较大的部分与之连接,主体210的入口211扩张到最大。因此头部230和主体210通过可扩展槽217的扩张而相互靠在一起,这样提高了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固定。
因为在头部230内表面上形成的扩展板239插入地连到在主体的入口211上形成的可扩展槽217上,因此,入口211被扩张,这种连接不需要头帽250就可以将头部230紧紧地连接并固定至主体210。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头部的剖面示意图,其中转接器的头部进行了部分修改。如图所示,转接器1在其头部230的入口211的端部为以预定角度倾斜的楔形。
因为头部230的入口211的端部为楔形,所以转接器230的头部230通过软管的孔5可容易地插入并安装到软管3。特别地,如果软管3并不包括在其预定位置事先形成的孔5,由于转接器1包括可插入地装到软管的楔形入口,这样相对于软管3的外表面的预定位置,以预定压力旋转带楔形入口的头部230,这样,就可以将头部通过入口而插入软管3。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尽管转接器1的头部230为楔形,但是为了使头部230容易地插入并安装到软管3的预定位置,从头部外表面向外突出的螺纹233可以预定角度倾斜,位于头部外表面并具有预定尺寸和深度的螺纹槽237也可以预定角度倾斜。
此外,转接器1的头部230在其内表面预定位置可包括不止一个的扩展板239,这样扩展板239可插入地连到主体210的扩展槽217。这里扩展槽239从一端向另一端其尺寸逐渐减小。
另一方面,楔形的头部可进一步包括位于其一端的由合成树脂或合成橡胶制成的密封件235,这样当其插入并安装到软管3时,可进一步提高头部和软管3内壁表面间的覆盖和密封效果。
下面参考图6至图20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9为常用的柔性软管和在柔性软管上形成的孔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图10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可选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图11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可选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图1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图12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可选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图13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图13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可选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图14a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图14b为图14a中沿着箭头B方向的顶视图。图15为本发明的将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安装在软管的其中一个孔上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6a和图16b为图15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
此外,图17a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图17b为修改了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插入单元后的部分剖视图。图18a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立体图。图18b为图18a中沿箭头B方向的顶视图。图19a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插入柔性软管的其中一个孔之前的状态示意图。图19b为图19a中沿着线B-B′的剖视图。图19c为图19b顺时针旋转90度的剖视图。图19d为图19c的剖视图,其示出了软管的支管元件通过旋转和按压装入柔性软管的孔中的状态。图20a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用于软管的支管元件与孔完全连接的剖视图。图20b为图20a中C部分的部分放大图,其示出了密封突出单元加到软管的支管元件时的状态。图20c为图20b的部分放大图,其示出了密封槽加到软管的支管元件时的状态。
下面对图9至图16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包括主体320、头部330和连合单元340。
主体320包括位于其内部的供液体流通的通路321,在其一端形成以插入软管3的入口322,及在其另一端形成的出口323,其中出口突出地安装至软管3。主体320包括位于其外表面分别与入口和出口侧相邻的预定位置上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公螺纹324和325。主体320包括至少一个在第一和第二公螺纹324和325间向外突出地形成的制动器326,用以在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341和342分别连到第一和第二公螺纹324和325上时防止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341和342(后面将要描述)互相干扰的。
头部330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或插入连接的方式装配至主体320的入口侧,或整体地与入口322一体形成。
头部330包括将头部330引导至软管3的孔5的插入单元331(其中插入单元331装在头部的上侧),和向孔5内壁表面边缘施加压力的挤压单元332,其中挤压单元332装在插入单元331的下侧。优选地,挤压单元332的直径比软管3的孔5的大。
此外,转接器进一步包括由橡胶等制成的位于挤压单元332下面的密封件元件333。
另一方面,转接器包括在主体320的头部330下面以径向从主体突出的锁合台阶328,其中,锁合台阶328防止密封件从头部330的下面脱落。
连合单元340包括分别连合至第一和第二公螺纹324和325的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341和342。
在头部330插入软管3的孔5的状态中,第一连合元件341向头部330的挤压单元332和密封件元件333的第一公螺纹324连合,这样挤压单元332和密封件元件333按压孔5内壁表面的边缘,第一连合单元341按压孔5外壁表面的边缘,从而提高转接器和孔5之间的密封性。
此外,在附加支管插入地连至主体320的出口侧的状态中,第二连合元件342向附加支管(未示出)的方向与第二公螺纹325连合,这样附加支管与出口侧相连。
另一方面,对于本发明与申请人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03-0089451之间相似或相应的部分,本发明参照在韩国专利申请10-2003-0089451中披露的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是头部330的插入单元331的结构使得,插入单元331可容易地引导头部插入直径方向平折的软管3的孔。现在根据本发明每个实施方式对头部330的插入单元331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被形成为,头部330的插入单元331含有螺纹331a(公螺纹或母螺纹)且为锥形。这里,形成螺纹331a的一部分(螺纹或螺纹槽)向内切削出切削部分331b。
另一方面,切削部分331b和头部330的挤压单元332的边缘间的最短距离优选形成为比软管3的孔5的直径小。
当插入单元331的上部插入孔5且沿着螺纹331a的角度旋转时,切削部分331b钩在平折软管3的孔5的边缘上。
当向孔5按压插入单元331的切削部分331b的对边时,其中切削部分331b钩在平折软管3的孔5的边缘,尽管软管3处于平折状态,头部330的插入单元331可容易地插入孔5。因此挤压单元332和密封件元件333也可容易地插入到孔5。
即,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特征是可容易地引导头部插入孔5,因为切削部分331b使头部330的插入单元331容易地钩在孔5的边缘上。
图10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可选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其中进一步包括位于插入单元331和挤压单元332间的边界面上的突出单元334,其从插入单元331下部分的一侧向外突出。此外,通过形成突出单元334,在挤压单元332和突出单元334之间形成台阶(step)。因为台阶仅仅是简单地钩在孔5的边缘上,所以可有效地进行头部330的插入引导操作。
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被形成为,头部330的插入单元331含有螺纹331a(公螺纹或母螺纹)且为锥形。这里,螺纹331a的一部分(大约一半或1/3)垂直地切除。
因为部分被切除且为锥形的插入单元331的体积结构减小,因此,其可容易地插入到软管3的孔5。因此,挤压单元332和密封件元件333也可容易地插入到孔5。
图11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可选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其中,转接器进一步包括位于部分被切除且为锥形的插入单元331和挤压单元332间的边界面上的突出单元334,突出单元334从插入单元331下部分的一侧向外部分地突出。此外,通过形成突出单元334,在挤压单元332和突出单元334间形成台阶。因为台阶仅仅是简单地钩在孔5的边缘上,所以可有效地进行头部330的插入引导操作。
图1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被形成为,头部330的插入单元331含有螺纹331a(公螺纹或母螺纹)且为圆柱形。这里,螺纹331a的一部分(大约一半或1/3)被形成为被垂直地切除。
因为被部分切除且为圆柱形的插入单元331具有体积减小的结构,因此,其可容易地插入软管3的孔5。因此,挤压单元332和密封件元件333也可容易地插入孔5。
图12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可选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其中,该实施例的转接器进一步包括位于部分切除和圆柱形的插入单元331和挤压单元332间的边界面上的突出单元334,突出单元334从插入单元331下部分的一侧向外部分地突出。此外,通过形成突出单元334,在挤压单元332和突出单元334间形成台阶。因为台阶仅仅是简单地钩在孔5的边缘上,所以可有效地进行头部330的插入引导操作。
图13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被形成为,头部330的插入单元331为顶点从转接器的轴上偏离的锥形,其中偏心锥形插入单元331的外表面包含螺纹331a(公螺纹或母螺纹)。
当偏心锥形插入单元331插入到平折软管3的孔5时,可容易地将其旋转并插入到软管3的孔5。因此,挤压单元332和密封件元件333也可容易地插入孔5。
图13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可选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其中,该实施例的转接器进一步包括位于偏心锥形插入单元331和挤压单元332间的边界面上的突出单元334,突出单元334从偏心锥形插入单元331下部分的一侧向外部分地突出。此外,通过形成突出单元334,在挤压单元332和突出单元334间形成台阶。因为台阶仅仅是简单地钩在孔5的边缘上,所以可有效地进行头部330的插入引导操作。
图14a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的部分剖视图,图14b为图14a中沿着箭头B方向的顶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被形成为,头部330的插入单元331的形状为从挤压单元332的上表面的一侧沿径向突出的突出尖端。
因为突出尖端形状的插入单元331仅仅是简单地钩在平折软管3的孔5的边缘,因此,头部330的插入单元331可容易地插入孔5。因此挤压单元332和密封件元件333也可容易地插入孔5。
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安装在软管的其中一个孔上时的状态示意图。转接器包括在主体320的头部330下边沿径向突出的锁合台阶328,其中,锁合台阶328防止连合到头部330的下边的密封件元件333脱落,转接器还包括位于连合单元340的第一连合元件341上部分的内圆表面的锥形单元341a,和锥形单元341a内侧的平面341b,其中平面341b向头部330的密封件元件333和挤压单元332按压孔5边缘的外表面。这里,锥形单元341a上部分的直径优选比头部330的挤压单元332的直径大。
如图15所示,随着将第一连合元件341向头部330的挤压单元332按压并连合,锥形单元341a紧紧地对密封件元件333和孔5的边缘进行密封。因此,转接器和孔5间的连接部分可更紧地密封。
尽管主体320的锁合台阶328、第一连合元件341的锥面341a和平面341b的配置结构是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进行配置的,但是该配置还可应用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16a所示,第一连合元件341的平面341b可进一步包括从其上突出地形成的圆形密封突出单元355。
因此,当圆形密封突出单元355紧紧地在孔5的边缘和密封件元件333之间密封时,圆形密封突出单元355可提高孔5的边缘和密封件元件333间的密封性。
尽管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圆形密封突出单元355是在平面341b上形成的,但是它还可以在头部330的挤压单元332的下表面上形成。
此外,如图16b所示,在对着圆形密封突出单元355的地方相应地形成圆形密封槽356,从而提高它们之间的密封性。
下面对图17至图20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用于软管的转接器410包括主体420、头部430和连合单元440。
主体420包括在其内部流过液体的通路421、在其一端形成以插入软管3的入口422、及在其另一端形成的出口423,其中出口突出地安装至软管3。主体420包括在其外表面与入口侧相邻的预定位置上形成的公螺纹424。主体420还包括至少一个制动器426,至少一个制动器426在公螺纹424的端部向外突出地形成,用于防止后面将要描述的连接元件441、与出口423连合的支管(未示出)或支管的另一个连合元件(未示出)在相连合时互相干扰。
头部430以螺纹连接等方式装配至主体420的入口侧,或者与入口422一体形成。
头部430包括将头部430引导至软管3的孔5的插入单元431(其中插入单元431安装在头部的上侧),和向孔5内壁表面边缘施加压力的圆形挤压单元432,其中圆形挤压单元432装在插入单元431的下侧。优选地,圆形挤压单元432的直径比软管3的孔5的直径大。
此外,转接器进一步包括由橡胶等制成的位于圆形挤压单元432下侧的圆形密封件元件433,从而提高它们之间的密封性。
连合单元440包括连合元件441,连合元件441在其内圆侧形成母螺纹,且与主体420的公螺纹424个别连合。
在头部430插入软管3的孔5的状态下,连合元件441朝向头部430的挤压单元432和密封件元件433连合至公螺纹424,这样挤压单元432和密封件元件433按压孔5内壁表面的边缘,连合单元441按压孔5外壁表面的边缘,从而提高转接器和孔5间的密封性。
此外,主体420的出口423以例如插入连接方法或螺旋连接方法等常用的连接方法连合到支管(未示出),或与支管一体形成,这样,流经软管3的液体通过支管以各种方向分流。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是,头部430的插入单元431的结构使插入单元431可容易地引导头部插入到直径方向平折的软管3的孔。下面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头部430的插入单元431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7a、图17b、图18a和图18b所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被形成为,头部430的插入单元431不规则地形成、或者成为半球体的一部分。即,插入单元431被形成为,相对于半球体顶点的四分之三的部分431b被切掉,而只保留半球体的四分之一和邻近于顶点的入口孔431a(以顶视图的角度看),并且插入单元431位于入口422的一部分被切除(从插入单元431的剖视图看)。在插入单元431和挤压单元433间的连接部分的两侧之一形成导槽431c,这样可引导插入单元平滑的插入其中。
因为头部430的插入单元431被切除了四分之三,这样缩小了插入单元431的体积,从而可容易地通过孔5钩进软管3。因此当将插入单元431插入软管3时,可很容易地进行插入操作。此外,因为导槽431c沿着孔5的边缘引导插入,因此插入单元可更容易地插入孔5。依照头部430的插入单元431相对简单的插入操作,挤压单元431和密封件元件433也可容易地插入。
另一方面,被切削部分431b和头部430的挤压单元432的边缘部分间的最短距离优选小于软管3的孔5的直径。
图19a至图19d描述了将转接器连至软管的方法。在转接器410定位于软管3的孔5附近后,当转接器410的插入单元431的一端431e钩住并插入孔5时,被切削部分431b的端部431d到达孔5的外表面(参见图19b)。此时,如果从顶视图的角度以顺时针方向将转接器410旋转90度,随后以预定压力插入,则插入单元431沿导槽431c插入软管3(参见图19c)。在这种状态下,如果通过施加压力进一步将转接器410旋转和插入,主体420的上部分也插入软管3,这样,甚至挤压单元432和密封件元件433也可插入软管3(参见图19d)。此后,靠着软管3拔转接器410,这样密封件元件433的下面可与软管3的孔5的边缘的内部表面紧紧地连在一起。这里,导槽431c通常在右边形成(相对于插入单元431的端部431e的前视角度),但考虑到左撇子会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转接器,因此,其也可在左边形成。此外,导槽431c在转接器的两侧形成而无需考虑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
此外,如图18b所示,在插入单元431端部形成的突出单元可简单地钩在孔5的边缘,这样就使转接器可容易地插入软管3的孔5中。
这样,在转接器410的头部3的密封件元件433紧紧地连在软管3的孔5边缘的内壁表面后,当旋转连合元件441时,连合元件441通过公螺纹424向上移动。同时斜面442紧紧地连在软管3的孔5边缘的外壁表面,密封件元件433则紧紧地连在软管3的孔5边缘的内壁表面和挤压单元432的下表面。因此,转接器牢固地密封而使得流经软管3的液体不会从孔5漏出。
如图19a至图19d和图20a至图20c所示,转接器410通过连合元件441以螺纹连接的方式与软管紧紧地连在一起。通过调整其内部的斜面442形成连合元件441。即形成平面443和锥形单元443a以提高转接器的密封性(参见图20a)。
另一方面,平面443可在其上形成圆形密封突出单元445(参见图20b),这样能够将软管3的孔5边缘处的外壁表面和密封件元件433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此外,挤压单元432可在其下表面形成与圆形密封突出单元455对应的圆形密封槽456,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软管3的孔5边缘的外壁表面和密封件元件433之间的密封性。
尽管出于说明的目的,在这里披露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在不脱离如附随的权利要求书所披露的本发明的范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代。

Claims (53)

1.一种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所述转接器插入地连到所述软管边缘,用以分配流经所述软管的液体,包括:
主体,用于传输液体,并在其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包括入口和出口;
头部,在所述主体的入口侧的预定位置形成,并且被形成为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细的圆锥体;以及
连合单元,包含位于所述主体的入口侧的第一连合单元,和位于所述主体的出口侧的第二连合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在其外表面以预定角度倾斜形成的预定尺寸的螺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在其外表面以预定角度倾斜向外突出形成的螺纹。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和所述主体互相连合,从而使得在所述头部的内表面上形成的母螺纹与在所述主体的入口侧形成的公螺纹相连合,或者使得在所述头部的外表面一侧上形成的母螺纹与在所述主体的入口侧内表面上形成的公螺纹相连合。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器,进一步包括锁合台阶单元,所述锁合台阶单元向外突出地形成,以使得连合到所述主体的入口侧端部的外缘的所述头部不会与其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主体的入口侧端部的外缘包含通过纵向切削而形成的可扩展的扩展槽,其中,通过沿其周边方向切削形成多于一个的扩展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位于其内表面预定位置的扩展板,所形成的所述扩展板的数量与所述扩展槽的数量相同,其中,所述扩展板插入地连合至所述扩展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扩展板的尺寸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9.如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器,进一步包括从一端向另一端直径逐渐减小的圆柱形头帽,其中,所述头帽包含固定台阶,所述固定台阶在其外表面一端向外突出地形成,并且插入地连至所述主体在其中形成所述扩展槽的入口端。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含位于其一侧的片状密封件。
11.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一端为以预定角度形成的楔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和所述主体互相连合,从而使得在所述头部的内表面形成的母螺纹与在所述主体的入口侧形成的公螺纹连合,或者使得在所述头部的外表面一侧形成的母螺纹与在所述主体的入口侧内表面形成的公螺纹连合。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含在其外表面以预定角度倾斜形成的预定尺寸的螺纹槽。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在其外表面以预定角度倾斜向外突出地形成的螺纹。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接器,进一步包括锁合台阶单元,所述锁合台阶单元向外突出地形成,从而使得连合到所述主体的入口侧端部的外缘的所述头部不会与其分离。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主体的入口侧端部的外缘包含通过纵向切削而形成的可扩展的扩展槽,其中,通过沿所述外缘的周边方向切削形成不止一个的扩展槽。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位于其内表面预定位置的扩展板,所形成的所述扩展板的数量与所述扩展槽的数量相同,其中,所述扩展板插入地连合至所述扩展槽。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扩展板的尺寸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含位于其一侧的片状密封件。
20.一种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包括:
主体,包括流通液体的通路,并在其一端形成用以插入到软管的入口,在其另一端形成用以连至所述转接器的出口,所述出口突出地安装到所述软管;
头部,在所述主体的入口侧形成,并插入地连接至所述软管的孔;以及
连合单元,包含连合元件,其中所述连合元件与所述入口相邻设置,并且被连合至例如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的插槽或螺纹单元的连合元件;
其中,所述头部包含在其上表面不规则地形成的插入单元,和在其下表面形成的挤压单元,所述插入单元具有小于所述挤压单元的宽度的宽度,所述挤压单元具有大于所述软管的孔直径的直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插入单元包括锥形的螺纹单元,其中,所述螺纹单元的一部分被向内地切削,所述被切削部分和所述头部下表面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软管的孔的直径。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位于所述插入单元和所述挤压单元之间的边界面上的突出单元,和在所述挤压单元和所述突出单元之间形成的台阶,其中,所述突出单元从所述插入单元向其外侧部分突出。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插入单元包括锥形螺纹单元,其中所述螺纹单元的一部分被切削。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位于所述插入单元和所述挤压单元之间的边界面上的突出单元,和在所述挤压单元和所述突出单元之间形成的台阶,其中,所述突出单元从所述插入单元向其外侧部分突出。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插入单元包括圆柱形螺纹单元,其中所述螺纹单元的一部分被切削。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位于所述插入单元和所述挤压单元之间的边界面上的突出单元,和在所述挤压单元和所述突出单元之间形成的台阶,其中,所述突出单元从所述插入单元向其外侧部分突出。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被形成为顶点偏轴的锥形。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位于所述插入单元和所述挤压单元之间的边界面上的突出单元,和在所述挤压单元和所述突出单元之间形成的台阶,其中,所述突出单元从所述插入单元向其外侧部分突出。
29.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插入单元被形成为部分地向所述挤压单元的外径突出的突出尖端。
30.如权利要求20至29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连合元件在其上面包含锥形单元,所述锥形单元在其内侧包括平面,并形成为其上侧的直径比所述头部的所述挤压单元大。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转接器,进一步包括密封突出单元,所述密封突出单元在所述连合元件的平面和所述头部的挤压单元中的一个表面圆形地延伸并突出。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转接器,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密封突出单元的安装部分相对的密封槽。
33.一种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包括:
主体,包含在其内部流过液体的通路,并且在其一端形成用以插入到软管的入口,以及在其另一端形成用以连接至转接器的出口,所述出口突出地安装到所述软管;
头部,在所述主体的入口侧形成,并插入地连至所述软管的孔中,所述头部还包括安装到其下表面的密封件元件;
锁合台阶单元,用于固定所述密封件元件,并在所述主体的下部向外径方向突出;以及
连合单元,包括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所述第一和第二连合元件分别与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相邻设置,并且连合至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单元;
其中,所述头部包括在其上表面不规则地形成的插入单元,和在其下表面形成的挤压单元,其中所述插入单元具有小于挤压单元的宽度的宽度,所述挤压单元具有大于软管的孔直径的直径。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插入单元包括锥形的螺纹单元,其中,所述螺纹单元的一部分被向内切削掉,所述切削部分和所述头部的下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软管的孔的直径。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位于所述插入单元和所述挤压单元之间的边界面上的突出单元,和在所述挤压单元和所述突出单元之间形成的台阶,所述突出单元从所述插入单元向其外侧部分突出。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插入单元包括锥形螺纹单元,其中所述螺纹单元的一部分被切削。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位于所述插入单元和所述挤压单元之间的边界面上的突出单元,和在所述挤压单元和所述突出单元之间形成的台阶,所述突出单元从所述插入单元向其外侧部分突出。
38.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插入单元包括圆柱形螺纹单元,其中所述螺纹单元的一部分被切削。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位于所述插入单元和所述挤压单元之间的边界面上的突出单元,和在所述挤压单元和所述突出单元之间形成的台阶,所述突出单元从所述插入单元向其外侧部分突出。
40.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为顶点偏轴的锥形。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包括位于所述插入单元和所述挤压单元之间的边界面上的突出单元,和在所述挤压单元和所述突出单元之间形成的台阶,所述突出单元从所述插入单元向其外侧部分突出。
42.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插入单元的形状为部分地向所述挤压单元的外径突出的突出尖端。
43.如权利要求33至42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连合元件在其上侧包含锥形单元,其中所述锥形单元在其内侧包含平面,并且在其上面形成比头部挤压单元的直径大的直径。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转接器,进一步包括密封突出单元,所述密封突出单元在所示连合元件的平面和所述头部的挤压单元中的一个表面上圆形地延伸并突出。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转接器,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密封突出单元的安装部分相对的密封槽。
4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转接器,进一步包括由橡胶等制成的、位于所述挤压单元下面的密封件元件。
47.如权利要求20或46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头部的所述插入单元为半球体的一部分,所述插入单元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即相对于半球体顶点切掉其四分之三,而只保留其四分之一,并且从顶部看去,入口孔邻近于所述顶点,而从侧面看去,所述插入单元位于所述入口的一部分被切除。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切削部分和所述头部的所述挤压单元边缘部分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软管的孔的直径。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连合单元在其上侧的内圆表面形成斜面,其中所述斜面的直径从中心向外增大,从而使得所述斜面能够以倾斜的方向向所述软管的外表面施加压力。
50.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连合单元在其上侧的内圆表面形成用于向所述挤压单元施加压力的平面,和位于所述平面上侧的内圆表面的端部的外部分的锥形单元。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平面具有大于所述头部的所述挤压单元的直径的直径。
52.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转接器,其中,所述挤压单元在其左侧或右侧或两侧包含导槽,从而使得在将所述转接器旋转安装至所述软管时,平滑地插入所述挤压单元。
53.如权利要求48至51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中,述挤压单元在其左侧或右侧或两侧包含导槽,从而使得在将所述转接器旋转安装至所述软管时,平滑地插入所述挤压单元。
CN200480039198A 2003-12-10 2004-12-10 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30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30089561 2003-12-10
KR10-2003-0089561A KR100537166B1 (ko) 2003-12-10 2003-12-10 호스 분기형 연결구
KR1020040043623 2004-06-14
KR1020040103783 2004-1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2428A true CN1902428A (zh) 2007-01-24
CN100593091C CN100593091C (zh) 2010-03-03

Family

ID=37251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391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3091C (zh) 2003-12-10 2004-12-10 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537166B1 (zh)
CN (1) CN100593091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4835A (zh) * 2017-06-21 2018-12-28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用于电控制和/或指示器构件的紧固装置
CN111589662A (zh) * 2019-02-21 2020-08-28 劲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粘着剂注胶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4835A (zh) * 2017-06-21 2018-12-28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用于电控制和/或指示器构件的紧固装置
CN109104835B (zh) * 2017-06-21 2021-05-07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用于电控制和/或指示器构件的紧固装置
CN111589662A (zh) * 2019-02-21 2020-08-28 劲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粘着剂注胶器
CN111589662B (zh) * 2019-02-21 2021-08-13 劲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粘着剂注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93091C (zh) 2010-03-03
KR100537166B1 (ko) 2005-12-16
KR20050056531A (ko) 2005-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5762C (zh) 将流体分散后供给的喷嘴板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022C (zh) 金属管的螺纹连接结构
CN1089878C (zh) 从许多液化气筒供应燃气的集合管/分配器组件
CN1288344C (zh) 隔膜泵
CN1062230C (zh) 容器用泵装置
CN1258658C (zh) 不平衡力支撑装置
CN101046104A (zh) 吐水装置
CN1099922C (zh) 管子的加工方法及其所用的装置
CN1617994A (zh) 带有塑性膨胀的密封管状接头的实现方法
CN1300350A (zh) 电动送风机及采用它的电动吸尘器
CN1836987A (zh) 用于液体分配容器的汽缸和阀结构
CN101517287A (zh) 一种尤其用于超高纯度气体瓶子的阀
CN1533856A (zh) 辐条轮制造方法及辐条轮产品和用于该产品的工具部件
CN1959328A (zh) 冷却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83385C (zh) 装配并焊接在承载箍里的金属板环的安装方法和制造方法
CN1637999A (zh) 优异设计的电弧管的制造方法、低压汞灯和照明装置
CN1137257A (zh) 倾倒至少两种不同液体的倾倒器
CN1613628A (zh) 用于速度不变的万向接头的套罩及其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
CN1508420A (zh) 燃料供给装置
CN1911747A (zh) 具有内压释放特性的金属制容器盖
CN1957223A (zh) 用于制冷循环的制冷剂流段连接结构
CN1902428A (zh) 用于从软管分出支路的转接器
CN1261344C (zh) 流体填充工具
CN1753818A (zh) 易开封包装体以及易开封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CN1789068A (zh) 用于输送燃料的管道结构、适用在该管道结构中的用于输送燃料的树脂管及其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03

Termination date: 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