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7354A - 天线装置,移动终端和射频识别标签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移动终端和射频识别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7354A
CN1897354A CNA2006101017217A CN200610101721A CN1897354A CN 1897354 A CN1897354 A CN 1897354A CN A2006101017217 A CNA2006101017217 A CN A2006101017217A CN 200610101721 A CN200610101721 A CN 200610101721A CN 1897354 A CN1897354 A CN 1897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lement
wire antenna
length
wire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17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亚希子
桧垣诚
关根秀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97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7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0Two collinear substantially straight active elements; Substantially straight single a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H01Q1/222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used in active tags, i.e. provided with its own power source or in passive tags, i.e. deriving power from RF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22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a singl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
    • H01Q19/24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a singl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 the primary active element being centre-fed and substantially straight, e.g. H-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28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a secondary device in the form of two or more substantially straight conduc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包括:第一线天线单元,其长度为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大约半个波长;第二线天线单元,其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并且在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第三线天线单元,其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平行,并且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以及在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上设置的馈电点。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移动终端和射频识别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诸如例如可佩戴的装置、移动电话和PHS的小型通信设备的,被用在人体附近的天线装置,还涉及配备有所述天线装置的移动终端,并且涉及RFID(射频识别)标签。
背景技术
常规地,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天线的辐射特性在诸如人体的有损介质存在于所述天线附近的情况下恶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利用具有在人体相反方向上的单向的方向性的天线来减少人体对无线电波的吸收。作为有效地提供具有所述单向的方向性的天线的方式,存在一种为所述天线附加接地平面(ground plane)的方法。配备有所述接地平面的偶极子天线是所述方法的典型例子。然而,在这个结构中,所述天线本身变得比较大,导致这样的问题,即,将所述天线安装至小型终端装置等是十分困难的。
进一步地,通常以不平衡的状态馈电给无线装置(例如通过同轴馈电线,微带线等等),但所述偶极子天线是平衡型的元件,并且因此,在馈电点需要平衡-不平衡变换器(balun)。这使得所述无线装置复杂化并且使得所述装置的小型化变得困难。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包括:第一线天线单元,其长度为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大约半个波长;第二线天线单元,其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并且在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第三线天线单元,其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平行,并且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以及在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上设置的馈电点,其中,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长度,以及其中,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第一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一侧的长度(a),从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第二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一侧的长度(c),以及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长度(h)的和(a+c+h),不同于从所述第一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另一侧的长度(b),从所述第二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另一侧的长度(d),以及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长度(h)的和(b+d+h)。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有明确界限的接地平面;在所述有明确界限的接地平面上的射频模块;在所述有明确界限的接地平面的端侧(end side)附近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包括长度为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大约半个波长的第一线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并且在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第二线天线单元,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平行,并且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第三线天线单元,以及在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上设置的馈电点,其中,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长度,以及其中,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第一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一侧的长度(a),从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第二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一侧的长度(c),以及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长度(h)的和(a+c+h),不同于从所述第一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另一侧的长度(b),从所述第二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另一侧的长度(d),以及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长度(h)的和(b+d+h);以及被配置以从所述射频模块向所述天线装置的所述馈电点馈电的馈电线,其中,所述有明确界限的接地平面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线天线单元所在的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标签,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包括:第一线天线单元,其长度为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大约半个波长;第二线天线单元,其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并且在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第三线天线单元,其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平行;以及IC芯片,其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第一端口,连接到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第二端口,用于存储标签信息的标签存储器,以及对所述标签信息进行发送处理以生成具有所述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大约半个波长的长度的发送信号并且将所述生成的发送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口的射频电路,其中,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长度,以及其中,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一侧的长度(a),从所述第二端口看到的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一侧的长度(c),以及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长度(h)的和(a+c+h),不同于从所述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另一侧的长度(b),从所述第二端口看到的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另一侧的长度(d),以及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长度(h)的和(b+d+h)。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实施例;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馈电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3A和3B是示图,说明了所述天线上的电流分布;
图4是曲线图,示出了在所述天线的单元上的电流分布;
图5是示图,示出了两个线单元的长度的比与VSWR以及增益之间的关系;
图6是示图,示出了所述两个线单元的长度之差与VSWR以及增益之间的关系;
图7是示图,示出了所述VSWR的频率特性的仿真结果;
图8是示图,示出了辐射图的仿真结果;
图9是示图,示出了安装有图1中所示的天线装置的无线通信设备;
图10是示图,示出了将图9中所示的无线通信设备安装至移动终端的例子;
图11是示图,说明了相对于所述天线装置的基板的安装位置;
图12是示图,说明了相对于所述天线装置的所述基板的安装位置;
图13是示图,示出了安装了两个天线装置的例子;
图14是示图,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RFID(射频识别)标签;以及
图15是沿着图14中虚线所取得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实施例。
所述天线装置具有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线单元101到105以及馈电点100。线单元101到105和馈电点100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线单元由,例如铜制成。
线单元101、102以直线形式被连接。第一线天线单元11包括线单元101和线单元102。垂直于线单元101、102的线单元103的一端被连接到线单元101、102的连接点,并且线单元103的另一端被连接到馈电点100。第二线天线单元12包括线单元103,或者包括线单元103和馈电点100。线单元104、105以直线形式被连接。第三线天线单元13包括线单元104、105。线单元104、105被平行于线单元101、102布置(垂直于线单元103),并且线单元104、105的连接点被连接到馈电点100。
图1中所示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天线中的线单元101、102、103、104、105的长度分别被设置为“a”,“b”,“h”,“c”,“d”时,为了获得在被设置为所要的方向的z轴方向(平行于纸平面的向上方向)的方向性,通过使两个U形单元(其中一个为单元101、103、104的集合,而另一个为单元102、103、105的集合)的长度彼此各不相同,来产生具有在两个串联谐振的频率之间的频率的并联谐振。进一步地,所述天线的特征在于,为了使单元101、102作为引向器工作,设置(单元101、102的长度的和)<(单元104、105的长度的和)。
注意到线单元104、105有可能不完全平行于线单元101、102,以及可能存在在能够获得本实施例的效果的范围内的在平行上的微小误差。类似地,注意到线单元101、102有可能不完全垂直于线单元103,以及可能存在在能够获得本实施例的效果的范围内的在垂直上的微小误差。
长度“a”对应于从第一线天线单元11和第二线天线单元12的连接点看到的第一线天线单元11的一侧。长度“b”对应于从第一线天线单元11和第二线天线单元12的连接点看到的第一线天线单元11的另一侧。长度“c”对应于从第二线天线单元12和第三线天线单元13的连接点看到的第三线天线单元13的一侧。长度“d”对应于从第二线天线单元12和第三线天线单元13的连接点看到的第三线天线单元13的另一侧。
图2示出了由图1中的虚线指示的矩形区域的放大视图,并且具体地,示出了馈电部分的详细结构。
同轴馈电线106被示出为向所述馈电点馈电的馈电线。同轴馈电线106包括内导体108和外导体107,以及介于内导体108和外导体107之间的绝缘体。从同轴馈电线106剥出的内导体108被连接到线单元103,并且外导体107被连接到线单元104、105。RF模块被连接到同轴馈电线106与线单元103侧相对的末端(如后面将要描述的,参见图9)。从所述RF模块在同轴馈电线106的所述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提供高频信号。
在如上所述的天线装置中,线单元11被用作为辐射单元,并且线单元13被用作为对从线单元11辐射的无线电波进行反射的反射单元。这种结构使得所提出的能够在诸如人体的有损介质附近获得单向的方向性和高效率的天线成为可能。接下来,将详细描述为什么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中能够获得所述单向的方向性。
首先,在图1中所示的天线装置中,考虑一种将线单元101、102、104、105之间的关系设置为“a=b”和“c=d”的情况。这时,所述天线上的电流分布形成如图3A中所示的状态。图3A中的箭头示出了电流的方向。这种状态被称为LC等效电路中的串联谐振模式,并且所述电流在所述馈电点变得最大。线单元101、102上的电流具有彼此相反的相位,并且线单元104、105上的电流也具有彼此相反的相位,作为其结果,在线单元101、102,以及在线单元104、105上引起所述电流的互相抵消。进一步地,电流同相地流入线单元103,以致互相加强,从而使得线单元103充当主辐射单元。因此,能够获得与偶极子天线被放置在z轴上的情况相同的辐射图,也就是说,在x轴方向上的辐射图,并且因此,不能获得在作为所要的方向的z轴方向上的方向性。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中,为了获得作为所要的方向特性的在z轴方向上的方向特性,采用最小化在所述馈电点的电流的并联谐振模式。在本实施例中,长度“a+h+c”被设置为大于长度“b+h+d”。利用这样的设置,由线单元101、103、104产生谐振,并且,线单元102、103、105在比由线单元101、103、104产生的所述谐振的频率高的频率处,也产生谐振。这两个谐振为串联谐振。在所述两个串联谐振的频率之间,必定会产生并联谐振的频率。在并联谐振模式时的电流分布如图3B所示。在所述并联谐振模式时,其中在所述馈电点电流被最小化,电流沿着图3B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并且在单元103上以相反的相位流动。因此,在单元103上引起电流的互相抵消,从而使得单元103对辐射的贡献很小。另一方面,在单元11(单元101、102)和单元13(单元104、105)上的电流同相,作为其结果,由单元101、102以及单元104、105发出的辐射变成主要的。这时,在线单元11、13上分别产生等效于半波长偶极子天线的电流分布,从而产生在z轴方向上的辐射。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在z轴正方向上发射无线电波,需要将线单元13的长度设计成大于线单元11的长度。作为这样的设计的结果,当在线单元11上流动的电流的相位相对于在线单元13上流动的电流的相位被延迟时,所述辐射方向朝z轴正方向倾斜。相反,当在线单元11上流动的电流的相位相对于在线单元13上流动的电流的相位领先时,所述辐射方向朝z轴负方向倾斜。通过线单元104、105反射在z轴负方向上发射的无线电波,从而使其在z轴正方向上传播。
当所述线单元的每一个的长度被设置为101=30.6mm,102=27.9mm,103=5.0mm,104=32.5mm,105=29.9mm时,并且工作频率=2450MHz时,在图4中示出了在单元101、102、104、105上的电流分布。在该曲线图中,垂直轴指示所述电流的振幅和相位,以及水平轴指示x轴上的位置(见图1)。单元101、102上的电流分布类似于半波长偶极子天线的电流分布。进一步地,单元103上的电流的振幅是单元101、102上的电流的最大值的约1/3(通过仿真结果对其进行了确认),作为其结果,可以看出,单元101、102的电流在发出辐射中占主要地位。进一步地,考虑距离“h”,单元101、102的相位相对于单元104、105的电流的相位领先180度或更多,从而能够在z轴正方向上容易地发出辐射。
图5是曲线图,说明了在线单元13的长度和线单元11的长度之间的适当的关系。通过由本发明人进行的仿真获得该曲线图。
从图5可以看出,当线单元13的长度与线单元11的长度的比在阴影区域内时,VSWR和增益变成适当的值。也就是说,当线单元13的长度与线单元11的长度的比在不小于1.1并且不大于1.4(即所述长度比大于或等于1.1并且小于或等于1.4)的范围内时,能够获得所述VSWR和所述增益的适当的值。
在此,所述VSWR(电压驻波比)是在天线和馈电线的连接点产生的反射波的程度,并且指示由于阻抗不匹配而产生的驻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较小的VSWR值的指示较少反射波的适当状态。
进一步地,通过对由所述天线馈送或吸收的功率的量与由另行定义的参考天线馈送或吸收的量进行比较,能够获得所述天线的增益。在本例中,所述增益指示当选择在所有方向上相等地发出辐射的虚拟各向同性天线作为所述参考天线时的绝对增益(dBi)。
在此,通过如下将要描述的进一步设置线单元101、102的长度“a”、“b”,能够获得更有效的特性,除了线单元101到104的长度关系之外,从中能够获得如上所说明的所要的谐振模式。
图6是曲线图,示出了在线单元101的和线单元102的长度之差与所述VSWR以及所述增益之间的关系。通过由本发明人进行的仿真来获得所述曲线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当所述两个单元的长度差为0.025λ到0.06λ时,能够获得适当的VSWR和增益。也就是说,当从所述线天线单元的中点的偏移是0.013(≌0.0125=0.025/2)λ到0.03(=0.06/2)λ时,能够获得适当的VSWR和增益,其中所述线天线单元包括线单元101和线单元102。换句话说,当所述偏移大于或等于0.013λ并且小于或等于0.03λ时,能够获得适当的VSWR和增益。
在图7和图8中示出了所述天线特性的仿真结果,这时基于如上所述的各种条件,将线单元101到105的每一个的长度设置为:
101=30.0mm(0.25λ),
102=27.5mm(0.23λ),
103=5.0mm(0.04λ),
104=33.0mm(0.27λ),
105=30.3mm(0.25λ)。
图7示出了所述VSWR的频率特性,以及图8示出了在z-x平面上的辐射图。从图8中所示的辐射图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所述方向性被指向z轴正方向,并且获得了所要的单向方向性。在此,将所述工作频率设置为工作频率=2450MHz,并且将矩量法用于所述仿真。
图9是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有图1中所示的天线装置的无线通信设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被设置有基板(有明确界限的接地平面)110、RF模块111、同轴馈电线106以及天线装置201。
天线装置201具有线单元101到105以及馈电点(见图1)。天线装置201的结构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天线结构基本相同。然而,在图2中,使线单元104、105在物理上互相结合,而在此,使它们在物理上分离并且经由同轴馈电线106互相连接。本实施例包括了这两种情况,即线单元104、105在物理上互相结合,以及线单元104、105在物理上互相分离。其同样适用于线单元101、102。
同轴馈电线106包括外导体107和内导体108。同轴馈电线106的结构与图2中所示的结构相同,并且因此省略对所述同轴馈电线的详细说明。
基板110具有镀有金属的接地表面。RF模块111被并入屏蔽壳中,并且被布置在基板110的表面上。RF模块111生成高频信号,并且经由同轴馈电线106将所生成的高频信号提供给天线装置201的所述馈电点(见图1)。
天线装置201位于基板110的端侧附近,基板110的一侧与天线装置201的纵向平行。这时,基板110和线单元104、105被布置以存在于同一平面,同时,线单元101、102、104、105存在于其上的平面被布置以垂直于基板110的表面。优选地使天线装置201和基板110的所述一侧,以例如,1mm(0.008λ)或更大的距离互相分离。
在所提出的天线装置中最小化在所述馈电点的电流,从而即使当所述天线装置经由所述馈电线被连接到基板110时,它也不受基板110的影响。因而,能够以图10到图13中所示的方式布置所述天线装置,从而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图10示出了将图9中所示的无线通信设备安装至移动终端的例子。
参考数字112表示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并且将图9所示的无线通信设备并入外壳112。
图11示出了所述天线装置相对于基板的安装位置的例子。
参考数字301表示所述移动终端的基板,302表示显示部分,以及303表示扬声器。显示部分302和扬声器303被布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基板301上。
当安装了天线装置201时,在与基板301相同的平面上设置线单元104、105。并且设置线单元103,以使其垂直于基板301。线单元101、102被布置在与人体相反的方向侧。线单元104、105的长度的和被设置为,例如,线单元101、102的长度的和的1.1倍。
天线装置201的安装位置能够被相对于所述基板的侧面任意设置,并且除了图11所示的位置之外,还可以为图12中所示的位置。进一步地,将被安装的天线装置201的数目可以不受限于一个,而是如图13中所示,可以安装两个天线装置201。
图14是示图,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RFID(射频识别)标签。图15是沿着图14中的虚线所取的截面图。
在图14中,在膜基板14上设置所述RFID标签。也可以将所述RFID标签埋设在膜基板14中。通常通过利用PET、聚酰亚胺等来形成膜基板14。除了设置IC芯片15替代馈电点100之外,所述RFID标签类似于图1中所示的天线装置。如图15中所示,IC芯片15被设置有第一端口16和第二端口17。通过导电粘合剂将第一端口16连接到线单元103。通过导电粘合剂将第二端口17连接到第三线天线单元13(线单元104、105)。第二端口17被布置以使其充当所述地。IC芯片15通常包含包括了检波器/整流器、解调器、调制器、信号处理器等的发送/接收电路,以及用于存储标签信息(例如,所述RFID标签被附于其上的物品的详细信息)的标签存储器。所述发送/接收电路对应于,例如射频电路。可以为所述发送/接收电路设置第一端口16和第二端口17。所述发送/接收电路从所述标签存储器读出,例如,所述标签信息,对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进行诸如调制和上变频等的发送处理,以生成射频信号(发送信号)。并且所述发送/接收电路将所生成的射频信号提供给第一和第二端口16、17。
在图14中,线单元104的长度对应于从第二端口17看到的第三线天线单元13的一侧。线单元105的长度对应于从第二端口17看到的第三线天线单元13的另一侧。
通过将具有所述RFID标签的膜基板14垂直地粘贴在物品的粘贴表面上,能够获得所要的单向方向性,而抑制由于所述RFID标签粘贴于其上的物品的影响导致的性能恶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进行设计,从而将第一线天线单元(101,102)的长度设置为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频率的大约半个波长,并且设置每一个线单元101到105的长度以引起并联谐振模式,作为其结果,能够发送或接收所要的频率的无线电波。
进一步地,将第三线天线单元(104、105)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一线天线单元(101、102)的长度,从而能够获得具有所要的单向方向性的辐射图。
进一步地,布置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连接点,使其在不小于(0.013×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波长)并且不大于(0.03×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的范围内,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中心偏移,从而能够获得适当的VSWR和增益。
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长度设计为不小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长度的1.1倍并且不大于其1.4倍的长度,从而能够获得适当的VSWR和增益。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不需要接地平面并且具有与安装有反射板的常规偶极子天线相比的低姿势的天线装置,从而能够实现所述天线装置本身的小型化。进一步地,能够获得所述单向方向性,并且从而能够在人体附近获得高效率。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为不平衡馈电型天线装置,并且既不需要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也不需要匹配电路,从而能够将所述天线装置容易地安装至小型设备。
进一步地,即使当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位于接地平面的附近时,它的性能也不会改变,从而具有相对于所述接地平面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
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使得当在诸如人体的小型和有损介质附近设置所述天线装置时,能够获得高效率,从而能够将所述天线装置应用为在可佩戴装置或RFID标签中使用的天线装置。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即使当被布置在接地平面附近时,其性能也不会改变,从而具有相对于所述接地平面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作为其结果,一般而言能够将所述天线装置广泛地应用于小型无线装置。

Claims (12)

1.一种天线装置包括:
第一线天线单元,其长度为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大约半个波长;
第二线天线单元,其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并且在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
第三线天线单元,其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平行,并且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以及
在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上设置的馈电点;
其中,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长度,以及
其中,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第一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一侧的长度(a),从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第二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一侧的长度(c),以及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长度(h)的和(a+c+h),不同于从所述第一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另一侧的长度(b),从所述第二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另一侧的长度(d),以及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长度(h)的和(b+d+h)。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点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中点偏移,所述偏移大于或等于(0.013×所述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波长)并且小于或等于(0.03×所述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长度的1.1倍并且小于或等于其的1.4倍。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长度的1.1倍并且小于或等于其的1.4倍。
5.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有明确界限的接地平面;
在所述有明确界限的接地平面上的射频模块;
在所述有明确界限的接地平面的端侧附近的天线装置,所述天线装置包括:
长度为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大约半个波长的第一线天线单元,
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并且在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第二线天线单元,
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平行,并且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第三线天线单元,以及
在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上设置的馈电点,
其中,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长度,以及其中,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第一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一侧的长度(a),从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第二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一侧的长度(c),以及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长度(h)的和(a+c+h),不同于从所述第一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另一侧的长度(b),从所述第二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另一侧的长度(d),以及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长度(h)的和(b+d+h);以及
馈电线,其被配置以从所述射频模块向所述天线装置的所述馈电点馈电,
其中,所述有明确界限的接地平面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线天线单元所在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点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中点偏移,所述偏移大于或等于(0.013×所述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波长)并且小于或等于(0.03×所述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波长)。
7.根据权利要求5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长度的1.1倍并且小于或等于其的1.4倍。
8.根据权利要求6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长度的1.1倍并且小于或等于其的1.4倍。
9.一种射频识别标签,包括:
第一线天线单元,其长度为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大约半个波长;
第二线天线单元,其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并且在一端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
第三线天线单元,其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基本上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平行,以及
IC芯片,其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第一端口,连接到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第二端口,用于存储标签信息的标签存储器,以及对所述标签信息进行发送处理以生成具有所述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大约半个波长的长度的发送信号并且将所述生成的发送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口的射频电路,
其中,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长度,以及
其中,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和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一侧的长度(a),从所述第二端口看到的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一侧的长度(c),以及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长度(h)的和(a+c+h),不同于从所述连接点看到的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另一侧的长度(b),从所述第二端口看到的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另一侧的长度(d),以及所述第二线天线单元的长度(h)的和(b+d+h)。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射频识别标签,其中,所述连接点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中点偏移,所述偏移大于或等于(0.013×所述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波长)并且小于或等于(0.03×所述使用中的无线电波的波长)。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射频识别标签,其中,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长度的1.1倍并且小于或等于其的1.4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射频识别标签,其中,所述第三线天线单元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线天线单元的长度的1.1倍并且小于或等于其的1.4倍。
CNA2006101017217A 2005-07-11 2006-07-07 天线装置,移动终端和射频识别标签 Pending CN18973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1915A JP4171008B2 (ja) 2005-07-11 2005-07-11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携帯無線機
JP201915/2005 2005-07-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7354A true CN1897354A (zh) 2007-01-17

Family

ID=37609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017217A Pending CN1897354A (zh) 2005-07-11 2006-07-07 天线装置,移动终端和射频识别标签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49497B2 (zh)
JP (1) JP4171008B2 (zh)
CN (1) CN189735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3807A (zh) * 2010-12-28 2012-08-01 Tdk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2683829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装置及其天线结构
CN103579746A (zh) * 2013-09-30 2014-02-1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应用其的通讯装置
US8684272B2 (en) 2011-02-25 2014-04-01 Acer Incorpora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structure thereof
CN104094289A (zh) * 2012-10-26 2014-10-08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标签访问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55232A1 (ja) * 2005-11-08 2007-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複合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US20080042846A1 (en) * 2006-08-08 2008-02-21 M/A-Com, Inc. Antenna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s
US7573425B2 (en) * 2007-03-20 2009-08-1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ntenna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US8646056B2 (en) * 2007-05-17 2014-02-04 U.S. Cellular Corporation User-friendly multifactor mobile authentication
CN101908672B (zh) * 2009-06-02 2013-12-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微带天线
JP5435338B2 (ja) * 2009-06-15 2014-03-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
DE102011015572B3 (de) * 2011-03-30 2012-06-28 Kathrein-Werke Kg Strahlformeinrichtung für eine Antenne sowie zugehörige Antenne
US10629993B2 (en) * 2012-07-19 2020-04-21 HungYu David Y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60 GHz endfire antenna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151A (en) * 1976-06-30 1978-0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ntenna with earth wire
JPS60189112A (ja) 1984-03-08 1985-09-2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半田めつき線
JPS60189112U (ja) * 1984-05-24 1985-12-14 旭硝子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ガラスアンテナ
JPS62116002A (ja) * 1985-11-15 1987-05-2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プリントダイポ−ルアンテナ
JPH08204425A (ja) * 1995-01-23 1996-08-09 N T T Ido Tsushinmo Kk アンテナ装置
JP3165653B2 (ja) * 1997-02-20 2001-05-14 日本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八木宇田アンテナ
JP3973766B2 (ja) 1997-09-19 2007-09-12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
US6184833B1 (en) * 1998-02-23 2001-02-06 Qualcomm, Inc. Dual strip antenna
JPH11274966A (ja) * 1998-03-19 1999-10-08 Toshiba Corp 携帯無線端末装置
US6046703A (en) 1998-11-10 2000-04-04 Nutex Communication Corp. Compact wireless transceiver board with directional printed circuit antenna
JP2000172376A (ja) * 1998-12-08 2000-06-23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JP3655483B2 (ja) * 1999-02-26 2005-06-02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機
JP3618267B2 (ja) * 1999-11-22 2005-02-09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
DE60144452D1 (de) * 2000-02-22 2011-05-26 Toray Eng Co Lt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kontaktlosen ID Karte
JP2002141742A (ja) * 2000-11-01 2002-05-17 Ntt Docomo Inc 半波長ダイポールアンテナ
JP3660623B2 (ja) * 2001-07-05 2005-06-15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
US6747600B2 (en) * 2002-05-08 2004-06-08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ual-band monopole antenna
TW557604B (en) * 2002-05-23 2003-10-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nted antenna structure
JP3828050B2 (ja) * 2002-06-14 2006-09-27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アレー及び無線装置
TW543941U (en) * 2002-09-11 2003-07-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Dual band antenna
JP2004194218A (ja) * 2002-12-13 2004-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装置
WO2004070879A1 (ja) 2003-02-03 2004-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装置
US6819290B2 (en) * 2003-04-08 2004-11-16 Motorola Inc. Variable multi-band planar antenna assembly
US6870506B2 (en) * 2003-06-04 2005-03-22 Auden Techno Corp. Multi-frequency antenna with single layer and feeding point
US6985114B2 (en) * 2003-06-09 2006-01-10 Houkou Electric Co., Ltd. Multi-frequency antenna and constituting method thereof
JP4133712B2 (ja) * 2003-09-26 2008-08-13 八木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指向性アンテナ
US7129902B2 (en) * 2004-03-12 2006-10-31 Centurion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c. Dual slot radiator single feedpoint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tenna
JP3775422B2 (ja) * 2004-09-08 2006-05-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不平衡型アンテナ
TW200746546A (en) * 2006-06-09 2007-12-16 Advanced Connectek Inc Multi-frequency antenna with dual loops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3807A (zh) * 2010-12-28 2012-08-01 Tdk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US9054428B2 (en) 2010-12-28 2015-06-09 Tdk Corporation Antenn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CN102623807B (zh) * 2010-12-28 2015-09-23 Tdk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用天线以及无线通信装置
US8684272B2 (en) 2011-02-25 2014-04-01 Acer Incorpora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structure thereof
CN102683829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装置及其天线结构
CN102683829B (zh) * 2011-03-11 2015-02-04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装置及其天线结构
CN104094289A (zh) * 2012-10-26 2014-10-08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标签访问装置
US10176348B2 (en) 2012-10-26 2019-01-08 Fujitsu Frontech Limited Tag access apparatus
CN104094289B (zh) * 2012-10-26 2019-02-19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标签访问装置
CN103579746A (zh) * 2013-09-30 2014-02-1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应用其的通讯装置
CN103579746B (zh) * 2013-09-30 2016-06-08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应用其的通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49497B2 (en) 2010-01-19
JP4171008B2 (ja) 2008-10-22
US20070008228A1 (en) 2007-01-11
JP2007020093A (ja) 200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7354A (zh) 天线装置,移动终端和射频识别标签
EP2887456B1 (en) Antenna unit, antenna assembly, multi-antenna assembly, and wireless connection device
CN1235315C (zh) 含有天线的电子装置
US7612720B2 (en) Wireless link module comprising two antennas
CN1274060C (zh) 天线装置
CN1237658C (zh) 在器件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导体的天线构件
CN1577962A (zh) 移动通信终端的内部天线
CN1375890A (zh) 用于移动装置的带宽加宽天线
TWI245454B (en) Low sidelobes dual band and broadband flat endfire antenna
CN1761099A (zh) 宽带内置天线
CN1933607A (zh) 移动收发机及天线装置
CN1484876A (zh) 一种天线装置
CN1665065A (zh) 倒f形天线
TWI351789B (en) Multiband antenna
KR101122457B1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TWI291263B (en) Dipole antenna
JP4503459B2 (ja) 多周波共用アンテナ
US6563467B1 (en) Efficient antenna pattern shaping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radio circuitry and antenna
US10637147B2 (en) Wideband antennas
TW200532985A (en) Cable antenna apparatus
TWI293515B (en) Flat dipole antenna
JP2006345038A (ja) プリントアンテナ
JP2000201014A (ja)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CN101051708A (zh) 立体式平板天线
JP2005167705A (ja) 水平偏波無指向性アレイアンテ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