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5458A -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5458A
CN1895458A CN 200610019331 CN200610019331A CN1895458A CN 1895458 A CN1895458 A CN 1895458A CN 200610019331 CN200610019331 CN 200610019331 CN 200610019331 A CN200610019331 A CN 200610019331A CN 1895458 A CN1895458 A CN 1895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anol
group
extract
elu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1933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1001933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95458A/zh
Publication of CN1895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54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制得:乌药1重量份 益母草1-4重量份 广东紫珠5-12重量份;其制备工艺包括:提取、精制、浓缩、干燥工艺。本发明经过中试验证,以上工艺过程实际可行,广东紫珠的干膏得率为1.5%左右(原工艺为3.0%),益母草、乌药的干膏得率为2.5%左右(原工艺为6.25%),通过改进的工艺,可去除大量的杂质,得到的干膏粉比原工艺降低了一半多;用此工艺得到的干膏粉制成各种剂型,其每次的服用量可以减少一半。所得到的产品相对原有技术的产品,更加精制,单位制剂载药量增加,减少了每次的服用剂量,患者服用方便,基本克服了原有技术产品的各种弊端,且疗效更高,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1册收载的中成药品种--抗宫炎片,具有清湿热,止带下的功能。用于因慢性宫颈炎引起的湿热下注,赤白带下,宫颈糜烂,出血等症的治疗。该品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但还存在如下不足:药物精制程度低,造成服用量大,每次服用6片,每天3次,每天共服用18片,患者服用很不方便,不符合现代剂型剂量小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去除大量的杂质,所得到的产品相对原有技术的产品,更加精制,单位制剂载药量增加,减少了每次的服用剂量,患者服用方便的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由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制得:乌药1重量份  益母草1-4重量份  广东紫珠5-12重量份;其制备工艺包括:
一、提取、精制
以上三味,广东紫珠加水煎煮2-3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0-18倍,每次煎煮时间为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1.02~1.10(50~6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充分搅拌,静置12-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加于已处理好的大孔树脂柱上(药材与树脂比为1∶2-5),先用3-6倍柱体积的水洗脱,弃去水洗脱液,继用3-6倍体积10-40%乙醇洗脱,再用50-70%乙醇洗脱,收集3-6倍柱体积的50-70%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益母草、乌药加8-12倍量50-80%乙醇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
二、浓缩、干燥
将上述回收乙醇后的广东紫珠洗脱液和益母草、乌药醇提液分别浓缩,干燥(60-100℃),得干浸膏粉;将上述两种干浸膏粉混匀。
三、以上提取物加上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用普通的成型技术可以制成硬胶囊剂、软胶囊、液体胶囊、片剂、颗粒剂、丸剂、滴丸、糖浆剂、合剂、膏剂。
本发明经过中试验证,以上工艺过程实际可行,广东紫珠的干膏得率为1.5%左右(原工艺为3.0%),益母草、乌药的干膏得率为2.5%左右(原工艺为6.25%),通过改进的工艺,可去除大量的杂质,用此工艺得到的干膏粉比原工艺降低了一半多;用此工艺得到的干膏粉制成各种剂型,其每次的服用量可以减少一半。所得到的产品相对原有技术的产品,更加精制,单位制剂载药量增加,减少了每次的服用剂量,患者服用方便,基本克服了原有技术产品的各种弊端,且疗效更高,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工艺过程:
实施例1:
取乌药10kg、益母草20kg、广东紫珠50kg;先进行提取、精制:广东紫珠加水煎煮2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0倍,每次煎煮时间第一次为2小时,第二次为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1.02~1.05(50~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充分搅拌,静置18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加子已处理好的D101大孔树脂柱上(药材与树脂比为1∶3),先用3倍柱体积的水洗脱,弃去水洗脱液,继用4倍体积15%乙醇洗脱,再用50%乙醇洗脱,收集4倍柱体积的50%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益母草、乌药加8倍量50%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再进行浓缩、干燥:将上述回收乙醇后的广东紫珠和益母草、乌药洗脱液分别浓缩,减压干燥(60-80℃),得干浸膏粉;将上述两种干浸膏粉混匀。以上干浸膏粉加上1.6kg淀粉制成颗粒,装胶囊。
实施例2:
取乌药10kg  益母草30kg  广东紫珠80kg;先进行提取、精制:广东紫珠加水煎煮2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4倍,每次煎煮时间第一次为3小时,第二次为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1.02~1.08(50~5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同收乙醇,加于已处理好的AB-8大孔树脂柱上(药材与树脂比为1∶4),先用4倍柱体积的水洗脱,弃去水洗脱液,继用4倍体积30%乙醇洗脱,再用60%乙醇洗脱,收集4倍柱体积的60%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益母草、乌药加10倍量60%乙醇提取3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再进行缩、干燥:将上述回收乙醇后的广东紫珠和益母草、乌药洗脱液分别浓缩,喷雾干燥干燥(进风温度160-180℃,出风温度60-80℃),得干浸膏粉;将上述两种干浸膏粉混匀。以上干浸膏粉加上2.0kg淀粉制成颗粒,压成片剂。
实施例3:
取乌药10kg  益母草40kg  广东紫珠120kg;先进行提取、精制:广东紫珠加水煎煮3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2倍,每次煎煮时间第一次为2小时,第二次为2小时,第三次为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1.02~1.05(50~55℃)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加于已处理好的HPD-450大孔树脂柱上(药材与树脂比为1∶5),先用6倍柱体积的水洗脱,弃去水洗脱液,继用6倍体积40%乙醇洗脱,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6倍柱体积的70%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益母草、乌药加12倍量80%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再进行浓缩、干燥:将上述回收乙醇后的广东紫珠和益母草、乌药洗脱液分别浓缩,干燥(60-80℃),得干浸膏粉;将上述两种干浸膏粉混匀。以上干浸膏粉加上5kg蜂蜜制成丸剂。
实施例4:
取乌药10kg  益母草30kg  广东紫珠80kg;先进行提取、精制:广东紫珠加水煎煮2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4倍,每次煎煮时间第一次为2小时,第二次为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1.02~1.05(50~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加于已处理好的D101大孔树脂柱上(药材与树脂比为1∶4),先用4倍柱体积的水洗脱,弃去水洗脱液,继用4倍体积30%乙醇洗脱,再用60%乙醇洗脱,收集4倍柱体积的60%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益母草、乌药加12倍量60%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2小时,第一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再进行缩、干燥:将上述回收乙醇后的广东紫珠和益母草、乌药洗脱液分别浓缩,喷雾干燥干燥(进风温度160-180℃,出风温度60-80℃),得干浸膏粉;将上述两种干浸膏粉混匀。将以上干浸膏粉加上蔗糖粉1.5kg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5:
配方、提取、精制、浓缩和干燥工艺同实施例1,所得干浸膏粉加入2.0kgPEG-6000中,制成滴丸。
实施例6:
配方、提取、精制、浓缩工艺同实施例二,所得提取物加入3.5kg糖浆中制成糖浆剂。
实施例7:
配方、提取、精制、浓缩工艺同实施例三,所得提取物加入4.0kg糖浆中制成合剂。
实施例8:
配方、提取、精制、浓缩工艺同实施例四,所得提取物加上蔗糖1.9kg制成膏剂。
实施例9:
配方、提取、精制、浓缩和干燥工艺同实施例一,所得干浸膏粉加入2.5kg混悬剂中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10:
配方、提取、精制、浓缩和干燥工艺同实施例二,所得干浸膏粉加入2.2kg混悬剂中制成液体胶囊。
为了证明改进技术制成的提取物的疗效,我们对改进工艺后的提取物(干膏粉)与阳性对照药物进行了药效试验对比实验。其方法和结果如下:
1、实验材料
1.1动物
大鼠:SD种,雌性,体重220±20克;雄性,体重160±10克,SPF级;小鼠:ICR种,雄性,体重20±2克,;雌性,体重22±2克,SPF级,均购自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动物许可证编号:SCXK(京)2002-0003。
1.2药物与试剂
改进工艺提取物:每克提取物含生药54.18克,由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40102。抗宫炎片:每片含干浸膏0.25克,江西海尔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31112。氧氟沙星片:每片含氧氟沙星200mg,北京第四制药厂生产,批号:20020731。阿司匹林片:陕西白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30416。苯酚胶浆:液态酚5ml、西黄芪胶1ml、甘油4g,加蒸馏水至20ml。
1.3菌种
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由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菌室提供并鉴定,试验前经小鼠传代数次,增加细菌毒力。肉汤培养基:杭州微生物制品厂出品。伊红美兰琼脂:北京市海淀区微生物培养基制品厂出品。
1.4仪器
LBY-WBA自清式旋转黏度计,北京普利生公司制造。
2、实验方法和结果
2.1对宫颈糜烂模型的影响
2.1.1大肠杆菌感染所致大鼠宫颈糜烂模型的抑制作用[1]
菌种制备:取经小鼠传代后的大肠杆菌加入到肉汤培养基中,经37℃温箱培养7小时,取0.1ml菌液加入到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再培养17小时,使用前以无菌生理盐水比浊计数,稀释至107/ml,备用。
取大鼠以0.3%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1ml/Kg,固定动物,在无菌条件下开腹,暴露左侧子宫,抽取0.2ml菌液,用注射器针头机械损伤子宫内膜组织,边磨损边注入0.1ml菌液,然后注入余下的0.1ml菌液。分层关腹,消毒术区。假手术组仅进行开腹、暴露左侧子宫和关腹手术,不注入菌液。造模后10天,将除假手术组外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改进工艺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按照下表中剂量分别灌胃给药,大、中、小剂量分别相当临床剂量的15、7.5、3.75倍,连续给药20天,每日1次,给药体积为0.5ml/100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水,阳性对照药组给予抗菌药氧氟沙星片和原剂型抗宫炎片,氧氟沙星片相当临床剂量的10倍,抗宫炎片相当临床剂量的15倍。末次给药后24小时,将动物用0.3%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剖腹,摘取双侧子宫,取子宫内膜液在大肠杆菌鉴定培养基上接种,置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检查有无大肠杆菌均落生长。脏器除去脂肪组织后,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双侧子宫和卵巢的重量。以左右两侧子宫重量的差值为肿胀度,计算肿胀率。称重后将子宫和卵巢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子宫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按照分级标准,采用SSPS软件进行统计,比较组间差异。
2.1.1.1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改进工艺提取物给药20天后,取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液接种于大肠杆菌鉴定培养基后,培养24小时,仍可检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菌落的检出率为100%,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阳性药组和给药三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液接种于大肠杆菌鉴定培养基后,经培养,大肠杆菌菌落的检出率为0-30%,检出率明显下降。提示,改进工艺提取物对在体子宫大肠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见表1。
表1细菌性宫颈糜烂模型大鼠子宫内膜液大肠杆菌检出率
  组别   剂量(g生药/Kg)   菌落数(个)   检出率(%)
  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氧氟沙星组抗宫炎片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   --0.071.13(浸膏)20.710.45.2   01003122   0100##0*30*1020*20*
注:秩和检验: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2.1.1.2对子宫肿胀率的影响
模型组大鼠子宫的肿胀率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显著。阳性药和给药三剂量组大鼠子宫的肿胀率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小,小剂量组的作用不明显。见表2。
           表2、对宫颈糜烂模型大鼠子宫肿胀率的影响
  组别   剂量(g生药/Kg)   肿胀率(%)   抑制率(%)
  假手术组模型组氧氟沙星组抗宫炎片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 0.071.13(浸膏)20.710.45.2   4.91±4.2125.45±14.0411.79±7.89##12.95±4.54*12.25±10.78*12.87±7.19*13.62±10.25 53.6749.1251.8749.4346.48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2.1.2对非特异性大鼠宫颈糜烂模型的抑制作用[2]
取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和给药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动物用特制圆头注射器,进入阴道深部注入25%苯酚胶浆,每只1.5ml,3天1次,共3次。造模后第3天按照表5中剂量分别灌胃给药,大、中、小剂量分别相当临床剂量的15、7.5、3.75倍,连续给药12天。以抗宫炎片为阳性对照药,相当临床剂量的15倍。每日1次,给药体积均为0.5ml/100g。未次给药后1小时,以0.3%的戊巴比妥纳麻醉动物,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解剖取出子宫及卵巢观察并记录肉眼所见,取材阴道至子宫分角处组织,置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取材后流动水冲洗,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3天后将组织自中线纵向切开,浸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树脂封片,光镜下观察各组动物的阴道至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及黏膜、黏膜下间质形态学的炎症程度,按照分级标准进行统计,比较组间差异。
2.1.2.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切变率为200、100和50时的全血粘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有明显升高,但对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粘度无明显影响。阳性药和改进工艺提取物大、中剂量组大鼠在切变率为200、100和50时的全血粘度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有不同程度地降低。提示,改进工艺提取物对非特异性宫颈糜烂模型大鼠显示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见表5。
表5对非特异性宫颈糜烂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X±SD;n=10)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全血粘度(mpa.s)   血浆粘度(mpa.s)   红细胞压积(%)
200-1 50-1 10-1
  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抗宫炎片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   --1.13(浸膏)20.710.45.2   4.49±0.345.65±0.35##4.99±0.56**4.52±0.52**4.84±0.43**4.81±0.39**   5.74±0.367.37±0.58##6.39±0.86**5.53±0.86**6.16±0.55**6.18±0.55**   8.39±0.6711.90±1.53# #9.92±1.88*7.96±1.65**9.34±1.41**9.46±1.06**   1.03±0.031.01±0.040.99±0.031.05±0.051.04±0.041.03±0.04   42.25±0.8541.52±2.5441.53±2.6142.90±2.4842.29±2.6542.30±1.87
注:组间T检验: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2.1.2.2对大体形态的影响
对大鼠阴道外口的观察可见,造模后第3天起多数动物的阴道外口可见有浓稠的分泌物,动物的活动减少。各给药组动物阴道外口的分泌物在给药5天后,与模型组相比有不同程度地减少。
解剖后肉眼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剪开腹膜,子宫未见有红肿,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变化。模型组:剪开腹膜,腹腔内有充血、肿胀,子宫浆膜面充血、肿胀,腔内有渗出物,有少部分组织与腹腔周围有粘连,未见有明显渗出。给药组:阳性药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动物腹腔和子宫充血、肿胀、腔内渗出物及组织与腹腔周围的粘连程度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地减轻。
2.1.2.3对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镜下观察的结果显示
正常对照组:子宫粘膜上皮未见增生、增厚,粘膜未见肿胀,粘膜下未见炎细胞浸润,腺体未见明显变化,卵巢未见明显病变。
模型对照组:大鼠子宫粘膜上皮增生,粘膜下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并有粘膜肿胀,个别动物子宫粘膜上皮细胞有变性坏死,粘膜腺体未见有明显的变化。卵巢均未见明显的病变。
阳性药对照组:大鼠子宫粘膜未见肿胀,粘膜下有轻度炎性细胞浸润,粘膜腺体未见明显的变化。
给药组(大、中、小剂量):大剂量组子宫粘膜上皮未见增生,粘膜下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中剂量子宫粘膜上皮未见明显增生,粘膜层有轻度肿胀,粘膜下轻度有炎细胞浸润,小剂量组子宫粘膜上皮轻度增生,粘膜下有轻度炎细胞浸润。
按照分级标准,对子宫粘膜组织的病变程度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子宫粘膜呈现明显病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各给药组的病变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地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见表6,图15-20。
表6对非特异性宫颈糜烂模型大鼠病理组织变化的影响(n=10)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子宫病变程度
  -   +   ++   +++
  正常组模型组##抗宫炎片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   --1.13(浸膏)20.710.45.7   1000000   016777   074322   020011
注:秩和检验: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分级标准:
-:正常组织结构。
+:子宫粘膜轻度增生或粘膜轻度肿胀
++:子宫粘膜轻度增生,粘膜轻度肿胀,粘膜下炎细胞浸润。
+++:子宫粘膜增生,个别有变性坏死,粘膜肿胀,粘膜下炎细胞浸润。
2.2对非特异性炎症模型的影响
2.2.1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3]
取体150-170克的雄性大鼠50只,在乙醚浅麻醉条件下作腹部切口,将已恒重(30mg)、灭菌的棉球植入大鼠两侧腹股沟皮下,术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手术当天本品以20.7、10.4、5.5g/Kg剂量开始灌胃给药,给药体积0.5ml/100g,连续给药7天,以阿司匹林和抗宫炎片为阳性对照药。未次给药后24小时处死动物,剥离并取出肉芽组织,于60-90℃烘箱内干燥1小时后称重,减去原棉球重量,即为肉芽肿净重。比较肉芽肿组间重量,计算抑制率。见表7。
              表7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g生药/Kg)   肉芽干重(mg)   抑制率(%)
  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抗宫炎片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 0.11.13(浸膏20.710.45.2   117.81±12.2280.45±8.02**96.33±9.7592.10±10.11*95.80±8.78*97.78±9.79 46.422.327.923.020.5
注:组间T检验: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2.2.2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3]
取体重为25-30克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以改进工艺提取物24.0、12.0、6.0g/Kg连续灌胃给药4天,阳性药阿司匹林的剂量为0.1g/Kg,末次给药后1小时将二甲苯0.1ml用加样器滴于小鼠右耳的前后两面,左耳为对照,0.5小时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8mm直径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组织天平称重,以每鼠的左耳减去右耳片重即为肿胀度,计算各组肿胀度的均值及标准差,计算其抑制率,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显示,本品24.0、12.0、6.0g/Kg剂量均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的耳肿胀,提示本品对小鼠非特异性急性炎症模型具有一定地抑制作用。见表8。
          表8、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X±S;n=10)
组别   剂量(g生药/kg) 肿胀度(mg) 抑制率(%)
  模型组阿斯匹林组抗宫炎片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 0.11.30(浸膏)24.012.06.0   20.10±4.7811.31±3.28**13.82±4.81**12.83±2.17**13.77±4.10**14.87±2.41* 77.7045.4456.6645.9735.20
注:组间T检验: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3、结论
两种宫颈糜烂模型的试验结果显示,改进工艺提取物可抑制大肠杆菌所致大鼠特异性宫颈糜烂模型和苯酚糊浆所致大鼠非特异宫颈糜烂模型,抑制大鼠阴道及子宫黏膜组织的炎细胞浸润及其病理性改变,抑制大鼠子宫的肿胀率,降低其全血粘度。提示改进后的工艺提取物对细菌和非细菌性感染所致宫颈糜烂模型具有一定地治疗作用,效果高于原工艺。

Claims (3)

1、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药制成:乌药1重量份  益母草1-4重量份  广东紫珠5-12重量份。
2、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工艺为:提取、精制:广东紫珠加水煎煮2-3次,加水量为药材量的10-18倍,每次煎煮时间为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50~65℃下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2~1.1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70%,充分搅拌,静置12-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加于已处理好的大孔树脂柱上,药材与树脂比为1∶2-5,先用3-6倍柱体积的水洗脱,弃去水洗脱液,继用3-6倍体积10-40%乙醇洗脱,再用50-70%乙醇洗脱,收集3-6倍柱体积的50-70%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益母草、乌药加8-12倍量50-80%的乙醇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将上述回收乙醇后的广东紫珠洗脱液和益母草、乌药醇提液分别浓缩,60-100℃干燥,得干浸膏粉;将上述两种干浸膏粉混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添加适量辅料用普通的成型技术可以制成硬胶囊剂、软胶囊、液体胶囊、片剂、颗粒剂、丸剂、滴丸、糖浆剂、合剂、膏剂。
CN 200610019331 2006-06-09 2006-06-09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8954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19331 CN1895458A (zh) 2006-06-09 2006-06-09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19331 CN1895458A (zh) 2006-06-09 2006-06-09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5458A true CN1895458A (zh) 2007-01-17

Family

ID=37608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19331 Pending CN1895458A (zh) 2006-06-09 2006-06-09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9545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3732A (zh) * 2012-12-20 2013-03-20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广东紫珠中总苯乙醇苷的方法
CN109432036A (zh) * 2018-12-12 2019-03-08 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 抗宫炎片及其制备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3732A (zh) * 2012-12-20 2013-03-20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广东紫珠中总苯乙醇苷的方法
CN109432036A (zh) * 2018-12-12 2019-03-08 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 抗宫炎片及其制备工艺
CN109432036B (zh) * 2018-12-12 2021-01-05 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 抗宫炎片及其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5342A (zh) 一种禽用抗球虫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06821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
CN1269498C (zh) 一种具有解热作用的中药组合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895458A (zh)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复方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76045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0542578C (zh)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组合中药材的提取物及提取方法
CN101036703A (zh)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631902A (zh) 一种当归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803155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
CN1730014A (zh) 苦木注射剂新的给药途径及其制备工艺、新的适应症
CN1823973A (zh)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液体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39126C (zh) 一种治疗和预防胆道炎症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CN1785392A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24077A (zh)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液体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291738C (zh) 一种抗炎抗病毒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318055C (zh) 一种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283246C (zh) 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复方大黄素黄芩素注射液、冻干粉针及制备方法
CN1316980C (zh) 中药寄生藤的医药用途
CN101028310A (zh) 粗榧总黄酮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256942C (zh) 二氢杨梅素的用途
CN1879736A (zh) 禽类中药抗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54554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
CN1267095C (zh) 二氢杨梅素的用途
CN101045105B (zh)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883523A (zh) 一种注射用复方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117